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老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老年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使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1]老年慢性病由于生理因素以及器官的老化,造成种种慢性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站管辖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40例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站管辖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男性241例,女性179例,年龄在60-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5±2.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男性231例,女性189例,年龄在6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9±2.0)岁。其中高血压患者352例,糖尿病患者233例,冠心病患者175例,慢性支气管炎45例,其它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措施。
1.3 观察项目 ①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健康知识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知识,如疾病判断标准和依据、疾病的禁忌事项等[2];②血压和空腹血糖水平,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为收缩压≤18.6kPa、舒张压≤12.0kPa,血糖水平为空腹血糖,正常为3.6-6.1mmol/L;③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芝加哥伊州大学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简称ADL),共计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完全自理、有些困难、需要帮助、全靠别人帮助),每个项目4分,总分<20分为日程生活功能障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护理前明显提高,血压和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病也即将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年慢性病由于病程较长、后期治疗较多,就需要社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4]通过本研究发现,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对老年慢性病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它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措施,通过加强与老年人的沟通,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5],对老年人的饮食进行指导,对存在活动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姣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小芬,陈轶君,卢兴优.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研究[J].现代医院,2007,4(5):12.
[2] 茹梅,杨淑静.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3):400-401.
[3] 淑杰,焦辉,王波.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中的健康教育研究[J].医学信息,201l,24(1):267-268.
【关键词】 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高血压;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21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人口老年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已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我于2007年对所干预的老年人进行随机入户调查,了解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及卫生需求,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昆区友谊16社区≥60岁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采用每户调查问卷方法、用包钢职工医院社区部自制的入户调查表,进行家庭成员的问卷填写,入户率达到85%。
1.3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患病率及患病人数,卫生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1.4 调查结果:调查中1922名老年人中有5.46%的患有各种慢性病,各年龄组患病率之间的线性趋势有显著性的意见(p<0.01)见表1。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排在前几位的是:慢性高血压占3.5%,冠心病占2.6%,脑率占0.51%,慢性支气管肺炎占0.31%,见表2。调查中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主要是一些健康咨询、定期体格检查、对行动不便者建立家庭病床以及上门康复护理,见表3。
2 讨论
2.1 我国老年人口目前正以每年约3%的速度递增,研究和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做好卫生需求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调查中显示60岁老年人在逐年增加,在这个老年化的卫生保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给我们社区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课题。
2.2 调查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8.71%,慢性病已成为老年人主要的健康问题。由于慢性病住院费用高而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做为长期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措施,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设立家庭病床,医务人员上门服务。不仅能治疗老年人慢性病,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正可以减轻家属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可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
2.3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其医疗保健服务要求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冠心病和脑率中已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又是冠心病和脑率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对保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着主关重要的意义。老年人患高血压已成为其健康的”无声杀手“,也反应了社区居民常见病的流行特点,为社区居民常见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提示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对心血管发病的影响。因此动员人们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志,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使老年人健康得到保障,减少高血压的患病率、致病率及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调查研究中发现社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即生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要重点对高血压防治进行指导。
2.4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的认识,应定期、连续、循环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本病发生,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意识,开展促进活动。
2.4.1 首先,对高血压病概念有一个深的认识,其次要认识清楚引起高血压病诱因。例如肥胖遗传、饮食过咸、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在社区工作中对肥胖者指导患者控制体重,体重不得超过其标准体重20%。同时对有家族史者指导其本人,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g,同时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指导患者饮食要做到一二三四五,红白黄绿里的原则,要禁止吸烟饮酒,加强体育锻炼。从心理上减轻思想负担,放松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做到劳逸结合,这样对疾病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2.4.2 其次对已患有高血压病人,一定要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原则,禁止乱服药,服药中停药、补药的原则。最好在社区医生指导下服药,并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因上般人血压变化与时间、性别、情绪、饮食及运动有关,因此根据自身服药特点,服药中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服药中的不良反应,发现问题随时就医解决。由于血压在一天内波动起伏,因此为更好地控制血压最好学会自我监测血压,指导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方法及测血压注意事项,提高血压控制率。
