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路建设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速公路 服务区 发展 研究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配套设施,直接向司乘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和工作方便。由于全省各条高速公路的投融资体制、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经营理念各有不同,服务区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如何选择一种适合自己需要的管理模式是每个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都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因此,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现状,发现服务区管理上的不足,对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整体经营质量,加快服务区品牌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福建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现状分析
1.1 经营管理的现状
(1)经营管理的概况。1997年12月15日,福建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厦高速公路正式通车,通车里程81.4公里,只有一个服务区。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到2009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0多公里,建成服务(停车)区达50对,已建的50对服务(停车)区占地面积5000亩,面积最大的服务区为天福服务区为2000亩,最小的停车区为云淡停车区面积为20亩,平均面积为100亩,总投资额19.34亿,两对服务(停车)区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7公里。
(2)经营管理的模式。一种是根据“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由高速公路业主或者承建商全权负责建设运营,如沈海线福泉段、泉厦段、厦漳段等;一种是采取成立合营公司的合作投资经营模式,由高速公路业主单位分别委托所属开发公司或其它子公司联合中石化福建石油分公司按一定股比出资联合成立合营公司,负责所属路段服务(停车)区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并按合同将前期道路“三通一平”费用以租赁费形式逐年返还给高速公路业主,主要有漳诏段、福宁段,京福福建段、莆南段、龙长段。在具体经营方式上则以对外承包经营为主,自营项目为辅。
1.2 经营管理的分析
(1)功能设施基本一致、潜在效益挖掘不深。一方面是省内大多数服务区对闲置空地不开发,各个服务区功能单一,项目简单,经营范围基本相同,除加油站、餐饮、超市外,很少开发其它的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是各服务区的设置功能和经营业务一致,但采购、销售以及人员、设施上又各自为政,加上部分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选址和间距不合理等,都造成人财物配置的极大浪费。
(2)管理人员仍需充实,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每个服务区只配备1-2名管理人员,从事管理的人员太少,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对经营项目的认知程度不够,经营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制度虽多,但约束性差,效率不高,特别是缺乏良好的激励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很多时候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执行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致使工作差错率偏高。造成服务区管理人员缺乏的其他原因还在于,服务区与征费所相比,职级和收入待遇等方面的差距;服务区的管理水平难以尽快提高,也就难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经营地位实际垄断,性价比例整体偏低。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通信、加油、汽车修理等经营项目大都采用承包经营方式,由于司乘人员上了高速公路以后,只能在服务区内加油、就餐和消费,服务区内的经营单位实际处于垄断地位,存有“卖啥买啥”、“供啥吃啥”的独家买卖观念上,思想上没有从“关注顾客需求”的焦点上,抓管理、搞经营、提质量、上水平。经营上的随意性,违背了市场规律,障碍了服务区的发展。服务区内商品的价格高于市场,而服务质量却低于普通经营场所的事实降低了司乘人员的满意度,使其主观上尽量减少在服务区的消费行为。
2 海西建设大视野下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前瞻
就服务区发展论服务区发展,其前景和规模都是有限的,跳出服务区,从更大的视野审视服务区的发展问题,更有助于服务区的发展,要在竞争中获胜,不仅仅是与时俱进,更要有前瞻性。笔者认为,随着海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海西路网密度的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定位和经营模式也将发生相应调整。
(1)由休息功能向休闲功能转变,经营范围更加丰富。无可否认,人们选择高速公路出行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抵达目的地。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自驾游的发展,司乘人员在服务区内停留的时间也将会延长。服务区内的商品质量将会大大提高,经营品种将更具个性化和地方特色,当地特有的水果、药材、工艺品等将成为服务区销售重点。服务区内餐饮服务将会更加丰富,具有当地特色美食、小吃将成为经营重点,连锁经营的中高档餐馆将在服务区内涌现,满足一些自驾游和高端商务人士需求;服务区也将为地方经济和旅游提供宣传服务,起到旅游推广作用。
(2)由配套设施向物流园区转型,节点作用更加突出。现代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将改变部分服务区的经营方向。高速公路上不仅存在人流与物流的流动,还有商业流、信息流、金融流、文化流,因此,高速公路沿线适宜发展以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标准的现代流通业。目前许多物流中转站多设在毗邻高速入口的城郊,进出该城市的货物都先经过该中心分配后再进入高速公路网络配送。这种在高速公路网络以外进行中转的物流方式无疑增加了进出高速公路的物流时间。随着现代物流业的,服务区独特的土地资源、物流区位优势和信息网络优势将使着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向高速公路服务区转移并迅速形成高速公路货运系统,使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进行物流中转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3)由垄断经营向连锁经营转变,服务品牌更加普及。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的车流量不断上涨,驶入服务区的车和人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单一功能、低性价比的现行服务区经营模式越来越不满。这种高需求水平与低服务质量的矛盾中存在着无限商机,势必引发高速公路经营模式转变;连锁经营将作为改变矛盾、实现转变的一种经营模式进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以预见,一些连锁经营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餐饮店和连锁经营休闲娱乐品牌,将陆续进驻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快服务区品牌化建设步伐,提高服务区的服务质量和形象。
