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稳定 积极模式 维护高校稳定模型

高校稳定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高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维护高校稳定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前提,是高校党委的硬任务和第一责任”。高校稳定关系到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稳定也呈现出新特点。探讨高校稳定的内涵与影响因素,以及构建维护高校稳定的模型,对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一、社会学视角下高校稳定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高校稳定的内涵界定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但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因此界定高校稳定不仅具有重要性,更具有必要性。

(一)“稳定”的定义

在《辞海》中,“稳定”被定义为“稳固安定”和“物质性能不易改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稳定”被定义为“稳固安定;没有变动”和“物质不易被酸、碱、强氧化剂等腐蚀,或不易受光和热的作用而性能改变”。从单纯的词义学上来看,“稳定”强调了一种不易受外界影响的事实存在。

(二)“社会稳定”的定义

“社会”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共同的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共同体”。虽然辞海中没有关于“社会稳定”的定义,但从“社会稳定”这一主谓短语的构成上来看,“社会稳定”可以被定义为:“以共同的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而联系的人类共同体,其存在不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具体一定的固定性”。

李景鹏认为:“社会稳定就是指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状态。而所谓的正常运行在一般人看来就是维持不变。因此,在许多人看来维护社会稳定就是使各方面的社会秩序保持不变”,而社会秩序是不可能不变的。社会稳定归根到底是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问题。邓伟志认为,社会稳定是指社会规范确定性、人的社会行为尤其是社会管理系统行为的确定性、人的社会心态的确定性,以及可预见的未来趋向的确定性,有了这种确定性,就有了社会稳定。

国内关于社会稳定的研究,接近于功能主义关于社会的理解。斯宾塞、迪尔凯姆、帕森斯、默顿都是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结构的、由不同部分组成的系统,构成系统的不同的部分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各组成部分虽然会发生变化,但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使社会整体能够以平衡的状态存在。功能主义强调道德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因此,社会稳定指社会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其组成部分发挥各自功能的状态下,能够保持各部分的动态平衡和自身的有序运行。

(三)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校稳定”

从宏观视角上来看,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稳定具有科研、教育、人的社会化等自身特有的功能,是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并且受到社会稳定的影响。从中观视角上来看,高校就是中观的社会,其自身具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部分,各部分对高校的稳定具有不同的功能。在对社会稳定进行了社会视角的定义之后,高校稳定的内涵就不难概括:

高校稳定是指高校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其组成部分发挥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和精神文化功能的状态下,高校能够保持各部分的动态平衡和高校自身的有序运行,同时,高校稳定受到社会稳定的制约和影响。

由此定义也不难看出高校稳定应当具备这样四个特点:

1.高校稳定的社会性。高校处在社会当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影响。

2.高校稳定的综合性。高校稳定是由不同的部分所共同构成的,高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二、维护高效稳定模型

目前,有两种维护高校稳定的模式,一种是消极模式,另一种是积极模式。消极模式就是通过采取社会控制的方法来维持高校稳定,其核心就是目标强化,即通过直接干预潜在的“影响高校稳定因素”来维持高校稳定。例如,对互联网的监控,目的是减少不良信息在互联网的传播;在校园安装摄像头,目的是对高校学生行为的监控;制定严格的校园管理制度,目的是控制高校学生的行为等等。消极模式下的高校稳定实际是一种假性的稳定,这种假性的稳定更会适得其反,导致高校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加,反而不能够维护高校的稳定。

另一种模式是积极模式,是一种理想的维护高校稳定的模式。在这种模式在,充分了解行动者的互动行为,为行动者间的互动创造一个更利于行动者发展的体系,是一种由经济、民主、社会交往、精神文化共同发挥作用的系统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校不仅能维持其长久的稳定,更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这种模式维持的是真性的稳定,高校稳定的状态也是柔性的,具有较强的解决高校冲突的能力,高校内的互动是一种良性的、可持续的互动。

(一)互动的共识

维护高校稳定模型的首要因素是互动的共识。高校的稳定是由高校内部学生、教职工、管理者以及校外人员的所构成的单位行动所构成的,每一对单位行动都必须是基于相互的共识。只有当高校师生的共识建立起来,彼此间才会形成积极的互动,而消除了抵触情绪。当广泛的共识在高校内部建立起来,全球化所带来的西方民主思想在高校师生的负面作用才会减少到一种合理的水平,高校师生也不会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会转向一种适当的渠道。

