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干预性研究;健康教育;学生,护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也悄然发生改变。每年新发病例中,经性传播(包括异性和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33.1%上升到2015年的94.0%[1]。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每小时有13名15~24岁的年轻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在我国,7.1%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年轻人,青年学生为高危人群[2]。2015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到2030年将终结艾滋病疫情[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关注高危人群也需关注普通人群,防控措施不能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要注重能力培养。本研究以某医学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1—12月,通过1年时间开展艾滋病防控生活技能教育,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6年3—11月在四川某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各年级学制共59个班级中,随机抽取31个班级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前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为1851名,发放问卷1851份,回收1846份,有效问卷1554份,有效率为83.96%。其中男生88名,女生1466名;干预后发放问卷1786份,回收1699份,有效问卷1572份,有效率为88.02%。其中男生38名,女生1534名。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在年龄和民族上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该校招生限制,在抽样时虽已按年级、学制进行分层,但年级和学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因在生活技能和艾滋病基本知识方面高年级或大专班的学生并不比低年级好[4],说明年级和学制对结果的影响无实质性作用。
1.2方法
参考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2012年10月制定的《社会组织开展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及感染者和病人关怀技术指南》和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大中专学生群体特点,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5题)、艾滋病基本知识(8题)、艾滋病感染资讯(2题)、预防艾滋病(以下简称“防艾”)生活技能(32题)、艾滋病政策信息(2题)5个方面。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感染资讯答案为3个选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和不知道均为0分;防艾生活技能答案均为5个选项,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赋分[5]。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感染资讯得分相加为艾滋病总体知识。艾滋病政策信息一题是“你是否听说过教育部和卫生部门联合出台的《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选项为完全了解、有点印象、完全不知道;另一题为“检测机构可以将你的HIV检测结果告诉你所在的学校”,选项为完全同意、大致同意、中立、大致不同意、完全不同意;2题共8分。根据WHO对生活技能的定义以及护理专业学生防治艾滋病能力的需要,将防艾生活技能分为协商能力、拒绝能力、风险识别能力[6-7]和寻求帮助的能力。在基线调查后,通过公开招募成立社团,招募同伴教育者,通过专业教师培训后进入全校护理班级开展2次防艾宣传教育,每次时间约30min。除此以外还通过海报宣传、专家讲座、发放宣传册、开展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8-9]。
1.3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同伴教育效果,按照班级分布情况,选拔同伴教育者30人。选拔中请各班级辅导员参与,由3位评委共同打分,通过面试选择合适的学生[10-11]。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相关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中主要通过听课、自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促进同伴教育者成长[12]。培训结束后,3人一组,共同制作课件准备道具,每组至少1名学生需在项目负责人处进行小讲课,讲课结束后及时纠正问题,以保证同伴教育者能够开展入班宣教活动。为了保证问卷质量,先请专家对问卷进行修改,预实验后再进行调查。为了保证问卷能够如实填答,由同伴教育者担任调查员,并由专人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确定调查标准和要求后,通过现场调查当场回收的方式开展调查。问卷收回后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
1.4数据分析
问卷经统一编码后录入EpiDate3.1,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基线调查和干预后各项指标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护理专业学生防艾生活技能和艾滋病知识干预
前后得分比较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在防艾生活技能的4个方面干预后得分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于艾滋病相关的政策信息干预后得分也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性别分层比较,女生在风险识别、协商、拒绝、寻求帮助、政策信息、基本知识、感染资讯和总体知识上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在风险识别、拒绝、基本知识、感染资讯和总体知识上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协商、寻求帮助能力和政策信息得分上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护理专业学生防艾生活技能干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测评同伴教育效果,在基线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增加4题:是否喜欢同伴教育、是否喜欢专家讲座、是否愿意成为同伴教育者、是否能够进行防艾宣传。结果显示,是否喜欢同伴教育、是否喜欢专家讲座、艾滋病知识都是学生防艾生活技能的影响因素。见表2。
3讨论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绪论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86-01
《病免》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更好地为以后临床工作服务,关键是一方面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教授好这门课程。绪论课是学生对一门课的初次接触,是师生之间的第一次交流[1]。其讲授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美好印象,这些都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讲好《病免》绪论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安排绪论课的教学。
