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业发展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措施;蓝田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03-03
引言
蓝田县历史悠长,文化深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享誉世界的蓝田猿人遗址,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蓝田旅游的主导产品。如果能深入挖掘出奇、特、优的旅游特色,提升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将促进全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改变蓝田贫穷落后的现状。
一、蓝田发展旅游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蓝田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部,东南以秦岭为界,北部以横岭为界,西部与长安相接。首先,蓝田县地势为东南部靠岭,中部川地向西延伸,处在连接山南和陕北、南方和北方的重要的交通要道,此外它又是东南省份的资源和人流进人古都长安重要的陆上交通命脉。另外,蓝田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的重要部分,也是终南山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森林资源多分布在县东南部山区及北部横岭和川、原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受季风及地形影响,四季冷暖分明,加上历史文化名人的遗迹,集中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历史资源。最后,蓝田县距西安市40分钟车程,是西安市郊县交通便捷的地域之一,是可以借国际大都市西安的交通、文化和经济等优势,科学规划积极发展蓝田县的旅游产业。
(二)资源优势
多:蓝田地域不大,但发展历史悠久,地貌复杂多样,巳开发的景区主要有:蓝田猿人遗址、王顺山森林公园、辋川溶洞群、汤峪温泉、蔡文姬纪念馆和蓝田中国西部影视文化城等。王顺山森林公园包括隋唐时代的水陆庵佛寺群遗址与王顺山森林公园各景区,是国家4A级森林公园。;辋川溶洞群和王维别墅故园组成了秦岭北麓生态园;和蓝田中国西部影视文化城等是蓝田旅游的主要大景点。
奇:享誉世界的蓝田猿人比北京周口店猿人还要古老,这一发现,为研究人类文明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是考古文化一大奇迹。辋川溶洞群为北方罕见的乳石林立,千姿百态的构造断裂石灰岩溶洞。汤峪温泉水温达60"C以上,富含十多种矿物制,浴疗价值极高,民间称为“功德水”,又因春季浴洗更佳而谓“桃花水”。极现隋唐时代儒教文化的水陆庵佛寺群遗址等景点无不展现出蓝田旅游资源的奇、特美。以上各个景点与西安及其周边的景点,其独特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蓝田能建立旅游城市的立足之本。
(三)人文优势
蓝田位于旅游名城西安东郊,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北方特色的喀斯特溶洞;古人类遗址与古寺观;汤泉湖温泉等。最早的人类起源之一蓝田猿人遗址、中华文明起源之一的仰韶文明的代表半坡遗址、唐代诗画家王维隐居的田园风光的故居――辋川、因为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而负有美名的蓝田玉等,不仅是蓝田历史悠久的见证,而且为蓝田发展蓝田旅游业奠定了极具特色的历史人文优势资源。集蓝田猿人仰韶文化和儒教文化等于一体,这些为蓝田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势与劣势是相对的,如果没有充分利用优势,则优势就变成了劣势,蓝田旅游被西安旅游所遮蔽的劣势,就在于其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二、蓝田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蓝田县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表现在景区类型趋同、功能结构单一,高质量旅游产品少、营销宣传理念和方法比较落后等方面。
(一)发展旅游业的区位隐忧
蓝田县处于千年古都和旅游名城西安的遮罩之下,旅游业的发展既有“借桥过河”的便利,即能在旅游名城氛围中脱颖出自己“奇、特”而制胜;更有“灯下黑”影子的遮蔽,即各景点淹没在旅游名城中毫不闪亮。
蓝田是西安旅游产业发展的紧密区,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这关键看蓝田旅游业如何有机的与西安的旅游融为一体“借虎威”,同时又能挖掘出自己优长于西安旅游景点的特色而谋发展,打造出独特的旅游品牌。
(二)景点的旅游产品结构急待调整
多数景点基本上都以观光的静态景观为主,富有动态和参与体验的互动游览活动很少,导致景点的重游率很低。
景区旅游产品雷同多,诸如小的玉石项链、手链、玉佩等加工简单粗糙,包装少创意;新颖精致、科技含量高的标志性旅游产品很少,营销宣传的方式传统老套,旅游产品的销量少。
不同景区规划的主题、性质差异掌握不够,趋同于西安市旅游景点风格,同类性质旅游活动重复多。各景点的旅游搭配互补性不强且功能雷同多、特色少,没能满足游者求奇、求异的旅游兴致并激发出重游动机。没有充分展示出蓝田县旅游景点景区的奇特性,因此蓝田县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有待进一步开发。
(三)景区各类设施不足,游客停留时间短。
旅游区的吃、住、娱、游、购等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使游客停留过夜。对旅游景区来说,能吸引游客停留过夜,旅游的收入才能近数倍的增长,相反,只靠景区门票收入来挣钱,不如游客在景区停留数日吃、住、娱、乐、购所消费的收人多。由于这种只靠门票收入的旅游经济效益极低。对此亟待转变发展旅游的思路和理念。
(四)旅游规划公众参与度低,干群矛盾冲突较尖锐
