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过度包装的解决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2年11月21日《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正式出台,作为国内首个针对过度包装问题的地方性法规,它的出台将过度包装再次提上日程。上述《规定》中界定:“商品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不满足上述任一条件即认定为过度包装,并将对违规包装处以最高限额5万元的罚款。
2012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约为1.3万亿人民币,占当年全国GDP的2.67%。我国目前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包装大国,且包装市场规模居世界首位。但是客观地讲,我国包装行业仍为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过度包装问题存在于食品、药品、烟酒、化妆品等诸多领域。
简单的说,包装就是以方便商品进行装卸、搬运、保管以及销售为目的,采用经济合适的材料,制作出与商品大小、形状相适应的容器。
传统物流中包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减少商品运输途中的外力损伤以及诸如天气、温度、风力等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2 有效的包装可以提高商品的流转效率,合理控制库存及运输成本;3 时尚独特的包装不仅可以介绍商品,而且有助于吸引消费者,激发购买欲望。在包装现代化进程中,包装的推销作用愈发重要,各个厂商竞相运用独特新颖的包装给顾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购买动机,扩大销量。
所谓过度包装,从质的层面上来说,就是包装超过了产品所需要的保护、介绍等功能需求;从量的层面上来说,主要有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百分比等指标。过度包装的危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消费者为昂贵包装费买单
例如月饼包装,现今大部分月饼礼盒都是外部包装有豪华精美的纸盒,盒内有丝绸装饰,每个月饼又有独立的纸盒及塑料包装。天猫商城中哈根达斯旗舰店的数据显示,哈根达斯2012年月饼礼盒《1598・牡丹亭》售价为798元,平均每个月饼价格高达133元。如今部分商品的包装成本甚至高达产品总价的70%,最终为此类豪华包装买单的注定是无辜的消费者。在这场博弈之中,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厂家强加的包装费用。甚至很多消费者被产品的包装所迷惑,忽视了商品的实际价值,受到欺诈。
2 使得我国资源紧缺现状雪上加霜
中研普华数据库数据显示,包装可分为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和其他包装,占比分别为39%、30%、18%、7%和6%。由此可见包装材料主要有纸、塑料、金属等,而其多来源于当前日益紧缺的资源,包括可再生的森林资源以及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等。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特点的传统包装行业已无法适应我国当前资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
3 增加环保压力
作为商品附属品的各式各样的豪华包装,在消费者眼里虽然精美却无处可用,只能沦为数量惊人的生活垃圾。城市“包装垃圾”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众多“垃圾围城”的出现。如今我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2/3陷入“垃圾危机”,包装垃圾约占城市固体垃圾的30%。我国普遍采取的压缩填埋和焚烧的方式不仅增加环保压力,同时缺乏对这些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针对过度包装问题,我国应该借鉴各国经验,除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强制性约束、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以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有效及时地进行防治过度包装。
1 发挥民间及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在此我们以香港为例,民间组织“香港地球之友”曾发起过“常哦行动”,该行动的目的即在于限制月饼过度包装。据估算2004-2008五年间共减少包装物料约3000多万件,他们采取的措施包括:鼓励企业参与“月饼简约包装认可计划”,对参与企业进行公开宣传;简约包装设计奖励计划;回收月饼罐活动等。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民间以及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当借鉴香港的做法,加大社会公众以及民间组织对商品过度包装的监督力度,促使企业在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下追求绿色包装、精简包装。
2 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
过度包装具有负的外部效应,具体体现为其消耗的大量稀缺资源以及带来的环保问题,因此政府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解决市场经济固有的市场失灵问题,使得产生的外部成本内化为厂商实际支付的成本。例如丹麦的“绿色税”制度,韩国对过度包装的商品生产厂家最高罚款300万韩元。我国应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对不符合规定的商品征收包装税;为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包装,可以相应地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对积极发展绿色包装的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吸引社会资本注入。
3 发展绿色包装
一、循环经济和绿色包装
循环经济是21世纪最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它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绿色包装,是指在产品包装的全生命周期内,既能经济地满足包装的功能要求,同时又对生态环境不产生污染,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能够回收和再利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包装要求实现包装减量化(Reduce)、重复利用化(Reuse)、循环利用再生化(Recycle),Degradable(可以降解腐化原则),即通常的3R1D原则,它充分考虑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资源、能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着力降低包装材料的环境负载,实现包装功能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平衡和统一。
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显得十分重要、迫切。现在我国每年包装产量约3000多万吨,除纸箱啤酒瓶和塑料周转箱回收较好外,其它回收率相当低,达不到总产量的20%,每年产生的包装废弃物就有2500多万吨,废弃包装物占到垃圾总量的30%。因此,发展绿色包装,走循环经济之路,成为节约资源浪费、消除污染的必要而有效途径。
二、我国发展绿色包装的障碍
