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黄疸主要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作为新生儿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而发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新生儿发病后可对新生儿的听力、神经等各个系统的发育造成影响,严重者可造成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的损坏,从而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对其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体重2100~5100g,平均重3510±450g;黄疸出现时间为10小时~30天,平均10.34±3.2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210.2~320.3μmol/L,平均270.33±12.3μmol/L。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每天2次检测胆红素变化情况;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于治疗后24、48、72小时抽血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和肝脏以及大小便颜色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喂养护理:患儿在治疗期间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并且尽量使用母乳喂养,喂养次数控制在每天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造成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②加强皮肤护理:因光疗可引起患儿排便增多并且稀便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较大,因此排便后使用湿巾对臀部和会进行清洁,涂抹相应的喷剂,如西瓜霜喷剂,避免感染和尿布疹的发生。③加强光疗护理:首先于患儿进食1小时后进行抚触,然后保持体温恒定,在箱内进行光疗和护理操作。在箱内由于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每日要补液,补液量为25~35ml/kg,要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切记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引起胆红素脑病。
疗效判断标准:将护理疗效分为3级,①治愈: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患儿黄疸症状完全消退;②好转: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患儿黄疸症状部分消退;③无效:患儿黄疸症状未消退甚至加深,甚至出现核黄疸。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 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两类,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胆管阻塞、母乳性黄疸和其他因素等。由于孕妇的原因,常导致在宫内即发生感染包括各种病毒感染等[2]。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也会导致各种病原体入侵到机体,包括各种病原体及细菌感染等。另外由于新生儿与母亲血型不和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也会造成病理性黄疸。少数患儿由于胆管阻塞,导致胆红素排出障碍,出现病理性黄疸。以及母乳当中胆红素增高同样会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他如遗传因素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性黄疸[3]。另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还可能是由一些其他原因引起,如患儿在饥饿、缺氧的情况下,以及肠胃运行功能差,导致胎粪排出延迟,以及脱水、造成酸中毒等因素。
但是近年来报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后遗症的发病率与胆红素水平并非呈正相关关系,后遗症发病人数通常占到患病人数的一半,并且由于新生儿黄疸无明显症状,从而忽视了诊断与治疗,从而最终造成听力、智力及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坏[4]。
现代医学中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而易于排出。中医认为,多是由于母体湿热,肝气郁结,使胎毒不易于排出,郁结于血分,从而透过皮肤表达出来。中医采用“退黄洗剂”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起到利胆排毒,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5]的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划分患儿的黄疸程度,并且注意患儿的皮肤清洁及喂养的护理,因光疗时水分丢失较多,因此两次喂奶之间一定要喂水。光疗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检查皮肤有无皮疹、干燥、发红等,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可以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患儿出现多汗时,家长要及时擦干皮肤,预防红臀的发生。另外要对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及时发现和诊断出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和抚触等方法给予治疗,最大程度避免黄疸后遗症的发生。增加对患儿的抚触,可以增加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胎粪的排泄,减少肝肠循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并且抚触护理可以促进淋巴系统的发育,增强患儿的抵抗力。患儿的体温要保持在36~37℃,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体温升高,要把箱内的温度调低。
对于早期黄疸患儿,可以输血浆或白蛋白。另外,妈咪爱散剂调节患儿的体内微生态环境,能调整和补充正常的菌群,促进胆红素随粪便排出。
护理过程要注意掌握光疗禁忌证的患儿,并且光疗时用黑色布遮盖眼睛及,避免光照对其造成损伤,蓝光箱放入婴儿之前一定做好整机的清洗、消毒工作,并且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包括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及黄疸情况,如果出现嗜睡、高热、恶心、呕吐等原因时,要及时查找原因,通知医生。如果光疗中皮肤呈现青铜色,应停止光疗,防止青铜症的发生。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愈率大大提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注意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抚触等方法,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断、早治疗、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治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世花,杨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2例护理体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33(4):158-159.
2 王金玲.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10-211.
3 单传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96-97.
