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碳的实施路径

双碳的实施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双碳的实施路径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铁路特长隧道斜井单车道双车道施工影响

1工程及设计概况

金温铁路是铁路干线网沪昆通道和东部沿海通道在浙江省内的重要连接线路,起自浙江金华,终到温州南站。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金丽温铁路泽雅隧道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为单洞双线隧道,泽雅隧道全长12030m,为金丽温铁路线上最长的隧道,是全线控制重点,合同开工日期为2010年12月1日,主体工程竣工时间为2013年4月1日,合同工期28个月(提供铺架条件、含无砟轨道铺设)。本隧道Ⅱ级围岩长5462m;Ⅲ级围岩长4948m;Ⅳ级围岩长934m;V级围岩长686m。本隧道主要不良地质为褶皱、断裂破碎带(通过12条)。

泽雅隧道设两座斜井,一座横洞。斜井及横洞均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错车道”断面形式。1#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长度1352m。斜井与线路平面夹角45°,最大坡度8.2%,沿斜井长度每200m设置一个错车道,错车道长度30m;2#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的右侧,长度1255m。斜井与线路平面夹角45°,全线纵坡2.7%,错车道设置同上;1#横洞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长度740m。(由于征拆原因,原设计的1#横洞取消,直接在出口进洞,以下称“出口施工段”)。见图1。

图1 泽雅隧道辅助坑道布置示意图

2 隧道施工规划

2.1设计施工进度指标

(1)泽雅隧道主洞施工进度指标:Ⅱ级围岩235m/月,Ⅲ级围岩165m/月,Ⅳ级围岩80m/月,Ⅴ级围岩50m/月。

(2)泽雅隧斜井施工进度指标:Ⅱ级围岩300m/月,Ⅲ级围岩250m/月,Ⅳ级围岩180m/月,Ⅴ级围岩100m/月。

2. 2施工区段规划

(1)泽雅隧道共优化四个施工区段,分别为泽雅隧道进口施工段、1#斜井施工段、2#斜井施工段和出口施工段。见图2。

图2施工布置规划图

2. 3施工计划工期

施工部位 长度(m) 围岩级别 进度指标(m/天) 工期(天) 合计(月)

进口(2992m) 1807 Ⅱ 7.83 231 20.7

565 Ⅲ 5.50 103

385 Ⅳ 2.67 145

235 Ⅴ 1.67 142

1#斜井施工段 1#斜井(1352m) 1168 Ⅱ 10.00 117 26.9

96 Ⅲ 8.33 12

20 Ⅳ 6.00 4

68 Ⅴ 3.33 20

正洞(3050m) 360 Ⅱ 7.83 46

2225 Ⅲ 5.50 404

330 Ⅳ 2.67 124

135 Ⅴ 1.67 81

2#斜井施工段 2#斜井(1255m) 1179 Ⅱ 10.00 118 26.3

20 Ⅲ 8.33 3

20 Ⅳ 6.00 4

36 Ⅴ 3.33 11

正洞(3300m) 1185 Ⅱ 7.83 151

1743 Ⅲ 5.50 317

175 Ⅳ 2.67 66

197 Ⅴ 1.67 118

出口(2668m) 2110 Ⅱ 7.83 270 14.5

415 Ⅲ 5.50 76

44 Ⅳ 2.67 17

119 Ⅴ 1.67 71

注:泽雅隧道1#斜井、2#斜井施工段为控制工期的关键区段。

3单车道斜井断面施工效率降低对隧道工期影响

上述规划是在理想状态下,按设计施工进度指标施工,可以满足总体工期。但在实际施工中,单车道斜井断面施工效率大大降低,降效分两方面:一是斜井自身开挖效率降低使工期延后。二是正洞开挖时斜井运输效率制约出碴效率影响的工期。

3.1斜井自身开挖工期的影响

单车道斜井断面净空断面尺寸为5.1m×5.8m(宽×高),错车道间距200m/处。装载机只有在掌子面装碴后倒车至错车道装碴,延长了出碴循环作业的时间。装载机洞内正向平均行驶速度4km/h,倒车行驶速度3km/h,装载机装碴倒行100m(错车道间距的一半)至错车道,卸碴后正行100m至掌子面共需3.5分钟,装载机每斗装碴按照1.8m3计算:

(1)1#斜井开挖总量44475 m3(实方),1#斜井共需装载机装碴次数为44475×1.5(松方系数)/1.8=37062次,共计增加时间为37062×3.5/60/24=91天;

(2)2#斜井开挖总量40700 m3(实方),2#斜井共需装载机装碴次数为40700×1.5(松方系数)/1.8=33917次,共计增加时间为33917×3.5/60/24=83天。

3.2正洞开挖时斜井运输效率对工期的影响

正洞施工时,影响出碴效率的有两个因素:一是装载机装碴效率,二是出碴车运输效率,合理配套使用,才能效率最佳。理论上装载机不间断工作效率最大。斜井交通能力是运输效率的关键。

(1)1#斜井:按照正洞每天两个循环,每个循环平均开挖方量514.8 m3计算(每延米120 m3×1.5×2.86m/循环,Ⅱ、Ⅲ平均172m/月),出碴车运碴量16 m3/车,需要33车,采用大功率装载机装满需4分钟/车,每循环需要时间2.2h。每台运输车需要58.55分钟返回就位(掌子面倒车就位2分钟;装碴4分钟;正洞长度3050/2m,正洞平均20 Km/h,需用时4.58分钟;斜井1352m,斜井行车速度重车5Km/h,重车需16.23分钟,空车10Km/h,空车需8.16分钟;洞外平均30Km/h,至碴场距离4Km,需用时8分钟;卸车3分钟。),理论需要配置12台(58.55/4=11.7)运输车效率最佳,每台车需要运输2.75次。每台空车每次返回时需在斜井内避让重车2次(8.16/4=2.04)。每循环累计49次错车(12×2.75×2-17=49,开始出碴5次、末尾出碴12次不需要错车),每次错车需要等待2.4分钟(200m/5Km/t),每循环需要延长出碴时间2.4×49=1.96小时。按理论工期20.7个月(进口打通时,影响消失),共需要增加工期1.96×2(循环)×621(天)/24=101天。

(2)同理可得,2#斜井增加工期:77天。

3.3累计综合影响

单车道斜井比双车道斜井增加工期:1#斜井91+101=192天(6.4个月);2#斜井83+77=160天(5.3个月)。

4、通过斜井车辆计算

每天需要通过斜井的车辆:

(1)出碴运输:每天出碴120(断面)m3×1.5(松方系数)×5.73(进尺)m=1031.4m3,每车运输方量按16 m3计,每循环需运1031.4/16×2(往返)=129车次。

(2)衬砌砼运输:按照正洞每天衬砌方量186 m3(每延米31×6m/天)计算,每天衬砌及仰拱砼运输通过斜井需47车次(186/8×2,砼运输车8 m3/车、往返)。

(3)喷砼运输:按照正洞每天喷砼方量20 m3计算,每天喷砼运输通过斜井需7车次(20/6×2=6.7,砼运输车6 m3/车、往返算2次)。

(4)其他运输:运送材料、运送工班组工人上下班及管理人员进洞检查等每天需30车次。

正常施工情况下,初支、出碴不同时。衬砌、出碴和工人上下班运输重叠时,129次(出碴)/4.4(两个循环用时)+47次(二衬混凝土)/6小时(混凝土浇筑用时)+30次(运送车)/2(小时)=52.15次/小时,也就是施工高峰期每1.15分钟需要通过斜井一辆车,实际上会出现车辆卡在错车道处,无法通过的现象,无法组织有效运输。

5斜井单车道断面的其他影响

(1)安全方面:单车道断面斜井对施工安全有较大影响,斜井洞内空间狭窄,上坡倒车难度大,尤其是泽雅隧道1#斜井坡度达到8.2%,倒车过程中极易发生人员及运输车辆等安全事故。

(2)通风方面:斜井单车道断面小,进入正洞施工后,采用混合式通风,斜井内需要布置两条风带,进一步减少了斜井断面,从而影响了有害气体排放,延长通风时间。洞内空气质量差,也影响隧道的综合效率,进而影响总工期。

6结论及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单车道斜井方案影响工期6个月以上。如果采用双车道斜井方案,制约隧道掘进速度的主要因素基本消除,大断面斜井可以充分发挥装载、运输设备的效率,提高斜井掘进速度,也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能保证合同工期的兑现,为后续工程的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2篇

1研究方法概述

低碳旅游发展的途径共包括五个步骤.首先,对旅游要素的能源消耗与碳排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第二步,通过具体方法促进旅游经济活动的低碳化发展;第三步,通过碳汇机制的应用与推广,分析低碳旅游的碳汇影响力;第四步,开展低碳旅游意识的调研,分析促使低碳旅游发展的潜在需求和内在驱动力;第五步,提出针对性的低碳旅游发展保障策略,促使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桂林市低碳旅游现状调研

桂林旅游业低碳现状调研从旅游场所与环境入手,通过调查、访谈、资料分析等方式,抽样调查桂林的酒店和景区,探知桂林低碳旅游的发展基础,了解统计桂林市酒店与景区的节能减排举措,定性分析桂林市低碳旅游的现状,以便为桂林低碳旅游的发展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路径与方法.

