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企业信用管理

民营企业信用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企业信用管理

民营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1篇

小型民营企业,指的是规模小、处于起步阶段、由老板亲自管理的私人企业。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企业老板文化层次不高的原因,存在盲目跟风、缺乏发展目标、人才任用不明等问题。

1.1小型民营企业老板文化素质不高

随着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小型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大多数小型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程度不高,目光放的不够长远,对企业的管理不到位,使得企业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破产倒闭。

1.2小型民营企业人才大量流失

目前,优秀的人才在进行企业选择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自身的成长、发展机会。然而在小型民营企业中,因为企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外加家族式的小型民营企业的权利顶端是不对非家族人员开放的,而且小型民营企业为节约成本很少对员工进行培训。小型民营企业老板为追求利益而忽视了对优秀人才的关心,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所以优秀人才在小型民营企业中缺乏发展和成长机会,导致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不利于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

1.3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方式落后

大多数小型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出资人和管理人员没有分离开来,对都是“亲朋好友”的员工管理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方式。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会严重妨碍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亲情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与发展要求的不同,还有企业缺乏完善的用人机制。

二、信息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尤其是对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信息技术的特点简而言之就是:用简单的操作完成复杂的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互动性

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互动性,这与传统的技术有很大的差别。传统技术主要是在信息的传达上,而信息技术则作用于企业员工之间,能促进管理层与员工的交流,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信息技术在营销方面也有突出的作用,通过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流,达到企业间互通有无、与客户交流产品意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2.2低成本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使以往复杂的、重复性的工作通过相应的信息系统,如智能办公系统、专家系统等进行管理,只需要简单地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就能使原本复杂、难做的工作快速地完成,有效地加强了企业的管理。节约了人力和财力,减少浪费,大大降低了生产和管理成本。

2.3超时空性

信息技术具有及时传输的功能,无须企业和客户、企业与员工面对面的交流,就可以对客户和员工进行全面的了解,得到各种反馈信息,也可以全天候的监控、服务,及时得到客户的意见,满足客户要求。信息技术的超时空营销突破了地理限制,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信息技术在小型民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型民营企业的应用主要分为企业战略管理和企业管理方法的应用。

3.1信息技术在小型民营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战略管理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信息技术则影响到小型民营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和修正。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小型民营企业快速获取信息,以便及时地进行分析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迅速地进行战略转移和调整。比如,小型民营企业可以从政府、客户、金融机构等方面获得信息,运用信息技术对产业环境、可能遇到的问题、盈利水平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调整自身经营战略,及时地将企业资源投入到优势产业。

2)信息技术能帮助小型民营企业老板发现企业内部的问题。一个良好有序的内部管理是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比如,公司的决策层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整合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及时调整临时出现的战略偏差。及时对收集到的市场、竞争对手信息进行分析,为小型民营企业老板进行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才能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3.2信息技术在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方法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方法被人们研发出来。比如在企业经营、决策方面的回归分析法、决策树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等;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X理论、Y理论;在生产管理方面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系统、资源计划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零缺陷管理;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动态规划、设备更新选择、故障分析法、全员设备管理等,小型民营企业的老板应针对性地选择对企业发展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不能过分追求方法的先进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的管理方法才是最适合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方法。

四、结束语

民营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金融体制民营企业制度信用环境制度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民营企业正逐步取代国有企业成为拉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然而与其迅猛发展的经济态势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不畅,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金融体制中银行业的高度垄断、民营金融机构的缺乏、资本市场发育不良,缺乏多层次(或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民营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不规范;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欠完善等多方面因素。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制度的综合性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一、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制度创新

(一)深化银行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完善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股权结构单一、资本金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从产权结构人手引进民间资本甚至外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良好的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从根本上引导国有商业银行朝现代银行方向发展。股份制改造是根本途径。它可以进一步明晰国有银行的产权,理顺其与政府、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促使国有银行真正实现企业化经营,按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来选择贷款对象。这样,民营企业才能与国有企业处于公平的资金竞争地位,才能获得广泛持久的银行金融支持。

2.银行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融资体制。

一是通过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改善存贷款期限结构、设置新的协议存款品种等措施来解决贷款结构性矛盾;要充分利用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不断完善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提高利率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保证银行资金投向的科学决策。二是要大力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风险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改进授权授信管理方式,引导基层银行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大力优化贷款结构。加强银企沟通,改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符合贷款条件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实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与自身效益提高的“双赢”;要研究设计适合民营企业特点和要求的金融产品、授信管理和绩效考核,培训专门的小型企业信贷管理人员。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及时得到支持。

