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过度包装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的现代食品包装业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产品的种类和质量已基本能满足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包装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依然严峻,特别是原材料、添加剂、胶粘剂以及油墨等质量问题,给消费安全以及环境安全带来了很大影响。与此同时,过度包装带来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浪费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食品过度包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本身质量的鉴别,不易发现食品的腐败变质情况。一些劣质食品往往利用各种花样的包装来欺骗消费者。二是影响人体健康,有些食品在包装内附加玩具等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与食品直接接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一些劣质包装经回收长期反复,有毒有害物质逐渐迁移到食品中,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三是影响环境。过度包装物废弃焚烧后加重环境污染。同时,过度包装是一种逃避监管的行为,如一些企业在包装内(外)附带其他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没有获得生产许可证。 可以预见,随着《食品包装规范》的出台,天价豪华包装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包装产生的许多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即将出台的规范规定了食品包装的设计生产原则,以及标识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包装的设计、生产及商业企业进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管理。
规范对食品包装、初始包装、预包装、过度包装、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包装废弃物等有明确的定义,为设计、生产、宣传以及执法提供了依据。比如,对“过度包装”的定义是:超出正常的包装功能需求,其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等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按照规范的规定,饮料、酒的包装空隙率不高于55%,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糕点(月饼除外)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55%,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保健食品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50%,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休闲食品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50%,包装层数2层以下,茶叶的包装空隙率不超过25%,包装层数3层及以To而内装产品净含量等于或小于30ml或30g,可以免除包装空隙率和包装层数的要求。当内装产品净含量均大于30ml或30g,并等于或小于50ml或50g,可以放宽包装空隙率的要求,其最大包装空隙率不应超过60%。
另外规范对选择的包装材料也做了规定,要求使用可降解或易回收的包装材料,符合环保要求。同时对材料的安全卫生性能,也提出了要符合相关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的要求。
《食品包装规范》正式出台后,将会对食品包装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以及监管者带来深刻的影响。
首先规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举措。为了保障百姓餐桌食品的安全,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对小麦粉、大米等5类食品实行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监管管理。
2006年底,国家质检总局为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监管体系,又继续将28大类525种食品的所有品种全部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管理。从2008年1月起,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市场准入考核方能生产,所有产品必须有明显的QS及许可证编号方可出厂。
2007,明23日,针对食品包装市场混乱之势,国家质检总局重拳出击,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无证查处工作的公告》,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查处未获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销售行为,在食品包装行业大力推行生产许可证制度。自2008年1月1日起,未获得列入第一批目录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共三大类,39种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生产该产品。销售单位不得销售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否则,将面临最少10万元的罚款。
食品及包装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比实施前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确实起到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为消费者提供了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的作用。规范一旦实施后,相关部门将有章可依,对违规商人进行查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规范是企业清洁生产’商家绿色营销的指南。我国正在制定的《循环经济法》规定,单位和个人在设计产品包装物时,必须执行产品包装标准,防止过度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产品包装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相关标准如《食品包装用的复合膜、袋通则》正式标准目前已经通过国家标准委的审核,将在近期出台并实施。
即将出台的规范也规定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节能降耗和削减污染物的要求,优先选择易降解、易回收、易拆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设计方案。
这就要求生产者在保证包装基本功能前提下,要尽可能减少包装物的使用和包装废物的产生,真正从设计上就考虑材料的消耗问题。这方面还需要有关部门根据具体的包装物,进一步制定明确的包装物设计及生产的标准,从包装材料使用的减量化以及对包装物使用过了以后回收再利用资源化方面,对生产者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标准的实施将对没有环保理念、没有设计能力的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食品包装行业又是一次新的洗牌。
规范还要求企业,应在每个包装件上标示包装回收标志,并建立健全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加强对负责废弃物回收的机构和人员的培训,以保障回收标志被有效识别。此外,还规定所使用的初始包装材料应选择可降解或易回收、符合安全卫生及环保要求的材料,提供的购物袋应选择可降解材料,且厚度大于0.025mm。
对于商家一定要紧跟国家的政策和标准的变化,在采购食品时一定要用新的观念筛选和确定合作企业,不要只为了产品好卖能赚钱就行,更多的承担起经营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相信有远见的商家在新一轮的食品包装大战中一定会取得理想的业绩,绿色营销的理念会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第三引导消费行为。提供维权依据。《食品包装规范》对消费行为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包装的空隙率和包装层数的控制,减少消费者因为过度包装而花的冤枉钱。在购物时,消费者可以根据《食品包装规范》的要求选购合适的产品,对严重违反规范的产品可以依法进行维权。
[关键词]奢侈品 奢侈化营销 营销策略
2011年4月,茅台酒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季克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不赞成将茅台酒定位为奢侈品,也没有想过把茅台酒向奢侈品方向培养,他一直主张要让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而同时在贵州省拍卖公司举办的“首届陈年茅台酒专场拍卖会”上,一瓶“精装汉帝茅台酒”以890万元成交,刷新了茅台酒拍卖成交价格的历史纪录。
当大多数国人对IPAD的认识还停留在游戏机,听音乐和无线上网的阶段,IPAD2在5月6日上市之初就有人彻夜排起长队抢购。
电视广告在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提醒人们“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仑苏”,那么消费者在买牛奶的时候,到底是买十几块钱一箱的普通袋装牛奶,还是买那包装精致的、多了1/3蛋白质,但在价格上又贵了不止两倍的的特仑苏?