4 王铁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11):32-33.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对新生儿健康产生较大威胁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蓝光治疗利用其光氧化作用将未结合的胆红素分解从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挥较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而被广泛采用。采用蓝光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对其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年1月~1年1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例胆红素水平均5.~565靘ol/以上符合光疗指证。7例患儿中男1例女9例;年龄1~1天平均1.天;出现黄疸时间均在出生后~7小时;其中早产儿1例新生儿ABO溶血症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9例新生儿肺炎例其他7例。
方法:
⑴光疗前护理:用温水为患儿沐浴沐浴后不可涂油或扑粉以免干扰治疗;将患儿放在床中央为其双手戴手套、双足用布条包裹、双眼佩戴遮光眼罩以防止指甲抓伤皮肤、双足与光疗箱摩擦和光线损伤视网膜还须用尿布遮盖患儿会防止光线影响其生长发育。
⑵光疗中的护理:①一般护理:光疗使水分丢失增多因此应在光疗中要增加喂奶次数不能进食者鼻饲对脱水者遵医嘱静脉输液并详细记录出入量;加强臀部护理勤换尿布并在臀部涂敷用鞣酸软膏以防止粪便给患儿臀部皮肤带来的伤害预防臀红发生。②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哺乳量、呕吐量等变化每隔~小时测量1次随时记录尤应注意体温变化若患儿体温上升超过8.5℃要暂停光疗遵医嘱给予处理待体温恢复后继续治疗。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黄疸部位和消退情况尿、便颜色与性状皮肤巩膜的改变等以及时发现腹泻、皮疹、青铜症等常见光疗不良反应;对于特别好动者可肌注适量鲁米那钠一方面使患儿安静防止皮肤划伤一方面也有助于减轻黄疸症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抽搐、呼吸暂停情况有无萎靡、惊跳、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一旦发现则暂停光疗通知医生积极查找原因并配合抢救和处理。
⑶光疗后护理:当患者血清胆红素
结果
本组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给予蓝光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均得以痊愈无1例发生核黄疽。
讨论
蓝光治疗是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主要的非换血疗法它通过破坏胆红素的光化异构作用改变胆红素的性质将其分解和排泄从而达到消退黄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简单无不良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蓝光治疗过程需要患儿全身暴露肌肤接触蓝光箱还会导致一些可预见的不良反应因此患者会烦躁哭闹家长也产生恐惧由此使蓝光治疗开展困难。如果患儿不能得到及时的蓝光治疗或者由于护理不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将会给患儿带来一系列机体损害甚至不可逆损伤。为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在光疗前保护患儿的安全;光疗中勤巡视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蓝光治疗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光疗后也要继续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合理评价。通过上述护理措施后本组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病情均得以痊愈无1例发生核黄疽提示蓝光照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并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6,(5):6-6.
李志梅.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6,6(11):5-5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面对实施蓝光照射治疗的黄疸新生儿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我院在近期内收治地200例黄疸新生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6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B组124例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护理治疗后,B组患儿的临床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的优于A组患儿(P
【关键词】黄疸 新生儿 蓝光照射 护理
临床上将新生儿因胆红素在体内过量积聚所引起的皮肤、巩膜、粘膜及其他组织被黄染的现象称为新生儿黄疸,该种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新生儿早期疾病。若不能给予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核黄疸的发生,从而对新生儿的智力、听力以及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根据胆红素吸收蓝光的特性所产生的一种治疗形式,该种治疗形式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且对患儿无损伤等特点[1],因此现已成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手段。我院此次利用优质护理服务辅助蓝光照射治疗对124例黄疸新生儿实施了治疗护理,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内收治的200例黄疸新生儿。全部患儿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胆红素存在明显的升高,且均符合接受蓝光照射的指证。入选患儿中男性患儿有118例、女性患儿有82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0.5天、平均体重为3.37kg、平均胆红素浓度为279.5μmmol/L。随机将入选的200例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6例、B组124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入选的200例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仪器采取单面蓝光治疗仪,并置于通风处且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同时调整温度至31℃左右,湿度调整至60%,给予患儿实施连续3天、每天12个小时的照射治疗。
1.3护理方法:给予A组76例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给予B组124例患儿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其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1.3.1健康教育:在对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前,首先对患儿的家长进行黄疸相关知识以及蓝光照射治疗作用机理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可以对疾病本身、治疗过程以及所需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患儿家长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并开导、劝慰患儿家长以消除其不安、紧张的心理情绪,从而尽快的争取到患儿家长的积极的配合。
1.3.2治疗前准备:包括治疗仪器的准备及患儿的准备两个方面,其中治疗仪器的准备内容如下:做好病房内的环境卫生并保持通风;保持室温在25℃左右、室内湿度为60%左右;保持光疗箱内温度维持在31℃左右;检查蓝灯管是否正常,并对灯管及有机玻璃床进行消毒。患儿的准备内容如下: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应先洗澡;修剪指甲并戴手套,以免对皮肤造成刮伤;在光疗箱内铺设棉布,并固定患儿头部,以保证患儿头部的安全舒适[2];为患儿戴好眼罩及尿布后将患儿抱入箱内。
