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科技的进展

现代科技的进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西宁客商;区域市场;历史贡献

近代以来,外来客商的商贸活动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西宁经济的发展,增进了青海与内地的经济文化。研究这一历史过程,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借鉴意义。

1 客商在西宁发展的简要脉络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南连河套,西接青海,北倚祁连”,[4] “逼介青海,环拱诸番,径通准夷,南达三藏,自古为用武之地”,久为边陲军事重镇,因兵而兴城。“秦汉期间,为西戎地,属凉州;汉武帝遂开诸羌,筑令居塞;宣帝时赵充国伐先零羌,开湟中,驻军屯田,置破羌县,属金城郡”。[1]北宋中后期,由于西夏阻断河西走廊,西宁(当时叫青唐城)渐成东西贸易中心,由高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沿青海湖东来的各族商人,多集中在此交易。这是外来客商在西宁的初起。

明代,西宁是西番入关之门户,内地客商(主要是山陕商人)与蒙、藏商人多来此贸易,渐成西北重要的商业中心,民间有“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之说。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前中期,清朝屡屡用兵西北,随军在这一带贸易的商人显著增多。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取消“茶马制度”。后来,又相继取消民间贸易的种种限制,外地商人逐渐成为西宁商贸的主力军。光绪年间,在西宁活动的客商队伍进一步壮大,其贸易总额和商业实力均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商业资本不断积累。清末民初,西宁城内最大的四家商号泰源涌、世诚和、德合生、德兴旺皆为山陕商人所有,表明山陕商人当时在西宁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8]

次于山陕商帮的是河北、河南、四川、山东、甘肃籍商人,而行商则以宁夏回族商人较为活跃。据《青海省志·商业志》载,期间,西宁较大的四五十家商号如三义和、同昌玉、永盛恒、隆兴泰、天昌正、万顺源、庆泰西、忠信福、晋和祥等皆为山陕商人所经营。民国时期,西宁市30多家中药铺,大部分为陕西华阴县商人所开。[9]“山陕商邦在西宁区域市场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各地的大、中商号多数为山陕商人经营。” [10]民国时期,青海籍商人队伍逐渐壮大,但客商的优势地位仍未动摇。1929年青海建省后,本省籍商人人数虽然超过外省籍商人,但从经济实力看,外省籍商人仍占绝对优势。[12]可见,近代以来,西宁区域市场中的客商不论其经营的商号规模,还是资本势力的雄厚程度都比本地商人要强得多,因而始终处于西宁经济的统治地位。

2 近代西宁客商的贸易活动

西宁客商传统活动大致不出皮毛贸易和药材、茶叶、百货之贩运。清末以来,由内地输入青海的商品出现了一些新的项目,不仅有中原地区、江南地区、沿海地区所产的工业用品,而且外国“洋货”输入青海的也日渐增多。民国初年,西宁市场上的外地商品主要有湖北的宽面土幅布梭布、湖南茯茶、四川丝绸、宁夏大米等。民国八、九年以后,随着客商人数的增多,天津、北平、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商品运入量也逐步增加,商品日益多种多样,如人马弓斜布、九龙洋布、采石机德国缎、斜纹缎、卡机布、洋袜子、毛巾以及香皂、牙膏、纸烟等。[11]与此同时,西宁市场上的土特产品如砂金、皮毛、药材、牛黄、麝香等,通过客商尤其是山陕商人运往全国各地。西宁的药材受到中亚和欧洲的注意,山陕商人将其收购并运往天津等地,再由天津运往欧洲各地。客商的这些贸易活动有力地刺激了西宁本地商人的经商热情,大大推动了西宁区域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皮毛贸易丰厚利润的推动下,除山陕商人外,云集西宁区域市场的其他各省的客籍商人数量也相当客观。据《丹噶尔厅志》载,“马皮,自蒙番运来售于本境或本境倒毙所剥牛皮,由湖北商贩收买至汉口销售…野牛皮,自蒙番运来售于本境,由湖北商贩收买运至汉口销售…杂货,如书籍、图画、笔墨、香表…皆自北京、陕西、四川、秦州、兰州各地运来。”[12]由此可见,在西宁这一区域市场上其他客籍商人的活动,弥补了“茶马贸易”制度取消后西宁市场贸易的空白,也为西宁商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随着商人人数的增多,商人同业组织也逐渐发展起来,主要有商会、同行公会等形式。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山陕商人在西宁设立山陕会馆,是青海最早的工商会馆。[13]山陕会馆作为山陕商人的自发组织,它的主要职能是协助在西宁的山西和陕西商人解决衣食住行和死后的安葬问题,并证明他们商务往来的身份,组织“聚会”等。会馆的会长由各大商号的掌柜轮流担当,并聘请“主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以山陕会馆为代表的客商行会组织,逐步发展为具有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商业团体,长期发挥着作用,成为晚清民国时期西宁客商“互通商品、交换行情、商定合同的重要场所。”[14]创建于光绪年间的“山陕会馆 ”民国时期仍在延续并有所发展。民国后期,西宁等地的部分河南、河北、山东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加入了山陕会馆。这种商业团体对内减轻相互竞争的压力和减少倾轧,对外保护入馆商人和商号的利益。他们在西宁的商业贸易活动无疑刺激了西宁地方工商业经济的兴起,带动了西宁区域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甚至促进了整个西北地区的商品交换和物资贸易。