2.1旅游酒店现状调研

旅游酒店低碳现状调研主要通过调研与资料收集,定性分析酒店与景区的能耗与碳排现状,及现有节能减排举措等内容.针对酒店的调研主要从总能耗、电耗及节电举措、水耗及节水举措、客房及餐饮管理、管理规范及其他管理措施等6部分着手.根据调研可知,桂林市的星级酒店能耗成本大约占到总经营成本的10%-20%,其中电和天然气是主要的能耗来源.电能消耗每天约为2.4万度,年消耗量约为876万度;水能消耗每天约为450吨,年消耗量约为16.43万吨;天然气的年消耗能约为35万立方米.在用电方面,酒店的空调与照明是主要的电耗.其中,空调用电占到总电能消耗的75%,照明用电占15%.国家对空调的温控范围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酒店为了营造更舒适的环境,空调温度夏季控制在20-22°、冬季23-25°之间[2].酒店对空调的节能十分重视,空调主机大多选用变频,每月清理一次滤网;在外界温度适中时,利用新风保持自然状态.在照明用电方面,桂林市酒店的节能灯使用率在70%-80%之间,根据旅客流量科学调光.在用水方面,桂林市酒店的水能消耗量较大,目前无中水回收系统,主要的节水措施为开关控制、马桶水量缩减、宣传等形式.其中,桂林市香格里拉酒店的游泳池采用上循环系统,在达到清洁的同时,节约了用水量.在调研时,还获知酒店洗衣房是重要的能耗与水耗场所.各酒店尽量选择能耗低谷时段运作洗衣机器,并选择科学的操作规范精简程序节水节电.在客房与餐饮管理方面,酒店的客房仍供应一次性洗漱用品,但有相应的回收方法;开始注重客房的绿色环保,引导顾客自主选择床单的更换时间等,马桶由9升更换为6升或5升,采用取电卡控制客房电耗.部分酒店的厨房油烟处理采用水循环或者紫外线照射的方式降低污染.在清洁能源方面,桂林市酒店目前尚未开始使用清洁能源.桂林市各个酒店领导层都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酒店的工程部定期汇报酒店的能耗与水耗,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对员工的教育方面,酒店采用新员工入职教育和员工培训等形式.其中,桂林喜来登酒店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SIXSIGMA),不仅能节约经营成本,而且能增加顾客价值.总体而言,通过酒店的节能减排现状调研发现,桂林酒店的能耗主要包括电、天然气和水,其中电能耗是重点.酒店为了节约成本,从技术规范、保养维护、宣传教育等方面体现对节水、节电的重视,但是在使用清洁能源方面仍十分欠缺.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酒店采用清洁能源的前期投入太大,投资回报期太长.

2.2旅游景区现状调研

桂林市景区主要保护山水观光类、历史遗迹类、水上活动类和其他类型.针对景区的调研主要从资源保护、能源管理、旅游产品与活动、管理措施和其他内容等5个方面开展.由于桂林的景区类型多样,在调研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本文希望通过典型景区反映出桂林市景区的节能减排总体现状.山水观光类的景区在资源保护方面,大多无明确游客接待量控制,在节假日等高峰期会适当通过门票价格来调节.此类型的景区内部交通方法均为电瓶车、自行车等清洁交通方式,照明使用节能灯,但是尚未使用清洁能源;通过采用节水开关与节水马桶节约水资源,并提示游客注重节约用水.景区的领导层面开始重视节能减排,提倡员工注重节能减排,但是尚未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桂林历史遗迹类的景区以靖江王府景区为主.在资源保护方面相当重视,景区控制每批入园游客量,景观照明采用节能灯和节能开关.景区内全程禁烟,每个月都会对景区内的遗迹进行维护与保养.水上活动类的景区主要包括两江四湖和漓江等景区.两江四湖景区从规划开发时期,就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和水资源保护,如垂直升船机、湿运、单级双线船闸等.景区运营方面,船只采用环保船,垃圾储备后统一处理;游船每趟间隔十分钟,以保护资源.在景区管理方法,员工之间有节约评比,提倡无纸化办公.

2.3定性分析小结

桂林旅游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主要从酒店和景区两个方面调研.概括而言,二者都因为成本投入大而未使用清洁能源,酒店有一定的节能减排技术规范贯彻施行,但景区则根据经验实施;在管理方面,二者都十分重视员工教育、宣传引导等内容.总体而言,桂林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目前处于探索阶段,节能减排的意识已经得到认可,企业领导重视以及政策环境有利于低碳旅游的全面推广和发展;但是,仍缺乏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指导与规范,尤其是酒店方面,节能减排现状参差不齐,酒店之间可互相学习,推广成功经验,提高桂林市酒店的整体水平.而景区方面,由于类型多样,因而造成景区的低碳旅游意识的贯彻执行难度大,需要针对各景区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节能减排工作.

3桂林低碳旅游要素定量测算

3.1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的能耗与碳排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游客依靠交通方式发生位移的距离;二是每种交通方式每千米能耗强度与碳排量.发展中国家的交通运输中10%是与旅游活动有关.[4]但由于桂林是旅游城市,交通运输中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比值高于平均水平,参考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的交通比值,本文取20%;在航空运输中,46%的旅客是出于旅游目的.且每种交通方式的单位能耗与碳排放量各不相同.在单位行驶距离下,飞机的能耗与碳排是最高的,汽车次之,火车相对最低,分别为396、132、66gCO2/每人每千米[3].桂林作为国际性的旅游城市,旅游交通包含汽车、飞机、火车等方式,根据各方式的运输量,计算出旅游交通的能耗值和碳排放量.其中,自驾车的出游方式难于统计,本文暂予忽略.根据统计出的桂林市旅游交通的旅客周转量,结合能耗与碳排系数,得出表1桂林旅游交通的能耗与碳排放量统计表.可见,2008年桂林市旅游交通的能耗为28.95PJ,碳排放量为255.42千t;2009年桂林市旅游交通能耗为35.23PJ,碳排放量为313.23千t.

3.2旅游酒店

根据我国旅游业现状,旅游住宿业态主要包括星级酒店、无星级旅馆、家庭旅馆和度假村等.旅游酒店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于水、电、气的消耗,通过将酒店年消耗的水电气按一定的系数转换,可得出酒店的能耗量.其中,星级酒店155MJ、无星级酒店130MJ、家庭旅馆120MJ、度假村单位能耗90MJ.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酒店业绿色意识不强,加之酒店的运营寿命较长,导致能源消耗量高于国际平均水平(130MJ/每床每晚),为155MJ/每床每晚;其他类型的酒店其单位能耗取值113MJ/每床每晚[4].依据旅游酒店的接待人数,即可定量测算出酒店的能耗值.酒店每床每晚的碳排放量数据取43.2gCO2/MJ,根据桂林酒店业年接待人数数据,即可计算出桂林旅游酒店的碳排放量.根据表2可知,2008年桂林市旅游酒店的总能耗为12.27PJ,碳排放量为0.4千t;2009年桂林市旅游酒店的总能耗为15.41PJ,碳排放量为51.58千t.

3.3旅游活动

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来临,旅游活动方式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由于旅游活动能耗的区域差异和个体差异明显,因此,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耗难于准确估算.根据国际上的旅游活动能耗与碳排系数,水上活动的能耗与碳排值最高为236.8MJ/人和15300g/人,探险其次为8.5MJ/人和417g/人,能耗与碳排最低的是历史遗迹参观为3.5MJ/人和172g/人[5].旅游活动要素的能耗与碳排量统计工作难度较大.本文试图通过旅游目的地的景区类型来解决.桂林市的旅游活动类型主要有:以象鼻山、芦笛岩等景区公园为主的山水观光,以漓江和两江四湖为主的水上游览,以靖江王府为主的历史遗迹参观.因为桂林市的旅游活动仍以山水观光为主,所以桂林市全年接待人数中剩余的人数划归于山水观光类型.根据相对应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可计算出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耗.由于一个景区不仅存在一种旅游活动类型,这样统计结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为了便于统计,仅筛选其中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进行统计.根据表3可知,2008年,桂林市旅游活动的总能耗为6.3PJ,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为38.95千t;2009年,桂林市旅游活动的总能耗为7.71PJ,碳排放量为47.81千t.

