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好处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好处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社会实践能力 提高

从高中的整体教学氛围来看,教学重心仍然是高考,在高考的重压下,适当减少一些实践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应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笔者看来,高中语文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语文的教学相对灵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改变对社会实践的固有看法,在保证高考复习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制定丰富的社会实践计划。

一、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

对高中生而言,主要任务仍然是备战高考,努力复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足准备以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持有主观且片面的观点,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无法专心复习。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实践活动占用了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但这不是教师减少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的理由。在繁重的备考环境中,学生承担着过重的压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复习压力的渠道。

对教师来说,应该正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课堂时间。以劳逸结合的复习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全面的计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足够发展。为使计划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纳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往往反映了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原则,在教师听取建议时切忌为学生左右,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复习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的学习仍然以备战高考为主,教师应该分清主次,在保证学生复习计划的同时,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而对学生来说,也应该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传统认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丰富高中生活,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锻炼的绝佳机会,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为高校学习做准备。

二、根据语文课堂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和个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活动的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校园中的学习,有许多潜在影响因素,这些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为了贴近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活动方案,以活动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例如,《发现幸福》这一开拓性的活动课题,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用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幸福”的范围十分广泛,一次理想的成绩、朋友之间的友谊、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是对幸福的定义。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发现校园内的“幸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发现幸福。学生可以采访的形式随机采访学生,寻找学生的幸福,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遍调查。这都是此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有效的调查方法,在实践结束后,应该做好总结工作。

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则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做好实践互动的总结工作。总结是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叙述,以及在活动中的感悟,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

三、社会实践中应避免的问题

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时间尚短,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做一些调查类的实践活动时,学生应该注意调查群体的普遍性,能够反映调查问题所反映的问题。除调查人群外,学生也要做好记录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普遍性结论。为了促进自身的升华,学生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收获,促进自身的进步。

在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安全问题。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为了做好安全问题,教师应在活动开始前做好安全防患工作。对学生来说,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时,要及时和教师联系,避免受到伤害。对教师来说,应该选择安全的实践场所,尽量降低来自外界的安全威胁。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结语

社会实践是高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高中语文教学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知识,延伸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能产生一定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正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的时间。最后,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且安全地开展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喜文、董桂军. 开拓社会实践课堂增强理论教学效果[J]. 高教文萃,2009(12).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法学专业;社会实践;价值研究

作为一个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有必要的。社会实践可以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接触到更加真实的社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更好地进行实践。而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是有其重要的价值。其价值可以从对个人和对社会两个方面来阐述。

1 法学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个人的价值

1.1 对于法学专业学习的价值

在学习方面。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本。通过书本学习,可以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把一些法律的基本概念解释清楚。但是,书本上的内容有其局限性,它只可以介绍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对于实践,书本的作用则小得多。书本知识可以指导实践,但是不能代替实践。实践方面的知识,必须要通过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获得。参加社会实践可以加强我们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增加实践方面的知识。参加社会实践也可以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另外,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还可以让学生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书本自身是有局限性的。书本上的内容来自于社会,但是不可能包括社会的所有。也就是说,依靠书本,不可能获得所有知识。要获得全面的知识,必须投入到社会中,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而参加社会实践正好可以使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社会实践比起正式的社会活动,更适合学生去参与,去获得一些东西。事实上,参加一些与法律有关的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去更加认真地学习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更有兴趣。学生们通过参加法律咨询的活动,直接接触社区的居民提出了一些法律问题。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自己知识的缺乏,觉得自己应该更加认真仔细地学习法律,激发自己学习法律的热情。所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法学专业的学生从内心深处感觉到认真学习法律的必要性。

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即司法考试。正如上文所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法学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意味着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参加司法考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法学知识,也就可以更好为司考做好准备。

1.2 对于法学专业就业的价值

在2009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内首个全国大学生就业年度报告――《就业蓝皮书: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明确指出,2008届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9%,在11个专业大类中排名倒数第二。随后社会上有兴起“专业红黄绿榜”,法学被明确列为“红牌专业”,即“连续2年位于全国应届毕业生失业率前10名或失业量前10名的专业”。这些数据都体现出了法学专业就业的困难性。法学专业就业困难,同专业竞争十分激烈。如何在这些竞争中脱颖而出,认真学习法学知识是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参加法学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方面。参加实践活动,可以比同阶段的本专业竞争者更早地接触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更早接触到社会的现实,更早地了解社会的形势以及就业形势。因此,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先一步进入社会,也就可以帮助学生在就业时更具有竞争性。

1.3 对于学生思想成长的价值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变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学生可以认识到现实中的法学。书本内容永远具有滞后性,只有通过社会直接获得的信息才是最新的。因此,通过社会实践,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实中的法学,了解现实中的法律问题,了解现实中的法律措施。通过了解到的法学现状,学生可以从中提取出符合现实的法学观念。这些观念可以使学生更加正确地去学习法学知识,有选择的学习法学知识。可以树立更加符合社会现实法学思想。

