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六年级数学教育

六年级数学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六年级数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六年级数学教育

六年级数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

教育均衡发展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平等教育,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获得的教育效果相对均衡。因此,把教育均衡发展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个个都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就感。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知识的综合性强,再加上进入复习阶段后,学生数学学习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成为我们探讨的重点内容。在我们看来,学生有学生的不同个性,学习成绩有些好一点,有些差一点;接受知识能力,有些强一点,有些弱一点;学习气氛上,有些爱好静心学习,有些爱好表现自己。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笔者根据教育均衡发展原理,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分层复习。现在简述如下:

一、实施分层复习的原则,使学生个个都获得成功

(一)差异性原则。

分层复习的目的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把学生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是可以改变的。不变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他们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这些差异是学生的优势差异,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质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做到学有专长。基于这些认识,我采用了“正视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上个个都获得成功。

(二)主体性原则。

在实施分层复习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施分层复习、照顾学生差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也只有使分层复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分层复习的效果才能得到明显地提高,学生获得的教学效果也相对均衡。

二、实施分层复习的做法,力求学生能均衡发展

(一)回顾整理,准确分层。

六年级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它们之间往往都是纵向发展。横向联系着的,复习时,我根据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内在联系,把这本书中的知识体系砍成四大块:概念性的基础类、计算类、解决问题类、能力挑战类。明确知识结构,从而给学生更好的分层,使每一层学生都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应该学会的知识。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我根据一学期来,全班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况,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A、B、C三个层次。而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类的知识分层也要相应的调整,采用了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合理进行调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比较,目标分层。

我把每个单元的知识要点穿线整理,把典型题列成表格。一题多问、一题多改、一题多解等各种形式编排复习。复习时,我除了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把教材直接给出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如:《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运算定律整理后,列出多种题型进行对比,便与掌握,在乘法分配律的复习中我就是这样做的。因为乘法分配律的变形题非常多,学生往往因为理解不透,出现一些错误。在这个知识点上我整理出了这些题型:①a×c+b×c=(a+b)×c;②(a+b)×c=a×c+b×c;③47×201=47×(200+1);④47×199=47×(200-1);⑤47×99+47;⑥47×2+47×5+47×3=47×(2+5+3);⑦47×18-47×5-47×3=47×(18-5-3)。还把教材中那些以文字作提示的内容也进行了比较,并且对复习中的一些例题或习题也应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进行变换条件和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在对知识进行比较中,方便了对知识目标的分层,就是将原来统得过死的单一性教学目标改为因人而异的弹性目标。复习时,要以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的新理念。就拿刚才的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来说吧,C层学生只要求把基本的题型①、②两种掌握了就可以,掌握准确,练习扎实;B层学生要求掌握的不但有①、②基本题型,还要掌握③、④、⑤三种变形题;A层学生就已经有能力完全掌握①~⑦的所有题型,对比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把知识学透彻。在以前的复习课堂上,学生进行练习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迟钝,解题速度慢,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题做完。而优等生则反应灵敏,解题速度快,完成之后无事可干,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我根据这一实际,对学困生只提出一般要求,用一种基本的方法解答可以了,只要求完成必做题。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能用多种方法解答的,尽量要用多种方法,还要求找出最佳方法。我在实际的复习中,以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确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三)知识综合,方法分层。

复习中使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灵活使用解题方法的能力,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作变化的习题,又要有一些综合性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如:①0.7中有( )个0.1。②0.7中有( )个0.01。③0.7在( )和( )两个整数之间。④在0.7与0.9之间有( )个一位小数。⑤在0.7与0.9之间有( )个小数。把知识综合起来复习,难度加大,方法的分层尤为重要了。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梳理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的复习以小组合作进行梳理结合教师的讲解;学困生则是以教师的辅导梳理回忆再现学过的知识,并结合优生的帮助进行复习。

