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碳的含义

双碳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双碳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双碳的含义

双碳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平固定管 单面焊双面成型机理 焊接工艺

一、低碳钢焊条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

焊条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广泛应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维修及其他重要焊接结构中,是主要的单面焊双面成形工艺方法。由于焊条电弧焊工艺灵活,适应性强,设备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不受环境、焊接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因而尽管工艺较为落后,但在生产和培训中仍被列为首位。

二、单面焊双面成形机理

1.击穿成形机理

在母材选用一定的坡口、间隙、钝边条件下,选择合适的焊条角度,采用锯齿形或月牙形运条方法,焊条均匀向前摆动,使坡口钝边处的母材金属和填充金属共同镕化形成熔池,从而形成背面焊道;或采用断弧焊法打底焊,采用一点或两点击穿使母材坡口根部钝边金属熔化形成熔池,从而形成背面焊道,这种成形机理称为击穿成形机理。

无论是连弧焊法还是断弧焊法,在打底焊时击穿成形机理的关键是熔孔效应。在电弧高温和吹力作用下,坡口根部部分金属被熔化形成金属熔池,在熔池前沿会产生一个略大于坡口装配间隙的孔洞,称为熔孔。液态金属通过熔孔送向焊缝背面,使背面焊缝成形。同时,焊条药皮熔化时所形成的熔渣和气体可以对焊缝背面进行保护,背面焊道的质量是由熔孔尺寸大小、形状、移动均匀程度决定的。在不同的焊接位置观察熔孔有所差别,在平焊时,由于熔渣的超前影响,熔孔不如其他焊接位置容易观察到,但在实际中熔孔也是必须存在的。

2.渗透成形机理

渗透成形机理是:在坡口无间隙或间隙很小、钝边较厚的情况下,焊接时采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大的焊条倾角,焊接电弧沿焊缝方向在坡口根部做直线运行,熔化的液态金属通过间隙渗透到焊缝背面,与坡口钝边形成紧密结合,使焊件背面形成焊缝。

渗透成形由于坡口间隙小、钝边厚,且焊接速度较快,因而不能形成均匀搅拌的熔池,熔池的快速冷却使根部金属难于良好熔合,易出现“虚焊”现象,焊缝力学性能很差,因此在单面焊双面操作中很少采用。

三、单面焊双面成形方法的应用

按成形方法不同,焊条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可分为断弧焊法和连弧焊法两种。对于薄板、带障碍、间隙较大工艺条件下及使用酸性焊条焊接时,可使用断弧焊法,以有效控制熔池温度。在间隙或坡口角度很大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液态熔滴向熔池正常输送,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对于焊件厚度较大、间隙加减法上及坡口角度较小的工艺条件下及使用碱性焊条焊接时,可采用连弧焊法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连弧焊法电弧稳定,热量集中,可通过较窄的间隙实现均匀操作,进行各种位置的单面焊双面成形,且焊接缺陷少,特别适用于碱性焊条的焊接。

1.焊前准备

1.1试件加工

选用20#无缝钢管,规格为Φ114Х6mm。将钢管用氧-乙炔切成125mm长的管段,单面坡口角度为30度,如图1-1。

1.2试件的清理

将管子的坡口里外边缘20mm范围内清除铁锈、油质、氧化皮及其它污垢, 使之呈现出金属光泽。如图1-2。

1.3试件的装配与定位焊

试件在装配定位焊时,所使用的焊条和正式焊接时使用的焊条相同。定位焊共两处,每处定位焊缝长约10mm,分布在钢管10点钟和2点钟位置处。

定位焊除在管子坡口内直接进行外,也可用连接板在坡口外进行装配点固。试件装配定位可采用下述三种形式中的任意一种,如图1-3所示。

试件固定好后,将定位焊缝的两端打磨成缓坡形。待正式焊接时,焊至定位焊处,只需将焊条稍向坡口内给送,以较快的速度通过定位焊缝,过渡到前面的坡口处,继续向前施焊。

无论采用哪种定位焊,都不允许在仰焊位置进行点固。

定为焊时,注意平焊部位的间隙要大于仰焊部位的间隙约0.5mm左右,以防止焊接时的收缩,造成平焊部位间隙变小而影响焊接。仰焊部位的间隙为2.0mm,平焊部位的间隙为2.5mm,试件装配尺寸见图1-4和表1-1。

1.4焊接材料和焊接电源

焊条选用E5015Φ2.5mm和Φ3.2mm两种规格的。要求焊条不得受潮变质,焊心无锈,药皮不得开裂和脱落。用前烘至350-400℃,恒温2h。电源采用直流反接。

2.焊接操作工艺

2.1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工艺参数见表1-2,焊缝外观尺寸要求表1-3,焊接分为三层三道,见图1-5。

2.2焊接操作

2.2.1根部焊道

要求根部焊透,背面焊缝成形良好。

打底层焊缝的焊接,沿垂直中心线将管件分为两半周,称前半周和后半周,各分别进行焊接,仰焊—立焊—平焊。在焊接前半周焊缝时,在仰焊位置的起焊点和平焊位置的中焊点都必须超过试件的半周(超越中心线约5-10mm),如图1-6所示,焊条角度如图1-7所示。

2.2.1.1前半周从仰焊位置开始,在7点处引燃电弧后将焊条送到坡口根部的一侧预热施焊并形成局部焊缝,然后将焊条向另一侧坡口进行搭焊,待连上后将焊条向上顶送,当坡口根部边缘熔化形成熔孔后,压低电弧作锯齿形向上连续施焊。横向摆动到坡口两侧时稍作停顿,以保证焊缝与母材根部熔合良好。

2.2.1.2焊接仰焊位置时,易产生内凹、未焊透和夹渣等缺陷。因此焊接时焊条应向上顶送至根部,尽量压低电弧,使整个电弧在管内燃烧,熔化坡口根部边缘两侧形成熔孔。焊条横向摆动幅度较小,向上运条速度要均匀,不宜过大,并且要随时调整焊条角度熔孔大时,减小焊条角度,熔孔小时增大焊条角度,以防止熔池金属下坠而造成焊缝背面产生内凹和正面焊缝出现焊瘤。

2.2.1.3焊接立焊位置时,焊条向管件坡口内的给送应比仰焊浅些。电焊弧柱透过内壁约1/2,熔化坡口根部边缘两侧,横向摆动的幅度比仰焊可稍大些。平焊位置焊条向试件坡口内的给送应比立焊更浅些,电焊弧柱透过内壁约1/3,熔化坡口根部边缘两侧,以防止背面焊缝过高和产生焊瘤、气孔等缺陷。

