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旅游未来发展

生态旅游未来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旅游未来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旅游未来发展

生态旅游未来发展范文第1篇

所谓生态规划设计,就是指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景区的事务进行合理组织和安排。在旅游产业刚兴起之时,旅游活动并无规划项目的存在,更别说生态规划设计项目。然而,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旅游业取得了空前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开始从城市向乡村拓展开来,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思想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以便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享受。

2.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包含的重点要素

2.1旅游资源

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重点突出旅游二字,其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才能开展旅游活动。在绿色环保理念深入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兴产业,并具有客观的发展前景。在人类价值取向、消费方式多样化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旅游资源也出现了多样化发展趋势,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各地区景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2.2产业间的整合

任何的产业都不可能独立开来发展,必须依赖于其他相关产业。旅游业也不例外,在开展旅游景区生态规划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对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如: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进行整体规划,更要强调突出旅游业与当地支柱产业的相关度。所以,进行景区生态规划,必须从产业间的关系入手,做到有效整合,以满足游客、景区所有者、景区地居民等多方的需要,进而达到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战略规划。

2.3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生态规划必须要在不破坏当地旅游景区的基础上进行,这是规划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对当地景区过于保护,保护过度了,不仅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会阻碍当地经济的提高;当然开发过度了,生态环境就会失衡,景区所特有的旅游资源就会面临侵蚀。所以说,必须要寻找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点,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良性发展路线。景区生态规划要重视景区资源和环境的未来发展状况,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分析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而积极规划,长远发展。

3.旅游景区生态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3.1开发旅游景区的特色旅游产品

随着绿化意识的逐渐深入,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向自然化方向发展,开始饮用天然饮料,渴望居住环境绿色化等等。在进行景区生态规划设计时,引入纯天然设计风格,强调景观自然色彩和绿化材料的应用,采用多种艺术风格和手法,在“回归自然”的主题上下功夫,开发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让人们通过产品联想到自然。

3.2开发特定文化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

在确保景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背景下,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其所特有的资源优势推动与旅游相关其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旅游景区的多元综合功能。譬如说,可以利用景区中优美的山水组合和景观美感,联系摄影公司,将其作为婚纱照拍摄外景场地,同时还可以联合当地相关组织,开展以“爱情山水”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大赛等;景区所具备的旅游资源丰富,植物和岩石的种类繁多,景区相关负责人可以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开展夏令营活动,帮助中小学生认识各类岩石和植物,并对其进行生态旅游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

3.3开发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

在旅游景区的经济市场竞争中,旅游商品是当中的一个杀手锏,对景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兴的生态旅游商品能提高景区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能进一步会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因此,景区在开发生态旅游商品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可开发地方特产、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艺术及工艺品的复兴,并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唤醒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

3.4建立和完善景区的环境管理制度

一方面,景区可以明确自然规划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生态旅游人才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旅游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优秀的生态旅游队伍。另一方面,景区可以从游客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激发游客对大自然的热爱,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保护景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4.结语

生态旅游未来发展范文第2篇

我国旅游业必须创造一切市场条件,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保持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与世界旅游业的整体水平接轨,以此保障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2%,纯旅游业3%。我国2009年国内旅游19.02亿人次,入境过夜游客5088万人次;1.4万家星级酒店用电174亿度/年,旅游用水9.2亿吨/年;A级景区游客用电1.42度/人次。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环境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现实状态。

如何合理开发旅游资源,避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实现旅游与环境和谐共存?如何提高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减少旅游环境污染、避免更多的能源消耗?《中国外资》杂志、《中国节能服务》杂志针对这些问题,对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展开了联合专访。

《中国外资》:根据中央提出的关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部署,国家旅游局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如何稳定境外旅游市场?

吴文学:我国的旅游业正处在难得的战略发展和有效提升的黄金机遇期,产业的快速增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内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根基。2009年12月1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定位。国家旅游局抓住机遇,顺应市场规律,科学配置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低碳理念,创新增长模式。

从2008年奥运会到2010年世博会的若干国家大事件,代表了我国超强的综合国力和旅游软实力。期间,我们趁势而上致力完善产业体系,拓展产业功能,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并确定2009年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同时成功举办了“2009年首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和“中国旅游产业节”。切实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有效得发挥了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潜能,加强与各省、各地区、各市合力推动旅游业发展力度,规划推进具有优势的旅游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快速培育发展我国现在与未来的旅游市场,首先要加快推动旅游产业的改革创新,重点城市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树立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资源要素为主体配置的模式,科学发挥政府的经济、法律、行政功能,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在政府、市场和企业中的作用;推进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加强与农业、文化、建设、环保、体育等部门的合作;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释放中国旅游产业节和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效应,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形成全国旅游商品大市场;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国内外游客提供高水准旅游服务;研究制定全国旅游业未来发展规划,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工作;全力配合各方合作机构完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推动旅游安全、环境卫生、节能减排等标准的不断完善;积极发展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国导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转变行业思想观念,改进、创新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旅游全行业工作效率和水平。