蓝田旅游景点运营中,干群矛盾冲突较突出。在做旅游规划时的公众参与度很低,在景区修建和扩展中,周围村民的抵触情绪较大,因为蓝田县的旅游景点几乎都在县城以外的山区,周边村民人均用地本来就很少,村民对土地都很珍惜,旅游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又没能将周边村民的切身利益考虑进旅游规划中,旅游后续发展造成周边村民利益损害越来越明显,使得旅游相关部门和景区周边居民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当地居民的敌对不合作态度间接或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出游心情,给旅游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作旅游规划时要在公众参与上花大力气。
旅游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各部门间因利益冲突所致的意见分歧大,掣肘了规划的按章实施。造成规划实施效益低下。
(五)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开挖浅,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 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价值未得到深度挖掘,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单一,更没达到品牌效应的宣传。“蓝田猿人”、王维和蔡文姬等在历史上有享誉国内外的大名气,但这些景点的旅游名气并没能给蓝田旅游带来相应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应。旅游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与旅游相配合的农、工、服务事业弱,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当然就无法实现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此蓝田旅游业应在“以人为本,文化为神”上下大工夫,充分展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实现蓝田旅游冲出陕西,走向全国,享誉世界的 再发展。
三、大力发展蓝田县旅游业的措施
蓝田县地域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决定了蓝田县的旅游业能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必须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经济、社会等基础条件,走适合于自身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发展之路,决不能照搬别的景点景区的发展模式。对于蓝田县旅游业的发展,我认为应做以下调整:
(一)硬件设施的完善。
硬件设施是发展好旅游业的必备基础。蓝田是西安下辖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发展旅游的硬件设施还较薄弱,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1.开通旅游专线。人常称交通是旅游的命脉。虽然蓝田县和周边地区的环山公路已全面开通,现在的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通向弓王岭蓝田猿人遗址的旅游线路还很落后,同样能达汤峪镇温泉湖的线路还需修善,整个县域内的旅游线路应改为西安一蓝田县城一三里镇蔡文姬纪念馆(了解历史,纪念名人,感受爱国情怀)一弓王岭蓝田猿人遗址(寻根拜祖、了解历史文化)一蓝田县城(第一天回来在县城修整,晚上逛夜市,品小吃等)一(第二天去)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山玩水,郊外旅游,野炊,体验山野人家生活)一水陆庵(晚上拜佛求经,休整)一(第三天)辋川王维故居(感受山居隐士的闲适生活,追踪盛唐诗画渊源)―辋川溶洞(体验北方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一蓝田中国西部影视文化城(体验步人新世纪的发展历程,感受现代科技文化的灵动与先进)一汤峪镇温泉湖(亲身体验集保健、休闲养生与一体的天然温泉,洗去一路旅途的困乏)一西安或蓝田县城。这是一个完整的旅游路线,当然游客也可据自己的意愿调整路线,使旅游轻松方便。这是我们在硬件上应做到的基本目标。
2.健全景区的基础设施。各个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要依靠自己,借助西安和邻区的帮助扶持,筹资完善各种必备的基础设施,比如在王顺山景区,可以建造乡村的土坯房,即和整个景区的地脉、文脉吻合,也能与王顺孝母的情景拉近距离,既能为游人创身临其境、切实生动的模拟场景,同时又节省了资金。同样也可以租赁周围村民的民居,做一定的装扮和修饰,付给村民一定比例的租金,既节省了花费,又消除了与周围村民的矛盾冲突,还能调动村民参与旅游活动,提高发民旅游的自觉性。因此,一定要因地制宜,就地创新,不一定每个景区都要设置如别墅样的现代高档的建筑,它们不仅破费,而且会破坏原有景观的协调性。这样每处景观既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性,又能节省资金。更能吸引久住大闹市的人去感受亲近大自然中不同类型的景观美。
3.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区域内各景点都没有形成自己特色的旅游品牌。虽然“蓝田”在历史上久负胜名,但目前还没有那一个旅游景点是因旅游而出名的。所以蓝田旅游规划中一定要打出有自已旅游特色的口号和品牌,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宣传促销。发展旅游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应该有两种方式,即以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旅游企业共同参加的联合促销和各旅游企业单独进行的市场促销。政府主管部门除了对单独促销给予进一步的方法指导和信息协助外,应保证宣传经费足额按时递增到位,专款专用,不得变相削减旅游专款经费,以保证旅游业政府主导型促销战略的真正落实,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加强同其他旅游热点景点(如临潼兵马俑、华清池等)的促销协作,建立多种形式的促销联盟,以旅游区域、旅游线路和宣传主题为联系,提高促销效果。使独一无二的蓝田猿人遗址、天然保健治病的汤峪温泉等旅游景点唱响中国、享誉世界。