2.2.1.4更换焊条进行焊缝中间接头时,采用热接法和冷接法均可。

热接法更换条时要迅速,在熔池尚没有完全冷却,呈红热状态时,在熔孔前方约10mm处引弧施焊,引燃电弧后,退至原弧坑处焊条稍做横向摆动待添满弧坑焊至熔孔时,将焊条向管件坡口内压,并稍做停顿,当听到击穿声形成新熔孔时,焊条再进行横向摆动向上正常施焊。采用冷接法,在接头施焊前,先将收弧处打磨成缓坡,然后按热接法的引弧位置、操作方法进行施焊。

2.2.1.5后半周焊缝下接头样仰焊位置的施焊:在后半周焊缝起焊处易产生的气孔、未焊透等缺陷清除掉,然后打磨成缓坡。施焊时在前半周焊缝前约10mm处引弧,预热、施焊,焊至缓坡末端时将焊条向上顶送,待听到击穿声根部熔透形成熔孔时,即可正常运条向前施焊。其它位置焊法均同前半周。

2.2.1.6焊缝上接头水平位置的施焊:在后半周焊缝施焊前,应将前半周焊缝在水平位置的收弧处打磨成缓坡形,当后半周焊缝与前半周焊缝接头封闭时,要将电弧稍向坡口内压送,并稍做停顿,待根部熔透超过前半周焊缝约10mm,填满弧坑后在熄弧。

在整周焊缝焊接过程中,经过正式定位焊缝时,只要将电弧稍向坡口内压送,以较快的速度通过定位焊缝,过渡到前方坡口处进行施焊即可。

2.2.2填充焊

要求坡口两侧熔合好,填充焊道表面平整。

2.2.2.1填充层施焊前应将打底层的熔渣,飞溅清理干净,并将焊缝接头处的焊瘤等打磨平整,施焊时的焊条角度与打底层相同,采用锯齿形运条方法,焊条摆动的幅度较打底层宽,电弧要控制短些,两侧稍做停顿稳弧,但焊接时应注意不能损坏坡口边缘的棱边。

2.2.2.2仰焊位运条速度要稍快,形成中间较薄的凹形焊缝。立焊位置运条采用上凸的月牙形摆动,防止焊缝下坠。平焊仍采用锯齿形运条,使填充焊道表面平整或稍凸起。

2.2.2.3填充层焊完后的焊道,应比坡口边缘稍低1~1.5mm,保持坡口边缘的原始状态,以便在盖面层施焊时能看清楚坡口边缘,以保证盖面层焊缝的齐、直。

2.2.2.4填充层焊缝中间接头,更换焊条要迅速,在弧坑上方约10mm处引弧,然后把焊条拉至弧坑处,按弧坑的形状将它添满,然后正常焊接。进行中间焊缝接头时,切不可直接在焊缝接头处直接引弧施焊,这样易使焊条端部的焊心在引弧时,因无药皮的保护而产生的密集气孔留在焊缝中,而影响焊缝的质量。

2.2.3盖面焊

要求保证焊缝尺寸,外形美观、熔合好、无缺陷。

盖面层施焊前应将填充层的熔渣和飞溅清除干净。清除后施焊时的焊条角度与运条方法均同填充焊,但焊条水平横向摆动的幅度应比填充焊更宽,当摆至坡口两侧时,电弧应进一步缩短,并要稍做停顿以避免咬边。从一侧摆至另一侧时应稍快一些,以防止熔池金属下坠而产生焊瘤。

处理好盖面层焊缝中间接头是焊好盖面层焊缝的重要一环。当接头位置偏下时,接头处过高;偏上时,则造成焊缝脱节。焊缝接头方法如填充层。

四、结论

通过大量的焊接施工,证明了该工艺具有可行性,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得到良好的焊接质量。

参考文献

双碳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兰博基尼公司推出的Gallardo LP560-4跑车再次为超级运动型轿车创立新标准。全新的发动机、全时四驱系统和新型的悬挂系统全方位提高汽车功能和特性。此外,别出心裁的外设计又将兰博基尼经典的流线型风格向前推进一步。充满力量的优雅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诠释和体现。

Gallardo LP560-4是兰博基尼有史以来最成功车型的升级版。自2003年问世以来,共约7100个Gallardo型号的跑车离开了位于Sant’Agata Bolognese的生产车间。“LP560-4将续写过去的辉煌。”兰博基尼汽车公司执行总裁Stephan Winkelmann肯定道,“它将在各方面超越以前的产品――力量惊人、设计新颖。通过推出Gallardo LP560-4跑车,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延贯兰博基尼发展策略。”

充满力量的优雅风格

兰博基尼永远是高效率的运动员。他的野性和激情建立在高精确度和高功率基础上。兰博基尼的优雅来源于强大的力量。这种兰博基尼式的品牌风格在每一辆新推出的车型中都得到了体现和发展。由此,我们看到Gallardo LP560-4设计紧凑,精确的线条和鲜明的棱角透露出强烈的阳刚之气。额外的装饰对他来说都是多余的。

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辆兰博基尼,甚至可以说是蝙蝠的压缩版:极短的明显向下倾斜的车头,富有活力的向上升起的腰线和舒展而丰满的臀部。只不过车门不是向上掀起的了,不少人为这有些遗憾。Gallardo LP560-4身材棱角分明,就像健美先生身上的肌肉一样,比蝙蝠更显得魁梧,很难看出车身只有4.3米长。虽然高度仅1.16米,车内空间却并不显得局促,但这仅是针对标准身材的人来说。一米八以上的高个就要委屈一些了,电动调节座椅高度无法调节,这时候就需要将座垫向前、椅背向后倾斜才可以将头抬起来,而这时你的膝盖就几乎碰到转向柱了。所以如果你想要感受驾驶GallardoLP560-4的乐趣而恰巧你的身材又很高大的话,你必须在低头或者蜷腿这两个驾驶姿势中选一个了。

马力超强的发动机

Gallardo LP560-4的动力核心采用全新的5.2升V10引擎,在8000rpm的高转速下可输出动力560PS(412KW)。与早期的Gallardo车型相比,新增加的40PS动力输出和近20公斤的重量缩减改进了汽车的功率重量比(达到2.5公斤/马力),汽车性能更加优异。LP560-4可在3.7秒内从0加速到100km/h,11.8秒内达到200km/h,最高速度为325km/h。全新高效的引擎配有直接燃料注入系统“Iniezione Diretta Stratificata”。尽管马力更高,燃油消耗和CO2排放却降低了18%。

