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白城农业;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20-1

1建设现状

(1)沼气池建设。截至2013年末,已建成农村沼气池23782户,使用15872户,利用率在67%左右;已建成大中型沼气池4处,其中大型沼气池3个,小型沼气池1个,年产气量0.13万立方米,可供用气户数50户;全市的服务网点共批复115个,现已建成101个,配备检测仪器、维修工具、抽渣泵等设备,安置从业人员148人。

(2)秸秆利用。白城市作为粮食主产区,2013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533.05万亩,秸秆资源总量为945万吨。农作物秸杆利用方式主要有几种:一是用作烧柴,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55%左右;二是用作牛、羊等家畜饲料,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10%左右;三是用作肥料,主要指秸秆粉碎还田,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10%;四是用作沼气发酵、草编等原料,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5%;五是焚烧,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20%左右,而且焚烧量逐年递增。

2存在的问题

白城市耕地质量差、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农民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有机肥,对土地进行惊夺式经营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特别是秸秆大量焚烧的陋习,不仅造成了有机肥料、饲料和能源资源的大量损失,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湿地资源的减少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更加剧了农业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难度。

3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行“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模式,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园区。思路是:“以科技示范户为先导,先做给农民看,再带着农民干,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为了更直观地揭示推广沼气技术的效益,这里以一个3~5人的基本农户为例做一下具体分析和测算。一个居住在洮北区的3~5口之家,种2公顷耕地,建70平方米标准住房,20立方米全自动沼气池,养小尾寒羊基础母羊50只,种公羊1只,并配套建设畜舍、库房、菜窖、储气罐、围墙、地坪和温室大棚,约需投入40万元。

3.1经济效益分析

(1)种植效益分析。根据洮北区土质和气候条件,拟在两公顷耕地中选1.5公顷较为平整的地块,采用花生、食用红干椒和地膜粘玉米(下茬种秋白菜)三大作物轮作法,其余0.5公顷零星地块种植胡萝卜、紫粒苋等青绿饲料。支出概算:花生、红干椒和地膜粘玉米所需种子等生产资料折算金额合计8000元。收入概算:花生、红干椒、地膜粘玉米、大白菜合计收入为70312元。种植部分收支相抵,净收益为70312元-8000元=62312元。所产秸秆和青绿饲料全部加工成饲料用于养殖,这里不计收入。

(2)养殖效益分析。养50只基础母羊,1只种公羊,并且每年保持这个饲养规模,则每年可产羔羊数量为50只×300%×1.5胎×90%=202只。支出:合计73100元。收入:销售种羊和肉羊收入合计186750元。养殖部分收支相抵,净收益为186750元-73100元=113650元。

(3)沼气池与温室大棚效益分析。沼气池用的原料都是种植和养殖的废弃物,只在开始启动时需要2~3车化粪池抽出的污物,支出计入能源交通费,所以沼气池部分不计支出。温室部分种植蔬菜和水果,这里只就效益稍差,但是投入少、好管理的叶菜生产(如芹菜等)做一下效益分析。支出:温室总的支出概算为56500元。收入:出售沼渣肥和销售叶菜收入16000元。

(4)总的效益为:种植、养殖、沼气池与温室大棚的净收益减去劳务支出和能源交通费用,即62312元+113650元+16000元-56500元=135462元。投资回收期为总投资除以年净收益,即400000元÷135462元=2.96(年),因此,3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入。

(5)明显的社会效益。以沼气作为生活能源,农民可以彻底告别烟熏火燎的生活状态,告别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6)显著的生态与环境效益。全年每户相当于节约7吨混煤,可以减少10.22吨CO2、0.7吨SO2的排放。每年还能产出60吨优质沼渣肥,除了自家2公顷耕地留用40吨,还可以向社会提供20吨左右的商品肥。耕地在几年内就可以实现“草死、苗活、地发暄”。

3.2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发展潜力大。白城市有10%的农户推行“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模式,仅此一项每年净收益就有47.41亿,除可安排3.5万农户劳动人员就业以外,还可再安置3.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并向社会提供700万只种羊或商品肉羊。可使10.5万公顷耕地得到改良优化。

4发展建议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改善

中图分类号 TV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8-0013-01

水是国家战略资源之一,在改善国家整体自然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党的十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归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希望借助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的良性发展,为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各地区都应该保持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希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水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进行解读,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要素,加强水资源管理,对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效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水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性支撑和实现保证,只有全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促进水资源管理作用的发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逐步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离开水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将最终流于形式。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水资源管理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水资源管理由此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管理工作在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出来,在促进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同时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中,为了促进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借助水资源管理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认识,明确水资源管理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也能够促进水资源管理现状的改善,有效推动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促使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在新时期也能够取得相应的发展成效。从这一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新时期背景下应该全面加强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以制度体系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为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期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2 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发展

