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碳减排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碳市场 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交易 法律制度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各省市纷纷建立起环境能源交易所、节能减排交易所、排污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2008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迈出了构建碳交易市场的第一步。2009年,湖北、广东、浙江、云南成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机构。2010年2月,河北环境能源交易所挂牌。与此同时山东、四川、山西等省份也正在积极筹建中。在国际化碳排放权交易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和我国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下,各省市跟风成立的环境权益类交易机构,虽然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但地域性明显,各自为政,标准也不统一,应该说并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另外从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秩序看,似乎全国“普遍开花” 、“ 各自为政”的行政色彩浓厚,碳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而且形不成合力。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制约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法律困境如下:
(一)缺乏国家层面的立法规范
从国家法律层面来看,目前尚无有关国家层面的法律依据,除国家一些政策性软法文件和一些地方政府的法规和规章外,在全国范围内尚没有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则。虽然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水污染防治法》等法规中对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有所规定,但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并未创设可用于交易的碳排放权概念,企业并未拥有所排放的碳排放指标的产权。从各省市出台的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看,例如江苏省出台的《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和重庆市出台的《重庆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等,由于这些地方法规和规章大多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很大的地域色彩,且标准不统一,法律效力有限,不能充分有效的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现行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政策的矛盾冲突
现行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主要有排放总量控制、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脱硫电价政策等,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这些现行的政策、措施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在法律标准不统一、理论基础不一样和运行机制上不相容。要让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形成一个前后联贯、层次分明、内外协调统一、逻辑结构严密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急需进一步理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与其他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关系。
(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欠缺
虽然各地相继建立多家环境交易所是有利于竞争的,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但就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可能会由于平台职能重叠而造成浪费。完善的市场机制要具备活跃的供需双方及中介机构、充分的市场信息披露、竞争性的价格形成机制与规范的交易流程等。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中行政干预和政府指导价格色彩浓厚,尚未形成市场价格机制。
二、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构建
我国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提出了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效的同时,创建灵活、有效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是我们以法律、经济、金融手段进行节能减排的创新性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法律法规,将碳排放权交易置于法律框架下
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根据中国特有和不断变化的立法和司法要求,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碳排放权的法理基础,创造一系列法律条件,为碳排放权交易的推行奠定法律基础。我国可以分步走和分阶段的开展碳排放权交易,选定区域或省市开展试点工作,为摸索碳产品的定价机制和交易机制,培育并活跃碳市场,可以尝试在选定的省或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碳排放权交易的良性发展。可以对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作必要补充和修改,规定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原则和纠纷的解决规则,除外还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其内容主要包括:碳排放权的确认;碳排放权产权的取得和确定;碳排放权交易主体及交易范围;当事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碳市场交易程序及操作手段;政府的作用和职责等。
(二)建构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法律体系
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法律管理机制,整合现有的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组建专业化的碳排放权中介机构,研发和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系统,为交易各方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碳排放权中介信息,提高碳交易过程的透明度,降低碳排放权交易的费用;建立经济和政策激励机制,对积极减少排放、出售碳排放权的企业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排放企业破产或被兼并,应鼓励碳排放权作为企业资产进入破产或兼并程序;新增排放企业,除去按总量控制指标分配的碳指标外,对于超标的碳排放权可通过碳市场交易获得或通过专业化的拍卖机构招标、拍卖、集中竞价获得。
(三)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机构的法律建设
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集约的组织管理机构、许可证发放机构,准确了解和掌握所有排放单位或设备的排放情况,并及时修改、完善有关环境法规和环境法律标准,从法律上引导和促进碳排放权交易向经济、高效、可持续性方向推进。政府在碳交易过程中还应当肩负起监管职责:应建立主体资格法律审查机制,对于碳排放权主体的资格设定统一的法律要求;应建立相应的法律登记机制,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双方当事人就碳排放权指标交易的情况进行登记;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报告机制,对于碳排放指标持有者,每年提供的准确、详细地报告其碳排放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公示;应改善碳排放法律监测系统,加强环境监测法律体系建设;应培育碳排放权经纪人法律制度,以加强和保障碳排放权交易的正确和合理运行;应严格查禁企业超标排放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刘伟平,戴永务.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问题,2004(4).
