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交通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小汽车的普及,现代都市受到城市无序蔓延、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困扰,带来了巨大的直接和隐性经济损失。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迫切要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发展绿色交通,是目前大城市尤其是高密度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 [1] 。而首钢位于中国最大、最繁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其开发密度高,过境和自身交通产生吸引量较大,只有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转变交通结构,构建绿色高效的一体化现代交通才能满足其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绿色交通将从根本上缓解因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多重矛盾,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综合交通体系,还城市一片蓝天,也为未来留下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绿色交通包含政策、投资、环境、工程、管理、规划、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交通规划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对绿色交通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研究绿色交通规划意义深远。
1概述
1.1 绿色交通概念
1994年,Chris Bradshaw 提出绿色交通体系,将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单人驾驶的自用车[2]。对于我国来说,可分为: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交通、出租车、私人机动车、货车与客运空运、摩托车。
结合当下国内城镇化和城市交通特点,笔者认为现阶段的绿色交通其内容和含义已与原始的概念有很大区别,最显著特征就是须要保证绿色交通的“三位一体”,才能在中国这个经济、人口、城市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它是一种理念,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2];也是一个实践目标,为人们描绘了健康、宜人、和谐的理想的交通蓝图;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多个子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构成。
1.2内涵
绿色交通的内涵为:交通与环境、未来、社会、资源的协和[3]。
这与“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诉求是一致的,突出交通规划中“人”的核心地位,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3 规划原则
基于绿色交通的理念,在交通规划战略或方案制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a、以人为本; b、平等性原则;c、协调性; d、高效便捷; e、多元性; f、阶段性。
2 绿色交通规划的对策和规划内容
2.1规划框架
绿色交通彻底改变以机动车出行需求为主导的规划思想,注重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提高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引导小汽车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提出绿色交通规划框架如图2-1所示。
图2-1 绿色交通规划框架
2.2 土地利用
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交通与土地的关系,从交通的缘起根本性地解决交通问题,其有两个重点:
土地的混合利用
包括城市组团的混合利用,同一组团、同一地块,乃至同一座建筑的混合利用,注重功能搭配和职住平衡,减少功能区集聚和不同功能区分散布局造成的大量交通流动,是消除现代都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性措施;
优化土地开发的强度政策
发展以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政策(TOD):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及大容量的优势,促进土地集约使用,增强公共交通的服务性和竞争力。
2.3 出行结构优化
通过政策倾斜、规划设计、引导改变出行选择的优先级,促使人们出行向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转移,形成绿色出行优先的出行结构,如图2-2所示。
图2-2 交通工具的优先级与碳排放
2.3.1 建立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
公共交通是推进出行结构转变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未来交通出行中处于主体地位,它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它的承载能力、服务范围、便利性和出行效率决定了其在各交通方式中的竞争力,对居民出行结构向绿色交通转变起着决定性作用。
全面推进公交优先策略,在政策倾向和支持、规划理念、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突出公交的地位;
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公交系统,注重整体布局优化,尤其要重点处理基于轨道交通的公交规划;
轨道交通的规划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倾斜,保障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先导性;
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尤其是与慢行交通的衔接,大幅减少整个出行链的时间;