Sant'Agata生产基地的技术工程师还改进了高速状态下汽车的牵引、操作和稳控等功能特性。重新设计的四轮驱动传送系统、新型的悬挂系统及最佳的空气动力设计全面提高了汽车的功能特性。由此,LP560-4可作为超级运动型轿车驰骋在赛车场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LP560-4也适于长途飞奔,尽管车速极高,但车子很容易控制,稳定性也很好。

独特的LED小灯――日间行车灯

新前灯拥有独特的“日间”行车灯,安装在氙气大灯下方。15个LED小灯呈Y形排列。同样的设计也出现在后尾灯上。

重新设计的车尾赋予“充满力量的优雅”以新的含义。尾灯、空调设备、排气栅、保险杠和扩散板排列有序,使LP560-4看上去非常宽阔,与道路融为一体。另外,引擎罩左右两侧的流线型外壳更加突显新Gallardo坚强有力的车肩部分和加长的车身线条。

轻巧的车身

对于跑车而言,重量并不是人们希望的。轻巧的结构能带来更多的动力。铝制材料比钢板轻很多,这是Gallardo LP560-4车身异常轻巧但不失坚固的原因。Gallardo LP560-4车身采用了“空间框架”制造方法。拉伸件和接口铸件构成框架,与铝板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车身不仅很轻,而且很坚固,具有最高的安全性能,由此,为LP560-4卓越的车控特性奠定了基础。

豪华舒适的内部装备

兰博基尼可为Gallardo LP560-4客户提供丰富的内部装备。汽车在生产时已直接配备了乘客和侧面安全气囊、双区式控制空调设备、带USB连接器的兰博基尼多媒体系统和可电动调节靠背的运动型座椅。此外,内部装饰还包括高级真皮椅面、氙气大灯及LED日间行车灯。作为标准配置,汽车装有新型的Apollo轮圈。

各种备选装备如卫星导航系统、蓝牙无线通话设备、电视接收器、防盗报警装置、倒车摄像机等大大增加了用车的舒适性。另外一个备选设备是前轴抬升系统,按下按钮后车身可被提高,有助于越过障碍物。客户也可选择安装新型的“Cordelia”交叉轮箍或黑色的“Callisto”Y轮箍。引擎罩由玻璃制成,宛如展示橱窗,可以清晰的看到Gallardo LP560-4的动力心脏。

兰博基尼个性化定制程序“Ad Personam”可为客户提供无尽的组合选择。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是超级跑车必须能体现车主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为此,个性化程序最大的目的是创造独有性。它的格言是“想象不可能的”。Ad Personam允许客户选择自己的内饰搭配和车身颜色,从而创造出表达独特个性的高级跑车。Ad Personam新增了三种亚光色车漆,分别是Nero Nemesis(亚黑色)、Bianco Canopus(亚白色)和Marrone Apus(亚褐色)。新的亚光色车漆更加突显兰博基尼跑车特有的雕塑感外设计。

完美的重量分布一流的动力特性

新车引擎纵向安装在后轴前方,被称为Longitudinale Posteriore。这种中后式引擎设计在跑车界极具竞争力,由于重心位置落在垂直轴附近,从而可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动力特性。另外,它使Gallardo LP560-4的重量分布达到完美,43%落在前轴,57%落在后轴。通过结合全时四驱系统,无论何时,Gallardo LP560-4都能获得出色的车控稳定性和路面黏附力。

出色的牵引和控制性能

全时四驱系统不仅能带来最大牵引力,还可确保稳定的方向控制。每一个轮子只能传递一部分扭矩到路面。在推进功率通过粘性牵引系统被分配到四个驱动轮上时,一部分马力保留用于方向控制,这使Gallardo LP560-4在任何情况下都属于完美的跑车。

在驾驶Gallardo LP560-4时,每一次变速也是一个极致的享受。客户可以选择两种变速操纵方式,一种是纯手动变速,通过操纵变速杆来控制六速变速箱:另一种是借助方向盘后的拨片换挡装置来实现自动换档变速。大部分兰博基尼客户喜欢选择后一种方式。

变速时间减少40%

全新的电子自动变速箱提高了传动系统各方面的功能。整个变速箱不仅重量变轻,变速时间也通过“CORSA”模式降低了40%。驾驶员可以在五个不同的行驶和变速程序中进行选择。除“普通”模式外,Gallardo LP560-4还提供一个特殊的变速更快、转数更高的“运动”程序。“CORSA”程序用于优化加速过程,它允许加大偏离角,能在不失最高安全性的情况下使LP560-4获得最大动力。“突进模式”用于实现最快加速,节流阀角和离合器被调配到最佳状态。在“自动模式”下,引擎可以自动变速,使驾驶变得更加轻松。

兰博基尼双叉臂悬挂系统

在方向控制、精确度和行驶稳定性等方面,旧款Gallardo已处于跑车界领先地位。但是,最新推出的Gallardo LP560-4却能让客户体验更多的驾驶乐趣。全新的悬挂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控制性能、驾驶舒适度和行车稳定性。

Gallardo LP560-4车架使用的是最尖端的制造技术。这一技术可以说是专为运动而生。铝制双叉臂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调紧的弹簧和减震器提高了抓地力。

配有附加横拉杆的后轴可以提高跑车的控制性能。新研制出的橡胶金属轴承通过优良的选材搭配和完美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跑车的动力特性。

双碳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命名,日内瓦命名法,羧基命名法,羧酸

中图分类号:N04;O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4)01-0052-06

羧酸是指由烃基或氢原子和羧基(—COOH)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历史上,对于羧酸的西文命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日内瓦命名法,另一种是羧基命名法①。日内瓦命名法是1892年国际上颁布的第一个系统的有机物命名方法。根据该命名法,羧酸的英文名称主要是在从之导出的烃的名称后面加后缀oic acid, dioic acid等。如CH3CH2CH2CO2H名为“butanoic acid”,HO2CCH2CH2CO2H 名为“butanedioic acid”,HO2CCH2CH(CO2H)CH2CO2H 名为“3methyloicpentanedioic acid”。后者把羧基视为取代基来命名羧酸。如上面物质的相应英文名称为“1propanecarboxylic acid”“1,2ethanedicarboxylic acid”与“1,2,3propanetricarboxylic acid”。

这两种命名法都以acid为词尾,都能为羧酸准确定名。它们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命名思想。日内瓦命名法把主链上羧基之碳原子计入母烃(支链上羧基之碳原子计入支链烃基)的碳原子个数之中,因此词缀oic表征的是羧基去掉碳原子后余下部分[以下用(C)OOH指代]的命名;羧基命名法不把羧基之碳原子计入母烃的碳原子个数之中,英文名carboxylic是对整个羧基(COOH)的命名。

