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碳中和的目的与意义

碳中和的目的与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碳中和的目的与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碳中和的目的与意义

碳中和的目的与意义范文第1篇

“绿色、环保本来就是一种效率,谁的效率高,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这是根本的道理。”国际济丰碳中和项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平静而有力地道出“绿色竞争力”的真经。悉听她回顾国际济丰如何从美国起步,到香港开拓,再到内地市场的拓展,三句话不离“绿色”、“环保”,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国际济丰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践行,着实为我国包装业吹来股股“小清新”的细风。

绿色为帆 乘风破浪

“我们一直关注环保”。

上世纪70年代,国际济丰在美国成立,主要从事纸张贸易。成功的起步,为其远赴香港办厂夯实了基础。“办厂初期,我们自觉投入资金,解决工业排污、排废等问题。”回忆起国际济丰的发展历程,这位碳中和项目负责人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们就拿过香港政府颁发的第一届环保工作贡献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济丰开始进驻我国内地市场。市场更宽阔了,行情更复杂了,但绿色环保的理念却始终清晰,“地球上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绿色化道路是世界趋势”。这位碳中和项目负责人已在国际济丰工作了12个年头,她说早在进公司第一天起,环保理念就已植根心中。“不仅是我,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早将这一理念烂熟于心了”。

伴着“绿色”的船帆,国际济丰踏浪前行。如今,国际济丰作为上世纪80年代首批进入我国的外资包装企业,已经拥有近10家瓦楞纸箱厂。更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国际济丰开始尝试从包装制造向包装服务转型,创立了1家专业整体包装服务公司,即济丰包装(上海)有限公司,专为客户提供整体运输包装设计与制造服务。

绿色环保包装的先行者必有先见。作为供应链重要环节之一的运输包装,“将来的竞争力主要将体现在设计、服务方面,开拓服务市场是有必要的”。拓展市场,国际济丰开始从“被动”接受客户的要求完成包装转为“主动”引导、影响客户逐步认可绿色包装。

为在包装服务上有所突破,国际济丰在江苏昆山建有国际安全运输协会ISTA认证的包装研发测试中心,在以纸代木、环保包装设计流程的研究和应用上卓有建树。国际济丰的设计研发重在追求更轻量、更适度的环保材料,探索更合理、更紧凑的包装结构。“我们通过技术研发,使得包装能适度就绝不过度,以求环保。”

谈及设计、服务供应链上的绿色化,这位碳中和项目负责人向我们列举了国际济丰推出“以纸代木”的案例。为了提供优质的服务,国际济丰在为客户提供重型瓦楞纸板包装的方案时,会具体分析其产品性能和物流环境的需求,考虑纸箱在使用简易、拆包便捷、抗压承压等方面的性能,论证其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取代木箱、实现绿色包装。

“如果我们的产品比别人的更环保、更经济,就是一种效率、一种贡献。”国际济丰通过研发适度包装、轻量包装,在降低终端用户物流成本的同时,其增值效应也创造了自身品牌信誉度价值。“我们将在各个领域推出拳头产品,或是包装材料的节省,或是其他方面的改良,这是我们设计、服务发展的方向。”

国际济丰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用绿色为企业创造价值,还体现在用绿色理念培育人才。2011年,国际济丰开始与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合作,共同举办“济丰杯”校园包装设计创意大赛,得到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学生的积极响应。“谁的包装能够更好地体现绿色理念,我们就选择谁”。通过这种方式,国际济丰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传递给莘莘学子。

碳中和:企业环保新模式

说到国际济丰,“碳中和”是其最有力的标签。从最初的降污减废,到先减排、后消除,“碳中和”成为国际济丰“绿色梦”的点睛之笔。

2009年,济丰人逐步意识到即使是正常的生产活动,也会对地球造成不小的影响。“既然产生了影响,我们就有责任消除它。”

消除?——“企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就中和多少”。就这样“碳中和”项目开始着手实施,即通过统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抵消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自愿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从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如果说,环保的概念此前一直暗藏于济丰人的心里,那么,2009年国际济丰成功完成碳中和交易,则让环保的信心彰显在每一位员工微笑的脸上。这一内地首笔碳中和交易,不仅是国际济丰自己的里程碑,更是开创了我国包装企业参与环保的一种全新模式。