1.3.3治疗中护理:定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监测,对出现体温异常的患儿应立即给予对症的积极处理。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过程中,其体内的水分流失速度会比正常新生儿高出4倍左右,因此应适时的增加患儿的母乳喂养次数,并在母乳喂养的间隔适量的给予患儿喂温开水。这样可通过患儿吸允母乳以及结肠的反射来间接的促进患儿的胃肠蠕动,从而促进患儿的粪便排出,进而降低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吸收量。研究显示,患儿的哭闹行为是新生儿情绪不安的直接表达,这种行为会消耗患儿体内巨大的能力,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3]。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光疗箱内的患儿给予适度的按摩,这样可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从而可以减少患儿的哭闹行为。新生儿的胎粪中存在大量的胆红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平静下来的患儿可对其的腹部及背部进行环形的按摩,以便可以促进患儿胎粪的排出。此外这样还可刺激患儿体内胰岛素及胃泌素的分泌,因此便可加强患儿的食欲,从而促进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长及尿胆原的生产,进而降低胆红素的生成[4]。注意定期对患儿进行翻身,以免患儿发生窒息,并保持眼罩、尿布的松紧合适。
1.3.4病情观察:对患儿的各项情况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记录患儿每日的排便情况,及尿液、大便的颜色、性状,同时注意患儿的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患儿应立即告知主管医师并配合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
1.4临床观察及疗效评定:对两组患儿皮肤、黏膜的黄疸消退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在治疗后对患儿的胆红素水平进行复查,并综合临床记录的内容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将黄疸症状消退,且胆红素水平低于221.5μmmol/L的患儿记为痊愈;将黄疸症状部分消退,且胆红素水平虽有下降但未低于221.5μmmol/L的患儿记为有效;将未达上述标准的患儿记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检验方式为X2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患儿治愈率显著优于A组患儿(P
3小结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可在发病后1周左右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结合临床治疗方可消退,且若不能给予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会导致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或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是导致新生儿死亡。本次我院所实施的蓝光照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有效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新生儿会因母婴分离、喂养方式的改变以及光疗箱等因素而影响治疗效果[5]。因此就需要给予患者实施有效的辅助护理措施,这样方可提高临床疗效。此次我院对B组124例黄疸患儿实施了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显示,其临床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的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儿。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应用优质护理辅助蓝光照射治疗对黄疸新生儿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永红,童建明.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1):99-100.
[2]顾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2(5):63.
[3]谈晓轶,崔焱,周琴,等.嗅觉安抚措施缓解足跟采血致新生儿疼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6):1459-1461.
【关键词】 母乳喂养;黄疸;新生儿护理
随着母乳喂养的的推广,母乳性黄疸患儿逐渐增多,已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故应早期干预,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母乳性黄疸的发生。
1 母乳性黄疸的概念与病因
母乳性黄疸是指新生儿以母乳喂养不久即出现的黄疸[1]。多数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母乳中含有较高的β葡萄糖醛酰苷酶,母乳喂养后新生儿大便中β葡萄糖醛酰苷酶含量或活性增加,在肠道pH值偏碱的情况下可很快使结合胆红素被肠道重吸收,从而增加肠肝循环。产生母乳性黄疸。再则,大便排出延迟使胆红素肠肝循环量增高,加重母乳性黄疸程度[2]。
2 母乳性黄疸的分类
一般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出生后3~4d出现,5~7d达到高峰的为早发型,胆红素高峰为256~352umol/L。迟发型一般于出生后6~8d出现,高峰时间为生后2~3周,血清总胆红素可达342~427.5umol/L。早发型的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很相似,但其黄疸持续时间长,胆红素值高。母乳性黄疸患儿除黄疸外无其他特殊症状。
3 护理措施
3.1 喂 养 应早开奶,应给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新生儿少量多次频繁喂养,每日喂奶次数达到10次以上,促进肠蠕动,加快胎儿粪便及胆红素排出,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当胆红素值升至256~273umol/L,应暂停喂养2~3d,待胆红素降至正常水平后方可继续喂养[3]。
3.2 抚 触 抚触对于婴儿皮肤和感官是一种科学、温和、良好的刺激,利用抚触护理治疗母乳性迁延性黄疸,可以加快胆红素下降速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抚触可以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胃肠道激素分泌增加并使肠道的吸收能力增强,刺激肠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另外抚触可使新生儿食欲增加,从而使正常菌群加速生长,同样使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增快,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抚触应在两餐之间或喂奶后1h进行,抚触前应修剪指甲短于指尖,手涂婴儿抚触油,温暖双手,紧贴婴儿皮肤给予适当的压力,密切观察婴儿反应。
3.3 游 泳 游泳可增加新生儿的活动量,明显增加新生儿的体重和进食量,促进肠蠕动,加快胎便和胆红素排出,减少胆红素吸收,明显降低高胆红素发生率。游泳时应调节室温为28℃,水温38℃左右。一次持续时间为10~15min。
3.4 光 疗 光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光照使未结合胆红素经过光养化及异构化作用产生胆绿素,经胆汁和尿液排出[4]。光疗时应用黑布遮挡婴儿双眼,男婴还应遮挡会,其余全身于蓝光箱内,按需喂奶,两次奶间加喂温水,按医嘱补充液体,调节适宜的蓝光箱温度,勤翻身。
3.5 药 物 母乳性黄疸与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及肠肝循环的增加有关,口服妈咪爱调节肠道菌群,有效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从而增加胆红素的排出,治疗效果显著[5]。苯巴比妥能诱导葡萄糖酰酸转换酶的形成,加速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应用时应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另外,光疗时静脉配合应用白蛋白及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黄疸。
综上所述,运用抚触、游泳、光疗、药物等方法可以对母乳性黄疸进行有效干预,进行正确家庭治疗与护理可降低母乳性黄疸的程度,对减轻母亲的心理压力及产后恢复均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赵霞,张凤玲,于晓艳.母乳性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J].光明中医,2011,08.