2.4.3 高血压病及其它慢性病不仅给老年人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很大的不幸,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健康宣教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系统的互动过程。社区医务人员首先要提高慢性病的认识,应定期、连续的循环进行。采取早期预防、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本病的发生,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根据高血压病的分级管理方案,社区医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每个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导致不健康行为的原则,针对其存在并发症情况和自身具备的客观条件,护员双方共同制定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案,定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座谈交流,帮助患者克服对高血压病及其它慢性病的担忧,自然心理,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信任,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倡行为示范法,控制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精神紧张、食盐多、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血脂异常,加强药的治疗,促进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戒酒减少食盐摄入量,提高心理卫生水平率。制定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入户随时干预法完成,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卫生需求,满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 结论
第二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于5月1日-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展馆举办,来自11个国家和20个省份的350家专业参展商参展。展会期间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与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主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题论坛”很受各界的欢迎,美国居家养老护理品牌仁爱华的负责人表示:养老不离家,是中国传统的养老优势,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不但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能够增强老人的安全感,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需要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居家服务,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在此期间,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公司正式启动了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养老服务体制创新试点”合作项目,通过在社区建设养老服务平台-更好地为社区老人提供爱老、敬老、助老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北京金轩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再次捐款30万元,为更多老人免费提供居家照护服务,为中国养老服务企业的发展伸出帮扶之手。
为了推进海淀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根据“全面关怀、重点照顾”的工作理念,结合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失能老人的不同需求,海淀区民政局充分利用政府的现有资源,同时引进服务机构,依托社区养老管理服务中心和助老服务站,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通过慢性病管理、“30分钟养老护理计划”及建立家庭病床等措施,为老年人提供全方面的养老服务。
“养老助残管理服务中心”具备老年餐桌、康复护理、日间照料护理、慢病管理、老年人洗浴助浴、理发、助行、陪伴、精神抚慰、文体娱乐等功能。该服务中心将实施对社区内老人的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维护,建立失能老人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让老人在家中,在社区内即可享受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
为积极应对海淀区人口老龄化,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制的创新模式,发挥社会养老专业服务机构在养老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海淀区民政局、卫生局、区残联、北下关街道办、双榆树社区医院、南里二区居委会、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公司正式启动了“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体制创新试点”合作项目,在双榆树南里二区建立“养老助残管理服务中心”,对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切实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康复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45-02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且病情易反复发作,严重患者短时间内可进入危险状态,对常用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很可能令病情恶化,甚至呼吸衰竭致死[1]。在呼吸内科对患者的护理中除一般的基础护理外,应重视其稳定期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近10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已不局限和满足于急性危重症时的抢救成功,而是通过全面的康复医疗措施,使患者症状改善,呼吸运动效率增加,促进患者的恢复[2]。对2011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48例呼吸疾病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呼吸疾病患者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61岁,病程5-28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6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3例,肺癌患者1例。其中42例患者康复出院,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
1.2方法
1.2.1康复护理思路
1.2.1.1康复护理目的在呼吸内科住院的多为老年患者,且多为慢性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因此,对有呼吸疾病的患者在稳定期实行康复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的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感,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
1.2.1.2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同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等。使患者和家属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配合治疗。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步骤指导患者做循序渐进式的呼吸功能训练。健康指导患者戒烟,避免接触一些激发物,指导患者在稳定期的饮食调养和氧疗。
1.2.2具体护理方法
1.2.2.1呼吸功能的训练①腹式呼吸:指导患者每日锻炼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吸气时尽量使腹部隆起,呼气时使腹肌收缩,腹部凹下,胸廓保持不变,每日做5次,每次约十分钟。学会仰卧位,再学习俯卧位、侧位、坐或站姿,以至患者在参与活动时均会腹式呼吸。其作用可加大膈肌运动幅度,加大了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增进肺功能使痰蓄积的机会减少,可避免发生桶状胸畸形,还可以减轻因呼吸引起的胸痛。②缩唇呼吸:先用鼻子吸气,在吸气的同时舌抬起顶上颚,身体稍向前弯曲,吸气末稍作停顿,然后口唇撅起,收缩成吹口哨状,将肺内气体缓慢呼出。呼吸一次保持在8-9次/min,吸、停、呼的时间比为1:1:2。呼吸时要按节律进行,能延缓呼气气流的下降,大大提高了气道内压,有利于减缓气道的动力压迫,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有利于功能残气的排出,改善肺的换气和通气功能。③增加呼吸量的运动锻炼:指导患者刚开始做吹羽毛运动,慢慢增加羽毛的距离,然后做吹蜡烛运动,把蜡烛放在距离患者5寸的位子,教导患者吹偏蜡烛即可,重复练习,并视患者的情况渐增加距离,直到距离为35寸为止。当距离能达到最大距离后可进一步改为吹瓶子,用三支橡皮管和两支玻璃连接两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教病人用腹式呼吸吹瓶中的水,将水从一个瓶子吹到另一个瓶子,主要通过它来锻炼腹肌的力量。最后吹气球运动,通过渐增气球的大小,锻炼肺的换气功能,有利于功能残气的排出,达到增加呼吸量的目的。
1.2.3氧疗稳定期缺氧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其进行长期的氧疗可改善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提高患者的对运动的耐受能力。因此,在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可采取家庭式给氧,家庭氧疗每天8h。患者在外出活动锻炼时,应携带便捷式液氧罐,在运动时进行吸氧能降低运动时产生的高乳酸血症。
1.2.4饮食的调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多会出现营养不良,主要由于呼吸负荷加重或呼吸效率减低使呼吸功能增加,使能量消耗增高,同时患者的饮食摄入不足,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因此,需调整患者的饮食提高摄入量,加强患者的营养补充,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呼吸功能的目的。
1.2.5生活指导告诉患者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致病的因素之一,吸烟能引起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状和呼吸功能的减退,患者生活的环境没有很好的通气设施,也可引起呼吸道症状,诱发疾病发生。因此要劝告患者戒烟,患者居住的地方要保证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激发物。
1.2.6心理护理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多为慢性病,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病人常会产生焦虑心理,情绪容易激动、顽固、不合作,甚至有攻击[3]。因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消除患者不良的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结论
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一切要从患者者的需求出发,除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外,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改善了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呼吸疾病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孔彬,冯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334-335.