(一)绿色包装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也制订一系列包装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如《清洁生产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对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减少及合理利用固体废物、过度包装、废气物回收等作了规定。但上述规定仅立足于传统经济,没有将商品过度包装、有害包装材料、包装废弃物的管理等从产生的源头一直到最终的处理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对包装废弃物的规范也只是针对生产―消费―回收―再生―利用的环节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进行,没有对其进行全程管理,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二)绿色包装产业缺乏政策支持绿色包装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技术引进和开发,由于采用先进技术受到企业生产规模的限制等原因,绿色包装产品往往比传统的包装产品成本高,因此在与传统包装产品竞争时,不具备价格优势,这直接导致了绿色包装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而我国现在没有明确的绿色包装产业扶持政策。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的包装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整体水平上要落后20年,如环保型聚乳酸在包装中的应用,发达国家自1992年申请了第1件专利起到2005年底,共公开了121个专利族,衍生出246个专利。而我国仅申请了12项专利,国内申请人到2005年底也只申请了4项专利,仅占3%。科技投入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工业强国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占销售额的1%企业难以生存,占2%可勉强维持,占5%才有竞争力,而我国包装企业的研发投入平均水平不足1%。因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研发投入势在必行。
(四)绿色消费观念缺乏制度推动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森林法》等一些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涉及到对消费的节制和对绿色消费的倡导,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规范消费活动和行为的法规。绿色消费是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消费行为规范。而我国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远未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据调查,有72%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有益,有54%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还有38%的人表示购买过绿色产品。从调查数字看,我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绿色消费观念开始形成,但真正付诸实施的人并不多,绿色消费观念需要制度推动。
三、完善绿色包装制度,实现循环经济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使包装绿色化,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立法,用强制性的手段对包装资源进行管理。从长远看,我国应制订《循环经济法》,作为过度,当前我国应抓紧制订《包装法》,解决过度包装包装废弃物等问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包装法》,实现绿色包装的全程控制1、强化清洁生产,实行源头控制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清洁生产其根本目的是进行无废、少废生产,实现生产过程污染的“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就包装领域而言,要求生产者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经济活动行为原则,使包装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在《包装法》中,应明确生产包装产品要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以立法的形式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含有铅、汞等成分的包装材料;没有达到再循环比例的或不能再利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明确禁止过度包装或一次性使用的包装,尽快制定出过度包装的“度”量化标准,在经济活动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2、促进包装废弃物的避免、减少和再利用,实现包装废弃物生态化循环为促进包装物的再循环,许多国家制定了再利用法律,如日本的《新废弃物处理法》,德国的《循环经济法》和《避免包装废弃物法》,要求在包装上印有回收再利用标志。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在《包装法》中应明确包装废弃物的避免、减少和再利用原则,并贯彻“谁污染谁负责、谁开发利用废弃物谁将得到鼓励和支持”的原则。首先《包装法》要规定避免产生废弃物,特别是减少其数量和毒性;其次企业必须回收利用包装废弃物,或作为可用能源;剩下的包装废弃物以环境相容的方式填埋。要规定包装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包装物,其废弃时有正确的回收利用或合适处置的保证,当产品有毒成分过高,难以处理,不能保证与环境相容,就不许进入市场流通。再则,扩大生产者责任,生产者不仅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负有对包装物整个生命周期负责的责任和义务;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还应承担回收的有关费用。
(二)、强化鼓励与限制相结合政策导向,促进绿色包装的发展 政府应制定产业、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绿色包装。具体措施有:(1)采取排污收费、排污许可权交易、环境税收等手段,提高环境污染成本,使环境成本内部化。(2)大力推行环境资源和对资源进行补偿的税收政策,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采取收取资源税的税收措施;对节约资源、污染少的企业,可适当减免资源税。(3)对运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和少污染、无污染的产品要以经济政策进行扶持,如通过政府的采购政策,采购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的产品。(4)通过信贷政策导向,增加对企业的信贷规模,给予贴息优惠,使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5)通过减免税优惠政策,对原材料和成品的进出口,给予关税和配额方面的优惠,尽量降低其产品的成本,促进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三)、通过行业自律,倡导企业实施绿色包装行业自律是倡导绿色包装不可或缺的环节。任何制度的作用,都只有在人们自觉遵守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澳大利亚的油漆涂料公司为了缓解社会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共同签署了一个行业自律协议。根据协议规定,油漆涂料的包装容器将更好地加以重复使用,减少包装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这个协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赞扬。我国包装联合会循环经济委员会的目标就是在包装行业内建立一个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的绿色包装生产、消费和循环再生利用系统,促进包装行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包装行业协会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制定行业规范,要求企业执行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从而实现绿色包装。