2 法学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社会的价值

法学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价值。①从直接的价值方面来看,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社会而言或多或少都会有着一些益处。而法学专业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有助于整个社会的法律知识的普及,也有助于解决一些社会现有的法律问题。也就是说,法学专业的社会实践开展之后就会对社会矛盾的化解有着一定的实际作用。②从间接或者长远的方面来看,法学专业的社会实践可以促进法学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学知识,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法律工作者。我国的法律不是很完备,而法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未来促使我国的法律更加成熟,使法治社会更加完美。因此,作为对法学专业有好处的社会实践,有其开展的价值,法学专业的学生也有必要去参加社会实践。

3 结语

综上所述,法学专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其重要的价值。当然这些价值是以学生认真对待社会实践为前提产生的。现在有部分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时并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是随意地开展一下活动,草草了事。这样的社会实践是不会对学生有任何的实质作用的,也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和价值。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好处范文第3篇

机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化改造与革新。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不足 建议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它帮助大学生们直接了解社会,认识当前国情,锻炼自己的毅力,增强个人才干,培养良好的品格,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实践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学的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指常规的课堂教育,在课堂教育中,我们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而另一个就是社会实践教育,在社会实践教育中,我们学习的则是社会技能,即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没有实践经验而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将在社会的洪流中被淹没,对于大学生来讲,社会实践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给我们一个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机会。

1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熟悉社会,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的大学生都是在书本中吸取知识,在知识中慢慢成长,但是对我国的国民实情知之较少,真正的社会复杂程度并不是在学校中的书本知识中所能了解的。学校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封闭的,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可能就只限于听讲座和浏览新闻,所以社会实践则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的平台,让学生们真正的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从每一次和人民群众接触的经历中升华思想,加强个人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2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技能,拓展才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所以社会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想在社会的洪流中站住脚,就必须拓宽自己的专业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发展自己。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实践中,大学生们可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发挥出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技能,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拓展自己才能的目的,有利于以后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3社会实践能够完善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作为实践者要和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其中有社会各行业的人,有老师,有公务员,有普通民众等等,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中学会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了学生们的个人素质。

社会实践的面很广,近年来许多大学都有组织或者学生自发的得到学校批准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多数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要独立的面对一些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解决事情的能力。

二社会实践存在着众多不足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讲有诸多好处,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任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要想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就必须克服这些问题,扬长避短,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作用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1社会实践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目前,有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流于形式的问题。原因大多是缺少必要的经费和来自于社会的支持。就暑期社会实践来说,好多学生只是把暑期社会实践当做必须完成的作业,所以在实践中都是走马观花似的敷衍一下来完成任务,拍些照片,写个总结就算了事,完全是应付差事,草草收场。社会实践的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这两个字上,实践就是亲身去做而不是看人家做,许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分太大,有的甚至打着社会实践的幌子旅游,没有真正的达到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目的,更没有达到实践的目的,又何谈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

2社会实践形式老套,缺乏创新性

长时间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有各校团委来组织,所以真正投入到社会实践中的多为学生干部,除此之外,各校团委关于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力度和指导力度都不够,导致社会实践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其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较为单一,有些高校更是“一切从简”只是让学生发些传单,写写感受了事,并没有把社会实践的精神真正的传达下去。而且,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也不合理,大多集中于寒暑假,范围太窄,时间较短,,没有长期性的定点实践基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社会实践也要讲究创新,不要总是搞一种形式,要扩大范围开阔眼界。搞出新花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能够扩大实践范围,深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达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合。

3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缺乏科学性

总结是评比对社会实践的理论形式的升华,可是有的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总结评比标准过于简单,比如说,有的大学将社会实践是否有媒体报道,什么级别的媒体报道当做评比的标准,导致社会实践流失了其科学意义和社会实践的实质精神。

三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议及意见

1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

许多大学生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够,所以提高他们对社会实践的价值认识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并不是给大学生带来什么物质财富,而是帮助学生们升华自己的个人价值,在社会实践中要懂得以学习为主的观念去看待它,社会实践是为人民服务的,也是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

2要完善社会实践管理机制

社会实践是针对于校外的活动,相对于校内来讲更难于组织及管理,所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迫不及待。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实践情况对较突出的学生提出表扬并给予奖励,并根据不同情况评选出“组织奖”和“个人奖”。并且对每一次社会实践进行高效率的总结,做成总结报告并加以存档。

