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碳中和的主要方法

碳中和的主要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碳中和的主要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碳中和的主要方法

碳中和的主要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民银行 金融经济 潜在风险 防范 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人民银行对内部工作性质或者说职能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主要的职责变成了在宏观调控上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化解、防范的工作,不再像从前那般以直接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的工作。在这里提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说的是金融行业出现影响地区或者是全局性的严重损失或者金融动荡之类的金融风险[1]。至于要怎样化解风险,或者说杜绝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下文会主要为大家进行论述,同时这点也是当今人民银行需要解决或需要履行的问题和义务。

二、建立及时有效的分析监测机制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也就是说,只有全面掌握金融风险信息,才能够良好的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做好防范工作。所以说,必须要建设及时有效的分析检测机制,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总汇。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综合分析制度

根据金融经济运行分析制度的详细情况,添加上相应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分析内容,或者分季度或月度建立系统的、完整的金融风险的分析例会制度。目前来看,要对以下几点进行重点分析:

1.加强对具有全局性、普遍性风险隐患的社会因素以及经济的分析。比如说要对信贷支持低水平重复建设、信用环境这类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内容信息做深入的研究,考虑这些问题的本身的金融风险的程度或者说是风险的大小,以及这些问题会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2.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分析。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信贷资金对重点公司或行业的集中问题,由于投入资金过于庞大,所以一定要仔细检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后及时调整解决。此外对其他的行业也要有专业详细的发展分析,尽量减小信贷投放的风险,对每一笔信贷投向都要有严格的检测分析,尤其是投入较多的行业和公司。

3.加强跨市场风险的分析。提高对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等所有的金融行业的风险的综合分析,研究保险市场、期货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之间相关联的通道,找出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其他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在以往的发展中遗留的风险问题,尽可能的降低由这些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以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房地产行业对于信贷市场能够产生极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问题进行重点关注或优先处理。

4.加强对交叉性金融工具风险的分析。跟踪监测交叉性的金融工具,根据检测汇总的信息对这些交叉性的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分析,此外,要时时刻刻注意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态势,避免“漏网之鱼”对大局产生不必要的影响[2]。

(二)建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统计监测体系

要根据市场数据来制定合理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制定的指标最起码要包含资产流动性、信贷流向结构、不良资产、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不仅要强化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对信贷资金的流量以及流向的监测,提高银行信贷咨询系统的各项功能,还得进一步拓展分析金融统计的范围。提高对保险、证券、银行等各种金融类的机制的监测,并对其可能造成的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

(三)建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专题调研制度

从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的统计以及数据分析监测之间找出“线索”,抓牢“线索”采取深入的、专业的课题研究,从各个方面全面的分析出这点所会产生的风险问题。举个例子,比如对信贷投向相对较多的企业,会组成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对企业的不良贷款比重增减变动趋势、贷款使用情况、发展前景、效益、周期等一系列的东西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及时准确的汇报存在的风险情况[3]。

(四)建立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检查机制

人民银行在对市场进行风险监测或调研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在金融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时,有权要求银行的监管部门对其采取适当的措施,然后从监管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五)建立与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设立监管信息共享的机构,在各监管部门与人民银行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或出现交流障碍的时候,确保各个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准确的汇总出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以及经营状况,以此来保证人民银行化解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能能够正常实施。

三、建立灵敏快捷的预警通报机制

预警通报机制基本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人民银行在对金融风险的监测进行分析之后,准确及时的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状况进行判断,然后形成预警信号,最后把预警的信号传递出去,引起相关单位的注意,让相关单位可以及时制定解决方案,从而控制住金融风险的持续危害。以下简单为大家介绍预警信号对外通报的三个层次:

(一)直接对金融机构通报

也就是说人民银行有权利利用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议或者是其他的途径向商业银行提出通告要求。如果金融市场上出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蛛丝马迹,人民银行可以要求商业银行注重这类的风险问题,提早对风险问题进行控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此类风险问题[4]。并且人民银行有权利要求商业银行对有关措施的实施或是制定的相关内容进行汇报反馈。

(二)向行业协会通报

人民银行有权利想行业协会汇报商业银行通过共同努力、避免恶性竞争、强化自律而大量化解或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帮助行业协会更好的使用监督、协调、管理的职能,促使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化解防范风险。

(三)向金融监管部门通报

如果出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要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帮助才能解决并防范风险,那么人民银行就必须要对金融监管部门进行传达(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监管联席会议)。然后要求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合适的方法给予有效的帮助,及时解决出现的风险问题。

通常情况下,有三道防线可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分别是:第一个是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第二个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第三个是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审慎性监管。在这三点之中,中央人民银行对金融体系的稳定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履行极高的义务,所以说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是防范以及化解金融风险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不过,为了减少风险处置的成本,尽量避免事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通常中央人民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都不采用、也不提倡事后履行会被动履行,通常情况下都会有义务、有责任的提前帮助解决风险、防范风险。这一点是符合规定的,并不与金融监管部门所履行的职责矛盾。此外,还有一点是人民银行要想对非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采取合适的化解或防范措施,必须要建立在针对的这些非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有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转化的可能的基础上。由此可见,人民银行对内部的风险检测以及分析等各项工作具有很高的要求,也反映出人民银行在解决或者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问题上具有超前性和超脱性的特点[5]。

四、建立科学的处置机制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风险有不同的处置方式。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其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处置代价也比较高昂,往往会引发金融危机,常常引起经济波折和社会不稳定。所以说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点要放在事前。

