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电工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预算;成本控制;对策
电力供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是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并且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电力建设水平与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非常有必要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的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对策进行一番分析与探讨。不过,在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预算以及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对策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
1 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上来看,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均为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的重要内容,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之间的联系以及施工预算对成本控制的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之间的联系。施工预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与前提,有效的施工预算是实现成本控制科学与合理的重要依据;其次,施工预算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施工预算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成本计划的科学性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对于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来说,则更是如此。科学合理的施工预算可以保证成本控制过程中问题的及时发现与高效处理,并能顺利推动成本控制的实现,大大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预算
所谓施工预算就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借鉴以往施工条件、人员素质以及材料采购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所需费用作出的预测。一般来说,施工预算是发生在正式施工之前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在后期施工中进行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对于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的施工预算这一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一,对施工工种以及人工费等的预算。对于施工工种以及人工费等的预算需要结合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来进行,其中施工工种的预算可以根据工程施工内容来进行,而人工费的预算则可以将当地的用工市场价与以往的用工单价结合起来进行测算。无论是施工工种还是人工费的预算,都应尽量结合本工程的特点,以更好的保证预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其次,对施工材料所需费用的预算。在电力建设工程项目中,施工材料费用也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所以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与购买,必须首先进行全面综合的市场调查,对所需材料的品种、规格等属性进行熟悉与确定,尽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其价格。除此之外,对于施工材料的预算还必须将运输、装卸以及保管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计算在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材料预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第三,对施工机械所需费用的预算。在电力建设施工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机械设备,所以对这方面的预算也要充分加以考虑,其计算采用的主要是施工方法套算与预算定额结合起来的方法,不过这还是会与实际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机械费用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除了在预算方法上进行努力,最为关键和重要的还是要以工程项目所需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购买、租赁或者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维修、保养与管理的费用都要进行预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在具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成本控制;第四,对施工间接费用的预算。对于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来说,间接费用几乎占到整个费用支出的20%左右,所以还是应该对其预算进行严格认真的分析。这些间接费用的内容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工资、财务费用以及办公费等,一般来说,由于这些项目都比较固定,所以在具体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还是比较简单的。
3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对策
在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的施工进行预算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对其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归结起来,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的施工成本进行控制的对策主要有施工前控制、施工中控制以及施工后控制等几个方面。首先,施工前控制。施工前的成本控制内容主要为招投标控制,在招投标阶段,为了更好的为后期成本控制奠定基础与前提,必须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掌握招投标的技巧与方法等;其次,施工中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要从多个方面来开展与进行,比如首先建立合理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应对项目经理与施工队之间的职权关系进行明确划分,以更好的实现完整的成本控制有专人负责的管理体系,然后从施工的组织设计、物资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对成本进行多方面控制,具体来讲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投入与支出,对物资进行管理与节约使用等;最后,施工后控制。在施工完成后,还需要对其成本进行控制,这是因为成本控制多数情况下是要贯穿于电力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中的。具体来说,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对工程项目中所产生的各种结算依据等进行搜集与整理等。
4 结语
电力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是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电力建设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须首先对其施工企业项目的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进行分析与探讨。本文从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预算以及电力建设施工企业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在具体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与实践中要加以规避。
参考文献:
[1]戴亚斌.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如何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
[2]王荔.浅谈电力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J].新疆电力技术,2008(4).