加强公交枢纽设计,实现多方式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4];
提高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交设施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的各阶段首先保障公交用地的预留。
2.3.2 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改变人们以小汽车为主的出行观念,构建一个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打造社会自然环境与“人”相融合的活力聚集城市。它的主要内容为:
以人为本,改善慢行环境;
构建慢行网络,为慢行提供足够的空间资源。
积极推行公交+自行车(B+R)换乘系统,将轨道交通或其他大容量公交系统的远距离快速输送和自行车的近距离良好的可达性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步行网络地上、地下全覆盖,减少人车冲突,提高人行系统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结合地铁、地下商业、地面过街设施、地上建筑连廊、空中花园等建立一个步行无所不在,无处不达的立体步行网络;
2.3.3 低碳、环保、高效的机动车出行
对机动车的发展和使用进行有效调控,引导机动车的合理、有度发展,但不是排斥机动车的出行,而是追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和谐发展,平衡道路、空间等交通资源的分配。因此,机动车的绿色低碳和高效性也是绿色交通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适当的机动车道供给水平;
采取适当的停车管理与控制手段;
保障慢行交通的用地和空间供给;
积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推行新型机动车出行方式等。
2.4 绿色交通工具和燃料
交通工具是交通出行绿色化最直接的因素,是绿色交通工具的推广和普及,除了需要新能源科技的发展外,还需要相关部门和人们长期的努力,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重视相关的配套设施。
考虑到技术成熟等因素,近期推荐发展燃气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远期推广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应当指出的是即使所有车辆能够达到理想的耗能和排放标准,也不能独立支撑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土地优化和绿色交通结构的转变依然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
3 北京首钢商务区绿色交通规划实践
3.1 项目概述
项目位于北京市西部边缘地带,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规划建筑面积约为800万平方米,含办公、住宅、商业、酒店等多种业态。功能布局如图3-1所示。
图3-1 项目功能布局图
3.2 绿色交通规划建议方案
(1)土地利用优化
充分考虑了空间布局调整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在地铁站点覆盖500米范围内高强度开发,覆盖范围外限制开发规模,这样有利于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和提高出行效率,提升土地价值。组团、地块、建筑内部混合性土地开发大大减少出行需求。
上述土地建议在与城市设计相互反馈、优化后,成为其设计的基础。
(2)路网方案
由于位于城市边缘地区,需要维持一定的机动化水平,以方便居民;但是在绿色交通战略中,未来的道路网仅提供能够满足项目绿色交通建议的方式划分下的机动车出行需求。
项目用地呈长条形,对外联系以纵向为主,其界面相对开放,为其提供良好的天然条件;永定河附近商业、综合用地亲水需求高,现状向河边放射线不足。
因此,建议路网规划注意增强对外联系,加密纵向道路密度,加密对永定河放射线路,提高内部道路连通性,注重道路均质化和能耗最小化,增强内部道路微循环系统。路网建议方案为如图3-2所示。
图3-2 建议路网方案
改善后道路密度达9.0公里/平方公里,相比上位规划7.68公里/平方公里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支路的比例为0.28:1:2.2:3.5,除西北及东南分别的遗址保护和大型住宅区外,路网结构及级配合理[5]。
(3)公共交通
重新梳理公共交通网络,建立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架,普通公交、接驳巴士为补充的公交线网体系;并根据该区域特点设立班车,为功能区提供高可达性的公交服务;同时增设部分支线公交在社区、支路运行。
对轨道线在项目内部的线位微调,以适应土地利用的改变;同时分别增设站点与客运铁路、地下快速轨道线形成换乘枢纽。
为解决项目中心线两侧地区的公交服务不足的状况,设内部电车线和2条内部接驳线,接驳轨道站点与周边区域,方便内部组团间的联系,对3个高密度开发的区域及沿河开发带进行了有效串联。
(4)慢行交通
按照绿色交通的对策和原则,自行车系统共分五个层次:
绿化自行车道--区域自行车主干道,依绿化带、景观公园等设置,绿化、景观条件好,适宜交通和休闲双重功能;
沿河休闲健身自行车道--沿永定河综合休闲慢行带设置,与多种休闲娱乐设施结合,具有休闲、健身、娱乐等复合功能;
功能性自行车道--区域自行车交通性干道,主要为日常出行、接驳地铁、轻轨、公交站点服务,以实现其交通功能为主;
景观性自行车道--设计规避石景山路机动化,为展示石景山路和首钢的文化、景观服务,从另一个角度连接永定河东西两岸。
图3-3 建议自行车网络方案
在此基础上,设立多个自行车停车场,以满足接驳地铁,服务于办公、商业等人流聚集区。
行人系统在绿色交通对策指导下,针对不同的路段设立不同功能的步行空间,比如在河边设立绿色休闲带,在商业区设立了集人行、商业、娱乐于一体的活力步行区,在绿化公园附近设绿色步行走廊等,一切皆为实现绿色和谐的交通体系和城市空间服务。
4 结论
绿色交通是以满足城市发展为前提,确保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是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交通规划是实现绿色交通的有效保障。本文提出实现绿色交通规划的框架和对策,并以北京首钢商务区为例,进行了绿色交通规划的实例研究,以期为实施绿色交通规划实践项目提供借鉴,也为绿色交通规划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宋新生.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建设“和谐交通”社会的必由之路[J]交通标准化, 2006,(6).