20世纪初,羧酸的中文命名情况如何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重心放在1908—1932年提出的各种中文有机化学命名方案上。该时段起自1908年虞和钦出版《有机化学命名草》,替中文有机名词创制了第一个系统的命名方案,止于1932年教育部颁布《化学命名原则》,为中文化学名词确立了统一的标准。

一 虞和钦、马君武

对于羧酸的命名,虞和钦在《有机化学命名草》中称:“凡酸类含成酸群即CO2H一个者,名曰一盐基酸Monobasic acids Monocarboxylic acids。如蚁酸HCO2H 、醋酸CH3CO2H等,已如前述。其他含成酸群二个,三个……者,名曰二盐基酸Dibasic acids Dicarboxylic acids、三盐基酸Tribasic acids Tricarboxylic acids等,总称曰多盐基酸Polybasic acids Polycarboxylic acids。今仅就二盐基酸以其所含之炭原子数,分列如下。余类推焉。”“其较已饱之二盐基酸,少轻二原子,有CH2n-4O4②之式者,为未饱之二盐基酸,名曰二盐基贫酸。未饱之三盐基酸,与此同例。”[1]

具体来说,虞和钦将一元饱和脂肪酸统称为“若干炭脂酸”,如“二炭脂酸”(CH3COOH, acetic acid)、“三炭脂酸”(C2H5COOH, propionic acid)等。对一元未饱和脂肪酸,统称为“若干炭贫酸”与“若干炭亚贫酸”,如“三炭贫酸”(acrylic acid)、“三炭亚贫酸”(propiolic acid)。对二元酸,其名称为“若干炭二盐基酸”,如“二炭二盐基酸”(C2H2O4, oxalic acid)、“三炭二盐基酸”(C3H4O4, malonic acid)、“四炭二盐基酸”(C4H6O4, succinic acid)等。对于三元以上的羧酸,虞和钦没有给出命名实例。但据“余类推焉”一语,以及上面拟定的二元酸名称,可知三元以上的羧酸可称为“若干炭三盐基酸”“若干炭四盐基酸”等。

上述名称中,如果把“脂”“贫”“亚贫”视为对脂肪酸饱和程度的区分,那么“酸”“盐基酸”即可用来命名(C)OOH。并且,不论羧基处于主链还是支链,羧基之碳原子都被计入母烃的碳原子个数之中,这与日内瓦命名法的命名思想并不相同。因为日内瓦命名法仅把主链上羧基之碳原子计入母烃的碳原子个数之中。结合一盐基酸、二盐基酸、三盐基酸、多盐基酸后面所列英文名Monocarboxylic acids、Dicarboxylic acids、Tricarboxylic acids、Polycarboxylic acids,“盐基”似命名carboxylic,这带有羧基命名法的痕迹。在这种命名中,处于主链与支链上的羧基被同等对待(都称之为“盐基酸”),这是羧基命名法的特点之一。不过虞和钦这里的“盐基酸”是用来命名(C)OOH,羧基之碳都被计入母烃的碳原子个数中,这又与羧基命名法有所不同。

对于芳香酸,虞和钦用“炭酸基酸”(有时简称“酸”)来命名COOH,羧基之碳不计入芳环的碳原子个数中。如称C6H5COOH为“轮质酸”或“轮质一炭酸基酸”、C6H3COOH(1)COOH(2)COOH(3)为“壹·贰·參·轮质三炭酸基酸”、C12H9COOH为“双轮基一炭酸基酸”(biphenyl carboxylic acid)、C12H8(COOH)2为“双轮基酸”或“双轮基二炭酸基酸”(diphenic acid或biphenyldicarboxylic acid)等。

马君武在《实用有机化学教科书》(1919)[2]中拟定了一些羧酸名称。对于一元脂肪酸,他称HCOOH为“壹炭酸”,CH3COOH为“贰炭酸”,是用“酸”字命名(C)OOH 。对于二元以上的脂肪酸,无论羧基处于主链还是支链,都同等对待,羧基之碳原子全部计入母烃碳原子个数之中,(C)OOH用“基酸”来命名。如CH2(CO2H)2称“叁炭二基酸”,C4H8(CO2H)2称“陸炭二基酸”,C3H5(CO2H)3称“陸炭三基酸”,(HOOC)2CHCH(COOH)2称“陸炭四基酸”。对于脂肪酸的命名,马君武的命名思想与虞和钦类似。

对于芳香酸,马君武用“基酸”来命名(C)OOH,把羧基之碳原子与芳环中的碳原子共同计数(与虞和钦不同),如称C6H3(CH3)2(COOH)为“玖炭酉奥一基酸”、C6H3(CH3)(COOH)2为“玖炭酉奥二基酸”、C6H3(COOH)3称“玖炭酉奥三基酸”。其中酉奥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类名,是音译benzol之词尾ol而来。在对(C)OOH的命名,及羧基之碳原子的处理上,芳香酸与脂肪酸保持了一致,但这种命名法的不适当是显而易见的,如“玖炭酉奥一基酸”未尝不可用来命名C6H4(C2H5)(COOH)。

二 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梁国常、杜亚泉、陈庆尧、科学名词审查会

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是1907年由留欧学生李景镐、俞同奎、陈谨庸、利寿峰等在巴黎组织成立。其《戊申年报告》(1908)[3]对羧酸的命名规定:“酸族……乃同等炭氢质之位置换成就物,故命名亦如炭氢族例,另加一酸字为语尾。”对于“炭氢族”即烃的命名,该会称:“仿万国通用之有机名系例,炭氢族悉以干鍊中所有之炭数命名……”这里的“万国通用之有机名系例”即指日内瓦命名法。因此,该会将CH3CH2CHCOOHCH2—COOH称“3术酸木五酸”,是从烃名“3术足木五”而来;将HOOCCH2CH2COOH称“柶口二酸”,是从烃名“足柶”而来;将CH3CHCOOHCOOH称“2术酸·杊酸”,是从烃名“2术足杊”而来。在这些名称中,“酸”字用来命名(C)OOH,支链上的羧基被命名为“术酸”,羧基之碳原子的命名体现在“术”中,主链与支链上羧基之碳原子分别被计入母烃与支链烃基的碳原子个数之中,与日内瓦命名法一致。

梁国常在《有机化学命名刍议》(1920)中称其文“专论统系命名;习惯命名从略”[4]。他所举的命名示例“系按Bernthsen: Organic Chemistry书中之次序,择其要者译出”[5]。而伯恩特森(Bernthsen)的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一书对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是采用了日内瓦命名法[6]。考察梁国常对脂肪酸之羧基的处理方法,确实与日内瓦命名法一致。如称HOOC·CH2·C(OH)(COOH)·CH2·COOH为“酸33,二酸1:5”。“酸”字用来命名(C)OOH。支链上的羧基被命名为“酸”,羧基之碳原子的命名体现在“”中。