3.4定量分析小结

横向对比:桂林市的旅游业能耗与碳排都是主要来自于旅游交通,其次是旅游酒店,旅游活动的能耗与碳排占比最低.桂林旅游主要依靠自然山水资源,以观光类型为主,所以旅游活动的能耗与碳排的占比相对最低;而旅游交通方面则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能耗与碳排.因此,要充分考虑低碳节能的交通方式,如大力发展旅游公共交通系统和自行车旅游系统,以降低桂林旅游的能耗与碳排,同时也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旅游者与居民的幸福感.纵向对比:桂林旅游的能耗有所增长,涨幅为18.56%,碳排的涨幅为18.78%.桂林旅游的能耗与碳排的增长是与桂林市旅游业接待量相关联的,加之2009年才提出低碳旅游概念,节能减排的意识还未能得到很好贯彻与实施,由此涨幅属于正常情况.

4桂林低碳旅游的发展模式

4.1在政府主导下构建低碳旅游城市

在自身发展方面,桂林目前正在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迫切需要前瞻性、试验性、引导性的改革举措.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清洁能源、循环经济方面的发展.鼓励清洁能源的产业化发展,积极推广循环经济的应用,积极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清洁技术与方法,才能促使桂林抓住旅游综合改革的重大机遇,完成桂林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同时,在发展低碳旅游城市中,要倍加关注城市生产与生活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在区域联动方面,桂林市要充分发挥与区内南宁、柳州,与区外广东省的区域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又是东盟博览会的会址.桂林在建设低碳旅游城市时,要借组南宁的区域优势,吸引东盟甚至东南亚地区的优秀资源.同时应加强与广东省的交通衔接,多关注广东省等发达省份的旅游业发展态势,积极引入低碳化的旅游活动,更新旅游产品与环境.

4.2在高铁背景下打造城市节能交通网络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使用清洁能源等方法来实现能耗降低.推广能源效率高的混合动力车,采用先进燃油技术,减少尾气排放.大力发展桂林城际高铁交通,为旅游业提供便捷、高效、低碳的交通服务.全面发展旅游交通租赁服务业.旅游城市需要大力发展快速的旅游公交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鼓励游客选择汽车租赁服务,大力推进自行车租赁、私家车租赁和合租等项目.优化游船、航空等交通条件,通过技术手段和能源原料变更等实现节能减排.

4.3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实现景区低碳旅游产品开发

桂林市景区需要从资源保护、旅游活动节能、环境保护、能源管理和经营管理等路径着手,争取改善景区的经营与管理现状,实现旅游业的节能减排.在景区规划与开发期间,应遵循减量化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并注重节能减排计划.采用梯度式开发,强化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景观运营期间,应科学控制游客容量,注意环境的承载力,以减少游客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旅游活动的节能减排可以通过开发低碳旅游产品、绿色服务与消费等方式实现.提高低碳旅游产品的使用频率和利用效率,提倡主动计算碳足迹,并通过绿色旅游活动抵消碳排放量,增强公众的低碳旅游意识.景区游览方式应采用清洁能源车,游步道设计要考虑便捷性与景观效果.景观能耗是景区中最重要的部分,节能减排的工作任务最重.景观灯光效果采用太阳能灯光,路灯采用光控设施.循环利用水资源,卫生间采用低水量、强引力等设施.尽量利用自然水流制造水景,以减少喷泉、人造瀑布等水景的能耗,可以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建设数字化、自动化的景区管理系统,实现景区的数字化管理.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减碳;核算

2019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92.29亿吨,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1/3,是世界上碳排放增量最大的国家[1]。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我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承诺我国碳排放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将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统计,建筑行业已成为全球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排放了约40%的温室气体,且具有最大的节能潜力[3]。城市住宅建筑产生的碳排放占建筑行业碳排放的比例超过40%。2000年至2018年,中国城市住宅建筑产生的CO2排放量从2.891亿吨攀升至8.91亿吨[4]。目前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展了社区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例如,黄建等对苏州一个新建社区的碳排放进行核算,核算内容为建筑能耗、交通、废弃物处理、水资源四大系统在使用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碳减排方案[5]。陈莎等对北京既有社区的能源消耗(用电、用气、采暖)、交通出行、废弃物和绿地碳汇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6]。但是CarbonReductionPotentialAssessmentofOldResidentialTransformation老旧小区改造的减碳潜力评估较少有研究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减碳潜力进行量化评估。结合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推进,在改造中增加低碳化目标并评估其减碳潜力,将对城市低碳发展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本文分别对老旧小区既有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和技术措施的减碳潜力进行核算,核算清单如图1所示。首先从景观绿化、建筑单体、水资源、固废物和基础配套五个方面对老旧小区阶段的碳足迹进行核算,掌握老旧小区的碳排放现状。接下来,根据现场调研提出适用于老旧小区低碳化改造的技术措施,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对技术措施实施后可能实现的碳减排效益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施加减碳措施所增加的物化阶段碳排放(主要指新增建材生产、运输、施工)、拆除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指新增建筑垃圾的处理)和所能降低的运行阶段碳排放量。核算采用排放因子法(Emission-FactorApproach)进行核算,排放因子法是IPCC提出的第一种碳排放方法,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7]。即温室气体排放量由排放源的活动水平与相对应的排放因子相乘得到。核算公式如下所示:E=∑Q×EF(1)其中,E为CO2排放量;Q为活动水平,活动水平数据量化了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如居民生活电耗、气耗、水耗、绿地面积、焚烧处理的废弃物量等,该数据将通过实地调研进行采集;EF为排放因子,即每一单位活动水平所对应的CO2排放量,例如:kgCO2/kWh,kgCO2/m2草地面积等。各个阶段的具体核算公式和对应的碳排放因子主要参考住建部颁布的《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2019[8];部分碳排放因子来源于相关文献[9-12]。

2案例计算

2.1案例概况

研究选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和睦新村作为研究对象。和睦新村建造于1988年,共有54幢住宅,现有3566户居民,建筑面积17万m2。以5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为参照,该小区的剩余使用年限为16年。

2.2既有使用阶段的核算

本案例既有使用阶段的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见表1。通过对住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获取居住建筑内部的电耗、气耗和水耗,共计咨询了64户;其他公共区域的活动水平数据通过总平面图、实地调研、咨询社区管理部门和参考行业统计值进行确定。按照所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进行核算,得到本案例改造前使用阶段的碳排放结果如图3所示。改造前使用阶段的碳排放为9721tCO2/年,单位建筑面积排放57.18kgCO2/(m2·年),人均碳排放为1155.1kgCO2/年。其中景观绿化碳汇抵消了-3.29%的排放;建筑单体耗能产生碳排放占比最高(84.17%),其次是固体废弃物处理(10.20%),水资源和基础配套的碳排放分别占8.62%和0.30%。从各活动水平的碳排放来看,最主要的碳排放源是居住建筑电耗、气耗和固体废弃物(大多数为生活垃圾)。

