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
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对话实践为主要特征的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活动过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分为“对话”方式的实践性和“对话”成果的实践性,前者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进行对话;后者指学生在多形式的“对话”方式的实践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对话”实践中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促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思维的全面发展。笔者自身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对此颇有感触和一些心得。为此,笔者结合自身使用的教材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对有效阅读教学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重视预习指导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被称为语文实践能力与课文展开的“最初对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语文预习被认为是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常规手段。然而,一些老师对预习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再加上传统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的制约等因素,导致学生的预习形式单一、学生创新少和教师布置作业但无检查等问题出现,更谈不上在课文预习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前培养。因此,必须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学习的实践性。在讲到《我的战友》一文时,文章开头写道:“敌人控制的‘三九一’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军的阵地。”这句“楔入”两字非常重要,它形象地指出战斗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战斗任务的重要性,起到铺垫作用。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借助字典等工具查到这个词的本意是指把钉子或撅子钉到物体里面去,如果与“钉入”进行比较理解,就会认识到“楔入”比“钉入”有更结实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思考:“本课是指什么楔入我军阵地?”“为什么用‘毒牙’的‘楔入’作比喻?”通过语境理解,学生对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到完成拔“毒牙”任务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感受舍身保潜伏的伟大举动,真正实现预习在增强实践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夯实字词基础策略
构成文章的最基本元素是字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夯实字词基础。没有字词的基础就不能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就不能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更谈不上准确生动地进行语言表达、遣词造句,也就无法进行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成了空谈。因此,夯实字词基础对进行阅读文章的实践活动和运用字词表达的实践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增进语文实践能力。
三、“以读为本”阅读策略
读是增强阅读教学实践性最基本和最常见的途径。“以读为本”是指以学生自能思考实践、自能读书实践和自能领悟实践,达到自主积累、认知和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语文的实践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如在教学《鲸》一课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文章的内涵,了解鲸具有哪些特点,接着让学生读,直到读得字字响亮,不少一字,不误一字,不倒一字,不多一字为止,然后挑选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让学生读,对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和指导。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读得充分,读得自由,边读边感知语言,在阅读中感知字形,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咬准字音,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大意,语言的整体感知就在其中了。
四、加强多媒体教学策略
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那种无限的悲痛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由于学生离那个时代已比较久远,对于文章背景和人们当时的心理状态更加难以把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复杂感情,而这对学生建立文字与文章感情的内在联系这一阅读基本技能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我们可以借用CAI,通过多媒体辅助我们的教学。首先播放纪录片《》,通过这部当年感动过无数人的纪录片来让学生感受到的人格魅力,这样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当总理去世时全国人民会如此的悲痛。如此这般,学生才能建立从文章字面意思到图像画面转换,而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又如《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单凭课文简单的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感受不太容易,声波、反射等概念很多孩子几乎从未听闻,在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不清的情况下,学生对文章的文字很难在大脑中产生形象的反射。而CAI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可以先播放雷达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形象生动的模拟演示让学生真正理解到雷达的工作原理,然后我们再播放科教片《蝙蝠》的片段,学生在对比和参照的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理解蝙蝠飞行和捕食的奥秘,一方面建立了从文字到直观事物的过度模型,另一方面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手段也吸引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五、以生活为源泉,丰富阅读素材
生活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创造源泉,而生活中的东西也更能引起小孩的兴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的主题应该说是呼唤和平、世界大同的,但这些比较崇高的理想我们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让孩子们展开讨论收到的效果往往会更好。比如我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就是以前段时间热播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来讲解的,同时在结合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乞丐向孩子们提问:同样的年纪,同样的青春,为什么他们却比我们要承受如此之多的苦难!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就会被打开,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许许多多可怜无助的人,于是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下更能理解课文的深意。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等媒体让学生了解贫困山区的学校,看看教学环境相差有多远,在这天壤之别的差距中来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总之,我们只有给阅读插上飞翔的翅膀,我们的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蓝天下翱翔。
参考文献
[1]涂全波,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邵新裴,人文关怀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2005(1).