由于水资源管理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应该全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借助水资源管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措施,希望能够借助水资源管理工作逐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期背景下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2]。具体来说,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践中要想借助水资源管理的力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2.1 全面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

基于水资源管理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新时期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方面的重要内容,在提高水资源管理成效的同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态。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完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方面的内容,将水资源制度建设工作作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借助水资源制度建设贯彻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良好推进创造有利条件。此外,针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也应该构建相应的管理体制,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工作的开展,促进水资源管理制度作用的发挥,保证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3]。

2.2 全面提高对水资源的调控和配置能力

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指导,在加强水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并统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借助科学的规划和利用实现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在工作实践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进行新的优化,因地制宜的加强对配置制度的构建,保证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唯有如此,水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开展。

2.3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的修复

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生态的修复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要想确保水资源管理工作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还应该将水资源的节约和水生态的修复作为重点工作[4]。通过制定水资源强化论证措施、有偿使用措施以及水功能区管理措施等,增强对水资源的节约,促进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推动节能节水型社会的构建。在水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该保持高度重视,通过积极探索河流健康评估工作和河流环境修复工作等,加强对水环境和水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视,保证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撑下,生态文明建设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凸显,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4 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创建工作

水生态文明创建思想的提出是贯彻落实十以来一系列会议精神的结果,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具体工作部署,在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想保证水资源管理效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就应该深入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工作,并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希望能够构建人与水环境、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水利体系,为生态环保工作的逐步推进提供有效支撑[5]。首先,基于全面统筹思想的指导和因地制宜原则的支持应该科学合理的建设湖水联通系统,促进现代湖水网体系的构建,争取在社会上形成完成的水生态体系,保证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其次,在水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水生态文化的宣传,让社会大众和社会上的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组织能够认识到水生态环境维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相应的水生态环境维护措施,争取实现对水资源有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双赢,促进生态环保工作的优化开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国家建设过程中要求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支持。而在此背景下水资源管理工作也日渐受到广泛关注,借助水资源管理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新时期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照。

⒖嘉南

[1]王芳.浅析水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6):293.

[2]吴美霖,李美臻,金辉,等.探究水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5).

[3]张建云,王小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水利,2014(7):1-4.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3篇

但是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生态人”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而其遭遇的种种难题都脱离不开与其密切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问题。可以说,造成“生态人”的理论困境的原因之一即是不同的“生态文明”理论之间的分歧。

那么,我们就要明确什么是生态文明?不同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分歧又是什么?

关于什么是生态文明,我国比较早的论述生态文明的著作是1999年刘湘溶主编的《生态文明论》一书。在这本书中,刘湘溶教授指出:“生态文明是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文明。生态文明不仅追求经济、社会的进步,而且追求生态进步,它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协同进化,经济、社会与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总对策。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文明的全面变革,它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主体的自觉选择,既是我们所憧憬的理想境地,又是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

但是,在关于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理论与现代性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一派的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应该是在扬弃并超越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观点对工业文明和现代性持激烈的批判态度,它认为工业文明追求人对自然的完全控制以及对资源最大限度的掠夺,其目的是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贪欲。工业文明下人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已经完全被物化,其结果是消费主义盛行,过度生产、虚假消费层出不穷,而这些正是造成当下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可以说,工业文明的基本框架与生态文明是不相容的。只有对工业文明进行彻底的批判和扬弃,生态文明的建立才是可能的。这一派我们可以看作是激进派。

而另一派则对现代性和现代工业文明持比较温和的态度。他们认为生态文明只是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文明是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B文明等在内的总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健康的文明行为。现代工业由于缺少了生态文明这一维度,所以才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为此我们应该补上生态文明这一部分。只要这样做,工业文明就会解决好自身的问题,现代工业文明的伟大成就就可以得到继承和发扬。这一派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温和派。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这两派的分歧体现在三个方面:1.关于文明的界定;2.关于生态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关于文明的界定。激进派认为文明并不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的文明成果,而是专指一个民族或族群的生存状态。我们将迄今为止的文明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就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了“文明”一词。而温和派的文明指的是人类创造的积极成果。因此,我们所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就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的“文明”一词。

