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媒体融合的背景

媒体融合的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体融合的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媒体融合的背景

媒体融合的背景范文第1篇

2017全国两会上,湖北日报网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统一指挥调度下,从“纸端”到“指尖”,在媒体融合生产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及时传播了丰盛的两会资讯,唱响了全国两会的“湖北好声音”。

新闻职业素养仍是记者需掌握的硬本领

当今的媒介环境决定了以往控制着传播渠道的新闻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创作者、者和传播者,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内容为王”的法则依旧未变,新闻质量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媒体最重要的市场。所以对于新闻采访人员而言,沿袭传统新闻采访人员的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海量信息的极强感知力,面对不同价值取向的新闻内容懂得如何切入、如何进行内容把关,通过简练的表达和娴熟的写作,为受众传递直接明了的信息,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本次全国两会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派出10余名核心采编力量,由前方指挥人员统一策划,为后方制作多形式的新闻产品提供更多内容支持。期间,湖北日报网微端共、转载各类新闻稿件(文字、图片、视频、H5、图说、漫画等)1300余条,总阅读点击量超过1个亿。

向复合型全媒体记者转型

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的观念应该渗透在新闻内容生产的各个环节。这给传统新闻采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的全媒体记者应该成为新闻内容产品的专家,他们既要掌握如同在不同的平台生产和制作出满足不同受众需求的有差异性的新闻产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服务;还要懂得如何在新闻产品中涉及更多的互动情节制造营销效果等。

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日报网开通直播平台。如:记者在人代会开幕前一天安排记者以“会前,代表们在忙啥?”为主题通过直播带网民进入湖北代表团驻地,并在代表与网民间展开在线互动;另一路记者则走进北京梅地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向网民普及两会常识,引起网民浓厚兴趣;人大会开幕当天,两路记者近3个小时的直播吸引网友近180万观看。从网络到客户端,从自有平台到社会平台,全媒体直播引发了网民的强烈关注。与此同时,湖北日报网前方记者负责采访,为后方团队策划制作的“同饮一江水 共护母亲河”的H5提供有力的内容支持,进行网络化可视改造。一一展现长江沿线11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委员就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建言献策的内容进行图文呈现,也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记者承担的新闻内容采访、新闻内容产品设计与品牌塑造等多方面的职责。这也把所有的记者汇集到一个全媒体化的场所,集中进行新闻内容生产,做到资源内部共享,外部多元化生产。这种工作机制,一方面减少在传统新闻内容生产中的重复劳动,减少资源浪费,促进整个新闻内容生产发生融合性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过认知不同平台的呈现方式和特点、多维度、区别化对待新闻内容生产,提高新闻采编人员使用新媒体进行综合报道的业务能力。

参与新型媒体集合的探索之路

媒体融合的实质目标是在转型中形成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合,促进媒体再造,达到1+1>2的效果,实现新闻产品的“和而不同,多元扩散”效果。媒体融合的内在要求是希望通过融合促成媒体在内容生产、渠道建设上的积极创新,他规定了新闻采编人员时刻铭记对新型媒体集合探索的任务。比如:力求形成,“报、网、端、两微”的主流媒体立体传播格局。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日报报网端微融合生产,从“相加”到“相融”。通过前方“大脑”统一指]策划、采访、编辑、审核、。报道中,文字记者和新媒体记者携手,报纸上“全媒体记者”亮相,“融媒360”给新媒体留出了位置,前后方一体化,多平台聚合传播。

媒体融合的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纸媒体;未来角色;经营模式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赛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是广播、电视和报刊等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融合于一体的多媒体平台,改变了过去相对单一的媒体产品形式。当网络作为新的媒介载体,以其多媒体性、超强互动性等崭新特质出现的时候,无国界、去中心和海量的特性使得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且绵延广阔的媒介帝国诞生。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媒体业一方面生气勃勃;另一方面也乱象纷呈,过度信息化、过分娱乐化、过于浮躁化的局面令人困惑。以微博,社交网络等等为主的新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密切结合发展加速了原有媒体,尤其是纸媒体的改革步伐。

