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2.笑不出来的轻喜剧——《致邮差的情书》导读夏元明

3.多维分析法在议论文写作中的应用支建平

4.给语文学习插上感悟的翅膀高峰

5.学会听话和听课马琳

6.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张业海

7.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感悟郭东生

8.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罗芳丽

9.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潘晓林

10.在美的氛围里学习语文邱红

1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张如群

12.心理位置互换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张宏奎

1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吴春香

14.让学生在爱情课文中健康成长邹宗莲

15.闲谈阅读颜伏敏

16.让读书声响起来李惊梅

17.阅读因交流而甜蜜徐德珍

18.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李华

19.名著阅读风光无限衡思军

20.阅读教学须去伪存真林婕

21.清理文段思路方法种种杜传家

22.从细节进入文本聂百华,刘启杰

23.阅读教学中的点拨艺术仇美娟

24.在作文教学中彰显人文精神杨志洁

25.工夫更在作文后费寒芳

26.美目盼兮文情并茂张海英

27.作文教学系列化训练尝试肖兴明

28.精心打扮文章的凤头王庆森

29.创新写作的逆向思维叶灼光

30.从课文中学习作文技法魏廷战

31.挖掘作文的源头活水程道帆

32.关于"二次作文"的思考毛儒仙

33.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庞敏

34.于细微处探讨作文教学秦秀琴

35.逼出来的真情实感李红霞

36.记叙文写作风向标范秀霞

37.练笔——作文教学的轻骑兵李天梅

38.记叙文写作的情感培养汪训文

39.运用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刘振芳

40.用心经营语文课堂田维秀

41.让民主之花绽放于阅读课堂包玉梅

42.自主学习要在语文课堂上落到实处梁慧和

43.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吴道兰

44.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倪志顺

45.课堂上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韩辉

46.让生命在语文课堂诗意地栖居黄飞宙

47.徐复先生的汉语言韵学研究钟灿权

48.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说"白"徐清华

49.多样的教学语言董平

50.史家之绝唱悲剧之情怀张予,赵翠华

51.不可忽略的当铺少奶奶形象刘紫芳

52.《我教学生写贺卡》教学实录桑苗

5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俞万所,冯美娟

54.《斑纹》教学设计吴艳

55.高考备考要科学处理十大辩证关系梁从文

56.应该关注高考文言文命题的导向作用陈宗强

57.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病因分析邝培祥

58.应考作文要有闪光点范圣根

59.朱自清散文中的现实主义与情感真实吴国平

60.吉姆佩尔和丙崽象征的民族特征比较卢娟

61.新课改下中学校刊的作用与策划探究曾艳

62.文本的召唤结构与文学教学王晓秋

63.古诗词中"琴"的意象吴春秋

64.对文本解读中『四化倾向的批判苏丙凤

6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叶燕舞

66.语文课呼唤美的回归王国清,王安治

67.语文教学重心例说许丹成,李萍

68.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成长谢修江

69.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贺剑英

70.语文教育与性别的关系干旭敏,郭庆

71.信赖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周运涛,刘晓星

72.做好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程雪燕,程建波

73.异口同声现象之我见姜志岗hHTTp://

74.践行"忠孝雅诚"与构建和谐校园耿德国

75.《扬州慢》中的古方位及礼制王桂兰

76.《过秦论》的叙述艺术邓永祥

77.不耐烦=耐烦赵育亮

78.短语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陈洪锡

79.你好,文峰塔王焜昱

80.我读懂了天才杜

81.十六岁的倾听田振华

82.补丁时代王秋珍

83.感谢老师施鳗洪

84.小蚂蚁的心愿庞小春

85.不再消逝的文明石钰

86.让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相结合陈宗豪

1.成人礼温亚军

2.英涩的诗意——《成人礼》推荐辞夏元明

3.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做到三个定位余美园

4.论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蒋菁

5.探究式语文教学的探究代立新

6.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原则曹红勇

7.语文活动课的六种基本形式戚光宇

8.语文教学中的暗示教学法刘菊荣

9.语文课前演讲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安光祥

10.让美在语文教学中绽放蔡玉梅

11.语文教材与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马婧如

12.文言文教学中的知识性与趣味性雷敏

13.语文教学的激趣法李建平

14.中学古诗词教法浅探李玉凤

15.今天怎样教语文陈帮兰,王亮

16.带学生体验语文莫爱文

17.让语文充满情与爱吴柏荣

18.让多媒体为语文课改助一臂之力余雯

19.初中议论文教学的三步训练夏建平

20.发挥主体作用鼓励质疑创新何玉美

21.探究性学习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袁显文,袁园

22.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例说李旭

23.让学生快乐阅读昌平

24.审视语文创造性阅读魏雄广

25.在语文经典诵读中实现德才双收杨兴会

26.培养学生阅读个性的尝试乔秀红,赵辰炳

27.综合性阅读中文章不是教本是读本田逢兴,樊家华