3 正确把握海西建设历史机遇的思考
国务院支持福建海西建设《若干意见》的出台,为福建省高速公路发展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福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为高速公路公路带来持续稳定增长的交通能够流,这也必将为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3.1 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营发展规划
战略规划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对资源型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在资源越用越少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的持续增长,的确是必须面对和思考的课题。公司的核心业务是服务区的经营,如何充分利用服务区各种资源创造最大收益是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1)科学确定服务区的经营模式。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应该采用自营与加盟连锁经营(对外承包)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服务区所有项目整体外包,二是服务区主营业务由公司经营,一些较难控制的项目(如汽修等)外包经营。根据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全省将有112对服务区,这些服务区全部由公司投资经营是不现实的。因此,可取的方式是选取条件较好的服务区自营,其余的对外承包经营。而对于外包经营的服务区,可以按照一体化管理的要求,统一品牌和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外在形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维护公司整体形象,减少公司投资风险。
(2)迅速培养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资源是有限的,政策是可变的,垄断是暂时的。作为一个资源型和依靠政策支持的公司,在市场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面临反垄断风险,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快培养公司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即根植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营中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结合体。在服务区经营管理中,知识不深奥,技能不复杂,经验靠积累,关键是要有意识的将三者有机结合,要靠内在组织性的精耕细作创造利润,并形成自己的综合能力,也就是适应未来的竞争力。规模大、成本低、资金优势、企业文化等要素,都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们都是外在的力量,它们固然可以推动企业的增长和发展,但绝不是企业持续增长的根源。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真正可以支撑企业继续增长和繁荣的,是再生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
(3)充分利用服务区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区投入运营,要紧紧围绕服务区发展新业务。一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连锁经营餐饮店和便利店,实施分区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商品销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建立配货中心,为服务区做商品配送,降低服务区经营成本。二是通过连锁经营网络,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尤其是省际服务区内经营地区特色产品,如闽南鞋帽服装、武夷山的红茶、莆田的工艺品等等。在这些交通量很大的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我省特色产品,有利于加强同外省商贸流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与物流业务相结合,利用服务区点多面广、交通便利的特点及经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优势,利用服务区用地建设小型物流仓库和配送中心,作为散件、小件货物集散地,建立高速公路网络快速货运系统,开展运输、仓储、配送、中转、包装等综合性物流服务,既可以充分利用现存资源,为社会提供多功能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又可以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确保企业优质高效发展必须实行规范化的经营管理
规范化建设是加强形象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支撑和保障。高速公路服务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说明规范化经营管理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1)延伸服务内容,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体系。
一方面是福建省高速公路发展和服务区做强做大的需求,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到服务区建设领域;另一方面高速公路服务区高昂的建设运营成本和其所具有的公共服务属性决定了其收益低的必然事实。因此要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垄断经营、网络和资信优势,按餐饮、超市和汽修加水三大类成立专业化公司,依托品牌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统一标准,规范管理,进行连锁经营、集中配送,实施有效成本管理,优化成本控制,保证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统一垂直管理、条块分类核算、合理配置人财物,实现集约化、集团化经营,促使企业生产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全面提高了服务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推行人才战略,实现人才的良性流动。一是借外脑,融智力。