(四)包装企业要强化绿色管理理念,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包装企业应将绿色观念贯彻到全部管理活动中,首先要积极开展有关的绿色认证工作,推行ISO14000国际标准。实施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通过建立、实施认证体系,实现绿色生产,既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其次要积极实施环境标志产品制度,环境标志被称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目前,世界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这一制度,标志涉及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发达国家都建立环境标志,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承认。我国包装企业要在开展环境标准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志,获得国际产品出口的通行证,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
(五)、加强绿色消费制度建设,培养绿色消费观念在现代“经济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模式影响下,攀比、奢糜、浪费的消费观念在社会上还是相当严重地存在。对待消费者购买绿色包装产品方面,政府做得较多的是宣传,但仅靠人们的自觉还不足以推广绿色产品的消费,还要靠制度的约束。可以借鉴日本的《环保商品购买法》,先从政府消费这一个侧面进行,各级政府应率先提倡购买和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绿色包装商品,以向社会提供环保信息,支持环保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同时利用税收政策对存在比较严重污染的消费进行制约,把环境的代价纳入消费者的决策范围,以强制性手段规范消费者的行为,比如对使用不可回收的瓶子征税,开征塑料购物袋使用税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环保消费基金,把有关在消费中所征的环境税款作为消费基金,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此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教育力度,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使循环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总结
推行绿色包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发展循环经济思路出发,运用法律法规对产品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规范,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推动包装产业向生态节约化转型,从而实现绿色包装,使包装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更大的贡献。
(一)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目前,我国每年使用的化肥量大约是5460万吨,占世界化肥的施用总量的30%,为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量上限的2倍;农药的使用量达到140多万吨,每亩农田使用近两斤农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这些农药中99%进入到了生态系统,成为长期难以解决的祸患。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不仅造成了土壤、大气和水体的严重污染,还造成了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激素类超标和重金属污染等,直接威胁到食品的安全性。近期出现的大米镉超标以及毒生姜、毒豇豆事件就是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的恶果。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约占到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在这样的土地上生产出的农产品,其安全状况可想而知。
(二)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食品的特殊性质,食品包装可以被看作是食品本身的组成部分。食品包装影响到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是食品包装本身不合格和食品的过度包装问题。食品包装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屏障。但是对我国食品包装检验的结果却显示,食品包装本身的安全问题非常严重。如塑料包装袋的甲苯二甲苯溶液残留物超标、PVC保鲜膜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超标、锡制罐内涂层使用双酚A等;还有的生产者为了增加包装物的视觉效果,在包装物中添加铅、砷、汞、铬等重金属。这就使得原本保护食品安全的屏障变成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祸端。
(三)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回流问题
这一类问题,以人们所熟知的“地沟油”为代表,还包括如废弃餐盒的重复使用、废弃包装纸经漂白剂浸泡后回流市场等。其中,“地沟油”的危害尤其深远。据估计,每年约有300万吨的地沟油回流到我们的餐桌,从路边的小吃摊、火锅店,到一些高档餐馆、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甚至是知名的保健品生产企业都被曝使用“地沟油”。地沟油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地沟油在不法加工过程中被大量添加工业制剂,如双氧水等,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其次,地沟油的原始加工方式,如蒸煮、去杂等会造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第三,地沟油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地沟油的加工主要集中于一些个体加工点,以小作坊为主。这些小作坊加工方式原始,对于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没有任何治理措施,任由它们直接排入大气、土壤和水源,严重污染环境。对于地沟油加工作坊的报道,无一不包含着“恶臭”、“污水”、“垃圾”等字样。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地沟油成为了严重的社会公害。
上述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也为今后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和食品的对外贸易埋下了隐患。2012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较上一年仅增长4.3%,比2011年同期增速回落21.7个百分点,而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政策,加强立法、提高处罚力度、加强舆论的监督作用……但是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碳排放为主要指标的环境指标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新“门槛”。ISO/TC207/SC7(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温室气体管理和相关活动分技术委员会)自2008年4月开始制定的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ISO14067(《产品碳足迹———量化与信息交流的要求和指南》)将于2014年4月正式公布,届时,能否获得低碳认证将成为我国商品走出国门的决定性因素,形势之严峻不言而喻。
二、低碳经济对食品安全的推动作用