[2]张芳.国际碳排放交易对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1112.
[3]殷培红,赵毅红,裴晓菲.温室气体减排监管政策的国际经验[J].环境保护,2009(6).
【关键词】健美操; 编排; 方法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94-01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方法、文献资料法
1. 前言
整套健美创编操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要编一套易于推广、效果明显健美操,或是编一套新颖、独特、巧妙、变化多端、优美动人的竞技健美操,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 由于健美操的表现形式是以体操、技巧、舞蹈、音乐以及造型艺术等姊妹艺术综合而成的,因此,要想编排一套有价值的动作,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才行.
2. 怎样创编健美操
2.1掌握与应用健美操的基本动作 创编健美操的每一节,每一拍动作,必须以基本动作-为核心、进行变化和发展。
2.2掌握与应用编排原则
2.2.1目的性
1. 根据编操的目的、任务、对象、特点进行编排的原则是健美操总的目的、任务是增进健康,培养正确的体态,塑造美的形态,陶冶美的情操。
2.2.2针对性。健身健美操的创编, 不仅要求动作美、结构美音乐美, 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 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男子动作表现刚劲有力,女性,女子动作展现柔美,另外,学生的身体素质,如力量、柔韧、身体灵活性等方面都对竞技性健美操的编排起着制约作用。,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合理选编动作.如编排大学生的健美操应选择刚劲有力、朝气蓬勃、幅度大、变化多、节奏快、有一定难度的动作.
2.2.3科学性。创编健美操时,必须坚持全面发展身体的原则. 第一部分为热身部分, 或称准备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安排一些伸展练习和加深呼吸的练习, 第二部分称基本部分. 考虑到练习的一般原则, 人身体活动的练习原则, 我认为动作的顺序是以伸展动作为开始, 由上到下,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由四肢到全身, 动作由简到繁。以跑跳为主,。 一般从人体远端活动开始, 即从头颈、手、腕、踝、膝关节逐步过渡到肘、肩、腰、髋以及全身的综合练习. 竞技健美操要把特定动作安排在这一部分, 形成整套第三部分为整理部分, 这一部分的动作幅度逐渐变小, 速度放慢, 有意识安排身体的放松动作, 使心率次数逐渐减少, 使身体恢复正常. 强度与健身指标的研究材料指出:当运动心率达到同年龄组平均心率的60 %~80 % 时,为健身指标区,在这个区域内百分比的指数越高,对身体影响越大,锻炼效果就越明显;练习者心率值达到80 % 以上时,为强化训练区,该区表明,其运动强度不但大,而且影响身体也更强烈,是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人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区;当练习者心率值在60 % 以下时,为消遣娱乐活动区,只起到一般活动的作用。
2.2.4创造性。 编排健美操贵在“创”字.掌握编操的方法,合理利用影响效果的各个因素,创编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动作,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 运用创编动作的方法
3.1编排技巧① 基本动作+方向、路线的移动变化=新动作 ② 基本动作+幅度和力度的变化=新动作③ 基本步伐+上肢动作的变化=新动作④ 改变动作强度、组成新运动.
3.2按照音乐进行创编. 在操的编排中, 好的音乐能激发练习者的练习情绪, 培养美的情操和鉴赏力, 具体到一套操中, 前面的开始部分应以缓慢音乐为主,中间采用10s24,最后的结束部分由于是调整, 应与开始,部分相同为宜。依据操的特点 按照音乐来计划,组织动作艺术,有规律的以32拍为单位,4个八拍动作为一组进行,设计动作组合及动作组合串连组成的成套动作的创编过程.① 健美操的基本元素以每种步伐的节拍及其变化8拍组合.② 完整的8拍组合a. 将4种步伐进行排列组合.b. 将5种步伐进行排列组合.③ 变化的8拍组合即4—8—4组合.