1 重点讲解本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教师在讲绪论时,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本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及其在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病免》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其课程教学不仅为学生后续学习课程服务,还对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另外,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是相当广泛的。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超敏反应性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病因分析、预防、诊断和治疗均需借助于该课程的理论和方法。目前临床上出现的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都可以应用免疫学的技术进行治疗,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成果。免疫学已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方面。同时,人们还可应用该课程的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保障人们的健康。学生了解了此门课程对他们以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重视这门课程,这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讲授课程的框架结构与学习目标,让学生对课程有个总体的认识
《病免》是两门课程的整合,一是病原生物学;二是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又包括病原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寄生虫二者都是引起人类疾病的两大生物性因素,所以二者统属于病原生物学的范畴。让学生浏览教材目录,了解这两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一堂绪论课,应该向学生讲清的就是这门课程主要“学什么”,学生在遇到一门新课时最关心的也正是这个问题[3]。那么教师接下来的工作也就是介绍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关键是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在临床上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4],所以针对病原生物学部分,学习的重点是各类病原生物的致病性、感染途径及预防原则。针对护理学专业的临床应用方向,免疫学的学习,学生应把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上。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有:Ag、Ab、Ig、C、交叉反应、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等。重点掌握的基本理论有:Ig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C的生物学作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机制和功能、I―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原则、抗感染免疫机制等。通过本门课程框架结构及学习目标的介绍,学生初步了解了本门课程及将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将为以后的学习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3 讲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一般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方式或方法欠佳,自制能力差[5]。所以在上课之前,介绍一下课程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十分必要的。免疫学部分知识点抽象,难理解,前后知识联系性比较强,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给学生提出以下几条学习建议:上课前要预习,对所讲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听课;上课时认真听讲,要记笔记,记下重点难点知识,并把有利于理解教材内容的知识记下来;课后认真复习,及时掌握所学内容,只有及时掌握所学内容才有利于后续内容的学习。病原生物学部分,需要记忆的知识多,且知识点零碎容易混淆。只有将零碎、易混淆的知识纵横联系相互比较,才能够牢固记忆真正掌握。所以在学习病原生物学部分时,应注意在学完每一节、章之后做充分的归纳、小结,比较、鉴别知识点,在心中建立牢固的、立体的知识体系。
4 介绍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病免》的考核将分成三部分:包括平时考核、实验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包括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活跃程度、完成作业情况等;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完成程度及正确性;期末考核教师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出试题,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三项考核分别占期末总成绩的20%、20%、60%。通过这种综合考核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及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5 讲好医学免疫学概述内容,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医学免疫学概述统共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三大功能、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针对这三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免疫的概念,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具体传染病的实例,让学生根据实例自己先来概括。教师根据回答的情况引导出传统免疫的概念。然后教师在设置疑问提出:机体的免疫力除了对传染性异物有抵抗力之外,对其他非传染性异物有抵抗力吗?根据这个问题我们刚才给免疫概括的概念还准确吗?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现代免疫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讲解免疫的概念,同学们会深刻的认识到免疫的本质现象。
对于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可以向学生讲解免疫学历史上的科学成果。讲解医学免疫学的科研成果,同学们会听得兴趣盎然,顿时觉得耳目一新,将会对本课程产生积极的响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有了热情与学习兴趣,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绪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尚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93-94.
[2] 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1):72-73.