3 客商对西宁开发的主要贡献

西宁地处西北边陲,消息闭塞、交通不便,贸易活动基本处于物物交换的原始状态。近代是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以山陕商人为代表的客商的大量到来,对西宁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主要表现为:

首先,客商在西宁区域市场的商业活动带动了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物资流通,形成以西宁为中心的区域市场。晚清民国时期来宁贸易的客商,为了在该地区站稳脚跟、形成竞争优势,积极顺应贸易形势,成立了自己的商贸组织,从而保证了商贸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客商的活动,促进了西宁经商之风的形成和边地与内地文化的交流。西宁区域市场经济的繁荣,必然带动周边地区商业贸易活动的开展,“连接青海东部与西部,农业经济文化区域与牧业经济文化区域”[15],形成一个以西宁成为中心的巨大的商业网。清人梁份在《秦边纪略》中用“举袂成云,挥汗成雨”来形容西宁市场贸易的繁荣局面。

其次,客商入宁经商,带动了本省商人和贸易集团的兴起。晚清民国时期,随着西宁区域市场皮毛贸易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地民众的商品观念渐强,在以山陕商人为代表的来宁贸易的客商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青海本地商人开始走上“发财致富、兴家立业”[16]的经商之路。土生土长的本地商人中,藏商和回商在西宁商贸市场中居多数,当然也不乏汉族商人。伴随着本地商人的积极参与,一大批商贸集团开始兴起。如民国时期,“西宁的裕丰昶、福顺昌、永和祥、德生隆、昌顺德、洪丰店、福盛店、恒庆栈”[17],都是当地商人开设的商贸集团。公元1900年以后,马麒家族在今甘肃省临夏市先后开设德义恒、步云祥等商号,开始到青海地区经营皮毛贸易。[18]公元1912年马麒任西宁总兵后,更利用权势,指使德义恒商号扩大抢购青海羊毛,运至天津售给英商兴隆、利济、安利等洋行,换取枪支、军火、布匹、百货等。[19]公元1915年以后,马麒又在西宁东关德顺昌商号,由其军需处长任经理,大量贩运羊毛、皮张出省,购进大批布匹、百货、茶叶。[20]公元1930年8月,马麒死,德兴店由其弟马麟与马麒之子马步瀛共同经营,初直接经营羊毛、皮张、布匹、百货、茶叶等贸易外,所有入省货物统由其经理批发。由此可以看出,客商入宁不但带动了当地与外界的商品贸易,而且激发了当地人的观念,积极投身于商业活动中,并此基础上还形成了一批较有规模的贸易集团。

最后,客商在西宁区域市场的商贸活动,加快了西宁城市化发展。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民间“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说法足证西宁城市的发展与客商活动的紧密关系。而西宁的城市化又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兴商行出现,满足了农牧民的日常用品。综上所述,晚清民国时期,客商在西宁的一系列商贸活动,丰富了农牧民的生活内容,加强了青海边地与外界的联系,形成了西宁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参考文献

[1][2](清)杨应琚纂修,李文实校注.西宁府新志, 弁言[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14.