(二)软件设施的改善。
硬件设施只是发展好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取决于软件设施,即旅游产业管理。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产业主链条长的行业。在旅游产业管理上进行创新,是蓝田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其创新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重视公众参与旅游规划。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人员或政府和景区所在地的老百姓的磨擦冲突,主要是旅游所带来的副面效应给当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等造成了较大不良影响,而旅游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却没能给当地村民有补偿,因此产生了利益冲突。为此在做旅游规划或修建性规划时,让村民意见也能参与到旅游业的规划、修建、运营、受益中来,在整个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提高公众参与性,从而消除干群之间的矛盾。村民为了自己的即得利益,在整个旅游业的运营中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当地旅游部门或企业的工作,友待游客,使得旅游业良性发展,从而会利于实现旅游的永续发展。
当然,一般会存在当地村民的文化素质跟不上旅游从业需求的发展,可以定期举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班,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也解决了村民的生计困难,同时也降低了维持旅游业发展的成本,特别是在受季节性影响大的旅游项目和景区,成果尤为显著。
2.景区的管理体制创新。旅游景区涉及的部门很多,有建设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文物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旅游部门、宗教部门以及多级政府,有的旅游景区还涉及到不同企业和农村。各部门利益协调不好,会对各景区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目前,协调工作虽有成绩,但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彻底解决。
在旅游景点管理体制上可参考的模式主要有:
(1)景点成立一定级别的政府机构,由政府对景区的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当地和居民、景区的治安等进行管理,即政府和旅游景点合一,既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又发挥景区的旅游管理作用。(2)景点(自然景区)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转让景区有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景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景区的总体规划由政府主持制定和评审,评审后,经营者必须按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3.以市场化为主导的促销组织创新。旅游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应该有两种方式,即以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各旅游企业共同参加的联合促销和各旅游企业单独进行的市场促销。政府主管部门除了对单独促销给予进一步的方法指导和信息协助外,应保证宣传经费足额按时递增到位,专款专用,不得变相削减宣传专项经费,以保证旅游业政府主导型促销战略的真正落实。尤其重要的是,应当加强同其他旅游热点景点(如兵马俑、华亭池、大唐风园等)的促销协同程度,建立多种形式的促销联盟,以旅游区域、旅游线路和宣传主题为联系,提高促销效果。特别是县内的旅游路线设计不科学,部分景区可达性差。如目前县区内一日游路线主要是西安一蓝田县城―辋川一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到其它景区如、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汤峪温泉湖等景区还没有开通旅游专线,更别说能按时定点发车了。诸如此类硬件设施不健全给游客造成了不便,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个旅游业的后续发展。
总之,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科学开发合理利用自身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深挖本土文化内涵,突出各景区特色,以更为灵活的思维和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加强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实施,加大品牌宣传,坚持走保护与开发并进“以人为本,文化为神”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使景区和地区的环境优美、交通畅通、民众友善等来实现蓝田旅游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西安市13区(县)旅游资源整合与重点项目开发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2,(3).
[2]王国,王建军,森林公园与生态旅游[J],旅游学刊,1998,(2).