[3]刘新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 键 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120-02
一、阅读教学现状探析
尽管阅读教学不乏成绩,但也有不理想之处。
(一)教学观念较旧
现阶段有些教师迫于中考等压力,难以真正奉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还是多以讲解收缩教学,难以树立“大语文”观,难以真正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陈旧的教学观念束缚了阅读教学的手脚。
(二)教学目标欠妥当
有些教师备课不充分,在未吃透教材的情况下便设定阅读教学目标,造成目标的空大,并难以达成。
(三)教学策略不灵活
不少教师推崇讲解,侵占学生“读”的时间;注重方法技巧类的教授,忽视情感体验熏染;重预设、轻生成;重课内、轻课外。这样,使得阅读少了纷呈,多了寡味。
究其原因,大致与中考考试机制固有弊端的规约,学校考评机制不完善的束缚和图书资源的欠缺,以及教师自身能力不足的限制等因素相关。
二、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求
(一)更新教学观念
1. 制定妥帖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应在认真备课、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制定确切可行的教学目标,比如把《祝福》的教学目标定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比定为“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更具体、明确、直接,更容易把握文脉,理解主旨。[1]明晰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易达成。
2. 树立“大语文”观。初中是学生思维活跃的时期,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倡导在生活中阅读,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激发其阅读兴趣,培养其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来培育。如果能从培养一种完善的生活方式这一角度去理解,阅读教学的改革就可能获得新的高度和力度。[2]刘国正曾指出,“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通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生活息息相通。”[3]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教室,走进社会、面向生活,寻找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增加共鸣点。
(二)活化教学策略
1. 强化“读”的环节。阅读教学的根本是“读”,多“读”见真知、显真情。略读感整体,精读得神韵,默读体内理。教师应特别重视默读,学生在默读中能潜心体悟文章内蕴。重视教师的导读、范读,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提示、启示、过渡语等进行导读,并做好范读。在范读时,应注重情感熏染,做到披文入情,引生入境,正如于漪所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4]教师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教学氛围,学生可进行分角色朗读等。此外,还应追求阅读的功效,融读于写,以读促写,达到读写融通,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2. 注重弹性留白,自由驰骋想象。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适时利用留白挖掘学生阅读潜能,驰骋学生的想象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经验教师讲课,往往只是微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李镇西正基于此,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孔乙己》的阅读感受,才有了学生极具概括力的声音:一个无望的人物,一个无望的社会。[5]教师有意识在最佳时机将自己的理解隐藏,留给学生反思、探究的自由空间。[6]这样巧妙地应用留白,锻炼了其发散思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3. 注重课堂生成。生成意味着不确定性和创造性,显现着生命的律动。叶澜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适时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具体情况,整合教学中诸多因素,灵活组织教学,生成新的教学流程,兼顾学生和教学的互动,提升学生能力。教师应追求生成性教学,在预设基础上生成,实现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
4. 鼓励个性化阅读, 倡导自主探究。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做更能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多元解读,并适时予以点评指导。但多元并非任意,所以无论怎样的多元和个性解读最终都需指向并回归主题。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如某教师教《死海不死》时,便以鼓励自主探究的姿态请学生以死海湖边长大的一位居民身份,向巴勒斯坦和约旦政府、居民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这个神奇的湖泊消失在世人视野中。[7]经学生的出谋划策,还增强了探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利于提高语文素养。
(三)加强反思修养
教师要追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不断加强反思修养,做到生命与反思相伴相随,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反思的过程是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修正的过程,教师通过写反思日记,与同行切磋等方式,促使自身成长,促使教学有效并趋向高效。
(四)寻求外部的适切性支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存离不开外部的支持。为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国家应在制度上加以优化,特别要改革中考考试制度,完善考试、评价机制。学校应完善考核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并且增加图书配置,保证阅读资源。这些可为阅读教学有效地开展提供保障。
我们对教学的“有效”不能仅仅从教学任务的角度考察教师教了什么、怎样教的,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过问一下:我体验到了什么,这段教学对我当下生活乃至以后的整个人生的意义何在。[8]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中投放了感情,投入了精力,我们的课堂也就接近了有效。[9]总之,我们会执着地探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注释:
[1]倪文锦.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9):57.