3.3 健美操的创编方法。创编一套健美操,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教师编;其二是教师与使用对象合作创编。处理选配音乐和创编动作的关系上,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 先创编健美操的成套动作,再谱写音乐. (2) 先选择音乐编排成套动作. (3) 根据对象的需求选择音乐,根据音乐编排动作,最后根据所编的成套动作的需要修改音乐.
一般来说,第一种方法根据动作专门谱写曲子虽然是最理想的,但由于这种专门人才较少,因此目前采用最多、最普遍的方法是后两种。
3.4 健美操的编排步骤
(1) 先创编健美操的成套动作, 再根据动作谱写音乐. (2) 先选择音乐, 然后根据现成音乐编排成套动作.
(3) 根据使用对象的需求选择音乐, 然后根据音乐编排动作, 最后根据所编的成套动作的需要修改音乐. (4)掌握与运用影响动作效果的因素① 动作元素的方向.② 动作元素的节奏.③ 动作元素的重复次数.④ 动作移动.⑤ 动作杠杆⑥ 单、双、侧动作⑦ 动作模式.⑧ 动作平面.(5)成套动作的分析确定有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修改:
①检查每节操之间的衔接与过度是否自然巧妙,能否跟上节拍,有无不必要的重复。
②检查整套操的基调与风格是否一致,顺序是否符合人体解剖、生理要求,是否具有和起伏变化等.
③通过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率指标的测定,检查是否符合预定目的,如对练习者不合适,应予以调整.
5. 后记
综上述创编一套有特色的健美操.主要取决于音乐、编排和练习者的能力,成套动作及设计要力求创新,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使健美操体现新颖独创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马鸿韬.健美操创编理论与实践[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宋允清,张红凌. 实用健美教程[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170 -307.
[3] 常薏,刘渤海,常莼. 形体训练教程[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1 -6.
[4] 雷志灶,周铁军,孙洪涛,等. 体育方法[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0
[5] 王洪.健美操教程[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7] 周燕.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创编[J] 体育学刊,2003
[8] 宋允清, 张红凌. 实用健美教程[M] .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170- 307.
品牌建设的方法多种多样,IT行业的品牌建设既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品牌建设经验,也有自身特色。下面介绍几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1. 跟随战术
跟随战术指监视行业领先者的活动,在品牌活动中采用模仿的战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跟随不是简单的模仿,跟随的精髓在于“存同求异”。众所周知,行业领先者一般实力雄厚,简单地模仿其市场活动,在实力上中小型IT企业无法做到,因此模仿要“神似”。举个具体例子来说,同样参加展览会,领先者以其恢宏气势的展台赢得观众,但观众可能并不能得到或记住什么;而展台一般的中小型IT企业,最应该注重的是找到公司或产品的诉求点,“我可以做到……,我还可以做到……”等等,把这个诉求点与观众的心理需求联系起来,达到双方进行心理和行动沟通的效果。
再如,领先者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确实能够覆盖其所有的潜在客户的地域或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企业似乎无法跟随。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根据80/20原则,领先者为了能够覆盖全部的潜在客户,实际上是用了80%的资源去达到覆盖剩余20%的潜在客户的目的。中小型IT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可以抓住主要客户,暂时放弃剩余客户的办法,只用相当于领先者20%的资源争取主要的80%的客户。
相信大多数的市场活动都可以如法炮制,这里不再列举。但要提醒实践者注意的是:跟随时机的选择相当关键,需要仔细考虑。
2. 服务战术
这个战术听起来是老生常谈,似乎缺乏新意,但实际上是最容易被忽视却又颇具影响力的方法。这里的服务战术是指通过全公司员工的服务努力,为客户创造舒适的商务环境,达到客户的心理满足。而不是指象IBM的服务事业部那样把服务作为盈利模式。这里可以借鉴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比如海尔的服务。