[2] 杨晓光等.南宁市“中国绿城”建设规划研究专题报告之六—绿色交通[C].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所.2001, (2)
[3] 宋新生.城市绿色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04).
【关键词】可持续 绿色交通
一、绿色交通的内涵
绿色交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理念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以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为目标的协和式交通运输系统。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少交通拥挤,减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绿色交通的本质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最少的社会成本最好的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其主要途径就是减少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绿色交通是解决当前交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绿色交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在不断加剧,交通运输的发展与有限的城市资源承载力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促进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绿色交通应运而生。绿色交通可以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基本保障,而可持续发展交通是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具体体现。绿色交通只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才会具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交通的实施得以实现。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交通在实现人和物的移动的同时,还必须满足经济的可行性、财政的可承受性、社会的可接受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的交通发展标准。
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城市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汽车尾气中油海气体对大气的污染;而是交通带来的噪声污染;三是不断增加的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其中最主要的是交通尾气和交通噪声污染。交通尾气污染具有滞留性,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容易致癌。交通尾气的排放浓度既与车辆本身的制造水平有关,也与车辆的运行状态有关,交通流量越大,大气中的汽车尾气浓度越高。另外交通控制、路面宽度、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高度、植被面积等也都会影响交通尾气的浓度。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激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污染源。
(二)交通结构不合理
目前,国内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很不合理,在市民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方式比例低,据统计分析,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公交分担率在6%~25%之间,自行车交通与其他非公交机动车交通占50%左右,步行占30%左右。在各种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方式的道路利用率最高,小汽车的道路利用率最低。公交出行选择率低,导致了整个城市道路利用率较低,造成城市交通拥堵。
(三)城市交通的基础建设落后
首先,从道路网的结构来看,由于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比例与密度不合理,交通问题的改善就缺乏必要的基础。其次,交通的配套设施不足,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停车场数量严重不足,分布也不合理。因而导致部分车辆占道停车,加重了交通拥堵。再次,城市中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众所周知,公共交通是实现绿色交通最有效的交通方式,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公共交通,特别是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建设不足导致了交通结构和出行方式选择的不合理。
四、推进我国绿色交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公众出行结构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为了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政府应主导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切实保证公交路权优先,整合线网、场站、运力等资源,科学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系统,充分做好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换乘,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共交通的高效、便捷、准点、和舒适。选择商业环境较好、服务设施密集、交通压力较大的地区,建设人车分离的步行街系统,优化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同时,倡导“自行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逐步健全自行车道路系统、完善自行车租用和存放设施、提高自行车道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实施车辆配额制度、阶梯式停车收费制度、高峰时段道路收费制度等有效调控小汽车拥有量和使用量,从而保持城市整体交通效率。
(二)加强对车辆尾气和噪声污染的控制
(1)对尾气污染的控制。有研究资料表明,汽车怠速和加速行驶时尾气的排放量是匀速行驶排放量的5倍以上。因此,可以在交通管理中采取诸如尽可能设置平面交叉路口、在需要设置信号的路口采用自动信号控制系统、在需要控制排气污染的区域设置禁止超车标志和控制车流密度等措施。另外,要加强汽车排放污染控制管理,制定完善的地方性管理法规,对机动车污染排放严格管理,确保排放达标。
(2)对交通噪声的控制。首先要合理控制交通流密度大、中城市建设环城道路,减少穿越市中心的车辆,从而减少城市闹区的车流密度;其次,可以控制小型机动车的使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再次,合理设置交通设施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间的隔离设施,通过减少混合交通来减少由于车辆频繁加速、制动所产生的噪声。
(3)推广绿色交通工具。通过税收优惠、贷款优惠、补贴等鼓励政策,建立公益行业车辆燃油共担机制,提高机动车燃油品质。严格在用机动车排放管理,在现已实施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升级排气测试方法,加大机动车尾气超标惩罚力度,同时通过严格执行汽车报废标准。同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联盟,构建由政府牵头、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公共研发平台,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的研发投入,出台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和维修的配套鼓励政策,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天然气加气站、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建设,为广泛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创造充足的条件。
[关键词]绿色交通;两型社会;长株潭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29-02
1 绿色交通的概念及主要模式