一、纸媒体的未来隐忧

最近,美国几个IT界的好事者写了一个电影角本,说的是2013年的事情。那时,曾经是全球纸质媒体的骄傲的纽约时报,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这个挣扎了100多年的“灰色女士”的读者平均年龄70岁(目前的平均年龄是55岁),被彻底扔出了主流社会之外。在强大的新媒体GOOGLE的打击下,早已没有了“内容为王”的气势,沦为一张免费的社区小报。而其他纸质媒体的下场如何呢?在这个电影角本里,它们都已经不存在了:纽约时报是它们存在于世界上的最后标本。在这样一个“灰色”的气氛之下。前不久美国杂志协会和报业协会的人在一起开会,大家心情很郁闷,想在新媒体当道的今天,在广告收入不断被侵蚀的今天,在发行收入不断下滑的今天,怎样探索一条生存之道。毫无疑问,现在是大众纸质媒体(即报纸和杂志)的寒冬。当然,这个“寒冬”只是趋势性的。因为即便行业的收入下滑得很厉害,纸质媒体仍然是广告业的主流。以日本为例,目前仍有88%的老读者继续按月订报,日本人对纸质媒体的忠诚度高居世界第一;美国多数居民仍然把边吃早餐边看报当作“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瑞典900万人口仅日报就有200种;英国报纸的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新闻,仍然比电视和网络新闻更具优势。刚才提到的那个电影角本确实是有些夸张的。因为任何存在了数百年的消费习惯,不可能一下子失去生存的意义。正如西方业界的一种“长尾理论”所指出的,纸质媒体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有生存的意义。当然其原因不是因为年老读者的继续存在,所以它们有生存的必要,而是因为它们会持续不断地满足社会上某一群体的人的需要。纸媒体不会走上灭绝之路,但纸媒体角色正在改变。在新旧媒体的环境下,纸媒体分别在原始与陌生舞台间表演。出版商需想办法同时兼顾印刷书及电子书两种客群的需求,按需印刷(print-on-demand)便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发展。

二、纸媒体的解构现状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体从信息需求、接收机具、经济条件、政治参与性上来讲的确存在创新度低、被替代性强、不够环保、劳力密集的缺陷,且受到文字知识和交通限制的传播因素制约,但在地域需求和习性使然的趋势下,它所承载的文化厚度、社论深度和正确性的权威一定程度上无可替代,而且作者的内容仍是纸媒体得以生存的根本依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出版各类报纸448亿份,各类期刊32亿册,图书74亿册(张),全年纸质媒体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58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0.9%。其中报纸发行量同比增长2.5%,广告收入增幅超过18%;期刊发行量同比增长3.4%,广告收入增长10.3%。纸媒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正如前文所述,在文化产业这个过万亿的市场中,纸媒收入占比仍不到10%,未来市场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同样也存在不小的挑战。

在此之前,我们所有的传媒业者,做的都是单向传播的工作。创办一个媒体,不管它是报纸也好,杂志也好,电视也好,广播也好,我们集中一批优秀的编辑记者,制作出吸引人的内容给受众,我们从发行上赚钱,从而进一步吸引广告商的广告投入。单向传播造就了我们整个传媒业的商业模式:内容——受众——广告商。这种线性化的单向传播形式跟经济效益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一定的冲击。从纸媒体产业数字化的消费情境和传播工具上来看,数字化、宽带、压缩与多元终端的影响,纸媒体的新生代受众,已融入新中心化网络云计算时代。MOD、POD、Mobile、Hyperlink的数字化传播,促进了传播的双向融合。在此过程中,数位是手段。三网融合仅可称为情境,数位使人类变的多任务。同时,上网时间成长,非影音装置接收影音;在线影音使用量增;文字与图片的呈现改为数据库化;笔电下滑(PAD)形式增加;移动机具与行动上网快速成长,这些变化让社群网成长与影音素材多元化。而互动服务的增加、广告市场改变,也让纸媒体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有更多不确定因素。

电子书的版权多元化,网络新媒体、行动版权、素材再制,让储存与编码(trans coding)日益重要。这些方法与手段,都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各大传统纸媒介在信息红海中护卫的蓝海。纸媒体产业链从“中心化”到“非中心化”到“再中心化”再到“新中心化”的转变,呈示着新中心化时代纸媒体的形式的变革。

