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第1篇

1、消化肿瘤病理学

2、肺脏肿瘤病理学;

3、矽肺病理学;

4、临床病理学;

5、超微病理学(医学超微结构与超微病理学研究室);

6、脓毒性休克(病理生理学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 病理生理学 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重点是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项基础与临床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1]。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护理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护理人才。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护理临床工作中常见病理过程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出现的各种变化、并初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护理学的临床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2]。但是由于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的归纳推理性,对于很多中医院校来说其教学时间有限,短时间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每一位病理生理学教师都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近几年在护理学专业讲授病理生理学的经历,谈谈增强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的体会。

1.根据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且具有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发展潜力的高级护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时既要保证学生学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后的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当前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课时普遍被压缩了,这就使很多病理生理学教师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其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内容需要讲授、讲多少内容比较合适;学生要自学哪些内容;什么内容是应该掌握的、什么内容是应该了解的等。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对教材的选择必须以够用为原则,以适应需要为教学重点,选择适合护理本科专业的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重新修订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大纲,体现护理本科专业的特点。病理生理学的总体知识点包括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论三个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具有连贯性。在讲授总论即疾病概论时,学生初次接触病理生理学,因此,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举例法讲解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但应注意,此时学生只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对临床还很陌生,教师在联系临床的时候,应避免过于专业和单调。比如,在讲病因学中的发病原因时,生物性因素涉及病毒、细菌、真菌等,我们可以2013年上半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为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病因,明确其是最常见的病因。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指的是在多种疾病中都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热,缺氧等都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内容,是后面各论学习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我们不仅要重点讲述,而且要讲透彻,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比如休克,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理过程,医护人员只有正确认识休克、掌握休克分期特点和各期表现,才能及早发现休克,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病人生命。对于各论,即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它往往是前面基本病理知识的综合,所以在讲授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特点,并兼顾之前基本病理过程知识的复习,讲授速度可以加快。

2.注重病理生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注重中医理论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新的结合。

病理生理学是护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由医学基础课向临床学习的过渡,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难懂,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今后护理工作中应如何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病理生理学时,应当注重病理生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认识病情变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从而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更好地协助医生工作。同时,鉴于中医院校本身的特点,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会学习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所以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中医基本理论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新的结合。如在讲到休克这一基本病理过程时,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可以分成: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凝血期。这三个时期,血压的变化情况往往是病人的主要体征,其次像尿量、患者的皮肤、患者的意识等症状和体征也会有所改变,这就强调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密切注意患者血压,注意患者其他体征、症状的变化等,从而将病理生理学的知识与护理工作联系起来,令学生切实感受到病理生理学对护理工作的理论指导作用。与此同时,中医认为休克属于“厥证”、“脱证”等范畴,我们在讲授休克时,可以对学生讲述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其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西医基本知识。

3.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的融合,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备。

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传授病理生理学知识,多采用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教育手段。这一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病理生理学教师更多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及P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及教师自身运用教法的能力而定。如讲授休克之前,可以先放几张临床上常见的休克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接着讲到休克概念时,可以从人们对休克的最先认识再到微循环学说等讲起,复习微循环的组成及其意义,强调其功能变化对人体的可能影响,从而明确休克的概念。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促使学生思考、探索、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最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此教学法体现出了很大的时空开放性,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在新知识认构过程中,可以有机地将课内外、校内外、直接与间接经验联系起来。在问题解决中,学生综合各部分知识,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建构起与此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炼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3]。结合病理生理学的特点,可以在很多内容讲授过程中应用该教学法,比如肝性脑病。讲授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出示仿真病例及相关问题,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知识点与病例结合起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进入病理生理学的日常教学中。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最为广泛,在病理生理学的授课前,我们需要制作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切记不能把过多的信息引入课件,避免课件内容多而繁杂,而导致学生理解力下降。BB网络教学平台现在已被很多学校应用,通过BB平台可以定向而有目标地对某个学生进行辅导,实时交流,实现因材施教。在我校的BB教学平台创建后,我们放入部分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其他功能如布置作业、在线练习等,有效增强了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增强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来讲,我们需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秋.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225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69-02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同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内科学和外科学等学科都有密切联系[1]。该课程内容复杂,逻辑性较强,抽象难懂,不管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中都有一定的难度。而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教学课时少,内容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重点,提纲挈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程度[2,3]。

