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温室气体的主要构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姓名:颜鸿武
辅导老师:李丽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许许多多的工厂及化学厂都在随着人类的需求量而不断升级,工作频率直线上升,虽然达到了我们的需求量,但是却排出了许许多多的污染物,从而使得环境遭到了破坏和重创。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这些化学垃圾和有毒物品分解后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就达3亿多吨。地球在哭泣,它的每一滴水都浑浊无比,地球在悲伤它的每一滴泪都充满了悲泣。为什么我们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慢性自杀”?为什么要‘‘残害”它?让它失去了勃勃生机?
对于人类的这种行为,我感到非常愤怒,我对同胞的这种只在乎自己利益的心感到十分悲痛。虽然我还小,我还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希望能发明出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环境的温室气体输送机。
首先,机身的颜色是白色,因为白色的机身与白云的颜色相符合,不容易被发现,从而降低了被军事飞机误击的几率。第二是机身的材料要禁得住摩擦,高温、冰冻、腐蚀、撞击、中弹、火烧。这些考验。第三是机体配置。任何东西都要有头,机器也不例外,不过它的头是一个卫星远程雷达加一个红外线防爆高级摄像头,可以探查到世界各地的温室气体的聚集点。再是机械手臂,机械手臂有两只平时都放在机身内工作时自动伸出来机械手臂的五个指头上分别装有红外线感应器可以和人一样自由身躯,可以做摸、抓、扒、拿、敲、点、握、放、插、这些动作。在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机身内部,机身内部有一台微型电脑,是整个机器的心脏,没了它机器就不能运作,也只有微型电脑发出指令机器才能根据指令运作。微型电脑里有一个中央处理器,会记下每次手机温室气体的数量数据和和模拟污染量。再是机足,机足是由反重力推射装置和机械足构成在空中飞行时反重力装置自动弹出,在地面行走时反重力装置自动收回机械足自动弹出。还有最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收集器收集箱。收集器是由螺旋聚风器和变速器组成主要是收集温室气体;收集箱是一个由钢钻石制作成的坚硬无比,主要是储存温室气体,不漏气。
这一切的一切多做完了,接下来是靠大功率的喷射装置飞向宇宙的金星把温室气体放在那里,因为金星是因为温室气体过少才不适合人类居住,没有生命。这样即可以挽救地球,又可以挽救金星不是一举两得?
关键词:环境污染;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2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76-2
0 引言
当今,为避免日益严重的生态和其后灾难发生,治理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与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近年政府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随之空前提高。以北京为例,2011年9月,北京市出台并下发了“十二五”时期绿色发展规划:北京确定未来5年单位GDP能耗在现在基础上下降17%,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资源产出率5年提高15%。要实现以上目标就要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能源的其利用效率及其种类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现有能源。当今三大一次能源中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CO2、NOX)较煤炭、石油少,而且不产生废渣,正是适应当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这样一种能源。
1 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天然气的环保优势
1.1 我国当前环境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污染物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也逐步增大,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以酸雨、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问题为代表。
1.1.1 酸雨
酸雨可使土壤酸化,可以导致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酸雨在我国广泛分布,面积超2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约为30%,是世界3大酸雨区之一。酸雨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为碳酸和微量有机酸。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煤炭与石油的燃烧,NOX的主要来源除煤炭和石油的燃烧外还有汽车尾气的排放。
1.1.2 温室气体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7年联合国的《京都议定书》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部国际性法律性文件,对各国温室气体减排做了明确规定。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燃烧煤炭、石油等高碳高硫化石燃料所导致。
1.1.3 大气污染物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构成物是PM2.5、SO2及NOX,其成因主要也是由于煤炭、石油的燃烧所导致,特别是煤炭的燃烧。
1.2 天然气的环保优势
1.2.1 污染小
因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碳氢比与其他烃类燃料小,属于低碳能源,所以燃烧时对空气的需求量也较小,燃烧后烟气中的所含污染物SO2、NOX、CO、CO2及固体颗粒物等也低于其他矿物燃料,特别是低于煤炭燃烧后所产生的固体及粉尘污染物。按照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相同计算,天然气所产生的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为煤炭的1/2,石油的2/3;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是煤炭的1/8000,石油的1/4。因而,将天然气作为燃料不但可以减少大气污染还能降低温室效应。
1.2.2 燃烧效率高
天然气的热值因气源产地的不同,在32―35MJ/m3,1kg重的标准煤的热值为29.308MJ,1kg石油的热值是20.515 MJ,相比较,天然气是是一种高热值燃料。而且相比较固体、液体燃料,天然气更容易与空气充分混合,因此燃烧更完全,燃烧效率也较高,天然气可以称为清洁能源。
1.2.3 经济性好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一次能源,而其他气体燃料(如:液化石油气、煤制气等)则是经过加工的二次能源,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在用户端得到相同的热量时,天然气与其他气体燃料的价格比是: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1:1.4:1.1。因此天然气与其他气体燃料比较具备经济优势。