【关键词】 脑梗塞后遗症期;康复;护理体会
脑梗塞是我国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之一, 患者死亡率高, 健存患者通常会遗留有程度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口眼歪斜或者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而偏瘫的发生率高达60%~80%, 给患者家庭造成相当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1],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康复治疗的68例脑梗塞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患者为本院2011年1 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行康复治疗的脑梗塞后偏瘫患者, 全部患者均经颅脑CT证实, 无意识障碍及严重的智力障碍, 同时均有一侧偏瘫, 全部病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15例;患者入院72 h内根据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 根据Katz分级法ABC级9例, DE级36例, FG级33例。患者年龄分布:
2 护理措施
2. 1 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由于疾病发病快, 患者一般会有头痛、失语以及偏瘫等各种表现, 以及患者对于疾病的不能正确全面认识、对于死亡的恐惧, 大多数患者患者对生活的悲观、失望, 对于疾病的不接受, 出现焦虑、烦躁不安、忧郁、恐慌等不良心理反应, 部分患者不愿配合甚至拒绝治疗, 因此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于患者及家属沟通, 态度诚恳、和蔼, 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鼓励患者多和康复效果好的患者交流, 增强其信心, 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康复治疗。
2. 2 语言康复 护理人员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语言功能下降情况判断患者的失语类型, 如感觉性、运动性以及混合型失语等类型, 根据患者的具体失语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语言康复计划。 ②强调语言康复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从最简单的单音节逐渐过渡到字、词, 再逐步过度到段落等, 在患者完成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后, 再逐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康复训练[2]。当然, 若患者实在掌握不佳, 也可先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训练, 从简到难, 从少到多, 逐步推进。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讲述患者最为感兴趣的事情, 让患者在和谐的语言环境中增强其说话的兴趣。同时根据患者的爱好, 在患者周围摆放患者感兴趣的书籍、图片, 播放患者感兴趣的相声, 歌曲等, 增加对患者的听觉以及语言刺激功能。根据患者的表现及反应适时的转换训练内容, 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内容, 激发患者学习语言的欲望。不断的给于鼓励, 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保持其学习训练的兴趣。
2. 3 肢体康复 功能锻炼在整个康复护理中占据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具体制定锻炼计划, 及早进行肢体锻炼, 循序渐进的过程, 同时配合必要的针灸、按摩, 帮助患者恢复气血运行的通畅。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合患者锻炼的内容, 首先是被动活动:护理人员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 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训练。遵循由大关节到小关节顺序, 尤其是必须保证患者的小关节多做运动, 防止肌肉萎缩, 保持其关节灵活性。其次主动活动: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左右翻身运动、摆肩等主动性躯干肌康复训练, 进行双桥运动以防止足内翻, 进行摆腿运动以防止足外翻, 逐步增加其难度, 使患者学会自主翻身、“单桥”运动、由侧卧位向坐位的移动等[3]。最后进行床下活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最后患者要下床直立、单腿扶拐行走直至过渡到独立行走等, 并根据患者的康复效果适当调整康复计划, 保证康复训练的有效性。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高、并发症多, 患者恢复慢, 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需要早诊断、早治疗, 临床上脑梗死患者从发病开始起患者均会有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患者的预后效果与患者能否在发病之后尽早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康复效果与患者年龄、病因、病变部位、程度、药物作用等多个因素有关外, 越早期介入的康复, 患者的体力、耐力以及肢体运动的协调能力均会有明显的提高。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的康复治疗, 可显著减轻残损程度, 改善躯体运动功能, 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4]。在整个患者康复过程中, 有计划的整体康复护理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语言训练、肢体功能锻炼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的对缩短患者的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Ashburn S L A. The Bobath concept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a focus group study of the experienced physiotherapists' perspective.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2000, 22(15): 665-674.
[2] 郑英华,冯鹏雄,郑纯.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31(3):5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