茅台酒是奢侈品吗?千元左右的定价,比那些著名的洋酒要便宜很多,老百姓并不是喝不起。但购买茅台的人,不管是送礼还是自己享用,都是冲着它“国酒”的身份去的。IPAD是奢侈品吗?3000-5000的定价,对于工薪家庭来说并不是很大的压力,但却足以把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逼上绝路。特仑苏是奢侈品吗?不同阶层、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人自然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上面提到的这三种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并不是绝对的奢侈品,而他们的存在,却为绝大多数消费者带来“奢侈”的印象。这是一个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年代,这是一个新产品、新概念层出不穷的年代。当奢侈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我们进入了一个奢侈化的年代。
一、定义奢侈化营销
1. 奢侈品与奢侈化
在中文里,奢侈一词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国语》中有“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的说法,奢侈可以作为“因过分追求享受,而挥霍浪费钱财”的解释。
奢侈一词对应的英文翻译是“luxury”,《牛津高阶辞典》中对“luxury”的注解是“a thing that is expensive and enjoyable but not essential(一种昂贵和可以享受的非必需品)”,《剑桥高阶辞典》中,“luxury”的含义是“something expensive which is pleasant to have but is not necessary(拥有会让人产生快乐的非必需品)”。可以看出,luxury一词在英文中,没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昂贵”、“享受”、“快乐”、“非必需品”,是对奢侈品释义中的几个关键词。在商品供大于求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判断在必需品与非必需品/奢侈品之间划分明显的界限,而商家出于宣传的需要,更是将诸多商品打上“享受”和“快乐”的标签,并想方设法让人觉得这些东西很“昂贵”。
进一步的观察可以发现,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商品定价超过了人们心理承受能力,迫使让人们不得不接受他们高昂的定价,它们采用与奢侈品类似的宣传手段,竭力传达“高贵”、“美好”、“品质”等的元素,在情感上与设计方面对产品进行过度包装的包装与修饰,一方面营造稀缺感,制造饥渴营销,另一方面努力完善自身的售前与售后服务,最大化争取客户满意度。
奢侈化是一个必需品向奢侈品转变的过程,指的是非奢侈品在营销的努力下呈现出奢侈品的特征。因此,奢侈化不是商品经济的个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瞬变,而是现代商品社会中的普遍趋势。
2. 奢侈化营销的定义
奢侈化营销,在字面上看,是对必需品与非奢侈品的营销,但这样的定义是无法让人满意的。
奢侈化营销,包含“奢侈”一词,自然与奢侈品息息相关。因此在定义奢侈化营销的定之前,有必要对奢侈品的定义进行简单的回顾和分析。
早在1899年,经济学家凡勃伦就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中论述了有闲阶级将奢侈品“以消费作为博取荣誉的一个手段”,“为了有效达到增进消费者的荣誉,就必须从事于奢侈的、非必要的事物的消费。要博取名声,就不能免于浪费。”在他看来,奢侈品与炫耀性消费紧密联系。巴利在1994年出版的《奢侈的定义》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奢侈品与需要和欲望的关系密切,指出奢侈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最近,德国学者沃夫冈•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一书中指出“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的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和服务决定。”
在关于奢侈品定义的讨论中,不难看出,奢侈品的概念并不仅仅在于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奢侈品的范围与种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
结合奢侈品的定义,能为奢侈化营销做一个更为准确的定义。将生活必需品做高价定位,采用精美甚至过度的包装,通过产品与服务紧密结合,商品宣传过程中竭力传达“高贵”、“美好”、“品质”等感彩的表达,把产品与社会地位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即为奢侈化营销。
二、奢侈化营销透视
既然奢侈品的范围与种类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那么非奢侈品,也就是生活必需品的概念也是随着时间与空间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在第二部分,笔者将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的视角,从经济学、符号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奢侈化营销,试图分析奢侈化的深层次原因与奢侈化营销的客观必要性。
1. 奢侈化营销与商品增值
经济学中,人们用下凹形的恩格尔曲线来定义奢侈品,即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长,而如果需求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那么该商品就是奢侈品[1]。
经济学中关于奢侈品定义的优点在于,奢侈品不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商品,这个概念的动态属性很适合于描述奢侈化的现象:只要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就会不断有新的商品成为奢侈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会有奢侈品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郎咸平在《产业链阴谋I》一书中提出“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2]”,而决定商品的价格的,是整条产业链价格。商品的制造成本与人力成本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且易于衡量的,而产业链过程中的管理、服务与宣传的价格是无形、且难以衡量的。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奢侈化营销的过程,是管理、服务与宣传价值的增值过程。