[3]张庭武.丹噶尔厅志[M].甘肃官报书铅印本,清宣统二年。

[4](清)梁芬著,赵盛世等校注.秦边纪略,卷一,西宁卫[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50.

[5](清)杨应琚纂修,李文实校注.西宁府新志,卷三,地理·疆域,附形势[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122.

[6](清)杨应琚纂修,李文实校注.西宁府新志,凡例[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64.

[7]廖霭庭.解放前西宁的商业和金融业[A]∥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青海文史资料集粹·工商经济卷[C].西宁: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出版,2001:232.

[8]钟银梅.近代甘宁青地区的皮毛贸易[D].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

[9]崔永红,张得祖,杜长顺主编.青海通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青海地方编纂委员会.青海省志(商业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12.

[11]廖霭庭.解放前西宁的商业和金融业[A]∥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青海文史资料集粹·工商经济卷[C].西宁: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出版,2001:234~235.

[12](清)张廷武修,杨景升纂.丹噶尔厅志,卷五,商务出产类[G]∥苗普生主编.西北稀见方志文献[Z].2006:821~833.

[13][14]任斌.略论青海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历史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4(3).

[15]勉卫忠.近代(1895—1949)青海民间贸易与社会经济的扩展[D].中央民族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106.

[16]天顺.廖氏兄弟与裕丰昶[A]∥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青海文史资料集粹·工商经济卷[C].西宁:青海省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出版,2001:163.

[17]杨景福主编.青海商业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18][19][20]青海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青海历史纪要[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118.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第2篇

科学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自然历史博物馆阶段、科学与工业博物馆阶段、科技中心阶段。自然历史博物馆早于科技与工业博物馆产生,是科学博物馆的早期类型,它至今仍然是人们了解自然界、探索自然奥秘的绝佳去处。世界上第一座科学博物馆――1683年建成的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就是一座自然历史博物馆。

科技馆的诞生与发展

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馆”,是随着西方科技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类“博物馆”,最早的科技馆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建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人们前所未见的各种机器,如蒸汽机、机车、轮船等等,它们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为了纪念人类的这些伟大成就,并延续发明创造,在欧洲兴起了历史上第一批科技馆。

1820年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座科技馆――法国国立技术博物馆,不仅收藏了一批先进的机械、仪器和其他各种发明的实物和模型,并对公众开放这些收藏,供普通民众和发明者进行学习和参考。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前身――南肯星顿工业艺术博物馆也在1851年伦敦“水晶宫”万国博览会的基础上创立起来,该馆着重反映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在工业革命中起过重要作用的科技文物,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史蒂文森发明的蒸汽机车,均被该馆收藏。

科技馆诞生之后立即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初期建立起来的一批科技馆仍然以收藏作为主要任务,但是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教育作用的重要性,因为这些博物馆的建立原本就是为了扩展工业教育,体现工业实力,启发社会大众,使他们看到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如1906年在慕尼黑建立的德意志博物馆和1933年建立的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创立的初衷都是专门为了技术的展示和推广,让技术被更多的人使用,博物馆在这里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尽管其中有些博物馆,如德意志博物馆,还收藏一些技术制造物,但公众教育已成为它们的主要功能。