善用外脑、善于融智,是现代企业拓思路、求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高速公路服务区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大都就近招工,素质参差不齐,具体做事的人多,明思路、定战略的人少,要选定几位专业人士为服务区运行与管理顾问,融集社会智力资源为己服务,借用外力弥补自己之不足;二是要勤学习、练内功。服务区要发展,离不开一支好的员工队伍。要聘请专业人士培训员工,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让大家一开始就从思想上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怎样做。要让整个服务区形成学习业务、研究业务的良好风气,一边学习一边服务工作,学中练、练中干、干中学,苦练业务基本功,达到人人能够胜任岗位工作,并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三是引人员、强管理。立足高速公路系统内部职工队伍,在路政、征费等部门内进行良性的交流轮岗,发挥他们原先在高速公路系统内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管理经验,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提升;通过面向社会引进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壮发挥他们的理论优势和广阔的视野,确保打开服务区持续上升的通道。
关键词:公路建设;成本;预测;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2
成本预测与控制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在公路建设中,是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呢?我们认为,同样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从广义角度来说,主要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等。但是,公路是一种特殊的产成品,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投资大以及使用的完整性、同一性等,在建设过程中,成本预测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仅就成本预测和成本控制的作用等内容作一论述。
一、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
1.公路建设成本预测的意义
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是指建设某条公路所需要的总投资的资金额。所谓预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预计推测事务发展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是:根据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根据已知的推测未知的。预测的理论根据是对被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有指导意义。这种规律性,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并据此事先对它们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的估计。预测具有三个共同的特征:各种预测都有不同程度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各种预测都涉及到未来;各种预测都存在不稳定性。
成本预测是经济预测的一种,这是根据成本核算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因果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作出科学的预计。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就是依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对计划建设而未建的公路,作出投资金额及其效果的客观论断。其目的就是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更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投资,取得最有价值的经济建设效果。
2.公路建设成本预测的作用
(1)成本预测为成本决策提供依据。成本预测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系统的研究有关国内外公路建设的信息资料,并对所建公路的客观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的论断,提出修建公路的若干可行性方案,供领导决策。
(2)成本预测为确定目标成本打下基础。成本预测是公路建设成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公路建设成本、建设计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学分析阶段。在建设公路之前必须作科学的分析论证,预测出建设完整公路所需要的总投资额,以此进行计划成本目标考核的依据。对每一条公路的建设,都应当有精心的预测,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3)成本预测可确定公路建设的最佳投资方案。成本预测对建设某条公路可以从资金投资的多少、施工建设的难易程度、建设公路的远近里程、未来完工后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考察、考核、测算,并以此为依据,提供若干套建设方案,根据多方面的综合平衡,选出公路建设成本预测的方法。
二、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
1.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意义
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说,可以分为广义的成本控制和狭义的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公路建设的各个阶段,具体来说,包括公路建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狭义的公路建设成本控制,仅指事中控制,是指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从开始投入施工建设起,对整条公路建设的形成和偏离成本要素指标的差异所进行的日常控制。就目前来说,客观的实际情况要求公路建设不仅注重日常建设成本控制,还必须重视事前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新建公路的设计成本、施工建设的方案成本、所需建设材料的采购成本以及其他备品配件的储存成本的事前控制等。
2.公路建设标准成本控制的确定
公路建设的标准成本是指在提高建路速度和杜绝浪费的前提下,建设一条标准公路所需的一切费用。所谓标准是指衡量公路建设的尺度,一般可分为四种尺度:
①公路建设的基本标准。公路建设的基本标准,通常以实际标准成本的一段或选择某一条公路建设的实际成本作为标准,以此来衡量各段公路建设的成本高低,确定成本差异及其发展趋势。这种做法,类似统计学上的基期分析法,以其数为底数,来确定某条路段的发展趋势。
②公路建设的理想标准。公路建设的理想标准,是指符合成本控制需要的,在正常运行状况下所发生的最低成本。也就是说,建设某一条或某一段公路的投资建设成本额是最低的,这是成本控制的理想境界。如果以此作为公路建设的日常成本控制标准,往往会发生高不可攀、难以实施的情形,其结果,表面上是标准成本,实际上是要求过高而难以实现或者无法实现的标准,起不到激励和促进作用,也很难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