[2] 许月红,张欢欢.抚触联合金双歧口服液对37例母乳性黄疸的影响[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2):44-45.
[3] 顾平,王海琦,刘嘉茵.降低母乳性黄疸的护理措施[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23(1):91-9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
黄疸症已经成为了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大量的聚集,从而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具体主要表现在皮肤黄染,严重的时候可遍及全身,可以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严重的病理性黄疸会损害新生儿的中枢神经,对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是不利的。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对该类疾病有个清楚的认识,这对于黄疸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5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黄疸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以黄疸症状实施就诊,黄疸的具体程度为:重度黄疸3例、中度黄疸24例、轻度黄疸29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粘膜、皮肤和巩膜黄染,其一般是根据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而定。其它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腹泻、腹胀等,部分患者可见大便色变浅、尿色深黄、乏力、贫血。
1.2护理特点
1.2.1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母婴血型、胎龄、喂养、体质量、分娩方式以及保暖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同时要经常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试和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新生儿尿液、粪便的颜色变化,这些指标都可以用来反映黄疸病程的轻重。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引发的黄疸,其尿液一般呈现酱油色,粪便则趋于白色,通过这些现象可以断定黄疸是由胆道闭锁引起的。如果新生儿黄疸从头面部到四肢、巩膜、手足心扩散,而且颜色趋于加深,则表明黄疸病情逐渐加重,这时要求家属及医护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
1.2.2病理护理
对于血清胆红素偏高的新生儿要通过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时要用黑色眼罩将患者的眼睛罩住,避免蓝光对新生儿的视网膜造成损害,而且除了、会位需要用尿布进行遮掩外,其余部位均处于状态,一般需要持续3-5天。光疗过程中会导致不显性失水增加,这时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补水,而且还要防止患者出现腹泻、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还要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适应的酶和白蛋白诱导剂,对酸中毒进行有效的纠正,从而有利于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根据不同标准要求来合理控制液体的流速,禁止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从而有效的避免血―脑脊液屏蔽的开放。
1.2.3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护理,因为黄疸患者存在吮吸无力的症状,从而出现了喂养困难现象,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采用间歇喂养、少量多次等方式,以确保患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2.4健康教育
大多数父母对黄疸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对她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工作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黄疸疾病的认识,了解黄疸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特点。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吃奶情况、精神状态以及婴儿各部位的颜色来了解新生儿是否存在一些不良症状,对于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和护理人员联系,以确保新生儿黄疸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人员还要经常与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家属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询问医生和护理人员。
1.3疗效判定
治愈:各种指标趋于正常,患者的皮肤黄疸完全消退,尿液和粪便的颜色恢复正常,复查时的血清总胆红素也在正常范围之内。好转:各种指标趋于正常,患者的皮肤黄疸基本消退,血清总胆红素趋于正常。无效:皮肤黄疸症状未见好战,而且血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2.结果
5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有52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患者已见明显好转,仅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8.2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指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引发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黏膜、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症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在出生第1周内发生黄疸的概率为40-65%。黄疸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而且其诱发因素比较多,不仅存在病理性因素,而且还存在生理性因素。目前,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报道缺乏一致性,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因素有感染、母乳性黄疸、围产因素等。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嫩,免疫能力比较低,从而极易发生感染现象,由感染引发的黄疸主要是以败血症和重症肺炎为主,其不仅可以引发红细胞破坏,而且发生的溶血还会导致胆红素升高,进而引发胆红素血症。近些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推广力度加大,导致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主要是因为早期奶量不足,导致新生儿肠蠕动缓慢,增加了肠肝循环和血清胆红素浓度。围产因素多以早产和窒息为主,窒息将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糖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且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转换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而且还要求助产护士在工作中注重自己的技巧,在分娩过程中要多与孕妇进行沟通,及时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以提高患者的分娩信心。在与孕妇沟通的过程中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尽可能满足孕妇的基本需求,如心理舒适和舒适。助产护理在分娩过程中要做到轻柔、集中、熟练,这样可以减轻孕妇的疼痛。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诱发因素比较多,这时就要求医护人员和家属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黄疸的基本临床特点,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从而使病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唐菊丽.85例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8(2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