(二)社会交往行为规范

通过高校内部共识建立起来的规范能够得到最为广泛的认可,反过来,建立起来的规范必须对各行动主体的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调节,调节的目的不是惩罚高校内部的某位学生或老师,而是通过这种调整,让“失范”的高校师生能够更快的融入高校内部的行动机制,使他们更好的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保障校园学习、生活和科研的秩序。同时,这种调整还能够将遵守这一套行为规范的师生行为确立下来,这样,一套关于高校行为规范的制度就建立起来了。制度的建立能够更好的保障规范的实施,保障了高校师生的行动更加的有利于社会交往,保持了高校稳定。

(三)精神文化建设

规范促进了制度的建立,反过来,制度保障了规范的运行。那么,制度的运行又是由哪个因素来保持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高校师生内化了的制度和规范,只有一个共识的规范和平等的制度内化为高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后,人们才能自发的按照正确的途径进行互动。

(四)经济物质环境

经济物质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马克思看来,它是社会的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经济因素为高校内部行为规范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为高校的制度运动提供了物质保障,为高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可能。

经济物质环境不仅包括资金状况,还包括了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地区环境的因素等等。高校资金不是要获得更多的资金,而是要获得与校园发展相适应的资金,更为重要的是,资金的使用情况应该得到校园内部各主体的共识。

(五)综合模型

通过对于模型各部分的分析,综合的模型就能够建立起来:

(图1)维护高校稳定模型

参考文献:

[1]陶德麟主编:《社会稳定论》.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伟志等主编:《变革社会中的政冶稳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游建军.陈于后.王伟.《高校安全稳定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四川:四川出版集团.2009年版

[4]乔纳森.H.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邱泽奇.张茂元.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5]李景鹏.社会阶层的利益协调与社会稳定.维护首都稳定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编.2002.

[6]高和荣.论中国社会稳定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学术探索.2003

[7]李世杰.社会学视野中社会稳定的内涵与模式.兰州学刊.2008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维稳 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阶层、各部门的利益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逐步显现,这些矛盾纠纷常常发展成上访、闹事、堵门、堵路、围堵党政机关等,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福建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试行)》,要求在重要项目酝酿及实施前,应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为此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发出《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环保审核的通知》(闽环保监[2010]144号),要求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增加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又称为“维稳”,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这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对环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本文对环评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进行探讨。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分工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是业主为主体编写的报告。其审查单位牵头部门是发展和改革部门,主要负责做好重大改革决策方面的总体评估;国资部门负责企业改革政策方面的评估;国土、住房保障、建设部门负责征地拆迁政策方面的评估;环保部门负责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估;卫生部门负责做好医患纠纷、重大疾病预防方面的评估。因此,环评中应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主,提供发展和改革部门汇总审查。

2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审核的范围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围包括: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出台;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及民生问题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或修改;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行政区划调整、市政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企事业单位重大改革、改制事项;政策性收费、定价和行业管理政策调整;各级党委政府认为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其他事项。

在环评中主要是对拟列入省、市、县(区)重点建设的交通、能源、市政、房地产、农业、水利、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资源环境等重大建设项目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部门在环评审批中是对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进行审核。

3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审核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分析,审核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的主要内容:一是合法性,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等;二是合理性,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等;三是可行性,实施时机是否合适,条件是否成熟等;四是可控性,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等。

环保部门是从环境保护角度,对重大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否进行环境资源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到各种相关制约因素,环保配套设施是否完善,时机是否成熟,实施后是否存在环境风险等不稳定因素;群众对项目有无强烈的反应和要求,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有无相应的环境应急处置预案等进行审核。

4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保审核的程序

4.1 评估程序

一般要走六道程序:(1)广泛征求意见;(2)自行评估认定;(3)主管部门审查;(4)编制评估报告;(5)制定处置预案;(6)维稳部门备案。

4.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是项目自行评估的环保篇章,主要是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因此,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以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报告为基础,设立专门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对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特别要对项目在规划、开发期间及开发后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行分析确认,预测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稳定的环境事件,从环保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降低和消除措施。