[3]陈喜生.浅析电力企业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0(5).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基础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89-02
一、《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强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覆盖广、单位制复杂。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右手定则等;单位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其次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电工基础课程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方法多,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的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知识分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层次二是层次一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且脉络清晰,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知识结构。与实际紧密联系是电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由于电工课程要涉及一些相关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纪律涣散的学生,他们对中学的一些基础的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这就给职业中专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电工课程的内容烦琐、知识原理相对抽象和枯燥,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在理解知识上有较大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差,学习兴趣不高。另外,很多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在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板书、讲解、习题等形式进行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节奏恰当的优点,但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操作表明也具有很大的缺陷。电工基础课程本身理论知识多、内容抽象、理论和计算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传教,势必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更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3.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是对理论课的验证,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是提高职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欲望的重要一环,并且还能提高自身操作能力和技巧。现在的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理论课时多而实践操作少,甚至有些学校就根本没有的现象;有些学校虽然安排了实验实作课,但是训练的模块针对性不强、实践和课堂理论相脱节;还有些学校的仪器设备缺乏有效管理和维护,导致设备损坏严重而不利于正常开展实验实作。这些实践实习环节的不重视,是直接影响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和整体的教学质量的因素。
三、《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1.演示实验教学法。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该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巩固所学的课堂知识。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运用演示这一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语言、板书、板画等方法把难以描绘的内容展示出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知识。
2.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规律,从而达到识别、理解、运用的教学方法。电阻、电感、电容是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掌握好三个元件的基础知识,能为学习交流电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往往对电阻元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性质就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譬如电阻的定义公式为R=U/I,电感为L=Ψ/I,电容为C=Q/U,U、L、C都是外部的因素,通过实验得出R、L、C的定义公式,这三个公式具有很好的类比性。而R、L、C都是反映其本身的特性,是不随外界的电流或电压改变而改变的,由此推出三个与其本身性质有关的公式,学生通过对比,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3.多媒体教学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得到普遍运用,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教师在演示时能灵活机动,迅速方便,轻松省时,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好多传统演示实验可用课件代替,例如可制作课件模拟日光灯的启动原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左、右手定则的应用等。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电工基础理论课面广,内容深,要使职高学生较好地掌握其内容,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除了学好必要的基本理论,加强实习教学尤为关键。
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关,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用语言不易描述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其变得直观生动。如电场与磁场在实验中是看不到的,学生感到十分抽象,如采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技术模拟该过程,学生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电场线、磁感线的整体分布及动态变化过程,变抽象为形象。职业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技术水平。其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课程教学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因而它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因此,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断学习和不断探索新教法的过程。
总之《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
一、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文化基础差,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招到的学生,大多都是中考被淘汰的,有的初中没有毕业,有的不想学习被父母强迫送来。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够,没有明晰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思想不稳定,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
2.学习上普遍表现出不自信。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中职生的身心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但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较多,在学习中表现出不自信是中职生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3.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农村家庭条件普遍较差,父母要外出务工养家,关注子女学习的时间很少。
二、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实施教学时,教师要把本节课的具体要求和应该达到的程度告诉学生,以便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和调节;教学形式应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整个教学过程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应是在学生中间,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活动串联各知识点和间接经验,形成直接经验;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或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切不可“一刀切”。只有将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
教师不能将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任务,而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固然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时候应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和谐、自然,师生之间密切配合,在愉悦的气氛中实现教与学的优化。当学生任务完成得很好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具体帮助,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三、如何改革创新电工电子实验实践教学
1.加强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技能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电工电子教学更是如此。要解决如何改革创新电工电子实验实践教学这个问题,必须切实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硬件投入。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购置电工电子技能训练的设备,规范课程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资源,同时让学生将校内教学成果带到企业去检验,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做到与社会和企业接轨。