2.3减碳措施的核算

对该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认为可以实施的改造措施包括建筑单体层面的节能灯具更换、太阳能光伏利用、屋面保温增设;水资源方面的雨污分流改造、雨水回收利用;固废物方面的垃圾回收处理和基础配套层面的节能路灯更换。2.3.1分项核算(1)建筑单体(a)更换节能灯具老旧小区内的单元楼道内灯具光源还存在白炽灯的使用,更换为LED节能高效光源能够降低能耗。假设原本为12W的灯具,日工作时长为8小时;更换为自动感应节能灯具,功率为6W,日工作时长缩短为6小时。则每年能够节约电耗34MWh。考虑灯具的生产和拆除所产生的排放,案例更换节能灯具的碳排放影响如表2所示,合计能够降低384.5tCO2,拆除阶段的碳减排来源于建材的回收利用。(b)太阳能光伏增设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建筑节能减排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居住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对于整个生态城市的建设有巨大价值[1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推广建筑光伏系统提供了机遇[14]。假设屋面光伏可利用系数取0.5[15],铺设发电效率为15%的单晶硅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损失效率为25%[8],则使用阶段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可根据下式进行计算。(2)式中,Epv——光伏系统发电量(kWh);I——光伏电池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kWh/m2);KE——光伏电池发电效率(%);ε——光伏系统损失效率(%);Ap——光伏系统面积(m2)。根据相关研究[16],1m2光伏组件在生产阶段和使用阶段分别产生160.86kgCO2和4.93kgCO2的碳排放,拆除阶段的碳排放为-9.88kgCO2。该小区的屋顶建筑面积合计为32684m2,经核算,案例增设屋面太阳能光伏的碳排放影响如表3所示。该项措施在物化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比较高,但使用阶段的减碳效益也更加显著,能够降低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量17867.9tCO2。(c)屋面保温增设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能耗损失严重。增设屋面保温将对住宅供暖、空调能耗产生较好的效益。根据相关研究,若既有住宅建筑的屋面增设40mm厚挤塑聚苯板(XPS),采暖制冷能耗能够降低12%左右[17,18]。基于此,若在案例小区的改造中,增设所有居住建筑的屋面保温,将能够取得很高的节能减排效果,核算结果如表4所示,实现生命周期碳减排4340.4tCO2。(2)水资源(a)雨污分流改造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老旧小区的排水系统大多为雨污合流系统,造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低下,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19]。对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能够减少合流至污水处理厂时雨水处理所消耗的能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案例需要改造管网9000m,开挖、移除土方4648m3,回填764m3,当地年降水量1378.5mm。改造施工工艺,即开挖、移除土方和填土碾压平整的碳排放因子分别为1.05kgCO2/m3和0.99kgCO2/m3。经核算,案例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后能够降低小区生命周期碳排放368.6tCO2,见表5。(b)屋面雨水回用浙江省降水量较为充沛,具备雨水回用条件。此外雨水资源化还能提高城市的雨洪调节功能,具有良好的节水效能和环境生态效益。小区屋面雨水不直接与地面接触,污染小,并且可借助檐沟、雨落管直接收集利用[20],在雨水路径的末端增设蓄水池、雨水处理设备收集回用雨水,可以用于小区内绿化及路面浇洒[21]。雨水回用的计算方法如下[22]:(3)式中,Wya为雨水年径流量(m3);Ψc为径流系数,下垫面为硬质屋面,取0.9;ha为常年降雨厚度(mm);F为计算汇水面积(hm3)。根据计算,案例的蓄水池容积为215m3,采用混凝土浇筑;年雨水回收利用量为23350m3。计算得到案例中增设雨水回用系统后的碳排放影响如表6所示,使用阶段的碳排放能够降低112.1tCO2,考虑物化阶段和拆除阶段,最终实现减碳量为84.5tCO2。(3)垃圾回收利用小区内垃圾收集较为杂乱,且垃圾收集点破旧,垃圾桶放在外面供居民投放,管理不佳。如果能够增加小区内垃圾分类宣传,严格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规范垃圾处理点,将能够提高小区内垃圾回收率,降低垃圾处理能耗。对案例小区内的23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进行更新,预计消耗主要建材包括混凝土12.7m3,混凝土砖7.3m3,页岩砖14.0m3。预计实施改造后,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能够提升14.53%。核算结果如表7所示,该措施在生命周期能够实现2294.3tCO2的减碳量。2.3.2综合碳减排效益六项技术措施在本案例小区产生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如图4所示。屋面太阳能光伏增设能实现非常可观的减碳效果,超过17000tCO2,其次是屋面保温增设和垃圾回收利用,实现减碳量超过2000tCO2,更换节能灯具和雨污分流改造的减碳量约400tCO2,屋顶雨水回用实现的减碳量相对较少。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案例小区在实施这六项减碳技术后共能实现碳排放降低25340.2tCO2,措施在物化阶段和拆除阶段产生了2518.6tCO2。碳减排效益主要来源于建筑单体的减碳(22592.8tCO2),其次是固废物,减少2294.3tCO2,水资源方面共实现了453.1tCO2的减碳量。案例小区实施这六项减碳措施后平均每年能够降低碳排放1563.8tCO2,减碳率能够达到16.3%。

结语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低碳消费;低碳化;路径选择;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0461(2011)02-0012-05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助推了低碳消费时代的来临。中国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消费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是指以消费低能耗产品(劳务)和低排放(主要是CO2)、低污染为特征的消费行为。它是继绿色消费、生态消费、可持续消费之后提出的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是人类消费方式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最佳形式,也是应付全球气候变暖的迫切要求。低碳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低碳消费是指低碳生活消费,广义的低碳消费包括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生活消费,这里指狭义的低碳消费。本文试对低碳消费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一、低碳消费的路径选择

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来看,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人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对能源消耗[1]和CO2排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大力推动低碳消费,对于实现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终消费包括居民的个人消费和社会性消费,而居民的消费包括衣、食、住、行、用、娱乐等基本形式,因此,低碳消费的路径选择包括居民穿衣、饮食、居住、出行、家用、娱乐休闲和办公低碳化等多种途径。

1. 穿衣低碳化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购买服装的数量增加,而且服装制作加工的工序也增加,从而生产服装伴随的碳排放也随之增加。首先,从服装的面料来看,棉、麻等天然织物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少,而化纤面料的服装因需从原油中裂解、提炼、加工而成,耗能较多。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大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也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其次,从生产过程到使用过程来看,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再到废弃后的处理,都在排放CO2。根据环境资源管理公司的计算,一条约400克重的涤纶裤,假设它在中国台湾生产原料,在印度尼西亚制作成衣,最后运到英国销售。预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共用50℃温水的洗衣机洗涤过92次,洗后用烘干机烘干,再平均花两分钟熨烫。这样算来,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CO2,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据英国剑桥大学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纯棉

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千克CO2,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2]。研究表明,一件衣服60%的“能量”在清洗和晾干过程中释放。因此,实现穿衣低碳化,一是要多穿天然面料少穿化纤面料的服装;二是要用温水而不要用热水洗衣服,而且一定要把洗衣机塞满再洗,衣服洗净后,尽量让其自然晾干,这样可以减少90%的CO2排放量[3];三是要少买新衣,改造旧衣,多穿可循环利用的服装;四是解下领带,应季穿衣。

2.饮食低碳化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鼓励吃五谷杂粮,多吃果蔬、豆腐,辅之肉蛋的饮食结构,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饮食的低碳化。但是,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出现了粗粮越吃越少,动物性蛋白和油的摄入量越来越多的趋势[4]。这种饮食结构的变化,蕴含着饮食的高碳化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人吃1千克牛肉后,所排放的CO2为36.5千克;而吃同等分量的果蔬后,所排放的CO2量仅为该数值的1/9[5]。因此,如果改吃蔬菜不吃肉,每人每天就可以减少4.1千克的CO2,等于180棵~360棵树一天的CO2吸收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报告:全球10.5亿只牛,是温室效应气体的最大元凶,牛群排的气和排泄物所排出的CO2,占全球总排放量约20%。牛群排的气和排泄物会排出100多种污染气体,其中氨的排放量就占全球总量的65%;其热能上升效应是CO2的296倍,而氨正是导致酸雨的原因。养牛业,在牧草种植、肥料制造、运输处理等过程中,释放的CO2又占了9%,较汽车、船舶、甚至飞机等的总排放量还多,畜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比高于交通部门的13%和工业部门的19.5%[6]。因此,在饮食结构上,应提倡多吃素食少吃荤食。另外,应提倡吃粗加工或不加工的食品,如多吃新鲜水果,少吃果汁和碳酸饮料,因为,把水果制作成果汁,撇开果汁含量不说,从果实到工厂处理、灌装、运输、销售,消耗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容器还可能是不可降解,造成污染。

3. 居住低碳化

从茅草屋到土坯房再到现代大都市高楼大厦的变迁,折射出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和居住条件的极大改善,但同时也伴随着CO2排放量的增加。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800千克CO2[6],而且越是现代建筑,耗能水平越高。比如100多年前建的清华学堂,一年每平方米能耗34度电;20世纪90年代初建的中央机关办公楼,每平方米能耗113度电,增加了3倍;上海金茂大厦,每平方米能耗215度电;美国办公楼每平方米能耗356度电[7]。目前中国城乡民用建筑面积约为400亿立方米,建筑能耗占总能耗20.7%。