因特网、3G上网及电纸书技术逐渐成熟;出版模式已经从“马路”转到“网络” 。

纸质媒体更多的开始迎合“凯飞族”(Care +Free +App)的习性。消费者的阅读行为呈现6A现象,也即: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透过任何载体(Any Access)任何接取(Any Connection)都能阅读任何内容(Any Content)。从纸媒体产业解构来看,纸媒体寻求跨业合作形成的“传媒+汽车、传媒+旅游、传媒+餐饮、传媒+医院、传媒+体育、传媒+娱乐、传媒+房产、传媒+物流”的产业结构,而后有在“创意+营销+科技”的策划推广更新中跳过官网的OTT模式,定点式文字阅读促成纸媒体数位消费。在媒融合的背景中充分利用交通工具的便利,电信业者的涉入和宽带上网的助力,根据阅读者对多媒体内容的消费习性,以及社群关系的改变,促成分众服务的形成,从而实现结账路径的多元。

三、纸媒体的经营发展走向

为迎合新媒体媒介融合时代的信息需求,创造数位阅读纸媒体产业之时应注意以下四项要素:一是以内容为主的创新商业模式;二是整合内容创作、编辑出版、数字服务平台;三是丰富网络书城,清楚的版权归属,流畅无线下载;四是强大市场营销、业外创收与通路拓展能力。纸媒体数字化产业链结构演变成互动多元模式:

以台湾联合报为例,为迎向结合网络、报纸、手机、电子书等多元载具的数字融合的媒体新时代,联合报针对联合新闻网()和联合追星网()为因应数字汇流趋势进行全面改版,新版网页具备更可视化的导览方式,强化新闻表现的空间与纵深,落实Wed2.0的分享概念。联合报系内部将这个改变的过程形容为三部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体质变化。大编辑台整合概念数字内容单位即“新媒体中心”,并设立“汇流副总编辑”的创新职务,接着联合报成立“行动服务应用部”。该报以数字出版的共同平台,实施“多元营收+数位汇流”的创意和行销模式。多元营收集中在活动展览、教育研习、民意及市场调查、电子商务事业等方面,在媒体市场结构快速改变的关键时刻确立报业需要,开拓发行与广告以外的收入来源,且保持与媒体和新能力相关。如此一来,就为该报媒体的未来发展提供充沛的能量。报纸的英文是「Newspaper,拆成二字为「News+Paper,很明显的,报纸的核心是news(新闻),是con

-tent(内容),而不是paper(纸)。报纸虽然是重要的新闻载具,但不是唯一,在新媒体环境下,读者将要求新闻信息更多元、更实时、更动态。联合报就更是努力把优质内容送到各种最合适的载具上,包括但不限于报纸、杂志、出版、计算机、电视、手机、平板计算机、甚至是电子纸,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载具,并且在同一载具上同时提供文字、图片、影音、互动、搜寻等服务用最合适的方式来说故事。台湾联合报运营的联合知识库()也成为数字资产营运模式的最佳范例。

四、纸媒体的未来趋势

在这样一个数字出版产业的时代,媒体更应该追求全方位的整合能力,结合软件、硬件、技术、资源、市场、通路、策略、时机面向,采取合作方式延伸出多元平台,营运共同平台以及多媒体应用平台。而如何使信息可以达到一次生产、多次利用,节省营运成本,创造高附加价值,仍需专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可以预见的是,实体纸本不会走上灭绝之路,但纸本书在出版界的角色正在改变。报刊实现无纸化,纸本书籍价格将更贵;消费者在网页上选看纸媒体内容,但实际购买则透过书店提供的接口下载电子书。同时部分电纸书具有手机和记事的功能,行动阅读市场成为必然。新的“终端+平台”商业模式以及与资源方合作的原则,将开创一个回流、实时、点选式阅读器市场。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纸质媒体在跨媒体上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应对竞争,媒介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与媒介融合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 考 文 献

[1]张乔吉.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融合走向[J].新闻爱好者.2010(3)

[2]陈清河.纸媒体的未来[R].武汉大学.2012(5)

媒体融合的背景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罗琦,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广传媒系节目制作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电视艺术,新媒体融合研究;金晶,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硕士,主要从事电视节目制作研究。

摘 要:我国媒介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电视媒体应坚持电视节目特性,发扬自身优势,通过网络传播逐步渗透,手机终端及时反馈,同时保障公信力及确立权威性,培养电视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进行全媒体运作才能创新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节目;全媒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69-02