然而,碳中和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笔高投入。“做碳中和,是多花钱,不做碳中和,是多利润。”在首笔碳中和交易中,国际济丰就花费了数万欧元,向厦门一家环境工程公司购买了6266吨的碳排放量,用以抵消过去1年半时间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碳中和的目的与意义范文第2篇

流通的碳积分

买入产生于深圳的减排量,再把它卖给上海的酒店,这是碳批发商“环保桥”完成的工作。就好像在金融领域通过银行的汇票实现异地转移资金,碳批发商们把减排量像货币和证券那样进行交易,在纸面上实现了客户“碳中性”的目标。

总部在伦敦的“ 环保桥” 从2005 年开始先后在印度和中国设立分公司进行碳批发交易。而在当年1月份,欧盟刚刚建立了碳排放市场,通过确定碳排放的价格,一方面激励欧洲的公司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另一方面帮助它们购买世界上其他地方削减的排放入计量。

作为碳批发商的“环保桥”与“点碳”等国际碳买家和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机构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参与减排项目的开发与中介,在帮助这些项目成为CDM 项目之后随即收购其中的减排量。进入流通领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被称作碳积分。碳积分市场三年来的交易金额超过了200 亿欧元,除了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的企业在买进碳积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向零售商自愿购买碳积分。

SEAL CARBON 的崔萌萌从事碳零售有两年多了:“由中国提供的碳积分目前占全球的1/3,是巨大的卖方市场;而低碳生活的观念正随着减排项目的不断增加而流行。”事实上,已经开始有人通过海外的公司购买碳积分来消除自己的碳足迹。

2007 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主持人芮成钢购买了自己开车一年的碳排放额度,按每周平均行驶200 千米计算,他为一年开车产生的2.39 吨二氧化碳支付了300 多元人民币。他是通过一家面向自愿市场的碳积分零售商“气候之友”(Climate Friendly) 购买的碳积分。零售商把资金投入新西兰和马达加斯加的风力发电项目、美国和哥斯达黎加的太阳能项目以及印度的农作物发电项目等,然后从全世界寻找碳积分的消费者。“气候之友”公关经理布莱尔•帕丽斯透露,“目前我们在全球有数千名客户,芮成钢是最早的中国客户之一。”

排放越少利润越高

形成碳积分自愿购买市场的还有众多的企业。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首先开始通过每年购买35~45 万吨碳积分实现了“碳中性”银行的形象,随后澳洲普华永道、谷歌和雅虎等国际大公司也纷纷买碳,成为“碳中性”公司。“在国际上,自愿购买碳积分已经成为一种公关手段既可以赢得顾客欢心,也可以借此树立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形象。”崔萌萌这样解释说,“其实中国也正孕育着一个自愿减排的市场,然而目前却还没有本土的零售商。”她曾为一家国际碳交易公司工作,而如今她和朋友合伙成立SEAL CARBON 公司从事环境咨询和碳积分零售。

“除了大型跨国企业,很多小公司也会购买碳积分。”崔萌萌向记者透露,一家做竹艺的美国厂家正在和她们接触,也许将成为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客户,“用竹子做家具和工艺品,本身就比用工业材料要环保。如果能再赋予它零排放的意义,会使产品的档次升高。或许这些竹艺能卖出更高的价格,而碳积分会在提升的利润空间里得到增值。”而且对有些排放本来就不高的行业来说,实现“碳中性”的代价几乎微乎其微。举例说,一个100多人的广告公司,一年的排放量大约500 吨,只需要花5 万元就可以做到“碳中性”。“价格低廉到都不如办一次企业年会,低碳一定会成为每一个企业都乐于购买的标签。” 崔萌萌花了两年时间逐步认清了碳积分的零售市场,与此同时碳积分的金融价值也逐渐凸显。2007 年8 月, 北京环境交易所在北京金融街正式挂牌。这使得减排量就像在欧洲一样,如同小麦、原油等商品一般可自由流通。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表示,这减少了中国项目方寻找买家的交易成本,从宏观层面来看也增加了中国对国际碳交易定价的话语权。同时交易市场给交易方提供了套利的机会,同样也向企业抛出了减少排放的诱因。

全球碳交易市场仍为传统的期货交易方式。碳交易作为一种金融工具,甚至逐渐演变成了对冲基金的重要投资新领域。然而,与其他交易品不同的是,碳交易的产品来自于“减少”,只有减少得越多,才能提供越多的交易量。目前由中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经占到全球的1/3,而预计到2012 年,中国将取得联合国全部碳积分交易的41%,成为全球第一。