农业旅游是京郊诸多村级单位的主导发展方向,自2008 年以来,以村级为单位的农业旅游受到广泛关注。 北京市推出了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俗风苑、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家、乡村酒店和山水人家等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产品。但是有关农业旅游发展的定位仍存争议,如何制定适合村情的旅游特色业态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和探讨。 本文以北京市怀柔区下坊村为例,对村级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制定京郊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 下坊行政村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
宝山镇下坊行政村位于怀柔区西北部,原来由下坊、白河南、小庙梁和小河东 4 个自然村组成,经生态治理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造,目前归并 为 白 河 南 和 小 河 东 两 个 自 然 村,总 面 积8. 35 km2. 本研究在分析下坊村自然和人文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与评定》( 2009,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和《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2009,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通过实地考察和入户调查,就旅游接待、经营特色、发展状况等,定量统计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该村农业旅游整体发展与民俗旅游接待户经营状况等进行诊断性分析。
1. 1 优越的自然环境
调查中,绝大部分村民尤其是民俗旅游经营户高度认可本地的自然环境质量好,满意度在 95% 以上。 5%的不满意者是对干旱引起的白河水量减少表达担忧。 旅游自然环境具有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属性,既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客体,又是旅游业利用的部分,更是旅游产品的重要元素和景区旅游价值的必要组成要素[2]. 下坊村属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该区肩负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的重要职能,这使得自然环境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下坊村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凉爽,一般比城区低3 ~5 ℃,堪称京北地区重要的避暑区域之一。 该村跨白河两岸,因白河而兴,原始生态气息浓厚,自西向东,自然景色呈动态变化,清澈的水体和美丽地貌景观融合,宛如一幅田园山水画卷。 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优良,适宜发展优质的水产养殖。 依托白河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构建了集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白河特色生态休闲游项目。 该村地貌属怀柔深山区,村落附近为白河谷地,四周山地海拔大多在400 m 以上,峰峦迭翠,层林尽染,植被繁茂,植被覆盖率达 70%,山场面积 660. 8 ha. 河谷土层较厚,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盛产核桃、大扁仁、酸枣等。在保证白河沿岸生态的基础上,下坊村充分发挥自身的休闲旅游功能,利用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优势,力争打造独具特色的京农业旅游休闲游憩地。
1. 2 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下坊村交通便利。 距怀柔城区 75 km,距北京市区 136. 5 km,滦赤路( 河北省滦平县至赤城县) 经过本村,与 111 国道在汤河口镇交汇,并以四宝路和延庆县相连。 较为发达的交通,便于游客的出入。
2009 年宝山镇实施泥石流生态搬迁工程,采取山区自然村向主村集中整合和散户搬迁相结合的搬迁方式,形成目前村落格局,村落基础设施得到显着改善。 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指定一名成员对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监督督促,并加强保洁员、公路养护员和护林员的日常管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与处理。 村辖区内修建了观赏水面、吊桥和栈道,先后建造小河东街心公园和白河南街心公园,并不断提高绿化率,优化生态环境。 2013 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资金,实施黄木厂沟治理工程。
2014 年由政府出资,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线电视、网络宽带等已入户到村。 村级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立村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多功能活动厅、健身娱乐厅、演出厅( 兼排练厅) 、数字影厅等不同功能,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交流文化科技信息的重要场所。
1. 3 良好的旅游发展机遇
