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维型阅读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引言
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得到了培养。许多基础教育的教师都错误地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寄托在理科教学上与我们的英语教学无关,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并不注重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我们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周青、姚林娜,2003)。其实,在英语课堂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样可以得到培养,此篇文章的重点是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探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挖掘教材本身的可开发资源,再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渗透批判性思维的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目标。
1.挖掘教材内容。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体系是以“话题”为中心,话题涉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富有时代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话题和素材,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以人教版高中教材(下同)为例,必修4 Unit 5 “Theme Parks”这个单元的话题涉及主题公园,文章详细介绍了三个世界著名的主题公园即Disneyland,Dollywood和England’s Camlot Park。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沿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套路,学生收获的仅仅是对三个主题公园的了解,这是对此文本最低层次的认知。其实,老师可以借助此话题进一步引申,例如:(1)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2)Now there are many parks which call itself “Theme Parks” in China.Do you think they are real theme parks?(That is to say,dose the name match the reality?)(3)In your opinion,what is theme park?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学生不仅会对主题公园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对现在许多公园为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冒称“主题公园”,以致中国出现了许多“主题公园”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结合文本让学生认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加以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以提升。
2.营造宽松、明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思辨氛围是需要营造的。新课程改革催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健康的、融洽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陪伴者)都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必要条件。因为有了这两点的保证,学生才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在课堂中自由展示各自的观点。
例如,必修2 Unit 4阅读文章的标题是“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这个标题尽管对文章内容有了很好的概括,但其实如果考虑到主人公的情感及体裁因素,此标题并不是十分恰当。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向学生提问:“Do you think the title is a good one?Can you suggest another title and give reasons for your suggestion?”此问题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都是好题目。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在各种解读及多样化的回答中,师生之间既交流了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必修3 Unit 1 “A Sad Love Story”讲述了发生在情人节的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主人公进行评价,然后在全班女生中作一个调查:If you were the girl,would you love him?And your reasons.在男生中也进行一个调查:If you were Li Fang,whant would you do?And your reasons.通过调查,学生们会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氛围,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批判性思维得以彰显。
3.抓住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契机。
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还要抓住一些社会热点,将文本理解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必修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中的两篇阅读课文分别介绍了Jane Goodall和林巧稚两位伟大的女性,以及她们的贡献,如果按照传统的阅读教学,最后学生收获的也许只是课文里的语言知识点,以及对两位女性的了解。但是如果把文章的主题和当下的一些热点相联系,学生们会收获得更多。文章的主题是“女性的贡献”,教师可列举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What qualities those great persons equip?(2)Are those famous men/women great?How to evaluate a person is great,or not?(3)Do you think women must depend on their huabands or a woman who marry well is the most important?