人民银行对支付风险的处置方式或途径主要包括:

(一)直接对风险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当金融机构出现支付风险时,为了确认风险的性质、严重程度并研究提出风险化解措施,人民银行必须对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二)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和责任,及时介入风险处置

由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要涉及银行、证券及保险监管部门以及国家财政部门,因此在风险处置时,需要在更高层次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协调,从而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中国要积极探索建立中央银行、财政部门与金融监管当局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制定防范金融危机的应急处置预案,实现金融调控与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对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支付风险,要及时提供流动性支持,督促商业银行尽快筹措资金解决,同时建议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防止风险扩散。

(三)建立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科学理念

中央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容易引发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从而产生逆向选择,因此,人民银行不能轻易运用最后贷款人的手段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只有当风险可能对其他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从而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时,人民银行才必须给予救助。

五、建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调控机制

人民银行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确保经济金融稳健运行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人民银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职能的过程中,必须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对金融运行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控,提高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通过确保经济金融稳健运行来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六、建立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从全世界的经验教训看,一国金融体系维持安全运行有赖于四个基本条件: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好配合;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机构及现代化的监管手段;金融基础设施必须健全,这里所说的基础设施包括先进的市场体系、会计审计、信息提供、法律法规、支付清算技术等货币当局要有制定和操作金融政策的自,它不得承担为政府提供膨胀性融资的义务。因此,人民银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除了有效的宏观调控外,还必须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1.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了促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稳定健康发展,应尽快研究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不断健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制度基础。2.健全银行卡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确保正常的结算秩序。3.要加快支付清算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现代化大额支付系统的推广工作,为支付清算系统的稳定提供技术支持。

七、健全有利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组织体系

当前,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地方行政干预严重,潜在的风险很大,非常不利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因此,要加快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步伐,即对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进行兼并、收购和重组,推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做强做大。

八、建立有利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金融改革开放战略

金融部门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部门,在确定金融领域的开放战略和开放步骤时应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应当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角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审慎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战略,以有效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的冲击。加强国际收支平衡管理和风险预警,以及对金融机构有关外汇业务的监控,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

九、结论

经济是一切事物进步发展的根本。是确保一个国家和社会能够长治久安、永保和平的必要前提。不过一个良好的自然发展的经济市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良好的、能够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市场需要制定大量的规定、建立大量的社会机构、制定大量的发展策略等各方面进行配合,尤其是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有很多的问题只是展露头角或者说还没有浮出水面,为确保国家经济能够良好的发展,本文针对人民银行在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运行中潜在风险的主要做法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并根据现下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以上几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到各位读者。

参考文献

[1]陈德胜,李洪侠.经济接续期的特点和应对策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5,7(8):9-13.

[2]纪崴.消费金融:创新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5,6(1):96-99.

[3]智毓贤,陈作章.基于因子分析法中外上市银行风险管理实证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25):14-20.

[4]王兆星.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处置与退出机制――银行监管改革探索之十[J].中国金融,2015,6(1):17-21.

碳中和的主要方法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旅游产品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低碳旅游经济的发展其实就是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低碳化发展,但其组成的复杂性和碳排放的多元性决定了其生产难以采取单一的碳排放标准,因此,本文采用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来统一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将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分为面向环境的设计―低碳营销―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碳中和四个阶段,并引用生命周期矩阵对各阶段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从而减少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旅游 产品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背景

世界旅游组织2008年出版的《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的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旅游业的CO2排放量为13亿吨,主要来源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占人类活动CO2排放总量的4.9%,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为5%-14%。虽然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活动相比,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相对较少,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将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35年,旅游交通及住宿业CO2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36Mt和728Mt,对全球变暖贡献率将进一步增加。因此,旅游业产生的大量碳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而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如何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目前的低碳旅游学术研究主要着眼于酒店、景区、交通等单独的一个旅游行业,缺乏对旅游行业低碳行为的整体研究。本文以综合性低碳旅游产品为切入点,将旅行社、酒店、景区、餐饮等旅游行业整合为一体,并利用生命周期评价及其简化方法,结合旅游业的特性,初步构建低碳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及生命周期评价,以期对旅游业的低碳发展提供系统的可行性路径,使旅游业通过低碳化的系统整合达到节能减排最大化、低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生命周期评价(LAC)理论及其在低碳经济中的运用

(一)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及其标准结构

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是一种客观评价产品、过程或者活动的环境负荷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识别与量化所有物质和能量的使用及环境排放,来评价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估和实施相应的改善环境表现的机会。生命周期评价包括产品或活动从原材料加工、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再循环到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评价的标准结构包括3个阶段:目的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以及每个阶段都要开展的结果解释。每个阶段的结果解释可以指导开发潜在的改进措施,这些改进措施反过来又影响LCA的各个阶段,因而LCA是一个反复交互的过程(见图1)。

(二)LAC在低碳经济中的运用

生命周期的全局观念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和评价方法,碳的减排目标、碳限额排放贸易机制、碳交易、碳税等等机制都与生命周期评价紧密相关。LCA作为一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准调查工具,已经在世界广泛运用,美国乳制品管理的行业协会(Dairy Management Inc)投资一百七十万美元进行牛奶及其各种包装品,奶酪的LCA研究,并以2007年排放量为基准,到2020年要达到减少25%的目标。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总理提到我国将运用LCA进一步完善对减排信息的统计以及监测和考核办法。当前LCA主要解决制造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服务业还较少涉及,但耶鲁大学的Elizabeth Bennett和Thomas Graedel运用LCA对特定服务业和产品进行了评估,并认为服务业取得的环境效益,并非来自于其服务活动的本身,而是来自于其生产过程。LCA至今还尚未出现在旅游业的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中,但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基准调查工具,其基本理念对旅游业的低碳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低碳旅游产品概念及其生命周期评价构建意义