绿色交通,是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它能最大化地承担运输职能同时又减轻对环境破坏作用,追求城市交通的通达、有序、快速、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的交通运输模式。绿色交通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其实质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和最低的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满足人们的最大交通需求。绿色交通是与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的,它所强调的是交通的“绿色性”,即减少环境污染、减轻交通拥堵,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绿色交通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将绿色交通理念纳入到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的优化决策之中,使土地使用和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两者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交通工具上来看,主要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太阳能汽车、混合能源汽车等;从交通方式上来看,主要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
2 长株潭交通现状及问题
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核心,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并且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多核心城市群。长沙、株洲、湘潭三个核心城市相对集中,两两相距不足45km,城市间距离不超过半小时车程,所以长株潭城市群在中国城市群内属于少见的多中心相对集中的呈面状发展的城市群。长株潭三市的交通,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为主的交通运输体系。
尽管长株潭政府已经从政策、经济上都加大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网扩容和新型交通方式等各方面建设,但城际之间的交通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从长株潭交通现状分析,可以简单地总结为两个问题:一是城际交通通行能力不足。目前长株潭城际交通网络主要是铁路和公路,但由于三市的距离并不远,铁路得不到充分利用。三市之间的市级公路运行速度慢,结构不合理,高速公路基本能满足需求,但是承载不均。二是城际交通结构发展单一。目前公共型城际客运交通主要由短途客车承担。城际公共交通结构单一造成出行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只要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时,就会优先考虑购买小汽车。
由此可见,长株潭城际交通现状是交通发展层次低,交通运输效率不高,对居民的日常出行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对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的构建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因此,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绿色交通体系的发展是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的。
3 长株潭绿色交通发展建议
(1)充分利用综合交通资源,建立多样化交通模式。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行程多为中短途,这就决定了城市群城际交通应该是以公路交通与轨道交通为主导,铁路、水运为辅助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首先,应重点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快速轨道交通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能耗低、安全、准点、环保、节省用地等特点,是现今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出路之一。用轨道交通代替传统交通方式,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量,此外还可以缩短换乘距离,节约居民出行时间,给居民带来实际的便利。其次,在把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客运交通骨干的同时,应该与公路客运和铁路客运相结合,形成综合的交通网络模式。另外,水运虽不适合中短距离的城际交通,但水运成本低廉,且长株潭城市群以湘江相连,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把水运作为客、货运的补充形式。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各种公共交通资源,满足居民出行需求,这是对于城际交通的最基本要求。
(2)推动绿色交通技术创新,发展环保交通模式。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永远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手段,如今两型社会的建设更是离不开科学技术。新能源、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绿色交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发展环保能源的背景下,应该大力发展更环保、节能的绿色能源汽车。2004年,株洲公交已经开通了全国第二条、湖南省第一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线,未来3年,株洲公交车将全部变身为混合电动公交车,成为国内首个“全混合电动公交城”。这种由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环保混合电动公交车能有效地回收制动能源,与传统的公交车相比,混合电动公交车节油超过15%,排放减少60%。由此可见,长株潭政府在加大对绿色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方面,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对今后的绿色交通的发展也是巨大的激励。另一方面,要加强长株潭城市群智能交通技术的构建,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以实现交通管理的绿色化。
(3)引导居民绿色出行。绿色出行就是出行选择环保低碳绿色的交通方式。首先可以积极发挥长株潭地区传媒优势,大力宣传低碳出行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引导居民主动选择步行、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通过个人实际行动减少废气排放。其次,对既有公共交通系统进行一体化整合,提高公交出行效率和准点率,并构建多元化无缝接驳换乘环境。诚然,长株潭城际出行时选择步行和自行车并不实际,但是可以选择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相结合的方式。另外,应该加强对小汽车交通环境的管理,如减少中心区的停车配置、提高停车收费、划分拥挤收费区域等措施。不过,这些措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关键还在于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作用,当居民能真正体会到公共交通方式的便利时,大多数人都会放弃小汽车出行而选择低碳环保绿色的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绿色交通理念的落实不仅要加强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配合与支撑。也就是说,两型社会背景下的绿色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更需要规划、运输、交通管理等各个部门的齐心合作。
4 结 论
广大市民朋友们:
国家住建部定于XX年9月22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我市将于9月22日积极响应此项活动。本次“无车日”活动的主题是:我们的街道,我们的选择。旨在宣传和倡导绿色出行理念,改善绿色出行条件,促进出行方式改变,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减少交通事故,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无车日”活动不是一天的临时活动,而是一次节能减排的全民行动,我市将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为此我们倡议:
积极参与“城市无车日”活动,在9月22日,让您的爱车休息一天,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电动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并希望您在今后的日子里尽可能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次数,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交通、低碳出行。
“城市无车日”,让我们一起行动,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通,多一片清新,多一些健康!