思维导图(mindmap)也叫心智图或脑图,是托尼・巴赞开发的一种应用于学习、记忆和思考等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通过图文并重的技巧,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配置有序地表达出来。以主题关键词为中心,将各级主题有组织、分层次、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充分展示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有机整合。是把握学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思维方式的很好途径,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4,5]。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在很多方面解决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问题,具有诸多优点。

1 有助于优化教师教学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且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间相互联系,错综复杂,这是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重要方面。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清晰的授课思路和学生对教师思路的把握决定了教学的质量,而思维导图恰恰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顺教学思路的学习方法,它具有直观化、可视化的特点,能使知识点一目了然,可使教师快速了解整节课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由思维导图做出讲课的框架,对整个章节的结构更加深入了解,可使教师在备课中就能够清楚地把握讲课重点,讲授过程思路清晰,在有限的学时中完成一个整体概念的讲授。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学生自学能力差,学习中难以抓住重点,虽然在学习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率较低,遗忘率高。造成学生认为即使努力学习也没办法学好的印象。病理生理学又是在医学课程中较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甚至是整个医学学习缺乏自信心,觉得难以学好,失去学习的兴趣。

思维导图可以从大量的文字词汇信息中找到主题,提炼关键词,并用不同颜色的曲线和分支展现所学内容的层次与逻辑关系,并提高学习效率。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的教材多以一个病理过程为一章节,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找到主题,从而以这个主题为中心,展开思维,然后用笔画出来就是整个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梳理思路,弄清概念,明确重点,使整章的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也便于复结。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更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医学学科性质决定了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辛苦。因为医学学习中课程繁多,内容琐碎,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并不能完全掌握一门课程。高职高专学生理论课学习时间仅有2年,因此。很多课程学时缩减比较严重,病理生理学也是如此。学生要在教师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学习,除了课堂时间,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要有效地学习。思维导图正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利用思维笔记的方式,将思维过程具体化,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会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去网络或已经学过的知识中查阅各个问题的解答,会对所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分析和解决,这就养成了有序思考的习惯,找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让复杂的逻辑关系图像化,这样就能将复杂的知识点组织起来,通过绘制各个主题之间的连接,发现其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说是将思维具体化了。而病理生理学是逻辑性关系较强的学科,正需要通过这样形象化将逻辑关系整理清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能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同一知识点的能力,而这种分析能力是创造力产生的基础,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既可以纵览全局,又能在一些理论、概念和他们自己的观点之间建立联系。同时可以充分调动大脑的活力,激发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之产生更多的创新性想法。

5 培养学生医学的整体思维观念

医学课程相互联系交叉,本就可以说是严密的整体。如生理学的循环生理、病理生理学心力衰竭、药理学的强心及利尿药物、诊断学的心脏听诊和内科学的心脏相关疾病等,这本就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作为承上启下的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教学在完成规定授课内容的同时,既需要对以往基础知识进行回顾,也要对临床课程进行前瞻[6]。使用思维导图能条理清晰地理解各个学科间的联系,形成医学的整体思维意识。这是将来学生进入临床之后很好的素质培养。

6 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学学习中免不了交流互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虽然有时也会相互讨论,但由于学生思维局限,对问题的回答调理不是很清楚,思维混乱,与教师交流更是很少。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和教师都围绕同一个主题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进行讨论,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不断地更改错误以及遗漏内容。一起讨论更能在其他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产生新的想法。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精神。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中应用,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协助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培养医学的整体意识观,对将来临床课程以及以后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范建伟,张红,张晓芹,等.病理生理学网络化教学初探[J]. 现代医药卫生,2016(15):2423-2424.

[3] 张妍,何航,朱艳琴.医学基础课教学中案例式情景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5):17-18.

[4] 东尼・博赞(TonyBuzan),著.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第4篇

【摘要】分析我国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并通过我校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探索,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总结教学改革经验。而且提出目前留学生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

Medical stud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athophysiology

Jin keke Song Zhangjuan Xu Yixiao

【Abstract】 Analysis of China’s medical students in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situation, and through my school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medical students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sum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reform. And proposed to the current common problems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order to be further explored.