(一)低碳旅游产品概念

低碳旅游产品是指基于“基于减排、微排、中和”的技术经济原理,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按照“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品和服务。一个完整的低碳旅游产品是由低碳交通、低碳旅游设施、低碳旅游餐饮、低碳服务等基本要素构成,这样可以推进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降低旅游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构建的意义

为低碳旅游产品生产提供系统的标准结构。旅游产品是整体性产品,是由跨部门、跨行业企业共同生产完成的,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需要旅游企业坚持低碳经济的基本原理,协调统一其经营理念和行为,才能真正让旅游业减少排放。生命周期评价对各旅游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系统的标准结构,在此框架之下的经营活动才能确保企业将采取环境优先的经营策略,促进企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对低碳旅游产品的各生产环节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在低碳旅游生产过程中,运用生命周期评价对旅游企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指导开发,并提供内部改进和程序改进的措施,最终促进旅游业降低碳排放,如旅游航空交通中餐具的提供,原来使用的是耗能较大、污染重的塑料或纸质餐盒、筷子等,对这一环节进行环境评估,由于其对环境具有较大负面影响,最终使用玉米淀粉等天然生物降解材料制作的一次性水杯、刀叉用具和垃圾袋,以减少碳排放。

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建立

2004年,Stefan Gossling等人建立了旅游业碳排放的计算方法,旅游业中的交通、住宿、餐饮和旅游活动都会产生一定量二氧化碳,研究结果对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提出了挑战。但基于旅游业组成的复杂性和排放的多元化,要制定低碳生产标准满足所有的企业难度较大,因此,旅游企业应该借鉴生命周期评价这一基准调查工具,将其经营行为分为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低碳营销―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碳中和4个阶段,形成不断循环发展的低碳生产过程(见图2),才能构建低碳旅游产品体系,从而达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

(一)第一阶段: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

专家普遍认为,一个产品大约80%的环境成本在设计阶段就确定了,在产品开发后期的改进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因此,旅游企业在生产之初应该坚持面向环境的设计(DfE)的理念,即将各种环境因素全面纳入产品设计的过程。在景区、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品开发过程中,应以低耗低排、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和谐人地关系为前提,采用“反规划”、“自然规划”等生态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从源头上建设低碳旅游产品;引入设计禁忌清单将有可能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及高排放的设备设施及旅游活动审查,获取其环境信息,进行严格限制或禁止。如景区开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哪些行为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并由第一道门即较大环境负面影响的活动开始,逐步向环境负面影响度较低的活动进行审查,并可以继续延伸下去,最大可能的减少景区经营导致的碳排放(见表1)。

(二)第二阶段:低碳营销

低碳营销是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状况和低碳经济逐渐形成的驱动下产生的,并日益深化成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模式―绿色营销。旅游企业的低碳营销需以两个条件为基础:一是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旅游企业生产出系列低碳产品,并以更加环保的方式去销售这些产品;二是旅游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其消费行为也逐渐过度到“低碳旅游消费”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弘扬环保理念,倡导低碳消费,旗帜鲜明地打出“绿色环保”、“低碳旅游产品”的品牌,树立企业新的低碳形象。

在旅游产品的具体营销方式上,减少传统的高成本、粗放的、高耗能的营销模式,如景区“节、会、展、演、赛”的传统营销方式;酒店的广告营销和人员营销等,充分利用当前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营销。旅游企业可以适当选择数据库营销、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通过互联网打造新的精准营销平台和散客营销平台。如景区与中国最大的景区门票销售公司“驴妈妈”合作;酒店和汇通天下(HUBSI)合作;航空公司和携程旅行网合作,通过这些手段实现旅游产品供需双方的无缝连接,从而降低营销运营中的资源浪费和高耗能排放,促进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发展。

(三)第三阶段: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

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旅游服务的提供过程,是以旅游者来到旅游目的地消费为前提的,与旅游消费具有同步性,旅游者在消费的同时也参与了生产的过程,因此,低碳旅游产品的生产应该坚持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的同一性。

旅游业的清洁生产是指旅游企业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改善管理和服务程序等措施,将节能减排的压力消解在生产全过程,从而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我国旅游企业10多年之前已经开始了清洁生产的尝试,如峨眉山、九寨沟禁止机动车进入景区,改以电瓶车替代;酒店通过安装“空调末端控制装置”,来限制室温过热或过冷;长沙酒店取消六小件等,但这些措施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尚无法改变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要彻底转变为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还需通过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入低碳生产指标对旅游企业进行常规考核和管理;注重运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严格控制能源,减少或禁止温室排放较高、对环境影响大的原材料和原料;注重公共技术平台的利用,建立旅游目的地系统、饭店管理系统等新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联网方式构建跨区域的管理平台;改进管理和服务程序等措施,严格控制能源消耗与资源损耗,为旅游者构建优质的低碳环境,促进他们的低碳体验。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与消费方式对旅游目的地的碳排放也具有很大影响,绿色消费要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节约、自律、简单生活,从而降低碳排放。绿色消费虽然是一种主观消费态度,但其强化来源于旅游企业的不断引导,因此,除了加强全社会环保观念和知识的推广之外,旅游企业应该加强游客的环保教育,引导其参与绿色消费,如锦江之星、如家快捷鼓励顾客自带洗漱用品,并可以兑换低碳积分;景区免费向游客提供自行车,倡导游客徒步游或自行车游等,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四)第四阶段: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neutral)指二氧化碳总量的中和,即旅游业根据碳排放量进行等量补偿,达到零排放,以维持生态平衡。碳中和涉及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仅凭旅游者的个人行为难以控制排放,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才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旅游企业自愿抹掉碳足迹才能真正达到减排目标,因此,需对其经营行为进行“测量―减排―补偿”:第一步是测量,计算出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实际碳排放量,如酒店计算运营过程中使用的水、电、燃气等总量,通过国际统一的换算公式,计算出所有能量消耗产生的碳排放;第二步是减排,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并严格执行禁止清单,采用碳硬度较低的材料和原料,并对旅游企业能源来源进行重组以提高其生态效率;第三步是补偿,通过植树或碳汇方式进行补偿,如广元剑门关景区从景区门票中拿出2元,转向用于碳汇造林,以冲抵旅游活动中游客在景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一)简化生命周期评价