(四)因材施教,评价分层。

六年级数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期期末考试均分69.3分,及格率77.27,优秀率31.82。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5人,处于中间水平的有25人,中下水平的有14人。这14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三、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

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四、教材分析和建议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80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少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具体表现如下:

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复式统计图,并从图中尽可能多次获取信息。

4.学生在从事专题性的活动时,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拟采用以下教学措施:

1、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做到算得对算得快,笔算做到计算仔细,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2、把教学应用题做为本册的一个教学重点来抓,特别是圆柱、圆锥和比、比例方面的应用题,着重教学生理解题意,通过题目会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重视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画图,发展学生动手能力。

5、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力。

6、通过单元检测掌握学生巩固知识的情况,若发现缺漏现象及时补救,课外作业做到精心设计,批改及时认真,并督促学生改正。

7、通过以优带潜、以优促潜、以优帮潜的活动,使优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潜能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去追优、赶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三)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板快:

(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四、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年级数学教育范文第3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年级数学教育范文第4篇

我们英语组是学校一个特殊的团体,其一人数少,全部成员只有4位,是学校人数最少的学科组;其二,我们学科组的教师都是清一色的年轻女教师,平均年龄是学校学科组最年轻的;这些客观条件,使得我们学科组不同于其他学科组,我们学科组建设不可避免有一些局限,同时也赋予我们很多其他组所没有的特色。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和总结一学期来我们英语学科组的工作,希望能让在座的领导、同行们借此机会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学科组。

二:我们的风采

程晓静:现任六(2)班的英语教学及班主任,另外兼五年级3个班的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严格要求,成绩突出。教学格言是:understand,havecourage,bestrong.学会理解,勇往直前,坚强。

林丽:现任三年级、四年级共6个班的英语教学。认真努力,积极向上,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基本功的培养,课堂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格言: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潘雯:现任一(2)班的语文教学和六(1)班、六(3)班的英语教学。谦虚好学,尽心尽力,勤恳负责。努力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学格言:教学格言:要到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

曾宪悦:现任幼儿园4个班的英语教学及大(2)班班主任。亲和力好,耐心负责,英语课堂生动有趣,深得小朋友的喜爱。教学格言:只要相信,就会有奇迹。

三:工作回顾

本学期英语学科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周三之约,英语组教研活动。每个星期三下午,我们组都在四楼办公室开展英语教研活动,形式包括组内教师上教研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话题讨论等等。两周一节公开课,其余各周集体备课或研讨,要求上公开课的教师第二天上深一度,这也是我们组本学期教研课的特色,上课的教师都进行深一度的展示。本组开展教研不少于15次,家常课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

2、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由于组内的教师都是青年教师,教龄短,经验少,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科研能力成为英语组当前的重事。本学期我们组内的教师积极参与芦花工作,及时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博客的形式记录,反思,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极拽写各类论文,和随笔,踊跃参与各项评比活动。

3、开展多样的英语活动,丰富学校的英语环境。本学期英语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组内教师的共同付出和努力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英语活动:

英语图书角的开展和阳光读书活动。杜泽小学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百年老校,尤其是近年的书香馆,芦花工作社,品茗读书室,文学社,诗社的开展不仅影响着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也同样使我们英语组的教师大受鼓舞。于是,在11月份,英语组也拼着自己微薄的力量成立了“英语图书角”。我们的图书角虽然小,简陋,藏书不多。但每位教师都献出各种英语书籍,杂志,报纸等资料,还有很多教具,卡片,字典。英语图书角以四楼办公室为基点,图书角的建立,丰富了教师的课余生活,为英语教师读书,查阅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创建了平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此外还有“大手牵小手”,让六年级同学带动一年级小朋友一起说英语,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辅导学生写诗,感受语言的魅力,陶冶情操。