经营未来绿色

“有人说碳交易到2012 年的交易量也许会超过A 股,不过我们并不是用博利的心态在做这个事业。”崔萌萌在进入碳交易行业之前在“北京地球村”工作过,在NGO 组织的经历,让她在关心经济效益之外会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新公司能对中国环保减排理念带来的影响。

“网络是目前最便捷的传播工具,所以我们会效仿国外零售商,采用电子商务在线交易碳积分。同时在我们的网站上的碳排放计算系统也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目前中国客户购买海外零售商的碳积分时,先要按照国外的公式计算出碳足迹,这在她看来并不符合实际:“不同的生活习惯会造成排放因子不同。比如各国天然气的热值不同就会导致排放废气的差异;而不同地区的冰箱制冷机环保标准不同更是会造成排放的巨大差距;在生活方式上,中国人大多有随手关灯的习惯,而美国人恨不得24 小时开着灯!”

灵锐媒体在今年7 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非常乐意选择更绿色的生活,意愿非常强烈,位居全球第二。对于这个调查结果,崔萌萌认为:“这无疑鼓励我们提供更为准确的消费指导,使大家生活得更好。同时,我们觉得给出更符合生活传统的生活建议,会真正促进低碳理念的推广。”

到2012 年,也许中国也要面临强制减排的义务。而低碳的生活理念伴随着碳交易在今天已经开始被经营,经营绿色的商人也许能与我们一起更快地找到“低碳时代”最舒适的生活方式。

TIPS

《京都议定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补充条款,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目前共有156 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占全球排放量的61%)。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被强制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比1990年减少排放约5%的温室气体。

CDM

议定书中提出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入资金和减排技术,并从所产生的减排量获取可以交易的碳积分。

碳的交易

cDM 项目产生减排量

批发商开发cDM 项目

减排量转化为碳积分

碳中和的目的与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金融产品;发展绿色金融

一、绿色金融的意义

绿色金融具有两层含义,一是金融行业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二是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是国家金融部门将环境的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资和融资的决策中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将与环境质量条件相关的潜在风险、成本、回报全部融合进银行的基本业务中,在金融经济活动中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疗,通过对目前社会经济资源的良性引导,增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16年人民银行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表示,绿色金融是为了支持环境改善、应对节约资源和气候变化的金融经济活动。即是对于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绿色建造、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环保项目的融资、投资、风险管控、项目发展等提供的金融扶持。

二、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产品主要可以分为碳金融、节能环保和环保产业金融产品,银行阶段性推出绿色金融产品,使得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朝着一个丰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些许问题。从产品的类别上来,我国的绿色金融的融资方案、产品类别还有改善空间。产品多以面向清洁能源、节能减排项目为主,融资产品相对重视产品的融资渠道而忽略了产品的融资对象,环保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面向的融资群体并不够多样化,对所设定的融资产品没有针对性。另外融资产品的覆盖面有待提高,融资产品主要是面向各个中小型企业,而针对家庭和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很少,这样会导致产品难以渗透全社会,使得产品的持续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多种绿色金融产品的成长速度不均衡,国内的碳金融产品近年来发展较快,同时银行也在不断的丰富这类金融产品,进而碳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碳市场逐步发展壮大。但国内的环保类金融产品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缓慢,这会直接影响到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速度,连带降低碳金融产品发展速度。绿色金融中不同的金融产品的融资规模差异大,其中政府参与的环保项目融资规模比较大,中小型环保企业的融资规模相对较小。这种融资配置不均衡的状态制约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小型环保企业有了融资难的问题。