有目的地对LCA 进行某种程度简化的方法叫做简化生命周期评价(streamlined lifecycle assessents,SLCA),其详细程度和实施成本不断减少,其中多采用矩阵法来评估多个生命周期阶段潜在的环境影响。本文引入T.E.Gradel(1993)年在美国AT&T公司开发的评估系统,其核心是一个5*5矩阵,即产品环境表现评价矩阵(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product assessment matrix)。实际运用时,评估人员研究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使用和可能的最终处置方式,并给矩阵中每一个元素赋予适当的评分,从本质上讲,评估人员是用一个数值评分来估计那些正式LCA中的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阶段的结果。

(二)低碳旅游产品环境表现评价矩阵的建立

借鉴产品环境表现评价矩阵,建立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矩阵(见表2),对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4个阶段的环境影响具体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并相对简单的从中找到解决影响的具体方案,对低碳旅游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矩阵元素的第1项表示低碳旅游产品4个生命周期阶段,第2项表示与低碳旅游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实际运用时,评估人员通过自身经验、对旅游产品生产每个阶段的元素选择、能源使用和服务流程以及这些经营行为导致的固液体残留物和气体残留物(主要是碳排放)进行观察和评估,并进行相关排放的测量和计算,最终对旅游产品生产的各周期进行评价,给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赋予适当的评分。评分可以借鉴李克特量表调查满意度进行赋值(0,1,2,3,4,5),其中0代表影响最严重、最差的评价,5代表影响最小、最好的评价。但由于碳中和是一种清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活动或机制,能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对环境是一种正面行为,因此不予考虑。

在评估中,应提供统一的核查清单和评分规则,保证评估小组对产品总体评分的差异小于15%。一旦给矩阵每一个元素赋值后,旅游产品总分评分指数即是各元素评分制的总和:

由于该矩阵有18个因素,所以旅游产品环境表现最高评分为90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评价结果直观明了,能够针对旅游企业生产中的具体环节或问题进行评估判断,为旅游企业改进环境提供量化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结论

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并由此形成了深层次的利益机制,低碳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经济行为,为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指向。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对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其分为面向环境的设计―低碳营销―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碳中和四个阶段,形成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以指导旅游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从而减少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是产业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旅游业仍具有较强的潜在应用价值,但涉及到生产中的所有环节,需将低碳化的思想落实到每一个细节,这与旅游经营者追逐高利润的理念形成一定的冲突与矛盾,如何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低碳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灌输到所有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去,以及如何实施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等问题还有待于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UNWTO and UNEP.Climate Change and Tourism:Responding to Global Challenges[R]. Madrid,2008

2.T.E.Gradel,B.R.Allenby.产业生态学(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Elizabeth B.Bennett,Thomas E.Graedel.“Conditioned Air”:Evaluating an Environmentally Preferable Servic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0

4.Stefan Gossling, Paul Peeters, Jean-paul Ceron. The Eco-efficiency of Tourism[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5

5.石培华,吴普.关于低碳旅游发展机制与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体系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0(3)

碳中和的主要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森林碳汇;碳均衡;碳交易市场;交易模式;交易额度

[中图分类号]F205;S757.4;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5)05-0060-08

[作者简介]钟晓青(1962― ),男,湖南永顺人,博士,中山大学园林及生态经济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兼任广州市建工设计院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景观设计院副院长、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邢晓静(1989― ),女,内蒙古赤峰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与园林设计研究;廖立维(1988― ),男,广东博罗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与园林设计研究;黄安琦(1991― ),女,广东中山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学与园林设计研究;徐永成(1984― ),男,湖北荆州人,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广州 51027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研究”(96AJB042)、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绿色空间研究”(20070401)、“低碳社区研究”(2010KB10)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经济边缘效应研究”(974083)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Regional Carbon Equilibrium Evaluation and Trading Volume Assessment of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Market in China

By: Zhong Xiaoqing,Xing Xiaojing,Liao Liwei,Huang Anqi & Xu Yongche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otal amount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 carbon dioxide parameters from the photosynthetic coefficient,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annual total amount and annual variation of the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of China. Based on the carbon balance principle and carbon neutral principle, China’s provinces are divided into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vinces, carbon sources provinces and carbon equilibrium provinces. Considering clearly established ownership,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initi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gradually perfected mechanism of emission rights trading, this paper also examines and analyz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trading market, the transaction amount, the pricing mechanism and the equilibrium process in China’s low-carbon economy transformation.Our study is helpful to the realization of new economy, new distribution and new effects in the three mechanisms of energy saving, new energy substitution and carbon balance, and mak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tribution for China to getting experience in the world carbon trading competition and for the world to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carbon equilibrium;carbon trading market;trading mode;trading volume

