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铁路运输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铁路运输企业要想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够获取更多的收益,就必须加强对于内部财务进行控制管理。但是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管理规定又不同于其他的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应当把握住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这种特点,加强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铁路运输企业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将先从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展开相关的论述。
一、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铁路运输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较差
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较为单薄,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作为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员工对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了解的较为片面,同时在执行时也较为被动;第二,作为铁路运输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自身缺乏相应管理技能,对于单位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较为随意,忽视了内部控制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重要性。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员工缺乏内部控制意识,这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发挥最大的效用,也不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监管不利
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缺少一个有效的监管体制。虽然在一些铁路运输企业建立了一些监管体制,成立了一些监管部门,但是这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来说,作用并不是很明确。由于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使得铁路运输企业即使制订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能够使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也不能够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样的情况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未来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二、解决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工作人员内部控制的意识
那么如何才能使得铁路工作人员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呢?
铁路运输企业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企业,财政部门又在企业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应提高财政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参与度。尤其是在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着重要的问题,进行抉择时,财政部门通过积极的监督和有效的建议,来保障铁路运输企业重大决策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实际作业中,财政部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甚至被看做只是进行收支的财政工具,而没有注意到其在公司决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铁路运输企业中的重要决策的产生过程受到质疑,从而影响铁路运输企业重大决策的执行。因此,要想使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有力的执行,必须重视铁路运输企业财政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以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管理。此外,铁路运输企业财政部门不仅仅只是进行现金收支的工具,铁路运输企业应将其作为重要的内部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内控的效率,增强工作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其次,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单位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积极的参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活动,提高自己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因为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中,领导者的言行对于其中的工作人员都有很大的影响,大部分的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员工都是以铁路运输企业中领导者的言行作为标准的,只有铁路运输企业中的领导处处积极地参与到内部控制的活动中,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使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能够从思想到行动上,处处遵守相应的内部控制活动准则,保证铁路运输企业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强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监管和外部控制监管
通过系统统一的奖惩考核体系,能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效率,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惩戒,有效地减少的现象发生。其次,在奖惩考核体系中,着重发挥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作用,在对单位内部资金收支状况进行规范和监督的同时,通过资金运转与流通了解单位内部控制的整体状况。这是由铁路运输企业的监督体系的特点决定的,铁路运输企业的监督体系由内部和外部构成。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实现,但这两个部门监督的重点在于资金收支、流通的合法性,而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没有进行监管。内部控制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能通过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实现,加强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重要性,切实发挥其在反映内部控制状况,促使决策者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经营战略中的作用,使其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效率。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铁路运输企业内控中存在的不足的一些意见。只有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内控的管理,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才能使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在未来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曼江.探讨多元化经营环境下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3