关于生态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激进派认为,市场经济与资本的逻辑是密切相关的,而资本就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想要限制增长,实现“绿色资本主义”是不切实际的。美国的左派思想家布克金就是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而温和派则认为不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他们认为经济发展才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课题。发展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经济增长又以物质财富的增加为标志。我们不能为了环保放弃了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温和派大多是经济主义者。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激进派认为,现代科技盲目追求对自然的全面掌控和征服,造成了科技的滥用,引发了生态危机,因此我们必须进行科技的生态学转向。而温和派则认为,科技就是人类的文明成果,是一种进步的力量,无所谓科技转向。只要人们善用科技,就可以完成生态文明建设。

肯定地说,两种不同论点的交锋对于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生态文明一词也更多地采用的温和派的观点。这是因为相较于激进派来说,温和派由于其更加切近现实因而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我们逐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但是,相较起来,激进派的理论更具有理论的彻底性和深刻性。

除此而外,“温和派”生态文明理论也给“生态人”假设带来了理论困境。依据上文所说,“生态人”是新型文明的主体承担者,是具有充分的生态伦理和生态意识的人,他的一切活动都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也就是说,“生态人”的定位是激进派生态文明理论的践行者。而我们现在建设的生态文明是温和派主张的生态文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工业文明的修补和改善,仍然是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的,因而是无法彻底剔除工业文明的弊端的文明形态。它们二者的不同定位就会造成“生态人”的理论由于难以契合当下的生态文明理论最终变成一种空泛的理想主义的设想。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述评

党的十召开以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也得到了贯彻和落实。农业部办公厅于2013年2月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使全国范围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正式开始。“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分为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部分二十个目标。创建活动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目标引导、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政策、人才、科技、组织为支撑,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

一.“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义

1.“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因而,“美丽乡村”活动的创建便是落实十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就要首先将农村的发展建设纳入重点考虑的范畴,进而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在生态环境不断受到威胁的今天,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开展,无疑为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从这一方面来说,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也确有其必要意义。

2.“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实现农村发展的需要

创建“美丽乡村”活动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局限。面对不断发生变化的时代形势,农村的经济如何得到良好发展,是一个亟需考虑的问题。而“美丽乡村”活动的一个主要建设目标就是加快农村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进而打造具有高效率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因而农业部进行“美丽乡村”活动的创建,对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

3.“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农业部开展“美丽乡村”活动的创建,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文明,为人民的生活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此外,“美丽乡村”活动的创建还能够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的物质方面极大丰富,从而保障农村人民的生活得到物质方面的有效保障,加之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改善当前的农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地区现代化进程。因此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对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内容与效果

1.“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原则

在“美丽乡村”活动的创建过程中,秉持相关原则,从根本上保障“美丽乡村”活动的有效性得到实现。基于此,农业部“美丽乡村”建设时将以人为本,强化主体;生态优先,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等作为基本原则,活动开展过程中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规划和制定不同的目标,并在同时发挥一些“美丽乡村”的典型建设模式的榜样作用,推动整个活动有条不紊的展开。

2.“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目标

“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建设目标包括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等方面的内容。而经过活动的有效开展,农村地区的产业形态、生产形式、资源的利用方面、生活的环境与基础条件方面、人民权益的维护方面以及乡风民俗的传承方面都取得了极大进展,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这些目标设置也比较符合创建活动的基本情况,适宜农村地区的建设基础与发展水平,对“美丽乡村”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了有效方向指导。

3.“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重点

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开展,首先要确定一些重点内容,这对整体的创建活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具体的工作中,组织乡村试点、创建发展典型、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利用科学技术保障创建活动的开展都是农业部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内容,如此使试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评选出了一些建设典范,极大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并有效推进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运用,促使农村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故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多选择的工作内容重点对整体建设的重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结

总之,“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开展,对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以及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农村地区“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农村的传统发展模式,为当前的农村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方式。“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实现了当前农村建设中的总体目标,为人们构建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发展了农业生产,也传承并发扬了生态文化,这一积极的农村建设发展模式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生活幸福程度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秋红,于法稳.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J]. 学习与实践. 2014(06)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生态建设;

Abstract: in the eighteen major "five-in-one" party policy appeal, 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to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a ste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has gradually in city planning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ecological city; city plann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当今社会,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但是由于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面临着重重的考验。所以在城市的规划中,构建生态城市是不容忽视的。在本文中,详细讲述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各个层次的问题。