与国外建筑相比,我国建筑的保温能力较差,造成大量能量损失。中科院院士吴硕贤指出,如果推行生态住宅设计,一栋节能建筑和不节能建筑相比,空调能耗差4倍~5倍。建筑若合理采用节能设计,可获得50%~60%的节能效果。按生态住宅标准建造的节能建筑,可让一个三口之家一年节能58%,节水25%。因此,如果从现在开始严格推行生态住宅标准,预计20年后,在总建筑面积增加150亿平方米的情况下,与不搞生态住宅相比,可节约建筑用电3,500亿度,相当于4个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8]。实现居住低碳化,应从住房的设计开始,按生态住宅标准进行设计、建造和管理。

4. 出行低碳化

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交通的大发展和人们出行的极大方便,但是,交通工具尤其是汽车消耗大量液体燃料,不仅加剧了宝贵石油资源的快速消耗,而且带来了CO2大量排放。根据有关资料:汽车平均每燃烧1升汽油,要释放出2.2千克CO2;公共汽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小汽车的8.4%,电车是小汽车的3.4%~4%,地铁是小汽车的5%[9]。可见,目前中国3,501.39万辆私人小汽车是交通运输业中的能耗大户。统计资料表明:中国交通运输石油消耗量占全国的48%,而中国50%的石油依靠进口,相当于全部进口的石油,特别是石油、煤油、柴油都用于交通运输。据测算,交通运输一辆车一公里的能耗,公路是铁路的18倍,集装箱卡车高速公路运输是铁路的18倍,是水路的22倍[7]。因此,出行低碳化的方向是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路交通,城市要大力发展公交和轻轨,要严格限制小汽车的发展规模。

5. 家用低碳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的普及到升级换代再到个人电脑、手机的普及,家用电器消费出现了电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但这一趋势的背后伴随着用电量和能源消耗、CO2排放的大幅增加。据统计,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节省约500元人民币,且能减少83%的CO2排放量;因为电器关机不拔插头而导致全国每年待机电量浪费高达180亿度,相当于3个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在同等条件下,节能灯的发光效率大约是普通白炽灯的3.5倍~4倍,假如全国都不使用白炽灯,改为使用高效照明产品,那么,一年可节电600多亿度,接近于三峡电站现在一年的发电量;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为1,200万千克标煤,减排31,000万千克CO2;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每天可以减少48克的CO2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千克的CO2排放量[10];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可减少48克CO2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千克的CO2排放量;改用节水型沐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把3分钟热水沐浴所导致的CO2排放量减少一半[11]。家庭节能有很大的潜能,因此家庭消费品低碳化势在必行。

6. 娱乐低碳化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娱乐休闲的需求也不断地增加。但是,娱乐休闲的许多项目却是高耗能的,如网吧、KTV、酒吧、迪吧都是高耗能的场所,洗浴、足疗等则是高耗水的场所,因此,开发低碳娱乐休闲项目,是娱乐低碳化的发展方向。

7. 办公低碳化

从普通的办公到办公自动化,从油印、铅印公文到针式打印机再到个人电脑、激光打印机的普及,从办公用纸少量消耗到大量消耗,从全国各地进京开会到电视电话会议再到互联网办公,应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办公条件不断改善,办公效率不断提高,但同时办公用纸和用电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多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将这些电器的CO2排放量减少1/3。夏天空调设定温度升2度,可以节省不少电;用过的打印纸背面重复使用,可以减少树木和草的砍伐(割)量,进而可以吸收更多的CO2。办公低碳化要从点滴做起。

二、低碳消费的实现机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居民的消费是基于工业化的成果,即产品的生产主要建立在高碳能源消耗基础上,产品的消费又带来CO2的大量排放,因此,要实现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巨大的复杂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需要政府、市场、行业协会、企业、居民共同努力,发挥宏观调控机制、自发调节机制、协会自律机制、低碳消费品生产机制和低碳消费文化引导机制的积极作用(见图1)。

1. 市场自发调节机制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不仅低碳消费品(产品、劳务)的获得需要通过市场,居民对低碳消费品的需求也是通过市场传递给生产企业的,因此,市场是低碳消费品的交换场所和低碳消费需求的媒介,市场机制通过需求诱导、价格导向、竞争助推来调节低碳消费。(1)需求诱导。居民的低碳消费需求属于最终需

求,最终需求会派生出中间需求,因此,人类需要什么种类和需要多少低碳消费品,决定了企业生产什么样和生产多少低碳消费品。换句话说,人们对低碳消费品的需求结构决定着低碳消费品的生产结构。随着人们对低碳消费品需求的增加,生产结构必然随之发生改变。(2)价格导向。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来配置,所有的低碳消费品也要通过市场来实现“惊险的跳跃”,而价格是引导资源配置和低碳消费品流动的方向标,哪个行业需要资源,哪个地区、哪种低碳消费品供不应求,则该要素或低碳消费品的价格就上扬,反之则下跌。要素或低碳消费品价格的这种变化引导要素或低碳消费品的流动。(3)竞争助推。竞争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竞争中,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因而市场竞争对企业形成压力,不断推动企业开发出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品。

2. 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市场机制本身有缺陷,因此,大力发展低碳消费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弥补,而在当前人们习惯于工业化时期高碳生产与高碳消费的条件下,推动低碳消费的主要动力和主要责任落在政府身上。从图1可以看出,政府宏观调控实际上是对生产行为、交易行为和消费行为进行控制,以实现低碳消费。为此,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制定低碳消费的扶持政策。一是对购买低碳消费品的消费者给予财政补贴,针对目前市场上低碳消费品比相同功能的普通消费品价格要高出许多的现实,政府应出台低碳消费品的补贴政策,使得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低碳消费品;二是对生产低碳消费品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政策优惠,并鼓励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从而降低低碳消费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使低碳消费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三是建立低碳技术研发基金,支持企业开发低碳技术,突破低碳生产的瓶颈。(2)实施惩罚性措施。一是对排放CO2企业或个人征收碳排放税,碳排放税实行从量计征,多排放多交税;二是实行差别化的能源税,对能耗大的企业征收较高的能源税,以降低能耗;三是实行阶梯电价制度。对不同用电量实行不同的价格,用电量越多,价格越高。(3)建立有序的低碳消费市场规则。建立包括低碳消费品的国家标准和认证制度、高碳消费品的退市制度等,严禁高碳产品进入市场,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4)构建良好的低碳消费环境。良好的消费环境有利于扩大低碳消费,为此,政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是抓好生态环境治理,严控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二是大力发展低碳物流,促进低碳消费;三是抓好低碳消费制度体系建设,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诚信的低碳消费氛围;四是抓好低碳基础设施建设。

3. 行业协会自律机制

行业协会属于中间组织,是除了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它能够做政府不能做、做不好而企业又无能力做的事情,对于弥补市场与政府双失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表现在:一是制定行业规范。通过制定低碳行业公约、行业标准、行业规则或惯例等规范企业行为,实现低碳生产。二是进行行业监督。通过成立监督机构,及时进行行业性的检查、验收、认证、资质审查,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质量检查与抽查,督促企业节能减排,严厉打击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为,限制企业生产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三是保护消费者利益。通过消费者协会来保护消费者低碳消费的合法权益。

4. 低碳消费品生产机制

企业是低碳消费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低碳消费能否真正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生产并提供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低碳产品。低碳生产的实质,是贯彻节能减排和循环再利用原则,从生产设计、原材料选用、工艺技术与设备维护管理等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低碳化控制,从生产源头减少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企业低碳生产机制包括低碳设计、低碳工艺、低碳生产、低碳包装和资源回收利用五个方面。低碳产品设计是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生产时如何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如何做到节约能源和减少CO2排放,以及如何有利于产品使用后的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低碳工艺是在产品生产前预先设计好节能的工艺流程与设备,选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选用节能原材料,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和CO2排放;低碳生产是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低碳包装是在保证商品安全和美观的条件下,尽量节省包装材料或者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装材料;资源回收利用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废气及余热的回收利用和利用回收材料作为原材料,以节约资源投入。因此,通过实施生产全过程的低碳化控制,从生产源头和生产各环节减少能源消耗和CO2排放。

