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1篇

加快发展新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更是有效实施国家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我市风能和光能资源丰富,拥有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资源优势,抢抓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大力度推广新能源的政策机遇,加快培植壮大风电和光伏产业,对加快我市能源基地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区域竞争的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市风电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光伏产业进入项目落户阶段。但由于我市风电和光伏产业缺乏超前规划、布局和管理,在项目建设、资源管理和前期工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清我市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考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加强协调,处理好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与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培植的关系,加快发展与资源相适应的风电和光伏产业。

二、进一步明确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产业布局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有序推进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并以风电、光电规模化开发拉动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风电、光伏产业链。发展思路上,处理好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与产业发展关系,建立资源换产业的联动机制,促进电站建设与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产业布局上,处理好市区装备制造与风电场、光伏电站建设的关系,形成科学布局、完善配套的风光产业链;项目推进上,处理好政府扶持与市场调节关系,风光资源向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集中,向产业园区集聚,通过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带动,加快配套项目的落户和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建设。

(二)目标任务。到年,全市风电场开工建设180万千瓦,其中竣工陆上100万千瓦,开工海上80万千瓦。力争2015年全市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80万千瓦,其中陆上100万千瓦,海上480万千瓦;2020年达到1400万千瓦,其中陆上100万千瓦,海上1300万千瓦。对风电装备产业以兆瓦级以上整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为重点,支持华锐等整机项目和一批配套关键零部件项目建设,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力争到年全市形成13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50亿元销售规模;到2015年,形成5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1000亿元销售规模;到2020年,形成100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和2000亿元销售规模。光伏电站重点实施“屋顶并网发电工程”和“地面并网电站工程”。力争到年全市建成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50兆瓦,其中,屋顶并网发电工程50兆瓦,地面并网电站工程100兆瓦。到2020年全市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000兆瓦以上。以光伏电站建设带动光伏装备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光伏发电和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力争到年全市光伏产业销售突破100亿元,到2020年突破500亿元。

(三)产业布局。风电产业布局主要是市区重点发展兆瓦级风电整机、控制系统、关键零部件,加快建设市区以华锐为主的风电产业园和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支持国内外实力较强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与风电场投资商结成战略联盟,来参与风电产业园投资和发展,支持和内陆有条件的县(市)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发展风电配套产业。光伏产业布局主要是市区作为全市光伏产业的核心区,以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应用系统布局为主,加快推进市区光伏产业园建设,做好园区规划建设和项目招商工作;县(市)作为光伏产业的辐射区,发展与光伏相关的配套产业和太阳能电站。

三、进一步落实加快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成立新能源暨光伏产业推进协调小组,并对华锐风电产业园、重大光伏项目成立专门项目推进工作班子,建立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情况,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确保风电、光伏产业项目顺利推进。适时筹建全市风电产业发展协会和光伏产业发展协会,架设企业与市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二)加大政策扶持。在切实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设立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市区风电光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搭建、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产业化等项目给予补助,对引进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有功人员进行奖励。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以及省专项资金对我市风电装备和光伏设备企业的支持。

(三)建立资源换产业的联动发展机制。进一步理顺风电场和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准入机制。原则上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开发商优先选择市域内生产的风电装备和光伏设备。风能和光伏资源配置过程中,既坚持全市一盘棋原则,又充分调动各县(市)积极性。市统筹40%的风电、光电资源,主要用于市区和内陆县的风电、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对屋顶光伏资源配置由县(市、区)政府负责统筹开发利用。所有拟建设的风电场和风电场区域光伏发电项目,由市发改委根据风电、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对合作协议进行初审,报市政府审定后,统一由市政府与开发商签订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建设合作协议,并授权开展前期工作。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嘉峪关 光伏产业 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

嘉峪关市光热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就地消纳能力强,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嘉峪关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3316小时,平均太阳能辐射量6129兆焦/平方米,是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非常有利于建设光伏发电产业。