一、什么是生态城市规划和它的重要意义

1、什么是生态城市规划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一个具有创造性、价值性又符合现实的城市策划是必不可少的。在对十的响应下,结合城市发展的现状,打造一个环境宜人生态和谐的生态城市是当今城市规划的一个新的主题。在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中应该掺入人、社会、文明、发展等诸多因素,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构造一个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蓝图。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良好的以人、城市、环境为主体,结合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城市是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这三个方面的和谐与发展是生态城市的规划的最终目标。

2、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在城市的生态规划中,对人、社会、自然都有着重要的而且不容忽视的意义。它们表现在各个层次和领域上。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它能够改善人们的消费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们开始形成了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减少了许多的铺张浪费现象,树立了良好的消费观念。这样有利于现在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第二,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可以良好的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这样做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不仅提高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而且铺垫了一条适合城市发展的道路。第三,它有利于完善传统模式下的产业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将传统产业与生态文明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道路。第四,有益于减轻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问题对城市的发展所产生的阻碍。第五,良好适宜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城乡经济发展模式。第六,我国的生态城市规划有利于显示出生态经济的重要性,保证经济的有效平稳发展。第七,它可以改善在我国愈来愈凸显的人和土地的矛盾冲突,形成良好的人与资源和谐的氛围。第八,生态城市规划的实施,可以构建一个城乡发展平衡的良好模式。见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第九,生态城市规划有益于自然、社会和城市三个方面的发展。有效的实现了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保障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二、目前中国的生态城市规划的现实情况

中国是在世界上崛起的新秀,在生态城市规划方面的发展比较晚。国家在生态城市的建设方面的经验缺乏,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政策力度不够。因此,中国目前城市的生态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的城市重点着手于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了大部分的城市出现了城市的功能结构过于单调,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缓慢。所以,我国加大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政策支持,鼓励提高城市发展的科学化,减少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堪忧。基本表现在环境的整体性恶化,虽然在部分的地方进行了改善与修整措施,但是也只是杯水车薪。工业的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同样的带来了环境的问题,污水、废气的排放在一步步的加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综上所述,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入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携手生态文明,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环境和谐有序发展的生态文国家。

三、坚持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有效原则

1、坚持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位最优化原则

什么是生态位?它是指在群落中,物种在环境和营养层次方面所占据的位置。而城市生态位则是人们在城市中所得到的各种生态因子以及人与城市所形成的生态关系所组成的整体。通过这些方面,生态位展现了人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还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环境、资源、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优良。所以针对一个城市的发展,生态位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2、坚持生态城市规划成长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在动态的过程中发展和进行的,城市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不例外。所以城市的生态规划建设是根据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着的动态的一个过程。在生态环境中,各个物种在不停的进化繁衍,生态系统虽然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但是也是在动态的过程中体现的。所以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成长性原则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生态城市规划中,坚持和维护成长性原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内容。

3、坚持生态城市规划生态的承载力原则

任何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承受范围,城市也是一样。我们的城市是人民生活、工作和发展的地方,但是城市有着不可更改的范围和规模,这是有限度的,我们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这一方面是必须考虑在内。因此我们在城市的生态规划过程中要对城市进行各个方面的科学化系统化统计。合理的评估城市的环境承载力,环境的自我完善能力的检测,城市的各个产业的数量,环境资源的多少等等,这些都是在生态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四、如何构建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所以必须进行一个系统全面的规划。完善和协调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构建环境与城市的稳步发展等等是构建生态城市的过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的生态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的平稳有效发展。

1、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重视人民的参与。让全民把城市的生态建设为己任,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自觉维护环境,为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2、城市是人民居住地,所有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把人性化因素考虑在内是必不可少的方面。降低城市大楼的高度,噪音的工厂搬离人们的集聚地等等。

3、在生态规划中体现城市的个性与独特之处。在城市的建设中,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开展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发展的携手发展,展示城市的美好环境。

4、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城市之间可以合作协调,实现两个城市的共赢。

5、建设绿色城市。在城市的生态建设中,提倡绿化,这样不仅可以节省金钱,而且可以绿化环境,清洁空气。

五、城市生态建设的未来

生态城市规划这是涉及各个层次和领域的生态建设。它不但包含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统一。从而,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共同发展。在21世纪,环境是各个国家所关心的问题。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这个机遇中,我们要迎接更多的是人、自然、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城市的将来可以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建设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是一条任重道远的使命。所以,要响应国家的政策,积极开展相关的措施,密切联系人民,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携手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环境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德芹.关于天津市武清区建设生态新城的思考[J]. 山西建筑. 2009(03)

[2] 马杰,张洪波.大城市都市农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初探[J]. 四川建筑. 2006(04)

[3] 朱涛.关于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的综述[J]. 广西城镇建设.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