这在某个方面解释了我国电子产品发展的困境:我们可以制造出在功能、质量上与国际品牌不相上下的手机、MP3、电子阅读器,却只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甚至被冠以“山寨”的恶名。国际知名品牌,卖的是奢侈化后的电子产品,卖的是设计、服务、理念,而我们的生产商,依然停留在卖产品、卖价值的层面上,义无反顾的投入到遥遥无期的成本价格战中,导致自身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
2. 奢侈化营销与品牌战略
品牌资产的价值反映在消费者如何思考、感受某一品牌并做出购买行动,以及该品牌对公司的价值、市场份额和能力的影响[3]。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品牌建设以及维护的投入却是有形且昂贵的。宝洁公司每年要为旗下的200多个品牌花费数十亿美元的广告费;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品牌价值已经达到675亿美元。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投入的费用,最后被作为成本附加在商品中,最后由消费者埋单。美国著名商人约翰华纳梅克曾经说过:“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了,可问题是我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费了。”
奢侈化营销的道路不以消费者的意志为转移,消费者需要品牌来简化购买决策和降低购买风险,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往往意味着高价的意愿,有时候这个比例甚至可以达到20%-25%。奢侈化营销的道路同样也不以企业意志的左右,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进行交流的桥梁,企业需要品牌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同时品牌的意义进行产品区隔,保持产品的独特性,使产品受到合法保护。
3. 符号消费与奢侈化营销
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社会,符号的过度供应或者符号生产的泛滥,使得拟像与真实背离,以至于真实消失,世界成为拟像的世界。现代社会的商品,在广告的作用下,成为符号化的商品,并被无限地进行多重的文化联想。
符号曾一度是与物体相联系的,然而这种联系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符号不再指涉任何真实,而“只是指向它自身的逻辑”,符号成为独立自在的系统,其背后不再有真实的意义[4]。
而消费社会中符号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呢?提起可口可乐,我们想到的是快乐,而不是装在瓶中几分钱成本的汽水;踏入麦当劳快餐店,人们想要购买的是快捷、卫生的食品;经过广告的狂轰滥炸,脑白金已经成为送礼的代名词;更有无数的品牌将自己定位于健康、时尚、品位、成功的行列。人们对于快乐、健康、时尚、品位和成功的追求无可厚非,而当人们受到广告和宣传的诱惑,去选择这些概念所代表的商品时,他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走上了奢侈化的道路。花钱买“保险”、“买心理安慰”的现象在现代社会并不少见,为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埋单,也许就是符号消费的奢侈化表现。
4. 奢侈化的自我定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将一个人的自我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一个人自我定位的实现,正是在“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中实现的。
自我定位开始于主我,而最易作用于“客我”,一个人接触奢侈化的商品的宣传后,或许起初并没有购买的意愿,但是当他想到:“拥有了它,朋友/同事会认为我时尚/有品位/有钱”,他就会不由自主的接受奢侈化的商品。
一个人的人自我定位可以从一个人的消费活动中,从他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体现出来。而一个人自我定位的发展与奢侈化的过程息息相关:一个女大学生可能选择李医生、佳雪、丁家宜一类的化妆品同理,一位步入职场的女性则更倾向于玉兰油、欧莱雅甚至欧泊莱,同样,一位事业有成的男士绝对不再会用他在早年使用过的手机/钱包/西装。人们往往自信于自己在物质需求方面做出的决定,他们永远都选择那些“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社会角色)的。除非一个人自身的经济状况直转急下,那么他对奢侈品的追求是不会停止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奢侈化脚步。
5. 群体环境与奢侈化
在人们生活的社会群体中,有每个人期望归属的群体,即向往群体,包括歌星、影星、经济、政治领域的社会精英等等。这些人作为公众人物,出现在报刊、电视、电影、网络中,倾向于使用商品的手段,尤其是奢侈品来提升自我形象。媒体的存在,在这里扮演了壁垒的作用,普通的个人难以分辨公众人物的形象与他们身后的包装,理所当然的认为与奢侈品是他们向往群体的生活常态。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普通的个人开始主动接触奢侈品,期待通过奢侈品来拉近与向往群体的距离。
社会学中,对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群体即为参照群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而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会产生压力,即群体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讲师邢采指出,东方文化中存在一种心理,即都想要和同伴保持一致。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寻求一种认知捷径,比如如果大家都买一个品牌,那么就会觉得这个品牌是好的。一个人可能满足简单的生活,抵制奢侈化,但身处在一个对奢侈化持接受态度的社会群体中时,群体压力让群体成员中落伍者的行为显得不合时宜而且与群体格格不入,从而迫使他接受奢侈化营销。最终的结果是,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奢侈化模式得以在社会中进一步的流行与普及,最终成为社会常态。
三、奢侈化营销策略枚举
我们没有办法笼统的说出出奢侈化营销策略的特征,其原因在于:第一,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几十块钱一瓶的矿泉水和专卖店里的高级成衣都是奢侈化的商品,但它们的营销策略必然不同,第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即使是同类的商品,它们的奢侈化程度也不尽然相同。所以在这一部分里,我将用具体的商品和品牌,总结出奢侈化营销策略的一般规律。
1. 从高价定位开始
