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用风险管理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中农村信用社迅速成为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主要力量。本文开篇介绍了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背景知识,继而介绍了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的概况及主要方式,然后分析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为全文总结。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贷款;农业保险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在国家经济总体发展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有所减弱,但与之相对比的是,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呈却呈不断扩大的趋势,那么如何有效的解决农村信用社借贷风险的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1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1.1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含义。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具体来说就是指出现违约情况的风险,第一种是借款人尚存有还贷能力但故意不履约;另一种是借款人因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而经营失败无力偿还,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不良贷款比例偏高、资金质量差、不良资产占比高且呈上升趋势、大量资金死滞、形成逾期、呆滞乃至呆账贷款。

1.2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必要性及目标。有贷款就有风险,就意味着可能收不回贷款。加强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可以提高农村信用社应对风险的能力;使农村金融业务成为商业上可持续、风险上可控制的业务领域,从而扭转当前大规模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领域的趋势。

2当前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

通常农村信用社会运用多种方式来减少或控制信用风险,以减少信用风险引发时所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的方式主要有:

2.1事先控制。事先控制指银行在进行放贷的前期,对贷款人的资产信用进行评级处理。信用评级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在两个方面加以注意。一是要发展出真正与农户借款风险相匹配的信用评级,即信用评级能够真正的体现农户的信用状况;二是信用评级要及时的跟进,每年都应该根据农户实际情况的变动而变更相应的信用评级及授信额度。

2.2农村信用社运用担保贷款方式减少或控制贷款的信用风险。在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操作中,往往采用担保的方式进行,主要体现在保证、抵押和质押这几个方面。保证方式主要是指农户联保,是农村信用社在现实中为了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所常用的手段。

2.3风险转移。对金融机构而言,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是最便利,最明智的选择。在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将信用风险转移主要有信用风险转移方式和以及间接的信用风险转移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保证贷款农户收入在不利条件下不发生较大波动。

2.4信用风险评估和足额拨备。这是指农村信用社需要对农村信用社整体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整体度量并及时足额拨备。根据一定的风险分类体系而得到的准确的信用风险拨备能够保护农村信用社免受突然的流动性打击和资本充足率的突然下降。

3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信用社在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内因和外因。自身的问题包括管理方式落后,风险识别能力差,信贷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外部环境包括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等。

3.1风险防范管理意识落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机制与城市金融机构相比较为落后,近年改变极为缓慢。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不完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体系为三会一层”,该体系的效率有待考究,此外,风险识别的专业人员能力有限,各部门工作出现重叠现象。第二,农村信用社极度缺乏优秀的风险管理人才,各个风险管理人员的方法、手段都不尽相同,良莠不齐。第三,农村信用社管理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

3.2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

3.2.1贷款审查制度存在着缺陷。作为放贷的各个步骤的考察,贷款审查制度是涵盖所有程序的脉络,只有拥有良好的贷款审查制度,才是放贷的关键。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审批和审查出现分离,这严重制约了风险管理的发展。

3.2.2信贷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业的贷款人员在整个贷款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各农村信用社中,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比例比重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

3.2.3担保贷款模式过于形式化。在农村信贷里,担保是信用贷款的主要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标的物估价过高,大于实际价值,监督不到位,造成信息的虚假等为风险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3.3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不完善。在我国,信用环境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做好风险的管理显得尤其的不易。第一,在农村社会中,人与人缺乏良好的信任环境,这极易造成违约现象的产生。第二,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国家对农村信用社的各种金融税收应当和商业银行区别对待否则不够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不利农村信用风险的降低。

4结论

针对文章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农村信用社要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完善信贷制度、创新担保体制制等。此外,加强农村金融人才的输送也是重要的手段,只有在政府和市场的全面推动下,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才能做地更好,农村金融才能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郝铁钢.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现状分析[J].金融经济,2014(20).

[2]林祥涛.农信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

1大数据技术与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1.1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内容

计算机以及物联网的发展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我国大数据技术水平不断强化提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比较晚,但是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却比较快,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关理论研究内容的不断增加,有关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会得以进一步拓展。以下内容是大数据技术的主要模块,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取、基础架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模型预测以及结果呈现,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对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重点分析,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准确性,降低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1.2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城商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风险就是信用风险,虽然也有采取措施规避,但是效果微乎其微,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则为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2大数据技术在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其一,有利于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涉及的基础信息比较多,在进行分析时难免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导致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不能有效规避风险。而大数据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则有利于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取更加科学准确,可以依据不同种类的风险,提出对应的计算形式。通过对风险的计算、识别等,将金融风险的发生率及损害率等内容进行有效监管;其二,有利于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和效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计算机对信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整合和分析,之后做出判断,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其三,大数据技术在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这些年,随着人们对于大数据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信用风险管理层面的应用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所加深;其四,有利于满足城商行服务模式的风险管理。当前,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城商行是金融行业的主体,其信用风险的管理工作能够满足当前金融企业增强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