28.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误区张友才

29.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吴春林

30.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学生与文本黄小娟

31.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黄继华

32.新课标下的朗读教学体会冯进水,柯常金

33.农村高中学生作文现状调查与评析孙相鹏

34.扇动写作教学的强健翼翅沈学温

35.新课标下作文评价模式探索何滔

36.话题作文不宜于七、八年级的学生刘中赤,蔡大方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体会

新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 转变思想,把育人放在首位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例如,笔者在教《荔枝蜜》这篇散文时,就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渗透。这篇散文的思想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需要大力弘扬,这就是用辛勤的诚实的劳动,给人以美好的东西,这是市场经济最需要的。特别是“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一句,应该侧重咀嚼。要告诉学生,只有给社会提供像荔枝蜜那样极好的东西,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欢迎,赢得市场。作者赞美农民是“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种“为自己”与“为别人”的统一,“为眼前”与“为后世”的统一,就是社会主义的道德。

二 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 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 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1.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

培养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中学生生活中经历过,他们就愿意说,而且能说得多,说得好。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加以引导。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学生就有兴趣,话匣子就打开了。因为是中学生亲身经历的事,说话的信心就会增强,能够积极参与,会产生好的口语训练效果。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口语交际活动时,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口语交流兴趣,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潜力。

四 培养学生阅读方法的多样性

语文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读书方法”。如朗读、诵读、双读、精读、略读、速读、浏览等,每种方式的读,都有它特定的功能与作用。朗读是首要的阅读方式,读书要从“声响处学”,重在“以声解义”,要声音响亮地念文章。诵读,则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拍地读,重在“以声传情”。新课标对朗读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活中,人们常见的阅读方式是蔽读,不出声,不指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相对而言,双读比朗读更便于集中精力思考,人们常说的“一边读一边想”主要指的是双读。“浏览”和“略读”都是大致地读。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读”是略知文本大意,“浏览”意在提取信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阅读目标要求和阅读材料特点,有意识地训练各种阅读方法,让中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同样重要的是,应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养成读书的习惯使中学生终身受益。当前,阅读教学还要认真处理好中学生阅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首先要让中学生充分地读,让中学生拥有充裕的读书时间。教师作为阅读实践的指导者,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考虑并安排中学生应有的读书空间和时间,使中学生实实在在地读,真真切切地读。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的时候,应该调动中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中学生读得印象浅薄、形象模糊的时候,要引领中学生读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得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他们的想象力。

五 加强对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

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写作文,说到底是思维的展现。语文能力的背后是思维能力。一般写作是这样,高考文章写作更是这样。例如议论文体,主要是指依靠摆事实、讲道理或是逻辑论证等“议论”手段表述作者某种思想见解的文章。它不像记叙文那样专门叙述、刻画具体的人、事、物的具体特征或发展变化过程,而是主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或普遍规律。可以说没有思维深度和广度的作文,即使文采好,也算不上是上乘之作。一旦思维僵化,无论大脑中储存了多少丰富的素材,学会了多少作文技巧,最终还是难以灵活应用。因而要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训练就成为指导作文训练的首要任务。

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教育的目的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实现。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由语文教师选择教法组织教学来实施的。教学策略是教与学的策略,关系教学效果、影响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呢?