3创新实践,科学实践

出彩的社会实践在于创新,社会实践组织的有意义才能吸引大学生加入进来,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好多人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总以为社会实践就是老传统的“三下乡”所以不愿意参加,所以要创新实践,实践创新。除了要创新还要懂得科学实践,有了科学的指导,社会实践的体制才会更加完善,实践才会更加顺利的完成,科学的力量不容忽视,科学指导实践,实践让学生成长。

4加强社会实践的定点基地建设

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们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桥梁。要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不行的,所以实现社会实践基地的固定性,稳定性才能使社会实践持续性长期性发展,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实践中学到知识。

总而言之,大学生社会实践应从单向型转向复合型,提高科技含量,体现服务社会的价值,积极创造精神财富,使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既受教育又增长知识和才干,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且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推向更高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子健.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62~63

[2]范旭峰.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奉献“两会”[N].中国教育报,2005-03-12(2)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践行性机制

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在大力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各级高校同样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通过各级相关教育部门的努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熟悉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社会认识和阅历,增进对社会和工作的理解;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开拓视野,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增加工作经验和经历,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切身实践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获得所谓的“发言权”。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力开展的现阶段,如何丰富社会实践的手段,充分达到社会实践的理念和实质成为重中之重。社会调查是通过调查手段了解和熟悉社会的有效手段,通过社会调查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交往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团队协同与合作意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与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社会调查是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尤其是社会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契合性,社会调查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社会调查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社会调查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践行性机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社会调查专业化指导是社会实践开展的前提

社会调查是社会学专业的核心内容,社会学的专业知识将很好的指导调查的组织、实施和开展。社会调查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将会是社会学专业知识的具体体现,同时会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获得专业化的指导。目前各高校基本都有社会学、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都会获得社会调查相关领域的基础性知识。各高校可以将社会实践项目与相关社会学专业的教师进行结对活动,让专业教师作为社会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大学生有社会实践项目需要专业指导的需求,教师同样有课外指导学生的任务和责任,社会调查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的互为“需求”和“供给”联结起来,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合作,学生们不仅会获得专业指导,教师们同时会丰富课外教学课堂,并且这种专业化的指导将会使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开展取得较高成效。

二、社会调查团队化运行为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团队是社会实践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是社会调查组织实施的核心部分,团队化运行成为连接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沟通基础。开展社会调查,团队组建是重中之重。团队中需要专业指导老师,项目技术指导,项目后勤指导、丰富经验的督导及访问员。广大的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经过专业培训可以担任社会调查的访问员,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团队其他角色的选择。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一定要与社会学科等拥有的调查中心等部门进行合作联合开展此项活动。高校等部门的调查中心已经拥有开展项目研究,尤其是专业社会调查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和实践指导能力的项目负责人或督导。通过与该类部门中心的合作,构成了项目的核心团队,这不仅会有效促进社会实践项目的开展,同时会保障项目长远的良性运行,为后面的社会实践开展提供团队化保障。

三、社会调查项目化运作是社会实践的重要依托

社会实践的团队都是以项目的方式开展工作,项目的选择是实践实施的关键。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各高校逐渐开始意识到社会调查在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制订相应政策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申请项目,而项目开展的重要形式就是社会调查。面对这种转变,社会实践可以很好的与项目社会调查相结合,从而实现双赢的结果。项目的来源可以是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其他科研机构委托等多种途径,充足的项目来源务必需要开展社会调查,而这将成为开展社会实践的契机。学校需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专业教师需要通过社会调查来收集数据、完成课题研究,学生需要通过调查来获得数据进而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需求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将为社会实践项目提供制度和资金的保障,学生的参与将会获得真正了解社会的机会。在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一项目一实践”的做法,做到项目调查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

四、社会调查制度化建设是实行社会实践的保障

社会调查的实施,是需要精确计划和有效预期的过程,制度化的建设是有效开展社会调查的保障。调查项目的选择和确立、调查资料的准备和讨论、调查访员的召集和培训、调查地点的沟通和联系、调查过程的计划和安排、调查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和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完成,这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项目调查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做好处理相应突发事件的预案等等。这些复杂的过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度化的保障,因此在开展社会调查前,要成立应用的负责机构,制订相应规章和制度,组建社会调查实施团队,购置和准备调查必备物品,获得有效资金来源保证,这些制度化的建设成为有效实施社会调查项目的关键。社会调查的制度化建设的完善,同样将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和广泛实施。

五、社会调查成果化转变是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

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如何,成果是检验的重要指标。社会实践成果的体现形式不仅在项目本身方面,重要的是如何实效实践结果的转化,这将会更加丰富实践的价值。“挑战杯”是目前全国大学生的重要平台,社会实践类项目申报和评比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成果转化的重要机会。社会实践项目与社会调查相结合,同学们把社会实践的主题明确好,利用参加社会调查的过程,实现社会实践的目的。社会调查结束后,利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调查报告的书写,进而可以去参加挑战杯的项目,这种实践形式目前已经被很多高校借鉴并且取得重要成果。同学们还可以利用社会调查的过程,去感受真正的社会,去描述、记录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去反思课程中获得知识的适用性,这些会更加丰富社会实践的成果和内容。

参考文献:

[1]陈铭堂,组织大学生独立自主开展社会调查的体会[J],科教文汇,2008,(9):42-43.