[2]温儒敏.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1.1,31(1):80.
[3].刘国正.语文教学与生活――读宜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报告手记[J].语文学习,1998,(2).
[4]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6.
[5]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133.
[6]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231.
[7]孙开仁.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迁移训练”[J].教学与管理,2004:61.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有效性
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因此,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有效的阅读策略。下面是我教学中的几点想法。
一、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加深对先行教材的学习和理解
1.合理利用标题,预测中心思想,设定阅读目标。在初中英语教材中,每篇阅读课文都有标题。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标题往往不受重视,一带而过。事实上,标题一般就是课文主题的反映,对标题进行分析,往往能预测课文的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
2.注意不同阅读材料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初中英语教材的阅读材料涉及英语国家的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如果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往往就会造成一些困难。因此,在阅读之前,教师可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消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
3.改革课文教学,打好语言基础。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学中,我们着手抓三个方面,即课前预习,培养能力;围绕中心,整体教学;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4.把握好浅层阅读与深层阅读。浅层阅读是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大意和轮廓。这一步,往往采用泛读或略读(Ex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即,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通过标题和主题句,对文章的内容、结构、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倾向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和大致的判断,为后面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做一个良好的铺垫。教师可设计一些练习,例如,判断正误、排序和选择填空等,以检测阅读效果,帮助学生捕获信息,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掌握阅读技巧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
阅读材料中几乎都有少量的生词。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以及我们对词汇结构的一些知识来推断词性和词义。这也帮助学生积累了词汇、短语,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语感,并提高了对文字的反应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的目的是学习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阅读速度。
①快速的浏览能力。以较快的速度浏览全文并掌握全貌,了解材料的大意、作者的观点等。
②寻读。寻读是另一种快速阅读方式,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寻特定的细节内容,多用在某篇文章里搜寻年代、人名或地名,以及所列举的事实。
③带着问题读。先集中精力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加以了解,找到相关的信息要点,然后再突破难点。
④纠正不良习惯,如默读、心译、有声阅读、有词必查等。
⑤学生独立分析和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帮助和鼓励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课堂学习后,还必须进行课外泛读。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由。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如何依据语篇情境正确理解句子的含义。
三、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阅读教学素养,全面规划、保障顺利实施阅读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四、阅读教学应师生共同参与且应进行情感交流
一、诵读策略
诵读即大声地读。诵读是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的直接途径,是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好方法。通过诵读,学生能够感受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抒情类文本。
首先,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有目的、有层次地安排学生进行诵读。例如,诵读环节可设计为:初读――读准字音,疏通生词;再读――熟悉课文,读准句读;三读――整体感知,把握基调;四读――重点揣摩,读出感情……对学生提出循序渐进的诵读要求,使学生通过诵读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朗读课文,使其反复品味文字的魅力。例如,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散步》一课的朗读教学设计。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这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朗读”的意义,演绎了同一文本在不同的解读方式下获得的不同效果,更彰显了文本的内涵与魅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如名家配乐朗诵、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读、个别读、朗读比赛等,让学生陶醉在琅琅读书声里。例如,广西教育学院邹国金教授的《乡愁》教学设计: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再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更好。同学互相点评,教师再予以肯定和指导。教师分别以中年人的语气和耄耋老者的语气范读,给学生听觉上的强烈震撼,使其对文本的解读有了更深的感悟。再次朗读时,学生的语气和感情都“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教师范读引领、小组比读、互相评价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朗读评价的过程中自然地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融入其中,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细读策略
宋学家朱熹曾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他认为读书要细细咀嚼品析,方能获得深刻的感悟。这也就是当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所提倡的文本细读。文本细读要求读者对文本进行耐心、细致、深入的感知和分析,从而对文本的思想内涵、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做出恰当的阐释。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实施细读策略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学生是细读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反复品析推敲,才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获得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和体验。教师不要急于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或教参上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并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要引导学生一方面注意文本本身的细节问题,另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第二,文本是细读的对象。只有紧紧抓住文本的语言进行细读品析,才能使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文本,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老王》一文中这样介绍老王的居住条件:“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教师引导学生揣摩“家”和“那儿”的区别,学生就能感受到老王的孤苦。