目前,国外的许多厂商,包括英国的特易购、百事可乐以及其它世界著名的食品公司已经为其食品饮料标上了“碳足迹”标签。沃尔玛、IBM、宜家等也都开始要求其供应商在为其提供的产品上加贴碳标签。仅沃尔玛的这一要求,就至少会影响到五千余家中国的供货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低碳经济的要求,又给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我国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2011年,我国化肥总产量达6217.2万吨,化肥的生产量和施用量分别占世界的20%和30%,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这些化肥的生产每年就会消耗我国约1.7亿万吨标准煤,占到国家能源总消耗量的6%左右;更为严重的是,据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食品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到食品生产过程全部碳排放的25%,减少食物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是使得我国食品生产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措施。再者,我国化肥的生产每年约消耗近1亿吨的高品位磷矿石和72%的硫资源,而磷矿石早已被列入我国的短缺资源,如果不控制诸如化肥农药的生产,对于本来就处于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我国来说是雪上加霜。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减少食品生产和消费中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目前世界上食品添加剂,如人工合成色素、人工香料的生产主要以石油化工产品、煤化工产品等为原料,其产品品种已有5000多种,常用的产品约400多种。而化工产业则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而且食品添加剂中的柠檬酸、苯甲酸钠等部分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液难以分解,对环境会造成长期的污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可以促使我们尽量减少以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转而重点发展天然香料的研制和开发。这不仅能够减少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也使得人工合成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降至最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我国是天然香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亟待开发的就有约200种,天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解决我国食品过度包装的症结
影响食品安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包装问题,2011年,有关专家对我国主要城市的月饼包装进行了抽检,发现40.26%的月饼包装空隙率超过了国家规定,包装材料的重量是月饼重量的1.5倍以上,而其中95%以上的包装材料是非必需的。据研究显示,食品包装占我国商品包装总量的70%,覆盖了纸、塑料(无纺布)、玻璃、金属四大包装,它们均可从其能源与资源消耗中寻找碳排放的“碳足迹”。2011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产值位居全球第二,占当年我国GDP的2.67%。而每1公斤的包装将会增加3.5公斤的碳排放量。加之目前国内大多数包装企业的设备相应陈旧、能耗较大,使得能源成本占到加工费的比例高达20%到30%,不仅如此,食品包装中所添加工业原料的溶出和挥发还造成了食品的污染。
三、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相应对策
(一)发展新型的低碳农业
在食品加工中,大部分原料都来自于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在给我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仅以氮肥为例,2011年我国使用的氮肥量近3000万吨,而每吨氮肥从生产、运输到农田施用总共会排放12.85吨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左右。与生态环境恶化相伴,食品安全形势也十分严重。土壤板结、化肥矿物固化、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设施农业土壤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向动物和人体富集。因此,要改变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首先应该从食品的源头入手,改变传统的农耕模式,发展新型的低碳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减少食品生产中所出现问题的隐患。
(二)在行业中培养示范企业
自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起,低碳经济的概念正式进入我国已经有数年,但是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还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是一些专业人士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也并不全面,更谈不到低碳经济知识的普及了。对于低碳经济理解的现状,不可避免地造成我们在提出对策和执行规则方面的欠缺。因此,要想以低碳经济的措施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首先应该在行业中培养示范企业,充实他们的专业知识,调动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的发明创造,对他们进行政策的倾斜,使他们成为低碳经济和食品安全共同发展的试验地和辐射源。为其他企业制定标准,成为其他企业的指导者。从而避免各行其是,无章可循的问题。
(三)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推向极致。一个面包的生产需要上百道工序、火腿的加工需要八十多道工序、果冻的加工则需要煮胶———过滤———调配(添加添加剂)———充填封口———杀菌———冷却———烘干———包装等工序……加工程序的繁复,使得食品的口味越来越具有独特性,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包装的精细,使得食品的档次显得越来越高贵,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要求。而据中科院的一项调查则表明,在食物生命周期过程中,食物的加工过程碳排放最大,超过50%,合理减少食物加工过程中碳排放将是减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更为严重的是,繁复加工不仅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而且食品的危险性也在悄悄增加。研究表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加热、蒸发、提纯等工序在提升食品口味的同时,也使得食品原料中原本存在的有害元素的浓度提高,更有甚者,有些原本无毒无害的物质,也会在高温的条件下合成有毒物质。因此,要想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首先要从人们的消费观念出发,回归传统的饮食习惯,没有了市场的需求,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繁杂自然也会简化。简化了生产过程中的程序,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流程中的碳排放,还能够减少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开辟国际贸易新市场
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给我国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市场。2011年6月22日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宣布,2011年9月起,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巴黎的飞机,将使用从“地沟油”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煤油,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并显示航空界的低碳决心。同年11月荷兰航空到中国采购样品,提出从山东青岛带走20吨“地沟油”样品进行试验。如果可以使用,将每年从中国采购12万吨“地沟油”。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开始执飞洲际航线。在我国谈之色变的“地沟油”,却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商品。因此,低碳经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压力,还有扩张进贸易领域的机遇。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碳”的角度重新审视市场,利用国际交易渠道,变压力为契机,开辟新的国际市场。
