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医院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智慧医疗;物联网;物联健康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is still predominately in the government domain and is limited by skills shortage and a lack of standards. As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become more commonplace, demand for terminals will increas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connection wi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goal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to allow every user to benefit from collaborative, coordinated, and intelligent health services. A smart health industry will include governments,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Key words:smart health;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active health
智慧医疗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互动服务保障,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近年的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中突显出政府主导性、规模有限性、标准性缺乏等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和未来应用推广的发展趋势。
1 智慧医疗概念及业务形式
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是现代医学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全面信息化。
目前,类似概念很多,诸如无线医疗、移动医疗、物联健康等说法,然而从以上概念的核心特征看均属于智慧医疗范畴。根据信息互动主体不同,智慧医疗的业务范围大体分为智慧医院服务、区域医疗交互服务、社区/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智能远程急救服务。
1.1 智慧医院服务
智慧医院服务主要指在医院范围内部展开的智能化业务,一方面有方便患者的智能化服务,如患者无线定位、患者智能输液、智能导医等(如图1所示为患者智能输液的业务流程,在药品配发、输液耗材配发、人药匹配上均自动化实现);另一方面有方便医护人员的智能化服务,如防盗、视频监控、一卡通、无线巡更、手术示教、护理呼叫等。此外,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是智慧医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方面,各医院正在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整体建设。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单元的医疗临床信息标准化、电子化、语义化处理平台,在实现临床信息采集与存储的基础上,实现临床信息的深入利用。同时,在有资源有实力的医院逐步整合H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R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会诊系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实现医疗临床信息的深层次利用。
在智慧医院医生所持终端方面,逐渐向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据Manhattan研究所预言,到2012年,81%的医生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然而在Manhattan研究所2011年5月的报告中展现,这一数字已经在2011年得以实现。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及屏幕分辨率提高,移动护士站、医用Pad终端已开始在部分医院中应用[1]。
1.2 区域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控制甚至包括社区自助健康服务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该信息化服务以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该服务作为“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医疗卫生规范中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之一。
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图2展示的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架构。通过该平台,将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中心的妇幼保健、疾控、医疗服务等各系统的信息进行协同和共享。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1.3 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
健康监护业务主要直接针对个人类或家庭类客户,主要实现方式为通过手机、家庭网关或专用的通信设备,将用户使用各种健康监护仪器采集到的体征信息实时(或准实时)传输至中心监护平台,同时可与专业医师团队进行互动、交流,获取专业健康指导。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也可结合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全民建档及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更新;也可与应急指挥联动平台结合,结合定制化手机或定位网关提供一键呼、预报警等功能。
健康监护业务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分为家庭健康监护业务、个人健康监护业务和车载急救监护业务几类,各场景对平台、网络及终端的关键技术、实现形式均有不同需求。
图3展现了健康监护业务架构,其中涵盖健康监护终端、数据传送网关、信息展现平台等终端实现环节。
2 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
智慧医疗需要新一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全面、透彻、精准、便捷的服务。智慧医疗体系架构图如图4所示。智慧医疗在整个泛在网、物联网体系中所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各种关键技术。
(1)技术范围广
在智慧医疗相关技术领域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关键技术,针对以上介绍的几类业务场景所相关的技术包括:
・智能感知类技术,如射频标识(RFID)技术、定位技术、体征感知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智慧医疗中的相关数据主要从医院和用户家中各系统传出信息的传感器获取的,实现被检测对象准确的数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
・信息互通类技术,如上下文感知中间件技术、电磁干扰技术、高能效传输技术等。实现用户与医疗机构、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网络协作的数字沟通渠道,为整个医疗系统海量信息的分析挖掘提供通道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如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完成对各类传感器原始测报或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和分析,更高层次的信息融合实现对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2)技术需求个性化强
针对几类医疗健康场景采用的关键技术也各有不同特点,具有一定复杂性。