③公路建设的正常标准。公路建设的正常标准可以理解为平均成本,即是把以往建路整个投资的实际数额(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标准成本。这种平均化了的成本,是综合分析了成本控制的所有成绩与失误。如果是以往建设公路时,成本资料不全或者是成本控制较松,平均成本很容易达到,以此作为今后成本控制的尺度,显然要求过低,难以取得改善管理的效果。
④公路建设的预期标准。公路建设的预期标准是指在具体实施的一个短期时间内,即在一个预算或会计期间内,努力提高公路建设的效率,避免浪费的前提下必须发生的成本,这是在预定条件下可能达到或者是应当达到目标。如此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期发生的成本相比较,能够表示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和降低,即表示公路建设投资的节省或浪费。
3.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主要步骤
要投资建设一条公路,必须通过精细的预测等若干步骤,然后才能具体地实施,成本控制是公路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控制的经济依据是成本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建路成本费用计划指标,实施成本控制,是保证公路建设的投资费用计划实现的最有利的措施。在具体的成本控制时,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制定公路建设标准。公路建设标准,即指整个建路的投资费用计划的总目标,具体分解落实到公路建设的各个路段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分为平原路段、丘陵路段、山区路段以及桥梁、涵洞等,实行定量化分工管理,达到控制的目的。
(2)执行公路建设标准。执行公路建设标准就是运用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例如根据公路建设的分段情况,实行投资限额制、费用包干制、责任成本控制等方法使公路建设的实际支出,控制在标准之内,既节省开支,而又保证公路建设的质量,达到高标准、严要求的控制目的。
(3)计算公路建设的差异。计算公路建设的差异就是详细记录公路建设指标的执行情况,对实际与标准进行对比,确定差异的程度与性质,对每个路段环节上的差异多少要按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记录,并要精确地计算,避免错误的发生。对于不同情况的路段要分别进行计算其细微的变化,要分别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情况分析有实际意义。
(4)公路建设的差异分析。公路建设的差异分析就是深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造成差异的责任归属,如有可能,要尽快地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消除差异的蔓延与扩大,达到成本控制目的与要求。
4.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作用
(1)能够激发公路建设者对成本控制的责任感。建立责任成本控制制度,把建设公路的全部投资按相关标准划分成经济责任,层层落实到各建设路段、部门、班组以至个人,把公路建设的成本信息处理及工作考核,与各有关的成本控制指标紧密联系到一起,这样做可以增强各建设部门、单位、个人的责任感,促进他们在各自的责权范围内,对建路投资成本管理行使控制权,达到公路建设投资的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修建高质量的公路。
(2)加强主管部门对施工建设情况的业绩考核监督。公路建设的成本控制,能够使各分段施工的部门、单位明确责任权限之后,有了考核业绩的目标,是好是坏一目了然,能够有效地改变公路建设当中的职责不清、功过难分的"大锅饭"现象,由于功过分明便于奖惩,充分调动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目的。
(3)促使节约资金并合理利用资金。公路建设是百年大计,建设一条公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建设施工不当,就会造成大的损失和浪费,因此,每建一条公路,都必须经过多次的论证,其目的是为了建设公路宏观上经济合理,利国利民,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成本控制的作用是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达到把钱真正用于"刀刃上"的目的。促使节约资金,合理使用资金,不是进行单纯的资金管理,而是要把资金管理活,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
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是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它是指导公路建设的方向问题。如同时计划建设几条公路,那就得预测先建设哪条最经济、最实惠、最有利于国、最有利于民,经过综合平衡,结合当前实际,然后决策建设哪条公路。由此可以看出,公路建设的成本预测是决策的先决条件,只有正确地预测,才会有正确的决策,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三、结语
公路建设成本控制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的施工环节,贯穿于整个公路建设过程中,而且标准性的成本控制制度的确立,不单单是一种单纯的成本计算方法,因此以成本差异为线索进行分析,掌握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分清责任,并据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二级公路、筑路机械设备、高效率管理
Abstract: the current level 2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road machinery equipment management also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road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is not reasonable, equipment maintenance not science, low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level 2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management will toward the roa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integrates introduce advanced econom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jected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we should equipment layout, and equipment purchase, equipment use, maintenance equipme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equipment such as scrap of improvement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2 class road machinery equipment management efficiency.