为稳定境外旅游市场,我国旅游业调整了国际市场开发战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国际旅游宣传推广形式,借势国家大事件的宣传平台向海外重点推荐我国旅游精品。为强化我国旅游形象品牌建设,与更多的海外机构合作,促使我国成为远程客源首选旅游目的地。组织全行业向海外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旅游等特色项目,通过各种合作渠道打造中国旅游业与各国各界的合作平台。国外对我国商务旅游产品的关注度也在日益增进,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们将与更多的商务机构开展多元合作模式。

《中国外资》: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如何降低我国旅游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国家旅游局与各地方政府或机构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有哪些共同举措?

吴文学: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上海世博会、A级景区、各种形态的近郊生态游,都将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环保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旅游全行业需要充分认识的。我们将运用生态学规律与相关机构合作,完善生态规划设计、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环境的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旅游者的环保观念教育,是实现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为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切实履行旅游行业职责,我们在前几年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上,2010年加大了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协调相关部门用好、用足节能减排政策,共同加快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鼓励旅游企业使用节能减排设备及配套鼓励政策,优先支持符合一定标准的节能减排旅游项目。推广和探索节能减排卓有成效的工作方式,引入生态环境的节能减排技术;为节能服务公司和旅游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搭建合作平台,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选取适合条件的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试点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做典型示范,年内将推出首批旅游环保企业。通过市场化渠道解决旅游企业节能减排的资金。明确星级饭店、A级景区为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领域。各级旅游企业参照《星级饭店节能减排指引》与《A级景区节能减排指引》,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提高星级酒店与A级景区等企业的节能减排能力。对星级饭店、A级景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超过能耗限额的企业不能被评定为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通过适合旅游企业的宣传方式,集中力量开展能源、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健康旅游宣传活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能源节约意识。争取住店宾客对星级饭店能源节约措施的理解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对新建饭店和景区引入节能减排准入制度。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成立旅游行业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协同节能监察机构加强对旅游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管,积极推行行业节能减排标准及全员节能减排行动。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创新管理机制,将企业能源消耗、节能减排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今年3季度,国家旅游局将协同相关部门,循序渐进的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工作。

另外,我们还大力推动旅游节能环保衍生行业的发展经营,促进改善旅游纪念品的低碳产品市场份额和产品制造质量。2010年6月24日-6月27日,我局在义乌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博览会产品涉及低碳环保设施设备、电动游览车、生态景区、宾馆太阳能、风能用品,休闲运动自行车,徒步旅游用品,生态环保厕所等等,引导全行业与相关产业的节能环保产业形态及环保意识。

《中国外资》:今年我国调整了新的旅游形态格局,加大了对“中国生态旅游”的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依托了哪些因素?未来前景如何?

吴文学: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我国生态旅游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特别是国家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些具有生态保育任务的地区,纷纷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大量淘汰重污染行业,将生态旅游作为重要的接续产业。由此,生态旅游得到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等形式为主要载体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基本涵盖了山地、森林、草原、湿地、海洋、荒漠以及人文生态7大类型。在全国1223家4A级以上高水平旅游景区中,上述8类保护地占到94.7%,其中,38家世界遗产地占我国世界遗产的100%;206家国家风景名胜区占总数的99%;90家国家地质公园占总数的49.5%;65家国家自然保护区占总数的21.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利用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和合作,结合地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加大生态旅游产品推广力度,大力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旅游方式,创造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环境。

《中国外资》:您对我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构想?

吴文学:中国旅游业的大兴趋势,势不可挡。

我国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京华古今风貌旅游带、白山黑水北国风光旅游带、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华夏文明访古旅游带、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荆楚文化湖山旅游带、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岭南文化南亚热带和热带风光旅游带、包括青海的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球媒体的关注和海外游客的喜爱。

生态旅游未来发展范文第3篇

一、问题的提出

“生态旅游”一词于1983年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H.Ceballos Lascurain首次在文献中使用,其原意是指在强调某种教育目的基础上到那些相对受到较少干扰和污染的区域进行的自然旅行,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生态方式的旅游促进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此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时至今日,“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仍没有统一。纵观林林总总的生态旅游概念,不难发现,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深化过程。

二、对目前生态旅游概念的新思考

综合专家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认识生态旅游,才能更加科学、完整地把握生态旅游的本质。生态旅游是应旅游业和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生态旅游应着力解决传统旅游无法解决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衰退问题,生态旅游的实质就是追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