在对芳香酸的命名中,“酸”字用来命名不带碳原子的羧基(C)OOH,如C6H5CH2CH2COOH称“酸”。“”是命名CH3CH2CH3。但如果羧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羧基被称之为“酸”,有时也简称为“酸”。如C6H5COOH称“酸”或“酸”。

杜亚泉在《有机化学命名之讨论》(1920)中将CO2H·CH2·CH(CH2·OH)·CO2H称为“甲醇基2丁二酸”、将CO2H·CH2·CH(CO2H)·CH2·CO2H称为“甲酸附3戊二酸”[7],其名词对羧基之碳原子的处理也与日内瓦命名法一致。

由陈庆尧拟定、以科学名词审查会的名义发表的《有机化合物命名草案》(1920)[8]对羧酸的命名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acids以酸字为名尾,以某数炭诸字冠酸字之前以表各酸中所含之炭数。如酸之出自枵或枯族炭轻化物者,更于酸字之前加枵或枯字以表出之。” 如CH3COOH称“二炭柕酸”,CH2CHCOOH称“三炭枵酸”,CHCCOOH称“三炭枯酸”。

“酸之两个酸元者,以双酸两字为名尾。”如HOOCCH2COOH称“三炭柕双酸”。

“酸之有三个以上之酸元者,第三个以上之酸元皆视作支练。”如(HOOC)2CHCH(COOH)2称“双一酸柕2·3,四炭双酸”。

“有酸元之柕练,无支练者,以酸元为起数点。”如 CH3CH2CHBrCOOH称“溴2四炭酸”。

“其有支练者或有酸元之枵练枯练等,则用炭轻化物之起数法。”如 CH3CH(CH3)CH2COOH称“一柕2,4四炭柕酸”,CH2CHCH2COOH称“1,4四炭枵酸”。

以上对脂肪酸的命名,与日内瓦命名法处理羧基之碳原子的办法相同。“酸”字用来命名(C)OOH。

假如羧基与苯环或脂环直接相连,那么“酸”字可用来命名羧基,如称“囷酸”;“酸”字也可用来指称(C)OOH,如C6H5COOH称“困代一炭柕酸或一酸柕困”。

1922年,《科学》杂志上刊载了《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审定之有机化学名词草案》[9]。这份方案大体是在陈庆尧方案的基础之上,由曹梁厦、王琎、陈庆尧三人整理修改而成。它对羧酸的命名与陈庆尧方案基本相同,但在脂肪烃的类名上采用了不同的汉字。如上面提到的各物质的命名分别为:“二烷酸”(CH3COOH)、“三烯酸”(CH2CHCOOH)、“三炔酸”(CHCCOOH)、“三烷二个酸”(HOOCCH2COOH)、“二个一烷酸基(2·3)四烷二个酸”[(HOOC)2CHCH(COOH)2] 、“溴2四烷酸”(CH3CH2CHBrCOOH)、“一烷2,四烷酸4”[CH3CH(CH3)CH2COOH]、“四烯酸1·4”(CH2CHCH2COOH)。这些名词是同日内瓦命名法一样将主链上羧基之碳原子计入母烃(支链上羧基之碳原子计入支链烃基)的碳原子个数之中。

在命名芳香酸时,如果羧基直接与苯环相连,就用“酸”字指称COOH,如C6H5COOH称“困酸”、C6H4(COOH)2称“困二个酸”。如果羧基并不与苯环直接相连,则用“酸”字命名不带碳原子的羧基(C)OOH,比如C6H5CHCHCOOH被称之为“困基三烯酸”。

三 吴承洛、屠阝恂立

在《有机化学译名法》(1926)[10]中,吴承洛把羧基COOH称为“炭氱酸基”。在命名脂肪酸时,有时用“酸”字指称(C)OOH,如C2H5COOH称“丙酸”、(CH3)2CHCOOH称“甲烷基2丙酸”、CH2CHCOOH称“丙烯酸”、HOOCCOOH称“乙烷弍酸”(ethane diacid)、HOOCCH2COOH称“丙烷弍酸”(propane diacid)。这些名词中,羧基之碳原子计入母烃的碳原子个数之中。

有时用“酸”字命名COOH,羧基之碳原子不计入母烃碳原子个数中。如称HOOCCHCHCOOH为“乙烯贰酸”,HOOCCCCOOH为“乙炔贰酸”。这两个名词中“酸”的含义明显与“丙烯酸”(CH2CHCOOH)、“乙烷弍酸”(HOOCCOOH)中“酸”的含义有矛盾。在对三元酸采用羧基命名法时,“酸”字也用来命名COOH。如称C3H3(COOH)3为“丙烯叁酸”、C3H5(COOH)3为“丙烷叁酸”。

吴承洛拟定的有机名词一般列出“公式或分子式”“西名”及“中名”三个部分。当西文名词中有carboxylic acid时,吴承洛一般用“炭氱酸”来命名COOH。如称C2H5CCCOOH为“乙烷基乙炔炭氱酸”(ethyl acetylene carboxylic acid)、称HOOC(CH2)10COOH为“拾甲烯弍炭氱酸”(decamethylene dicarboxylic acid)。但有时也直接把carboxylic acid译为“酸”,如上面提到的HOOCCCCOOH所列的西文名是acetylene dicarboxylic acid,被命名为“乙炔贰酸”。

对于芳香酸的命名,与脂肪酸类似,用“酸”或“炭氱酸”来命名COOH。如C6H5COOH称“焑酸”、HOOCC6H4C6H4COOH称“弍焑基酸”(diphenic acid)、C10H6 (COOH)2称“竝焑弍酸”(naphthalic acid)、C6H(COOH)5称“焑基伍炭氱酸”(benzene pentacarboxylic acid)、C6H5C6H4COOH称“弍焑基炭氱酸”(diphenyl carboxylic acid)。但在“焑基丙炔酸”(C6H5CCCOOH,phenyl propiolic acid)这个名词中,“酸”字指(C)OOH。

吴承洛的有机命名“不独注重系统名词,并连及通俗与商工名词”。由于西文“系统名词”与“通俗”名词在命名方法上有所不同,当参照或翻译西文原名来拟定中文名称时,就容易造成中文名词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之处。吴承洛命名羧酸时对羧基的处理有些混乱,与他一并关注系统名词与通俗名词不无关系。