・针对智慧医院场景下环境复杂、多种终端共存、医用设备防干扰要求高等特点,医疗健康环境电磁干扰技术要求成为智慧医院场景下一个重点要求。包括临床场景下多径环境下多个移动用户及射频干扰源时对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影响,目前中国联通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开展合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拟与加拿大合作针对室内电磁辐射级别的室内现场预测模型进行建模,用于蒙特利尔医院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下的电磁干扰及覆盖研究。
・无线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根据医院、家庭、野战环境下实时监护需求,提出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的要求,目前业内已提出了许多室内定位技术解决方案,如ZigBee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超宽带技术、光跟踪定位技术,以及图像分析、信标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技术等,以实现医护人员、病人、医疗设备等目标移动条件下的精确定位。
・高效传输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不同信道的传输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使信息得以可靠传输的技术。针对医疗健康信息传输的需要,针对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能够有效压缩医疗传感器数据流、医疗影像数据的新的压缩算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传输技术研究,涵盖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协作分集传输算法,从而提高传感器节点及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效。
(3)技术门槛高
智慧医疗属新兴行业,但其涉及技术和研发成本偏高,在为传统医疗信息系统和设备厂商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将一些研发实力薄弱、投入资金有限的企业逐渐排挤出智慧医疗主流产品供应商。
基于以上技术分析,面向智慧医疗的一些关键技术仍不成熟,还待继续完善、研发、产品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布局仍需投入较大研发成本,因此对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基础和产品沉淀有较高的要求。
3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现状
智慧医疗领域在电信运营商眼中的位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无论是中国运营商还是国际运营商,都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运营商不仅将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而且也将其视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在组织结构上,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并且还大量聘请来自医疗机构负责信息技术的高管组成咨询委员会。这对于运营商了解医疗行业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运营商还非常重视与产业链重点环节建立伙伴关系。在服务方面,运营商非常重视网络及安全设施的部署,这是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基础[2]。
2010年,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强势进军医疗信息领域,专门成立了智慧医疗业务部门。西班牙电信采取了进军电子医疗业务领域的做法。提供开发并销售基于ICT的医疗业务,包括通过移动方式提醒患者就医、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远程监控、远程修改病历以及基于视频会议的病患咨询等。
AT&T公司最近在管理层架构中新设了一个全新的高层职位――首席医疗信息官。该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将智慧医疗行业作为一大潜力领域进行系统开发。AT&T公司针对行业中医院、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纳税人等不同的主体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T&T提供了包括医疗信息交换、远程医疗、安全服务、灾后恢复、统一通信、远程医疗等解决方案。
Vodafone在智慧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关注三类主体,制药公司、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提供者。Vodafone研发团队提供应用服务系统作为重点产业。医疗机构员工可通过移动终端以远程方式方便接入其应用系统,使其能够实时接入最新医疗健康数据并使用其他资源,以方便服务客户、判断产品效能、指导安全用药、提高产品和服务效率。
此外,国际几家主要的平台研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也高调介入智慧医疗行业领域。
高通公司宣布组建全资子公司――高通生命公司,将运营此前的高通无线医疗部门业务。同时还将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由高通公司的投资集团――高通风险投资管理。高通生命公司的首项产品――无线医疗终端的2net™平台,目前已上市。旨在通过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将无线医疗终端互连,以方便终端用户、他们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和护理者访问生物计量信息。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软件从他们的医疗设备,如血压和血糖监测的接口来传输各自的数据,并通过谷歌在线录入个人健康记录库中。
英特尔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早在2009年建立合作关系,在智慧医疗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他们发起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旨在实现医疗设备和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标准化。
然而,在过去的3~5年内,中国运营商的智慧医疗业务与国际方向不同,大多数地方运营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一些保健、健康提醒类信息服务,多是为用户提供疾病预防和饮食调养之类的信息推送服务或预约类服务。该类普适性的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得,缺乏针对性,并且在服务链中多以“哑管道”提供者角色出现,介入服务深入有限,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仍未在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本身中产生价值。令人鼓舞的是,近来中国智慧医疗应用发展,其多数发展模式是在延承国际健康服务先进理念的同时兼顾具体国情,其经验具有借鉴价值。如何突破价格竞争“瓶颈”,积累充足且合格的专业人才,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医疗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决定智慧医疗产业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综上,目前全球智慧医疗业务发展均突显出以下共同特点:
・传统通信行业多以ICT基础业务作为智慧医疗业务切入点和业务开展基础。
・智慧医疗作为行业信息化的一种典型应用,具有行业特点强、个性化要求高特点。
・智慧医疗作为新兴行业,目前仍未形成成熟产业链,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未来发展模式。
4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趋势