所谓媒体融合,即是在新技术环境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通过合作的方式密切互动,促进双方的资源整合、产业共融,形成集约化、集团式的管理运营模式,从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虽然电视仍然是人们日常收视的首选,但央视―索福瑞历年城市收视调查数据显示,观众以每年2%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电视节目如何在新媒体冲击下,突破自身瓶颈,变劣势为优势,与新媒体强强联合,放大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必须追求的目标。

一、电视传播,品牌认知

电视节目应坚持自身特性,发挥比较优势。电视节目的可视性、观众对节目情感性诉求和节目按人们生活习惯编排的时间性是其它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一)可视性

在电视屏幕上,观众能够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节目内容,有新闻、电视剧、纪录片、广告、访谈节目和娱乐节目等。节目形态各异,时间长短不一。电视仍然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下最适合一家老小共同观看的最具可视性的媒体。同时要注意到,当下的一些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为了博取观众眼球,往往全国几家或几十家电视台会争相模仿,也就是业界俗称的节目“同质化”现象。在追求节目可视性的同时,要注意以低成本和节约为宗旨。例如2014年由冯小刚导演筹办的春节晚会,就以低成本、节约和创新为宗旨,收到了观众的呼声。此外,与某些大投入、大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相比,2011年一部创各卫视收视奇迹的《甄传》,没有华丽的宫廷场景,没有夸张的人物造型,但凭借精彩的剧情,演员的精彩演技,成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电视剧精品。

(二)情感性

电视往往在情与理之间把握观众心理。新闻节目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往往带有“情”。例如每年七月与九月,各新闻节目里都会出现“毕业季”与“开学季”的系列报道。法制节目在晓之以理的同时,使观众也动之以“情”。当然,要注意的是,有的编导为了追求节目的可视性,一味地放大情感的表达和表现,使得电视内容过于感性,使观众失去了理性思考的空间。在电视播出时如何避免把真实、真切和真诚的内容传递给观众而产生虚假、做作和矫情的效果,是电视工作者应关注的问题。

(三)时间性

电视内容的播出,完全是按照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事件流程来设置和编排,因此电视内容与生俱来的拥有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伴随物的独特传媒属性。例如早间时段,以大量的信息资讯为早起的观众提供早间新闻,上午时段基本为重播节目时间或教育类节目,中午和下午分别为资讯时间和休闲娱乐节目。晚上人们下班回家后的黄金档则以新闻栏目为主,晚饭后,则以电视连续剧为主,使观众释放一天的压力和疲惫。周末娱乐、休闲的综艺娱乐节目占据了大部分屏幕时间。可以说,电视各时段的节目内容和观众群涵盖了从老人到儿童,从上班族到自由职业者,从发达城市到偏远的农村地域。因此,不同内容的不同时段编排仍将是电视内容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四)品牌化

在众多的媒体竞争中,电视要想深入人心只有凭借其自身的节目品牌。电视媒体建立品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打造独有收视价值的过程。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和《快乐男生》已经成为湖南卫视的品牌。央视一套“以事实说话”为宗旨的《焦点访谈》节目在众多的新闻评论节目中独树一帜。电视品牌要扩大知名度并保持活跃性,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推广和传播。最好的推广和传播通常是和节目相结合,和媒体相结合,制造关注点。

二、网络传播,逐步渗透

(一)门户网站,打造观众忠诚度

除了电视媒体需要坚持自身的特色外,电视更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将电视主流媒体强大的视频资源和其他媒体的内容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加以整合,使节目视频赢得较高点击率,赢得年轻观众的关注,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当下年轻观众时间的碎片化,导致对电视节目的收视忠诚度下降,对网络新媒体的熟悉和喜爱日益增强,电视可以借助新媒体进行节目的品牌推广。传统媒体可借助新媒体维护和拓展重视读者,提升品牌影响力。网络掌握着大量客户群,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与受众进行互动,增强对电视节目品牌的认同感,进一步密切联系受众,形成电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凤凰新媒体是以凤凰网、凤凰移动传媒和风凰宽频三维一体的跨媒体联动传播体系。通过凤凰网的门户窗口作用,凤凰卫视与凤凰图文资讯服务可以实现直接的信息对接。凤凰网和凤凰移动传媒的页面设计层次上,保持着凤凰传媒总体对20~40岁的白领阶层用户群体的定位。