第三,教师是细读的主导。教师首先要钻进文本,潜心感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涵、喜怒哀乐,与文本、作者进行交流、对话,产生共鸣。然后,再“跳出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的特点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语言训练的方向。教师要挖掘文本内涵,寻找文本隐藏的潜在信息,并依据学生实际,针对文本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将自己的解读成果转化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教师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细读,使之与文本进行对话,获得准确的细读体验。这样的细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积极地学习和体验的过程,甚至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三、比读策略
比读,指的是比较阅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是理解文本思想感情,实现有效阅读的一条快捷的道路。通过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觉灵敏度,语言运用的优劣在比较品析中能得到最直接的体现。
关键词: 文本阅读 小学语文 有效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文本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笔者从创造良好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环境、深入研究文本、提高教师自身能力三个方面着手,感受文本阅读兴趣带来的教学体验,努力学习反思,为以后文本阅读兴趣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良好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氛围
良好的文本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文本阅读兴趣的保障,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的紧张心理得以放松。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时候,就要充分尊重学生,实现以生为本,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生动的教学氛围,并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对文本阅读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对小学生而言,有趣的图片、视频要比语文教材有趣得多,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地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营造合理有趣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汉字》时,教师可从学生都感兴趣的喜羊羊的动画形象着手,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让喜羊羊向大家讲解汉字的奥妙,之后为了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开展像“打靶开花”这样与有汉字有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汉字闯关的小游戏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为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学氛围,教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只有这样,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焕发出迷人的光芒。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本阅读的兴趣与学习欲望,进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发展和进步。
二、在深入钻研中挖掘文本阅读的魅力
如果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兴趣,首先,教师就必须是文本的知己、对文本有透彻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清晰明了地将文本介绍给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备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深入钻研本文、努力挖掘文本阅读的魅力。第一,抓住文本中的辐射点。许多文本中都会暗藏一个辐射点,如果学生准确地抓住这个辐射点,就表明已经抓住文本的关键,就像是抓住了一条线,而学生则可以顺着这条线将课外中的文字贯穿起来,进入与文本的对话交流状态,实现良好的文本阅读学习。例如《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中与“将心比心”这样类似的词语,就是能够统领全文、辐射全文的辐射点。第二,重点讲解精彩字句。许多文本中都会有一些精彩的语言现象或是精彩的句子,这时,教师就要对其进行重点讲解、重锤敲打。例如《开天地》中充满哲理的句子等,这些语言规律极强、描写极为生动的段落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学生只有在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好好学习、感悟,其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明显提高。第三,努力突破文本中的重难点。有时候以学生的理解力和阅历是无法理解一些事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文本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教学预设。例如在进行《曼谷的小象》的教学时,“点缀”一词是教学的重点,这时教师可以先进行引导,问道:“如果我们说‘草坪有花朵点缀着’,这时的花是整整齐齐地开放,还是密密麻麻地开放的呢?”问完以后,学生开始思考并有了感悟,这时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点缀”,再向学生展示点缀着花朵的草坪的图片,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注重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发展
在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时,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文本阅读教学的开展,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能力。首先,加强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估的过程中,不能只对学生身心年龄的特征和学习水平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潜能进行分析,进而才能更好地展开文本阅读教学。文本阅读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内容难度要相对适中,太难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太易又会使学生产生浮躁的学习情绪。其次,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帮助学生学会欣赏文本中的优美片段。教师是启迪学生的人,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水平,只有当教师满腹学问的时候,学生的语文知识才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为学生推荐书籍,努力引导学生多读书,拓宽学生的眼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有趣的文本阅读活动,当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才会更主动地进行文本阅读。
语文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感悟的力量是无限的。文本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文本阅读教学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地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品读与感悟文本的机会和时间。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不断探究,文本阅读兴趣就一定会被有效激发,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