以上问题都与时下的一些热点话题相关联。“快男快女”迅速走红,许多青少年都以他们为偶像,认为他们是最成功的、最伟大的;还有现在许多女孩都喊着“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口号。这些现象和言论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结合此课话题让学生对“什么样的人才是伟大的?女孩儿一定要嫁个有钱的人才是幸福的吗?”等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当然教师要从中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真正意义之所在。这种主动的批判性思考比任何说教都真实有效。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于课文又高于课文的思维型和开放性的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教师要善于抓住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契机,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关注并评价课本以外的现实生活。
4.敢于质疑,不迷信课本。
“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例如,必修1 Unit 4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文中有一句话“Bricks covered the ground like red autumn leaves.”,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此处的比喻仔细推敲,思考这个比喻是否恰当,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因为是课本上的句子就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其实,细细推敲起来就觉得有一定的不当之处,地震是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的自然灾害,而秋天的落叶铺满地面是非常美丽的景色;当然有的人则认为这个比喻恰如其分,秋天的落叶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凄凉,正符合此处的意境。不管怎样,这个比喻是存在一定争议的。通过这个例子,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的一些表达和思想进行评价、怀疑和分析,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结语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生对教师都是一种挑战。学生要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再也没有现成的答案等着他们去记忆,而是要真正地理解语篇,成为积极主动的、有思想的、有个性的阅读者。教师应把教材挖深、挖透,结合教学实践,联系当前热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同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权,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指导其运用于实践应是教育者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2.09.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1(必修模块)(第2版)[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2(必修模块)(第2版)[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3(必修模块)(第2版)[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4(必修模块)(第2版)[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传统的《祝福》教学,历来认为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礼教造成的,教参也采用了这种说法。我仔细阅读原著后,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祥林嫂的丈夫如果不病死,儿子阿毛如果不被狼叼走,她都有活下来的可能。大量阅读同类题材的悲剧后,我又关注到一个问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禁锢着每一个女性,而茫茫人海中,子死夫亡,被婆家所卖所典的又何止祥林嫂一个?可是为什么有的能坚韧地活着,有的却如祥林嫂般地死去?这又让我意识到自身的性格、心理和能力也是造成他们命运差异的一个不可回避的因素。
那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祥林嫂悲剧的成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我想到用拓展阅读――叶圣陶的《这也是个人》。我在课前给每人印发了此文,要求学生把主人公的命运和祥林嫂做比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以“谁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为题展开争鸣。
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谁应该对祥林嫂的死负责,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请同学们亮出自己的观点。
生1: 我认为鲁四老爷等对祥林嫂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鲁四老爷看见祥林嫂就皱眉,还骂她是“谬种”;祥林嫂的婆婆强行卖掉她;柳妈用地狱来恐吓她;四婶不让她拿祭祀器皿;“我”对祥林嫂询问地狱的含糊回答,使她坚定了死的决心。所以祥林嫂的死,这些人都脱不了干系。
生2 :刚才的观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认为鲁四老爷等对祥林嫂的死可不负责任。鲁四老爷只是不喜欢祥林嫂,纯属个人好恶;祥林嫂的婆婆只是家穷,贪财;柳妈是真的想帮她;四婶不让她拿器皿,是老爷吩咐的;“我”只是同情她,不想增添末路人的烦恼。
生3 :我认为鲁镇上的人们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鲁四老爷虽然没有直接用刀去杀祥林嫂,但他的言行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祥林嫂的伤害。同情她的四婶、柳妈虽然主观上没有恶意,但客观上致其精神崩溃,杀了人而不自觉、不见血,可见,封建礼教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师:精彩!你们的观点和大作家丁玲的看法基本一致。
师:如果祥林嫂的两个丈夫不死、儿子不死,她有无活下来的可能?
生4 :有,如果贺老六不死,祥林嫂肯定生活得很幸福,如果儿子不死,她可以守着儿子过下去。
师:但是丈夫病死了,儿子被狼叼走,这是一种什么力量的摧残?
生5:自然力量!
师:自然力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它的摧残下,祥林嫂是非死不可了!
师:那让我们重新审视丁玲的解读,看是否存在着些微的瑕疵。
生6:应该在结尾加一句“老天爷也是不让她活,她非死不可的了!”
师:同学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禁锢着每一个女性,子死夫亡,被婆家所卖所典的又何止祥林嫂一个?如叶圣陶《这也是个人》中的“伊”,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中的春宝娘。可为什么有的能坚韧地活着,有的却如祥林嫂般惨别人世?
师:《这也是个人》中的主人公“伊”的遭遇和祥林嫂相似吗?
生7:相似,也是夫死子亡,被婆家所卖,甚至还有家庭暴力。
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8:人的性格、心理有差异。
师:祥林嫂的心理怎样?
生1:强烈的负罪感。她觉得自己再嫁未守节,是有罪之人。阿毛的死,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天天自责。
生2:巨大的恐惧感。柳妈说她在阴间会被锯成两半,被两个男人抢,她很恐惧。
生3:心理承受能力差,性格不坚强。
师:我插一句。祥林嫂的性格是一直不坚强吗?