【Key words】Students; Pathophysiology; Teaching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和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外国学生到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日渐增多,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医学专业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本科留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临床每个疾病或病理过程都与病理生理学密切相关。所以掌握好病理生理学知识,无疑对留学生今后从事医疗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病理生理学》一直被国内学生认为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学科,那么如何使用全英文授课,使留学生全面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我国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已有30余所医学院校招收自费医学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主要来自于印度、尼泊尔、南非、肯尼亚、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尽管这些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口语却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与“美式发音”及“英式发音”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学生的英语发音差异非常大,从而增加了师生间语言交流的障碍。有时甚至出现“老师讲的学生听不懂,学生讲的老师也听不懂”的尴尬局面,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由于社会、文化、教育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更为自信、独立、活跃。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对于一个问题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旦有问题会随时提问,与教师具有很好的互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对留学生的教育仍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学生是被动地听,教师是“填鸭式”灌输,缺乏引导、启发,导致了留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容易出现思维混乱,接受错误信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这些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入学时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学生基础知识的缺乏,也影响了他们对新教授知识的理解,导致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针对以上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各大院校开展了深入的教学改革,采取多样化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采用提问式教学,如在讲课之前,巧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然后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在授课时逐渐渗透临床知识,通过病理生理学使基础与临床有机地衔接起来,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听课,从中寻找答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来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中实践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来源于临床病例,从临床病例入手来掌握所需的基础医学知识,这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留学生喜欢提问的特点。针对留学生课堂思维活跃、气氛热烈的特点,教师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以利双向交流和及时反馈意见,因势利导,保证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除此以外,各院校在正确认识留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也均从语言、备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我校医学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探索

我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为可以实施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医学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自200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开展医学本科学历教育,留学生教育也已成为我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多数授课教师从未踏出国门,英语表达水平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有限的师资力量条件下,帮助留学生学好病理生理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们教研室每年承担的留学生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任务较繁重,每学年总学时数为89,其中理论课55学时,实验课34学时。通过近几年的留学生教学实践活动,我们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就如何提高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1精选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建枝、陈国强教授主编的《Pathophysiology》,该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目前较新的研究进展,并且已有与该教材配套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复习自测教程《Pathophysiology Review and Self-Assessment》,便于学生自我检测和课后复习。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实验获得,所以实验教学是病理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出版的英文版病理生理学实验教材,我们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参考了大量国外教材和参考书,自行编写实验教材,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反应良好。

由于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让留学生对于理论课的内容有个直观地认识,增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实验课内容的安排尽量和理论课内容同步进行。因此在实验课和理论课时间安排上,我们的授课顺序是先理论后实验,在我校学生多、实验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特为此做了精心的调整,以更好的有利于留学生的学习。

2.2深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我们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提问式教学、PBL教学、科研式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独立地获得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可能获得的知识。同时我们适当地采取赏识教育,当留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以后,都给予及时的评价,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进行鼓励,这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的潜能,鼓励每一位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病理生理学实验,每次实验课除了主讲教师以外,均配备一名辅助教师,不断巡回指导,全程监督实验过程,与学生一起分析各种实验现象,及时指导和纠正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每次实验的成功率,这也大大提高了留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兴趣。

由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基础学科,在授课过程中,包含有大量的逻辑推理,有的难点部分尽管教师充分备课,努力讲解,但是有的学生仍然难以理解,所以我们正在研究开发英文版的“常见疾病病理生理模型模拟系统”,拟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和生命过程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留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通过该模拟系统自学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模拟系统的内容是按照医学留学生本科《Pathophysiology》大纲要求,包括酸碱紊乱、肺水肿、高钾血症、缺氧、发热、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等共12项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模拟系统以病人和动物为模型,采用精彩的动画及逼真的图像,以动态过程展现疾病完整的病理生理演变,使学生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更好地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室每位教师都非常认真地对待留学生教学,把留学生教学看作是一个学期的重点工作,每人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备课,所花费的备课时间远远多于中文教学。有资料显示,中文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例是5:1,而英文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是20:1,据我室统计,为了上好1节留学生课,平均每人需要2-3周的备课时间,而且一般都提早3个月开始准备。正式上课前,授课教师均参加学校组织的全英文教学培训班,通过试讲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给留学生授课。平时,各授课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经常观看国外的教学视频,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而且本教研室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也积极地听其它教研室的留学生课程,取长补短,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全英文教学水平。有的教师在业余时间加强与留学生的交流沟通,比如积极参加留学生的课外娱乐活动,参加“英语角”活动,使双方不断磨合,以熟悉对方的发音特点,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进行。

3.问题与展望

虽然我们在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们发现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索。