四、总结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控;现状;完善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会计制度也在不断革新,企业越发凸显自主经营的特点,企业要想在新时期下生存下去,就要改善自身的管理,如今,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必须掌握的科学管理方法。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避免挪用公款、夹款私逃等企业内部恶性事件产生,对于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含义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订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措施和方法[1]。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会计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实施会计内控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资金的安全,降低业务操作风险,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会计内控包括控制环境、评估风险、沟通、控制活动、监督等过程。其中,控制环境是指对会计工作人员的选择,会计工作人员既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评估风险是指将经营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沟通是指企业内部之间、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有效沟通;控制活动是指对内部稽核、文件记录、披露等活动的控制;监督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的全面而系统的监督。一个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好坏,取决于实施的会计制度是否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目标,能否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与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以及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
2.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现状分析
2.1企业会计内控制度落后
许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会计内控制度只是控制成本费用,保证资产安全性,把执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同于执行了会计内控制度,因而未建立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不完整、不系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虽然与上级行业规定或国家法规无抵触,但是不符合企业具体情况和业务处理要求[2]。有些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只有个别管理者在负责,缺乏全套的会计内控制度,因为这些管理者一方面可能缺乏会计内控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本身职责在身、工作繁忙,难免会对会计内控工作造成疏忽。即使有些企业建设了与企业状况相符的会计内控制度,但是缺乏连贯性和创新能力,导致会计内控制度缺乏生命力,当外部经济环境或者政治经济政策发生改变之时,企业的内控制度不能随之变动,将导致会计内部控制的时效。此外,我国企业大多缺乏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做得不够,且缺乏部门间的相互制衡机制,责任制建立的不完善,企业缺乏对工作人员的约束力,当有问题出现时,各个部门间互相推卸责任,损失只能由企业承担,无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或者企业在出现问题后才开始整治,丧失了会计内控制度的原本功能。
2.2企业会计内控执行部门执行力弱
企业会计的内控制度执行部门是对企业会计内部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的重要部门,同时也具备分析和解决企业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关键部门[3]。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好坏,影响着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经营状况的好坏。要想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就要确保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然而,我国企业会计内控执行部门组织约束力低、管理效力差,对内控工作落实不到位,即使是有章可循,也执法不严,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不够,让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成为了“本本主义”,成为了流于形式为了应付检查的摆设。此外,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不够和谐,造成很多部门对内控执行部门的工作不予支持的现象,他们的不配合或者拖延会大大降低企业会计内控执行部门的执行力,影响会计内控工作的效率。
2.3企业内控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在工作中较少制定风险预案计划,不能较好地控制风险,一旦风险出现会对企业造成较大损失。且由于一些企业内控部门的工作人员自身水平不足,对于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还有一些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缺乏内控意识,不能抵御不良影响,因为个人关系而徇私情或者为了私人利益弄虚作假,导致企业内控制度丧失了原本的公正性,脱离了会计内控制度的本来目的。
2.4企业会计内控信息化程度低
在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还不能有效地推进信息化在会计内控工作中的应用,部门企业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优势,目光放得不够长远,把握不住发展机会。在传统工作方式占主导的情况下,我国会计工作量繁复,且工作效率低下,错误率也较高。在会计信息繁多的情况下,缺乏会计信息系统的便捷处理,加大了管理者做出决策的难度,进而会计内部控制便难以有效地实施。
3.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完善措施
3.1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
首先,应根据会计内控相关规范,借鉴优秀企业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设计经验,打造和企业发展战略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展开。一个完善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体系,应包括科学的财务预决算、财务核查制度、库存盘点制度、财务结算制度、财务报销制度、会计凭证等各方面[4]。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就是指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会计凭证的填制和整理,确保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主要包括稽核控制、凭证控制、报销控制以及账簿控制,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是实现会计控制目标的关键[5]。再次,对于关键环节中的关键控制点和以前出现过问题的节点应进行针对性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设计与改进,此外,还应建立健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全面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最后,对内控相关部门建立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将权力与责任明确到个人,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相互监督,降低风险,保证企业健康运行。