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一书中指出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是以消费者对价格的认知和它们如何评价现行价格为基础的”,商家“可以降低价格,但价格过低或许会给人质量不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形象定价对于……自我认知度较高的产品尤其有效。一瓶标价100美元的香水可能只值10美元,而送礼的人花这100美元来表达它们对受礼人的高度敬意。[4]”
现代商品社会有两个特征,第一,强大的生产能力导致商品质量同质化严重,如果有新产品在市场上表现优秀,在短短的时间内,模仿者就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第二,广告信息高度膨胀导致商品宣传同质化――所有的产品都在毫无例外的传达着“高贵”、“精美”、“快乐”、“幸福”、“便捷”、“品质”的特征,消费者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下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很多时候,价格成为商品区隔的重要元素。“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仑苏”,尽管特仑苏一再在宣传中强调自己的牛奶多么优质,实际上相对于它的产品,它的价格是更吸引人的地方。
2. 搭建品牌层次
品牌层次是构成品牌的若干要素的有序组合。很多商品的品牌都不是单一的品牌,在同一个品牌下面,存在着一系列商品,其中有的采取高价定位,真对有一定购买能力的消费者,有的平价处理,面对大众消费者。
郎咸平在《公司的秘密》一书中将手机市场分成高端、中端和低端三级,高端手机占有的市场份额为18%,中端手机的市场份额为68%,低端手机占据的市场份额为14%,在手机市场中最大的市场份额也就是潜力最大的产品是中低端手机。
他提出手机行业里的势能一说,即集中宣传能力在最高端市场的市场上宣传自己的高端手机,以感性诉求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牢固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为品牌积累势能,积累到充分的势能之后,向下席卷中低端市场[5]。
很多营销努力与广告宣传看似作用在奢侈化商品上,实际上商家并不一定关心奢侈化的商品有多少人购买、能创造多少利润,他们真正的目的在于增加品牌美誉度,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为品牌积累势能。大多数消费者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无力购买某个品牌的奢侈品,但当这个品牌推出了他们可以承受的商品,消费者一定会优先购买。这是奢侈化营销对于品牌层次的贡献。
3. 过度包装
包装的意义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工业设计方面的所进行的物理包装,二是针对品牌含义所的开展的情感包装,在奢侈化营销的环境下,这两个层面都被过分的使用了。
物理包装的作用在此不再赘述,我关注的重点是对产品所进行的过分包装,即使用精美、考究、甚至过分的手段来包装产品。现代商业社会,几乎没有产品不使用包装,包括各种塑料、纸质、可降解的购物袋,快速消费品的隔离性包装、耐用消费品的保护性包装等等。一般情况下,包装的价格与物流、仓储的费用一起被计算在商品的成本中,继而在购买环节转化到消费者头上。而对于使用过度包装的产品,其外包装与产品一起,在为商家制造利润。例如一个用铁盒包装的巧克力豆,吃完了巧克力,盒子还能装别的东西,消费者很清楚那个印着漂亮的图案、制作精巧的盒子不是不花钱的,明知如此,他们也愿意为这样的一盒巧克力豆花钱埋单。至于高档的茶叶,酒类,过度的包装更是必不可少。一方面过度的包装抬高了产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产品自身高昂的价值需要精美的包装进行塑造。所以,过度包装是奢侈化营销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情感包装体现在产品销售的各个方面,包括广告宣传对于产品情感意义的赋予,产品的销售环境(是超市?专卖店?旗舰店?还是大型商场?),商品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精神等因素都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产品的情感包装。没有任何一个方面是决定性的,正是这些因素的合力塑造了商品奢侈化的形象。就像一个用竹片做成的水桶,盛水量的多少由最短的那块竹片决定――消费者可能对所有的营销努力都视而不见,但他们总能敏锐的感觉到商品与期待的不符。因此,情感包装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商品的物理包装。
4. 服务与产品的捆绑
在前文中已经指出,因为服务价值的不确定性,它成为奢侈化营销经营的重点。服务自身就是一种产品,因为劳动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同样投入了时间、物力与精力,将服务作产品的现象在现代社会并不少见。例如,银行的理财服务,保险行业的投保方案,律师服务,医疗服务,广告服务等等。
奢侈化营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服务与产品捆绑进行销售。例如,消费者购买在家用电器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它的送货、配然保修服务,很多情况下,因为产品自身优秀的质量,消费者在商品的终身使用过程中也不需要保修,但他们依然在购买时支付了产品的保修费用。购买房产,必须支付物业管理费,而物业管理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物业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清洁卫生费用,绿化养护费用,秩序维护费用,办公费用,物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公用设施设备及公众责任保险费用等等。在这些名目繁多而又看似必备的条目下,消费者失去了细究的耐心,只能按照规定支付物业费用――那些消费者付出了,而实际上没有使用到的费用,自然而然转化为物业部门的利润。
四、总结
奢侈化根源于人类生活的全面商品化,在商品极大丰富的今天,随着必需品与非必需品概念的逐渐模糊,已经是现代社会的常态。一方面每个人有自己奢侈化的脚步,他们自身追求奢侈化的商品,另一方面,人们生活的环境让他们一步一步向奢侈化的方向靠拢。在这一过程中,符号消费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商品符号的意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奢侈化营销契合人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进一步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奢侈化营销,是管理、服务与宣传价值的增值过程,创造更多的产品附加值,就有必要采用奢侈化的营销手段。
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所有的营销,都是奢侈化营销呢?