3.设立股份制民营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展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要发起人的民营银行,可以通过民营金融资本与民营产业资本的融合,改善民营金融和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民营管理机制,规避民营融资的风险,更好地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并且民营银行经营机制灵活、不良资产少、筹资能力强、盈利水平较高,能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空间较大。其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特点与民营中小企业短平快的投资融资特点正相适应,必然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沟通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1.消除民营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的歧视性待遇。要加大实施“核准制”的力度,让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优质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不仅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使资本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得到体现。

2.健康引导二板市场,优先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当前不仅需要积极健康引导中国的二板市场,而且更需要将场外交易市场作为二板市场的一个市场同时发展,要积极恢复与有序发展一个各种交易主体广泛参与、交易品种数量不断扩展的场外交易市场,以规避高昂交易费用与上市条件对民营中小企业资本性融资的制约。可以尝试在上海建立中国场外交易市场报价中心,成立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引导各省市建立与上海报价中心联网的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并规定在场外交易市场中挂牌的中小企业,一旦其净资产、税后利润、市值或是股价等达到一定条件要求,就可以直接升入主板或是二板市场。

3.积极吸纳风险投资,积极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票据、债券融资。在风险投资的主体中,除了政府风险投资机构及创业中心的风险投资外,还应当鼓励民营科技型企业吸纳外资及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同时,依托场外交易市场使民营中小企业票据、债券融资持续发展,以降低其融资成本,改善资本结构。

二、民营企业自身制度创新

(一)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逐步有效地实现两权分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民营企业自身规模的日益扩大,民营企业初创时期的人治管理模式应该要革新。民营企业应该在领导制度、用人机制、生产经营制度等方面规范化,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减少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首先要对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行调整,清晰产权,规范企业行为,正确引导继承者对财产的态度和产权意识;其次要解决企业控制权问题。目前真正做到以股份分享利益而不参与经营的股东很少,导致产权地位和管理地位的矛盾加剧。可以考虑引进职业经理人,构建新型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实现经营管理层外来化、年轻化和知识化,再逐步过渡到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

(二)加快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进程,通过资本市场谋求发展壮大。产权多元化是产权清晰的前提。实现产权多元化,首先要解决好产权“一股独大”的问题。大型民营企业的产权过于集中,通过股权分散化和社会化来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才能建立符合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中,应从制度上确保中小投资者利益,大股东相对控股代替绝对控股,产权清晰到每个法人和自然人,使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其次,要加快民营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可以通过上市增资扩股、资产转换、出让产权等资本运作方式引进新投资者,以促进产权结构多元化,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还可通过上市引入公众投资,通过资本市场来清晰产权和发展壮大。

(三)加大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倡导信用文化。民营企业要制订相关的内部信用管理规章制度,如《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合同评审控制程序》、《采购控制程序》等,有条件的可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本企业内外信用管理;在企业内部实行以质量管理为根本的全程信用管理,从商品的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把好关,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产品信用链条,不断改善企业与客户、消费者之间的信用关系;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不做假账、不逃废银行债务。

三、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制度创新

在提高民营企业主观诚实守信的同时,还需要改善民营企业的客观信用环境,以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社会信用,改变民营企业的弱势融资地位。

民营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采取突出重点,在制度建立和创新方面采取综合对策。

创新对民营企业的观念。深化经济改革首先在观念上要有创新,要承认私有产权与国有产权具有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在市场上平等参与竞争,以竞争促发展。要认识到私有制与公有制在我国现阶段都有存在的必然性,不能搞所有制歧视与偏爱。只有实现我国所有制理论的根本性改变,才能推进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思想,把贷款投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企业上来;增加对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和有市场潜力的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

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得到根本解决的前提。社会信用体系能有效降低道德风险和监督成本,防止逆向选择、顺利完成生产要素的结合。培育信用需求、规范信用市场、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于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民营企业征信系统和评价系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民营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检测等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的社会扶植体系。“麦克米伦缺陷”引起的市场不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遇到过这个难题并采取了许多措施,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扶植体系,包括金融扶植政策的法律化,并严格执行;建立各种专门发展中小企业的政府机构;促进融资中介机构的发展与规范管理,;给予政策优惠贷款以及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等。