Key words: the secondary roads, roa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high efficienc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二级公路及其建设
所谓二级公路是指设计速度在每小时60至80公里,能双向行驶但没有中央分隔带的双车道公路。二级公路主要包括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和一般二级公路。汽车专用二级公路能适应中型载重汽车(把各种汽车、摩托车均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4500―7000辆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连接大型工矿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机场、港口等地的专供汽车行驶的公路。一般二级公路能适应中型载重汽车(把各种车辆均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2000―5000辆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连接大型工矿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机场、港口等地的公路。一般情况下,汽车专用二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为11米和9米;一般二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为12米和10米。
二级公路的建设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坚持安全、质量、稳定的方针,二是要根据竣工目标合理安排工期,三是要明确各个环节中的责任。
2、当前二级公路建设中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二级公路建设中筑路机械设备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筑路设备管理系统不完善。二级公路建设工程量较大,一般是分路段承包给不同施工方,这些施工方同时进行施工,所以二级公路建设工程的特点是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施工范围较广泛、施工人员较多且复杂。这些特点导致了二级公路施工管理上的困难,再加上目前我们国内对公路建设中的筑路机械设备管理认识不足,有的单位甚至没有专业管理筑路机械设备的部门和人员,一旦出现窝工现象,施工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就互相推卸责任。
设备购置不合理。由于没有专业负责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人员,也就没有人去统计修建这条二级公路究竟需要哪些筑路机械设备、需要多少台,以至于在筑路机械设备的采购上,大部分都是靠领导及工程管理人员的经验来做决策。在内部调度方面,更是没有完善的制度。这就造成了有些筑路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有些却在超负荷运转。
设备保养不科学。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管理筑路机械设备,造成设备使用不合理,使得有些筑路机械设备闲置,有些筑路机械设备却不够用,不够用的这部分机械设备就必须超负荷运转,超负荷运转的设备没有时间去保养,而闲置的设备保养工作又得不到重视,设备保养方法也不科学。
设备维修效率低。由于现在大部分施工企业没有有效地实行设备定期保养制度,使得设备只有在出现故障后,才能被重视,而这时,参与设备维修管理的人员很大程度上是凭感觉去维修,没有科学的维修体系,这就造成了设备维修的滞后。确定设备需要维修后,设备内部某些零件的问题已经严重到无法维修的地步,同时,设备内部也有一些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但是这时,一些管理及维修人员却对此不认真分析,视情修理,而是直接随意更换配件及总成,这就致使筑路机械设备维修效率低下和成本的增加。
3、二级公路建设中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级公路建设中筑路机械设备管理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设备管理系统分责制趋势。二级公路建设中,应该设置专门的筑路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从设备的规划、购置、使用、保养、维修、报废均需要由专业人员负责。
引入先进的经济管理趋势。施工企业应该引入具有创造价值的设备管理模式。筑路机械设备的经济管理是以价值管理为指导思想针对设备寿命周期所设计的企业设备管理流程。二级公路建设中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应该充分考虑企业价值。
信息化管理趋势。信息化管理是指在二级公路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引入计算机软件的管理模式。施工企业实现筑路机械设备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使筑路机械管理更加科学化。
不断注入新技术趋势。新技术的引进在二级公路筑路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筑路机械设备的保养还是维修,都需要更快速更有效果的新技术。二级公路筑路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通过引入新技术,可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有利于设备保养进行、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4、二级公路建设中筑路机械设备的高效率管理
根据二级公路建设中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二级公路建设中筑路机械设备的高效率管理。
设备规划。要对筑路机械设备进行规划,首先要成立专门的筑路设备管理部门并由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然后由这部分人员对施工路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需要哪些筑路机械设备,需求量是多少,然后编写设备购置计划,报送公司审批。经过讨论修改后,最后确定设备购置计划。
设备购置。做出购置计划后,就需要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采购。一般情况下,应该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管理的专业人员直接向厂家或正规经销商采取招标或者议标的形式进行采购,同时邀请纪委、财务、施工技术人员及有关领导共同参与,以增加采购过程的透明度,降低采购成本。设备采购到位后要做好设备的验收工作,要仔细检查设备的外表是否完好,配件箱是否有破损,设备整体质量是否达到出厂要求等。最后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入库处理。
设备使用。合格设备入库后,由专业人员根据施工情况,合理分配给需要的施工作业面使用。施工人员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应按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设备使用要遵循定岗、定机、定人的原则。
设备保养。筑路机械设备需要定期保养,主要包括每天按例进行开工前后的保养、按照设备技术要求定期保养;特殊问题需要特殊保养:如封存保养,走合期保养等。
设备维修。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要及时维修,且要找正规站点或正规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在维修过程中,要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对于那些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尽量继续使用;不能使用的坚决更换。
设备报废。设备的报废要依据交通部《全民所有制交通企业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单位设备报废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谢松涛.浅谈公路工程中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7:288-289
[2]黄清顺.筑路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J].中华民居,2011,7:184-186
【关键词】交通运输运量分析预测
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同时也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人在进行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时一直是站在项目、行业和部门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来从事这项工作,必然导致交通量预测依据的预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的质量和说服力。
1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