参考文献:
[1]许纯祯,吴宇晖,张东辉,《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2005年08月。
[2]郎咸平,《产业链阴谋I》,东方出版社,2008年9月。
[3]&[4]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绿色包装;定义材料;策略
一、绿色包装概述
绿色包装是指能够循环再生利用或降解,节约资源和能源,并且在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材料、制品加工到废弃物处理全过程)能够对人体健康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绿色包装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它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研制而成,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有利于回收利用,易于降解、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环保型包装。
二、绿色包装材料分类
绿色包装材料就是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生态环境有良好保护作用和回收再用的包装物料。
(一)重复再用和再生的包装材料
重复再用包装,如啤酒、饮料、酱油、醋等包装采用玻璃瓶反复使用 。再生利用包装,例如聚酯瓶回收后,可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再生。物理方法是指直接彻底净化粉碎,无任何污染物残留,经处理后的塑料再直接用于再生包装容器。 化学方法是指将回收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洗涤粉碎之后,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使PET全部解聚成单体或部分解聚成低聚物,纯化后再将单体或低聚物重新聚合成再生PET树脂包装材料。
包装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再生,仅仅延长了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作为包装材料的使用寿命,当达到其使用寿命后,仍要面临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可食性包装材料
20世纪70年代,普鲁兰树脂作为人工合成可食性包装膜,已工业化生产。它可作粘性、中性、非离性的不胶化水溶液,其水溶液经干燥或热压制后可做仪器包装,其光泽、强度、耐折性能都比高链淀粉制得的薄膜好。
几十年来,大家熟悉的糖果包装上使用的糯米纸及包装冰激淋的玉米烘烤包装杯都是典型的可食性包装。我国早在12~13世纪就已用蜡来涂桔子、柠檬来延缓它们的脱水失重,延长果蔬货架寿命。现在一般采用的可食性保鲜膜,已发展成具有多种功能性质的,具明显的防水性及一定的可选择透气性,因而在食品工业,尤其在果蔬保鲜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可降解材料
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阳光中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包装材料的可降解形式有光降解、生物降解、化学降解(氧降解、光/氧降解、水降解)等。
1、光降解型
聚合物在光照下受到光氧作用吸收光能,主要是紫外光,发生断链反应而降解成为对环境安全的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化合物。这类对光敏感的聚合物,称为光降解高分子材料,如乙烯基酮等。
2、生物降解型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很快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根据降解特性,它又可以分为部分降解型和完全降解型,如生物塑料和淀粉塑料等。
(四)纸材料
纸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纤维,在自然界会很快腐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回收重新造纸。纸材料还有纸浆注型制件、复合材料、建筑材料等多种用途。纸浆模塑制品具有质轻、价廉、防震等优点,还具有透气性好,有利于生鲜物品的保鲜,在国际商品流通上,被广泛用于蛋品、水果、玻璃制品等易碎、易破、怕挤压物品的周转包装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包装用纸正向功能性发展。
三、实施绿色包装的策略
绿色包装的概念深入人心,实施绿色包装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方面
制定和完善绿色包装材料法律制度。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立法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有毒有害包装材料,如立法禁止使用含有铅、汞和铜等成分的包装材料;二是建立存储返还制度,禁止使用不能再利用的器具和不能达到特定的再循环比例的包装材料。许多国家规定,含酒精饮料及软饮料一律应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若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则拒绝进口;三是实行税收优惠或罚金等“绿色税”制度:即对生产和使用包装材料的厂家,根据其生产包装的原材料或使用的包装中是否安全,或部分使用可再循环的包装材料,分别给于免税、低税优惠,以鼓励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四是倡导适度包装。如美国就以商品包装复杂豪华程度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了规范限制,过度包装超出要求则重罚,以此迫使厂家简化包装,日本甚至提出零包装的想法。
(二)企业方面
1、强化绿色包装意识
目前不少企业绿色包装意识淡薄。在“绿色浪潮”的时代,作为企业应提高绿色包装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企业应该理解,并非所有限制有害环境的商品进口都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企业应该知道,为了社会的持续发展,约束甚至惩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是必要的;企业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既能降低能耗成本、减少污染,又能提高企业形象,还能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包装标志实行绿色化
人们购买商品时由更多关注商品的质量、关注包装的精美,开始转向更多关注商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和包装是否具有绿色标志 。
3、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
绿色包装材料强调的是不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危害。绿色包装材料对发展绿色包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发使用绿色包装材料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企业包装材料使用绿色化要求做到:必须避免使用含有毒性的材料;尽量使用重复再用和再生材料;大力开发动植物包装材料;注意选用可降解的材料。
4、流通过程绿色化
倡导绿色包装不只是在包装材料上面的改进,还要注意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环保。首先要保证产品原料不掺杂掺假,无污染,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卫生管理条例,杜绝外部环境及工作人员对产品造成污染,供应商的原材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的好坏优劣直接决定着最终成品的性能,其次要保证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受环境的危害,因此构建企业绿色物流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理念考虑,实现流通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环保事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坚持绿色包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喜生主编,包装材料学,1997年11月/吉林大学出版社
2、骆光林主编,绿色包装材料,环保材料生产及应用丛书,2005年0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
3、武军,李和平,绿色包装,2007年03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彭玉兰,绿色物流与环境保护,中国环保产业,2004
5、蒋小花,循环经济视角下绿色包装,法律研究,2007
6、黄有柱,对绿色包装设计策略的分析包装世界,2003年
7、盛忠宜,实现绿色包装,2004年