5. 低碳消费文化引导机制

低碳消费文化是只看不见的手,它通过建立低碳消费的价值观体系、低碳消费的行为规则和低碳消费物质文化(文化标识、口号等)来引导人们实现低碳消费。

(1)树立低碳消费的价值观。首先,树立低碳消费是一种高级消费的理念。从原始社会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态消费,到农业社会的传统消费,再到工业社会的高碳消费,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内容不断丰富,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工业社会,人们更注重物质形态的消费和消费的便捷性。这种消费方式,一方面造成了化石能源的加速消耗和CO2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另一方面,大量消费工业品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进而对人类自身造成伤害,使消费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理念应运而生。从本质上讲,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都是强调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都是高级的消费形式,不过,低碳消费是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理念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消费理念。它不仅要求消费上实现代际之间和代内之间的公平,而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关键是提出了减少有限的化石能源消耗和CO2的排放,具有更好地可操作性。其次,树立低碳消费是一种美德的理念。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历来是中华民族的高尚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说,低碳消费是一种节约型的消费,是一种美德。当然,低碳消费提倡适度、节俭和清洁的消费,反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并不是说要降低生活质量和水平,而是要通过改变消费结构来提高生活质量。

(2)自觉养成低碳消费的行为习惯。生活中的小事,看似不起眼,但却在不经意间浪费大量的能源,并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大量的CO2。因此,实现低碳消费,需自觉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

(3)积极宣传倡导。要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低碳消费的意义和方式,培育民众的低碳消费意识,做生态文明的使者,做低碳消费的实践者。同时,通过各种标识、徽章、口号来提醒民众的消费,形成低碳消费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孟 刚.低碳消费 我们准备好了吗?[N]. 中国消费者报, 2009-12-18(B3).

[2]服装环保新概念 如何穿衣最“低碳”[EB/OL].省略.

cn/data/2009/2009-12-08/287540.shtml,2010-01-13.

[3]低碳生活 就这么简单[N]. images.省略/subject/ditan/.山西日报, 2009-12-10.

[4]益普索.中国人的饮食结构[J].市场研究.2007(11):22-23.

[5]何谓低碳饮食[N].信息时报, 2010-01-23(C7).

[6]金起文,于海珍.高碳能源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N].经济参考报,2009-8-26(08).

[7]徐匡迪. 2009上海科普大讲坛――对应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J].华东科技,2009(6):73-75.

[8]张孝德.生态经济笔谈(12)[N]. 中国经济时报, 2010-01-06.

[9]吴晓江.转向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J].社会观察,2008(6):19-22.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5篇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撑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机制研究”(编号:10CJY07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政策与技术研究”(编号:2012BAC20B08);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战略、机制和政策体系研究”(编号:2012064);中央财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及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支持。

摘要 空间灵活性决定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和定价机制效率,但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先试点后推广”的自下而上的碳交易市场构建模式,这会导致市场的碎片化问题。如何将多个并行运转的区域碳交易市场进行连接,构建全国性市场,是中央计划者必须要提前考量的问题。市场连接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价格信号,这需要设计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在避免系统失灵的同时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本文从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出发,研究了惩罚水平与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对价格信号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讨论了最新的价格管理机制――价格上下限,安全阀机制,动态分配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该策略通过运用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惩罚水平以及动态分配、安全阀机制、产业政策、边界措施等),避免系统性失灵,同时不断评估各个系统的运行参数,寻找最优的市场连接机会,促进子系统之间的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价格信号,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连接;价格信号;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 F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11-0007-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1.002

气候变化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环境外部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将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交易市场”)是最基本的经济手段,并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方式之一。碳交易市场的目标是建立有效价格信号,寻找到成本效率最好的减排区域。有效的价格信号取决于两个因素:空间灵活性和时间灵活性。空间灵活性的本质是建立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即不同国家和地区交易系统之间的连接,形成一体化的全球碳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水平。Vrolijk和Grubb的研究证明柏林条约如果引入空间和时间灵活性的话,可以有效降低排放[1]。时间灵活性的本质是保证市场交易周期的连续性,避免由于减排目标阶段性调整导致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市场流动性水平和预期的稳定性决定了碳价格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碳市场的空间灵活性问题,即如何通过构建全国性市场,扩大市场的流动性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因素会限制碳交易市场的空间灵活性。例如政治制度的局限使得不同行政管理体系下的碳交易市场难以相互连接;减排目标和减排成本的极大差异所带来的碳泄漏风险,使得市场连接后出现成本转移的问题;不同的交易规则设置也是阻碍碳市场连接的关键障碍。由于碳市场当前的主要目标是为区域减排服务,因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流动性也受到很大限制。然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各个碳交易市场金融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约与规则的标准化,以及全球气候立法的完善,可能会逐步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 文献综述

不同于欧盟自上而下的跨成员国排放交易系统,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自下而上的发展思路。在配额交易机制方面,中国政府从2011年开始推动区域碳交易市场的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多个省市成立碳交易所,推动区域碳交易制度的建设。其中上海、广东走在最前列,已经颁布了部分交易规则,但仍有大量的细则有待研究和讨论。在项目减排量机制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2年6月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制定了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简称CCER)的管理规则,并允许CCER进入国内配额交易市场中。

尽管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启动时间较晚,但如果有效借鉴国外的经验,可以获得后发优势。多个区域碳交易市场(或系统)并行运行有诸多的优点,例如能够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差异化的减排目标和成本,提高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但七个省市各自独立开展区域碳交易市场的设计,必然会出现规则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未来的相互连接和扩展(即所谓“推广”)出现极大困难。

虽然一个全球统一的碳市场在短期内很难出现,但是各个市场之间通过配额和减排量互认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连接。两个系统的互联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机会,促进资源的流动,降低总体减排成本,实现双赢的目标。排放权交易系统连接方面已经有一些零散的研究。Stavins认为共有三种连接方式[2]:国家排放交易系统与地方区域交易系统的连接,世界不同排放交易系统之间的连接以及广义上排放交易系统与其他国家气候政策的连接。Stavins指出将区域交易系统连接为国家交易系统可以避免重复计算,规则冲突等问题。Stavins提出了“事件连接”的方法,即当其他国家设定更加严格的气候政策时,美国的排放交易系统统一加强排放总量控制,这使得美国的交易系统与其他国家的气候政策产生了连接。此外,其他国家的高排放产品进口美国时,企业也需要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从而避免碳泄漏,促进发展中国家采取减排行动[3]。Jaffe和Stavins认为将美国排放交易系统与欧盟排放交易系统连接,可以大大降低全球减排的成本,但是由于短期之内如何确定连接水平非常困难,因此可行的方案是与CDM机制连接,从而显著降低美国的减排成本[4]。Jaffe和Stavins等将连接方式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直接连接包括总量控制系统与碳抵消机制的连接以及总量控制系统之间的连接;间接连接包括多个总量控制系统通过共同的碳抵消机制连接以及多个总量控制系统之间的间接连接[5]。他们指出系统连接的优点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还可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流动性,有助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实施,也可以降低碳泄漏的发生。同时,Jaffe和Stavins等也指出尽管可以降低总体成本,连接也会对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导致国家之间产生新的资本流动,并降低各国对本国交易系统的控制能力[5]。连接的程度和规模都会影响到政府对本国系统的控制力。在短期之内,各系统将以自下而上的间接连接为主,而从长期来看,各国交易系统可能会主动寻求连接的机会,以促进国际协议的形成。

但这些工作仅仅局限于两个交易系统的静态连接,并没有从中央计划者的角度研究在多个区域碳交易市场(或系统)同时运行的情况下,采用何种调控工具和路径,建立一个全国性市场。本文认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应该是一个多系统动态连接的过程,不应破坏已有的碳价格体系,也不应被动等待各个系统的自发连接,而是应该采取“以点看面”,“自上而下”的思路,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研究在现有的中国碳市场发展格局之下,即多个区域碳交易市场(或系统)并行运行的环境下,如何进行制度和路径安排,促进各个试点市场的协调发展,逐步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形成。因此,本文将从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出发,提出一种渐进的宏观调控策略,促进市场的连接和统一价格信号的形成。

2 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机制

2.1 基本定价原理

2.1.1 定价模型

Cronshaw,Kruse以及Rubin等人的研究工作已经证明在允许储蓄和借入规则的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存在减排成本最低的均衡最优解,而排放权的价格等于市场上最廉价的污染控制方案的边际成本[6-7]。Seifert对CO2排放权价格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进行量化分析,基于最优减排决策建立了单一人模型[8]。人在购买排放权和采取减排行动之间做出决策,其决策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未来排放的预期。Carmona等在假定生产成本,出售排放权和商品收入符合随机过程的情况下,证明排放权价格等于贴现的惩罚水平乘以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9]。Chesney和Taschini假设企业排放符合几何布朗运动,进一步刻画了累积排放过程,并采用线性方法对累积排放函数进行了近似处理[10]。Chesney和Taschini建立了允许借入和储蓄的双公司多周期不对称信息价格动态模型,并将其推广到多公司的情形,证明排放权的价格路径依赖于未来排放权短缺的概率,惩罚水平以及贴现率[10]。