1.2.4 安全性好
首先天然气相比较其他气体燃料(如:液化石油气、煤制气等)基本不含有CO有毒成分。其次,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体积,人工煤气的爆炸极限是6.5%―36.5%体积,二者相比较,天然气的爆炸极限较人工煤气窄。因此,天然气较其他气体燃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 我国天然气未来的需求趋势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三大一次能源。在我国煤炭是使用占比最大的一次能源,同样一吨油当量的天然气和煤炭相比,天然气热值高、效率高、污染小。因此目前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显然不符合节能减排的长远发展,大力发展天然气势在必行。为此北京市已在《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明确提出:2020年本市城镇居民天然气普及率至100%,农村乡镇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0%的目标,并于2014年开始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燃煤锅炉等设备,计划到2020年前完成全市煤改气工作。
①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将会导致天然气需求的增长。
②广大群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也将使天然气需求不断增长。
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拉动天然气需求增长重要因素。
④天然气热效率较煤炭、石油更高,是一种高效能源,可供用户高效率使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选择天然气。
⑤随着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不断增加,客观上使我国减少了对煤炭、石油的依赖,而增加了对天然气的需求。
⑥天然气作为能源的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商业、运输业和发电等行业。而且,未来随着天然气市场的不断完善与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也必将导致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
3 我国天然气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储量少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总储量为1882327.6亿m3,我国的探明储量为30299.2亿m3,占比为仅为1.61%。
②开采难度大
我国已探明的天然气大多分布于西部偏远地区,地表多为沙漠、戈壁、山地,地质条件较差,且远离消费市场,因其开采、运输不便,从而将导致成本增加。
③我国基础设施落后,输气管网缺口大,安全供气能力较差。
④我国天然气利用技术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利用率较低。
⑤供需不均,严重依赖进口。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201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077亿m3,同比增长6.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471亿m3,增长13.0%。与我国产量相比,供气缺口达394亿m3,预计2020年缺口将达到800亿m3,因此,我国天然气呈现出供需不均,依赖进口状态。为此,我国在2013年9月与土库曼斯坦签订的年供气量250亿m3的天然气进口协议后,又于2014年5月与俄罗斯签订的为期30年,每年供气380亿m3,合同额为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进口协议。
4 天然气事业发展对策分析
4.1 继续扩大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发展与我国先期建设的天然气长输管线及储气设施的不断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到2020年全国天然气需求将比2010年增长1倍,达到2500*108m3/年,年均增速在10%左右,至2030年如果全国中等规模及以上城市将全部使用天然气,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所占比例将由现在的不到5%提高到10%以上。因此,为实现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应继续加大对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
4.2 提高天然气在目前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率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定将越来越严格地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作为清洁能源产业的天然气工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例如:发展天然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推广LNG汽车等。
4.3 建立市场机制
当今世界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通过公开准入方式的天然气市场竞争机制。根据美、英经验,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放松天然气的价格管制并不会使气价上涨,反且有利于增加消费量、稳定或降低天然气价格,并且有利于开发市场。
4.4 发展非常规天然气
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有致密砂岩气、页岩气、煤层气等,其成分的80%以上为甲烷气体。全球非常规天然气的蕴含量是已探明常规天然气储量的4.5倍,而在我国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为致密砂岩气,其蕴含量约为常规天然气的5倍。
但其开发难度也相对较大,成本相对较高,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技术,但仍需进一步降低开采成本,才能使非常规天然气逐步进入市场。
5 结论
天然气因其碳排放量及粉尘、废渣等污染物排放量相对煤炭、石油较低,供给相对风能、水能、太阳稳定,因此,天然气将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能源。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天然气作为一种重要的一次能源,其所扮演的角色也将越来越重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改变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是大势所趋。
参 考 文 献
[1] 詹淑慧.燃气供应[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姜正侯.燃气工程技术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3] 王蓉.城镇超高压天然气管道的选线[J].煤气与热力,2005(09).