(2)具备较强的新能源自我消纳能力。作为重工业城市和嘉酒电网负荷中心,对能源消纳能力较强。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嘉峪关市抓住西部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围绕打造“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和“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制品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强化光伏产业与高载能产业同步发展,积极为新能源就地消纳创造条件。

(3)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嘉峪关市抢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时机,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嘉峪关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推光伏产业成为本市新兴优势产业。

(二)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嘉峪关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多元化发展、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光伏电站、光伏应用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4年6月,开展前期工作和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已达1111.5兆瓦。

(1)光伏电站建设情况。“十二五”时期,嘉峪关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4000兆瓦光伏电站,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一期规划建设1000兆瓦。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484兆瓦,并网发电334兆瓦。核准待建项目2个100兆瓦,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1个427.5兆瓦。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6.2亿元,资金来源皆为公司自筹资金。已投产的光伏企业,发电成本不到0.7元/度,由于占有“先建少限”的先机,限电比率低,处于盈利状态。

(2)光伏应用情况。积极开展了光伏农业大棚的试点推广工作,与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内首例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项目,已建成3座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成为全省集新能源开发、绿色电力示范应用、有机农业观光、高效生态种植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打造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具备光伏发电配套设备生产能力。

二、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电网接入系统薄弱,影响企业产效转换。区域变电及供电能力亟待提高,现有电力输送网架结构很难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需求。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可发电量为5.2亿千瓦时,但仅40%左右的装机容量并网发电,其余新建的光伏电站受电网满负荷制约,无法完成并网供电,电站产能不能转化为产值,影响了项目建设进程和企业投资积极性。

(2)光伏产业链相对单一,多限于光伏发电。光伏产业的新衰主要取决于所具备本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本地不具备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技术,其研发、创新能力更是一无所有;与光伏产业相配套的光伏生产企业较少,生产规模有限;与电池组件相关的重要产品生产还处于空白,光伏设备产业链急需延伸。

(3)高载能项目缓建,延迟了光伏电站建设进度。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以用产能过剩行业受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不足作用,致酒钢公司电解铝项目和工业园区部分铁合金、铝材加工等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影响了光伏电站投资前景,使部分已规划、审批的光电项目缓建、停建,光伏企业观望情绪漫延,明显延迟了项目建设进度。

(4)政策扶持不到位。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新能源是新兴朝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在当前技术、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目前我省在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比较强的激励扶持政策仍然不足,部分企业国家核定的补贴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

三、对策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在产业科学谋划上求突破。科学规划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确保光伏产业与全市经济发展共享共融,形成以太阳能光伏为主体、以风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2)强化招商引资,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依托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创新引资思路和引资方式,积极加快光伏产业上下游联结。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引进关键性、龙头型、补链型的光伏企业和项目,加快形成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光伏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转型与提升。

(3)强化项目建设,在产业化进程提速上求突破。把项目建设作为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抓手,强化光伏电站项目和风电项目建设,不断扩展光电应用范围,围绕新能源产业配套要求,加快光伏产业配套项目进程,努力形成集光伏电站建设和风电、光电设备研发、制造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链,强化协调作用,保障各项目协调并进。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光伏太阳能;双反;中美贸易;对策建议

一、引言

随着能源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太阳能、风能和核能即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能源,其中太阳能在分布、技术上的优势使其前景和市场更加广阔。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大力推进光伏等新能源的科研应用,使得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受欧债危机影响,世界光伏市场随之萎缩,美国已先后有三家光伏企业宣布破产,而反观中国,金融危机后在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动下,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市场份额逐渐超越欧美,这让一直以清洁能源技术作为重振美国经济关键的奥巴马政府受到巨大压力。2011年10月19日SolarWorld 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对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提出“双反”申诉。本文以“双反”为切入,分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及遭遇“双反”原因,探讨应对策略,并对中国光伏产业今后发展提出建议。

二、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特点

1.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可反映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比例提高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强。由联合国数据库数据计算得出中国和其他几个主要国家光伏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见表1。由表 1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 2000 年的2.47%上升到 2010 年的 44.46%,相比下,美国由10.37%下降到5.74%,市场份额被中国挤占。