拓宽融资渠道,全面实施金融创新。要加大银行、信用社等对个体的信贷投入,建立完善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同时继续鼓励民间投资主体向国有企业投资参股和控股,对民间投资社会公益性和基础设施项目给予必要的信贷资金支持。尤其是高新技术开发的民间投资者,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结合我国金融机构实际全面实施金融创新,鼓励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首先,要鼓励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落户我国,有关部门要尽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其次,各级政府通过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带头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政府出面建立创业辅导体系;创新委托投资制度;政府出资或提供其他优惠,支持委托担保;鼓励租赁、保险、非正式股权和非正式贷款的发展。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改良产品,树立良好人企业形象,提高其信誉度。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引进先进技术及生产设备,进行技改造,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对产品进行改良和革新,对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应不断加强对新产品的开发,增加销售收入,加强质量管理,培育名牌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健全财务管理,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运行绩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而且还影响到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加强民营企业投融资管理。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完善发展民营企业的相关法规,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管理职能,营造民营企业在投融资方面更加宽松的环境。在政策上引导民营企业加大高科技项目的投资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工作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一、民营企业和融资的概述

民营企业也叫“民有企业”,就是公民自己出资经营的企业。一般按照社会上的传统讲法,把集体、私营和国有企业转让私人承包的,均称为民营企业。

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就是公司从自身的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公司未来经营及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概述

民营企业在激活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GDP的增长、市场经济的活跃以及税收的增长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在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区区20%左右,在债券市场上占有额则几乎为零。据统计,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紧缺,54%的企业放弃了新产品的研制开发,43%的企业放弃了新的经营目标,47%的企业放弃了新市场的拓展。尽管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题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为了国计民生,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刻不容缓。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企业群体,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利用市场供求缺口,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买方市场形成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困难逐渐加剧,结合民营企业的现状,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

1、企业规模偏小。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涉及行业面大,经营风险大,多头开户现象严重,使银行难以掌握其实际经营状况,贷款管理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愿。

2、管理水平低下,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技术装备超期超负荷运转,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3、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煤炭、石化、机械、冶金行业民营企业比例过大,盲目竞争,导致行业产品销售不畅,效益下降。不少低技术装备的民营企业大肆生产低劣产品,污染环境,造成大量无效、低效供给。

4、自身信用状况不佳和担保体系不健全。许多企业信用程度较低,加之整个地区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而企业自身又缺乏能够提供抵押的有效资产,这些使得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加大,银行自然不愿将款项贷给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外部原因造成的融资困境

1、我国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2、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使银行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3、政府财力扶持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倾向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一)从企业角度看,应着重重视以下几点

1.深化民营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内部法人治理机构。根据企业产权结构状况和发展趋势,处理好所有者、经营者、企业职工利益关系:健全公司内部权力机构,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体系。企业首先要有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制约客户的信用行为的同时,使守合同、重信用真正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一种自觉的理性选择。同时.要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诚制度。

3.民营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要跳出单纯依赖银行融资的误区,在充分发挥银行融资的同时,要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搭建起由民营企业担保公司、民营企业互助基金、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合作的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平台。

(二)从政府角度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应加大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民营企业融资具有其特殊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财政援助与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政府为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普遍作法。合理运用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提高金融机构对工业、农业、商贸等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能力。

2.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金融体系。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二是放松市场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三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在融资的定位和实施过程中,企业在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还须应始终强调风险可控原则。

参考文献:

[1] 吴晶晶.浅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2(24).

[2]杨学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36).

[3]徐宇颖.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3).

民营企业信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原因;防范

一、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从宏观环境来看

1、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尽管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以国家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作用。但是由于尚未颁布《私营企业法》,民营企业合法财产和其他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公有制产权和非公有制产权的实际地位不完全相等,保护个人财产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非公有制企业财产权的保护水平比较低,市场主体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以后,缺乏完善的民法规则支持,特别是缺乏对物权、债权的完整规定。

2、不公平的国民待遇。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长久以来国人看重企业“出身”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喜欢把企业分等级来对待,在政治和理论上解决了民营经济的地位问题,但由于政策和观念上的惯性,至今还有不少人歧视民营经济,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在很多方面享受不到本应享受的“国民待遇”,甚至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外资企业。

3、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地方金融体系尚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