三、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对比下的思考

发达国家具有更加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结构,从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来看分为保险业、零售银行、零售企业、投资银行四大类。发达国家发展绿色金融时不仅仅针对各个企业,个人和家庭也占有很大比重。发达国家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过程中,零售银行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零售银行为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了企业、个人和家庭的房屋建筑贷款、汽车和运输贷款、商业贷款、房屋抵押贷款、信用卡、借记卡、绿色支票、绿色销售等产品,丰富多样的融资方式可供客户选择。其中加拿大温哥华的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了空气清洁车辆贷款,降低购买混合动力车辆的贷款利率。美国新能源发展银行推出的房屋贷款,为融资群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绿色融资通道。美国美洲国际银行为长途卡车司机购买和安装绿色环保节油设备提供绿色贷款通道。世界多家零售银行更是推出了绿色信用卡,如瑞士的自然气候信用卡、巴克莱银行的人类呼吸信用卡等,银行从的销售过程入手,鼓励客户降低自己旅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项目的信贷和融资主要是扶持清洁能源的项目发展,用于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和能源再生。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保险领域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保险业提供了碳保险、汽车保险、家庭保险、商业保险、碳抵消和绿色建筑保险。瑞士的瑞信银行提供了回收保险,用户在维修汽车的过程中通过回收零部件最高可获得20%的汽车保险优惠,美国通用公司为购买新节能型的混合动力型汽车提供了10%的优化政策。碳保险是一种生态类的保险产品,例如美国航空国际集团与信达保险公司共同推出的碳排放信贷和可再生能源信贷等保险产品。家庭保险和商业保险主要是指碳中和保险、绿色建筑险等。德国运输协会推出了减排递减温室气体的碳中和保险,美国的德克萨斯州保险公司推出的绿色建筑保险。绿色金融产品在发达国家中的发展较早,产品的类别、形式、内容、效益、效果等方面都具有值得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借鉴和学。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更为重视的是产品本身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是针对绿色环保项目的发展和大型环保企业的融资,而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项目设计出内容多样、不同结构的融资方案,有针对于卡车司机的环保节能融资产品,针对游客的绿色出游融资项目,这些产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更贴近民生,有助于绿色金融产品市场的激活和发展。另外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产品具有从个人到银行再到碳市场的庞大规模。涵盖个人、家庭、企业等多领域的对象,受益群体和覆盖范围都非常广泛。再者是发达国家开展绿色金融项目的自主性极强,国家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制定绿色金融的实施金华,并提供法律援助和政策支持,对相关金融机构的干预和限制少,给了项目的实施主体很大的自,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碳中和的目的与意义范文第4篇

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但你千万别以为这只是工厂或汽车排放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为世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

你中午在麦当劳吃了一个汉堡包,那就等于制造了3.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这个汉堡包形成过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总和;

你随身携带的iPod,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会产生30.8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你每天用的电脑,一个月就会产生83.25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你从广州到巴黎坐一趟飞机,更会造成2000多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排放量;

……

我们的生活过程的每一步,都会留下或轻或重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

所谓“碳足迹”,是一种用来测量个体或团体因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影响的指标。在全球每年276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有我们每个人留下的“碳足迹”。

今年7月,《芝加哥论坛报》公布了一项“不环保名人排行榜”,贝克汉姆与维多利亚夫妇名列榜首,他们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普通人的18倍,包括他们的26辆大排量名车以及40万公里的飞行里程(相当于绕赤道飞行10圈)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有关资料显示,2004 年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4.18 吨,其中美国人均排放 19.73吨、中国人均排放量 3.65 吨。而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达到5.2吨。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今天究竟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请使用国际上通用的“碳计算器”,其基本公式是: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你有没有“碳中和”?

在过去40万年,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180~280ppm(每百万个空气分子中二氧化碳分子的数量),但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到2004年已达到379ppm,为侏罗纪时期发生严重温室效应时二氧化碳浓度的四分之一。科学家预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将会升高0.5℃,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得不到控制,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会升高6℃。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气温上升2.5℃,全球30%的物种将会灭绝;如果上升3.5℃,则有70%的物种将会灭绝……

另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平均气温将会比1961年~1990年间提高1.1℃~2℃。如果目前的排放模式继续下去,中国三分之二的冰川将会在2060年前溶化,而剩下的三分之一也会在本世纪结束前消融。我们的珠穆朗玛峰,从1996年到1999年,已从8849.75米降低到8848.45米,降低了1.3米!

为降低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碳中和”(carbon neutral)一词应运而生,并成为牛津英语字典2006年评选的“年度词汇”,意思是指通过植树等救赎方式,把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吸收掉,也就是擦掉你留下的“碳足迹”,以达到环保的目的。正如中国古代圣贤在《中庸》所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碳计算器”按照一棵30年杉树可吸收111公斤二氧化碳的自然规律,简洁明了地列出一个“日常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补偿”链条:如果你使用了100度电,等于你就排放了78.5公斤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种一棵树来补偿;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等于你排放了270公斤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种三棵树;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等于你排放了278公斤二氧化碳,为此你又需要种三棵树……例如英国酷玩乐队(Coldplay)在2002年发行第二张专辑《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的时候,就出资委托一家叫做“未来森林”(Future Forests)的慈善机构在印度卡纳塔克邦认植1万株芒果树,取名为“酷玩森林”,以吸收他们制作、售卖新专辑以及巡回宣传演出活动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2005年他们又为新专辑《X&Y》的发行出资10.5万英镑,在墨西哥恰帕斯州认植5万株树木。