整体交通运输分析是利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规律,来指导交通需求预测,同时也为整体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整体交通运输分析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是运输结构分析。首先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各种运输方式占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然后介绍拟建项目走廊内主要相关的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特点,包括运输线路的走向、长度、等级(包括线路等级和港、站等级)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拟建项目走廊内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占走廊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是否适应交通需求。铁路运输可以通过计算线路实际运量与设计运输能力的比率来加以分析。公路运输除了采用此方法外,还可利用公路实际路况和交通构成计算现有公路分区段(城镇路段或非城镇路段)的服务水平来进行。通过对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是运量增长分析。为了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历史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必须对拟建项目走廊总运量和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历年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总运量可以采用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公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公路观测站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或直接影响区运输量、车辆保有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铁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线路客货运密度、主要车站发送和到达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水运运输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或水运运输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运量平均增长速度时,是以交通运输量作为被说明变量,以时间变量作为说明变量。
第四是运输特点分析。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特点、货类特点、货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运输方式的交通区间构成(区间内与区间外、过境运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客运及分货类不同运输方式最佳分界点里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交通区间构成情况分类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特点(来源地、消费地)及其运量增长态势分析等等。
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拥有各种运输方式资料的基础上,公路运输资料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铁路运输资料可以在铁路部门收集或利用铁路站点发送到达量及运输密度资料推算得到,水路运输资料可以利用水运港口吞吐量及平均运距推算得到
2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第一、运量预测。客运量预测可以采用国内交通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四阶段法:先汇总各种运输方式基年旅客运输量表,然后预测综合客运量,再通过交通分布得到超未来特征年旅客综合运输量表。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进行未来状况下有无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运输量表,通过交通分配和不同车型构成及实载率,预测出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不同车型客运交通量(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量的差值即为客运转移交通量),同时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其他运输方式客运量。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综合交通客运量预测一般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展开。通过对调查得到的公路资料和铁路资料的分析,以及对这两种运输方式运输特点的分析。
第二、货运量预测。总体思路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几种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的综合运量进行交通方式分担分析,再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规划预测。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2.1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预测出公路无拟建高速公路、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无质的变化状况下未来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2分类汇总基年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的主要货类货物运输量。
2.3根据统计资料、运输规划资料以及与这几类货物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资料预测出这几类货物的未来运输量表。
2.4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有无质的变化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B”)AB即为未来状况下无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5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未来状况下有无用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C”),A-B+C即为未来状况下有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
2.6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公路货运交通量。其他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可根据其规划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C得到。当预测期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时,可以省略第四步,此时B=0。
【关键词】高速公路;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含义和特点
高速公路项目通常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建设前后对所在 区域或者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区域经济格局等有较大改变。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不利影响表明了公路建设项目除实际发生的投资外,区域范围内及国民经济整体为项目建设所付出的代价。项目总的效益应为正效益与负效益相抵并扣除实际投资后的余额。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多方面性还表现在:既有总量影响,也有结构影响;既有对资源开发的影响,也有对资源利用的影响;既有经济影响,也有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等。
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统计数据表明公路交通所承担的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在整个运输体系中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公路完成的运输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是增加最快的一种,而同时铁路却呈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尤其是更多的高速公路项目建成之后。二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展高速公路,完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干的现代化公路网的建设。高速公路已不再是互不连接的分散线路,而形成国际化高速公路交通干线网,大大增加了高速公路在运输中的作用。由于高速公路设计车速高,通行能力大,实行全封闭安全性能大大加强,又可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监控管理设施,因而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伴随着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所在区域的交通、能源供应条件等首先得到相应的发展,其它有利于投资建设的环境条件也会相应而生,如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供给、生活及服务设施的改善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改变了区域交通状况,提高了区域基础实施水平,改善了交通环境,从而改善了区域的投资需求,从而也提高了区位土地的优势。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级差地租理论是,距离城市越近的土地地租越高,其使用价值越大。从自然角度出发,土地是不可移动的。但是如果从社会经济角度评价时,土地是可以“移动”的,即由于与社会经济客体相对位置改变而产生相对意义上的空间位移。高速公路的修建,使一块土地由远离交通线、枢纽线、空间可达性差而变得交通便利,空间可达性大大增强,新城市、工厂的建立,使附近土地产生空间位移,从而导致土地使用价值的大幅度提高。因此,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是与土地升值相对应的。