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惜以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满足需要和获取利益,忽视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强调以环境效益为前提目标,以经济效益为首要目标,以社会效益为最终目标,力求达到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以实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以界定,从宏观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系统,以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系统论思想为基础实现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从微观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通过开发、保护和消费等活动实现政府、开发商、旅游者及社区居民等相关主体行为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生态旅游概念的动态发展性,从发展的角度看,现阶段生态旅游概念正处于以旅游产品开发为其主要形式,并向生态管理系统过渡的时期,追求生态管理系统的整体发展是未来生态旅游概念的实质性发展方向。

在实践中,应将二者统一起来,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规划,科学设计生态旅游产品,完善监控体系,保护生态旅游的资源环境基础,在取得环境效益的前提下,为旅游者提供真正的生态旅游经历,取得旅游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最终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旅游概念体系的构建

生态旅游由理论基础体系、相关主体行为体系、目标体系(见下页图1)三个基本体系构成。

(一)理论基础体系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对生态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所以,对生态资源的管理首先要遵循生态原则和科学性;生态旅游的功能是要实现旅游地的持续协调发展,所以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生态旅游是一个生态管理系统,涉及到多个主体要素、多方面关系的协调均衡,这就需要系统论贯穿于开发管理全过程,实现系统整体的稳定持续发展。这三个理论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于生态旅游,伴随着生态旅游开发、管理、发展的全过程。

(二)相关主体行为体系

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的理解还要把握住其行为主体“人”的要素,它不仅要求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生态旅游者和社区居民,也要求懂环保、懂旅游的开发经营管理者和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政府。在开发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在尽量减少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条件下,实现各行为主体的综合效益最优化。

(三)目标体系

生态旅游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保护,取得生态效益;生态旅游虽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但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还通过对资源的保护和对居民生产、消费观念的转变来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旅游的根本目标在于整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生态旅游是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作为指导原则,通过协调相关主体要素间的利益关系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的最优化。理论基础体系是在相关主体行为体系和目标体系互动过程中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其中行为主体要素间的利益分配越合理,综合效益越优化;反过来,良好的效益的实现,会激励行为主体的开发管理分配方式朝着合理化方向迈步。在遵循相关理论的前提下,相关主体行为体系和目标体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循环反复,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未来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旅游经济;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进步,全国各地弥漫着浓郁的农业文化。并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使得各地呈现出特有的农业生态风格。这为推动农业生态旅游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大量的城市居民对广大的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人纷纷“下乡”,欣赏另类的大自然风光。

一、农业生态旅游

目前,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主要是指:以农业生产作为旅游基础,对农业的自然环境、农村地区的人文环境等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实现科研、生产、销售、娱乐以及度假等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观光旅游活动,进而带动周边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有助于满足城市居民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满足城市居民对农村生活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其更多地了解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转变农村的生活模式,快速构建“新农村”;有助于增加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扩大生态旅游经济的多层面发展;有助于实现我国旅游行业的整体形象,让更多的人对中国发展全貌进行了解。

二、农业生态旅游现状

(一)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失真

要想真正实现当地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形成当地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然而,我国的大多数农业生态旅游产品都具有高度的雷同性,缺乏自身的特色,创新度不强,这样很难对观光者产生长期的吸引效果;另外,很多农业生态旅游产品过分地强调了产品的神秘感,借此吸引广大的城市观光者。但是,这些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却是连当地村民都无从了解的。其并没有呈现出当地农业生态文明。尽管,这些产品取得了一时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对当地的整体旅游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当地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部分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同其他传统的旅游景区一样,农业生态旅游在不断增加游客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以至于原本的纯净、天然遭受到了工业文明的侵袭,置身其中,已经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清爽”,休闲、恬静的感觉不在,游客的身影亦是不在。其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加大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农业生态旅游区中增强生物多样性的检测以及管理,并制定出中期或者长期的保护计划,同时也要定期对这些地区进行评估。增强生物多样化的宣传力度,在各个景区还要特别地设立宣传牌,以此来做到时刻提醒景区人员的行为应符合规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景区的生态化。

(二)加快推进旅游资源整合,规范旅游资源开发

制定改善旅游资源的相关规定,根据各个旅游景区自身的评审制度,严格的禁止重复性开发的行为,特别是对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建设项目也一并停止,并按照原先的要求把它还原。通过各个景区之间的相互带动和支持,借助相互的合作力度来实现双赢的效果。