3.1学生方面;由于这些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也各有不同,学习的积极性差别比较大。据观察,大约1/3学生基础扎实,治学严谨,勤学好问,而且比我国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很强,甚至让有的授课教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向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荐国外的原版参考书,如Vishwanath RL等主编的《Physiological Medicine》、Chris EK等主编的《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e》等,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另有1/3学生学习积极性一般,老师教什么学什么,不大爱动脑,也不经常提问,学习比较被动;还有约1/3的学生基础较差,纪律松散,经常旷课,实验课操作也很盲目、极不规范,学习非常被动,一问三不知,有的纯粹是在混日子,因此,如何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建议能否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实行分班教学。

3.2教师方面;教师和学生自如地交流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留学生的一些提问得不到及时解答,这可能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听说交流的能力。但是授课教师用英语口头表达能达到自由发挥的程度,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和交流还是不够的,希望学校能给予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

3.3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因为对大部分留学生而言,他们学成回国后主要是从事医生这一行业,所以他们获得中国学位之后,更主要的是要回国参加本国的医生资格考试,因此他们普遍关注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有的学生也担心某些教学内容被删除,会影响他们的医生资格考试。这就要求我们共同探讨,制定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计划。

因此,如何上好留学生的病理生理学课程,还需要我们任课教师不断的探索、交流,以及教学双方不断的磨合。相信只要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将会总结出一套适合留学生的全英文病理生理学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舒婷,张玉平,姜华,等.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26(3):76-77

[2] 李晓霞,钟启平,訾自强.PBL教学模式是留学生教学的发展趋势[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8 (4):380-382

[3] 黄艳,李跃华,李菁,等.PBL模式在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第4期:43-44.

[4] 唐俐,骆云鹏,段红,等. 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43-245.

[5] 卢新亚,付庆,李敏,等. 留学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14(4): 303-

3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范文第5篇

1多元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1.1多元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教学,就是在研究生基础医学专业课程即内分泌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思维,发现医学各学科之间的相关性,融合科研思维,并结合学生自身体验,有机统一地实现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科研思维的新型的一体化教育。

1.2多元一体化教学的特征

笔者在具体实施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以各个系统为框架,以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为主线,根据“智者察同”的思想将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内分泌病理学、免疫病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回归主线,

再从主线上分析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内分泌病理学、免疫病理学与临床、人体及生活的关系,巧妙地结合中国传统的整体观念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质疑一些问题的真实性,例如,从免疫学角度认识AIDS的新定义与诊断标准,认为AIDS不等于“HIV感染”,不是“HIV血清阳性”,也不是“CD4+T细胞减少”。治疗AIDS的关键在于恢复机体的代谢稳态,以达到免疫重建的观点;在讲授到泌尿系统的病理生理学时,首先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来讲述,其次以现在的研究发现:阻断RAS的药物,可以引起急性肾功损害、咳嗽等不良反应,咳嗽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痰的咳嗽;剧烈咳嗽,还会出现尿失禁等,最后又联系到临床治疗方面的问题,结合中医理论阐述肾作为先天之本,其与相傅之官的肺之间,在生理脏象、病理症状及药理疗效方面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有机地整合“生理(脏象)一病理(病象〕一药理(应象广,达到“养生一卫生一治病”三位一体的整体稳态的临床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多元一体化教学的成果

    2.1多元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接受全方位的锻炼,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医学教育形成的共识,也是研究生基础医学教育努力的方向,需要我们继续实践、总结与完善。将基础医学课程的授课方式与临床知识、科研思维的创新内容进行一体化,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另外,不断完善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以及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加之富有亲和力的启发式教学,教学环节自然流畅,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促进了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为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多元一体化教学的课堂效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课程多元一体化教学的效果,笔者团队对其进行了教学评估:同学们反映主讲教师开展的一体化教学灵活多样,开拓思维并且有利于医学知识的掌握,认为课堂是互动式及启发式的,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主动思考及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访谈过程中同学们反映:一体化教学的创新意识比较强,能够开发思维,拓展思路,从整体上剖析各个系统疾病,能够形成一种清晰的思路;从另一个层面理解各学科间、各系统间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形成一种由点到线,有线到面的教学形式,一体化教学思路新颖,很有启发性,引导研究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并让同学们认识到整体性、辩证性思维的重要性。