[2]邵燕芬,以社会调查提升大学社科类专业的创新能力[J],黑河学刊,2011.(2):134-135.

[3]王雪、王巧玲,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的研讨[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1):165-166.

[4]温秀珍,社会调查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3):12-13.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职业能力 层次结构 拓展路径

一、职业能力的层次结构

能力,是指主体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特征。从一般与个别的视角看,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是指进行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等。后者是指从事某些专业性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飞行能力等。从思行层次的视角看,能力又可分为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行为能力。人的各种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职业能力,即主体从事某种职业工作所必须具有的个性特征。对职业能力的层次构成,同样可以进行多角度考察。从职业要求来看,职业能力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层面:

专业能力。是专业素质的体现,是从事某一职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属于技术层面的职业能力,也是核心层次的职业能力。

协调能力。主体是在特定的群体中从事工作的,关系融洽、心情舒畅,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协调能力既包括协调与他人关系的能力,也包括自我协调的能力,属于职业能力的第二个层面。

身体能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经常生病、身体欠佳,便无法以充沛的体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体能是职业能力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属于职业能力的支撑因素。

发展能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必须从发展的角度考察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发展能力,即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属于职业能力的延续性因素。

上述四个方面的能力,前三者是从静态的角度来考察的,而发展能力则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的。如果从两者结合的角度来考察,职业能力可笼统地划分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职业能力两部分。其中,后者包括了除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各种职业能力。

二、职业能力拓展的路径选择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导师,关注的往往是居于职业能力核心层面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固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要培养更加优秀的研究生,除了专业能力之外,其他方面各种能力的培养,即研究生职业能力的拓展也不容忽视。

所谓研究生职业能力拓展,是相对于研究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言的,也就是各种非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拓展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不仅有利于研究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利于他们顺利实现就业,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研究生职业能力的拓展方式很多。在研究生培养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对研究生各种非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第一,德才并重,培养学生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社会、担承责任的健全人格。帮助研究生深化专业、完善人格,是研究生培养的两大密切相关的任务。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素质,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智育目标。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使研究生正确对待自我、对待社会,促进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同一、自我与社会的同一,是研究生培养的德育目标。实现培养的智育目标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培养对象“成才”;实现培养的德育目标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培养对象更好地“成人”。这两大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德育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过来,对促进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主辅兼修,以辅促主,优化研究生的思维方式。一个专业,一种思维方式。专业培养过程,既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专业思维的培养过程。通过对本专业领域内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相关问题的研究所形成的专业思维方式,对研究生来说,既是他们进步的工具,同时也是他们进步的锁链。说是“工具”,因为专业思维有助于研究生对本专业领域内新东西的学习和研究;说是“锁链”,因为专业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定势,容易固化他们的思路,不利于他们获得真知。有人说,天下武功出少林。这是因为少林武僧禅武兼修。研究生培养也应如此。除了本专业领域的东西之外,与本专业相关学科,乃至无关学科的东西,也应让学生力所能及的涉猎。比如,工科专业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严紧、收敛的,而文科学生的思维一般却是发散的。工科学生涉猎点文科的东西,文科学生学习点理工科的东西,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研究,都有好处。

第三,学以致用,使研究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研究生的各项非专业职业能力的提升。通过专业学习,学生在“知”的层面,对相关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深化自己对已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达到“识”的高度,而且在实践中,他们也会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相关问题产生新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也为研究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机会。在社会实践中,研究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非专业职业能力都会得以提高。目前,在研究生培养中,有的专业,如工科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多一些,而另一些专业,特别是一些文科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一般较少,学生更多的是阅读相关文献性的东西,个别学生甚至文献也不读,这一状况不仅不利于研究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研究生职业能力的拓展。

第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文体活动,强健研究生体魄,为其专业能力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体能条件。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从其自身来看,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远大的理想(也叫志向)、坚韧的毅力和健康的身体。就身体条件而言,只有身体健康,体能充沛,才有可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来;否则,做什么事情都感到力不从心,那样将会一事无成。目前的一般情况是,研究生入学后,身处升学压力消失、学习和生活节奏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部分研究生在读大学时的紧张有序的生活规律被迅速被改变。几年下来,部分研究生的身体素质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快速下降。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在研究生培养中,无论是导师,还是辅导员,都应提醒研究生自觉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一些文体活动,让他们动起来。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