200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动“10亿棵树计划”,倡议在2007年内在全世界种植10亿棵树。“10亿棵树计划”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包括拜耳、丰田、Tesco Lotus超市、Accor酒店集团等跨国公司,计划启动18个月内已完成种植20亿棵,包括埃塞俄比亚7亿棵、土耳其4亿棵、墨西哥2.5亿棵和肯尼亚1亿棵。于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提出“70亿棵树计划”新目标,拟于2009年底前在全球推动植树70亿棵,相当于目前地球人口每人要种一棵树,目前的承诺种植数已近39亿棵。此项活动的支持者、200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旺加里?马塔伊教授说:“当我们种下一棵树的时候,我们即播下了和平与希望的种子。”

为自己买一份“碳信用额”

在理论上,树木每增长1立方米,就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按照全球人均4.18 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人每年需植树1亩,方可补偿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估计,森林吸收了大气中超过50%的二氧化碳,世界森林生物量的碳储存量达283千兆吨。

不过,美国杜克大学和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BNL)一项联合研究显示,人们可能高估了树木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从1994年6月开始,该研究小组就在他们的“自由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实验田”种植火炬松,时间长达1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那些生长在水资源和养分富足地区的松树才能真正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研究小组负责人拉姆?厄伦表示,树木增多并不等于二氧化碳减少,他甚至担忧植树时“大量施肥导致的污染将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后果严重得多。”

况且,我们的土地资源有限,地球上哪有那么多地方植树呀?比如对于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8000万吨的英国石油公司来说,这意味着他们每年应该植树50万英亩,该往哪儿种呀?而且环境需要综合治理,全部植树或许还会引发新的生态不平衡。

因此,植树只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救赎,我们还可以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其他方式去补偿,比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就在2007年发起一个倡议,呼吁所有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通过购买“碳信用额”(carbon offsetting credits),来抵消自己乘坐飞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人均4吨)。“世界自然基金会”推荐了4个可供购买“碳信用额”的环保网站,公众购买的“碳信用额”费用将由环保组织统一支配,用于投资新型清洁能源或处理环境污染等多种国际项目,或是阿拉斯加、马达加斯加或土耳其的某个风力发电项目,或是厄立特里亚或哥斯达黎加的某个太阳能项目,或是印度的某个养牛场的沼气池,都可作为“碳信用额”的投资对象。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芮成钢就在去年8月8日通过一家名为Climate Friendly的环保网站,为自己那辆私家车购买了一年的“碳信用额”,按每周平均行驶200公里计算,他一年因开车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39吨,为此他支付的“碳信用额”为人民币315元。芮成钢表示:“仅仅这样做当然还不够,购买碳排量有些像是在给我们自己赎罪,我们更应该从源头做起,不仅对自己的碳排量负责,更能自觉地在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里减少碳排量,减少污染和浪费。因为虚荣而开大排量汽车,空调温度过低,洗澡时让水白流,随意开着电视机,使用能耗过高的冰箱、电脑、手机……在任何环节去用绿色的方法使用绿色产品,就能够切实可行地控制自己的碳排放。”

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如果你懒得使用“碳计算器”,觉得购买“碳信用额”太麻烦,请直接参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少用15分钟的烤箱,可减少170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搭乘火车或地铁来取代开车,在8公里的里程内可减少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可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将60度的灯泡换成节能灯,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倍;

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可以节约10公升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碳中和的目的与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家庭教育;养成训练

中图分类号:G40-0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200105

当下,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家庭中加强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的训练,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培养造就具有良好道德素质、适应现代低碳生活的新型公民意义重大。本文就对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家庭养成问题作一分析。

一、低碳生活伦理是现代人道德

文明素质的新要求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以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一种简单、俭朴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需要法律政策的保障,也需要伦理道德的熏陶、引导。何谓低碳生活伦理?笔者认为,低碳生活伦理是为倡行低碳生活方式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相关伦理道德规范,其基本理念在于强调责任、和谐和节俭意识,以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目的在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维系生态平衡。可以说,低碳生活伦理是现代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思想基础,践行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道德境界,体现了对现代人道德文明素质的新要求。