2.产业发展迅速,产能剧增

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兴起,太阳能市场需求激增,行业队伍不断壮大。小企业不断进入的同时大企业也在扩大产能规模。2010 年,无锡尚德的电池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十大光伏电池供应商中,5家来自中国大陆, 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产能扩充幅度为全球首位,2011年底,国内晶体硅电池和组件制造环节产能足以满足当年的全球光伏市场需求。

3.光伏产业链日渐完善

为避免光伏产业重蹈低端 制造强国的覆辙,国内光伏企业一开始便注重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产业垂直一体化是众多光伏企业改革首选战略,江苏天合光能2009年投资建设年产500MW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产品生产基地,这个项目促成天合在规模扩张和营运水平上的双重提升;无锡尚德,则是通过战略性投资来形成产业链一体化,借助投资参股的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其他一些企业也在走“多晶硅-电池-太阳能发电”路径,使中国不仅仅是“电池和组件制造大国”。

4.依赖政府政策

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政策导向型,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还处于需要政府扶植的阶段。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太阳能屋顶”政策和“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国内的安装量逐渐增多。2011年,随着国家光伏上网电价的落实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继颁布实施,我国光伏产业规模逐步增大,国际化程度愈加增强,正是由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导致了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利润空间减少,也是引起美国对中国光伏业进行“双反调查”的因素之一。

(二)中国光伏产业中的问题

1.产业与市场倒挂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90%以上产品依靠出口。产品生产在国内、光伏应用在国外,市场倒挂现象使得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光伏产品过去一直很昂贵,在人们观念中属于奢侈品,所以在国内市场使用很少。国内消费市场迟迟未能打开,与中国光伏产业强劲发展势头相互矛盾,国内企业只能寻求国际销路。

2.三头在外,大进大出

我国光伏企业发展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模式,原料、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三头在外”的现象,早已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严峻现实。2005年至2009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额增长超过10倍,出口比例占九成以上。有近 80%的原材料是从国外进口的,同时有超过 90%的光伏电池组件出口到国外。严重依赖国外市场使得国内光伏产业极易受到国际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抵御风险能力也较差。

3.贸易摩擦加剧

随着光伏应用市场的急剧萎缩,各国都在积极维护本国产业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发展。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美对华“双反”做出初裁,认定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价格低于其合理价值,对美国的光伏产业造成损害。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展开“双反”调查,美国的连锁反应将会引发欧洲光伏市场做出同样举措,这种形势不利于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4.产业链价值低端

中国的光伏产业逐渐嵌入到了全球光伏产业链当中,但中国的企业大多是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的环节,中国光伏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电池封装、光伏组件的生产制造。其中组装企业约占全行业的 70%,造成光伏产业的基础非常不稳。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只能依靠成本、数量等低层次因素取得竞争有利地位,而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国外。

三、原因

(一)国外原因

1.Solarworld公司在补贴的定性上采取双重标准

SolarWorld提出“双反”申请,而在2007年,SolarWorld在俄勒冈州新厂项目中接受了总额约为4300万美元的税收优惠和公共补贴。另外其在欧盟也接受了多种形式的政府资助,其金额不少于1亿3690万欧元。由此看来欧美各国在新能源产业上的补贴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一定程度上比中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要大得多。在新能源领域,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是无可厚非的,很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一领域和产业提供相关补贴,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补贴和扶持。很显然SolarWorld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对人和对己上采取了双重标准。

2.政治势力与产业利益相关联

2012年是美国大选的关键一年,奥巴马必须在经济改革上做出重大改进,实现重大经济战略,才能在新一轮的选举中产生一定影响。美国当局政府在保护自身排斥中国产业的同时却忽略了我国光伏产业对美国经济以及就业作出的贡献。SolarWorld公司201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11年其在美国雇工也增加了11%。中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从美国进口相关设备和技术,并支付大量费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下游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此外,数以百计的美国工程技术人员在中国光伏企业工作,也为美国公民提供了大量海外就业机会。美国如果对来自中国的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就将在未来3年内净损失5万个工作岗位。