4.3 报告书的技术评估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会中,应对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报告以及环评文件中的对应内容进行技术评估。其中,对在江河湖库沿岸,特别是临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耍渔业水域、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等区域;人口集中居住区域附近;国家及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中确定的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新布设的化工石化集中工业园区、基地以及其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必须把社会稳定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技术评估。

4.4 报告的审批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行政审批手续时,对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核,在出具的相关批准文件中同时明确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核意见,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处理意见。对没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章节或评估内容不完善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受理审批;对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不完善或者存在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隐患的项目,不予审批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不落实的,不进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

5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提高

由于刚开始进行社会稳定性评价,也没有相关的规范可以参考。笔者认为社会稳定性评价章节应该放在环境预测和公众参与章节之后,由于是报告书的一部分,所以工程概况就不用介绍,主要内容为从规划、政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拆迁安置等影响社会不稳定风险因子,分析其可利用出现的几率和强度;提出降低和消除不稳定风险因素的措施。

我们在《海西天然气管网工程(罗源―福鼎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参考“靖江市下六圩港枢纽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的评价方法对其方法进行了探索。把本工程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六大类风险可能性大小进行了单项评价,为便于度量该项目整体风险的大小,对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大小进行量化,然后得到项目的综合风险大小。

5.1 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确定

首先根据项目特点、专家经验和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确定风险评价标准。

本项目各类风险因素的权重W,取值范围为[0,1],W取值越大,表示某类风险在所有风险中的重要性越大。其次确定风险可能性大小的等级值C,将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等级值C按风险可能性由小至大分别取值,如表1所示。

将每类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类风险因素的得分(即W×C),把各类风险的得分加总求和,即得到综合风险的分值,即∑W×C。综合风险的分值越高,说明项目的风险越大。

5.2 评价标准(见表2)

5.3 估算本项目综合风险值(见表3)

从表3可看出,该项目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综合风险值为0.29,风险程度低,其中最有可能的风险是项目发生事故时会引起周边群众的不满。但总体上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会发生个体矛盾冲突的可能。因此,从社会稳定性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环保厅关于对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环保审核的通知.2010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招生工作 重要性 体会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不仅有利于深入实施高校招生,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健康发展,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当前的发展形势,充分认识高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一、必须将招生公平当成体现教育公平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招生的公平公正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通过招生这种很重要的形式,既为受教育者提供深造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选拔人才的目的;由于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着竞争,就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的招生原则,要实现招生的公平公正,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招生环境显得十分重要。

要真正实现招生公平、体现教育公平,一是要长期树立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教育部门、招生考试部门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把贯彻公平竞争、阳光招生的原则作为普招工作的基本方针,并落实到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环节中,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招生工作氛围,让广大考生和社会通过招生的窗口来体会公平公正的好处;二是要强化依法监督。要把依法监督当作维护招生公平、体现教育公平的推动力,主动争取政府、考生和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要敢于接受任何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也要乐于探索有效监督的多种形式,大胆构建多元、规范的长效监督机制,使监督工作实现制度化、科学化;三是要通过招生的实践,不断深入探索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人才评价新模式。要借助新课改这一有利的平台,抓住招生改革的契机,努力探索并尝试更全面公平、更准确科学的考试制度,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选拔机制;四是要不断完善招生规章制度。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整章建制工作,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并落实到人,严格程序并规范操作,为实现招生的公平公正提供组织和机制保证。

二、必须深刻理解招生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稳定有利于我们集中力量谋发展促繁荣。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高考招生做为国家的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涉及的个体复杂,从这几年情况来看,招生工作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高考移民现象的出现和变化,引起社会矛盾的凸现,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目前,围绕高考招生这一个焦点,主要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矛盾:第一个是由于省外就读生非正常进入参加高考引发的省外考生和本省考生间的情感矛盾,这一种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情感矛盾发展到行为冲突上来,使社会的正常秩序受到冲击,甚至造成社会动荡。第二个是围绕公平竞争问题所引发的争论和矛盾。由于分省招生这种特定的人才选拔制度客观存在,加上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差异,刺激了考生跨省流动报考,从而使公平竞争成为了社会争议的热点。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在政府财力有限、投入不均衡、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录取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还会引发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短缺的现象同时长期并存。第三个是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与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之间的矛盾。