通过对全球智慧医疗技术特点分析及业务现状梳理,可见智慧医疗将成为健康管理最有效的适宜技术。智慧医疗将覆盖影响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实现有效地利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健康信息及各类医疗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是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政府参与度加强、应用范围广、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互联互通更加全面等特点。
(1)政府参与加强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目前中国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政策及规范,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为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法律保护缺失。随着中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设要求,即建设国家、省和市州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可以预见在未来3年内,医疗主管机关将逐渐针对人群、服务范围、标准,出台相关政府监管、法律、规范,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3]。
据谷歌宣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永久关闭个人医疗信息聚合服务Google Health,该服务的关闭反映出公共云服务的现状,也表明公众对于将个人信息存放于免费服务的意愿仍不够强烈,用户更期望政府监管下的健康信息服务。
(2)应用范围更广
随着应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成熟完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拓广,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从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国际上,IDC研究公司2011年数据显示,大约1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智慧医疗的移动医疗程序管理保健、健康和慢性病问题。中国卫生部“3521”工程明确提出重点业务系统中包括药物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新农合监管、城镇医疗保障、药品器械信息化监管、远程医疗服务、共享协作服务等,智慧医疗也将覆盖以上范围。
(3)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
据ABI研究公司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16年可佩带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亿台,未来将有8 000万该类设备成为健身感测器。ABI预测,在未来5年中,消费者在体育、健身以及临床上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和可佩带血压计等设备将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蓝牙4.0等新型低功率无线技术也将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相结合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4]。根据InMedica公司2010年报道,在世界范围内,远程医疗使用的家庭血糖仪、血压计、体重秤、脉动血氧计和峰值流量计等联合装置的发运量将增长到160多万台。
可见物联健康终端产品,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广大市民主要健康业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管理慢性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压和糖尿病[5-6]。
以便捷化、低成本化、移动化为特征的物联网健康终端也将随着智慧医疗应用范围拓广急剧增加。
(4)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将普遍
随着中国区域医疗服务平台分阶段开始部署、搭建,未来的智慧医疗将真正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而且,预计智慧医疗将成为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平台,完成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关联、估计和组合,实现各系统及物联网多元数据相关信息的全面加工和协同利用,最终实现医疗信息的融合。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智慧医疗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其核心目标是使得每一个用户享受到协同的、协调的、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从产业角度看,未来将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价值为基础的医疗产业链,包括政府角色,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角色,社区、药品和设备制造商角色。智慧医疗产业链如图5所示。
目前产业链各角色面向智慧医疗均有所动作,或研发平台产品,或研发芯片、或提供系统集成,或提供网络,然而远未实现针对智慧医疗信息为中心的有机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只有实现各角色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打通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管道,提供协同化健康服务,用户才能享受到最便捷、最放心的智慧医疗业务。
6 参考文献
[1] “感知健康 智慧医疗”战略规划报告 [R]. 2010.
[2] 郭庆婧. 运营商剑指医疗信息化 [N]. 人民邮电报, 2011-10-12.
[3]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S]. 北京: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009.
[4] 李建功, 赵文东,王宁, 等. 移动医疗终端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J]. 通信世界, 2011(30).
[5] 贾雪琴, 包建军, 李建功. 物联网在智能心电监护上的应用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0(4):24-28.
[6] 李建功. 物联网环境下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思考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1(5): 75-78.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
>> 文本“变身”有声读物 iPod有声读物自己做 有声读物图书馆及其构建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声读物的应用 基于英语有声读物的高职英语阅读研究与实践 有声读物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自己动手做喜欢的有声读物 中外有声读物研究综述 热门有声读物下载利器等 日本的有声默片:活弁及其语境 有声读物让高中英语学习“声”动起来 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有关电子书包发展现状及其推进措施的探析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改造问题探讨 医院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研究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津巴布韦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德国有声出版物的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5-11-22.
[4] 为盲胞读书.微信特意改了版本,IT之家网[EB/OL]. http:///html/it/107531.htm,2014-10-13.
[5] 杨航.听书产业在网络时代的发展战略[J].青年记者,2011(5).