假定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企业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即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决策依据,下面基于单个代表性企业,建立碳排放权现货定价模型。

假设(Ω,F,P)为一个概率空间,F=(F0)为F0=σ(Q0)的测度,企业的排放符合布朗运动:

其中,Qt为企业在时间t的排放量;Q0为企业的初始排放量;μ为企业排放自然增长率;σ为随机因素。

假设X0为企业初始购买(X0>0)或者出售(X0

假设初始状态排放权的价格为S0,则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可以转化为成本最小化问题:

此最小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为了求得该问题的解析解,假设T为无限小量t,可得:

由此可见,排放权价格取决于惩罚水平以及对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下面分别对这两个驱动力进行讨论。

2.1.2 惩罚水平

惩罚水平已被广泛地使用,作为排放实体无法交付相应排放权的处罚,也成为碳排放权定价机制的基本要素。该价格对市场价格具有参考作用,也是碳价格的最高上限,应当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要对企业产生成本上的压力,但又不能过高以致失去意义,如欧盟碳交易市场第三期的惩罚水平为100欧元/tCO2eq。

作为一个外生参数,惩罚水平通常在系统运行前规定。由于惩罚水平是市场设计者传递的第一个价格信号,在价格机制中起到重要的基准作用,因此可以作为中央计划者宏观调控的第一个参数。中央计划者应当尽早制定统一的惩罚水平,形成全国市场相同的价格基准。

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上并没有明确的惩罚水平,只有深圳市规定惩罚水平为市场价格的3倍。但是由于跟排放权价格进行了挂钩,这一惩罚水平所传递出来的价格信号非常模糊和脆弱。正常情况下,市场价格的波动仅仅由排放权稀缺的概率决定,但在式(4)中,惩罚水平P不再是常量,而是排放权价格S0的函数,即惩罚水平也成为引起价格波动的决定因素,这会形成一个自反馈环,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失控。

2.1.3 排放权短缺的概率

对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决定了市场价格的波动规律。根据式(5),这一预期由两个因素决定:排放自然增长率μ,以及影响排放的随机因子σ。μ由经济增速,能源结构等因素决定,而σ则代表了外部扰动,如需求波动、天气变化以及排放数据本身的不确定性。当预期排放自然增长率μ增加时,排放权价格S0将上升,当随机因子σ增加时,排放权价格S0也将上升。

排放自然增长率μ和随机因子σ两个参数可以用来刻画交易市场的外部特性。这两个参数相近的交易市场价格驱动力相似,更容易进行连接。中央计划者应当不断评估每个交易系统的排放自然增长率以及随机因子,寻找最优的市场连接机会。

2.2 价格管理机制

如前所述,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碳排放权价格取决于惩罚水平以及对排放权短缺概率的预期。但由于碳市场是人为设计的市场,总是存在许多无法预知的设计缺陷、漏洞或不足,例如供给过度,初始分配不合理等。因此,实际碳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要复杂的多,价格管理作为一种价格调控机制已被引入碳交易市场设计之中。当前价格管理的主流方式包括价格上下限,安全阀机制,动态分配等。

价格上下限则是一种非常直接的价格管理手段,即直接规定碳价格允许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例如中国政府规定出售的CER价格不得低于8欧元/tCER。价格上下限的优点是能够非常严格地控制碳价格过高或者过低,缺点是破坏了市场正常的定价机制,当供给过度或过少时,市场价格可能会长期停留在上限或下限,使得碳市场失去定价功能。从本质上讲,惩罚水平可以看作价格上限的极端情形,即触发的概率不同,一般而言惩罚水平触发的概率接近于零,而价格上限触发的概率要高得多。

安全阀机制目前主要应用于美国的区域交易市场内,本质上是通过调整项目减排量的使用额度来间接调整供给,缓解价格波动过大的情况。例如,RGGI设定了两个安全阀值。第一个安全阀值用于应对初始分配不合理致使配额价格过高的问题,即在每个履约期的前14个月内,若市场价格的滚动平均值连续12个月高于安全阀值,则延长履约期长度。这个规则将使市场有足够的时间来吸收初始分配带来的价格过高风险,重新调整到均衡区间。第二个安全阀值也是为了解决供求关系过度失衡带来的市场风险。如果连续两次出现了第一个安全阀值机制生效的情况,则说明配额的供给严重不足,此时将允许项目减排量的来源从美国本土扩展到北美以及其他国家,并将其使用比例上限提高到5%,在某些极端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达到20%。

动态分配是一种更为复杂的价格管理机制,与安全阀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动态分配是当价格出现异常时,政府修正配额供给曲线,调整供求结构,从而直接影响市场价格。政府修正配额供给曲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新增或者回收配额,第二种是不改变配额总量,修改供给曲线的斜率,例如将近期的配额推后发放,或者将未来发放的配额提前发放,前者称为后装载机制(Backloaded),后者称为前装载机制(Frontloading)。无论前装载机制还是后装载机制,都是为了平缓供给曲线,尽可能与经济周期平衡,但并没有改变供给总量(即供给曲线包围的面积)。这种措施“是在极特殊情况下解决严重不平衡的情况”,皆在改变中短期内的市场供求结构,而对供求关系的长期预期并没有变。

3 全国市场的构建与宏观调控

3.1 市场构建的基本原理

排放权的价值有两种: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环境价值体现了温室气体排放对于环境的单位外部性影响,采用tCO2当量作为计量单位;经济价值反映排放权的边际减排成本。理论上只有当两个不同交易市场的排放权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均相等时,才能够认为具有了同样的价值,具备了市场连接的基础。但由于边际减排成本和供求关系的设计有很大的差异化,每t排放权的经济价值在不同交易市场内是不同的。

由于套利交易的存在,相互连接的两个交易市场的碳价格会逐渐趋于一致。图1中欧洲交易市场与美国交易市场连接之后,欧洲可以通过购买美国的排放权降低减排成本,美国企业则可从中获利,同时系统的流动性得到极大提高,最终价格趋向一致。市场连接所带来的收益规模取决于经济剩余的多少。但是对于减排成本在不同区域的转移预期会阻碍两个交易市场之间的连接,而中央计划者主导的强制性连接又很可能带来结构性破坏,导致市场

机制失灵。因此,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构建需要寻找一种温和的方式,通过中央计划者适当的调控来激励市场之间的自发连接。

假设碳交易市场A的排放权价格为SA,碳交易市场B的排放权价格为SB=2SA。如果从环境公平性出发,A和B市场的排放权是等同的,但从经济公平性出发,B市场每t排放权价值是A市场的两倍。

一种简单的连接方式是将A市场排放权按照2∶1的比例进行折算,与B市场合并。但这种折算方式会对市场产生很大冲击,大量低价排放权的引入会导致B市场价格下跌。该种方式比较适合市场规模差异悬殊的合并,冲击可以忽略;而对于两个市场规模相近或者多个市场同时合并的情形,可能会导致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破坏价格体系。本文重点讨论一种温和的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使得中央计划者逐步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

以中央计划者为出发点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构建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价格信号的融合。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达到两个要求:第一,在尽可能减少外部冲击和结构性破坏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推动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形成;第二,开发宏观调控工具,建立“系统的系统”,以应对单一碳交易系统的失灵问题。

从系统学的角度来看,全国碳交易市场是一个包含着多个子系统的控制体系,这一体系的目标是在各个子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反馈环实现多系统协同运行,并逐步调整系统结构,向单一的系统平稳转换。通常情况下,各个子系统应当有效且独立地运行,无需政府的干预。但由于各个子系统处于同一个经济体内,并非物理上独立,可能会出现普遍性的系统失灵,或扭曲本国产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因此,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需要加强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提升协同性,解决机制失灵的共性问题。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见图2。

由中央计划者建立各个子系统的信息交换机制,并进行协调管理。由于碳交易市场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带有产权属性的虚拟商品,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界定、记录和管理,其本质上是一种产权系统。产权系统的设计在技术层面体现为国家登记薄。国家登记薄与各个交易系统登记薄相互通讯,记录和管理每个账户中排放权和排放数据的情况,避免重复计算等问题。这些数据用来反映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排放控制工具的使用效率和性能,在结合经济数据进行系统性评估之后,通过宏观调控工具来对交易市场活动进行合理调整,确保碳交易市场总体目标的实现,同时寻找最优的连接机会,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3.2 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