(二)国内原因

1.中国光伏企业的迅速崛起,给美国造成一定压力

中国光伏产业的膨胀是此次“双反”案的直接原因。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04年之后飞速发展,连续5年的年增长率超过100%,已经连续4年太阳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光伏产量今年将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2011年1月至8月,中国企业光伏产品出口美国金额为16.9 亿美元。相比2010年同期,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子增幅高达240%。但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市场优势是源自市场竞争,而不是欧美等国认为的低价倾销或政府补贴。恰恰相反,我国光伏企业在政府方面得到的补贴远远低于美国企业,因此反而要承担比欧美同行更高的利率成本,甚至在行业的周期内会出现亏损和危机。

2.中国政府补贴方式与欧美的差异造成误解与分歧

欧洲和美国都是直接从安装环节进行补贴,即直接补贴电价。而中国则往往是提供大规模的现金津贴及其他补贴,例如赋税减免、优惠的原材料价格、打折的土地、电力和用水费用、数十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出口补助金及出口保险优惠,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扶持,也就是在生产环节进行补贴,易造成补贴政策产生误解和质疑。

四、应对“双反”及中国光伏产业对策

(一)政府扶持

首先,转变补贴方式。在国际上,德国采用的是提高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美国则允许光伏项目享有30%的税收抵免。而我国政府主要采取的是给予税收、土地、贷款等的优惠政策,因此不同的补贴方式造成欧美与中国的分歧误解。我国不必局限于资金上的补贴,可以运用税收抵免、分摊电价等补贴方式。同时应分区域、分主体进行差异化补贴。区别东中西部地区,区别家庭、企业与公共部门,实施不同程度的补贴,大力促进中东部地区及家庭对太阳能的使用。其次,开发国内市场,降低对出口的依赖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新的机遇。反倾销的严峻形势让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国内市场在目前的发展中是最具潜力的。因此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相关推动和鼓励政策来开发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将光伏的应用逐步引入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居民、工商业和公共系统在光伏市场中的均衡发展。另外,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中规则的制定,增加中国的话语权,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减少阻力。

(二)行业整合

一方面,需建立统一的行业联盟,应对外部危机。我国光伏企业组织松散,仅有的几个省级光伏产业协会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建立一个光伏行业组织并制定组织协调机制,协调国内和国外市场和企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调整产业格局,以行业骨干企业为基础,建设国家级共性技术服务和支撑平台;扶持技术先进和已具一定规模企业的发展,尽快制定行业标准,让企业生产做到有例可循,同时在应对反倾销和反补贴时也有据可查

(三)企业自救

首先,企业应熟悉掌握程序,积极应对“双反”。很多企业在遇到此类双反案时大多处于很被动的境地,或单纯依靠律师来解决问题,或干脆放弃海外市场。“双反”调查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需要制定长期战略。此次光伏“双反”案的调查持续近4个月之久,企业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积极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式或采购渠道,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和转变机会,从而降低应诉后的成本。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4篇

在传统资源日渐枯竭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技术,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意义巨大。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光伏;现状;前景;政策

1、前言

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光伏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并在晶硅电池组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诸多障碍。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对光伏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国内市场落后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正稳步推进,耗能巨大。据亚太能源中心的预测 [1],2020年,我国交通部门用能比例将增加到16%;同时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我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品进口国。与此同时,2011年我国总能耗占全球20%,CO2排放约90亿吨,约为世界总量25%,约为美国和整个欧洲之和。首屈一指的耗能大国,刻不容缓的污染窘境。一切都促使中国将发展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资源的相对广泛性和充足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提升到战略高度。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在国内市场消费上却是恨铁不成钢。2011年之前 [2],国内光伏产品安装量一直在生产量的5%以下,而超过95%的产品则只能依赖欧美等国外市场。2011年,国内光伏产品安装量占到生产量的12.7%,首次突破10%,但总体累计安装量也仅有全球5%,相比于我国的年耗能量而言,少之又少。