现代科技馆:教育意义大干收藏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已有两三百座科技馆。20世纪50年代以后,不仅发达国家的科技馆数量增长迅速,而且像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科技馆。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77%以上的科技馆是上世纪50年代之后兴建的,这种现代科技馆多以科技中心为名,至今依然发展强劲。现代科技馆更突出自身的教育职能,公众也逐渐认识到科技馆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在博物馆展览思想上,传统科技馆主要展览过去的科学技术成就,而现代科技馆侧重于探索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以及开发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潜在能力。在展览方式上也从静态陈列型过渡到动手型。传统科技馆强调历代科技文物,向大众普及科技史知识,展品以陈列为主,一般禁止观众动手触摸。现代科技馆则把展示、活动和参与有机地融为一体,主要展出反映现代科学原理及应用的展品,鼓励观众动手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了解各种新技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而且现代科技馆界几乎完全放弃了科技馆的研究和收藏的功能,研究和展览功能因此分离,以至于它们往往分别属于不同的博物馆。

1937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发现宫”成为最早创立的现代科技馆。它在摆脱博物馆传统方面走在最前面。“发现官”几乎没有历史收藏,而是以教育作为该馆的主要宗旨。博物馆有责任为后代子孙收藏和照管具有重大历史意叉的样本,通过文物展示供人们了解和反思历史,或者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而现代科技馆收集和照管的都是一些很突出的展示型物件(这些物件一般由各馆研究人员自行设计并制作),侧重于展现当代科技的发展成果。当博物馆的定义延伸到“现代科技馆”时,博物馆的概念发生了有趣的变化。由于现代科技馆强调观众的动手操作,因此其展示和教育功能得到加强,但由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藏品,其收藏功能被弱化了。美国旧金山的探索馆(1969),加拿大的安大略科学中心(1969),美国华盛顿的航空航天博物馆(1976),以及我国的中国科技馆及各省市正在建设的科技馆均属于这一类型的。

现代科技馆的发展有两种途径。一是在传统科技馆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另一个途径是近年来兴建的具有现代特色的科技中心。前者如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该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置了“儿童馆”,通过简明而有趣的方式介绍科学原理,以引起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许多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科学技术博物馆都纷纷增添了现代科技的内容,加强了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展示和教育活动,而新建的科技中心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加拿大温哥华科学中心、澳大利亚国家科学中心、纽约科学中心、加州科学中心、香港科学馆等。这些科技中心都把普及科学技术,培养人们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

让科技亲近大众

美国的科技馆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现拥有科技中心(现代科技馆)200处以上。加拿大人口不足3000万,已有10个城市建立了科技中心,每年接待观众的总人数累计超过350万人次。科技中心最本质的使命是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激发起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那么科技中心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在“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成为大众共识的前提下,社会对“终身学习”的场所有着客观需求。科技中心不仅可以作为青少年学校教育的辅助,而且也可以为成年人的知识更新提供莫大帮助。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时刻充实自己,而科技中心无疑是人们集中了解当代科技进展的首选之地。

科技中心是科学普及的重要园地。它提供由科研人员精心制作的展览设备,参观者通过实际操作这些设备,可以快速地领会相关的科学原理,增加公众对日常生活中科技知识的了解。科技中心还为媒体提供最新的技术资料素材。通过媒体向大众普及科技知识。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科技革命企业管理人才素质 现代管理技术

一、前言

现代科技革命的内涵及时间上如何划分等,至今尚有不同说法。美国阿尔温·托夫勒在其《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两次文明浪潮:农业社会和工业文明时代。美国预测学家奈斯比特在其《大趋势》一书中,将工业社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纺织机械化和煤炭炼铁、蒸汽机和炼钢技术、电动机和内燃机、电子技术阶段。除此之外,还有二次产业革命论、三次产业革命论、四次产业革命论等提法。以美国科学家科塔莱克为代表的四次产业革命论,认为前两次产业革命与三次产业革命论基本一致,将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核技术、计算机、半导体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视为第三次产业革命,把新出现的科技与产业发展视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本人基本赞成科塔莱克的观点,只是第四次产业革命应该是当今的光电子、激光、千亿次大型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尽管各种说法不尽相同,但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次革命称之为现代科技革命。

二、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1.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紧密结合