一、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内容包括阅读习惯、能力、方法三个方面。重点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的能力。

1.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掌握科学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素质教育具有发展性,教给学生思想方法远比单纯传授知识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把这些方法应用到阅读其它文章中,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包括感受、理解、应用等步骤。读包括精读、泛读、朗读、默读等。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各种读法进行训练,运用各种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多阅读,指导学生对比阅读。特别要训练学生阅读思维能力,让学生读后能快速掌握阅读内容的结构思路,读后能有所感悟,写得出读后感。

2.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掌握知识与获得技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推动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寻找结论。教学中怎样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呢?一是可用巧问促兴趣、引导参与。教师利用巧妙的提问,或设置悬念,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课题中用“借”而不用骗?让学生读文,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然后由学生归纳用“借”的好处:一是说明有“借”必有还,到以后战斗的时候归还;二是用“借”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为人;三是与文中的有关语句相照应。这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乐参与。二是用质疑问难引导参与。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大胆质疑问难,全体参与学习,培养自主意识。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提问激发兴趣时,提问要有层次性与启发性,不能漫无目的的随口问、满堂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有实事求是的评价,为活跃气氛适度鼓励是可以的,但绝不能出现的泛滥评价,不能无原则的尊重学生的个性任学生所为干扰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要在教学设计上花功夫。组织合作探究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精心组织,讲求实效。阅读教学要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负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不做表面文章。

3.阅读教学要突出培养阅读思维能力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通过文本进行的沟通。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是间接的,不是亲历亲为的,主要靠移情、设身处地等方法进行。因此,想象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体验与感悟人物的处境与内心情感。例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第五段首句“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是怎样的5年?”学生可以说出这是“水深火热的5年”,“生不如死、艰苦卓绝、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5年。这一段最后两句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体验,“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环抱。”教学时可以问学生“他在船上度过了怎样的21天?”学生阅读后可以回答出“归心似箭的21天,是望穿秋水的21天,是百感交集的21天”等。以上两个例子一正一反,都有助于学生深刻体验与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心、赤子之心。

二、写作教学策略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高中学生的写作主要是学写各种文体的文章。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写作教学重在运用一定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解决写作素材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写作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为过程。虽然高中生的活动范围小,但只要会观察,生活中就不缺写作内容。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世界,用心去体会各种不同的情感;只有丰富的积累,才能在写作中抒真情实感。例如,教师可以在讲完一课后,让学生归纳写作亮点,动手写写,相互比较一下,思考别人是怎样写的。精心设计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克服写作的盲目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有方法写。

2.重视各种文体的训练,将写作与阅读相结合,在训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就需要指导学生多读多揣摩,做好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将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在实践中锤炼语言、熟练表达方式、准确地表情达意。教师可结合作文讲评,结合阅读训练,利用材料改写、扩写、续写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要将思维训练与文体训练相结合。思维训练主要是训练认识事理、理解生活的能力,高中写作在初中的基础上要以记叙文为主,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并重,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力求创新。

三、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运用得更直接、更广泛、更有实用性。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养成良好的交际态度与能力。主要包括倾听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应对能力。

一方面是科学培养听的能力。包括听的兴趣、态度、方法。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要给学生创造多听的机会。例如,利用课堂提问,朗读课文,故事会,课前新闻播报等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态度,知道听要尊重对方,集中注意力,对听的内容快速反馈,区分主次,自觉形成整体观念。

另一方面是灵活多样培养说的能力。说是学生主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说是进行沟通的最基本途径,多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四、综合课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学习形态。重点在听说读写的综合发展。在综合课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完成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教师要科学组织教学材料,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全面提高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交能力提高,促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弥补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素质方面的不足。教师要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综合课教学中的作用,借助网络,整合教育资源,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联系起来,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教法,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合作探究,获得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