2.2国内光伏产业整体格局“两头在外”

我国光伏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自主核心技术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如未完全掌握高纯硅提炼技术,致使原料受制于人,随时面临被“釜底抽薪”的危险。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支撑起庞大的光伏生产业,2011年之前有超过95%的光伏产品用于出口,国内光伏企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致使我国光伏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90%以上的原材料依赖进口,90%以上的产品依赖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现象一直制约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部分相关技术虽有所突破,原材料的一头有所改善,但技术尚不成熟,也未形成一定的竞争力。2011年,国内光伏产品安装量首次突破生产量的10%,但局势依然不容乐观,80%以上的光伏产品还需依靠国际市场,随着欧美日等政府支持光伏产业政策的放缓,国际需求量逐渐下降;并且,2011年以来,美欧先后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展开双反调查,致使国内光伏企业屡受打击。因此,开发国内市场势在必行。

3、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分析及政策建议

3.1未来发展分析

在技术层面上,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半导体表面的光生伏特效应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而其关键技术在于太阳能电池。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应用已非常广泛,上至航空航天领域,下至普通的家用电器,大到兆瓦级发电站,小到普通的市场玩具,光伏发电技术正进驻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人类发展角度来讲,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系统采用何种能源结构,是能否实现低碳经济的根本,以往竭泽而渔,以化石能源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难以为继并满足人类的长久发展,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深重灾难。只有转变能源发展模式,向太阳能等新能源进军,才是实现我国乃至全人类低碳经济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必由

之路 [3]。

相比于传统能源、核能、风能、水能等资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资源的相对广泛性和充足性、长寿命、免维护性以及潜在的经济性等优点。虽然成本过高依然是制约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技术公关的逐渐突破,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进而具有与传统能源相当的发电价格,但在清洁性、安全性及可再生方面却是传统能源望尘莫及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必将逐步完全取代传统能源。

产业政策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美日德意等国际经验表明,国家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的支持是光伏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源动力 [4]。在可预见的短期内,各主要国家光伏激励政策和相关法律的保障仍然是世界光伏产业和市场快速成长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1];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边远无电地区离网应用为光伏产业的成长提供了潜在市场。

就中国目前的光伏应用市场分析,国内光伏产业市场主要在:通信和工业应用大约占36%;农村和边远地区应用约占51%;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约占4%;太阳能商品及其他约占9% [1]。虽然目前光伏产业中,并网发电所占比例较少,但并网光伏发电在整个可再生能源技术中已是增长最快的技术,另据联合国能源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 [5],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和并网发电将成为21世纪市场的热点,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新兴产业。

3.2政策建议

限于目前的成本因素,光伏产品还不具有与传统化石能源相竞争的实力,因此,必须通过政府鼓励、补贴及相关法律等措施来开拓市场,从而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3.2.1完善、整合法律法规

我国虽先后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和《上网电价法》等法律法规,但实施细则有待完善,权责有待明确。应针对不同资源,有针对性的确立相应的电价,并有效推动相应法律法规在全国实施。

3.2.2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随着欧美日等国际上主要光伏市场国家扶持资助政策的减弱,国际市场需求可能将随之放缓;我国尚存在众多的无电区和无电人口,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潜力巨大;并且,西部地区充足的光照条件为光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在西部荒漠中建立大规模的光伏电站的市场巨大。这些众多的因素都促使中国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如此以来不仅可以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的市场,更为我国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

3.2.3注重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发展关键,是科技进步强有力的生力军,必须未雨绸缪,积极系统化的培养相关技术及科研人才,为后续大规模开发、推广光伏产品做好基础。同时应建立公平公正,以择优为导向,以奖励为激励政策,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展示能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为人才的发展及才能价值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3.2.4建立健全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提高创新竞争力

通过教育学习储备人才,通过研发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通过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从而扩大产业规模。要积极形成以学和研为基础和支撑,以产业为经济转化形式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同时,技术进步永远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必须鼓励技术创新,通过掌握核心技术以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晓刚 冯绍瑞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26(07) 120-123.