在《有机化学名词之商榷》(1931)[11-12]中,对于脂肪酸,屠阝恂立拟定的部分名词有“氵丙二酸”(HOOCCH2COOH,malonic acid)、“二酸基代氵乙決”或“汀決二酸”(HOOCCCCOOH)、“2,3二酸基代琥珀酸”或“四酸基化氵乙決”[(HOOC)2CH―CH(COOH)2]等。其中,“酸”指称(C)OOH,当羧基视为取代基时被命名为“酸基”。对于芳香酸,“酸”或“酸基”都可命名COOH。如“苯酸”(C6H5COOH)、“菕六酸”或“六酸基代菕”[C6(COOH)6,mellitic acid]、“近轻养代苯酸”或“近酸基代菕醇”或“近酸基轻养代菕”[C6H4(OH)(COOH),salicylic acid]等。

四 中国化学研究会、

《有机化学》《化学命名原则》

成立于1918年的中国化学研究会在其拟定的《有机化学译名草案》(1922)中宣称“热乃威命名法(Nomenclature de Genève)为世界公同之命名法,且为有条理有统系之命名法,本草案译名方法完全采用之”[13]。该会对羧酸的命名与日内瓦命名法一样,把羧基之碳原子计入母烃的碳原子个数之中。如CH3(CH2)2COOH称“四豐酸”、(CH3)2CHCOOH 称“一豐巠炭根2三豐酸”、CH3CCCOOH称“四亚虧酸”、HOOC(CH2)2COOH称“四豐重酸1.4”,“酸”字在这里指称不带碳原子的羧基(C)OOH。在对脂环酸与芳香酸的命名上,当羧基与脂环或苯环直接相连时,是用“一豐酸”用来命名COOH,如称“三结环巠炭根一豐酸”、C6H5COOH称“单轮巠炭根一豐酸”,C6H4(COOH)2称“单轮巠炭根两倍一豐酸”等。因此,“酸”字的含义也是指称(C)OOH。

在郑贞文与杜亚泉合编的《有机化学》(1924)[14]中,无论对于脂肪酸还是芳香酸的命名,“酸”字的含义都是相同的,指不带碳原子的羧基(C)OOH。如他们称HOOCCOOH为“乙二酸”、C15H31COOH为“十六碳酸”、CH3(CH2)3CHCH(CH2)2CHCH(CH2)7COOH为“十八碳二烯9.13酸”、CH2(COOH)CH(COOH)CH2(COOH)为“丙烷三甲酸”、C6H5COOH为“火侖甲酸”、C6H5CHCHCOOH为“火侖丙烯酸”、称C6H2(OH)3·CO(OH)为“火侖三醇甲酸”。其中,“十八碳二烯9.13酸”是依据日内瓦命名法制定,因为该名词对双键的编号符合其规定:“凡脂肪族一价酸之系自无侧链的饱和母烃导出者,其编数系自羧基之碳原子数起。”[15]而“丙烷三甲酸”是采用了羧基命名法。

《化学命名原则》(1932)“系统上一以日内瓦议定之万国命名法则为依据”[16],对于脂肪酸和芳香酸的命名,“酸”的含义同样得到了一致使用,指不带碳原子的羧基(C)OOH。如CH2CHCOOH称“丙烯酸”、HOOCCOOH称“乙二酸”、HOOCCCCOOH称“丁炔二酸”、HOOC CH2CH(COOH)CH2COOH称“3羧基戊二酸”、C6H5COOH称“苯甲酸”、C6H4(COOH)2称“苯二甲酸”等。

五 结 语

从以上论述可看出,1908—1932年对羧酸的中文命名多依据日内瓦命名法拟定。在这种命名方式中,命名脂肪酸时,“酸”字用来指称不带碳原子的羧基(C)OOH,主链与支链上羧基之碳原子分别计入母烃与支链烃基的碳原子个数中。但命名脂环酸或芳香酸时,如果羧基直接与脂环或芳环相连,那么羧基中碳原子的命名往往被省略,“酸”字实际上指代了羧基。不过如果与芳环直接相连的不是羧基,譬如是羧乙基(—CH2CH2COOH),那么“酸”字只用来命名(C)OOH,这与脂肪酸的命名保持了一致。如科学名词审查会把C6H5CHCHCOOH称之为“困基三烯酸”,而不是“困基二烯酸”。

对于羧基命名法,郑贞文、杜亚泉合编的《有机化学》(1924)以及吴承洛有所采纳。前者拟定的名词,如“丙烷三甲酸”[CH2(COOH)CH(COOH)CH2(COOH)]用“酸”字命名(C)OOH。后者拟定的名词,如“丙烷叁酸”[C3H5(COOH)3]用“酸”字命名COOH。虞和钦与马君武的羧酸命名,虽然与羧基命名法一样,把主链与支链上的羧基同等对待,但他们把所有羧基之碳原子都计入母烃的碳原子个数之中,又与羧基命名法不同。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就“酸”这个字本身而言,它并不提示成酸元素的信息。对于无机酸的命名,无论是20世纪初期,还是现在,一般都泛称为“某酸”,“某”指成酸元素;酸的强弱则用定性词头如“亚”“次”等来区分③。如硫酸(H2SO4)、亚硫酸(H2SO3)、氯酸(HClO3)、次氯酸(HClO)等名称。对于羧酸的命名,把“酸”字仅仅用来指称不带碳原子的羧基(C)OOH,不但使脂肪酸与脂环酸、芳香酸命名中“酸”字含义保持一致,也与无机酸命名中“酸”的含义是统一的。在《化学命名原则》(1932)中,将C6H5COOH的名称确立为“苯甲酸”而不是“苯酸”,反映了术语命名的准确性。

注 释

① 关于羧基命名法的论述,可参见:Patterson A. Definitiv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the Reform of the 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s [J]. J. Am. Chem. Soc., 1933, 55(10): 3916.

② 笔者注:此处当为CnH2n-4O4的误写。

③ 20世纪初,不同的中文无机物命名方案在命名酸时,采用的定性词头有所不同。可参见:何涓. 清末民初(1901—1932)无机物中文命名演变[J]. 科技术语研究,2006,8(2):53-57.

参 考 文 献

[1] 虞和钦. 有机化学命名草[M]. 东京:同文印刷舍,1908:50-51.

[2] 马君武. 实用有机化学教科书[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

[3] 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 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戊申年报告[R]. 1908.

[4] 梁国常. 有机化学命名刍议[J]. 科学,1920(10):1000.

[5] 梁国常. 有机化学命名刍议(续)[J]. 科学,1920(11):1106.