2011 年下坊村农业旅游的兴起,正值我国现代农业不断深化改革时期。 长期以来,下坊村以第一产业为主,种植作物品种单一,包括玉米制种、特菜种植、肉鸡养殖等,村级经济发展落后。 2005 年,村人均纯收入 6 490 元,低于京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 860 元。 2010 年以来,宝山镇确立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发观光农业旅游的思路,推出了一系列兴旅措施,鼓励各村民俗户开展旅游接待。 下坊村迎来了观光农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该村属于天河川沟域,2010 年,天河川沟域列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点沟域之一。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下坊村注重利用本地优越的生态资源,充分挖掘发展文化产业。 2011 年 9 月,在宝山镇第一届钓鱼比赛上,正式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白河鱼宴”,在打造这一品牌过程中,注重发展相关的第三产业和推介营销。 通过举办天河川宝山 1 + 1 户外挑战赛、秀美天河川摄影比赛、怀柔汽车拉力赛和宝山镇第一届文化节等各种赛事活动,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下坊村观光游览,体验农家生活气息。
下坊村“白河鱼宴”已经发展为相对成熟的农家饭模式。 因水质清澈、无污染,鱼肉质鲜嫩,利用农家柴锅制作,经特殊的去腥工艺,兼有鲜、嫩、甜、咸、辣等口味,味浓而营养丰富。 2011 年,引入承德丰宁的“滕氏布糊画”,建立了滕氏布制作中心,吸纳更多的人口就业。 2012 年,获北京市京郊旅游特色业态目的地“生态渔家”的称号。
2 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京郊农业旅游的兴起,实质上是北京传统农业功能所发生的重要转变,即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农业旅游所需要的人员素质、产品类型和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的困境。
2. 1 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下坊村总人口 157 户,共计 349 人,但老年人占多数。 16 ~ 34 岁人口为 115 人,仅占人口总数的28. 5% ,35 ~ 40 岁人口 32 人,41 ~ 60 岁人口为174 人。 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会有更多年轻人外出做工或求学。 现有人口中,50%左右的人仅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大部分接待服务人员未接受专门的旅游从业培训,缺少旅游礼仪、旅游安全、旅游法学、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旅游接待过程中,大多是凭经验、凭热情,餐饮、住宿等服务与游客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餐饮方面,食材种类少,尤其是一日中的两次正餐菜谱重复、单调,从烹饪工艺到配料、口感,不能保持稳定一致的标准,甚至每餐之间的差别都很大。 果蔬比例低,餐具消毒不到位。 住宿方面,标准间达不到基本标准,房间用具质量低劣,卧具不能做到每客一换,部分客房有蚊虫等。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有其客观原因。 由于农业旅游起源于农业,是借助于农业与农村的特征发展旅游,短期内不可能摆脱传统农业生产与经营的思维模式。
2. 2 村落环境较为杂乱
下坊村旅游开发时间短,虽然经过新农村建设,街巷房屋较为整齐,但村落环境仍表现为凌乱,杂物随意丢放。 由于白河穿村而过,河面时常漂浮水草、皮屑、生活垃圾等。 尤其是干旱严重时,水量减少,水体污染愈发严重。 在村落规划建设中,未考虑游客停车需求,不少民俗户无停车位,机动车不得不随意停放。 一些原本规划为停车的场所,却堆放了杂物。
其他行业的发展对旅游环境也构成较大的威胁,本区域曾以肉鸡产业为主,在白河南自然村域内,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鸡舍,由此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物污染直接影响到旅游发展。 该村饮用水以山泉为主,微生物存在超标现象[3],一旦环境污染控制不力,将加剧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河道水利工程也存在隐患,据报道,由于白河河道挖沙严重,原本浅显的河道形成大小不一的水坑,导致一名少年溺水身亡。
2. 3 旅游产品较为单一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京郊旅游达到了较高水平,在旅游空间、内容、形式等方面,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 目前,下坊村旅游产品主要是以“白河鱼宴”
为品牌的餐饮服务,尽管在加工制作方面力求突出特色,但毕竟是限于淡水鱼类的食用,与京郊地区其他地区水产加工存在明显雷同。 2012 年北京公布的7 家生态渔家中,大多包含垂钓、柴锅炖鱼之类的项目。 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鱼类餐饮分布于京郊诸多景点、农家乐等地。
从地域分析,白河地跨京冀,源于河北省沽源县,流经河北赤城县,北京的延庆县、怀柔区和密云县。 因此,“白河鱼宴”缺少地理定位,一般很难将其与下坊村联系起来。
近年来,引进的“滕氏布糊画”制作,实际是一种外来产品的植入形式,对游客有多大的吸引力、布糊画有多大的销售空间,尚待市场检验。 相比之下,本地的文化资源未受重视,没有充分挖掘。 据当地资料记载,下坊村在清末成村,因有人在此安伙房,故称“下伙房”,简称下房,后更名下坊。 有关下房村起源与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
3 农业旅游持续发展的对策
3. 1 拓展本地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乡村性是农业旅游的核心和支撑点。 面对京郊旅游竞争日趋激烈、游客休闲观光品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需要不断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设计富有下坊村旅游特色的产品。 要坚持政府支持,加大吸引外部资金的力度,充分发挥村两委、旅游合作社和民俗旅游户的主体作用,突出下坊的地理优势,打造以“下坊白河鱼为主打产品,兼顾滕氏布画加工”的生态渔家旅游业。 从塑现象、建标准、创特色、重规范的角度出发,着力打造“下坊白河鱼”的品牌。
广泛的参与性是农业旅游的特点之一。 游客可在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4]. 因此,可以鼓励游客发挥自己的智慧,参与和体验“滕氏布糊画”制作,使游客体验自己制作的乐趣,制作的布画可以作为永久的纪念性产品。 本地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物、日常生活等可作为布画图案的设计内容。