[2]赵玉文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C] 第十二届中国光伏会议及国际光伏展 2012.9 1-7.

[3]谷依露 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J] 开发研究 2011(5).

[4]耿亚新 周新生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理论及发展路径[J] 中国软科学 2010(4) 19-28,134.

光伏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挑战对策建议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使得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而且,高纯多晶硅技术以及其他许多关键生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工作也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但是,2007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也集中爆发了一系列相互关联、引起高度关注甚至激烈争议的问题,主要包括:不协调的产业链结构、绝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的市场格局、生产过程导致的国内高能耗和四氯化硅环境污染、全球技术和市场竞争加剧下的产业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前景和时间表等。这些都是当前广受热议的焦点问题,也是推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和太阳能利用的重大问题。

二、国内外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光伏产业的最新进展

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多晶硅材料、铸锭、拉单晶、电池片、封装、平衡部件、系统集成、光伏应用产品和专用设备制造的较完整产业链。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用设备和专用材料的国产化加快,许多设备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并有部分出口。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9GWp和3.8GWp,当年产量分别比2006年增长148%和138%,达到1.1GWp和1.7GWp,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7%以上,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2007年我国光伏产业的销售收入也增加到1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万人以上。

特别是多年持续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高纯多晶硅制造技术,在这两年内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在科技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下,2007年新光硅业、洛阳中硅、江苏中能等3个企业分别建成了千吨级高纯硅生产线,使得全年高纯硅产量大幅增加到1130吨。2008年,随着江苏中能二期和重庆大全的各自1500吨多晶硅工程的建成投产,预计国内超纯多晶硅的全年产量将超过4000吨。而且,重庆大全和江苏中能公司实现了还原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和多晶硅还原炉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据介绍,综合能耗已降到150-180kWh/kg(使得成本降低到约50美元/kg),显著低于其他国内同类企业的250-300kWh/kg,主要物料的综合回收率也超过98%。最近,江苏中能等一些国内企业还在积极准备开发引进流化床法、硅烷法等新型高纯硅生产技术,可望使高纯多晶硅生产的综合电耗降至20-50kWh/kg,成本降至15-25美元/kg。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33家高纯硅生产企业的一期工程产能总计约为4.4万吨(规划总产能高达8.8万吨),如果这些项目能顺利建成投产,预计我国2010年的多晶硅产量将超过3万吨,将从根本上缓解高纯硅材料的供需紧张的矛盾。

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不少地方和企业近年来积极建设MWp级并网光伏系统(主要是建筑屋顶光伏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5月,全国已建和在建11个MWp级并网光伏系统,大部分预计在2009年建成。一些光伏设备制造企业还积极探寻建设更大规模光伏发电站的机会;江苏等省份还提出制定“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我国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的《常州宣言》提出了非常积极的目标,力争在2015年前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1.5元/kWh,在10年内使光伏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1%,这意味着大约500亿kWh的年发电量和超过4000万kW的装机量。

(二)国际光伏产业的进展和发展前景

在国际上,光伏发电产业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持续政策扶持,光伏发电的成本也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进步、硅原料和组件供需形势逐步缓解而快速下降,使光伏发电成为增长速度最快、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日本2008年恢复了中断两年的居民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补贴政策。美国目前30多个州都实施屋顶并网光伏发电净电量计量法政策;美国联邦政府2008年又延长了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德国继续对光伏发电实行为期20年的固定电价,2008年平均上网电价为45.7欧分,kWh。

国内外光伏产业界已开始描绘以居民销售电价和峰谷电价为临界点的并网光伏发电商业化时间表。德意志银行预计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电成本最低可降到$0.1/kWh以下(约合0.7元人民币,kWh),乐观估计大约在2015-2016年左右可降到$0.15/kWh(约合1元人民币/kWh),使得光伏发电将于2010-2013年期间首先在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实行较高平均零售电价的国家开始商业化发展。