首先,让生活“碳中和”成为现代人低碳生活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碳中和”(Carbon Neutral)也叫碳补偿,是指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碳中和”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环保理念。即通过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相关环保组织或机构,由他们进行植树以抵消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抵消我们的“碳足迹”。 这种将碳的排放直观化、量化和公式化,易于让普通大众意识到自己的微小行动在保护整个地球的生存环境中的作用。这种意识再经过一些低碳实践活动的强化,就会转化成一种道德责任感,即心灵的内在必然意愿或“内在自律”。[1]这种环保责任感的确立,有助于环保行动的开展。我国目前一些环保组织也开始了“碳中和”的实践,影响也日渐扩大。尽管这种做法尚未得到普及,但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逐渐减少碳的排放应该成为现代人低碳生活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

其次,低碳生活中“新节俭主义”已经成为现代人道德文明素质的新体现。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因而,“新节俭主义”应运而生。与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时代的节俭要求不同,这种“新节俭主义”尊重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合理追求,但又主张在物质丰富的经济条件下远离过度奢华、过度浪费的生活方式。此外,“新节俭主义”倡导环保、归真、简约、精致,奉行“新节俭主义”的人主张在不压抑自身必要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摒弃无所谓的铺张浪费,扔掉多余、烦琐的部分,过精致、纯粹而简单的生活。[2] “新节俭主义”的生活态度,其实是在回归生活的本真。早在20世纪之初,就曾在《简易生活之必要》一文中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说,“衣食之享用过度也,戚友之酬应过度也,物质之消耗过度也,精神之劳役过度也。以有限之精力,有限之物质,应过度之要求,肩过度之负担,鲜不气竭声嘶,疲于奔命。实力不足以达者,则觅捷径以达之,正轨不足以济者,则走曲线以济之。于是虚伪、夸张、奢侈、贪婪种种罪恶,皆因此过度之生活以丛滋矣。今欲有以救之,舍提倡简易之生活,别无善途。衣食宜俭其享用,戚友宜俭其酬应,物质宜俭其消耗,精神宜俭其劳役。务使自己现有之精力、物质,克以应与已缘接而生之要求之负担,绰有余裕。而后道义可守,节操可保,威武不能挫其气,利禄不能动其心,处固能安其朴素,出亦不易其清廉,俯仰天地之间,全无所于愧作也。”[3]阐述的道理与“新节俭主义”异曲同工,且论及了节俭的重要道德意义。“新节俭主义”倡导的是理性消费,是传统节俭美德在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扬弃,这不仅是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而且是践行低碳生活伦理的新方式。

二、家庭是提高青少年低碳生活

伦理素养的重要场所 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的家庭养成,是家庭成员根据个体的生长规律,在家庭中对青少年的低碳生活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反复训练、体验,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积淀相应的道德素质。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的培养需要家庭熏陶、学校教育和社会濡染“三位一体”的合力凝聚,而家庭则对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一,家庭是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养的起点。家庭是人生最早和最长久的学校,是社会教化的最重要的场所。一个人呱呱坠地来到人间,所经历的第一种生活就是家庭生活,所遇到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或家庭的其他长辈。因而,我国古代的《周易・家人》卦辞中就已经提出了“教先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的主张。前苏联教育家沃莉科娃也说过,“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基层单位,是一个特殊集体,而这一集体是完全按另一种,比如与学校集体不同的方式组成的。”[4]可见,家庭对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包括低碳生活伦理素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庭在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养成的过程中起到了奠基、定向的作用。换句话说,家庭是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观念和习惯养成的起点。

第二,家庭在养成和积淀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道德品质上起着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家庭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养成是建立在血亲伦常关系上的教育、训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具有血缘或姻亲关系。这一特点决定了家长教育的权威性,决定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以及对所受教育、训练内容的认同,从而主动地予以接受。此外,在家庭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养成还具有学校、社会教育和行为训练无法比拟的优点,那就是俗话说的“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由于父母对孩子的秉性、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优缺点都了如指掌,而且孩子在家中不像在学校和社会那样掩饰自己,这样家长就能比老师等他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养成低碳生活习惯。[4]