科学革命侧重于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技术革命则是强调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改进和更新。历史上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往往是是相互分离的。比如蒸汽机技术的发展大大早于蒸汽机理论即卡诺循环理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当今是科学与技术高度渗透的年代,例如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就无法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再如生物工程不仅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科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2.科学与生产一体化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没有单独的科学活动,一些简单朴素的科学知识直接来自于生产活动,随着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和分工的出现,科学活动从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二者距离越来越大,到20世纪中期,科学出现工业化、群体化的趋势,对生产的依赖日益增强,一方面,科学成果的获得往往取决于能否生产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另一方面,科学成果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出现了科学与生产新的一体化。

3.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这是区别于以往任何一场科技革命的标志。现代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信息革命,或者说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实质不是减轻人的体力负担,而是人脑的延伸,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现代科技革命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等新名词的出现无不说明这场革命是对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的信息革命。

三、企业管理中的科技革命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科技革命;适应性组织;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 F0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9-0006-04

一、现代科技革命的形成与特征

1.现代科技革命的形成

现代科技革命指发生于20世纪初到现在的科技变革,其形成经历了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科学革命和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技术革命两阶段。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科学革命是由该时期的物理学革命引起的。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三大发现,打开了原子结构的大门,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从而也使物理学从宏观低速领域深入到微观高速领域。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部门,在物理学革命的带动和影响下,其他自然科学也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并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并由此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技术革命,则是现代物理学和各门技术科学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如前两次技术革命称为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那么现代技术革命可被称为信息技术革命[1]。

2.现代科技革命特征

现代科技革命形成的历程表明,现代科技革命是以现代物理学、系统科学和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干的新兴科学技术群和产业群的革命,其实质是生产力革命。因此,与近代两次技术革命相比,它表现出明显的特征:首先是综合化。现代科技革命的空间发展特征是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2]。现代科技作为一个大系统,它的综合既表现在对不同学科的新综合,也表现在产生许多新概念和方法,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形成门类繁多又有完整系统的层次体系。其次是高速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服从指数规律。一方面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呈现一体化特征,科技与技术的进步表现为一个共振或共鸣的过程,使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缩短,应用于生产的过程大大加快;另一方面,由于科学与技术间的促进与转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快,所以知识和技术更新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第三是智能化。现代科学技术使生产力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化,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日益显示出它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一方面,它使劳动者构成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演变,许多经济活动领域内脑力劳动者比例大大超过体力劳动者;另一方面,现代化生产工具日益受到科学技术浸透,在原有机械化基础上逐步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过渡。

二、现代科技革命与企业组织的互动发展

1.科学技术革命与企业组织变迁

组织是由人、财、物等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开放性社会技术系统,它具有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生成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能力。综观人类社会历史,几乎每一次科技变革都导致组织的大变迁,而组织的每一次大变迁也几乎都是为了适应科技变革。

第一次科技革命即蒸汽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气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跨进了工业社会,并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组织的历史变迁:生产工序上一个个局部工人使用简单工具的手工操作,让位于按科学原理设计的机器和人机结合的生产系统。相应地,手工工场便被科学的人机生产组织――机器工厂所取代,此时组织结构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直线制,即组织中的各种职位均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管理的职能分工还处于萌芽状态。

第二次科技革命即电力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技术的应用。电力技术的应用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重工业技术体系使生产过程从机械化进入电气化,生产组织规模开始扩张,组织内管理协调日趋复杂。此时,组织管理者既要为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组织内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又要使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能适应外部市场变化和竞争需要,直线制组织显得很不适应。这就要求组织创新和改良,设立专业的管理职能人员和机构,把相应的生产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职能部门,从而形成了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职能式组织结构。随着科技革命发展及由此导致的市场变化,组织需要通过产品和市场多样化谋求进一步发展。但由于组织形式绝大多数仍以职能为中心设置,这就与组织的扩展产品的类型和拓展市场产生了矛盾。组织为发展多产品和开发多市场,确保规模生产及利润扩张战略的实现,就需要一种新责权利关系认同结构,以便能更好地解决集权与分权、内部监督与激励、内部控制与协调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能适应多样化发展需要的分权化事业部组织结构便应运而生。