2.3多元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成果

3年的教育实践中,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临床基础知识,并且在一体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培养了同学们融汇贯通多门学科的思维,即整体化思维观,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思维。针对大部分的消化道疾病,笔者团队根据整体思维、把握疾病的内在联系,皆有反流的特征,探讨了同一复方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性,同理,在神经内科方面,西医虽然讲究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治疗上的差异,我们却根据疾病的内在相关性,把握气滞血瘀的共同致病机制,探讨了相同的治病疗效,拓展了治疗上局限性,受到了国际同行专家的好评。在代谢性疾病和慢性肾功能失常发病机制或治疗上也看到了相似点。根据病理—生理—药理学的—体化实践,从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医学角度,在肺—肾环路与肺—肾综合征中,探讨肺与肾的密切关系;内分泌专业研究生根据内分泌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糖尿病的一体化,看到了糖尿病患者及危症患者胰岛素治疗的系统风险;免疫专业研究生同学根据病理学一医学免疫学的一体化,提出很多疾病并存自身免疫和免疫缺陷两种病理机制,而这两种机制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治疗上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避虚邪贼风、恬淡虚无是维护机体免疫自稳的有效措施。同样地,其他的一体化思维包括药食同源,AIDS的中医整体观。

笔者在实践基础医学一体化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整体性、一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课堂效率,最终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学质量得到大幅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同学们可以利用课程多元一体化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注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思维来自对整体的认识,对医学基础理论和医学实践的不分割,这样的一体化教育让医学生不管在科研还是临床上都相得益彰,开启了未来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3多元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3.1多元一体化教学可提高医学生对生命的整体认知

基础医学的学习是日后科研及临床工作的基础,目前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研究内容越来越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学科的深入;但停下来仔细想想,真的如此吗?研究透彻的局部或专科更助于解决人类疾病吗?首先,人体生命是各个系统组成的整体,系统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疾病的发生通过各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紧密关联,没有哪种疾病仅是发生于单个系统的;各系统的结合,多学科的结合,是真实认识生命、疾病、健康的重要前提,万法归一,由“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正如生命(受精卵)的开始到个体的形成,正如我们一体化的课程,把握住一(整体,各学科的联系〉,也就能更好地把握、扩展、应用细节(各学科)了。我们要把握好基础课的桥梁作用,化繁为简(一〕,也正是古圣先贤大道至简的思想。

3.2多元一体化教学可提高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识

    在临床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犹如“生物一环境一人文”医学模式的构建,彼此不可分割,形成一体,去促进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等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匸,进而指导“社会一医生一患者”的一体化,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然而,当代医患冲突很多时候是由于医生与患者的分割,医生认为:医生是医生,患者是患者,只关注患者的疾病,未将自己融入到患者中,其分裂造成两者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此,医生的自我保护也越来越明显,患者对医生的抱怨也越来越深,最后出现了“医生一患者”的分离。推而广之,如果将“医生一患者”看作一个整体,将这种一体化教学的意义融入到“医生一患者”一体化中来,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得到一定的缓解,这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4多元一体化教学发展的问题与展望

    4.1多元一体化教学发展中的问题

学生对课程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比较认可,课堂总体效果较好,难点突出,期待学有所用的启发式教学,但是同学们互动程度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差,不能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去,需要主讲老师去引导,考虑到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部分问题,为后续的课堂内容提供了参考;让我们认识到:研究生课程更应侧重于方向性的指导和培养正确的科研思维及探索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具体的细节性学科知识可以让同学在课下自己去学习巩固,同时,课堂上交流与互动环节也是重要且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启发同学们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一体化教学交互多学科知识,对于科研思维的延伸、拓展有很大帮助,通过主讲教师的引导,可以从中窥见一斑,借鉴思维的模型,从而独立发展自己的科研思路。

4.2基础医学课程多元一体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改革成为中国改革主旋律,教学体制改革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医学教育做为两者的交集,其正确的发展承载着非常重要的任务。整体化的认知是其正确发展的路标。传统医学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以教材而言,即使是8年制的教材,比如《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编者大部分为科学研究者和基金的获得者,其缺乏对临床的经验和积累,以此教材教育人,难免出现理论学习与临床的脱节;小部分为临床医生而非科研人员,因此很难避免出现临床与科研的脱节,既会科研又善于临床的编者少之又少,上课的教师也是如此,各讲各专,解剖(形态结构)、病理生理和医学免疫(功能)、药理学(治疗)基本分割,课堂枯燥无味,这样难免会造成理论与临床的分裂。在硕士研究生教学的考试上,与本科的教育方式(填鸭式)基本一致,侧重于知识点的背诵,缺乏继承和创新。这样一系列下来,不仅导致研究生在临床学习中没有良好的科研思维,在科研中也会不知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