(二)网络传播,长尾播放平台

网络正在成为电视节目视频的长尾播放平台。目前,在网络上看电视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前卫的休闲方式,网络带给人们以更多的参与和深度的情感沟通,弥补了电视转瞬即逝的不足,拉近了网络与用户、电视与受众的距离。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是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的系列纪录片。作品生动展示了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部具有民族气息的电视作品。借助于网络上的反复播放,创造了一个传播奇迹,该片也成为2011年和2012年网络上最火热的焦点话题之一。在新浪微博位居每日的热门话题超过了一个月。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在央视推出。经过网络反馈第一二集对美食的展示比例较少,第三集《时节》进行了调整,满足了广大美食爱好者的诉求。

(三)微博互动,扩大影响

电视节目播出后,难以检测节目效果及受众反馈,微博与微信具有快捷、话语权相对自由的特点,电视节目可以借助微博与微信,激活年轻人热点话题,吸引年轻受众关注,建构固定的网络受众群,形成蝴蝶效应。

由于微博140字符的限定使得媒体的信息更加便利,因而,电视媒体可以将微博作为播报节目内容的最佳载体。《中国达人秀》在微博讯息时,同时采用文字、图片、视频、超链接的方式进行精彩节目预告,粉丝还可以参加抽奖活动和通过微博报名参赛等。这不仅满足了受众获知的需求,同时也推广了节目和活动,扩大了东方卫视的线上影响力。借助微博这个社交媒体平台,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对所关注的电视节目进行收视和互动,更有粉丝们会将节目传播至更大的社交范围,实现无成本传播。不仅能打破传统媒体的观众单项反馈方式,更能实现充分的全方位参与。例如2013年8月对前重庆市委书记的审判,央视微博就进行了同步直播,使受众第一时间掌握了审判进展。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台的官方微博应有专门人员管理。

三、手机终端,及时反馈

除网络外,手机也是目前一个不容小觑的平台。手机的最大优势在于传播的便携性和及时性。一方面,通过手机平台提供的微信,能够形成与微博一样甚至更广的互动,可在朋友圈中形成对节目的舆论圈,也就是俗称的“病毒营销”。此外,通过手机无线上网,在手机上观看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但以手机作为终端收看电视节目不是手机电视的唯一追求,手机电视业务还需在个人操作上有足够的拓展空间。

作为新媒体,手机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电视节目正综合手机媒体的特质,寻找适当的内容和形式承载手机电视观众期待的内容。

四、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保障公信力

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在信息采集、内容选择、编排制作和节目播放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要做到严格把关、科学监管。防止“泛娱乐化”倾向。电视新闻节目在鼓励创新、融合新媒体的过程中应防止在节目中添加或渗进娱乐元素,应始终坚持真实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坚决抵制庸俗之风。

(二)确立权威性

在众多媒体中,电视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是极具权威性的媒体。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有些权威性的信息容易被垃圾信息所湮没,客观上造成网络的权威性受到打击。因此,全社会应提高网络媒体的专业化水平,降低网络媒体假新闻、垃圾新闻的上网率,力求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在群众心目中的可信度和美誉度。

(三)培养职业素养

要使电视节目更好发展,应培养电视从业者素养,建设高素质的全能媒体编导记者队伍,打造集新闻采编、节目编导于一体的全媒体数字化团队,从传统媒体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作转变。作为一名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电视编导记者,必须熟悉电视、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并能最大化地利用新媒体的各种特性,借助各种媒体渠道使电视节目最大化和最迅速传播,这才是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胡智峰,周建新.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生产的发展空间[J].视听界,2008(5).

[2]李荣,韩秋雯.电视与网络新媒体融合初探[J].新闻知识,2008(2).

[3]寇嘉.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生存策略[J].新西部(下半月),2010(3).

[4]束秀芳.反思2011电视节目“微博营销”――以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与腾讯微博的互动为个案[J].中国电视,2012(4).