[6] 2015年中国网民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汽车营销篇简版[EB/OL].百度文库,http:///link?url=3DfSkjzUW8 OsJJn0IE7 gTyY3dubLaaOfnhHM4NtXN_X7EPgEuLo4KLh5wWW3svnSZVpjFeUp5AuyiRMCWr4jDde0-hBiwCxu1udiE_6ZbBC.
[7] 牛文元.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8] 尼尔・波兹曼.张艳译.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 史秋雨.中国有声读物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2(7).
分组讨论式教学
学生根据自己确立的主题、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可以上图书馆,上网(网吧)。特别是要到实际中去体验,如:环境方面的问题,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去感受;社会问题,可以对农村人的生活、习俗、人情世故进行调查、采访等,形成他们的调查研究报告。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让他们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的体验。我把讲解课转化为讨论活动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教《祝福》讨论“祥林嫂之死”;教《项链》讨论“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等。我们还可以把讨论的内容向人生、向社会延伸,比如讨论的话题有:读职专是否有出息等。讨论中,学生的见解也许不全面,甚至失之偏颇,但直接的收获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个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课堂效果很好。
自导自演式教学
根据中职生性格活泼、好动,表演型的特点。我把语文课上成语文活动课,用课本居叮表演、故事表演、才艺表演等形式,一方面它把书本知识演变为鲜活可感的形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升人文素养。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适合表演的篇目,如《雷雨》《项链》《邹忌讽齐王纳谏》《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等,这些课文教师完全可以给学生“松绑”,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来达到教学目的。
正反辩论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因此,在评价这一环节,要重视过程,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情况、材料收集情况、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情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况、学习成果交流情况等方面进行。“辩论出智慧”“理越辩越明”。活动课上,辩题可以是针对课文中的某个观点,比如:课文《读书人是幸福人》中的“读书人一定是幸福人吗”;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中职生谈恋爱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还可以是一些有争议的时事话题,比如:某医院因家属拒绝手术签字导致患者未能及时救治而死亡,谁之过?是医院还是家属?辩论场上,学生针锋相对,既训练了思维,又增强了信心,从而有效锻炼了他们的口才。
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撬动整个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件最深刻的事情。
总理指出,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我们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要保证粮食安全,中国的粮食要立足自身,不可能靠世界市场解决,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环保节能,还要深化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等。这些都需要国际视野和世界经验,这有利于我们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应该对忽视进城农民权益、制造“城市边缘人”的做法说不,让农业转移人口顺利转化为市民;应该维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让土地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财富成为进城农民生存发展的长久支撑;应该大力拓展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让新老城镇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农民市民化:变“边缘人”为“主体人”
不少人认为城镇化对农民来说就是一种身份的转化,事实上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面对的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如何拆除各类政策“屏障”,使其享受到住房、医疗、社保、教育等方面的市民化待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指出,农业转移人口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转移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已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农业转移人口虽已进城务工经商,但农民身份没有变,未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农业转移人口家分两地,长期奔波于城乡之间,不能在城市安居乐业,这种不彻底的转移方式,起不到减少农民、促进土地向务农劳动力稳定流转和集中的作用。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处在城市的边缘,融不进城市社会,定会累积很多矛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解决好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合理分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三个关键问题。
土地权益市场化:开启城乡之间的财富之门
土地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不少专家呼吁,应加快推进我国土地制度改革,通过统一的土地市场确定价格补偿,实现城镇化过程中利益分配关系的平衡。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土地征用过程中,可允许农民以土地和房产出租、入股,使他们得到足够的补偿,让土地成为为失地农民提供生存发展、增收致富的长久支撑。新型城镇化,应该用土地为农民开启一扇财富之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林坚指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涉及的重点内容,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之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在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中,要严守底线,强化耕地资源保护;要调整结构,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要深化改革,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要让失地农民成为获益主体。
融资平台多样化:需拧紧土地融资阀门
要想新型城镇化不再走“经营土地”的老路,就必须转换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权威研究报告表明,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土地储备机构都承担了融资功能,以贷款方式取得的土地储备资金用于股权投资、出借和市政设施建设等。虽然这种模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但这种模式既不合规,更存在风险。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汪德华指出,土地财政加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机制,是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魔法杖”。这种融资机制是“成就”与“争议”的结合体,它既给城镇建设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使得以房价高企为代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难以承受。