4、英语书法比赛的开展。为了丰富我校学生艺术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练字兴趣,进一步普及规范英文的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创造美、欣赏美,同时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检阅学生英语书法基本功,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他们重视英语的学习、重视英文书写的质量,更有效改善书写欠佳的状况。于是在10月份全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英语书法比赛。其实说是学生的比赛,看似简单,教师只负责评比就可以了。可真正开展起来远比我们当初设想的难多了。从学生的初赛到决赛,从三年级学生连字母都没系统学过到六年级出手抄报,从最初的版面设计到最后展板装饰展览。每一件小事都得我们教师亲力亲为。记得在最后的展览,临时接到通知,徐校将带领省领雁工程的校长们来我校参观,必须要提前展现。于是不得不在放学加班,我们4位教师在食堂加班至晚上九点,排版,画画,粘贴,连续两个晚上的赶工,最后终于完成了工作。看着那展板上鲜红的四个手印,我们笑了,那是我们的符号,见证了一个年轻的团体和4位年轻但认真的教师走过的足迹。

5、是英语特色中队的建设。在6(2)班的英语特色中队展示活动中,我们组成员齐心协力,出谋划策,最后在“衢江区大队辅导员读书会暨特色中队创建推进会”现场,每个节目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6、积极参加各类英语培训,听课等活动。本学期我们得到了很多外出学习和听课的机会,有到常山的市优质课评比听课,有到柯城实验的省英语展示课,还有继续教育培训。林丽教师参加市英语领雁工程的培训学习,并及时与组内教师交流,大家一起学习讨论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不在闭门造句,我们结交外校教师,互相交流,与邻近学校相互学习,这些都让英语组慢慢走向成熟。比如,程晓静教师先锋课堂——送教太真。

四:成就和不足

本学期可以说是我们组全力以赴,努力做好一切工作,取得以下成就:

程晓静:市优秀教育博客三等奖,区《心理健康教育之“愉快教学法”初探》论文二等奖

潘雯:论文《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获市“农远工程”建设与运用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曾宪悦:区英语口语比赛二等奖,区幼儿园优质课评比三等奖。

由于英语学科组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我们也存在不足。例如教师教授的班级多,课务重,有的是不同年级的,有的是不同学科的,尽管我们的每位教师都任劳任怨,尽心尽力照顾到每位同学,但学生成绩差距较大,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英语明显跟不上,语感不够好,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吸取更多优秀教师优秀学校的经验,取长补短,学习,进步,同时也希望领导,同行们多多支持多多帮助,一起让杜小的英语教学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六年级数学教育范文第5篇

年级

设计者

卢靖

课时数

45

课时

课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和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

3、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比和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准备过程:

1、解方程:38:X=0.5×19

2÷x3=0.5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②吴刚的身高和年龄.

③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和速度.

回忆: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⑵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⑶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式

正比例

反比例

⑷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即:

一找: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想:两种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三判断:根据关系式,看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

知识梳理:

①我们小学阶段学到了哪些基本性质?

②有关比与比例的应用题有哪几个类型?

③关于比与比例的应用题你对大家有哪些提醒?

2.

形成网络:(1)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等式的性质。

(2)比与比例的应用题可分为比例尺的应用题、按比分配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等.

比例尺的应用题:

①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

关系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②已知比例尺与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关系式: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③知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关系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按比分配应用题:

一般解题方法:①求出总份数----求出一份数-----求几份数

②转化成分数应用题:求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求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正反比例应用题:

解答方法:①分析数量关系。判断题目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②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

③列方程并解答,并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填空:①0.25=2()=(

):12=4÷(

)=(

)%。

②0.375:9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③若A:B=3:2,当A=2时。要使等式成立,B应是(

)。

④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3段需6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6段需(

)分钟。

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1:1,这是一个(

)三角形。⑦如果图上距离4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千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若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4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2)判断:

①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外项一定成正比例。(

②3:8的前项加上9,后项应乘3才能使比值不变。(

③因为5a=6b(a、b不为0),所以a:b=6:5。

(3)解决问题:(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