8、杨福馨,绿色包装体系的建立于思考,包装世界 1996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假期制度中对传统节日假期恢复的策略上不难看出,传统节日所代表的文化符号以及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愈发受到人们重视,进而人们对礼品包装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本文就当下传统节日商品包装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其包装结构形态、文化内涵、设计风格、设计理念,以及当前传统节日设计包装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传统节日商品包装设计的原则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传统节日;包装现状;问题;原则;趋势
一,节日商品包装的重要性
近年来,从我国假期制度对传统节日假期的恢复上不难看出,传统节日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及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愈发受到人们重视。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其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尚、传统习惯,寄托了整个民族的美好愿景,对中国优秀文化的根植与传播都有非凡的意义。
中国人喜欢传统节日到来之际,走亲访友,互赠礼品,增进彼此感情。作为一个尚礼的国度,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礼品这个情感交流的物质载体,礼品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商业价值。现代对礼品包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类传统节日中丰富多样的商品包装,既烘托了浓重欢乐的节日气氛,又满足了人们不断提升的购物需求。人情逐渐淡漠的大环境中,更需要我们用礼品包装设计作为引线进行相互沟通,并且礼品包装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同时,作为“无声的推销员”,节日商品的包装设计无疑给产品带来了更多的附加值。
二,传统节日商品包装设计现状
首先,包装被定义为:为了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而节日包装主要指用于节日期间出售、消费的包装,它与传统节日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次,从节日商品包装的文化内涵上来说,其设计多能够与“传统”相衔接、呼应,融入传统元素,部分产品包装不失简洁大方。但节日商品包装设计良莠不齐,许多包装设计单纯考虑临时性商业利益,对包装使用的文字、图形等缺乏自身创意和考究,在针对不同节日的不同主题方面也表现不足。
再次,在包装设计风格上,当下节日商品包装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消费需求,但设计风格变化相对较少。在包装的色彩上,多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进行包装设计、所用图形、装饰多为传统纹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与节日主题进行了良好呼应,但节日商品市场包装过于重复、单一,未考虑其自身产品的各种特点、属性,未能通过包装更好的传达其商品信息。
最后,从包装理念上来讲,注重节日商品包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促进销售的作用,琳琅满目的节日商品丰富了节日市场。但多数商品包装设计并未考虑环保效益,现阶段传统节日商品包装存在着过度包装问题。市场片面的追奢华的包装效果,满足一些消费者对“贵重”感的表面追求的同时,满足了厂商奢侈包装背后利润的追逐。节日市场的“礼盒”文化愈演愈烈,相同的产品,有无礼盒包装,价格会有巨大差别。消费者追求一时的“面子”效益后,“假大空”的包装着实让自己叫苦不迭,变成了最终的受害者。
三,传统节日商品包装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当下,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为节日礼品包装设计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但错误的包装观念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而绿色消费、绿色设计的观念将逐步普及。现代包装设计,应以绿色环保观念为先导,遵循“环保”、“简约”、“务实”、“文化”设计原则。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包装设计领域践行环保原则势在必行。环保型的包装不仅从商品的经济价值以及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入手,更着眼于终端的包装回收处理,使包装的整个设计链完整可循,在每一个环节都考虑环境的承载力,考虑长期效益。
简约、务实原则要求包装设计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无论是从包装的形态体积还是材质的选择。包装设计应引导健康的消费理念。
文化原则下,将包装设计作为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对传统图形、文字、色彩、形态等形式的使用,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
四,传统节日商品包装设计趋势
首先,传统节日包装设计应倡导环保理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对绿色设计身体力行。从包装材质、结构等各个方面都做细致的考量,减少包装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中国古代在传统节日礼品包装中基本使用天然材料,这种客观制约下产生的包装形式在今天人们看来却具有了另外一种情感体验。在传统节日商品包装中使用天然材料不仅可以提升消费者感官感受,更能赋予其历史厚重感,最重要的是环保。
其次,传统节日商品包装设计应在境界上提升高度。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人们对外来节日日趋热衷,保护民族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无论从风格形式的创新,还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都督促设计师要将眼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设计风格应稳中求变。色彩方面来说,色彩在知觉吸引中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中国的色彩很早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和象征,具有程式化和符号化的特点。提及红色就会联想起传统节日。黄色和紫色在中国被认为是象征着权利、地位和财富。各种包装、产品不断的强化着这种色彩记忆。因此,在包装设计中,应对传统色彩进行再提取和再运用。
第四,在符号运用方面,可利用中国文字具有象征性和符号化的特点,既可规范使用亦能加以抽象变化。另外,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人们习惯于在传统节日的礼品及包装中运用这些图案表达情感、传递祝福,但样式过于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消费者对经常重复使用的传统图案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传统图案的使用上要挖掘更多的样式来丰富包装的设计语言,切忌盲目、重复。
最后,从包装设计师的角度,设计的功用是服务大众。设计师身上肩负着引导人类改变当下生活的使命,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商品的包装应多考虑终端的消费者而非仅仅作为商业利益链条上的棋子。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许平:《馈赠礼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
【关键词】商品包装 出口产品 产品竞争力
近三十年来,我国出口商品包装有了很明显的改观,对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但在这期间,我国出口商品大多仍采取价格竞争即低价出口的策略来赢得国际市场份额。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这种低价策略给我们国家带来了许多诸如反倾销的贸易麻烦。因此,从长期利益来看,我们不仅要加强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还要通过商品包装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来获得稳定的国际市场。
一、商品包装与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关系
1、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概念
由于市场营销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出口产品竞争力尚无固定的定义。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对国际竞争力所下的定义:“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其衡量指标主要包括:贸易专业化系数(TSC)、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对优势指标(RCA)、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出口产品只有在这几个指标上获得优势,才能凸显其强大的竞争力。