[2]黄永中.在多元化经营环境下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
关键词:铁路;运输;商品汽车;发展策略
1引言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汽车的人数越来越多,使汽车的产销量快速增长。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与2015年相比,同比增长14.5%和13.7%。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商品汽车运输的需要,早在2007年4月,铁路行业就完成了对商品汽车运输的整合,由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铁特货)统一负责商品汽车的运输和管理。年运量由整合前的28万辆增长到2016年的290万辆。这说明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12年,中铁特货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化合作,推行将商品汽车制造企业下线的商品汽车,通过铁路整列列车运输到各大商品汽车销售区域的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进行仓储、配送和二次分拨(以下简称“库前移”模式)。不但发挥了铁路规模化运输的优势,而且使商品汽车的运量首次突破100万辆,与2011年相比,同比增长22万辆。这说明“库前移”模式不仅能发挥铁路规模化运输的优势,提高铁路运输商品汽车的时效性,同时又能促进商品汽车制造企业订单式的生产模式,使其更好地贴近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快捷、便利和满意的服务。目前,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己基本涵盖国内所有商品汽车的品牌。而且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商品汽车运输采用铁路运输与物流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在国家公路进行治理超载,规范运输秩序的情况下,通过公路运输的部分货源将引向铁路运输。2017年,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进一步深化了铁路运输业与商品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的优势更加明显,预计2017年铁路运输商品汽车将超过440万辆。
2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发展趋势
2.1我国商品汽车产销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国民收入的倍增,二三线城市以及广大乡镇将使商品汽车的销量逐步提升,使商品汽车的产销量不断扩大,也使铁路运输商品汽车市场得到健康发展。
2.2国外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情况
欧美一些国家,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发展的较早,就美国来说,短短十几年,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就达到了400多万辆。目前,美国采用铁路运输的商品汽车已占行业运量的70%、欧洲占50%,已成为第三大铁路运输货物品类。通过对欧美国家采用铁路运输商品汽车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商品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也将使铁路成为运输商品汽车的主要工具。
2.3我国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随着铁路对商品汽车运输业务的整合,使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的整体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为此,中铁特货根据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的市场需求,研制了JSQ5、JSQ6等铁路运输商品汽车的专用车辆,并规划建设了商品汽车物流基地,组建了专业的配送队伍,开展了门到门的全程物流服务,逐步得到全国各大商品汽车制造企业的认可。近几年,中铁特货通过新增运输装备和周转场地、挖掘铁路“库前移”运输潜力和增加对流运输等一系列措施,使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实现了迅速增长。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具有安全、环保、全天候、长距离、大批量的特点。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公路治理超载、超限运输政策的出台等,使铁路运输商品汽车的规模得到稳定、环保、安全优质等特点的发挥,进而促进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市场的发展。
3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建设有待完善
商品汽车采用铁路运输,是铁路行业新开发的货物运输来源,这项运输业务使大部分铁路作业场站无法满足大批量商品汽车仓储、中转的服务要求。为此,中国铁路总公司以铁总计统[2015]309号文印发了《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布局中长期规划》,完善了铁路商品汽车运输、存放、中转、分拨功能。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使用中的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周转场地条件较差,周转场地小、场地碎石较多、缺少照明设备等,影响了对商品汽车的作业和周转安全;二是商品汽车制造企业引入的铁路专用线较少,增加了商品汽车前端配送费用。
3.2商品汽车订单式销售模式作业环节较多
目前,中铁特货只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库前移”模式的合作,其他商品汽车制造企业仍以订单式销售模式与中铁特货合作运输商品汽车。即商品汽车的销售订单生成后,商品汽车制造企业将需要通过铁路运输的商品汽车货单传给中铁特货办理运输手续,主要业务流程为:接单、提车、转运、装载、发运、在途监控、卸载、配送和交付等。中间流程多、环节繁琐,影响运输商品汽车的时效性。
3.3商品汽车运输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随着铁路运输商品汽车的不断增加,人工扫描数据和采集工作量增大,中铁特货专门开发的商品汽车运输物流平台需逐步完善有关功能,以满足运输大批量商品汽车的需要,并形成制约机制。
4铁路运输商品汽车发展策略及建议
4.1完善商品汽车物流基地配套功能设施
要满足铁路运输商品汽车销量增长的需要,需要完善商品汽车物流基地配套功能设施的建设。一是对既有商品汽车物流基地配套功能欠缺的设施进行完善;二是对规划建设的商品汽车物流基地,按其周转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建立健全消防、照明、防雷、安防、信息系统等配套功能。
4.2推进商品汽车制造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
大力促进商品汽车制造企业建设铁路专用线。商品汽车制造企业建设铁路专用线,可以减少铁路运输商品汽车的中间作业环节,提高运输商品汽车的效率,给商品汽车制造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4.3推广“库前移”运作模式
商品汽车制造企业可依托铁路运输量大和规模化的特点,以及规划建设的全路商品汽车物流基地,在商品汽车销售区域建立品牌库,推广“库前移”运作模式,直接从其区域品牌库进行配送和交付,减少运输的中间环节,提高运输的时效性。
4.4构建智能化商品汽车物流全程可视化系统
构建商品汽车制造企业从汽车销售计划到交付客户及反馈物流信息的全程可视化监控系统。并将中铁特货的信息系统与商品汽车制造企业的销售系统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实现运输、配送和交付数据的互换及共享。这样就可以实现商品汽车制造企业、物流商、客户“三位一体”的智能化商品汽车物流管理平台。
5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商品汽车的产销量得到快速增长。为给消费者提供快捷、便利和满意的服务,发挥铁路运输规模化的优势,可以提高运输商品汽车的时效性。本文在阐述铁路运输商品汽车具有安全、环保、全天候、长距离、大批量等特点的基础上,并就铁路运输商品汽车的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6年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17年展望[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7(3).
[2]张晓东,康福泉,等.公路治超背景下铁路商品汽车物流发展对策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2).
[3]陈蔚.铁路运输在商品车整车物流中的发展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7).