3.2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会计内控制度的一种常见形式,我国会计内控制度中内部审计的缺位,减弱了会计内控制度的监督效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刻不容缓。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专门的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内部审计,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力以确保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的配合。通过审计工作人员对财务活动进行的科学评价,能够有效降低重大错报风险,保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心,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3.3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会计内控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会计内控工作的质量,应意识到会计内控工作人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会计内控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办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首先,可通过提高薪酬和许诺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优秀会计内控工作者加入到企业中来。其次,可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强化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再次,可通过科学的奖惩制度,对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对表现出众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以规范会计内控工作人员的操作,防范业务操作风险。最后,可通过后备梯队建设,加强对骨干工作人员的培养,避免人才流失。
3.4促进会计内控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是未来会计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和互联网的优势,加强会计内控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完备的会计内控信息系统,实现相关产品成本、费用、利润等记录的便捷和核算的自动化,降低会计工作的繁复程度,减少会计工作错误的出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加入信息化的会计内控制度是新型的财务管理方式,将会实现会计核算、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实现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小结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制度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正在逐步发展完善,企业管理层逐渐认识到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突破了原有的薄弱性。通过不断对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研究与优化,形成企业会计内控的方法,使企业会计内控制度更好地发挥管理和监督的作用,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而逐步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参考文献:[1][2]崔爱霞.浅谈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设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5(07):180-182.[3]郑晓玲.论我国企业会计的内控问题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5(20):228-229.[4]胡文明.小企业会计内控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务与审计,2015(04):130-131.[5]苏广娜.试析企业会计内控的必要性和策略[J].经济科苑,2015(24):291.(一)对包装减量化的思考虽然,为环节环境问题及解决资源消耗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包装减量化,但也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所谓的减量化包装并非就是盲目无规则的减量,而是要紧密的结合商品具体情况进行最为适度的包装。对于产品包装减量化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1.包装减量化的本质并非完全否定包装,也不是彻底的抛弃产品包装,而是将产品包装中某些不必要的功能去除,同时去除多余的修饰性包装,减少无用细节,对产品真正所需要的包装要素进行提炼和精简,以此来降低产品包装过程中所造成的材料不必要浪费,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降低成本。2.减量化包装也并非是仅指包装材料用量的减少,同时还应该涵盖了对包装各个环节中的资源消耗及能量利用情况进行考查,从而实现包装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资料及能源的利用率的不断提高。3.在进行产品包装减量化的同时,要正确的处理好产品包装与循环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求设计者能够紧密的结合产品可循环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减量化包装,如果盲目追求包装的减量化,就容易降低产品包装循环利用的使用次数,由此以来依然未得到资源节约的目的。4“.减量”并不是“减质”,对产品实施的包装减量化,在保证包装用料最少的同时,也要确保对产品进行包装的根本目的--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二)对包装减量化的建议针对于目前我们实施的减量化包装、绿色包装,又该如何采取措施强化实施呢?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应该作为第一步骤内容进行。1.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规定强制回收产品和包装物的具体名录,同时也要规定其具体回收办法;2.对于过度包装的产品,国家也要制定出具体的价格政策及税收政策,积极鼓励无包装产品及高档产品简单包装,注重产品包装要对生态自然的无害性,并且能够进行回收再利用;3.因为在目前的包装标准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在设计者进行包装设计时,应将包装层数及成本价格进行公示,提供给社会公众及相关监管部门一简单明确的判断标准;4.将部分行业的商品与额外的包装进行分开销售;5.扩大生产者的责任,使生产者在生产包装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到日后的回收问题,严厉打击过度包装的行为。结语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自然资源的制约,如何才能实现与自然生态资源的和谐相处,持续发展,已成为现阶段一重大课题。对于我国包装行业,由于传统的包装形式存在着较大的资源浪费,也会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所以我们极力提倡绿色包装,包装减量化作为实现绿色包装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海平 单位:长春桐林环境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曾凤彩,王雯婷,王富晨.论减量化设计方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J].设计,2014,02:185-186.