在一个原有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可能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经济结构,通过国家强制性布置产业,迅速推进地方经济的成长与进步。在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所在区可能会分离而成某城市的卫星城、大功能区或新城区,促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从 而改变原有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加大信息流,物流、人流的流动强度,对于区域技术密集产业、知识密集产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会大大提高技术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兴技术改造原有传统产业,提高其素质,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样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业协调发展。
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会引起沿线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促使其进一步优化,朝着合理化、高度化的 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优化的产业结构。高速公路兴建后,沿线高新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美国加利福尼亚硅谷高技术产业带、波士顿128公里高技术产业带、英国苏格兰电子工业中心等都是沿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促进经济空间结构合理化。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空间的促进作用一般表现为当其与社会经济客体达到最佳空间吻合时,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区域经济组织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当某个区域或者区域间修建某条高速公路时,在端点的城市或者区域,由于公路交通促进物资交流,必然加快城市经济空间内以城市为中心的迅速发展,即“点圈”经济空间结构模式的产生。同时在高速公路两侧,由于受公路的影响,物 资、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必然产生带状的经济发展区域,随着高速公路项目波及效应的传递,最终产生“点轴圈”经济空间结构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建立及其运作效率与城市发展潜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都不同程度体现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有效 形式和合理化发展趋势。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促进区域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推进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指标、基础设施指标、人口素质与生活水平指标、环境质量指标。其中,人均铺路面积是基础设施指标之一,是衡量城市交通设施的基础性指标。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有利于区域内大城市的健康发展。能否保持大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突破影响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实现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使其在物质的基础上得以继续发展和提高。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建设高等级公路网,大力发展城市群,是解决大城市现代化和效益问题的最佳途径。多个城市在公路网的串联下,所形成的城市群必将拓宽原有十分局促的自然环境空间,使大城市在一个更宽阔的社会环境空间中获得新的发展,取得更高的效益。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耕地减少、环境污染、人与环境关系紧张、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冲击区域经济、削弱地方原有优势等。这些影响有的是直接的并立即表现出来的,有些则是间接的,而且缓慢地表现出来。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建成后,通过项目自身发挥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总量增长;通过带动所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总量增长,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总量增长;通过吸纳有一定专长的劳动力和其它类型劳动力,增加劳动就业,改变就业结构(包括就业的产业结构、知识结构等);通过提供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设施或能源或技术等,减轻乃至消除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因素的作用;推进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而提升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促进现代化建设。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还有利于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促进地区之间产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帮助贫困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一般都采用先进技术设备 和最新技术成果,因而也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由于建设规模大,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投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由于大量增加了对某些类型投入资源或物品的需求,导致这些资源或物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价格总水平。项目建成后,会改变某些物品的供求格局,可能导致这些物品供应的瓶颈制约作用的消除或者供给大大超过需求,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还由于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因而会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改善。重大公路建设项目建成后,提供的产出物一般较原有的档次高、质量好、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这也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与保护更加协调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也可能情形相反,某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也可能在短期和局部范围内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内容
经济影响评价,主要是分析和评价项目所在地区、所属行业和国家所产生的经济方面的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量、经济结构、就业、国内资 源成本、技术进步等。由于经济影响评价的部分因素难以量化,一般只能做定性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分析,是指从区城经济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对项目所在区城乃至较大区域的经济活动的各方 面影响,包括对区域现存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城镇建设、劳动就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现实和长远影响的分析。
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可以反映初次分配各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反映跟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初次分配各项目的关系,主 要通过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生产税净额三者之间 的关系来反映,通常采用三者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的比例关系。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涵义和特点,探讨并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定性地分析了高速公路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效果,给出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效果分析内容。
【参考文献】
[1]苏益.投资项目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