汪德华表示,发展市政债将成为化解城镇化融资难的突破口。市政债是国际通行且公平的筹资手段,它是通过某种制度安排,把城镇化建设未来收益平移到目前来使用,将来再逐步偿还。这将有利于缓解土地财政模式的收入冲动,解决地方融资过程中平台公司隐性负债问题。
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胡怀邦指出,资金是新型城镇化保障的关键一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大、期限长,社会外部效益强但商业效益不高,需要以改革创新思维,推动建立市场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无序扩张,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平稳释放城镇化潜力。
新型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之路
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到底应该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走集约用地之路,保障资源长久支撑。
由于中国的耕地资源有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业内专家表示,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粗放方式必须得到改变。在节约集约用地过程中,加强规划、提高产业聚集度和用地强度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还需注意防止走偏。一些地方将推动农民转为高层、多层居住作为集约利用土地的主要手段之一,却忽视了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农民的就业问题,结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发展。必须清楚,土地是农民的核心权益,在集约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视保障农民的权益,才能为城镇化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长久支撑。
走绿色低碳城镇化之路,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城镇化的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将为绿色人居、建筑节能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佐军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这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推动建筑的低碳化、节能化,建设生态城市。
实现低碳、绿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还需注意成本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一些地方发展低碳城镇的模式存在成本太高、不易推广的问题,并且容易被形式化。单纯追求视觉方面的绿色、低碳效果,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国外经验表明,实现低碳发展要把握三个因素:政府引导、市场作用、正确的消费观念。
走智能城镇化之路,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
智能化发展被确定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之一,这一面向未来的提法激发了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想象空间。
据专家介绍,智慧城市可以使人们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涉及面包括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人们可以用手机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都变得轻松愉快,而城市也随之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美丽。
从长期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府投入支撑下将保持高速增长,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等领域前景广阔。据业内人士估算,随着我国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发展机会。
近10年来城镇化是啥样?
2000年
城市用水普及率(%)63.9
城市燃气普及率(%)44.6
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6.1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20.3
污水处理率(%)34.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3.7
普通中学(所)14473
病床数(万张)142.6
2012年
城市用水普及率(%)97.2
城市燃气普及率(%)93.6
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14.4
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32.9
污水处理率(%)87.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2.3
普通中学(所)17333
病床数(万张)273.3
未来8年城镇化要干成啥样?
2012年
城镇化水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6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3
基本公共服务
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
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66.9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5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12.5
基础设施
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占及动化出行比例(%)45
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81.7
城市污水处理率(%)87.3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4.8
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Mbps)4
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72.5
资源环境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
城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8.7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2
城市建成区绿化率(%)35.7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比例(%)40.9
2020年
城镇化水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左右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左右
基本公共服务
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99
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95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0
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8
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23
基础设施
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占及动化出行比例(%)60
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90
城市污水处理率(%)9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
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Mbps)≥50
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100