实际的碳市场价格由两个层面的因素决定:首先,惩罚水平和对排放权短缺概率的预期是价格信号的基本驱动变量;其次,日益复杂的价格管理机制也会对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市场连接需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

价格管理机制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调控手段,因此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实际上是一种以建立统一价格信号为目标的宏观调控过程,即通过运用一系列宏观调控工具,避免系统性失灵,同时不断评估各个系统的运行参数,寻找最优的市场连接机会,促进子系统之间的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价格信号。典型的宏观调控工具包括惩罚水平以及动态分配、安全阀机制等。图3给出了中央计划者的渐进式宏观调控流程图。

该调控策略的特点是综合考虑了对价格失灵的调控以及市场连接的双重目标。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中央计划者首先设定全国统一的惩罚水平,作为价格信号的基准;

(2)不断估算各个子系统的排放自然增长率μ以及影响排放的随机因子σ,寻找这两个参数相近的系统,评估最优的连接机会。

(3)如果出现了连接机会,则对价格波动区域和价格管理机制进行分析,并作出是否连接的决策,制定连接方案;否则进入步骤(4)。

(4)如果各子系统市场价格普遍出现了异常,则启动安全阀机制或动态分配机制,以解决系统性失灵问题。

(5)对各交易市场的外部影响进行评估,如碳泄漏,竞争力,公平性等,修订产业政策,或使用其他辅助调控工具。

价格管理机制的连接较为复杂,那么中央计划者就必须从一开始协调各个交易市场的价格管理机制。价格上下限是较难处理的规则,因为上下限的存在约束了市场机制的定价功能。如果A市场的价格上下限区间为[PAL,PAH]与B市场的价格上下限区间[PBL,PBH]接近,那么这两个市场相互连接时,只需取其并集作为新市场的价格上下限区间,这相当于放松了价格上下限的约束。因为流动性的扩大提高了市场自身的运行效率,放松价格管制有助于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如果两个价格上下限区间距离较远,则说明两个市场处于不同的均衡区域,不适合进行连接。

安全阀机制通过调整项目减排量的使用比例来微调供给曲线。大多数碳交易市场均允许使用一定数量的项目减排量,中国政府也允许CCER进入国内配额交易市场内,这提供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工具。各个交易市场可以自行设计安全阀机制,确定项目减排量的使用比例和触发条件,这不会成为市场连接的障碍。但中央计划者应当保留运用安全阀机制调控整个市场供求的最高权限。如果由于经济周期等外部因素导致交易市场出现了普遍的价格失灵问题,中央计划者可以统一提高或降低CCER的使用上限。

动态分配与安全阀机制的功能相似,不同之处是调节排放配额的供给和需求。在经济出现大幅度波动时,可能会出现价格失灵的现象,供求关系偏离均衡区域,而安全阀机制也失效。此时,可以考虑向各个交易系统回收或者增发少量配额,以改善供求关系。但国家储备不同于交易市场自身的储备,只有在交易市场储备已经无法有效解决供求失灵的情况下,才能启用国家储备。安全阀机制和动态分配机制使得中央计划者能够对交易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相当于在各个交易市场之间形成了间接连接,将有助于全国性市场的构建。

3.3 其它要素设计

3.3.1 评估系统

评估系统的主要目标是评价碳交易市场的真实减排贡献以及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由于碳交易市场自身并不能剔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排放量的上升或下降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识别;此外,碳交易市场仅能覆盖部分行业和部分区域,碳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空间是有限的,可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因此也需要进行评估。评估系统的设计如图4示。排放指标(包括单位GDP排放,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总排放等)是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但这些指标并不能体现出真实的减排贡献,需要剔除经济周期波动,以及天气等外部因素对排放的影响,计算碳交易市场实际产生的减排量。然后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行业评估。对行业的评估侧重于碳泄漏和竞争力。碳泄漏主要通过分析投资在交易系统内外之间的流动情况进行判断。由于碳市场只是覆盖了部分行业和部分区域,因此可能会出现投资从碳市场向外部转移的问题,从而产生碳泄漏。竞争力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与国外产业之间的竞争力评估,以及产业内竞争力评估。实际上,竞争力与碳泄漏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可以将这两者综合起来进行评价,例如通过分析进出口量、消费和投资与排放之间的计量关系,来综合评定一个产业的增长是否与碳价格产生了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进一步比较该产业在不同碳交易市场内的表现,可以识别不同的市场规则是否对该产业产生等同的影响,如果影响不均等,则说明碳交易市场可能扭曲了产业内的公平竞争,应当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3.2 辅助调控工具

辅助宏观调控工具包括产业政策、边界措施等,其功能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产业政策用来解决与公平竞争相关的问题,即保持本国产业内竞争的公平性,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由于碳交易市场只纳入了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而中小企业并不受到碳交易市场的直接约束,为了保持产业内竞争的公平性,需要对中小企业施加等同的约束政策。典型的产业政策有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即对中小企业施加节能减排的强制性指标,使其承受与大企业相同的减排压力。由于不同省市可能出现竞争保护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统一调控,避免地方保护主义。

边界措施用来保护本国的产业竞争力。在本国采取碳交易约束政策后,为了避免碳泄漏,损害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引入边界措施。常规的边界措施包括征收碳税,购买国际储备配额等,其根本目的是让国外产业支付等同的碳成本,以形成公平竞争。

在多个碳交易市场并行运转的环境下,中央计划者调控的目标是维护产业竞争的公平性,并解决普遍性的机制失灵问题。但宏观调控工具的使用必须尽可能减少对各交易市场本身的干预。

4 结 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实质上是将多个交易市场进行连接,建立统一的价格信号。在完全竞争的碳市场上,价格信号取决于惩罚水平和对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惩罚水平是市场设计者传递的第一个价格信号,在价格机制中起到重要的基准作用;对排放权短缺的概率预期决定了市场价格的波动规律,取决于排放自然增长率以及影响排放的随机因子。因此,市场的连接应当首先从这些因素入手,寻找潜在的最优连接机会。

由于碳市场是人为设计的市场,总是存在许多无法预知的设计缺陷,因此价格上下限,安全阀机制,动态分配等价格管理手段作为一种价格调控机制已被引入碳交易市场设计之中。复杂的价格管理机制会对市场价格波动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增加了市场连接的困难。本文基于碳排放权定价机制,提出了一种渐进式宏观调控策略,为中央计划者提供了一种以构建全国碳交易市场为核心目标的宏观调控策略。这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开辟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rubb M, Vrolijk C, et al. The Kyoto Protocol: A Guide and Assessment[M]. 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1999.

[2]Stavins R.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with A Comprehensive US Capandtrade System[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2008, 24(2): 298-321.

[3]Morris, Michael G , Edwin D H. Trade Is the Key to Climate Change[J]. The Energy Daily, 2007, 2(20):35.

[4]Stavins, Robert N, Judson J. Linking Tradable Permit Systems fo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pportunities, Im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R]. Geneva: Report for International Emissions Trading Association, 2007.

[5]Judson J, Robert S. Linkage of Tradable Permit Systems in International Climate Policy Architecture[R]. Faculty Research Working Papers Series, 2008.

[6]Cronshaw M B, Kruse J B. Regulated Firms in Pollution Permit Markets with Banking[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1996, 9(2):179-189.

[7]Rubin J D. A Model of Intertemporal Emission Trading, Banking, and Borrow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996, 31(44): 269-286.

[8]Seifert J, UhrigHomburg M, Wagner M. Dynamic Behavior of CO2 Spot Pric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8,56(2):180-194.

[9]Chesney M, Taschini L. The Endogenous Price Dynamics of Emission Allowances and An Application to CO2 Option Pricing[J]. Applied Mathematical Finance, 2012, 19(5):447-475.

[10]Carmona R, Fehr M, Hinz J, et al. Market Design for Emission Trading Schemes[J]. SIAM Review, 2009, 52(3): 403-452.

[11]Alan M. MERGE:A Model for Evaluating Regional and Global Effects of GHG Reduction Policies[J]. Energy Policy,1995,23(1):17-34.

[12]Besembinder H,Coughenour J F,Seguin P J,et al.Mean Reversion in Equilibrium Asset Prices:Evidence from the Futures Term Structur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5,50(1):361-375.

[13]Benz E, Truck S. Modeling the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Allowances[J]. Energy Economics,2008,31(1):4-15.

相关期刊更多

广东林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林业局

土壤与作物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事报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