三、必须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办好人民更满意的教育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大学生毕业离校准备跨入社会期间,是一个非常特殊和关键的过渡时期。部分毕业生因心态比较复杂,情绪不很稳定,遇事容易激动,可能会因自身因素、学校管理、社会服务等问题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走极端做出过激行为,以至引起。在任何时期,大学生都是具有相当活力和潜力的群体,他们一向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有追求,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时,如果个人对其认识和处理不当,部分人将会把怨气、焦虑、烦躁、不安、不平、压力等因素转化成行为嫁祸他人、学校和社会,极易借离校之机发泄不满和制造过激行为。狠抓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事关重大,校园的安全稳定不仅关系高校科教正常运转,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秩序。在大学生毕业离校期间,我们要正确分析和预测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要把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不良事件的发生。

一、提高认识,加强思想宣传教育和引导。

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把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稳定第一的思想;清醒地看到维护社会稳定的复杂形式和突出问题,对安全稳定工作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详细安排、深入彻底、狠抓落实。

就业问题是影响当前高校稳定的关键,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其知识广、层次高、思想新、能力强、影响大,是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特殊群体。我们要深刻分析和认识安全稳定工作的极其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离校期间要备加关注,全面审视,防微杜渐,决不能因毕业生就业问题在离校时期引发群体性不安全稳定事端,从而影响高校科教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对毕业生的教育和引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教育功效,建立宽严相济的教育机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牢固把握其思想舆论导向;特别是对想利用升学改变命运而没有找到工作岗位的部分特殊学生,要因材施教,健康指导,做好其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工作,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做好与他们的交流、沟通和开导工作,给予他们真切的关怀和照顾,稳定其情绪,开导其思路,指明其方向;争取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化解矛盾,平息事件,力争平和解决问题,保证毕业生安全、顺利、按时、文明离校,确保学校和社会稳定。

二、科学指导,提供高效快捷周到的服务。

针对当前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要向他们大力宣传“先就业,再择业”、“到基层去”、“鼓励自主创业”等就业政策和创业优势。在就业工作方面要为毕业生真诚服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就业平台建设、就业信息化管理。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帮助毕业生顺利办理就业手续和离校手续,重点搞好毕业生就业政策服务、信息、证件发放、档案转留、关系转接、跟踪调查、就业后续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毕业生离校工作简便、高效、优质和有序进行。

三、强化管理,加强信息建设。

在毕业生离校期间,要增强安全稳定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认真排查隐患、化解矛盾和消除各类潜在的不安全稳定因素,严防不安全稳定事件产生,做到未雨绸缪。

建立敏捷有效的信息网络,广泛建立信息网点,大力拓宽信息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立体型覆盖的信息网络体系。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及时收集和掌握信息,全面了解情况和动态,准确把握舆情动向,尤其要加强校园网论坛信息的监控;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信息渠道的广泛和畅通,建立健全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制度,做好与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家长能够快捷、准确、全面地了解子女在校期间的实际情况,形成学校和家庭共管共育的合力。深入学生生活和学习,最快了解毕业生的系列活动状况,遇到学生思想行为有异常变化的信息要综合分析和辨别,为快速决策和及时处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突发应急预案体系。

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建立民调工作网络,夯实民调工作基础

为了做好长期性的纠纷排查和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各类矛盾激化,主要采取以下4种措施:

1、建立多层次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前提。只有在原有的调解机制中,不断延伸调解组织机构,把人民调解组织和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民小组,在基层形成一支强大的人民调解和信息联络员队伍,从而基本形成一个司法所为中枢、调委会为中坚、义务调解员、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村民小组长“一条龙”调解反馈网络,在基层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调解和防控体系,这样,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类不安定因素的发生。

2、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建立建全有效的管理措施,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情况下,抓好各层次的调解员和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纠纷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尤为重要。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如何,一是只有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好各类人员学习《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新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使调解员和社会稳定信息员、纠纷信息员能够及时掌握其基本内容和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社会稳定工作;二是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调解员、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纠纷信息员在基层,直接面向群众,对这类人员必须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胜任工作,完成工作任务。