[2]孟思源.浅析包装的减量化设计[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72-75.
[3]李昕.可持续包装解决方案:通过创新、设计和测试实现包装减量化[J].中国包装工业,2010,06:58.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包装产业的绿色化是当前我国包装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从整体上看,要实现我国包装产业的绿色化,必须提高全行业和全社会对绿色包装的正确认识;制定、健全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大力开发绿色包装材料;坚决贯彻执行绿色包装设计;推动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建立、健全包装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置的运行系统和运行机制;完善包装法规体系,加大执行力度。
关键词:绿色包装 包装产业 绿色化
包装产业绿色化的含义
绿色包装是指能够循环利用、或再生利用、或能降解腐化,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同时有利于节约资源的适度包装。所谓包装产业的绿色化,就是指整个包装行业的所有经济活动均要以绿色包装观念为指导,建立我国绿色包装工业生产体系以及绿色包装生产和管理的运行机制,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中实施绿色包装,在整个包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实施绿色包装。
我国包装产业绿色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包装的认识片面化
在包装行业中,绿色包装往往被片面理解为仅指包装产品本身的“绿色”问题,而不管包装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更不关心包装产品在使用后的再利用。例如,将纸包装视为绿色包装,而将塑料包装视为绿色包装的对立面,提出全面实行以纸代塑的口号。实际上,塑料具有其他包装处理无法替代的优点,全面禁止塑料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全面实行以纸代塑既不现实也不环保。减轻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回收利用控制而不是全面禁止(赵娜,2009)。
(二)缺乏一个完整的绿色包装标准及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绿色标准的制定比较滞后,有些标准的制定往往也只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突出问题。例如,针对市场上少数食品和化妆品过度包装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强制性国家标准,对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的空隙率、层数和成本三个指标做出了强制性规定,分别是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但该标准局限性较大,且执行力不强,市场上过度包装大行其道足以佐证。近年来,虽然一些新的包装标准陆续出台,但不能全面涵盖包装行业各个领域的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置的各个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绿色包装标准及评价体系。
(三)绿色包装材料开发水平低
当前,我国新型包装原辅材料的技术创新还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为行业提供品种多、质量好、符合国际绿色包装潮流的包装原辅材料。例如,PVDC属于无毒、安全的材料,在美国已广泛运用于食品包装。而我国多年来由于缺乏自主开发能力,PVDC的产量一直徘徊在2-3万吨左右。在包装辅料方面,目前在欧洲和美国,软包装的粘合剂已经逐渐转向水性或者无溶剂环保产品,而我国国内市场中普遍使用的却是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和甲苯油墨,在应用中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王润球等,2008)。
(四)绿色包装设计未引起充分重视
设计是产品生产、制造、使用、废弃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源头。包装产业的绿色化必须要求包装产品设计的全面绿色化。绿色包装设计的核心是减量化、再循环、再使用、无毒、无污染,这一设计原则必须体现在包装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而目前我国包装行业对绿色包装设计还未能引起充分重视。例如,食品和包装机械的设计,只考虑食品和包装机械制造、使用,很少考虑环境属性以及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其产业链一般只考虑到制造和使用环节,而没有考虑报废、处置等环节,没有从系统工程和绿色理念出发,不能实现食品和包装机械合理配套(赵娜,2009)。因而不能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以及提升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
(五)包装资源回收利用率低且包装废弃物污染严重
目前,我国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仍重视不够,至今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回收利用网络和回收制度,回收技术落后,回收再利用率很低。由于包装废弃物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费用高,销售价格低,致使大部分包装制品回收量减少,与实际生成量相差较大,资源流失严重。我国的纸、塑、玻璃等包装制品的回收率分别比发达国家相差10%-30%(王润球等,2008),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1/3。在大中城市,包装废弃物占商品重量的15%、体积的25%。这些废弃物未能很好利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负担(王润球、黄燕,2010)。
(六)缺乏系统、完整的包装法律法规和严格的执法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包装法规。涉及包装设计、包装选材、包装生产、包装使用和消费以及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等方面,缺乏强制性的包装法规和产品认证制度,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干预和行政处罚手段(王润球、王曼莉,2007)。过度包装、虚假包装、包装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包装生产过程和包装消费过程中的包装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治,其原因除了缺乏系统、完整的包装法律法规外,相当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不能严格执法,使有法可依的法律、法规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与执行。
推进我国包装产业绿色化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全行业和全社会对绿色包装的正确认识
绿色包装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包装”要求。它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利用,再循环利用,可焚烧或降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全部内容。因此,必须全面把握绿色包装的内涵,树立绿色包装的系统观念,在全社会加强绿色包装的宣传,提高包装及所有相关行业对绿色包装的认识水平,使全行业和全社会都参与到我国包装产业绿色化的进程中来。