[6] Bernthsen A. A Textbook of Organic Chemistry [M]. Edited and revised by Sudborough J. New York: D. Van Nostrand Company, 1912: 40.

[7] 杜亚泉. 有机化学命名之讨论[J]. 学艺,1920(8):9.

[8] 科学名词审查会. 有机化合物命名草案[M]. 1920:8-9.

[9] 科学名词审查会. 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审定之有机化学名词草案[J]. 科学,1922(5):469-503.

[10] 吴承洛. 有机化学译名法[J]. 北大化学会年刊,1926(1):26-138.

[11] 屠阝恂立. 有机化学名词之商榷(续)[J]. 科学,1931(5):817-827.

[12] 屠阝恂立. 有机化学名词之商榷(续)[J]. 科学,1931(6):997-1008.

[13] 中国化学研究会. 有机化学译名草案[J]. 学艺,1922(9):1.

[14] 杜亚泉,郑贞文. 有机化学[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双碳的含义范文第4篇

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涵盖所有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方式。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通过减少生活作息中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投入的生活方式。由于大多数人认为导致气候变化的碳的排放主要是在人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以提出了低碳生活作为低碳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也是人类应对地球气候变化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反映了人类面对全球变暖的气候问题和能源枯竭的威胁而对未来的担心,或者是一种源自人类传统的未雨绸缪的心理。低碳生活是从国外传过来的,近年在国内也开始逐渐被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看作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向的一个标志。

低碳生活就是人类通过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根本转变生存发展观念,以更合理的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低碳生活因为与作为伦理存在的人密不可分,所以低碳生活本身蕴含着伦理的意味,同时,低碳生活是为了应对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问题而出现的,所以其相应的蕴涵着生态伦理的因素。低碳生活这种方式,表明了当代人对于保持与大自然的更安全、更和谐关系的诉求。

二、生态伦理的概念

生态伦理是人类应对日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新型伦理思想,相对于传统的人际伦理和社会伦理,它是对伦理概念的崭新突破,将道德关怀的对象拓展到了自然界,扩大了人类的道德责任范围。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中各自的地位及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重要性的看法和评价。同时,生态伦理又是产生于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又对活动起着重大影响的实践精神。儒家的“天人合一”,古希腊的自然神论哲学等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在对人与自然同一关系的领悟、体会基础之上确立的,是原始的具有生态伦理意味的价值理念。生态伦理还是道德主体的内在品格、责任意识的体现,生态伦理的实现有“契约式”和“美德式”的两种,其中“美德式”的生态伦理跳出了权利、义务相互交换的窠臼,主张生态伦理是道德主体自身潜能的充分发挥,是德性的完满展现,对自然爱护与否,是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性的重要标志。生态伦理还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即人类处理自身与其周围的动植物等生态环境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通常是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

三、低碳生活的生态伦理意蕴

(一)低碳生活提出了公正分配资源的生态理念。

公正(正义)是处理自身与他人、人类与自然的利益问题的重要准则。亚里士多德认为“分配的正义就是自愿同另一个或更多的人分享共同福利方面的正义”[1],它对于人类尤为重要,是维持人类社会及人类与自然界秩序必不可少的因素。亚当·斯密指出:“正义犹如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根柱子松动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雄伟而且巨大的建筑必然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2]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在西方的启蒙运动之后,摆脱上帝、神权束缚的自由幻化成了个体的无限制的欲望,这直接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加之科技知识的发展,让人体会到了控制自然的乐趣,最终导致人的异化,让人与自然在本质意义上渐行渐远。而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直接影响着自然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对于自然的掠夺也让人类对于子孙后代无法交代,公正(正义)在代内代际都显得越来越弥足珍贵。“当约束对保存环境来说必不可少时,似乎每个人都应当根据适当的正义原理获得其公正的部分并受到某种公正程度的制约”。[3]

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在社会共同体之间存在着资源占有的不公平,工业化进程让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但这是以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这种高碳模式不仅表现在生产中,也表现在生活中,石油危机和气候变化让人类体会到了这种模式带来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讲,发达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能源消耗,所以更应当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方面负起更多的道义责任,不考虑发展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等实际情况来谈治理环境责任是不公正的。从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到2005年的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开始了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历史,都表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已对温室气体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达成共识,并在考虑承担义务的问题。但是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最终也没有出台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让人对于各国在公正分配自然资源、承担保护自然环境责任的真诚度打了问号。

低碳生活主张能源的低消耗,强调全球的每个公民都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在倡导对资源进行平等公正的分配,在利用自然资源、谋求自身利益和发展的过程中,把大自然看成全人类共有的家园,平等地享有自然资源,共同承担维护自然的责任。同时,当代人在满足自身需要、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尽可能的给他们留下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在世代更替过程中对利益的享有保持公平。低碳生活方式让大家站到了一起,一起去尽责任,一起为后代子孙考虑,在限制人的欲望、重新分配资源中实现伦理的公正。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生活承担了代内代际资源分配消费公正的责任。

(二)低碳生活提供了适度消费的生态规范。

生态伦理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规范。低碳生活以适度消费等体现了生态伦理的规范内涵。传统的高碳生活,大肆铺张浪费,比拼消费规格,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带来了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正是在应对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威胁中,低碳生活应运而生,其提倡的适度消费的道德规范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向西方消费至上主义、享乐主义倾斜,超前消费、一次性便捷消费等观念受到热捧,但高消费在刺激生产,提高生产的高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的高碳排放、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 染,“目前的消费方式,尤其在消费驱动的工业经济中的消费方式,正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元凶,现在的消费情形正是要改变的东西。”[4]所以,从长远来看,过度消费是一种不顾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毕竟,地球可以满足人类暂时的需要,但是始终满足不了人类无止境的贪婪。

西方工业文明的进程是以能源的耗费为代价来实现经济的飞跃、科技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对能源的耗费显而易见,20世纪50年代的首次石油危机就已经表明其问题所在。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同时,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能源的节约。

消费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它还有伦理意义,而适度消费是一种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消费伦理思想崇尚节俭,“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左传》)。在西方,节制(节俭)与智慧、勇敢、公正并称为古希腊“四主德”。亚当·斯密认为“奢侈是公众的敌人,节俭是社会的恩人。”[5]这些都体现了古人对于适度消费的认可和提倡。

低碳生活的消费观念主张,消费主体在消费的同时要考虑他人及子孙后代消费需求的满足,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的数据显示,每节约1度电就可以减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双一次性筷子,减排0.2千克;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洗衣,减排0.3千克。所以,为了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就要节制,适度消费,使消费更加符合道德价值要求。具体来讲,就是选择健康的、自然的生活方式,让舒适、环保和可持续共同主导自己的生活。