怀柔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村庄形成历史已超过 3 000 年。 春秋战国时期,怀柔是燕秦活动的战略要地,“怀柔”出自《诗经·周颂·时迈》“怀柔百神”,意为招来安抚,代表以德施政、加强民族团结、交融发展。 唐贞观年间始设怀柔,但指今顺义区。 至 1368 年明元年将檀州分为密云、怀柔二县,标志怀柔建制县的开始。 作为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交错区域,怀柔人文遗迹丰富。 下坊村正处于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 邻近的转年村发现了北京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文化遗存。 挖掘、搜集和整理村落拥有的历史文化,作为特色旅游开发的重点内容,必将提高本地的旅游吸引力。
利用现有文化活动场所,充分发挥村民参加文化活动的创造性性,成立本村文艺表演团,编排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文艺节目,为游客提供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 调查过程中,适逢本村合唱团排练,为参加本年度的怀柔区合唱表演,每天晚上坚持合唱,音色音质可圈可点,合唱团节目表演应当纳入农业旅游之中。
3. 2 丰富培训形式,更新旅游经营理念
就村级特色旅游业而言,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十分具体。 应当丰富业务培训形式,扩大培训受众面,深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旅游接待队伍的整体素质,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专题,进一步强化对村民俗户的集中培训。 要从怀柔区、北京市乃至广大尺度的角度,拓展从业人员的视野,旅游经营不应局限于眼前利益,而是要提高自身旅游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根据旅游经营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开展专题培训,熟练掌握业务规范。 对于新近入职的从业人员,坚持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理论水平和基本技能。 确保餐饮质量不断提高,严格执行客房标准与卫生安全。 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加强彼此交流,可以积极开展网络培训。
在争取客源方面,打破传统的坐等游客上门的思想,开展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营销活动,细化市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主动吸引游客,提升旅游营销水平。
为了提高农业旅游经营水平,应鼓励本地在外工作的年轻人,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和支持农业旅游的发展。 如利用节假日回乡直接从事和指导农业旅游的培训和接待工作。 在外工作期间,积极推介本村旅游资源、组织客源、为吸引外部资金牵线搭桥等等。 在选聘大学生村官中,要侧重于与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聘用。
3. 3 环境整治与保护并重
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下坊村的旅游业发展,依托的是现有村落房屋,展示的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生活气息。 应当兼顾整治与保护,保持鲜明的村落民俗文化。 真正做到“宜居宜游”. 对于体现乡村聚落特色的房屋、道路布局要着力保护,村容村貌干净整齐,尽力保持原貌。 为旅游者提供膳食、住宿和服务的场所,要重视内部卫生、安全、舒适条件的改善。 通过积极的对外招商引资,加快文化娱乐和体育设施的修建步伐,要尽量依托原有的建筑格局,遵循生态学原理,兼顾满足旅游者乡村体验休闲需求和自然环境保护。
下坊村传统产业是第一产业,大多数农户以粮食种植为主。 环境整治过程中,要考虑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一致性。 毕竟下坊村依然要发展第一、第二产业。 种植业、畜牧业也同时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农游合一。 作为下坊白河鱼的食材主要来源,鲟鱼草鱼养殖场要基于无污染、高营养的原则,制定严格的标准。 同时,做到重视环境建设的多种需求,丰富观光农业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好现有的46. 7 ha 耕地和 13. 3 ha 的经济林,使游客获得丰富的农业体验和田园风光的享受。
需要指出的是,环境改造不是改变原有的自然生态面貌,而是要顺应生态规律。 调查中发现,沿白河引种了一些外来植物,包括红叶海棠、碧桃、榆叶梅等乔木和人工草坪,受灌溉不足的影响,出现明显枯萎或生长不良的状况。 这种违背本地生态的行为,不仅严重扰动了当地自然生态,而且还导致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所形成的景观和城区绿化景观所差无几,也会引起游客的反感。
2014 年 4 月世界旅游旅行大会上,我国提出了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和旅游扶贫工程。 可以预见,农村旅游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必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下坊村要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扬长避短,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旅游品牌,不遗余力地探索适合北京乃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旅游发展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Andereck,K. L. ,& Vogt,C.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and tourism developmentoption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0,39( 1) : 27 - 36.
[2] 邹伟,符国基。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19) : 10285 -10288.
[3] 赵艳华,孙继东,李小飞。 2007 年北京市怀柔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查。 职业与健康,2008,24( 12) : 1187 -1189.