[4]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关键词] 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Granger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 F0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47- 05
1 引 言
能源消费与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由于过多地排放二氧化碳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减少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途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在过去的100年(1906-2005年)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0.74℃;未来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升高1.6℃~6.4℃。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至少在90%的可能性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所致。[1]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的责任,需要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联合国的历次环境大会的推动下,缔约国先后共同制定并通过一系列重要文件,在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国属于《京都议定书》中的附件Ⅱ国家(即发展中国家),在2008-2012年间的第一承诺期内不承担减排义务,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给中国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商业价值,加速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但同时也对中国环境保护提出了挑战。1978 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相应地与经济增长共同增加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到2011年,我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已达到欧洲水平。从全球的角度而言,碳排放量在2011年增长了3%,达到了历史的新纪录――340亿吨。我国也因碳排放总量而成为了2011年全球最大的污染国,全球29%的二氧化碳是我国排放的[2]。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仍会持续增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而能源的消费必然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以至于研究能源的消费、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当前中国碳排放的相关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研究我国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量化关系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制定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立足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基于宏观和动态的视角,运用VAR模型对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的短期和长期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三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是对“3E”系统理论实践运用的积极探索。
可持续发展理论最早是由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发展能力;既要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又要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良好,从而做到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实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理论是在可持续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最初把环境问题归结为道德原因,并用道德解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构建了经济能源环境(3E)系统理论模型,多以国家为主体对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展开研究。考虑到实际研究需要,本文主要借鉴由宏观经济子模型、能源子模型和环境子模型构成的3Es-Model(Macroeconomic, Energy and Environments-Model)的思想,并将模型系统指标简化,即分别以能源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碳排放量衡量能源、经济和环境,通过研究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来预测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
2 样本选择与碳排放量的测算
“3E”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简单起见并结合实际需要,本文将用能源消费量ENE代表能源指标,碳排放量GAS代表环境质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经济增长指标。基于这一简化的“3E”系统,分析我国能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样本区间为1990-2010年,其中能源消费量ENE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为万吨标准煤;GDP是按照计算的实际GDP,单位为亿元人民币。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价格不断变化,以现价计算的单位碳排放量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所以需要采用不变价。计算方法:1990-2010年的GDP是按照1990年不变价计算的实际GDP,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本文采用的碳排放量是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公布的碳排放量计算指南缺省值,并结合中国统计数据,采用以下方法计算得到:
式中,GAS为碳排放量,单位为104(万吨);Ck为能源消费量,按标准煤计,单位为104t(万吨标准煤);Ik为能源碳排放系数,单位为(万吨/万吨标准煤);k为能源总类,取为4类。
我国主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系数来源于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原始数据以J为单位,为与统计数据单位一致,已将能量单位转化为标准煤,具体转化系数为1×104t标准煤=2.93×105GJ,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见表1。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0-2010年的能源数据,计算碳排放量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只计算终端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②不计加工转换过程、运输和输配损失能源的碳排放量[3]。
3 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VAR模型
3.1 理论描述分析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碳金融;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071-02