[3] 朱宏哲.绪论课教学浅见[J].首都教育学报,2011(5):32-33.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1研究对象,方法及评价指标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为期五年的教学模式,课改班级班内有30名学生,180名普通班。从平均入学率来看,两个班级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病理生理学课程整合上,我们将该课程整合分别在第1,2,3,4,5学习开课,总课时为101学时,理论课为68小时,实验课为33小时,多学科整合为27小时,自学为18小时。在第四学期结束时,七个科目的成绩将根据执业医师的考试章程的要求完成。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总分为200。分析结果,教师评价,我们选择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综合能力,言语导向,综合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学生主要包括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兴趣,知识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器官系统模式中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
将病理生理学整合到综合课程中,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主要课程。它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药理学等知识,病理生理学可以根据器官系统进行分割,分为一般理论和各种器官系统两部分,最后整合到各种介绍和系统模块中。将基础医学与生物医学融合。根据人体结构,功能,病理等逻辑,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模块,包括人体的基本单元,基本构成,对物质和能量代谢,疾病病理学,病理变化和病原生物学的七个介绍为后来的学习系统模块提供了基础。我们以人体功能系统为线索,实现系统模块,包括血液循环,免疫,呼吸,消化等,每个系统都可以遵循生理结构,病理学,临床关系,教学大纲和内容模块的组织,并可以整合到相关临床学科的理论中。
3课程整合结果
我们通过分裂病理生理学过程的内容,根据器官系统原理分离病理生理学。它可以分为一般和器官系统内容,然后集成到系统模块和讨论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分散到五个学期完成学习,通过基础医学七科联考,我们比较常规班和课改班的成绩无明显差异。然而,课改班的学生在综合能力提升以及课堂发言率方面明显高于常规班,从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目前,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掌握度不足,需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 病理生理学 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重点是研究疾病中功能和代谢的变化。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项基础与临床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1]。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护理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护理人才。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护理临床工作中常见病理过程的理论知识,正确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出现的各种变化、并初步学会临床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护理学的临床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2]。但是由于病理生理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的归纳推理性,对于很多中医院校来说其教学时间有限,短时间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每一位病理生理学教师都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近几年在护理学专业讲授病理生理学的经历,谈谈增强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的体会。
1.根据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系统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特色护理理论与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且具有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发展潜力的高级护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时既要保证学生学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后的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当前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课时普遍被压缩了,这就使很多病理生理学教师在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其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内容需要讲授、讲多少内容比较合适;学生要自学哪些内容;什么内容是应该掌握的、什么内容是应该了解的等。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对教材的选择必须以够用为原则,以适应需要为教学重点,选择适合护理本科专业的教材,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重新修订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大纲,体现护理本科专业的特点。病理生理学的总体知识点包括总论、基本病理过程和各论三个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环环相扣,具有连贯性。在讲授总论即疾病概论时,学生初次接触病理生理学,因此,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举例法讲解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但应注意,此时学生只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对临床还很陌生,教师在联系临床的时候,应避免过于专业和单调。比如,在讲病因学中的发病原因时,生物性因素涉及病毒、细菌、真菌等,我们可以2013年上半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为例,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病因,明确其是最常见的病因。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指的是在多种疾病中都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热,缺氧等都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内容,是后面各论学习的基础。因此这一部分我们不仅要重点讲述,而且要讲透彻,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比如休克,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理过程,医护人员只有正确认识休克、掌握休克分期特点和各期表现,才能及早发现休克,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挽救病人生命。对于各论,即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它往往是前面基本病理知识的综合,所以在讲授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特点,并兼顾之前基本病理过程知识的复习,讲授速度可以加快。
2.注重病理生理学与护理学的联系、注重中医理论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新的结合。
病理生理学是护理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由医学基础课向临床学习的过渡,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难懂,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今后护理工作中应如何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病理生理学时,应当注重病理生理学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认识病情变化的本质和演变规律,从而及早发现问题,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更好地协助医生工作。同时,鉴于中医院校本身的特点,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会学习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所以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活动中,还应注意中医基本理论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新的结合。如在讲到休克这一基本病理过程时,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变化可以分成: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和微循环凝血期。这三个时期,血压的变化情况往往是病人的主要体征,其次像尿量、患者的皮肤、患者的意识等症状和体征也会有所改变,这就强调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密切注意患者血压,注意患者其他体征、症状的变化等,从而将病理生理学的知识与护理工作联系起来,令学生切实感受到病理生理学对护理工作的理论指导作用。与此同时,中医认为休克属于“厥证”、“脱证”等范畴,我们在讲授休克时,可以对学生讲述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对其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西医基本知识。
3.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型教学方法的融合,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设备。