IT企业的服务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技术含量比较高,相对比较复杂,客户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等,这就要求比其它行业更大的耐心和细致。因此需要在企业中推行“全员营销”、“整合营销”的服务理念。不管是在售前、售中,还是在售后,公司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对客户保持同样的良好服务形象。虽然公司可能在员工培训方面指出增加了,但员工素质的提高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IT技术更新很快,良好的服务能够留住老客户,做成新生意。据研究,开发新客户的成本是留住老客户成本的数倍。
具体到服务的实施,中小型IT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比如热线、网络等,但关键的是服务的质量,这才是服务战术的核心。
3. 专业形象战术
专业形象战术是指中小型IT企业在选准自身定位以后,通过专业的媒体传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企业在该领域的专业形象。IT企业的特点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客户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往往更倾向于技术实力较强的IT企业。因此,中小型IT企业可以通过频繁在专业媒体上曝光的办法,树立自身的专业形象。当然,由于中小型IT企业资金有限,不可能大量采用媒体广告的形式。
为了达到树立专业形象的目的,企业必须从全公司整合营销入手,全方位参与专业形象的塑造。比如,企业鼓励技术人员在专业媒体上撰写文章、发表观点,鼓励市场人员在媒体上发表市场分析等文章,通过正面介绍技术或市场,侧面提及公司和产品的办法,给读者留下该公司的良好的专业形象。或者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媒体新闻、访谈等软广告的方式强调公司在业内的地位。
另外,在互联网迅速普及、影响力日渐增强的今天,公司的网上对外窗口——公司网站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专业、新鲜、内容充实的网站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小型IT企业也应该利用网站的影响,开辟网上技术论坛、技术教室等,聚集人气,开辟公司专业形象塑造的新渠道。
专业形象塑造的具体办法很多,大家尽可发挥聪明才智。但中小型IT企业在实施这一战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找准自身的定位,强调专业,切忌大而全。
4. 塑造名人战术
名人历来是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中小型IT企业也可以利用名人的正面影响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里讲到的塑造名人,不是指媒体的大肆炒作,而是以务实的态度挖掘企业内部的名人资源,塑造专业形象的企业代言人。塑造名人,既可以塑造个别典型人物,也可以塑造集体名人。
国外的许多IT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就采用了这一战术。比如,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电脑的乔布斯。我国的中小型IT企业虽然目前缺乏能有如此巨大影响的人物,但从塑造某一方面技术专家来看,应该还是大有可为的。由于中国人谦逊的个性,可能不太愿意太突出,这就需要说服当事人,塑造名人是企业品牌建设的需要。在塑造和为此名人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和个人积极主动地在适当的媒体和场合出现,以保持或增强名人效应。
如果中小型IT企业希望突出整个公司的形象,也可以塑造集体名人。集体名人可以是公司的技术精英团队或市场精英团队。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集体名人的稳定性,防止由于集体名人的流动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系统;主要问题;方法探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日趋成熟,我国的建筑产业也随之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窄间,尤其是在我国人口数量愈来愈多、人口压力愈来愈大的今天,我国建筑产业的高层化发展更成为了我国现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心。高层建筑的建设工作是充分缓解我国人口压力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也是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给国人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给排水系统的安装更是促使高层建筑建设满足市场需求、满足固人住宅环境要求的根本性工作,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施工技术实现对给排水系统安装质量的全面控制, 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今每个给排水系统安装管理人员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二、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中常见的主要质量问题