一、引言

建立碳汇交易市场是用经济学思维解决低碳经济转型中节能减排的关键举措之一,也是革新经济分配方式的希望所在。作为碳汇供给方的森林业主可以根据“按汇分配”的原则获得培育、维持、经营森林植被的经济效益,更加致力于森林培育、保护、维持和提升生态效益。依照“排碳必须付费”的原则,碳源企业应当按排污权交易的原则为相应的碳排放买单,也可以选择直接减排以达到全社会低碳运转的节能减排、新能源替代的效果。

森林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将通过低碳经济转型中的碳汇交易市场体现出来。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吸收、转化二氧化碳的碳库。陆地植被生态系统86%以上和土壤73%以上的碳存量,是由以木本乔木为主体的森林完成的①。

王静、沈月琴等人②认为,森林碳汇服务有其特有的优势,如固碳效果好,附加效益高等,但缺点在于计测困难。从经济特性方面看,其产品具有稀缺性、公共性与外部性等特征。李淑霞、周志国③认为,世界各国为实现减排无非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由于减少排放常常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在温室气体吸收方面,森林碳汇较其他减排措施更具潜力,利用森林碳汇进行减排不仅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而且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也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刘国华、傅伯杰、方精云等人④认为,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每年固定的碳能占到整个生态系统碳能的70%左右。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与维护全球气候稳定等方面,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研究表明,我国的森林平均每年以积累26.5TgC的速度递增,正起着一个巨大的碳库(碳汇)的作用。

二、研究思路及分析框架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转换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本文将利用方精云院士等人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结合全国第1-7次森林资源连续调查(一类调查)和小班调查(二类资源调查)数据,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的基础上,评估我国各个地区的森林碳汇及年度变化情况。

(一)我国森林碳汇分省的数学模型

方精云等人的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中使用的换算因子公式为:

BEF=a+■(1)

其中,BEF是生物量与森林蓄积量之间的换算因子,林分蓄积量x综合反映了这些因素的变化。林分蓄积量可作为BEF的函数,以用来反映BEF的连续变化。在成熟林中,BEF趋向恒定值a,在幼龄林中,BEF比较大。

笔者建立了在不同尺度上测算森林碳汇的计算公式。

在样地尺度上:

Y=■■■AijlBEFijlxijl (2)

i、j和l分别为省区、地位级和龄级;Aijl、xijl和BEFijl分别为第i省区、第j地位级和第l龄级林分的面积、平均蓄积量和换算因子;m、n和k分别为省区、地位级和龄级的数量。

在区域或者省区尺度上:

Y=■BEF*xi*Ai(3)

Ai、xi和BEFi分别是某一森林类型在第i省份的总面积、总蓄积量、平均蓄积量及所对应的换算因子。

在全国尺度上:

Y=A*x*BEF(4)

Y、A、x和BEF分别是全国的总碳汇量、总面积、全国平均蓄积量和所对应的换算因子。

我们可以建立森林碳汇与蓄积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从而利用各地区蓄积量的数据来计算其森林碳汇量。

(二)我国碳源(排放)分省数量评估分析及数学模型

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EC=■3.67・CFi・CCi・COFi(5)

其中,EC表示估算的各类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i表示能源消费各类,包括煤炭、焦炭、汽油、炼油、柴油、燃料油和天然气共7种;Fi是各省第i种能源的消费总量;CFi是发热值;CCi是碳含量;COFi是氧化因子。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我国各省份的化石燃料碳排放情况,利用上述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建立回归方程对我国各省份未来的碳排放情况进行预测与评估。

(三)我国碳汇与碳源分省“碳均衡”分析

在碳汇和碳源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均衡分析各地区的净排放情况,即将各地的森林碳汇归入,分析各地的净排放,分析标准如下:

碳源省份:

i省森林碳汇量-i省排放量

碳汇省份:

i省森林碳汇量-i省排放量>0(7)

碳均衡省份:

i省森林碳汇量-i省排放量=0(8)

如果一个地区的净排放为正,就可以认为其为碳源省份;如果净排放为负,就认为此地是碳汇省份;如果的净排放接近或者等于0,就认为其为碳均衡省份。

(四)碳交易市场模式及交易额度分析

最后,建立碳交易市场,分析在不同的市场情景下,上叙三种类型的省份加入碳交易市场的影响。按照各部门必须实现自身碳中和的原则,即其排放量必须等于其持有的碳汇量,来建立碳交易市场。

我们设计如下的碳交易市场模型:由政府建立碳交易市场,并且碳交易市场的目的是实现整个地区的碳中和,即

■i省份碳排放-■i省份碳吸收=0(9)

从而实现我国森林碳汇的供给量等于国内各个省份的排放量。各地区的森林所提供的碳汇可以进入碳排放市场充当排放权,并且规定每个部门的碳排放量与其持有的碳汇量要相等,各部门可以通过在碳交易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来增加自己持有的碳汇量。如果有部门的实际排放量超过了自己持有的碳汇量,就要受到严重的处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规定每个省份都选择尽量让省内的森林碳汇优先满足省内的排放需要,而且要对在省内销售的碳汇进行免税或者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并对出售到省外的碳汇进行征税。