【关键词】专用铁路;铁路运输;管理工作
1.目前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在我国从事矿区铁路运输的技术人员,通常在较为闭塞的环境中忙碌工作,得到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日久天长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渐变陈旧、老化,无法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长期的专业知识匮乏、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高效率运行,有碍于铁路运输的服务水平。
1.2 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生产中有很多难题,例如安全设施不健全、机械化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有限、科学技术手段较缺乏等,这些都在严重阻碍着矿区铁路运输生产发展、进步,这也是矿区铁路运输行业艰难发展的真实写照。
1.3 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系统亟待进行改造,然而相应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启动。在运输生产中,不少设备都是带着质量问题坚持工作,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给运输生产带来了潜在风险。矿区铁路运输生产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设备与技术条件有限,通常超重较长的列车很少运行,从而导致运力下降,影响了工作效率。
1.4 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生产受原煤炭供求影响,无法及时采取先进技术来更新换代,以陈旧的设备进行运输生产,比如较低的列车净载质量,较慢的行车速度等,都严重制约了运输效率,出现恶性循环,不良的经济效益。
1.5 国有铁路运行紧张,影响了车皮的正常供应,失去了国铁的有力协助,矿区铁路运输生产更为艰难,进一步降低了其外运产品的质量与数量。
2.创新矿区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建议
2.1 矿区铁路运输单位可以聘请高等院校的相关专家、教授,在不影响正常运输生产工作的状况下,可以开展短期培训、脱产学习等综合形式的进修活动,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根本目的。此外技术人员也要自己好强,利用职称考试或函授等多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更新知识内容,不断完善自己。
2.2 不断寻求新型的能源,来保障矿区铁路的持续运输能力,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需求。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减小经济发展对煤电的依赖性,有利于降低矿区铁路运输生产的压力,从而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及空间实现自身的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相应的安全措施。
2.3 矿区铁路运输部门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合理提高晋升空间及福利待遇。此外需要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力度,比如可以提供自短期培训至学历教育的学习深造机会,激励有志向的员工从基层勤奋工作学习开始,有望晋升至高职高管等。有学习深造需求的员工要和企业签订长期的工作合同,以确保企业对其实现有效培养的同时,防止流失人才资源。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也是必要的,因为煤炭行业的劳动强度高,而收入水平较低,如果没有相适宜的福利待遇,是吸引不来人才的,也是留不住本企业优秀人才的。
2.4 各行各业都存在资金不充足的问题,矿区铁路运输部门首先要从自身内部挖掘资金资源,并且积极争取政府或其他合作部门的援助,利用资金先要改进技术、更新设备、管理手段等,才能提高生产与管理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2.5 矿区铁路运输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来指引其更好的发展,以确保矿区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性、标准化、高品质,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强化自身的纪律管理,配合宏观调控,定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同时实行工作责任制,发现工作问题要严格查处,切实保障企业整体员工的权益,配合重大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关注企业、管理企业,共同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6 尽快建立矿区铁路运输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及时处理,抑制其扩散,实现早期的预防、抑制,并且维护好预警设备,确保其及时发出信号提醒,将故事引发的损害降到最低。与此同时,更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加大事故的惩罚力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认真进行生产或管理工作,保障企业的安全、可持续经营。
2.7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要时常派遣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到优秀企业、经济效益好的矿区运输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活动,引进对方在使用中认可度高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吸取对方有效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的改进自身问题,以节约的理念指导企业不断完善、改造升级。
2.8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把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生产情况、安全状况及其隐患、员工的培训学习及其职称晋升等都录入计算机中,有利于企业领导的参考分析,更有效地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指导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9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要开展自身的改建工作,以利于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发展预留充分的空间。在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前提下,未来我国矿区铁路运输行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牵引动力的升级及其配套工程,车站站场的扩建与维护,信联闭设备的改造与更新,调度监控系统的引入及开发等,都是将来作为科技型运输企业必备的设备与条件,当前企业要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2.10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管理模式,依靠国有铁路运输人员,共同统一调配车皮,确保企业的大量煤炭外运工作。另外从源头上控制好装车外运,分析外运列车的满轴、超轴模式,保障重大型列车运输的实行。