(1)给水管道设计不合理。在居民的住宅中,给水管道的设计是给排水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保证,在现阶段的房屋设计中,为了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有些家庭会设计两个卫生间,这样就加大了管线的连接长度,在计算方法不变的情况下,在水管的末端就会有很大的噪音。此外,在有些住宅区中,为了保证供水的正常运行,会加大供水压力,由此底层居民的水管就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振动较大,以致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2)对住宅给排水管件、阀门、水龙头和卫生沽具等的质量把关不严,以次充好,最终影响了给排水工程的安装质量。
(3)预留套管位置不准确,套管制作、安装不到位;管道穿越楼板时未设置套管,穿屋面时未采用防水套管,或者虽设置了套管但仲出完成面高度不符合规范的要求,套管与管道缝隙无灌注细石混凝土捣实,不使用防水油膏。
(4)管道的支、吊、托架间距不符合要求,同定不牢固;管口切割不平整,出现歪斜、变形和毛刺;没有做好对管道预制螺纹的有效保护:管道沟槽不均匀、深度不够,使接口不严密渗水;管道敷设中穿过伸缩缝、沉降缝时,未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埋地管道出地面立管预留甩口位置不满足立管安装的距墙尺寸要求,导致管道返工;给水聚丙烯管道采用热熔连接时,热熔对接中形成假焊,热熔管道内径收缩,管件连接不当。
(5)水表安装不符合要求,水表安装相邻距离或水表外壳距墙内表面距离过小,造成了抄表和维修的不便;水表安装中前后直线管段长度不符合规定,影响了水表运行的准确度。
(6)UPVC排水管立管伸缩节安装位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吊顶内排水管坡度及检查维修问题多;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忽视灌水检漏。坐使器排水口位置离墙距离不够,使坐便器选购和安装颇费周折。
(7)给水管道水压试验中只做强度试验不做严密性试验;用试压放水替代管道冲洗;试压时管内有窄气,致使压力表读数不稳定;用分区控制阀门作为区段试压的隔离手段,常因阀门渗漏而导致试压失败;使用不合格的压力表。
三、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对策
(1)严格把好施工材料质量关。通过查材料三证(即经营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产品质量检测证),测材料规格,验施工中是否使用设计和规范规定的材料,从而保证施工材料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2)合理设计给水管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给水管道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到住户的实际需求,对于室内设置两个卫生间的住宅区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并对给水管道的铺设进行精确的计算,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减短厨房和卫生间之间的管线,节约资源,同时要对进户管道进行重新设计,采用更大的直径,如将进户管道设计为DN25,以更好的满足住宅的实际需要,减小管线末端的噪声。对于自来水供给压力偏高的住宅区,设计人员可以考虑在低层住宅的给水管线上添加减压阀等装置,以保证减小压力,同时保证高楼层的合理供水。
(3)管道的支、吊、托架间距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设置,安装应当符合以下规定:①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②固定支架和管道接触应该紧密,固定应当牢靠。③滑动支架应当灵活,滑托和滑槽两侧间应留有3―5mm 间隙,纵向的移动量符合设计要求。④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当垂直安装。⑤有热伸长管道吊架、吊杆应当向热膨胀反方向偏移。⑥固定于建筑结构 的管道支、吊架不影响结构的安全。管道制作应先将管道校平后再切割,大管子要划好切割线,切割后要清除毛刺。管道沟槽制作时,压槽的时间和深度须保证,用游标卡尺量沟槽的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规范求。