2、商品包装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从四个出口产品竞争力指标出发,企业应该以产品质量、品牌、价格、包装等为主要落脚点,这里主要探讨商品包装的作用。优秀的包装会在顾客心目中形成商品质量优良的印象,使商品得到顾客的青睐。符合不同风俗文化背景、不同消费需求的商品包装,能够顺应国际市场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偏好,在质量相当的情况下,包装更胜一筹的商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欢迎。
(1)商品包装可以保护商品而获得质量安全和数量较为完整的减损效果。出口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经过多次装卸、搬运,难免由于碰撞造成商品破损变形,同时长时间存储会因为温度、光线等造成商品变质,这些都会使出口商品受损。根据商品特性采用一定的包装技术,可减少商品的损失,维护其使用价值。
(2)出口商品包装能促进商品流通,获得节约流通费用的运转效果。在商品流通的一系列环节中,如果无包装或包装不善,都会增加商品装运、储藏和销售的难度。应根据商品相关属性采用不同包装材料并做好标记,便于识别、计量和清点,进而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缩短存储时间。
(3)出口商品包装能够宣传商品,促进销售。商品包装上的图案、文字与色彩等向消费者传递着许多企业与产品的信息,好的商品包装能够使内装商品一目了然,阐明商品的特性、用途、使用方法等,起到宣传产品、指导消费的作用,有助于赢得和占领市场。
(4)出口商品可以提高商品的身价,使顾客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商品包装不仅囊括了极强的艺术性,其恰到好处的图文搭配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通常较好的包装物可以被用作他途,当消费者注意到商品包装的这些优点时,会以较高价格买下该商品。
3、出口产品竞争力对商品包装的要求
商品包装要起到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作用,要求其除了有宣传、说明、吸引顾客的促销功能,还应该具备保护商品及便于装卸、贮存、识别、配送、携带等功能,并符合有关国际组织的规定与进口国的相关规定和风俗人情。出口产品只有根据目标市场的特殊要求进行包装,才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否则会面临着各种贸易壁垒,比如包装材料不符合环保要求会招致绿色壁垒、包装技术不达标会带来技术壁垒等。更重要的是不可以违反进口国独特的包装规定,各国基本上都存在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对商品包装上的数字、图案、色彩等有着不同的喜好与厌恶,因此在进行出口商品包装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的特殊要求。
二、国际商品包装发展趋势
国际商品包装正慢慢朝美观、方便、轻巧、安全、实用方向发展,发达国家的包装发展主宰着整体动向,各国要积极向先进、科学的包装方向靠拢。分析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的包装趋势,不难发现其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立法规范包装,改进包装技术,重视人文包装,加强绿色包装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包装行业应一切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以商业价值为辅。欧洲议会已经通过的一项法令规定:烟卷盒上的一般性警告覆盖至少30%的面积,特别性警告覆盖至少40%的面积,旨在提醒消费者吸烟有害健康。日本老龄化趋势很严重,因此专门设计方便老年人识别、开启的包装。美国要求打火机包装设有一个秘锁,防止孩子在玩打火机时被烧伤。尤其是当保护人类居住环境的议题被提上日程之后,各国相继制定了各种有关商品包装的环保准则,要求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先进的包装技术做到“4R+1D”原则,即低消耗、可回收、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的绿色包装。国际商品包装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出口商品包装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出口商品包装的现状
1、商品包装的改善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包装行业以高于国内所有行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快速发展,从一个分散无序的行业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我国包装业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具活力的发展时期。各种新型包装材料及先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近几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快速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包装的环保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我国制定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对包装废弃物处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各企业也高度重视出口产品的包装问题,长虹采用以蜂窝纸为主并与瓦楞纸板、纸护角等环保材料相组合的包装方案,形成了“长虹”品牌空调、彩电等系列绿色环保包装产品,逐步代替EPS发塑料及木质托盘和木质包装箱。这样的包装改进让长虹5年来降低包装综合成本约1.2亿元,不仅开辟了国际绿色通道,更提高了出口竞争力。不同企业根据其出口产品种类,对产品进行市场化包装,使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本大幅下降,产品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2、我国出口商品包装存在的不足。
(1)出口商品包装意识淡薄。①我国出口商品包装的相关法规不健全。我国每年工业制成品数量巨大,需要大量的包装,从总量上看算是包装大国,但却称不上包装强国。包装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现阶段仍属于新兴行业,有关人士认为,制约我国商品包装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法律的欠缺。历史发展表明,一个经济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行业法律作保障。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虽有不少的法律条款对包装问题的某一方面做出了规定,但相对于包装行业发展的实践而言,却是极不完善的。目前,我国有关商品包装的法律条文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中略有涉及,尚未形成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科学性的包装法律体系,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商品包装的有效发展。②我国出口企业对商品包装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我国在出口商品包装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商品包装业并未呈现与出口贸易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据统计,我国人均包装消费仅为20美元,而美国人均包装消费金额达463美元,日本人均617美元,包装业尚未真正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根据市场供求原理,可以得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出口企业对商品包装重视程度不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得企业一直推崇内在美而忽视外在美。如:茅台酒第一次走出国门时,其相对低俗的包装导致订单很少,最后是由于酒瓶被打翻而洒出酒,许多国外顾客才得以认可其雄厚的实力。中国很多企业一直对出口商品有着“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历史理念,这种不重视包装的观念已经让我国出口企业蒙受了损失。时代的发展使人们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已经产生了变化,特别是作为社会主要消费层的中、青年一代,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具有更为个性化和多边性的消费需求,这使得商品包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顾客的购买决策。