三、我国森林碳汇分省分布的评估分析

目前,估算森林碳汇量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利用遥感气象技术,测定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2.抽样测算森林生物量;3.通过森林普查的相关数据,利用理论模型估算森林碳汇量①。本文主要采用第三种方法,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小班调查的数据进行计算评估。

(一)我国森林碳汇分省的存量及年度变化

方精云等学者曾经估算过我国1999年到2003年,即第6次全国森林普查时期我国森林的碳汇量为5851.9百万吨,我们在增加了第7次全国森林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回归方法得到我国森林碳汇量为5936.37百万吨,误差率为1.42%。根据公式(1)―(4)计算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了我国各省份的森林碳汇占全国的比重。可以看出森林碳汇在我国各个省份的分布并不平均,其中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与的森林碳汇量比较大,这几个省份的森林碳汇之和占我国森林碳汇总量的62.28%。其中仅一省的森林碳汇量就占到了全国的14%。如果考虑人均碳汇量,由于人口稀少,其人均碳汇量更是高达292吨;其次是内蒙古,人均为23吨;此外黑龙江与吉林,人均森林碳汇量也比较高。

(二)我国碳源(排放)分省的数量评估指标分析

在考查我国各地区碳排放情况方面,根据化石能源燃烧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5),可计算出我国各省份的化石燃料碳排放情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我国的碳排放量相对比较平稳,处于30亿吨以下水平。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年碳排放量开始猛增,在7年的时间内翻了一倍,年增长率高达10.59%,2007年的碳排放量已经达到67.48亿吨。我国2008年的森林碳汇量是59.61亿吨,而且年增长率约为1.156%,增速均小于我国近年来的排放量及增长速度。以目前的排放量及增长速度来看,我国未来的排放需求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从各地区2007年的碳排放情况来看,排放量最大的是山东省,高达6.68亿吨,其次是河北省,排放量达5.16亿吨;总的来看,排放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2007年碳排放超过3亿吨的省份有山西省、内蒙古、辽宁省、浙江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

(三)我国碳汇与碳源分省“碳均衡”分析

2007年我国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为815.74百万吨,是典型的“碳源”国家。2007年度碳汇与碳源省份的评估结果见表3。从各省份碳汇与碳源的碳均衡情况来看,碳净排放量大小不一,其中排放量较大的有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等,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我国的碳汇省份主要有: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广西、海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省份,基本上都是位于偏远地区或者是经济落后地区。我国主要的碳源地区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宁夏,碳源地区大部分位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是森林稀少,森林碳汇缺乏的地区。

四、我国省级碳均衡及碳汇市场交易模式及额度

(一)碳汇大于碳源:我国“碳汇”省份及交易额度评估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碳汇省份主要有、黑龙江、云南、四川、吉林、内蒙古、广西、福建、新疆。可以利用净碳汇公式分析评估这些省份的年度碳汇、碳源的交易额度变化情况,表示如下:

i省净碳汇=i省森林碳汇量-i省排放量

得出的年度碳汇、碳源的交易额度变化情况如表4。

(二)碳汇小于碳源:我国“碳源”省份及交易额度评估

我国各碳源省份需要购买“净排放权”的额度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我国各个碳源省份近年来的碳净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最明显的是山东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净排放量上升了两倍。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碳汇省份的净碳汇正趋于缓慢下降,而碳源省份的碳净排放又处于快速上升趋势。这再一次证明了我国未来的减排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不采取其他有效的减排措施,只靠森林碳汇的吸收,我国将很难实现低碳减排目标。

(三)碳汇等于碳源:我国“碳均衡”省份

我国碳均衡省份的年度变化情况计算的结果如表6。可以看到,我国碳均衡省份近年来净碳汇量也呈下降趋势。按这种趋势发展,未来很有可能转变成为碳源省份。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陕西省,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从净碳汇140百万吨左右下降到不到50百万吨。青海原来是最接近零排放的省份,但是近两年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湖南在1999年以前净排放为正,但2000年到2005年间拥有了一定的净碳汇,2003年曾转变为碳汇省份,但是之后净排放量迅速上升,未来极有可能转变为碳源省份。

五、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不同省份的市场交易价格是不同的。从整体上看,碳汇省份的碳交易价格最低,碳均衡省份的价格整体上要高于碳汇省份,碳源省份的碳交易价格是最高的。这说明在不同省份的碳交易价格的高低与当地森林碳汇的供给能力是相关的,森林碳汇供给能力强的省份碳交易价格会低一些,而森林碳汇供给能力差的省份碳交易价格趋于上升。

碳中和的主要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微电解;Fenton氧化;高COD化工废水:预处理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53-0035-03

1 化工废水特点

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化工产品的需求使我国化工生产发展迅速,而化工产业也导致了我国局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化工产业大量的废水排放,导致化工园区周边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根据相关研究,化工废水主要来自:1)化工原材料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跑冒滴漏。2)车间地面冲洗废水。3)设备清洗废水及污染物处理产生的废水。4)冷却排放水等。

根据化工废水来源分析,按性质可分为有机、无机、有机无机混合三类化工废水,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有毒刺激性。如卤素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等。2)废水组分多,化工生产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副产物及未完全反应的原辅材料及辅助剂等口。3)污染物含量大,降解难度高,其中硝基化合物作为化工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具有生物难以降解的特点,给废水的后续处理带来极大难度。4)色彩变化快,色度高。5)水质、水量变化大。6)生态恢复治理难度大。被化工废水污染的水域,很难恢复原来牛杰系统功能,且成本高。