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委管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合资铁路公司安全管理职责主要是:对确定以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开展运输生产经营、选择受托方的决策行为负责;提供开展铁路运输生产活动必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如设备大修、更新改造、安防设施等;对受托铁路运输企业承担业务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处理安全问题。受托铁路运输企业根据委管协议约定,开展受托范围内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建立、健全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并落实运输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合资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安全;对受托运输管理工作的安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安全管理职能的行使。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委管双方安全管理职能的履行需要在委管协议的框架下、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程序,互相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实现。在委托运输管理实施前,合资铁路公司对铁路运输生产设施设备保障安全运营直接负责,直接行使安全管理职能。委托运输管理实施后,受托铁路运输企业承担运输生产工作,直接行使安全生产的管理职能;由于铁路运输生产委托给受托方,合资铁路公司不再对安全生产直接负责,而是通过对受托方承揽工作的检查、监督、向受托单位提出安全问题整改意见,并督促受托单位及时整改,间接行使安全生产管理职能。在委管实施过程中,合资铁路公司通过受托单位掌握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受托方提出确保运输安全的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建议,形成更新改造计划预算再履行决策程序,双方协作配合共同完成安全的资金投入。
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合资铁路安全监管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尚未正式启动,在铁路政企不分、政府监管与行业监管职能集为一体的背景下,合资铁路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不可能完善。表现在:一是合资铁路安全监管的立法落后。2000年颁布的《合资铁路与地方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办法》的时间过久,不适应现行合资铁路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要求,立法环境和立法依据也发生重大调整和改变,与2005年颁布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也存在矛盾与不适应,操作性不强。同时,未对实行委托运输管理的合资铁路委管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予以明确的界定。二是监管的重要依据行业规章制度不完善。现行的铁路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是在总结国铁安全管理经验教训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的,对合资铁路特别是合资铁路中的高速铁路不相适宜。
②合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铁道部既是政府部门,又是合资铁路的重要实际出资人,还是铁路行业的监管主体,铁道部派驻到地方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安监办”)与铁路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来执行监督职能。铁路局集合资铁路公司的大股东、运营实施者、安全监管者于一身。因此,合资铁路与受托铁路局的安全管理责任难以清晰的界定,铁路安全管理与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安全监管的主体和客体容易混淆、错位。
③合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方式方法不适应。安监办对合资铁路的安全监管主要通过下发整改通知书、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安监办很容易将对国铁的安全管理方式简单套用到对合资铁路的安全监管上。现阶段,对合资铁路的安全监管主要是以受托铁路局安监室的人员对合资铁路运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现场监督来实施,作为行使政府职能的安监办扮演的是企业安全管理和现场监督的角色,而且代替委管双方做了本应由各自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由此可见,现行安全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与合资铁路的企业法人属性不相适应。
④铁路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滞后。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是一项政策性、行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各地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的人员现有素质,尚不能满足对合资铁路尤其是高铁运营安全的有效监督,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铁路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铁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完善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合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的建议
①完善铁路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在我国铁路安全监督管理过程中融入标准化、体系化的法律法规框架,明确划分各方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当前重点是要具体明确合资铁路在实施委托运输管理后,委管双方和第三方的安全管理责任。分线路、分等级认真做好铁路安全管理规范和技术管理规范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各地铁路安监办要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属地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形成国家和地方相互呼应、互为补充的合资铁路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②理顺合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职能。铁道部是全国合资铁路的安全监管的最高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合资铁路安全监管制度办法、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管理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各地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根据铁道部的授权,对管内合资铁路进行安全监管与业务指导。作为委托运输管理双方的合资铁路公司和铁路局是安全监管的对象。
③强化合资铁路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对合资铁路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管理标准的监管机制,保证各项标准安全性并得以贯彻实行。建立合资铁路安全管理信息通报机制,对合资铁路安全生产情况实施动态监管。加强安监办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建设,明确对合资铁路安全监管的各级组织机构、规程规范、人员职责与权限,建立安全监管的标准体系、考核规章制度和问责机制。
【关键词】铁路 固定资产 核算 问题 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得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具挑战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就日常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及难点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固定资产核算的不足及难点
(一)固定资产的某些分类核算不尽合理
大型养路机械和为其修理而储备的高价互换配件在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总量中占据比重较大,按规定两者分类进行核算。大型养路机械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直接运用于生产,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就是各种高价互换配件依据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的集成和组合,这种组合不但是物理上的,更是价值上的。高价互换配件作为大型养路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大型养路机械单独运行,它的价值体现在通过与大型养路机械部件互换而参加价值的生产,两者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现行办法却将两者并列划分为两大类,互不交叉,分开核算,因两者在物理上和经济上具有同质性,高价互换配件作为大型养路机械的周转部件及物理延伸,将其分开核算显得不够合理。