近年来,发展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努力寻求经济复苏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随着低碳经济的出现,碳金融这个名词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其业务是由两个重要国际公约《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而兴起的,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金融活动,如直接投融资、碳交易中介服务、碳指标交易、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和银行贷款等。
一、碳金融的产生
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全球气候日渐变暖,这一变化的直接后果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2003年,英国政府了《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其中首次提到低碳经济这一观点。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绿色清洁能源、追求绿色的GDP。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最关键的是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我们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存。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CDM是1997年《京都议定书》用来确定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一种灵活机制。它的运用规则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温室气体的项目,把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的排放量抵扣一部分该国承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旨在达到双赢的效果:发达国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发展中国家能够利用成本优势获得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CDM机制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启拥有巨大前景的碳交易市场。对我国而言,碳金融业务主要是指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而派生出来的金融活动。
二、国际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全球碳交易市场发展已经日渐成熟,交易规模持续扩大,金融机构参与度不断提高,碳金融业务逐步渗透到交易的各个环节,国际碳金融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一)全球碳交易量以及交易额迅速增长
2005年以来,全球碳交易市场呈现出巨大的跳跃式增长。从上图可以看出,2008年碳交易总额从2007年的630亿美元跃升到1260亿美元,升幅近100%,与2005年相比更是上升了约11倍。即便在2008年全球经济发生了严重衰退,碳交易市场仍然保持着非常强劲的增长,交易量增长较上一年上升了60%。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08年至2012年间,市场规模甚至可达每年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而跃居世界第一大商品市场。
(二)金融机构纷纷参与碳交易市场
随着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市场越来越频繁,业务范围也渗透到各个交易环节。目前,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以下几种:一是碳交易业务,欧洲一些活跃的银行建立了碳交易柜台,提供买卖经纪、风险管理和交易操作等服务。二是基于碳排放权的金融衍生产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互换、额度抵押贷款等,能够为客户提供避险工具及融资服务。三是碳排放额度保管服务。一些银行为客户提供了碳排放额度保管、账户登记和交易清算服务。四是碳基金,是专门为碳减排项目提供融资,包括从现有减排项目中购买排放额或直接投资于新的减排项目。
(三)市场机制建设相对完善
很多实例说明,国际上碳金融业务的市场机制是非常完善的。例如,欧盟立法委员会于2003年6月通过的“排放交易计划(EmissionTradingScheme,EST)”指令规定,自2005年1月计划正式启动后,许多公司需要特别许可才能排放二氧化碳,部分行业的12 000处设施受到管制。该计划涵盖了29个国家。该交易体系采用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的管理、交易模式,具体指欧盟及其成员国政府设置一个排放量的上限,受该体系管辖的每个企业将从政府那里分配到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额度——欧洲排放单位,而所有企业的排放总量不可超过该上限。若企业能使它的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额度,则可将剩余的额度放到排放市场上出售,以获得利润;反之,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排放权,否则将会受到重罚。
三、我国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一)我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概况
关键词:低碳园区;指标;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产业园区是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践行低碳经济的基本单元,《国家“十二五”总体规划(初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等均将低碳产业、低碳园区的建设提上了规划议程。低碳园区作为统筹兼顾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组织形式,是解决与低碳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复杂问题(如资源、环境等)的关键。通过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能够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控制耗能产业规模,使园区规划适应城市低碳发展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区域经济、能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因此,低碳产业园区将成为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是转型发展的推动力和战略机遇。
1 产业园区低碳标准制定
低碳产业园区标准应适用于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管理与验收。根据产业园区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以及整个园区生命周期过程的关键温室气体排放环节,本标准拟由园区低碳经济发展、温室气体排放、低碳技术以及温室气体中和四个部分组成,并进一步细分为多个指标。标准的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包括 :
1.1 范围。标准适用于低碳产业园区的建设、管理与验收。所规范的内容将涉及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以及整个园区生命周期过程,覆盖产业园区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物质材料消
耗、仪器设备投入、废弃物处理处置、景观绿化六大温室气体排放或中和活动。