(二)制定、健全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在政府主导下进行。因此,建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健全涵盖全包装行业的绿色包装标准。由中国包装联合会牵头,专门成立“中国包装行业绿色包装标准制定、推广办公室”(简称“绿办”),负责相关调研、标准起草、宣传推广等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部委关于绿色包装标准的制订和推广。
建立合理的绿色包装评价指标体系,是绿色包装标准实施的关键。必须建立一个包括环境保护指标、资源节约指标和能源节约指标的绿色包装评价体系。环保指标主要考核包装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从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是否不对环境产生污染;资源节约指标主要考核包装产品使用的材料资源及其他辅助资源,如包装使用的材料需符合低消耗、高功能、可重复再用、可再生或可降解等是否符合标准;能源节约指标主要考核包装在生产加工、流通储运、陈列销售、回收再利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状况,如能源类型、再生能源比例、能源利用率、回收处理耗能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三)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并大力开发绿色包装材料
绿色包装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的用量,以节约能源和资源,同时有利于提高包装制品的复用率和再生利用率,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大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性能、多功能、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的绿色包装材料,如高阻隔、耐高低温、高强度等功能的包装材料,以适应不同产品对包装的特殊要求。要用高性能的包装材料代替传统包装,使包装减量化,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包装制品的复用率和再生利用率,以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王润球、肖志云,2007)。
(四)坚决贯彻执行绿色包装设计
绿色包装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绿色包装设计的核心是3R,即减量化、易回收、再使用,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包装制品和包装废弃物能够方便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产品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绿色包装设计是绿色包装的源头。因此,一定要在包装制品制造行业通过实施绿色包装标准,坚决贯彻执行绿色包装设计。只有严把绿色包装设计关,绿色包装才有实现的开始。
(五)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且推动包装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当前,循环经济已从理念变为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迎来了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林火灿、刘成,2012)。包装产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为其它产业的产品提供包装,因此与其它产业的联系相当紧密;又由于它要消耗大量资源,而与一些资源性行业或者基础工业联系也非常密切,如造纸行业、森林工业、石化行业、金属冶炼行业等。因此,实现包装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既要从产业内部入手,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实现清洁生产,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也要从产业间进行考虑,实现废弃物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循环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六)建立、健全包装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置的运行系统和运行机制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2010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也把回收行业列入了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重要部分(李予阳,2012)。包装废弃物是非常突出的再生资源,完善包装废弃物资源回收体系,建立包装废弃物有效回收处置的运行机制,推进包装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产业化,是包装产业绿色化的重要方面。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包装联合会必须把诸如城市垃圾分类、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建立有效的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逆向物流网络。要完善企事业、机关单位再生资源定点、定时等回收机制,支持利用互联网开展预约收废和交易、销售商品押金回收、以旧换新、设置有偿自动回收机等灵活多样的回收方式,有效对包装资源进行管理(李予阳,2012)。
(七)完善包装法规体系并加大执行力度
制订我国包装法,要根据我国包装工业发展的实际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绿色包装法律调控体系。要从包装设计与包装选材、包装制品的生产、包装制品的使用与消费(包括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三个方面确立包装法的基本框架,对包装生产者、销售商和消费者的行为进行规范,明确各自在体系中的地位、责任与义务(王润球、黄燕,2010)。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包装产业的绿色化提供法制保障。
加大包装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要完善绿色包装认证制度和环境标识制度。绿色包装认证制度和环境标识制度是用来鉴别包装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商品流通、消费使用到最后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否完全符合绿色包装标准的规定。
参考文献:
1.鲍晓倩.绿色经济正起航.经济日报,2012-6-5
2.赵娜.当下绿色包装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
3王润球,范华锋,徐彦儒.包装行业要走循环经济之路[J].中国科技投资,2008(9)
4.王润球,黄燕.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包装工业发展方式变革的思考.2010年8月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2010年10月ISTP收录
5.王润球,王曼莉.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包装法规体系刻不容缓[J].中国包装工业,2007(3)
6.王润球,肖志云.新型工业化与包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J].中国包装工业,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