管道穿过伸缩缝、沉降缝敷设时,应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补偿器,水平安装。给水聚丙烯管道热熔施工前,施工人员应熟练掌握热熔工艺操作规程,正确选择与管径适应的熔接压力,热熔加热时间等技术指标,标识焊接深度,保证热熔温度,确保管道管件压入焊接头,热熔管道内径收缩保持压力直至加热过程完成,同时控制管道焊接时间和冷却时问,严格按给水聚丙烯管工程技术规程执行。刚熔接好管道严禁旋转和强行校正。给水聚丙烯管道与金属管什,阀门连接应使用专用管件连接,不得在塑料管上套丝。冷热水管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的上面,垂直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面向的左侧。生活水箱给水进水管口应高出溢流管口。其最小高出间距为给水进水管径的2.5倍,确保给水进水管口不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4)合理设计屋面及阳台的雨水排放管道。在住户上面的屋面,所设计的雨水斗应当采用侧墙式的雨水斗,以有效扩大汇水面积。对于阳台处雨水的排放,应当采用无水封地漏来收集,屋面雨水立管内的压力分布主要是由负压和正压的变换过程。因此,应当将屋面的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的上部,通过地漏以吸收大量的空气,从而对雨水立管的水量起到影响作用。在对屋面雨水和阳台雨水的排放管道进行设计时,应当区别设计,不能将其合并,以保证雨水排放的通畅性。
(5)阀门安装之前应作强度与严密性的试验,其试验应在每批(同型号、同牌号、同规格)的数量内抽查其中10%,并且不少于一个。对安装于主干管上的闭路阀门,应当逐个作强度与严密性的试验。阀门安装前应充分考虑阀门的操作和维修空间,注意安装高度和手柄朝向,安装时应将阀门关闭,以免杂物进入影响阀门严密性,单向阀门安装应注意阀门进出口方向和水流方向相一致。
四、结束语
给排水系统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人民能否正常生产和生活。要提高给排水的整体质量,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各个步骤,并且要在安装过程中注重监理工作,而且本文中列举的较常出现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提高给排水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闫冬.某超高层给排水系统设计[J].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07)
[2]罗斌.谈超高层建筑给排水及消防设计[J].山西建筑. 2012(13)
【关键词】电学计量仪器;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随着不断发展社会经济,越来越普遍应用电学计量仪器,在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开始逐渐增加使用电学计量仪器的数量,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故障,导致提高应用电学计量仪器的难度。文章主要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电学计量仪器故障,总结归纳电学计量仪器出现故障的基本原因,并且提出合理解决故障的方式,全面系统的分析排出常见故障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与利用电学计量仪器提供基础和参考。
1.电学计量仪器常见的故障和故障原因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电学计量仪器,带式电工仪表类、安装式电表类校准仪器和无线电测试仪器类、交流仪器类、电气测量仪器类、直流仪器类等,因为存在很多种类的电学计量仪器,分析的时候主要分析无线电测试仪器类、电气测量仪器类、交流电气类,依据上述代表来分析电学计量仪器中常见故障和原因。
1.1 交流电气类
生活中经常需要应用交流电,因此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交流计量仪器,如,数字工频频率表、三相交流仪表校验台、交流耐压测试仪、三相调压器等。在测定强电系统、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电器、电机漏电电流和安全耐压的时候合理应用交流耐压测试仪。实际测试的时候,由于不断增加电压,稍微增加电压,就会急速加剧电流,以便于出现电压谐波。基于此,被测试样品极有可能被击穿。第一是被测样品损坏;第二是急速提高电流会烧毁电压互感器。最后导致损坏整个仪器设备,不可以使用仪器。
1.2 电气测量仪器类
电气测量仪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电压电流通断测试仪、示波器、应变仪、钳形电流表、万用表等,其中综合性仪表是万用表,可以对直流电压或者交流电压进行测量,此外还可以测量晶体管参数、元件电阻以及放大器增益。因为存在相对比较复杂的接线的万用表转换开关,所以,接线之间也经常出现故障,如果焊接分流电阻短路或者不良,会导致直流电阻的示数偏大,或者偏小。选择不良接触的开关或者附加电阻出现脱焊的问题,会促使电压表量程回路不通,导致不能正常进行测量。