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过多地注重传授病理生理学知识,多采用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封闭式教育手段。这一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病理生理学教师更多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及PBL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及教师自身运用教法的能力而定。如讲授休克之前,可以先放几张临床上常见的休克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接着讲到休克概念时,可以从人们对休克的最先认识再到微循环学说等讲起,复习微循环的组成及其意义,强调其功能变化对人体的可能影响,从而明确休克的概念。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不断促使学生思考、探索、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最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此教学法体现出了很大的时空开放性,突破了课堂教学的限制。在新知识认构过程中,可以有机地将课内外、校内外、直接与间接经验联系起来。在问题解决中,学生综合各部分知识,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建构起与此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炼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3]。结合病理生理学的特点,可以在很多内容讲授过程中应用该教学法,比如肝性脑病。讲授之前,我们可以给学生出示仿真病例及相关问题,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知识点与病例结合起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进入病理生理学的日常教学中。目前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最为广泛,在病理生理学的授课前,我们需要制作符合护理专业学生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切记不能把过多的信息引入课件,避免课件内容多而繁杂,而导致学生理解力下降。BB网络教学平台现在已被很多学校应用,通过BB平台可以定向而有目标地对某个学生进行辅导,实时交流,实现因材施教。在我校的BB教学平台创建后,我们放入部分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其他功能如布置作业、在线练习等,有效增强了护理本科专业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增强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过程。对于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来讲,我们需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与护理专业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专业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秋.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25(11):2254.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理论教学 改革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以疾病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研究患病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和机制。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当学生掌握了这些理论和思维方法之后,去指导临床实践,就可以使他们思路敏捷,判断准确,在分析病历、总结治疗成功经验和汲取治疗失败教训的时候,就能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使病人明白自己患病的原因,成为远见卓识的医生。笔者现将我校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做一阐述。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病理生理学的学科特点,教研室自2009级学生开始尝试病例引导式教学方法(case based learning CBL),即在教学中增加了临床病例或根据教学需要对病例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病例涉及内容为主线,将其融入课堂理论授课之中。这种教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该方法实施几年来,经在学生中调查表明,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投入和内容的掌握程度比以前被动学习都有了明显提高。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教学方法,教研室要求读硕士和博士的年轻教师选择心血管、脑、肝等临床研究方向,使毕业回校后的教师能更好结合临床实际和病理生理学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进行讲授。
教研室尝试让学生上讲台讲课,参与病理生理学理论授课。学生上讲台前,教师首先应选取一些相对简单的章节为题目,例如缺氧,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然后,教师做一些指导,如提出讲课的基本要求,讲述的内容以教材为主,但不限于教材,可以通过网络或图书查阅相关内容,讲课的形式和手段不限,可以制作课件或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前期准备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学、收集资料、主动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而且,学生通过上讲台的讲述,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网的构建能力。同时,通过师生角色的交换,促进了交流,实现了教学相长。
此外,教研室还开设了《临床病理生理学》选修课。在我国,尽管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但基础医学教材主要依靠基础学科专家编写,教学计划分为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在时间和讲授方面易于脱节,难以体现各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全面掌握医学科学知识甚为不利。开设《临床病理生理学》选修课可以弥补病理生理学课时的不足。同时,《临床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选择了目前临床上最常见、最典型的综合性病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临床病例的过程,弥补了与临床联系不足的缺憾。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轻松地把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巩固、强化了理论,联系了实际,起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二、加强病理生理学知识与各专业的联系
病理生理学知识在不同的专业中的地位和学习要求不尽相同,教师应注意在有限的学时内把病理生理学知识融入他们的专业领域。疾病的内在功能和代谢的变化,外部表现出来就是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利用病理生理学知识去认识和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利用病理生理学知识去判断病情的演变规律,教师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制定出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例如,护理专业着重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理解疾病内在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如对患者痰液的观察:粉红色泡沫痰提示肺水肿液内有少量红细胞;而临床医学专业重点讲解患病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在病理生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患病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来理解其临床表现;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来推断其机体内在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
三、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我校病理生理学课程为精品课程,教研室充分利用网络QQ的开放性、互动性等优点,2012年在教师与所教学生中建立病理生理学学习交流平台,教师把授课的课件、课后思考题和相关教学资源等放于该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获取,而且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随教随学随问。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就拓宽了,也便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四、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习与考核是教学的两个面,以往人们仅仅把考核看作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学与考是对立的,考核方法单一,考核的内容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忽略了能力的考核,学生的学习主要来应付期末的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需要建立一个内容多维、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学习评价体系,以评促学,改变传统的考试不足,改变学生期末的突击性学习为平时全过程努力学习,变纯知识性学习为能力性、创新性学习,把终结性评价变为形成性评价。具体做法是:(1)把整个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平时上课,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病例,查阅文献资料,课堂轮流发言讨论,其结果计入平时成绩(20%)。(2)期末考试30%的成绩由数个考核小组对学生逐个进行口试。(3)期末考试30%的成绩由出卷的方式来考核,但试题上要加大分析题的量,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病例分析。(4)实验课考核占20%。
参考文献:
[1]罗天娇,韩丽莎.医学教育如何使学生热爱学习并主动学习[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7).
[2]金月,韩丽莎.病理生理学课程学生参与理论课授课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
[3]郑少燕,苏敏,田东萍.病理学CPC案例式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
[4]冯蕊,张颖,李凡.临床互动式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