1.2 园区低碳经济发展。产业园区的存在是为了发挥集聚优势和产业优势,最大程度的创造经济利益,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低碳园区作为产业园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它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仍然是经济发展,不过这种经济发展是在一种低消耗、低污染、低碳排的模式下实现的。因此,即使是在以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活动为主要评估目标的指标体系中,也应该考虑产业园区的低碳经济发展。为了兼顾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本标准拟从能源消耗产出、资源消耗产出和气候变化产出的角度出发设置评价指标来对产业园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衡量。
1.3 园区温室气体排放。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可以最直观最清晰的反映出园区的低碳现状。产业园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园区的规模密切相关,从排放强度、排放密度等角度来衡量园区的排放水平更加具有参考价值。本标准在指标设置上拟覆盖产业园区的整个生命周期,综合衡量园区在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物质资料投入、仪器设备投入和废弃物处理处置等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活动,重点选取各过程中的重点排放活动。
1.4 园区低碳技术。产业园区的低碳技术水平主要是指产业园区在建设和运行中选取的物质材料、仪器设备,以及采用的工艺技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先进程度。本标准拟从设施完善程度、低碳材料比重等角度出发设置评价指标来对产业园区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物质资料投入、仪器设备投入和废弃物处理处置等过程中的技术水平进行衡量。
1.5 园区温室气体中和。产业园区温室气体中和水平用来衡量产业园区碳汇建设情况及其对园区温室气体减排所做出的贡献。在指标的设置上拟考虑园区绿化程度和碳捕捉、封存技术运用等情况。
1.6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常见指标的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以行政管理部门相应的指标数据和计算方法为准。园区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相关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将以本标准构建过程中建立的园区低碳测评方法为准。
2 低碳园区发展战略规划
2.1 合理规划园区产业结构,严格建立企业准入制度在低碳发展过程中,需要自上而下的专项规划和自下而上的试点实践总结相结合。在产业园区中,入驻企业同时扮演着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它们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伴随着与外界部环境大量的物质能量交换,而这种物质能量的交换过程就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合理规划园区的产业结构,在入驻企业之间建立起物质能量的流通路径,既可以通过缩短流通距离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又可以减少相应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这就要求在园区立项的初期就明确产业定位,完成主导产业和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关系梳理,在考虑经济产出的同时将能源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也纳入规划内容,尽量在园区设计层面就实现园区的低碳。
在明确了园区的产业结构之后,还要根据所规划的产业制定相应的企业准入制度。在园区范围内将能源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各项技术指标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和产品生产链,随着低碳技术的发展,实行逐步收紧的企业入驻标准。
2.2 科学控制园区建设排放,全面打造园区低碳建筑产业园区建设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为比较集中,且密度和强度较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应该引起园区建设和管理者的重视。建筑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和仪器设备的上游生产环节、运输环节,以及施工现场的电力、水资源消耗。由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园区建设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 :
2.2.1 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运输过程的排放。建筑材料,尤其是构成建筑物主体的建筑材料具有用量多、体积大的特点,采用长距离和短距离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差距相当可观。尽量选取园区所在地区常见的易得的建筑材料,既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和运输耗时,又可以减少相应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
2.2.2 增加低碳建材。再生建材的使用比例,减少建筑材料上游生产过程的排放。在综合考虑建材性能和经济成本之后,决策者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倾向于低碳建材或者再生建材。通常情况下,低碳建材和再生建材意味着在生产环节所投入的资源和能源较普通建材
少,但技术含量有所增加,所以具有优良性能和低廉价格的双重优势。
2.2.3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提倡安全低耗的施工方式。在进行工程招标时,应对于园区建设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实施机制进行严格把关,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工程的按时完成,杜绝后期赶工导致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应尽量减少夜间施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电力资源消耗和噪声污染。
2.3 不断完善园区日常管理,积极构建低碳管理体系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对产业发展的需求导向,有利于促进低碳产业体系的建设。从产业园区运行阶段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两个角度继续践行园区的低消耗和低排放。园区管理者要对园区入驻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以保证入驻企业在经过严格的准入制度进入园区后仍然保持着必要的低消耗与低排放状态,杜绝“伪低碳,真高排”现象的发生。对产业园区的公共区域进行管理和维护是园区管理者的主要职责,管理者可以通过合理控制园区公共区域能源资源消耗、加强主体建筑和公共区域维护来直接减少园区运行管理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管理方法、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宣传等方法来间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2.4 深入推进园区绿化建设,多渠道增加园区碳汇目前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还处于论证阶段,对于其实施效果和成本是否合理的问题还处于争论中。产业园区的碳汇建设主要还是依赖绿化面积的增加和吸收强度的提高。目前增加绿化面积的渠道主要有实施园区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既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吸收面积,又美化了园区的自然环境。而提高吸收强度则主要依靠提高园区绿化植物的丰实度,通过增加吸收能力强的植株的数量以及建立复层种植群落来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的吸收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