4、信用环境比较差。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最为严重,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很多民营企业随意编造经营业绩,制造良好的企业数据,上市圈钱、欺骗民众、失信赖账、逃避悬空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以短期信用套取银行巨额贷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故意违约、不交货、不付款、三角债层出不穷,这些又进一步恶化了信用环境。

(二)从民营企业自身来看

1、筹资风险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筹资风险是指由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由于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其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回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一些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候没有足够的认识到筹资风险的危害。

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管理机制,我国民营企业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报表不统一,有的民营企业甚至不编制财务报表,财务上存在严重不实问题,对外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隐瞒企业的财务状况,财会人员的职责不分明,经常听命于经理、老板的个人意志做账。账簿的设置、记账、核算、调账、销账等会计行为随意性较大,会计信息失真等等,这些状况加剧了信用环境的恶化,破坏了市场经济运行基础,动摇了投资人的信心,也使得银行不敢贷款给民营企业,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和贷款。

3、人才机制不灵活,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他们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缺乏人才关怀,企业员工没有归宿感,缺乏安全感、进取心和献身精神。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及其人格尊严,更没有考虑过这些优秀人才的职业生涯问题。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根深蒂固,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还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工作不完善等现象。由于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观念严重,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自己人”做才可靠,而这些“自己人”的财务知识欠缺,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意识不强,这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大原因。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宏观方面来说

1、法律上,要积极完善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保护。不仅要从法律上为民营企业提供合法的地位,建立公平的财产保护制度,还要完善司法环境,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侵犯民营企业财产的行为,逐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使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国民待遇,排除市场准入歧视,进一步放开产业限制率;改革企业注册方式,简化前置审批和登记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凡必不可少的收费项目都要制度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同时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对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引导和约束,使其有序化、法制化,达到让民营企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2、政策上,国家应平衡政策差距,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首先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对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凡是外资企业可以进入的行业,民营企业也可以进入;其次要变革财税政策,规范各种费用的收取,民营企业筹资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杜绝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负。

3、完善金融市场,改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首先商业银行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从受歧视到得到重视,都充分证明了民营企业是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市场经济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想在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必须扩大客户群,有针对性地与民营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其次商业银行要切实做到对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平等对待,在统一的市场环境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平等竞争,消除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和歧视,为民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最后要建立地方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4、改善信用环境。国家有关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建立信用体系,完善信用制度,建立企业信用保管档案,提高失信成本,使守信者受益无穷,失信者无利可图,甚至付出惨重代价。加强民营企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同时政府要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建设,发挥其在信用管理方面的宏观指导、调控、监督的作用和职能,从严执法,加大打击力度,将各种失信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失信违法者没有藏身之地,创建一个讲信用的大环境。同时也要加快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减少或消除企业交易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交易主体的信用程度。

(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理性融资,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许多民营企业忽视长远安排,没有清晰的发展规划,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会计利润(即绝对数额)的多少判断经营业绩,风险意识薄弱,未能将长短期目标的有机衔接;由亲属担任的会计和管理人员平时只是进行经营活动事后的会计核算即簿记工作,疏于会计资料分析及其运用,主动的事前资金管理少,缺乏预算管理,资金调控余地小,风险防范意识差,不注意企业融资与再融资能力的培育与维益资金成本低,考虑不同来源资金所占比重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低,则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盈利空间。民营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以合理方式、适度数额筹措资金满足相应需求、并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是规避融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的基本原则。

2、及时认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持续的专业培训,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有效运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从而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内部稽核制度。民营企业要依法建立账目,并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设账外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严格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按时如数偿还银行贷款,在金融机构保持联合好的信用;加强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按时如数支付客户货款,提高在客户中的信用。民营企业也要依法纳税,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更要进行税务筹划。

4、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班子,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要把强化财务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共同为企业财务管理做出贡献。

5、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改善财务用人机制,财会人员的任用应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民营企业的老板要将财务职位放开,敢于引进专业人员,广纳贤才。同时应有目的地组织财务会计人员学习社会道德知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其正确认识会计这一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纠正其“国企财务须对政府和社会负责私企财务只需对老板负责”的错误思想。此外,还要加强对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知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相关政策法规,还要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其机制的灵活性,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鼓励财务人员自己参加继续教育。另外,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激励与考核。

6、加强日常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合理匹配。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动用得到有效配合,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做到合理组合。加强财产控制,民营企业向来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而忽视实物资产的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

参考文献:

1、鲁爱雪等.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2003(9).

2、谢艳云.财务预警系统初探[J].黑龙江财会,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