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企业组织适应性的要求

组织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手段,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性的事物,应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是组织的本质要求。适应性组织就是不断改变不合理的组织形式,建立新的高效能的管理组织体系。所以适应性组织能使企业组织形式挣脱旧体制的束缚以动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活组织”,进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从历史的角度看,从作坊、单一工场形式的企业组织到现代联合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从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企业组织形式到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组织的发展都说明,历史一直在选择新的、适合时代潮流的新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组织变迁是不断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环境的变化速度大大超过传统组织的跟踪与调整能力[3]。在这种环境下,灵活适应性将被视为成功组织的主要特征。一方面,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有迅速响应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要求组织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因此,基于现代科技革命的组织适应性组织应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指减少组织管理层次和扩大管理幅度,它将组织结构形态由传统高度集权、中间管理层多等弊端的金字塔型转变为中间环节少、管理成本低、对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等的水平矩阵型结构。过度集权使员工丧失了参与性和自主性,而过多的管理层又使组织运行效率下降。组织结构扁平化可减少组织中间管理层,使企业最高管理层向作业层靠近,及时实现管理层与操作层的互动,从而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保持决策与管理的有效执行。同时由于权力重心的下移,基层员工可获较大自,因此也有利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组织结构扁平化适应了现代科技革命环境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增强了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和市场急剧变化的能力。

(2)组织性能柔性化。柔性是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性能柔性指组织除具有传统组织职能外,还有参与环境变化、对环境带来不稳定性的不断反应以及适时根据预期变化结果及时调整的能力。其优势在于快速市场反应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现代科技革命使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缩短,应用于生产的过程大大加快,从而导致新品不断问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及市场竞争加剧。组织性能柔性化提供了组织对这种竞争和市场变化不断适应和迅速反应的能力,它通过不断调整职责和非正式沟通渠道等特征克服企业市场行为选择的有限性,使组织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能够保持灵活性。

(3)组织运行开放性。组织运行开放性即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一定目的与其他组织的合作性。在现代科技革命下,由于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性,组织运行开放性一般表现为与其他组织形成的动态联盟。动态联盟是一个建立在某种共同协定基础上的由潜在合作伙伴组成的开放边界的集合体,是新的市场环境下产生的适应竞争需求的新型虚拟敏捷组织形式。它通过跨组织网络,以时间和机遇为导向,以来自于抓住不断变化的市场机遇为动力,把全球范围包括人在内的各种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技术、管理和人的集成,形成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组织运行的开放性既是对组织扁平化和柔性化的有益补充,也是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要求。组织结构扁平化虽扩大了管理幅度,但也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界限日益模糊;而组织柔性化使组织灵活的同时,也使企业规模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容易失去仅凭组织内部力量无法把握的机遇。同时,现代科技革命智能化使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扩散和应用。组织保持运行开放性,一方面,可以网络特有的高效和便利把组织内各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弥补组织扁平化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型动态联盟形成规模优势弥补组织柔性化缺憾。同时也可整合联盟间知识和信息资源优势,更好地控制与开发知识和信息资源,以适应现代科技革命综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三、基于现代科技革命的适应性组织

1.适应性组织的提出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已经步入了网络经济和速度经济时代,在此时代一个比较明显的消费趋向就是产品个性化,产品个性化需求使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生命周期缩短,企业只有采取小批量、快生产的方式才能生存。网络经济时代的支柱是网格,而网络本身就代表一种速度。一方面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对内外部信息敏感反应正确决策及时执行。同时,科技革命为企业实施快速生产提供了可能。CAD和CAM可以很方便迅速完成新品设计制造。

面对现代科技革命形势下的速度经济,很多学者提出了适应性组织的概念。张申生(1996)在编译Rick Dove的敏捷企业时,认为敏捷企业是善于把握各种变化机遇以及不断通过技术创新领导潮流的企业[4]。王易冈等(1998)认为敏捷企业是那些能够迅速实现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具有敏捷竞争能力的企业[5]。张洁等(2001)认为敏捷企业是指能迅速响应客户需求,以敏捷动态优化的形式来组织新产品的开发、及时交付客户及投放市场的有竞争优势的企业[6]。这种新型企业有的被称为“敏捷企业” 、“虚拟企业”,有的被成为“网络企业”,或“学习型企业”,它们的实质都是一种适应性组织。