(3)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搞好实践实训。由于农村职业学校长期以来经费不足,设备陈旧、缺乏是普遍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利用好现有设备,给学生创造实训实践的机会。
(4)充分利用虚拟教学软件开展实验实训。我们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步伐,促进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科学合理的认知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电工电子知识理论,全面系统地在实践教学环境下运用到模拟实习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讲解第6章“常用低压电器与控制电路”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更系统更清晰地展示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事项。
2.针对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
学校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教材,并按照社会对人才的就业素质要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拓展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行业的职业标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力求易教易学,以增强教材的实践性。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职 数控技术 课程改革
1.原课程体系分析
1.1采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学科门类划分细、数量多
原先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基本与机械加工专业的一致,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工艺学、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微机原理应用、机械加工工艺等多门课程。
1.2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少
原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中的理论与实践分别开设课程,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周数有限,实践学时通常都少于理论学时。
1.3课程衔接处理不够,在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
专业基础课程各自成一体系,独立性较强,相互间呈平行关系。故在教学安排时,各门课程衔接性体现不出。且在时间安排上,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开出,没有与骨干课程进行配套实施。
2.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2.1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分科课程的组织模式,采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理论知识点过多、过深、过杂,就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2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骨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应做到“必需、够用”就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骨干课程来服务的。如果专业基础课程开设过多,占用学时过多,势必影响骨干课程的门数和总课时,不利于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无法真正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2.3综合化改革是为更好地因材施教
原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单一,容易形成应试教育,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用性。中职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应尽量给予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上能够因材施教,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原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决定了对其进行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3.具体做法
3.1精选教学内容,整合基础课程
首先对各门基础课程的内容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剔除与数控专业无关的知识点,简化理论较深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重新划分课程科目,整合相关知识点,突出服务主干课程和实践训练的针对性。如综合化改革中将原《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电工电子》,以电工初级工的鉴定标准来设计课程内容,去除电子技术的部分理论较深、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原《工程力学》中理论计算的内容过多,对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太难,并且在后面的学习中应用不多,因此将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基本概念的知识点并入《机械设计基础》中,使《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不作复杂计算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基础课程数目减少了,内容更加精练和具有针对性,同时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增加实践课时和开设更多的主干课程提供了条件。
3.2注意课程衔接,优化教学计划
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明确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如《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制图测绘实训》三门课程间的安排上注意衔接关系,将《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命令的操作学习,与《机械制图》并行安排教学;第二部分为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操作学习,安排在《制图测绘实训》后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
3.3突出技能要求,创新考核方式
进行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也是综合化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块任务教学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鉴定考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计算机绘图》采用模块式项目教学法进行训练,以上机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和讨论来自己完成任务,避免以往《计算机绘图》中学生依葫芦画瓢,学后就忘的情况出现。在《电工电子》、《计算机绘图》等多门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并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使学生每学期有一次参加技能鉴定的机会,能较好地适应今后岗位的需求。
3.4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
(1)《电工电子技术》:以初级电工的鉴定标准要求,简化电子技术的部分内容。(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以学生能够识图为基础,适当降低难度。(3)《计算机绘图》:自编教材,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与《机械制图》和《制图测绘》实习综合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参加绘图员考证。(4)《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对有关理论计算不作要求。(5)《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自编教材,包括常用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及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常用加工方法综述与零件的结构工艺性等内容。(6)《设备控制基础》:将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相互贯通,压缩了传统内容,利用本校有较好的PLC实训设施,适当拓展了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知识与内容。
4.结语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对学生来说,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作相结合,在学习上更易激发起兴趣。同时,由于能够更快地接触专业主干课程,学生较早地对本专业要学什么、今后干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使学习的目标性更强。但在综合化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也需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配套教材的完善。由于多门课程需进行知识点的综合整理,有些课程难以找到相应配套的教材。对此,我们主要是通过自编教材来满足教学需求。这些自编教材质量的高低将很大地影响到综合化改革的效果。二是要提升教师对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认识。要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综合化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对整个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综合,从而要求教师去更加全面的掌握各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要组织进行编写教材,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实用电路;教学载体;能力目标
【Abstract】with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getting wors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Practical Circuit analysis and test”subject which is the important base of specialty must be reformed.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reform’s fact of my college,this article states the teaching reform achievement from the subject’s ability aims and teaching carrier.