2 现有高浓度COD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2.1 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化工废水中成份多样,不同化工废水所含的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化工废水的处理需要多种工艺结合才能达到处理效果,现有处理方案按照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处理法等,化工废水经过多环节处置后将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分离,或转化成稳定无害的物质的处理过程即为无害化处理。

根据废水处理程度,水处理工艺流程可分为前期预处理工程、生化处理工程和深度处理工程。

1)前期预处理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悬浮物截流、调节水量、调节PH值等,通常采用物理化学法处理,其设施有主要有废水调节池、格栅等。

2)生化处理工程为废水处理的主体工程,根据水质情况选取的处理工艺亦不同,主要方法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AB法、A/O法、A2/0法、SBR法等。

3)深度处理工程作为初步处理及中度生化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措施,出水达到规定要求后排放,可利用活性炭吸附装置、膜分离法、高级氧化法、光化学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超声辐射降解法、辐射法等方法处理,以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实际应用上,这三个阶段整体统一、相对独立,在某些场合下也会出现交叉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生化处理阶段的综合处理成本明显低于深度处理阶段,同时深度处理阶段的处理效果易受水质因素干扰,故一般要求生化处理阶段尽可能地去除污染物质。

2.2 高COD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概述

高COD化工废水的色度较一般工业废水相比深很多,具有可生化性差、腐蚀性很强、污染后难处理等特性,能够产生高COD化工废水的企业主要有制药企业、精细化工企业、炼化企业、农药生产企业等,这类企业化工废水排入水体后,有毒物多,水质变化大,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化工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生物体并在生物体内积聚,轻则慢性中毒,重则引起脑损伤等疾病发生。

根据研究,处理COD含量高的化工废水主要有高级氧化法,生化法、光催化法、吸附法,焚烧法等。本次研究的化工废水主要是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及中间体等化工企业的排水,且由于这些行业企业大多是批次、间歇生产,排水亦呈不均匀性,水质波动较大,色度高且COD高达20000~30000 mg/L。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高COD化工废水处理工艺不仅能使企业达标排放,同时亦能够促进区域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通过前人相关研究,本文主要论述微电解芬顿系统及中和沉淀系统在高COD化工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并以实例进行探讨。

3 微电解一芬顿系统处理化工废水研究

高COD化工类废水中含有较多难生化降解类污染物质,通过微电解芬顿系统进行预处理,通过对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和破坏,从而达到降低其毒性及提高可生化性的目的。其作用原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微电解反应

铁碳微电解的反应机理是把废铁屑(主要成分是铁和碳)置于酸性废水中,由于Fe和C之间存在1.2V的电位差,在废水中形成大量的微电池系统,微电池反应产物具有吸附及过滤作用从而降低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即在微电解过程中阳极被氧化产生Fe、Fe3+,Fe3+发生水解沉淀后形成具有吸附形成的絮凝剂,而阴极产生的[H]和[O]继续发生氧化反应,降解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反应过程中阴极生成OH,提高处理后废水PH值。

3.2 芬顿反应

在铁碳微电解反应后加Hn02,Fe2+与HoO,构成Fenton试剂氧化体系,由于H 0。被Fe2+催化分解产生OH・(羟基自由基),其氧化电极电位越为2.8V,使Fent on试剂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将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氧化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实现对有机物的降解。

3.3 中和沉淀

通过将微电解芬顿系统的酸性出水pH值调节为中性,同时加入混凝剂,实现废水中悬浮物等沉淀的去除。处理化工废水时,中和沉淀过程能够独立去除废水中污染物也能作为中间工程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4 实例研究

4.1 化工废水来源简介

本文研究的化工园区位于东部地区,园区化工废水主要来源于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及中间体等化工企业的排水。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厂内污水处理预处理系统发生事故导致高COD废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影响生化处理效果,为此,园区污水处理厂通过微电解芬顿系统处理企业超标排放的高COD化工废水。

4.2 微电解一芬顿氧化系统预处理结果分析

通过铁碳微电解反应及芬顿氧化反应,去除废水中难降解类污染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本次研究的预处理系统主要构筑物为铁碳微电解反应器及配套搅拌装置、铁粉加药装置、芬顿反应池及空气曝气搅拌系统、双氧水加药装置等。

1)微电解处理系统。

通过对污水站预处理系统微电解单元连续七天实验采样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进水COD在5100 mg/L左右,BOD约为1 600 mg/L,出水COD约为3 800 mg/L,BOD为约2 000 mg/L,BOD/COD比提高到0.54,可生化性能有所提高,为后续氧化反应做好了准备。

2)芬顿氧化系统。

经过微电解处理后的高COD化工废水与园区化工企业排放的普通化工废水(COD约为800 mg/L左右)以1:5混合,混合后水质情况:CODI 300 mg/L上下波动。通过对污水站预处理系统芬顿氧化单元连续七天实验采样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进水COD在1300mg/L左右,BOD约为380mg/L,出水COD约为700mg/L,BOD为约330mg/L,B/C比提高到0.47,COD去除率达45.0%。此时出水COD约为1300mg/L,为后续预处理过程减轻大量负荷。

3)中和沉淀系统。

通过将微电解芬顿系统的酸性出水pH值调节为中性,同时加入凝聚剂,实现废水中悬浮物等沉淀的去除。中和沉淀系统主要包括中和反应池和搅拌装置、沉淀池及刮泥机、液碱加药装置、污泥泵、压滤机等。

通过对污水站预处理系统中和沉淀单元连续七天实验采样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进水COD在630mg/L左右,BOD约为320mg/L,出水COD约为500mg/L,BOD为约300mg/L,B/C比提高到0.63。此时出水COD约为500mg/L,能够满足生化反应进水要求,为后续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提供良好的生化条件。

碳中和的主要方法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ulfur content in phosphate rock is determined by HCS-KR200 high frequency infrared carbon sulfur analyzer. Process: Dry the sample at 105 ℃, weigh 0.0400g sample, add 0.400g ore special flux (No. 1), stir, then add 0.5g iron flux, 1.5g KRWL-1 flux, and determine by sulfur analyzer. The method is simple, stable, accurate and fast.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is 0.0001%-5%, meeting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sulfur analysis in phosphate rock.