(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与实际背离,折旧方法过于单一
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折旧年限,与某些属于技术进步型的固定资产如计算机、对讲机、车载电台等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相差甚远,办法规定其折旧年限为5年,而由于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此类设备2年到3年就需更新,有的甚至已面临淘汰,故现行规定的折旧年限与实际存在着相背离的状况。加之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一律使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使得某些固定资产的价值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补偿,更难以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一方面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不实,另一方面致使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严重不足,设备老化,跟不上铁路快速发展对生产资料的更新需求。
(三)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标准难以确定
从实际工作来看,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类别、型号繁多,加上铁路企业专用资产不存在完全开放的市场,技术更新严格受到国家发展影响的特殊性,因此在某个会计期末对大量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做出判断,对财务人员及资产管理部门来讲都是具有较大技术难度。首先对于如何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规定不明确,其次对于资产减值准备计量的规定也不具体,对于计量的关键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像部分机车、车辆的互换配件,只有当其被应用于机车、车辆上时,根据机车、车辆的整体可收回价值的才能确定其各部分价值。
(四)固定资产的披露过于简单
固定资产构成了铁路运输企业全部资产的较大部分,是反映财务状况的极为重要因素。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使用年限的延长与缩短,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的影响。而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目前的会计报表中,与固定资产信息披露有关的报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表、固定资产无偿调拨明细表、更新改造支出表。其对固定资产的信息披露极为简单,仅有固定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两项,而且在报表附注中基本没有相应的披露,这种披露现状与固定资产的重要程度不大相称,也未能提供充分的决策相关信息。
二、固定资产核算的建议
针对上述核算不足及难点,对铁路运输企业如何科学有效地核算固定资产,提出几点建议。
(一)同质性固定资产合并分类进行核算
前述物理上和经济上具有同质性的大型养路机械与其高价互换配件分开核算不够合理的状况,建议将大型养路机械高价互换配件的固资大类归属于大型养路机械所在的机车车辆目录下。由于归类上的合并统一,两者相应的使用年限和残值率也随之统一,以此解决现实中性质相同而归类不同的矛盾,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二)折旧方法多种并用,折旧年限适当缩短
企业的折旧政策一经确定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但如果新的折旧政策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时,就应当考虑变更。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对于足额补偿固定资产损耗,保证固定资产再生的顺利进行均有重要意义。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目前只采用单一的直线法计提折旧,虽然简便易于核算,但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实际损耗状况,建议同一企业的不同资产,可以采用不同的折旧计提方法,对企业重要的生产设备如机车车辆、机械动力设备、运输起重设备等采用加速折旧法,以便为设备的更新快速积累资金,而对于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则采用直线法提折旧,多种方法并用一方面不至于使企业利润下降过多,另一方面又可比较真实的反映资产的实际损耗。另外,适当缩短技术进步型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保证与其实际使用寿命相符,从而达到更新及时的目标。
(三)选择适合我国实际的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关于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众说纷纭,每一标准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也都有缺陷,我们应该选择适合我国实际的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目前国外的成熟做法是,由政府权威机构制定资产指导价格目录,比如给某一类固定资产指定一个参考价格,供上市公司及执业会计师在相关工作中参考。具体针对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本文认为在确定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标准时,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尽量与其他工业企业确认减值和计量的标准统一,使其更具可比性。对部分铁路运输企业特有的固定资产由铁道部统一制定固定资产价值标准体系,每年定期公布,视其特征合理确定其价值,如:技术更新快的固定资产,适当考虑技术更新因素对其价值的影响;无法独立运营的资产,可将此项资产与其共同作用进行运营的其他资产作为减值准备的测定对象,测定整体的减值额,再根据各个资产的具体情况采用比较合理的方法分摊到各项。
(四)关于固定资产的披露
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注定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化,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固定资产信息的披露应全面: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定,固定资产的披露应包括所有有关固定资产的信息。包括减值、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使用寿命等内容,以及固定资产调节项目的金额,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提足折旧而继续使用的和已经报废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标准、分类、使用寿命的披露,可将不良资产部分排除在资产项目之外,有利于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对于减值的披露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等等。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进行,对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要求将更高,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将日益凸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以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徐晓阳.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难题及原因分析[J]北方经贸,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