(三)科学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内容

逐步实现具有当地生态文明特色的生态旅游区域,在其中积极发展农业生态以及科学生态等产业项目,使其逐渐产生品牌效应。与此同时,将这种生态、科学理念在旅游的各个环节充分地体现出来,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向参观的游客宣传这些理念,使其在深入了解之后,产生认同感,进而形成健康、环保的旅游意识,共同维护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在旅游产品的制作过程中,亦是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不仅如此,在完善生态旅游过程时,还应该积极借鉴其他生态旅游景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要充分顾及到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赋予宣传促销新的内涵,不断开拓旅游市场

树立品牌,就必须对当地的农业生态旅游进行整体地包装,使其具有统一性,并且,在各个宣传途径都应保持口径一致。目前,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类营销、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农业经济旅游亦是应该充分地利用网络等宣传途径,在对游客综合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有效地规划游客市场,并采用灵活的营销方式满足广大游客的多样化需求。通常来讲,各种大型的节假日是旅游的黄金时期,所以,务必要重视各个节庆活动,有效扩大农业生态旅游的社会认知力度和知名度,从而增强旅游对社会的影响力。

(五)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执行资质管理制度来管理景区的管理人员及讲解员,特别要加大对导游人员其培训与管理力度;应做好对餐饮点卫生的监管工作,确保餐饮服务质量的提高;要加大对旅游景区娱乐节目的开发,让游客在景区既能收获快乐又能获得更有意义的思考,从而使游客在景区的驻留时间得到延长;此外,应坚持发展旅游景区的特色,推广景区的风土人情,带动景区土特产品的销量。

(六)构建全方位的旅游安全服务体系

对各个景区自身的安全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景区的安全系数,消减由于设施等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增强对各个景区的天气预测,建立一个良好的预警系统,并缩减景区中由于地貌发生的危险性因素;在县内的景区还应设置专门的医疗场所和报警系统,最为关键的是要清楚景区中存在的通讯等盲点。

参考文献:

[1]陈景翊,孙虹飞,王蕊.关于吉林省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9).

[2]林源源,孔善右.农业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廖军华.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09(08).

生态旅游未来发展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究其原因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无关系,旅游在出行中对交通工具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体验在旅途中的愉悦自然会选择自驾游、火车或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有的则喜欢快捷方便的出游方式,因此就会选择飞机这一交通工具交通的畅快性决定着景区的可进入性,是连接客源地和目的地的主要通道。根据调查显示,游客选择前往旅游地的交通工具中乘坐汽车占30%、火车占40%、自驾车占2%、飞机占28%。

二、资金、时间、住宿消费意向

中国国内目前的旅游黄金时段一般集中在国庆节期间、五一劳动节期间以及春节期间,由于这几个节日时间长,为有出游动机的游客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因此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长白山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采取积极有效的开发思路

1.长白山民俗文化开发

中国各民族自古就有祭祀山神的习俗,长白山也不例外自古就是北方各民族的圣山。天池、瀑布、高山花园、地下森林等等,以其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如果在长白山旅游度假区开展各种祭祀活动和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必定会吸引更多游客来长白山观光游玩,同时也可以吸引各类宗教人士前来朝圣,凸显长白山的独特旅游文化。长白山民俗文化的开发不仅能为当地带来更为丰富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它能将独有的民俗文化不断地传承延续下来,增加长白山的文化底蕴。

2.生态旅游

所谓生态旅游应该是一种集欣赏、探索、认识为一体的更高层次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是旅游者享受高品质、精华和精神的高层次旅游产品的过程。因此生态旅游可以理解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旅游开发模式。长白山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生态条件、有模仿森林里种植长白山人参的生态条件、更是东北三宝的故乡,长白山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多样性丰富性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可以开展观赏植物景观旅游、观赏动物、鸟类旅游、观赏山水旅游,再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做到对自然景观的最大利用和开发。

3.具有科研性质的考察活动

长白山是具有火山地貌、温泉、山峰、瀑布为一体的自然历史遗迹。因其独特的地势地貌环境因素,它的动物、植物、水文、地质地貌等等都是理想的科研环境和重要素材。因此可以组织各类学者专家进行考察活动,出尽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同时也反过来为保护长白山森林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长白山生态旅游的开发。

(二)长白山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对自然资源、民族风俗文化的保护。优质的自然环境是吸引众多游客的重要因素,悠久的历史文明是长白山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内在属性。因此在景区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保护环境,保护文化的准则,尽一切可能保证在开发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文化的保护。其次要加快在景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众所周知,要想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增强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是必由之路,只有挺升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才能使不断增加游客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三)加大长白山旅游宣传力度

以上措施,增强了长白山旅游度假区的环境承载力,提升了景区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丰富了景区的旅游产品,从自身条件来讲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但是无论有多么好的自身优势,如果没有吸引更多的游客就不能体现景区真正的自身价值。酒香也怕巷子深,自身的优势同样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来扩大知名度以此来吸引更多游客。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