因此,笔者认为,适应性组织是指组织能够通过复杂的通讯基础设施迅速地组装其技术、雇员和管理,以对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的顾客需求做出从容、有效、协调灵活响应的企业,简言之“三性企业”:对内外部信息敏感性、决策正确性和执行及时性的企业。

2.适应性组织的运行特点

敏捷企业不仅能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且能不断学习和“演进”。具体来说,适应性组织具有以下特征:①经营活动全球化。适应性组织通过电子方式与供应商、商、顾客和贸易伙伴连接,对信息进行捕捉和精练,为企业全球化业务提供方便,降低信息费用。②反应调整敏捷化。竞争使快速反应成为必要,快速识别新的产品需求,把产品推向市场,实施新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控制库存和分销等,最大限度缩短从新产品、新服务概念的产生到通过销售形成现金流的时间。③运营虚拟协作化。虚拟化是指一个企业拥有像传统企业一样的机构,但实际上企业可能只是一个空壳,它完全利用外部资源完成产品的设计、生产,进行产品市场营销策划、销售、定单履约及会计核算。④企业信息数字化。适应性组织通过传感器、设计数据存储工具对Internet上的大量数据进行捕捉和开发,然后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数据图像工具进行更好决策。如MRP、MIS、DSS(决策支持系统)、ESS(专家支持系统)等。⑤企业合作灵活化。适应性组织的灵活性表现在合作者的联合与分解上,企业建立起合作者网络,企业间可以很快的联合,以投标一个新项目,也可以很快的分解。⑥自动化控制和管理。EDI、DPS(数据处理系统)、JIT、CAD、CAM、CIMS、FMS等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促进了适应性组织自动化的进程。

适应性组织必须协调顾客、供应商、设计商、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才能改善企业的敏捷性,而支撑企业敏捷性的支柱是动态灵活的组织、快速集成的支撑技术和具有高素质的员工。灵活的组织是发挥技术优势和人的因素的前提条件,一个适应性组织只有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才能迅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竞争不是单纯的技术竞争,必须将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产生效益。

四、基于现代科技革命的适应性组织运行模式

1. 适应性组织的内部运行模式

适应性组织的组织构造应采取以职能部门为基础的静态组织结构与以项目组为中心的动态组织结构并存的矩形网状结构。其中关键是推行项目工作小组。每个产品的生产都可能要使用具有高度交互性的计算机网络,同在技术上分散、在组织上分离的企业内部成员彼此合作,并且也可与其他企业成员合作。在适应性组织结构中,职能部门相对稳定,项目组根据需经常进行重构和重组。每个职能部门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是部门经理及少数管理人员,流动人员指根据需要加入项目组的人员。固定人员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培训与管理,以及给本部门人员分配任务,组织人员加入到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分两层即管理层和操作层,管理层是项目经理及少数管理人员且相对固定;操作层按产品不同时期加入不同人员且动态变化。

项目组在整个产品生产周期是动态变化的,有关职能人员可根据需要加入小组,完成任务后及时退出返回原职能部门;项目组强调实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和工作的有序性;项目组工作在时间坐标上有相互的重叠与交叉,小组成员并行工作,协同完成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任务;项目组在企业内部是相对独立的,项目负责人有权决策项目组内的各项活动,企业领导负责监督工作小组的活动情况。因此,适应性组织的内部运行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多项目组并存的模式,如图1所示。适应性组织可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和相似度来划分项目组,一个产品对应一个项目组适合复杂程度中等的产品;一个产品对应多个项目组适合可分成相对独立分产品的复杂产品;多个产品对应一个项目组适合相似产品或几个简单产品。