3、提高各类人员素质,增强调解、排查,预防技能是关键所在。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关键在于发挥各级调解组织和维护社会稳定组织的职能作用,做到:“位上有人,人能工作,工作有成效”。这就要经常开展对调解组织成员的多方面能力培训,经常利用例会和自学的方式,开展一些矛盾预防和纠纷调处方法、策略的探讨,提升调解员和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纠纷信息员的水平,作为基层司法所是负责指导人民调解和负责社会稳定的主管部门,对调整充实到人民调解队伍、社会稳定工作工作信息联络员队伍中来的新同志,及时搞好岗前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传、帮、带等方式为他们熟练开展工作打下基础,通过以上实施的方法,促进全体调解人员、社会稳定稳定联络员、纠纷信息员素质的提高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而更有利于做好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

4、落实调解经费、解决参与社会稳定工作同志的后顾之忧,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调解员、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纠纷信息员深入基层,复杂的矛盾纠纷需要他们去调处,因此,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生产和生活,作为各级组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解决调解工作、社会稳定工作所需的经费,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保障社会稳定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为使人民调解、纠纷预防和纠纷排查工作深入开展,就必须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及考核办法,对基层社会稳定工作加以规范,使一些制度、措施配套,以此加大人民调解、社会稳定的工作力度,注重工作成效。完善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调委会等社会稳定工作行为。

1、进一步加强各级基层调解委员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完善。要以做好人民调解、社会稳定、纠纷预防和纠纷排查为工作重心,建立好各项工作制度、职责、台帐,做到学习例会有记录、请示汇报有材料、工作职责有规定、评比奖惩有结果、纠纷受理有登记、调处矛盾有记录、调处结案有协议,使调解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推进,

2、逐级实行调解、预防、排查纠纷工作责任制管理,提高各级组织的责任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把人民调解和社会稳定工作落到实处,首先在人民调解和社会稳定工作中要建立以目标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纪律;二是把人民调解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人人承担,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三是进一步明确“责、权、利”三者的关系,把工作和经济利益挂钩;四是采取“六定”、“五包”、“一总责”、“五有”等各项措施,即以岗定人,以责定绩、以绩定分,以分定经济、以分定奖的“六定”,司法所包检查指导,包人员培训、基层组织包面、调解委员会包片、调解员、社会稳定信息员、纠纷信息员包自然村的“五包”,调委会主任负总责的“一总责”,切实做到工作有任务、有措施、有指标、有考核、有奖惩的“五有”,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心中有责任,人人肩上任务重”,使软任务变成硬任务,从而进一步使调解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网络化、责任紧密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建立扎实有效的预防排查机制,加大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体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

目前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农村出现的许多因征地、租地引发的群体矛盾突出,面对这样的新形式、新问题,这就要我们不断探索纠纷的规律和起因,分析纠纷发生的内在因素,把细致的工作做在前面,完善手续、防患于未燃。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预防和调解相结合,不使矛盾激化,力争把大量的矛盾特别是群体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此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搞好纠纷排查,探索纠纷发生的起因,做到超前预防。为了预防减少纠纷的发生,这就需要人民调解员和社会稳定信息联络员观察和反馈的职能作用,侧重了解和注意观察、分析各时期易发纠纷的规律。在各个阶段和时期到来之前,先对多年来纠纷发生的时间进行先行排查、分析,并对易发生的纠纷动向采取抓住重点、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得当、排查到位,以此使众多矛盾纠纷丧失滋生的土壤,使纠纷发生率大大降低,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坚持纠纷预防及矛盾纠纷排查实行全方位的跟踪、防范。坚持纠纷预防和矛盾纠纷排查是防止矛盾激化和群众性纠纷发生的有效途径,这才能有效遏止矛盾纠纷的发生,尤其是控制突发性纠纷的发生。我们要采取定期排查与适时排查相结合,及时了解掌握纠纷的动态,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题排查,以利于及时掌握纠纷隐患、使重点对象清楚、重点纠纷动态清楚、主要防范措施清楚,只有通过跟踪来排除纠纷隐患。

3、坚持以预防为主,调防结合,加大纠纷调处力度

“预防为主、调防结合”是新时期下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大方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注重预防纠纷的同时要认真开展对各类纠纷的调处工作,使各类矛盾纠纷不再扩大,从而稳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