3大数据技术在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3.1建立一个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其一,可以创建统一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连接,能够对客户的各方面信用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实现多部门信息的整合。比如,政府部门了解其偷漏税以及行政处罚情况;银行了解客户的交易信息,以判断其诚信情况。总之,通过这些方面信息的获取和整合便于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以及当前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其二,建立客户的完整图像信息数据库,对客户信用的准确把握是城商行信用风险有效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会使城商行更加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这样就可以避免进一步减少与失信客户的合作,从源头上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降低信用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基于客户信用数据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策略。

3.2创新风险控制模式

创新风险控制模式可以有效的对金融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主要以可观察到的交易,作为变量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评判出存在的风险程度,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等级。从客户进行交易的第一个行为开始进行分析,与对应的风险做出判断并且及时采取方法控制风险,从而能够有效控制风险进行科学决策,对其在风险高的交易可以形成预警以此开展调查。

3.3将智能决策与业务应用流程进行合理的结合

在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新型风险控制模式,采取相应的业务策略,设计好合理的风险控制流程,在风险发生时,可以及时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更新金融行业的相关制度,除了在事中对风险进行控制外,还要在事前对风险进行管控,通过各方数据整合,对于大数据技术做出计算,对风险进行预防。在解决相应的风险后,对相关决策、管理、控制进行记录并且及时总结,防止出现相同情况,只有明确风险控制流程才能在风险控制中有条不紊的进行各项工作

4如何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大数据技术在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要积极采取措施广泛应用,通过整合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人才支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等措施降低城商行的信用风险,实现城商行发展的可持续性。

4.1整合优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城商行应该对现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进行整合优化,建立更加完善的组织架构。一般而言,风险组织架构的整合优化需要从总行以及分行两个层面进行有效控制,在总行层面,需要有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信用风险以及相关团队,为了确保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集中性,应该采取适合的风险管理模式,由总行向分行派驻风险管理人员,但是却采用双线汇报,既要对总行汇报,又要对分行领导汇报,以确保信用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在分行层面,也需要统一风险政策,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评价和考核机制,而且要注重对业务审核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确保有关业务的审核流程更加独立科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风险。除此之外,需要总行与分行之间相互协调,有关风险管理政策要统一,而且能够确保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切实贯彻执行,避免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形同虚设,最大限度地发挥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作用。

4.2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进行管理

首先,城商行需要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和步骤等进行合理的规范,以确保信用风险管理的规范和有效。要从制度层面出发,对其中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而且要避免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确保相关制度内容的贯彻落实。城商行还需要以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以及风险文化是城商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中所必不可少的,既可以提升有关人员的团结性,有效提升业务效率,也是适应时展的结果。城商行可以在内部组织一些活动或者设置一些标语等正向激励的方式进行信用风险理念的引导和文化的宣传,从而使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对相关人员产生影响并且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的更新,确保相关内容能够适应新的变化和发展形式,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除此之外,还需要引导树立良好的风险文化和合法合规文化,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4.3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大数据技术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提高,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掌握信用风险管理的知识和内容,还能够对大数据分析和技术有所了解,能够利用数据建模以及数据挖掘等能力,能够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用风险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就需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人才保障。其一,在人才培养方面要调整思路,重视和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当前城商行风险管理中仍然是以金融业人才为主,信息类人才在其中并没有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技术人才与金融人才之间的界限,加强对金融人才的信息技能培训,确保其能够灵活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复合型人才的作用;其二,需要适时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强人才储备,人才引进不仅能够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进吸收,还能够通过人才引进促进员工之间的公平竞争,切实发挥鲶鱼效应,促进共同发展进步。

4.4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

城商行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其一,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相关信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与此同时,还需要确保收集到的信息能够进行实时更新,便于城商行及时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从而规避信用风险;其二,则需要城商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城商行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确保客户的信用状况能够共享,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多头骗贷行为,降低城商行的信用风险;其三,通过专业的信用评定机构对客户和信用进行有效评定,城商行根据信用等级制定分层级的相关政策,确保信用管理工作的高效,也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5结论