低碳生活引导公民重新认识传统的消费观,强调节约身边的各种资源,破除过度消费观念,适度消费不是提倡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就抑制生产的发展和个体的合理需求,而是在满足正当需求的同时注重精神需求,让适度消费不仅成为一种道德规范,也成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最终目的是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三)低碳生活呼唤道德主体的生态品性。

低碳生活作为人类应对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与道德实践主体密不可分,是道德主体的一种理性选择,体现了道德主体的责任意识。

这种责任是单向度的。汉斯·约纳斯指出,人类与自然都是存在,都有被保护的渴求,但人是唯一的目的性力量,在与自然的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所以人应当主动承担起保护自然的义务。人对自然的这种道德保护,如同“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可逆”的。按照这个理解,低碳生活方式也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责任,面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污染及气候变化,道德主体自觉的承担保护自然的责任,无需任何回报。

这种责任是整体的、长远的。低碳生活指向的责任客体不仅是当代人,还包括子孙后代,不仅是人类社会,还有自然界。每个公民都将自身的日常生活与他人与自然联系起来,切实承担起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保护人自身也保护人的“无机身体——自然界”。道德主体让自己的日常行为与他人、与后代甚至与自然界联系起来,用长远的、整体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反对“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体现了整体、长远的责任意识。

低碳生活呼唤道德主体自身的善良品性。中国传统儒家的观点主张,道德是一个主体去自觉显现自身固有善良本性并努力实现其的问题。对于儒家而言,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只要他愿意并选择去做。因为人性是上天所赋予的,是天道的体现。儒家伦理学认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要有主观努力的自我实现行为,更有作为基础的道德心。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的实现是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是对功能的完满实现。低碳生活呼唤大家面对自然,时刻注意去显现并努力实现自身爱护自然的善良本性,要倾听自身内部理性声音并认真遵循其指导,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展现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德性。

总之,低碳生活不仅需要人类秉持公正的价值理念,也需要建立保护环境、适度消费的道德规范,同时需要道德主体显示爱护自然的责任感与内在品性,以真正地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养成和生态伦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2][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6页.

[3][美]温茨著:环境正义论[M],朱丹琼,宋玉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双碳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厂电气主接线 认知顺序 教学方法

《工厂用电》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内容涵盖负荷计算、导体截面选择、电气主接线等方面的知识。电气主接线是研究工厂用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内容多,涉及面广,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解掌握电气主接线图,对于正确选择各类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生产运行中很有实用价值,还有助于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提高。如何在内容广泛,学时偏少,学生缺乏学习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大专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这部分的内容,在逻辑顺序安排上,理解认知方法上灵活掌握电气主接线等方面作了以下探索:

1 电气主接线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1.1 工厂电气主接线的分类

工厂电气主接线可以分为有母型接线和无母型接线。有母型接线又可以分为单母接线,单母分段接线,双母接线,双母分段接线以及双母分段带旁路接线。无母型接线又可以分为单元接线,角型接线以及桥型接线。

1.2 工厂电气主接线的适用范围

单元接线是最简单的接线,由发电机和隔离开关组成,也是最常用的接线方式。桥型接线是由两个单元接线通过一个桥断路器组成。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通过板书将电气主接线绘制出来,建立起同学们的基本概念。有母型接线则是根据负荷的进出线多少,负荷的分类以及负荷的大小来确定有母型接线的形式。

注: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讲述主接线的基本概念,最重要的是主接线的四性要求,其次是主接线的组成元件和适用范围。

2 电气主接线的实践构建方法

2.1 以工程线路为启发,以能设计工程图纸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重要的指导思想。

在主接线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学习了电气主接线的基本知识但是对实际的工程线路一无所知,甚至无法和相对应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电气主接线的第二阶段应该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工程图纸和工业与民用配电线路带到课堂,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联系在一起,让所学知识更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部分我们例举四个工业与民用配电的典型,家庭室内配电,车间配电所用电,工厂电气主接线以及变电站的变配电接线。家庭室内配电是0.4KV线路,车间配电所为10KV线路,工厂电气主接线则涉及到110KV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变配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则更高为110KV及以上。通过电压等级的升高,循序渐进的学习电气主接线,从简单到复杂,从一个用电单元到一个用电系统来分析和理解电气主接线的含义。

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室内配电开始,参观教室的用电线路,手绘用电线路图纸,在电脑应用CAD等绘图工具将用电设备,开关通过标准的图形绘制出来,完成一个室内配电的设计。室内配电参观2个学时,手绘图纸2个学时,电脑制图2个学时,师生共6个学时完成室内配电设计。然后再设计一个配电所,一个工厂用电,一个变电所,形成对电气主接线的完整认识,达到工学结合,实际设计施工图纸的目标。

2.2 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的合理应用

高职院校由技校、职高、中专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组成的复杂生源,工科专业中文科生占一定的比重,这决定了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教学方法,一个是角色扮演法,另外一个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果在在项目教学的方法中结合角色扮演则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知识的程度。

电气主接线的教学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相结合。我们以工厂用电主接线设计为例,阐述两种方法相结合。工厂用电主接线的设计是主接线设计的四个模块中较为复杂的一个,已近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设计。上课开始,老师提出一个新建的造纸厂需要工业用电为项目,给出电源点,电压等级,进出线回路数,周边负荷情况,环境参数等基本条件,同学们分组设计该造纸厂的工厂用电施工图纸,编写设计说明书。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下完成该设计,然后学生进行分组扮演社会上的各个角色来投标选择设计说明书,监工以及工程验收。

通过设计造纸厂的设计来学习电气主接线的知识,通过角色扮演来审核设计说明书,提出设计说明书的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模拟完成一个完整的电气设计各个方面的任务。

项目完成后可以带领学生出去参观一个已建成熟的工厂电气主接线,带着学习的态度去认知,对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询问工厂动力部分的师傅,看看自己的设计是否真正的适合实际需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还有哪些方面是自己未考虑到的。回校后修订自己的设计。

2.3 引入现代电力技术及课程间的渗透

以工作过程为引导,对课程与课程间的知识进行重构和渗透,并适时引入现代电力技术,如静止无功补偿器、成套开关设备、计算机辅助绘图CAD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可以增大学生的信息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结语

高职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高职学生出现的就业问题、心理问题、学历问题及知识结构问题日益复杂,因此工厂用电专业技能教学面临这越来越大的挑战,教师要找准定位,教出特色,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文超.对铁碳合金相图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371.

[2]杨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相关期刊更多

广东林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林业局

土壤与作物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浙江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