媒体融合的背景范文第4篇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媒体融合是指将不同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随之会产生“质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而广义的媒介融合范围较为广阔,其中包括一切媒介以及与其有关要素的汇聚与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媒体融合是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媒介发展的理念,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对传统媒体的有机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也受到了现代媒体传播的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与知识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竞争逐步由市场竞争发展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地位大大提升。一个企业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企业所聘用的人员素质和现有的人员素质。因此,得到人才并保住人才成为了我国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从管理内容、管理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法与路径,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二、媒体融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媒体融合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目前各类火爆的电视招聘节目,其将媒体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现代化、大众化的崭新模式进行岗位招聘,深受广大求职者的喜爱。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搭上媒体这辆“顺风车”,实现新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1.媒体融合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影响

媒体融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工作内容方面的影响。媒体化、信息化的社会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内容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网络丰富了原有的管理内容,使得相关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逐渐变得信息化和网络化,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熟练操作新媒体,积极面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工作的带来的挑战。同样,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各方面的工作内容上变得更加多样、复杂,例如各种各样的网络招聘,就要求企业HR能够熟练地操作新媒体,在各类求职网站、微信客户端等平台搜集信息,并对收集而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吸收优秀的人才。

2.媒体融合对人力资源管理形式的影响

媒体融合不仅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产生影响,还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式。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形式主要以纸质为主,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都较为偏低,而媒体融合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不仅可以通过网络的操作,进行员工的招聘、培训以及人员档案管理等工作,还在公司内部搭建起了一个服务于全体员工的公共网络平台,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充分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尤其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建立的员工网络绩效评估体系,大大提高了评估工作的效益,也确保了评估结果的公平与公正。在媒体融合的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人力和财力,同时使员工工作环境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

3.媒体融合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侧重于对管理层的管理,忽略了对于普通员工的管理,不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激发员工潜力,还容易造成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管理的脱节。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建起了一座沟通与管理的桥梁,由于网络媒体具有公平公开的优势,因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所有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项目都会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个员工,使企业员工分工明确。利用网络技术,企业上层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基层员工的具体工作状况,并及时与员工之间形成互动和沟通,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平衡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架构。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全体员工能共享企业的各类信息,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动力。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人力资源的变革路径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中国的经济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因此,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空前激烈。而企业竞争的焦点将逐步从物质、市场竞争转化为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和文化的载体,是国家和企业经济发展的未来,他代表着一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而要想拥有更多的人才,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信息化、现代化、媒体化等特点,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规范、更系统、更高效。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不足,中国目前正处于人才争夺的核心地带,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站稳市场,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变革,让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信息化、科技化,使其成为企业的潜在市场。

1.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利用网络对企业进行广泛的宣传,例如,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将企业的个性化薪酬体系以及丰富的员工文娱活动等进行公开展示,同时,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员工存在感与企业荣誉感,从而实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一个集招聘、培训、薪酬等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化、自动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2.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的媒体素养

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具备专业知识、互联网思维、财务管理知识、运营管理、心理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知识,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能够处理好“全与专”的关系,既要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又要成为一个多领域全面发展的人才。

3.树立发展创新的理念

媒体融合的核心与灵魂是创新。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到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理念,并形成崭新的管理机制框架。建立适应于当代青年工作的环境与氛围,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招聘、考核、培训、考勤、绩效、福利、薪酬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例如,可以设立旅游津贴、姨妈津贴、津贴等有创意、有新意的“新兴福利”。为企业员工带去更多的关怀与贴心,从而更好地保障企业的长久发展。

媒体融合的背景范文第5篇

>>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出路 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出路探索 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广告“救亡” 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的发展 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的流程再造及技术升级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困境与趋势 全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营销策略 新媒体勃兴背景下传统媒体的竞争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战略转型 网络新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风险提示与应对 关于融媒体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该如何过渡的综述 简论传统媒体的困境和出路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整合营销策略分析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介融合困境的突破 传统媒体的出路 探析微博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出路 浅谈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生存法则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统媒体转向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战略 传统媒体与网治的融舍之道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词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北京:国家图书馆研究院,2016。

参考文献:

[1]崔晓华.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21):69-70.

[2]刘鹏飞.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过程中的思考[J].现代视听,2015(8):64-66.

[3]张迪.传统媒体的融媒体发展策略――以光明日报、光明网的实践为例[J].青年记者,2015(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