2.适应性组织的外部运行模式

现代科技革命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处于网络组织中,适应性组织必须加入价值网络,该网络不仅有供应商、顾客,同时还有竞争对手;维系网络存在的联系包括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长期供买方等合作关系。价值网络思想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和价值活动顺序分离的机械模式,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价值链,使各主体以项目为导向按整体价值最优原则动态组合形成拓扑空间和价值网络,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如图2所示。价值网络的合作伙伴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相互联系,这里价值中枢即领导厂商不仅是网络形成的主要动力,而且整合各成员创造的价值,并影响价值创造方式和价值传递机制。市场与客户的需求等信息在整个价值网络内流动和碰撞,领导厂商和网络成员共同识别市场机遇和顾客需求,从而使价值网络形成市场需求捕捉网络。

[参考文献]

[1]林今柱.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命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纪丰伟.现代科技革命与网络营销[J].经济管理研究,2003,(2):64-67.

[3]吴 怡, 戴建英.新经济的组织设计[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5):104-109.

[4]Rich Dove 张申生编译.敏捷企业[J].中国机械工程,1996,(7):22-27.

[5]王易冈,等.敏捷企业组织设计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8,(6):28-32.

[6]张 洁,等.企业的组织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9):78-80.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aptation Organization Based o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Li Dongxu,Zhao Fuqia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现代科技的进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机械制造 科技发展 特点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加工制作、生产和销售及售后、回收等一系列过程的工程学科。我国是制造大国,但同时也是水货大国,制造技术却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都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必须提升机械制造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制造水平的差距,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红利的日渐缩小,社会发展、时展要求我国搞好机械制造自动化建设。目前机械制造自动化还比较欠缺,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扎实做好制造业基础工作。

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是集工业创新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主要应用于研究产品设计、加工制作、生产和销售及售后、回收等一系列过程。工业生产的一系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在整体的基础上来提高工业制造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要求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制度等在工业产品生产、制造、销售等过程中的应用。它不是排除传统制造技术,只依靠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将传统制造技术和新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工业生产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系统化。

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新经济时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都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在竞争之中的优势。市场经济发展、当下时展要求共同促使机械制造技术的革新。

4、机械制造技术是时代的新技术。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应对激烈的全球化的市场竞争,需要在金融、资本或者技术上占据优势地位。机械制造技术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志,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能够提升国家在应对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机械制造技术是集工业创新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是时代的新技术。

二、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加工制作、生产和销售及售后、回收等一系列过程的工程学科。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是集工业创新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志,也是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提出的较高要求。

上世纪70年代之前,产品制造技术还是十分单一,新品上市成功就会带动很多同类产品上市。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市场竞争势必如火如荼。

上世纪90年代初期,CIMS技术已经推广使用,建立了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的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也有很多研究项目,如产品自动化设计、工艺自动化设计和质量保证体系等研究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因为大部分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基础较为薄弱,机械自动化制造技术发展根基不足,制造业发展还有所欠缺。

随着人口红利的日渐缩小,社会发展、时展要求我国搞好机械制造自动化建设。特别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必须面向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三、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需要将传统制造技术和新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工业生产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系统化。现代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逐渐发展应用了现代纳米技术,这一精密加工技术对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逐渐向精密化发展和高度自动化发展。精密化发展,主要体现在纳米加工和微细加工;高度自动化就体现于CIMS和敏捷制造的更进一步发展。

1、精密加工包括有塑形加工、焊接和铸造。精密成型技术包含有精密塑形加工、精密焊接和精密铸造等。

2、无切削液加工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还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众多问题,这种技术主要运用于机械加工业。

3、快速成型技术。这种技术设计主要就是打破了传统技术的限制,根据累积和添加的原理进行原料加工。代表性技术包含了熔化沉积制造和分层实体制造等。

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必须面向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以上技术都符合了以上的原则,降低了原料消耗和成本投入,同样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绿色制造工艺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推广使用。

四、总结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是集工业创新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技术,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志,也是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提出的较高要求。我国首先需要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进而在分析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今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制造水平的差距,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

[2]阎树田,杨利玲,沙成梅,田波.21世纪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