综上所述,城商行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其经济效益与信用风险管理的效果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才能实现城商行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数据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在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大数据技术对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未来,要顺应大数据的发展趋势,提升大数据技术在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推动城商行信用风险体系的建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晟,王珊珊.基于大数据的金融风险预测与防范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3):1-4.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型担保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糊综合评估

一、引言

在金融风暴影响下,我国经济和金融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中小型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日益突出。与大型担保公司相比,很多中小型担保公司从业人员缺乏从事担保业务的知识、经验,对担保对象不能准确判断,或风险意识淡薄,不利于对复杂金融市场环境下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保障体系,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规避信用风险已成为中小型担保公司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担保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在中小型担保公司实际运作过程中,既希望不断签单,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又希望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收益最大。然而,无论是政策性信用担保还是商业性信用担保,风险管理能力都是担保机构最核心的竞争力。尤其是商业性信用担保则完全要依靠自身的能力来获得生存和发展。可见,风险管理是大部分中小型担保公司的第一要务,决定了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为担保公司的整体风险控制提供有效支撑则显得尤为重要。担保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目前,很多文献都对担保公司信用风险的风险源(即风险识别部分)以及风险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述,但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定量地对风险防控能力进行评价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不能给各担保机构以真正的辅助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中小型担保公司风险防范能力的准确性。因此,对定量的风险评估则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三、担保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一)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作为一门理论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工作,风险评估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以判断风险大小,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蒙特卡罗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预测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针对不同规模的担保公司、不同金额的担保业务分别进行应用。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一般担保公司对信用担保业务的风险评估主要从担保企业(含项目)和反担保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因此,在进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时需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遵循的科学性、代表性、全面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等原则,建立了评价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担保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该体系共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主要为中小型担保公司需要进行担保的项目风险,这是第一层次。准则层由项目背景、反担保措施两大部份组成,这是第二层次。指标层企业行业特点、竞争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质量、盈利情况等指标组成,这是第三层次。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估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简单,适于对受多因素影响的项目进行评价,尤其是对人才短缺、人员行业能力不是十分强大的中小型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业务的风险定量研究时更为合适。因此,本文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

1.建立权重集

假设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为,且,。同样,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且。

2.建立评价集

作为对评判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判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假设强度由高到低为强、较强、一般、较弱、弱,则评价集为:,则表示程度。

3.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对准则层各评价指标建立模糊评价矩阵,通过指标层评价准则层分类因素指标,若单独考虑,评判其类属于第m个评语的概率为,得到模糊评价矩阵。

由得到准则层的各指标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4.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为:

5.确定评价结论

对作归一化处理,根据最大隶属原则,评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高低。

四、总结

作为高风险行业,信用担保业能否有效地防范与控制担保风险决定着担保机构能否可持续发展。中小型担保公司因各种原因致使在信用风险的评估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因此,就需要不断探索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小型担保公司还应利用网络实现企业信用等信息储备,提高信用风险评估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蔚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综合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科研管理,2007(3).

[2]熊笑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分析及防范[J].河北金融,2007(1).

[3]张志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分析及对策[J].河北经济,2009(10).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概述

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概念

进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前提是操作风险的定义,但是目前金融学家对操作风险的定义至今还没达成共识,但大体上可以将操作风险归纳为两种,一种是狭义上的,其认为操作风险仅仅是那些和商业银行业务运营部门存在关联的风险;另一种是广义上的,其认为操作风险是除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与其它两种风险相比,存在着4个较为突出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难以度量性,造成操作风险难以度量的原因主要包括那些引发操作风险的因素分散在各个业务中,其形成原因的复杂行、损伤大小的不确定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第二个特征是:内生性,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常常是以商业银行的外生风险表现出来,而操作风险则相反,操作风险是大多是商业必须而且能够控制范围内的内生风险;第三个特征是:弱相关性,一般对于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来说,所冒的风险越大其收益常常会更高,所以对于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来而言在收益与风险两者间存在着一种相关性(对应关系),但操作风险在这点上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不同,其所冒风险的大小与收益两者之间并没存在着什么相关性,因此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我们不可以保证因为承担的风险大而所获得的收益就越多;第四个特征:广泛性,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不同,其存在的领域非常的广泛,基本上所有的商业银行业务领域都有操作风险的存在。