第三,家庭中的低碳生活观念和方式是培养适应低碳生活的新一代公民的预备役学校。在学校低碳生活伦理养成、家庭低碳生活伦理养成、社会低碳生活伦理养成的立体“网络”中,家庭低碳生活伦理行为习惯养成为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熏陶培养适应低碳生活方式的新型公民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可以说家庭是人们接受社会文明、养成良好低碳生活方式的预备役学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主要的教育基础是在五岁之前奠定的,你们在五岁以前所做的一切,等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九十的工作。”[5]可见,家庭对青少年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包括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养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不仅是引导个人走上社会的桥梁,更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纽带。家庭中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到现代人道德文明素质的提高,影响到我国低碳社会构建的步伐。

三、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家庭

养成的内容 家长或其他长辈在家庭生活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应该着力于基本要求的教育和落实。这些内容要求有哪些?笔者认为,尽管各自的家庭情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但基本内容还是共同的。

一是加强对青少年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教育。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在家庭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首先让孩子了解“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其次要根据青少年认知思维的特点和他们目前可接受的知识层次,结合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重点从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的“吃、穿、用、行”四个方面教育孩子认知什么是低碳生活。在“吃”的方面,要告诉他们什么是低碳食物,什么是碳排放量大的食物,让孩子知道多吃新鲜蔬菜,减少禽蛋肉类和高脂肪的食用量,尽量不吃加工类食品,吃饭时不浪费、不糟蹋食物就是低碳生活。在“穿”的方面,让孩子知道有换洗的衣服、能保暖就行,不要买太多的、不实惠的衣服,不与其他孩子攀比穿戴就是低碳生活。在“用”的方面,要让孩子知道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对废旧物品合理利用、不使用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纸杯就是低碳生活。在“行”的方面,要让孩子知道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尽量减少使用私家车就是低碳生活。同时,告诉孩子多种树、多造林,爱护花草树木,为生态环境建设捐款等行动也是间接地减少碳排放,也是低碳生活的主要内容。

二是加强青少年遵守和践行低碳生活伦理道德规范能力的培养。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养贵在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家长要把低碳生活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青少年低碳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即要求青少年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和学习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衣、食、住、用、行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可能的碳消耗。青少年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低碳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自觉遵守和践行符合低碳生活道德规范导向的能力。

三是加强青少年低碳生活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青少年低碳生活道德行为习惯养成应该是家长或家庭其他成员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道德素质的着力点。成中英教授就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指出:“低碳不是一个热门的词汇,不是某一个机构的名片和政治策略。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类有规律可循的生存轨迹。”首先,家长要提高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孔子语),成为习惯的素质才是最牢固的素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重加强孩子保护生态和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道德的责任意识培养,教育孩子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节能减排、应对全球变暖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大事;引导孩子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个“地球村”村民的责任。其次,倡导勤俭生活方式。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提高,孩子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吃、穿、用、玩的互相攀比心理也有所增加。家长应该在生活中从小事、小节做起,在节俭行为习惯的反复训练、体验中唤起孩子对节俭观的崇尚与信仰,让孩子明白节俭不仅是中华传统美德,而且是当今社会我们践行低碳生活的必要选择。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的生成和巩固。

四、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素质家庭

养成的基本方法 在家庭中加强青少年低碳生活伦理的养成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从家庭生活的小事入手,加强青少年对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其他长辈应该从小处、小事、小节抓起,使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之逐步成为青少年生活的基本准则。从小处、小事、小节抓起,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可以收到润物无声的成效。有位教师发现自己上小学的女儿节约意识、环保责任意识差,于是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低碳生活知识的教育。从算帐入手,她根据有关资料教女儿计算出少浪费一斤粮食可节约0.18公斤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47公斤。母女俩共同算出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1斤,每年可节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从具体的数据分析上,女儿了解到节约粮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此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注意节约,逐渐改掉了不太珍惜粮食的毛病。

第二,坚持以身立范,引导青少年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以身立范、示范引导是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养成的直接途径。人们常说,“父母是子女的样子,子女是父母的镜子”。在生活中,父母应增强自己的低碳生活意识,时时处处注重做到低碳生活。例如:家长在做饭的时候将淘米水用来擦地板、擦玻璃、浇花,用洗澡、洗衣水冲马桶;在洗衣服的时候尽量少用烘干机烘干衣服而选择自然晾干;去超市购物时,尽量选择乘坐公交并自带购物袋;在自家的阳台上种植蔬果,既能减少外来蔬果的消费,又能吃到不用农药、化肥的绿色食品;在和孩子外出吃饭时,尽量自带餐具,减少或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自来水笔、圆珠笔用完更换笔芯而不是随手扔掉,等等。在践行低碳生活的过程中,家长要明确告诫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节约用水、用电不只是为自家省钱的小事,更是造福人类的大事;种植蔬果和绿色出行不只是健康和节约能源那么简单,而是有着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意义。当父母通过自身低碳生活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并让孩子理解生活中的习惯和细节的改变可以起到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作用的时候,孩子的主动性就可能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低碳、环保、节俭生活的热情就会提高。反之,如果家长生活铺张浪费或表里不一、言行相悖,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而,家长在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中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重言传更重身教尤为重要。