1.3 无线电测试仪器类
无线电综合测试仪是最具代表性的无线电测试仪器,可以当做频谱仪、数字电压表、调制度计、功率计、信纳比仪、示波器、频率计等应用。因为应用危机控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对数据进行测量,基本上出现的都是一般性故障,例如,烧断保险丝、不良接触电源线等问题。基于此集成电路十分容易出现故障。一般来说集成电路容易出现以下故障,铝电解电容发热、电路铜箔存在细微裂痕、损坏驱动继电器晶体管、电路爆出峰值问题、不能提高电路电压、高通滤波电容爆裂等问题,进而导致经常不能操纵以及正常运行仪器系统设备[1]。
综上,分析三种电气计量仪器常见故障可以发现,电气计量仪器常见故障出现不同故障的主要原因就是仪器设备自身结构特性和自身测试原理等,不少故障的发生都是因为具备不稳定的自身测试过程,还有的是因为比较复杂的仪器结构设计通道,所以,相关操作人员在为序设备的时候需要不断培养和了解仪器设备的自身结构和测试原理的相关知识,保证及时解决发生的设备故障。
2.电气计量仪器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2.1 调查和观察故障现象
维修人员在对设备故障进行维修的时候,需要首先对所有情况下设备的实际故障来对用户进行咨询,主要有维修操作人员操作熟练情V况、出现故障时候的现象,例如,异常响动、烧焦气味、检测仪器设备是否存在强磁场。并且及时记录询问有关故障的相关细节,为进一步检修设备提供基础,从而有效降低判断错误的概率,整体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在明确故障发生过程之后,相关检测人员需要对设备损坏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且实际检测的时候需要遵守的原则是由外及里、先简后繁的。主要应用两种检测手段,第一,对设备外观进行观察,主要有对设备不明显故障点进行观察,此时应该及时简单拆除仪器设备,对设备内部元件进行仔细观察,检看是否出现损坏设备的现象。第二,对设备故障完成观察以后,需要保证部分设备还能够应用一些功能,在通电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及时发现故障位置,时刻关注仪器设备发生故障的细节,以便于以后能够准确及时的找到和解决故障。
2.2 分析故障原因
观察完故障现象以后,就可以对故障类型进行判断,并且逐渐缩小划分设备故障损坏的区域范围,直到发现故障点以后才停止。需要相关操作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学计量仪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依据维修设备进一步对故障进行逐个排出。在排出不熟悉电学计量仪器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古城中,需要及时与生产厂家进行沟通,并且适当借助说明书。在完全清晰和明确仪器设备实际应用结构和原理以后,综合研究和分析,正确判断和分析设备故障[2]。
2.3 排除故障
通过之前步骤,要分析不同设备以及不同故障点损坏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或者调整设备,确保可以正常运行仪器设备。及时了解和分析损坏设备的相关参数,为更换设备提供基础。对设备进行更换的时候尽可能使用符合原来设备规格尺寸的零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类似原来参数的更换元件,严重的故障可以选择一些大于设计规格参数的元件,主要就是取决于相关操作人员对于仪器设备结构原理的了解程度。
3.电气计量仪器常见故障检测排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不可以强力对仪器设备进行拆除,防止损坏设备外观和设备零件,特别是需要轻缓拆卸保护性设备[3]。拆开机械部件、电线以及更换损害设备的时候,需要及时进行标记,确保更换元件以后能及时恢复原来的情况。在非正常仪器设备基础上检测和排出设备故障,检查设备故障的时候需要注重不可以触碰变压器和电源处,防止出现触电事故。在更换电源器件和晶体管的时候,需要及时准确牢靠焊接。长时间使用电学仪器设备以后,经常会出现小颗粒、灰尘等,完成维修以后,需要及时清理设备内外部杂物,及时清理设备内部掉落的零件,例如,螺丝、焊锡、线头,避免设备出现安全问题。
4.结语
总之,随着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电学计量仪器设备,现阶段,已经不断出现电学量子计量设备、数字化系统设备技术、等效模拟技术以及虚拟仪表技术等。在保证新技术准确度和测量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难度,所以,相关操纵人员应该及时补充自身仪器设备测量知识,不断了解额正握测量仪器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合理完善专业知识,保证仪器设备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⒖嘉南祝
[1]倪大志,唐振友.电学计量仪器常见故障排除方法[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