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倡议书
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知精神,为持续推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推动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建设,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倡导绿色出行,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决定,XX年9月22日,将继续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选择绿色交通·共享美好生活。
开展无车日活动,旨在通过舆论宣传和社会参与,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交通发展的认识,引导市民自觉选用公共交通、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在此,我们倡议,在9月22日这一天,请您自觉放弃私家车出行,选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给攀枝花的交通减一点负重,给我们的城市放一天假,让这座美丽的花城多一些安静,让人们重新回归清洁、静谧、高效的城市生活。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舒缓城市道路拥堵,改变我们的居住环境,为我们的生活更多地注入健康与活力,为建设美丽幸福攀枝花做出应有的贡献!
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组委会
XX年9月17日
城市无车日活动倡议书
全市广大市民朋友们: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无车日”活动1998年起源于法国巴黎,因其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现代环保理念而从欧洲逐渐推广至世界各地。XX年,“无车日”活动进入中国,上海已连续6年成功开展此项活动。无车日活动旨在通过宣传公交优先,引导广大市民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和依赖,从而促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和改变城市交通观念。
根据《XX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公布的数据,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城市大气中90%-95%的铅及一氧化碳、60%-70%的氮氧化物和氮氢化合物及大部分污染微粒,均来自汽车尾气。近年来,随着上海私家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上海出现霾的日数也不断攀升,已达全年61%,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关心、市民百姓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为使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加清新,为了您和子孙万代的幸福健康,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在9月22日“世界无车日”当天,让您的爱车休息一天,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通过活动,倡导人们自觉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构建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交通文化,从而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二、活动主题与时间
活动主题:绿色交通•城市未来。
活动时间:2012年月日。
三、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市2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兼任。
四、活动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提前宣传报道“无车日”活动,及时向市民传递活动相关信息,宣传绿色交通理念,向全市车主发出“低碳生活,少开一天车”倡议书,公布“无车日”当天延时运行的公交线路,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相关视频、图片、照片等影像资料(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各新闻媒体)。
(二)通过手机短信预告形式提醒市民(内容:我市将于22日开展无车日活动,请您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责任单位: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
(三)22日7:00时—19:00时,组织“无车日”活动。市领导带头采用步行、自行车或公交车等方式上下班;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采用步行、自行车或公交车等方式上下班(东胜区至康巴什新区上班人员可尽量采用公交,或拼车方式)(责任单位: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市委宣传部)。
(四)以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与使用为主旨,“无车日”当天在全市党政机关中倡导停止使用公务车1天,要求公务人员采用公共汽车、自行车和步行等交通方式出行(特殊情况除外)(责任单位: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五)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康巴什新区各自划定“无车日”小汽车禁行活动区域(道路),这一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其它公共交通(校车、通勤车)和消防、救护、工程等特种车辆开放,其它车辆绕行(责任单位:东胜区人民政府、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康巴什新区管理委员会,配合单位:市公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六)组织在公交车、出租车车身张贴或者车内播放活动公益广告;组织公交企业在小汽车禁行路段和区域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手册和资料,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增加开往无车区公交车数量,加大班次密度,视具体情况开通临时专线车,并准备机动应急车辆;制定具体的公共交通行车安排,确保市民便捷出行。对“无车日”当天公交客流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和统计,对比活动前后的统计数据形成统计和分析结果,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公交公司)。
(七)在“无车日”活动前后和“无车日”当天,选择适当地点对空气环境指标(如空气中PM10,NOx含量)进行监测,形成对比分析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
(八)围绕“绿色交通•城市未来”活动主题,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绿色出行的良好习惯(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九)“无车日”当天在公共场所提供免费体检,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和肥胖症、高血压的危害及预防、解决途径(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十)动员组织广大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在“无车日”当天开展“绿色骑行”比赛活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认真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城市无车日”活动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