生4:在阿毛死前是坚强的,阿毛死后,她的精神支柱倒了,就不再坚强了,消极了,绝望了。
师:可见祥林嫂的悲剧和自身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有关。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5:祥林嫂也要为自己的死负一定责任。
师:太棒了,同学们!你们已经成功地颠覆了传统教材的解读,创造性地解读了祥林嫂悲剧成因。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
生6:祥林嫂的死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包括封建礼教的迫害、自然力量的摧残,内因有自身的性格、心理因素等。
师:为你们的底气和勇气鼓掌!(热烈的掌声……)
此环节促使学生思考自身的性格、心理对命运的影响。多角度分析祥林嫂悲剧的成因,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意识到封建礼教是杀害祥林嫂的主要原因,而且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和祥林嫂自身性格也不可忽视,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能力提高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独特性能使思维得到充分的拓展,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流畅性能使人的思维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阵地,所以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创造机会让运用学生的发散思维,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恰当运用发散性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对一个阅读材料产生兴趣,感觉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就能激发他们阅读的愿望,也能唤起他们表达的热情。
在8B第一单元Reading第一课时的教学开始时,教者通过问题What's your primary school life like? Is it like your life now?把话题引入到本单元的中心话题past and present。这两个问题激起了孩子们很大的表达欲望,思维马上在对小学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中学生活的现状的描述和比较中跳跃。并在头脑中形成了交通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生活、交友等各个方面的对比,内容非常丰富。但要表达出来依然存在一个汉语到英语思维的转换问题,于是可以让他们小组讨论一下,选择其中几个方面来表达。讨论过后的回答在面上显得比较广泛,同时在时态和逻辑性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但这可以不必追究,重要的是能激起学生对于“变化”这个话题的兴趣,由此过渡到对Reading部分的阅读,学生感觉到自然而亲切,乐意去阅读。至于读后的任务,可以设计为刚才的话题表述,有了前面思维的铺垫,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对“变化”的表达方式又有了一定了解,此时的学生在表达中一定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想象,有构思,有阅读,有表达,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二、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处理阅读中的生词
阅读部分的教学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生词的处理,只有解决了生词的障碍,才能让学生读得自信,读得顺畅。如果能让学生养成有意识的自己分析、自己推断生词含义的习惯,那么学生在阅读中会更加主动积极,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正确率。
如在本课时中impossible就是一个四会的生词,教者可以从学生已经学过的possible一词导入,学生会发现它是通过加前缀im-来变成的一个反义词,那么还有哪些形容词是通过加前缀im-来变成反义词的呢?通过加前缀变成反义词的还有那些形式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头脑风暴”,从已有的认知中去进行收集和整理,在班级交流中,教者进行适当的板书,使学生已有的前缀的知识得到系统化,条理化。
通过激发学生发散性的思维,不仅解决了当课的生词,还让学生能在今后的阅读中碰到类似的用法时,会自觉的运用这些技巧来解决生词障碍。
三、巧妙运用发散性思维,扩大阅读背景知识的储备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要体现到学生能用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能够阅读与课文难度相仿的文章,并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在中考中,很多的文章与我们每个单元的话题是相关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的能力和了解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为今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平时的课内阅读中,巧妙运用思维的发散性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迁移。
在8A Unit 5 Good Manners这个单元Reading部分的第二课时里,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阅读已经了解了英国的一些礼仪习惯,这时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西方Y仪还有哪一些,学生这方面知识的获得可以是从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去过的西餐厅等地方过得到的,当他们急着发表观点时,他们的思维是开放的,也是积极活跃的,同时班上的其他同学也能分享到一些西方文化的知识,教者适当补充和归纳,扩大学生在礼仪方面的知识储备。
四、合理运用发散性思维,深层理解阅读材料
文章的主旨把握是学生阅读的难点,它要求学生能有一定的概括和推断的能力。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是以给文章选标题,或是判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的形式出现。但这比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让学生就给出的选项作出选择,因为一方面没有对文章的真正理解,就不能准确判断选项的区别,另一方面,允许学生自己去挖掘,可能更准确更精彩。在阅读训练中,教者应该鼓励学生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地求得多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和观点,不要担心学生找不到最佳答案,因为只要是从文本出发,最终的答案只会在不同的表达中指向同一个中心。在不同见解的表达中,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争辩探讨中,学生质疑能力会提高,对文本的理解会更深刻。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方法让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只要我们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并且搭建合适的平台,每个孩子都可以显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才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 批判性阅读思维 阅读能力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文字资料远远比声像资料多得多。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过度依赖老师讲解和字典;对材料的理解仅限于表层理解,缺乏深度,缺乏创新理解;阅读速度比较慢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批判性思维是当下国内外教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批判性阅读思维,基于心理学中的批判性思维理论,强调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更要注重洞悉作者的观点、写作目的以形成读者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读懂文章表面意思。我国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缺乏的正是这种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
一、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培养需要师生的共同关注
师生都要意识到课堂上批判性阅读思维的重要性。其中,教师起主要引导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备好课,设计好课堂授课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问题,不要仅仅是给出问题让学生找答案,这样才能激起并保持学生们对批判性阅读的兴趣。
二、批判性阅读思维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
从学生方面来讲,主要是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主要步骤如下:
首先,学生课前应该预习一下课堂上要学习的文字资料,了解一下材料中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及作者的相关背景情况等,学生不需要遇到生词就每词必查。
其次,大学英语课本课后题设计中都有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的几个问题,学生可以在预习中自己找找答案。此外,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多提出几个文章字面理解上的问题,划分一下文章大体的组织结构,尝试着去概述文章大意,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最后,学生可以大胆尝试着猜度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态度,将自己读文章理解到的观点与猜测的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做一番比较,大胆质疑。如果我要表达作者的观点,我会怎么表述,是另辟蹊径,还是走作者同样的路子?