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影响因素

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影响因素一共有四个方面:流程因素、系统因素、人员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流程因素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缺陷、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力、业务流程的不完善、制度程序的忽略等;系统因素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网络、软件、硬件设备等;人员因素主要包括员工的业务能力,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关键人员的培训不到位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外部抢劫、盗窃、以及经济萧条、地震、等不可抗的因素。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还没能准确的认识,对于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往往是低效的,对其投入根本就不能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相比。所以导致了我国目前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如今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风险的事前防范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绝大部风的银行通过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事后处罚措施,对已经存在了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但是采取措施从事前与事中的监督检查就开始防范风险的很少,致使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没有发挥去应有的只能。

2、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要想实现全面的风险管理,拥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架构是非常必要的,风险管理架构不完善就会导致内控体系存在漏洞,从而造成潜在的风险隐患。国内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上存在的缺陷主要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基层营业机构操作作风管理薄弱、未设置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等。

3、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权威

目前我国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很难展开,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权威;条先检查与常规性审计是我国国内目前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排查风险隐患的常用手段,但目前我国操作风险案件频发,这就说明了这些常规的检查效果并没有发挥出理想的作用。

上述是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并不止存在上述三个问题,例如还操作着员工管理不到位、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缺失等,但由于篇幅原因在这就不一一叙述了。

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1、完善管理组织架构

完善管理组织架构我们可以将操作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对其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具体做法是建立专门的风险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管理当中的发展方向、容忍度、战略等问题做出决策,各业务的条线管理人员注意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建立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划分各部门、个人员的权利与责任,使其明确在整个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当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与所处在的位置。

2、增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内部控制,目前绝大多数的操作风险案件都与内控漏洞有着必要的关联。怎样增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主要从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着手,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需要得到四项机制的有力支持:第一风险责任制,对于因未遵循内部控制制度而造成的风险失控,必须追究相关责任,严格惩处,在该过程当中应该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第二激励机制,应该激励所有的相关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做到有章必循;第三内部审计制,对全行风险责任惩处措施、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审计稽核,通过查处隐患等手段促使相关制度得以落实。第四合规检查制,对全行所有的工作人员,按期检查其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从而有效的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

信用风险管理概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信用等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09-01

一、概述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单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快速,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70%以上,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不足30%。中小企业的内部信息往往都是内部化的,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信息不透明,一般人很难获取。银行也不敢对其提供信用贷款。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向银行借款时并未考虑未来可否按期偿还,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违约风险大,银行不敢放贷。

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征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等债权人事先不能观察中小企业的违约情况,导致银行等债权人不能按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正确认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特征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机制、强化信用风险管理。

(一)非系统性

中小企业是否违约主要取决于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违约风险取决于企业的个体特征,尽快也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受经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这类非系统性风险影响。

(二)道德风险

中小企业和银行等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中小企业掌握更多的信息优势,而银行相对处于劣势。通过逆向选择,更多信用风险不佳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信贷资金,而银行承受更多的不良贷款的可能。

(三)相关性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与经济环境也密切相关。宏观经济的波动,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会对其经营绩效、财务状况造成影响。中小企业相互之间密切相关,往往会出现同地区、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违约情况。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影响甚大。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服务和产品比较单一,自由资本相对匮乏。同时,管理者自主管理和决策能力差。也缺少必要的制约和规范机制,管理者个人信用观念和信用行为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用决策和信用行为。

三、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包括宏观经济、行业发展状况和产业政策等。内因包括财务状况、公司管理水平、公司战略等。包括选择以下三个指标:

(一)规模

中小企业的规模直接影响到其信用水平。一般认为,规模和偿债能力成正比,当中小企业规模越大是,则其偿债能力越好,信用水平越高;反之,信用水平越低。

(二)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的利润是其偿付债务和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司支付账款的能力。盈利能力越强,违约风险越小。

(三)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反应了企业生产过程中各项资产的利用效率,反应了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配置资产的能力。运营能力强的企业,其信用等级较高,发生违约可能性较小。从上面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偿债能力三企业现在和未来是否按规定期限归还贷款与支付利息的能力,他是违约率评价的核心和关键。其它的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还包括宏观经济变量、稳定性、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四、建议

首先,正确认识信用管理,倡导以现金流为主导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是目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问题的第一步,现金流是企业的细胞,没有稳定的现金流,企业就无法保证,更谈不上发展。企业应该促进应收账款及时、安全地回收。其次,加强债权立法、执法的力度,良好的法律环境是维持社会信用体系不可或缺的保障。进一步完善公司法、合同法、企业破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行为。最后,建立透明的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尤其是要建立起中小企业信息共享机制。改善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体而言,需多借鉴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风险控制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完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素养,从根本上提供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参考文献

[1] 张宏.完善企业信用风险机制的探讨[J].中国中小企业,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