资源环境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平方米)≤100
城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13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50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7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5-0143-03
doi:10.14033/ki.cfmr.2016.5.079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慢性病,由各种因素共同引发,贫血、消化不良等为疾病主要症状,由于该疾病具有反复性发作的临床特点,间接加大患者的痛苦,降低其生活质量[1]。因此,需探讨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为更好地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抽选笔者所在医院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临床表现均伴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排除标准:排除脏器功能损伤、消化性溃疡等病症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0岁,平均(37.1±1.1)岁;疾病史3个月~10年,平均(4.2±0.2)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3~71岁,平均(37.2±1.2)岁;疾病史4个月~11年,平均(4.3±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基础性西医疗法,药物为奥美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奥美拉的用法为口服,20.0 mg/次,2次/d,均为饭前服用;阿莫西林的用法为口服,1.0 g/次,1次/d,饭前服用;克拉霉素的用法为口服,0.5 mg/次,2次/d,持续性服用3个月。
试验组患者行临床基础性西医疗法+中医辨证治疗,西医疗法与对照组相同,中医辨证疗法:(1)脾胃湿热型。此类型患者以清热、化湿、醒脾为主,常用方:黄连、栀子各10.0 g,茯苓、山楂各15.0 g,陈皮、甘草各6.0 g,薏苡仁20.0 g。(2)胃络瘀阻型。此类型患者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常用方:丹参、当归、白芍、延胡索各12.0 g,砂仁、蒲黄各10.0 g,红花、陈皮各5.0 g。(3)肾阴不足。此类型患者以滋阴、散热为主,常用方:枸杞子、玉竹、当归各15.0 g,知母、白芍各20.0 g,生地黄30.0 g。(4)脾胃虚弱。此类型患者以益气、健脾为主,常用方:党参、茯苓、黄芪各15.0 g,白术、半夏各12.0 g,当归、大枣、甘草各10.0 g,陈皮、砂仁各5.0 g。(5)肝气犯胃型。此类型患者以止痛、理气为主,常用方:柴胡、香附、延胡索各12.0 g,枳壳、川芎各10.0 g。上述方剂,水煎服,1剂/d,分早、中、晚服用,持续性服用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Hp清除情况。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疾病症状消退,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疾病症状减少,胃镜检查结果开始恢复为好转;临床疾病病症未减少,胃镜检查结果未变化为无效。好转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20,P
2.2 两组Hp清除情况比较
试验组Hp清除率为90.0%(27/30),对照组Hp清除率为66.7%(2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812,P=0.028)。
3 讨论
3.1 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诊断
临床资料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诊断方法相对较多,但临床诊断结果大不相同,间接导致其疾病复查过程中无法得出统一结论。胃镜检查期间通常以胃黏膜皱壁平坦或消失,黏膜粗糙、不平为主,且呈现颗粒状,黏膜颜色变化,待黏膜萎缩后伴有不同程度局限性,边界不清晰。萎缩性胃炎疾病初期可见相对细小的血管,后期血管大等典型性表现是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主要依据[2]。但胃镜检查方法常受到患者年龄、肠胃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降低诊断敏感度。病理学临床诊断结果大多和患者活检标本的选取相关,部分浅表性的标本及萎缩性胃炎病症可同时存在,增加诊断难度。因此,临床标本选取过程中钳取深度需适宜,标本大小需适中,严格按照标本需求选择标本[3]。本组抽选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均经胃镜、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萎缩性胃炎。
3.2 临床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常见症,由各种因素共同导致,如:(1)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报告表明,将近60.0%以上的慢性胃炎疾病患者肠胃黏膜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Hp,一旦Hp遭受到感染,将直接诱发慢性胃炎病症,说明Hp感染时为诱发此类病症的主要病因。(2)饮食习惯。长时间的吸烟、喝酒、不正当饮食会损伤肠胃黏膜,再加上临床刺激性药物的使用,更是在某种程度上加大黏膜损伤度,引发慢性胃炎。(3)免疫因素。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中,尤其是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均存在浆细胞内部,促使其找到因子抗体,因而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是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因素之一。(4)遗传因素、患者工作环境等也是诱发该病的临床因素。伴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不断发展,将并发胃出血、贫血、癌变等临床并发症,因此,需加强此类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目前,临床西医常借助Hp根治疗法治疗,然而由于药物服用期间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临床效果不符合患者需求。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通过中西医联合疗法的尝试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患者作用突出。本文根据患者临床病症辨证给药,取得显著性成效[4]。其中,中药常用的陈皮具有化痰、健脾的作用,白芍具有养血、滋阴的作用,丹参可活血、化瘀,甘草可调节气血,诸药联用可实现最终的活血化瘀、止痛化痰、滋阴散热的临床目的[5-7]。从调查结果中可得知,中西医联合治疗的试验组的好转率为93.3%、Hp清除率为90.0%,明显高于基础性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的73.3%和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临床基础性西医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期间行中医辨证疗法作用显著,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伟,朱方石,吴晓燕,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法分类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32):3692-3695.
[2]陈贵银,郭喜军,安福丽,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机和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5):3913.
[3]李泉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J].新中医,2008,40(4):81.
[4]王淑华,杜艳茹,万俊华,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6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202-203.
[5]王尚全,周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疗效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65-66.
[6]王智慧,禹颂煌.莫沙必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2):122-123.
[7]张浩.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