关键词 生态旅游农业;优势;建议;广东梅州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320-01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村自然资源、农村生态环境、农村风情风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为资源条件,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体验、教育、品尝、购物等活动的一种农业、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生态旅游农业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建立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互动机制,是集“生产、生态、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农业[1]。生态旅游农业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有较长的历史,如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的台湾等。生态旅游农业作为一种集“生产、生态、生活”为一体的多功能新型产业,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
梅州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山多地少,建设用地紧缺,发展容量有限,且受交通条件制约,缺乏大江大河,这些现实状况决定着梅州不适合搞大工业化,必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梅州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在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打响世界客都品牌,为推进梅州振兴发展做出贡献。梅州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调整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立起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体系;二是有利于带动交通运输、加工、餐饮、旅馆、商业及相关服务业,引进资金与人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农民收入的增加创造条件;三是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和谐发展[2];四是有利于挖掘、保护、传承农业文化,保护农村资源与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梅州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优势
1.1 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梅州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的粤东北部,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中国金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生态文化保护区,拥有11个国家级荣誉、61处物质文化遗产、3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2个联合国授予的人居环境范例奖。
1.2 农村民俗风情与农家生活富有显著地区特色
梅州自然环境优美,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水质良好,江河湖泊多,是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宜居城乡示范市,有51个自然保护区、65个森林公园、60万hm2生态公益林,森林覆盖率达72.7%,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有丘逢甲故居、故居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56处;有国家5A级景区雁南飞,4A级景区雁鸣湖、灵光寺等4个,3A级景区17个;有独具特色的客家风情、客家民间艺术,其中客家山歌、广东汉剧等6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众多保持完好的客家古民居、客家古村落、古寺庙,客家围龙屋被称为中国五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蕉岭县与大埔县更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
1.3 政府的大力支持,广大农民的心愿
梅州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强力推进梅州农业,为梅州农业提质增速。着力构建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三大基地,培育水果、蔬菜、优质稻、茶叶、油茶、烤烟、南药、畜牧水产养殖特色产业。一是特色农业。以梅州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具有梅州特色的主导农业产业,打造竞争力强、品牌响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心。二是绿色农业。以梅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等健康农产品,打造无公害农产品供应中心[3]。三是旅游农业。以梅州优美宜居的环境、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深厚的客家文化,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生态旅游、绿色消费、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农业,打造区域性的生态农业旅游中心。
1.4 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类型多样
梅州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国金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水果、蔬菜、植物种类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是“三高”农业示范区,有“梅州金柚”、“平远脐橙”、“五叶神卷烟”等著名品牌。梅州还是青蒿、金银花、凉粉草、巴戟、鸡血藤、阴香树等10个南药品种的种植基地。梅州生产的盐食品、牛肉干也有较高的知名度,远销国内外。
2 梅州市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建议
2.1 因地制宜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要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季节特点、交通条件等因素因地、因时制宜,立足原有自然条件、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
2.2 与旅游业充分结合
充分利用原有旅游景区、景点,扩大增加生态农业项目,通过互相带动的作用,发展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2.3 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
建立完善的水电、交通、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旅游产品,供游客品尝、购物、参与、观光、度假等。
2.4 结合当地农村建设规划
结合当地农村规划合理开发土地,搞好道路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适当兴建能体现当地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4-5]。
3 结语
梅州有山区资源、独特的客家人文地理特征、“三高”农业基础等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应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农业建设为原则进行农业综合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梅州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刘军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2):119-124.
[2] 徐颂军,保继刚.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区域特征[J].经济地理,2001,21(3):371-375.
[3] 赵应婉.浅谈生态旅游农业发展[J].经营管理者,2009(17):378,381.