在扶持政策和发展前景激励下,2002年以来,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07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62%,当年统计安装量为2.83GWp,累计总装机容量大约为12GWp。据有关预测或展望,未来数年全球光伏市场将以大约60%的速度增长,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200GWp,绝大部分为并网光伏发电。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以来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乃至可能的经济危机,预计会减弱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增长速度,并影响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全球金融危机普遍增加融资难度,而资金密集型的光伏产业也不能独善其身;二是国际能源价格(以油价为代表)的大幅回落将扭转各国销售电价持续增长的趋势,从而延迟光伏发电实现电网平价(gridparity)的时间点;三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和财政能力影响下,其今后的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我国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和市场应用的障碍和挑战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风险;近期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应用也面临成本高、上网难、缺乏经验等障碍。

(一)国内光伏技术仍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内在竞争力不强和短期环境风险

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史短、基础研究工作薄弱,目前我国光伏技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仍然普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在新型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和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也落后于欧美日发达国家,许多装备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因此,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主要依靠市场驱动而非技术驱动,缺乏强大的内在竞争力。特别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纯多晶硅企业仍面临物料闭路循环和废液废气污染物回收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存在四氯化硅副产品的环境污染风险,成为我国高纯硅行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二)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和节能减排

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业界普遍预测,由于近年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两年内世界光伏组件和高纯硅材料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最近我国光伏企业已普遍停止扩产、削减产量。在这个洗牌过程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也将逐渐转向下游的光伏发电运营业,使得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具有更长远稳定的回报,这也是传统光伏产业界(光伏设备制造业)日益重视、极力呼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根本原因。但是,我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却滞后于国内光伏产业和国际光伏市场,2007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为20MWp,仅为当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2%和全球总新增装机量的0.71%,其中并网光伏发电装机仅为2MWp。因此,目前这种产业和市场格局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日益突出的市场风险。而广受争论的光伏产业的高能耗问题,其实质问题也在于产业和市场发展不平衡,即取决于国内光伏产业链建设和国内外市场的选择。相关研究已达成基本一致的结论,目前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生产过程所耗能量的回收期只有两到三年。但是,如果在国内生产高纯硅料及硅棒/锭和硅片(占光伏系统生产总能耗的70%-80%)、在国外应用光伏发电系统,则光伏产业对我国而言即是高能耗的出口加工业。(三)光伏产业在近中期仍缺乏足够经济竞争力,有赖于政府政策扶持

并网光伏发电的初投资目前大约为5-6万元/kW,预期上网电价3-5元/kWh,离网光伏系统的投资和供电成本更高,需依赖优惠的价格和财税政策扶持。最近数十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重心随着各国光伏市场政策的变化而先后从美国(1996年以前)转移到日本(1996-2002年)和欧盟(2002年以来),即充分反映了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主要是由扶持政策推动的。目前我国还未制定比较系统完善的光伏发电经济激励政策,全国已建成的100多个并网光伏发电项目中只有2个项目在2008年6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准予享受4元/kWh的优惠上网电价,有待于加快制定必要适度的财政补贴和优惠上网电价扶持政策。

(四)有待于制定落实光伏发电上网的具体政策措施

由于光伏发电系统增加了不可调度的电力装机,目前的技术标准也没有关于无功补偿以及电网调度等问题的相应标准和管理规程,使得电力部门不愿接受光伏发电上网。我国已建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都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不允许光伏电力通过电力变压器向高压电网(10kV)反送电,只允许在低压侧(380V/220V)自发自用。因此,目前我国还缺乏真正的光伏发电上网项目和充分的经验。