此外,学生在预习中想到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或者是有点眉目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做好标记留到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
从教师方面来讲,批判性阅读教学模式过程主要如下:
首先,在讲解文章前,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提问、讲解等形式来进行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讨论题目猜测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解文章涉及的相关背景知识,大胆猜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态度。
其次,在讲解文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快速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总结段落大意,划分文章的组织结构,概述文章中心思想,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和在教师指导下对文章的理解作比较,进一步提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然后,教师进一步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及知识点,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等。
最后,文章讲解结束后,教师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让学生谈论一下自己猜度的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并将两者作一番比较。回顾整篇文章进一步讨论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教师可适当据此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课后讨论解决。
三、结语
批判性阅读,不仅仅是关注文章浅层内容的字面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章内涵的深层次理解,有理有据地评价作者的观点、写作态度等。批判性阅读,不仅仅能增加学生们的质疑能力、思考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多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胡莲清.大学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0,(3).
[2]李晓梅.批判性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学术纵横.
[3]贾秋仙.英语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J].温州大学学报,2004,(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使语文教学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方面收到实际效益,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关心的话题。
对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质量,最重要的是在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去认识与把握学生的思维火花,其中,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养成遇事都能质疑的习惯,乃是升华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
一、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适合批判性思维成长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育环境,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谐的课堂环境应是教师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善于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会让学生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思考,乐于发表意见,这也是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温床。教师要善于提炼文章的价值内涵。分析文章时,教师切不可死板教条地要唯一的标准答案,在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批判的同时,善于认识学生的求异思维,正确把握对待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教学中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更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质疑,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喜欢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品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中,批判、思维的碰撞、对自己思维的再思考、表达、发表与概括,本身包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也是语文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要循序渐进。正确对待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从不愿说到主动谈,从肤浅到深刻……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提高认识。
三、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不断丰富,具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自我主张清晰,较善于分析判断。他们希望别人认同自己,对生活中的事件有自己的见解,并有强烈的自主欲望。教师在课堂语文活动中要善于阅读学生的这种自主见解,把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
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为活跃,课堂气氛最为热烈,每个学生都想表现自己,都想为自己支持的一方提供有力的论据,都想驳倒对方的观点,最后各方斗得难解难分,战意酣浓,直到下课都不愿罢休。在这节口语交际课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见解,循循善诱,鼓励肯定,使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越来越高,都仔细聆听,乐于表达,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加强了合作,提高了思辨与表达能力。
四、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堂写作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写作是一项很强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在写作中必须有独立的思考判断,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提炼出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与感悟,再用文字生动流畅地表达出来,所以课堂上老师要善于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展开思维批判,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的个性。
1.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学会逆向思维,培养质疑和创新意识。因为有利的环境可给人提供好的学习条件,更多更广的知识渠道,让学生见多识广,眼界更高,目光更远;而恶劣的环境让很多有天赋的孩子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毁灭了人才。
2.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打破单项思维,提倡从多个角度想问题,学会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见解。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三者的行为,得出三种不同的态度。家长:无论孩子对错与否,家长第一时间心疼的是自家孩子的身体,所以家长先不会追究乱扔西瓜皮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老师:老师第一反应是学生行为的对错,老师认为乱扔西瓜皮是一种没有公德的行为,所以老师眼含责备。旁观者常抱有看热闹的心理,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幸行为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阅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正确地认识与把握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积极地肯定与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精神,才能培养出个性独立、思想自由、敢想敢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伯海英.多视角解读教材,促进课程有效转化.生物学通报,2014(05).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