木兰围场是中国古代最传奇的皇帝――乾隆皇帝钦定的休闲胜地,乾隆皇帝占据了古代皇帝的十个之最:“福分最高、年纪最长、在位最久、足迹最远、花钱最多、身体最健康、知识最广泛、著作最丰富、本业最在行、身世最离奇”。总结乾隆的养生经验,从中汲取他养生中的有益和科学的经验,通过木兰围场的自然生态环境,弘扬乾隆皇帝的养生之道,继承优良传统,应对时尚发展,做到享受生活、享受养生、享受健康、享受生命,从而使旅游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关注人类的健康长寿,生活美好而惬意。而这些现在又都是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典型代表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背景,进行徒步穿越、攀登、户外运动、拓展训练等等,由于山地特殊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没有污染,气候凉爽,植被丰富,森林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对人体具较多的益处,是人们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休身养性的理想场所。所以可以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满足当前大众的康体保健的诉求。
康体保健旅游在我国旅游产业尚属新兴旅游产品, 它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部分, 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旅游文化娱乐市场适应市场经济客观发展规律的产物。虽然我国的康体保健旅游市场还不成熟, 但其已具备了发展的生机和潜在的优势。现代生活使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 除了保证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良好和优质以外,也非常注重康体保健等活动的开展,当然这其中也包含旅游康体保健活动。与此同时,对一些孕妇、幼儿、老年人或残疾人家庭来说,康体保健理念的出现,康体保健旅游已成为人们出游主要考虑的一类旅游产品。康体保健旅游活动的出现必将在2l 世纪初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而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结合自身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自然环境可以很好地开展康体保健旅游活动。是广大旅游者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休身养性理想场所。所以可以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塞罕坝森林公园发展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旅游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前大众康体保健的诉求。
2 在资源融合的基础上创造景观,让观光旅游继续发展
就世界范围而言, 观光旅游是旅游最基本的类型, 在旅游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就我国而言, 改革开放以来, 观光为主旅游模式一直没有改变。近年来, 休闲度假逐渐被业界推崇,但是观光旅游仍然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主题,所以,潜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发展过程中,仍然不能放松观光旅游发展。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旅游产品划分为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发展层次以及完美层次四个方面。旅游者可以纵观自然资源与历史完美结合, 身临其境地与生态旅游从时空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特色旅游产品的研究。这样既能够增加旅游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同时又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旅游产品从基础层次、提高层次、发展层次、完美层次四个层次之间的不断演进, 是旅游市场日益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旅游业的良性、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统观光型旅游产品的不断更新与深化, 在整个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林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有着天然的重合性,林业中的森林资源本身就是旅游资源,所以在二者的融合发展过程中,顺应这种天然的重叠创造更多的以观光为主的景观,促进观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3 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保健疗养旅游项目
首先,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可以开展的保健活动主要有滑雪、滑草、垂钓、骑马、漂流野营、狩猎、林木研习、采集(草药类、野果类、山野菜类)等。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海拔在1000―1900米之间,一年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独特的气候条件为这些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距北京460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很好的地缘优势。可以打造为京城的后花园,为京、津地区的旅游者提供休憩、休闲、保健的后花园。夏天垂钓、漂流、滑草,秋天狩猎、采集、骑马,冬天滑雪等一年四季都有活动项目的旅游目的地。
其次,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可以开展疗养项目。早在1988年墨西哥专家Ceballos lascuain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而国内学者李永波也提出了生态旅游追求的目标是保健,实质是让人类有一个健康的地球。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目的。主要是通过旅游活动,缓解压力、调节心理,获得身心平衡的一种健康的旅游活动。同时,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京津周围最好的后花园,不管是交通距离还是旅游资源的情况(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汇地带,地形结构和植被复杂。山地高原交相呼应;丘陵曼甸连绵起伏;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草原交错相连。尤其是浩瀚的林海与大面积天然草原浑然一体,优美壮观。与京津浓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良性互补,也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互补)。由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环境良好成都,可以充分开展疗养活动。
综上所述,利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优势资源――森林资源开展保健疗养旅游项目。在利用并保护了林业的森林资源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丰富了旅游业旅游活动项目,实现了林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拓展了林业与旅游业的产业链,进而促进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煌庚. 旅游产业整合问题的思考[J]. 求索, 2003年第6期.
我县地处__丘陵与__平原过渡地带,作为__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展旅游业不仅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辛勤努力下,我县旅游业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开发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发展历程。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势头。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规划,打造亮点。要加强和完善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并强化规划的实施力度,切实保障旅游产业高水平建设和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彰显人文历史口味,不断拉大旅游框架,造精品、创名牌,以“精品、名牌”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建议把__的“__故里”纳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省委的项目支持。
(二)提高认识,树立信心。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全县上下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上来,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于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营销措施、完善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县旅游业实现一个跨越式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把旅游业摆上重要位置,放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强化组织领导,集聚各方力量,促进全县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政府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要不断增加,借助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我县的旅游基础设施。要切实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信誉好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县投资旅游开发。建设有影响力、吸引力的旅游、休闲、游乐,增强游乐性、参与性和吸引力,活跃__的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