四、关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道路的探讨

为应对根据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挑战,切实建立符合国情的产业发展道路和政策措施,我国需要正确处理产业、技术和市场的关系,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一)如何增强国内光伏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技术驱动(竞争力增强)和市场拉动。虽然不少业内人士呼吁立即启动国内规模化并网光伏发电市场以支撑我国光伏产业,但目前的高成本使得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目前仍难以承受。而且,如果我国在当前启动大规模光伏市场和补贴,必将立刻扭转光伏市场的回落趋势,推高光伏发电成本。另一方面,国际光伏市场仍保持增长态势,仍为国内光伏产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撑。鉴于此,近期仍要努力通过技术进步、健全产业链、巩固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国内示范项目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在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业符合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扩大就业政策导向,仍是应首要鼓励发展的环节。自主化生产高纯硅是中国光伏产业降低价格的必由条件,但必须重点支持清洁高效、低成本的高纯硅生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近中期国内光伏市场应确立的主要发展方向

由于欧、美、日等国家早已实现电力普遍化服务,其太阳能光伏的推广应用在上世纪90年代就瞄准了并网光伏系统(主要是屋顶并网光伏系统),并于近年来加快大规模应用,包括大规模地面并网光伏电站。而我国目前还有大约100万无电户需要在2020年以前采用光伏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解决用电问题,潜在市场容量为200-1000MWp(1GWp),应成为近中期首要考虑、予以扶持的光伏市场。虽然某些企业认为必须依靠并网光伏发电而非离网发电来支撑光伏产业发展,但其实质问题在于只有并网光伏发电才能使得光伏企业进入下游市场并实现稳定售电收入,故而光伏企业十分热衷于并网光伏发电。不过,从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和有限财政资源来看,我国近期光伏发电的首要方向仍然是面向无电区的电力建设,同时可根据相关科技攻关和前期产业化工作要求建设一批并网光伏系统/电站,为启动大规模并网光伏发电市场做好技术性准备。

(三)我国应制定光伏产业和国内市场应用扶持政策

按照前述的光伏产业政策目标和国内市场应用方向的相关思路,我国在当前和近期仍要坚持并加强相关科技、财税、外贸优惠扶持政策,以进一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扩大中游电池组件产业能力及国际市场份额。另外,根据国内无电区电力建设和并网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需求,予以必要适度的财政补贴和优惠上网电价支持。鉴于我国还没有并网光伏发电的充分经验和可靠成本评估,也缺乏相近电价的支撑,而且地区差别较大,故而难以立即制定颁布统一的固定电价,而需要通过招标等途径探索相关经验,积累必要数据。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的光伏产业通过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市场化运作,迅速建立了基本完整的产业链,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大国,为我国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初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光伏发电价格仍然高昂,我国光伏产业仍未完全摆脱“低水平扩张的出口依赖型产业”特征。为此,我国在近期宜制定实施以“提高技术和产业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提供国内电力普遍服务”为中心目标的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近期应抓紧开展如下工作。

(一)大力加强先进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扶持“技术推动型”的光伏设备制造业

要重点研发清洁高效、低成本、新型的高纯硅和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近期重点支持企业逐步完善改良西门子法,开展流化床法、硅烷法、冶金法等新兴高纯硅生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应支持技术领先的企业扩大产能,建立国家光伏技术研发和产品检测中心。要加强相关科技、财税、外贸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符合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扩大就业政策导向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业,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二)稳步开拓“离网和并网并行,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的国内光伏应用市场

在近期(估计2015年前),应在难以延伸电网或建设水电站的无电地区加快建设光伏电站和推广户用光伏系统,另外根据技术研发和项目示范工作需要建设一批集中并网的大型建筑屋顶光伏系统、分散并网的居民屋顶并网光伏系统及新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伏系统。在中期(估计2015年左右),随着无电区电力建设接近尾声和光伏发电成本趋近销售电价,首先扩大建筑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市场,并稳步建设地面并网光伏系统。在长期(预计2020年以后),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接近常规发电成本,全面扩大各类并网光伏市场。

为此,近期应研究制定用户侧低压端光伏系统的发电上网和电量监控技术规程,制定颁布针对工商业和居民的“净用电量计费”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大型地面并网光伏电站示范项目的实施投资经营主体和上网电价的招标办法等。在中期(2015年左右),随着经验和成本数据的积累再引入建立“控制总量规模的固定电价制度”,为在2020年后全面实施固定电价制度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