第三,强化养成训练,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在生活实践中,养成训练是培养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家庭中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必须始终坚持的。所谓“道德养成训练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根据个体道德的生长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复训练、体验,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心理,凝聚为道德品质的一种道德教育观和道德品质培养方法。道德养成即是道德素质的养成,包括道德意识养成(知、情、意、信)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两方面。”[6]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在家庭中养成青少年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必须有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方案,这样才能便于遵循和引导,从而将青少年对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转变为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下面是两个旨在养成孩子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活动案例:

[案例一:教孩子正确选择电脑关机方式]

养成目标:

(1)道德意识养成目标――认识到勤俭节约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 增强节约电能意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信念。

(2)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养成不浪费电、节约资源的低碳生活习惯。

实施过程与方法:

(1)家长明确地告诉孩子,每次使用电脑时要学会正确选择使用方式:暂时或较长时间不用电脑时选用“待机”模式或“睡眠”模式;很长时间不用时选择“关机”模式;亮度随房间光线变化而调整等。家长可以给孩子具体操作演示。

(2)家长注意教育孩子,正确选择使用方式不仅可以节省电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减少电脑辐射,保护我们身体健康。

(3)当孩子忘记关机或使用方式选择不当时,家长应该及时提醒,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也需要提醒很多次。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示赞赏。

(4)父母使用电脑时,要正确选择使用方式,给孩子做好节能环保的榜样,如果自己忘记关机或使用方式不当,孩子给予提醒,应虚心接受、改正,并表扬孩子的做法。

测评巩固:

通过孩子使用电脑过程中是否自觉选择关机方式的实际观察,评估孩子节约用电,养成正确选择关机习惯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巩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案例二:让孩子自己挣取1元钱]

养成目标:

(1)道德意识养成目标――认识到勤俭节约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 增强节俭意识的认同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信念。

(2)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养成俭朴、自力、珍惜资源等生活习惯。

实施过程与方法:

(1)家长给孩子布置任务:利用星期天依靠自己的劳动至少挣取1元钱(要求真正靠自己劳动获得,不得把家里的废品拿去卖),从中体验挣钱的不易。

(2)家庭成员坐在一起听孩子讲一讲挣钱的过程和感受。

(3)请老一辈人(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讲过去的艰苦生活,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4)家长遇到孩子平时不该遗弃物品时(如吃剩的面包、馒头、水果,写字时仍可用的铅笔、橡皮、纸张等),注意抓住时机引导和启发孩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还应该保持勤俭节约、自觉参与低碳生活。

(5)家长引导孩子利用挣来的钱办一件有意义的事(如积攒起来买东西给爷爷奶奶或家境不好的邻居老人等)。

测评巩固:

通过随孩子平时吃饭、使用水电等实际观察,或家长和孩子一起对一些浪费资源的事件进行讨论,试探了解孩子的看法等形式,评估孩子节约资源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改进养成训练方案,巩固孩子相关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

通过以上养成训练活动,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案例一中,家长通过反复训练孩子电脑关机习惯,可培养青少年节约电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案例二中,让孩子自己赚取一元钱,体验挣钱的不易,从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等,使孩子进一步体悟“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明白在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今天,仍要继承和发扬节俭的优良传统,养成生活俭朴、珍惜资源等的生活习惯。同时,家长在实施养成训练活动中,还应该注重孩子情感体验的强化以及训练活动的持续性。青少年的低碳生活伦理素质养成决非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实践中行为的不断累积,才能形成习惯, 积淀成品德。因而家长在训练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应该注意经常性和持续性, 以达到习惯成为“自然”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活动行为内化为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罗顺元.低碳文化与文明前景[J].未来与发展,2010,(5):11-15.

[2]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社,2010:190.

[3].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62.

[4]陈延斌,刘建宁.家庭中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J].伦理学与德育研究,2005,(1):133-144.

相关期刊更多

土壤通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土壤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硬质合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