(2)出口商品包装技术比较落后。国内商品包装技术发展滞后,出口产品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目前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呈现出由商品本身向包装延伸的趋势,其中对商品包装的限制措施已十分突出,发达国家的包装产品的检验标准从原来的几项、十几项增加到几十项,中国出口贸易正受到包装“壁垒”的阻截。在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包装技术逐步提高的形势下,我国出口商品包装技术相对显得更加落后,从发达国家引进包装技术设备对食品进行加工和包装,其产品可以容易地进入发达国家;但使用我们本国的包装机械设备进行包装出口则相当困难。由于我国包装技术的落后,出口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有效保护,常常会有巨大的损耗。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水果、蔬菜总产量的20%在运输过程中被损耗掉,其直接损失金额高达700亿美元。
现阶段我国商品包装材料及技术很多都是依靠从国外进口,虽然有发达国家在技术壁垒上限制自主研发的包装技术产品入境,但这确切反映了我国出口商品包装技术的不成熟,达不到国际标准。这一方面是由于包装行业基础薄弱,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中小型出口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投资到包装部分,导致整体包装行业技术开发缓慢,技术应用受阻等。
(3)出口商品包装设计比较简单。①国际市场商品包装信息不足。商品包装体现的是产品的外在,留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但巨大的国际市场有着各不相同的消费者,他们对商品包装的要求存在着差异,出口企业不可将出口商品包装进行标准化操作。国外不同市场的相关信息多而复杂,搜集成本非常高,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受的,国内许多出口企业的市场意识不强,很少进行真正的市场调查,往往都是利用别人的一些不全面甚至是不准确的信息,设计出来的包装不仅简单,更容易趋于雷同,不能完全符合市场要求。在国内没有形成一个较好的国际商品包装信息系统,不能向国内出口企业及时提供完整的市场信息,造成了国内严重缺乏国际商品包装相关信息的局面。②商品包装设计人才匮乏。尽管我国专门从事包装设计的人越来越多,但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不了国际市场日益变化的需求。我国高等包装设计教育的严重滞后是造成人才稀缺的直接原因,现代包装设计教育在国内发展至今,只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模式,没有定位于设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市场上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包装设计人才供给本来就不足,再由于多数中小企业甚至是效率好的大企业不能正确运用人才管理机制,使得高水平设计人才频繁流动,严重阻碍了包装设计人才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4)出口商品包装不能完全达到市场环保标准。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社会环境,已被全球高度关注,包装行业涉及大量资源的使用,其质的选择与量的决定都与环保密切相关。一些对人体或自然环境不利的包装材料已被许多发达国家禁止使用,然而我国仍在使用一些成本低、污染环境的包装材料进行出口商品包装,已经遭遇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冲击。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因包装问题每年减少外汇收入10%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包装不符合绿色要求。如1998年9月,我国出口商品的包装使用了未经熏蒸处理的木质材料,美国农业部认为会将亚洲地区的天牛带进美国而禁止进口,要求更换包装,结果使我国原货退回,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家电出口商品包装因采用受《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限制的发泡聚苯乙烯EPS做缓冲材料和有毒氯离子的聚氯乙烯包装材料,也被一些国家限制或禁止进口。
出口商品的过度包装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会遭到消费者的反感,过度包装给人的感觉是产品华而不实,缺乏内涵。有些企业在出口商品包装上经过有效改进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后,追加包装投资,结果适得其反。过度包装必然导致过高产品成本,增加售价,失去价格优势,削弱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出口产品包装较多地使用一次性包装材料,一个流转周期结束后,其包装物将不具有任何价值,这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很高的包装成本,每一次产品出口都要重新包装,不能做到包装的回收利用、循环包装,然而这些都是发达国家商品包装的发展方向,我国尚且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改善我国出口商品包装的建议
1、增强出口商品包装意识
为了规范我国出口商品包装,国家应该尽快出台一部科学的《包装法》,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强调功能适当,施行绿色包装,节约社会资源,保护社会环境,实现包装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今社会,出口企业应树立绿色营销观念,进一步认识绿色包装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发展绿色包装不但可以降低能耗和物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而且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进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注重出口商品包装技术的投资与应用
包装技术是提高包装水平的一大关键,出口企业应加大包装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投资。增强包装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着实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大型出口企业可以设立包装部门,专门从事包装工作,以提高包装效率。企业应加强与国际包装组织的联系,把握技术进展动态,通过交流与合作,取得在包装技术上的进步。当先进的包装技术被应用到出口产品时,不仅可以攻破国际市场的技术壁垒,而且能够顺应消费者的特殊要求,帮助出口企业创造品牌效应。可形成一个共同的包装技术部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包装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提高出口商品包装设计水平
高水平的出口商品包装设计不一定只是很新颖、独特的设计,也包括最大程度地符合当地消费习惯与民族风俗的包装设计。有的包装设计虽然融入了很高超的艺术,但由于与市场风俗习惯相悖,这样的包装设计同样是失败的。因此,要深入消费市场做全面调查,仔细分析其对商品包装的偏好,最后据此进行专门设计。当然,作为包装设计主要因素的设计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加强高等包装设计教育工作的开展,学习国际先进的包装知识,结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出口商品包装人才。只有同时拥有包装设计人才与充分的市场信息,才能真正提高出口商品包装设计水平。
4、加强出口商品的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我国出口产品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不仅是为了打破市场的绿色壁垒,更为了全球性环保的需要。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包装,又叫生态包装。要实现绿色包装,应从包装材料和包装设计两方面入手。绿色包装需要可降解塑料、可食性材料、可重复再生以及纸材料等作为包装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也解决了国际上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包装材料而对我国出口商品造成的限制。合理的包装设计可以减少包装材料的浪费,实现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包装成本,提高出口商品包装档次。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企业要在出口商品包装上印有“绿色包装”等字样,打消顾客对产品达不到环保标准的顾忌。
【参考文献】
[1] 张元红: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统计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1999(6).
[2] 邝雨:云想衣裳花想容[J].中小企业科技,2007(3).
[3] 程为宝:论商品包装的经济效果及其计算[J].装世界,1999(4).
[4] 张丹:谈发达国家包装要求的发展趋势[J].经贸实务,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