【Key words】Practical Circuit;Teaching Carrier;Ability Aims
《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即原来的《电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定律,学会基本的测试方法,是将来学习专业课的基础,理论性比较强。同时,众所周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考人数的逐年降低,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越来越差,特别是像我们这些主要招北京生源的院校,语数外三门高考成绩大于150的学生就能录取,生源素质可想而知。甚至有很多文科生,已经三四年没学习过物理,要想学好这门课,难度不言而喻。为了使不一入学就吓到学生,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各个高职院校都对这门课进行改革,下面是我们学院对《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教学改革的成果。
1 课程能力目标的确定
《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的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分散性特点,教学过程是学生关于电学知识的“原始”积累过程,因此,与专业课程的开发(工作过程导向)不同,在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量的知识积累的情况下,难以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开发新课程模式,即很难通过企业调研,找到恰当的工作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教学载体。
因此,《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课程开发,应该在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后续课程对电路教学内容的要求,抓住重点、认真设计,使课程教学内容既符合专业教学的需要,又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并在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精心设计一些精品案例(任务),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习的电路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基于以上分析,《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课程开发的依据,应该是实现企业专家参与制定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DACUM)表中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概括地讲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电路具有读图与绘图能力、分析与计算能力、搭接与测试能力、试制与排障能力等。不再是以理论计算为重点,而是以技术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的重点。要想现实上述的教学目标,教学载体的选择是关键。
2 教学载体的选择
依据学院“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GPTC总体人才培养要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实用电路分析与测试》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本课程中直接引入复杂的典型产品作为教学载体肯定是不现实的,那样非但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在课程教学之初,通过带领学生对典型产品的认识,使其了解电路与测试在电子产品中的作用和地位,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所展望。然后,通过最初级的日用电子产品的解刨、分析,引入电路课程内容的教学。
具体选择什么典型产品为教学载体承载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邀请企业专家一同研讨确定,企业专家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结合教学实际,确定出该课程的4个项目:
项目1 LED电筒的试制。如图1所示电路是LED手电筒的原理图。其中LED1、LED2、LED3采用Ф5白光发光二极管,因其电压降UD约为3.2V,故电源用3节5号电池串联为其供电;电阻R1、R2、R3分别是LED1、LED2、LED3的限流电阻。在电路板上焊电路,并自行制作外壳,完成LED手电筒的试制工作。测试结果:闭合开关,LED灯立即亮,断开开关,LED灯立即灭。
项目2 电容延时LED电筒的试制。如图2所示电路是具有延时功能的LED手电筒的原理图。具有延时功能的LED手电筒是由一个电容,三个电阻,一个LED灯(选用Φ5红色),一个开关和一个5V的电源组成的电路。R2是充电(及限流)电阻,R3是辅助放电电阻,目的是让LED放到0。关闭开关S,电容开始充电,LED灯逐渐变亮。稳定后断开开关S,此时电容开始放电为整个电路提供电能,直至储存的电能用完,LED灯逐渐熄灭。这个项目比项目1多一个电容,有一个充放电的过程,测试结果:闭合开关,LED灯逐渐亮直到稳定,在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LED逐渐变暗直到熄灭。
图1 LED手电筒原理图
图2 具有延时功能的LED手电筒原理图
这两个子目都是以试制LED手电筒为载体,用LED搭接各种电路,观察其发光亮度,感知电流大小和电压的高低,分析归纳电路规律,反复测量还可以熟练电工仪表的使用。
项目3 音箱二分频器。如图3所示电路是音箱二分频器电路,它是由高、低音两个通道构成。T型高通滤波器构成的高音通道由只让高频信号通过而阻止低频信号;T型低通滤波器构成的低音通道正好相反,只让低音通过而阻止高频信号。
项目3和4都用扬声器转换信号,听其声音高低,感知信号强弱,分析归纳电路规律,反复测量还可以熟练电工仪表的使用。
这样的教学设计会使课堂十分生动,一定程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采用项目试制而不是项目制作,意在不断的搭接电路分析测试数据的过程中探索学习,获得知识。在不断的测试过程中,熟练的使用常用电工基本仪器仪表。这个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实现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教学改革的价值认同与境界提升[J].上海教育科研,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