关键词: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磷矿石;硫含量

Key words: high frequency infrared carbon sulfur analyzer;phosphate ore;sulfur content

中图分类号:TF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136-02

0 引言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适用于常规的生产控制分析检测工作,并符合实验室和权威机构对分析方法的要求。仪器主要用于冶金,机械,商检,科研,化工等行业中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无机物,矿石,铁合金,高温合金,纯金属,炉渣,土壤、石墨以及非金属氧化物等陶瓷矿物中的碳硫含量分析。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采用固体进样,经高温燃烧转化成气体后红外检测样品的碳硫含量,分析加热时间快,操作简单,降低了分析难度及成本。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HCS-KR200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

电子天平:AL104型 实际分度值(d):0.0001g

红外碳硫仪专用坩埚:规格:?准25mm×25mm

氧气:纯度≥99.5% 输入压力:0.3-0.5MPa

纯铁助熔剂:纯度>99.8% C

KRWL-1助熔剂:纯度>99.8% C

矿石专用助熔剂(1号):绿色粉末 C

标准物质GBW07211、GBW07235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工作参数:

分析时间40秒(可调节)、供电电压220V正负5% 50Hz 、输入电流20A,栅极电流100-150Ma、加热时间10-30秒、加热温度1600℃、测量分析气体4.0L/min、吹扫时间15s。

1.2 样品测试

打开仪器预热仪器30min以上

样品粒度0.074mm,在105℃下干燥2h,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样品0.0400g于坩埚中。

称好样品后在仪器软件界面点“称取样品 ”后软件自动录入天平所称取的样品质量 向称取好的样品中加入0.4g 矿石专用助熔剂(1号)和样品搅拌均匀,然后在样品上面均匀加入0.5g纯铁助熔剂,1.5g KRWL-1助熔剂,将坩埚放于仪器坩埚座上,点“开始分析”按钮进行实验,等待40-50s样品自动完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软件界面上。HCS-KR200型高频红外碳硫仪的高碳-低硫通道可满足高、低碳、硫含量较低的测定和计算。

开始样品分析前,先分析一个饱和样;再开始分析标样,对标样进行校准,后继续分析标样,标样数值稳定后开始对样品进行分析,每做8-10个样就载做一个标样,看数值是否在偏离范围内。

标样的选择和所测的硫含量范围接近,例如:需要检测磷矿石标样GBW07211硫含量推荐值为0.79%,因此选择了GBW07235做为校准标样,参考硫含量0.86%。

2 结果与讨论

2.1 称样量的选择

称样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样品在燃烧炉中的氧化程度,样品太多积分时间增长分析峰产生拖尾现象,样品量太小易损失样品代表性。根基本测试中心常规业务对常用标样硅酸盐标样及碳酸盐标样的多次检测结果,试样称取0.0400g检测结果最为可靠,且样品能燃烧充分。

2.2 助熔剂的选择

在碳硫分析中任何反应进行都伴随着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转变,这种转变通常是以热和功的形式进行,助熔剂必不可少。KRWL-1是高频炉常用的助熔剂,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较高的热值,燃烧时不飞溅,燃烧后生产酸性三氧化钨,对消除硫的吸附有较好的效果。工业纯铁也是一种很好助熔剂,1g纯铁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熔渣四氧化三铁温度升到5505度。矿石专用助熔剂(1号)的加入能让结果更稳定。最后通过试验得出当坩埚中加入0.4g矿石专用助熔剂(1号)、0.5g纯铁,1.5g KRWL-1助熔剂效果最好,用量最省,结果最为稳定。

2.3 最小检出限

方法检出限是检测仪器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检出的最小浓度,按照实验方法,平行测试12份空白,以三倍标准差计算出方法的检出限。通过表1得出仪器最小检测浓度为0.00013%。

2.4 精密度

按照实验方法,连续8次测定国家标准物质GBW07235、GBW07211计算出精密度分别为1.62%、1.92%,说明精密度良高,测试结果较好。见表2。

3 结论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磷矿石中硫含量,运用红外吸收原理对硫进行检测,样品和助熔剂在高频炉的高频磁场中被感应加热并在氧气的氛围中燃烧,样品中的S转化成SO2,分析气体在高温中产生的H2O和碳氢化合杂物,经进化系统被吸收过滤吸收后随载气进入气路系统,到SO2红外检测池进行S的检测,SO2转换为SO3被净化剂吸收。红外检测池检测SO2对红外线的吸收原理都是基于朗伯-比耳定律。此方法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比传统磷矿石采用的碳酸钠-氧化锌半熔重量法、燃烧中和法、燃烧碘量法、硝酸-氯酸钾分解重量法操作简单,耗时短,且更加精确,适合大批量实际样品的检测。

参考文献:

[1]徐霞.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铬铁矿中硫含量[J].化工时刊,2016.08,24(1):23-55.

相关期刊更多

土壤通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土壤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硬质合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