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研究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分析了目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讨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
论文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面向。主要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生产一线。
(二)主要就业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有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岗位繁多,通过现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突出岗位分别是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
(三)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
1.知识结构:(1)掌握专科层次毕业生必需的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英语阅读、计算机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设备等专业基础知识;(3)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运输组织等专业知识;(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技能结构:(1)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2)能够根据行车组织、客货运作业的要求,合理选择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的工具;(3)能够针对不同的应急事件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4)能够按照铁路运输企业作业组织方式组织行车、客货运作业;(5)能够按照行车、客运、货运规章的基本要求检查、评价运输作业。
3.素质要求:(1)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2)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3)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4)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6)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7)具有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职业情操;(8)具有作风严谨、反应灵敏的职业素质;(9)具有“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道德。
二、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目前在我国铁路本科院校经过高校合并及升级后,原来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更名为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里,保留了原来的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等铁道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以学科体系为主,主要培养铁路运输的设计、管理人员。
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在高职院校保持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服务铁路运输生产一线,具备具体操作技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归纳总结,与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专家座谈,同类高职院校资深教师探讨,确定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中级职业资格,在毕业时,应同时获得毕业证与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各铁路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应至少获得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其中一种。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由于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沿用的原来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原来中职专业是沿袭的是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基本相同,以学科体系为主;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基本上都属于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与简化,仍然以知识体系为主,没有把职业场景、职业氛围、职业人角色和工作过程等职业要素融人到教学内容中。无法满足高职教学对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训练的整体性要求。
近年来,以国家示范院建设为契机,各高职院校也在与运输企业合作,研究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但各铁路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四.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以服务铁路运输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知识与能力规格要求调研。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与武汉铁路局等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铁路运营管理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客运组织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联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岗位群能力递进的特点,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明晰岗位与能力的递进关系,确定构成各岗位能力的要素,构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设置递进式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岗位与能力,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阶段、分层次逐步递进。
五.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一)以岗位任务为导向,开发“双证书课程”。主要分析国家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任务,兼顾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任务,开发既体现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同时又符合学历教育要求的“双证书课程”,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步同提高。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以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能力为核心,考虑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能力要求,参照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整合应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将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序化课程安排。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分别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可以获得完整的岗位能力,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四)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组织实施教学。以旅客运输服务、货运组织、列车运行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铁道交通运输生产半军事化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岗位联控的组织特点,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模式为依据,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养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
(五)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积分体系。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构建以过程为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积分体系,将每一个学习任务作为一个积分单元,每个积分单元都设置为100分制,根据任务的难度及重要性,设计加权平均系数,从学习过程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过程表现、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团队任务的完成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对于每一个任务的考核采用教师考核、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考核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学生评价不单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关键词】铁路企业 收入管理 内控制度
一、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内部控制旨在实现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二、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铁路运输收入进款,指铁路企业核收的旅客车票票款、货物运输费用等营业收入进款。铁路运输实行统一运价,统一经营。旅客车票票款和货物运输费用由始发站一次核收全程运输费用,始发站所属运输企业运用统一方法进行收入进款会计核算,完成收入进款在各企业间再分配,使参与全程客货运输各铁路企业取得相应运输收入。
目前全国经营铁路运输企业约200多家。完善的运输收入管理体系是铁路运输企业及时准确提供各企业经营收入信息的重要保证。
(一)建立健全和实施内部控制是加强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需要
运输收入是铁路企业经营收入,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来源,关系参与铁路运输企业战略发展实现。及时完整的提供收入进款信息,使其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满足运输企业及时获取经营状况信息需要。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通过对运输收入进款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以及会计核算,最终提供合法合规收入进款信息数据。
(二)执行会计准则,提供真实准确运输收入进款信息的需要
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企业收入会计行为,保证收入信息、资金报缴、会计核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管理制度,防范违法违纪,舞弊行为。
(三)深化改革,应对铁路运输营运模式变化的需要
现行铁路客货运输实体商务与电子商务并行,客票直营、网售、代售,货车车辆订单通过虚拟化,存在于电子商务世界,增加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诸多风险,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之一,必然发挥重要作用。
三、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运输收入管理是铁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入管理部门针对运输收入审核、会计核算、收入稽查等环节制定了全面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与国家近年来陆续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配套指引对照,存在不足之处,在当前信息主导时代,突显薄弱态势。
(二)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1.缺乏与现有运输模式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伴随铁路运输企业转型现代物流企业,客货运输电子商务收入相继融入现有收入管理,原有的各项制度没有进行适宜性调整,不能满足实现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的基本需要,内部和外部风险识别和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2.现有的收入管理组织结构没有起到提升管理效能。担任收入管理的部分人员缺乏相应的财会知识,管理人员的专业归口多样化,难以体现收入管理专业性,管理效能不能有效发挥。
3.内部监督存在薄弱环节。在企业收入管理内部,按照审核、会计核算设置岗位和职责,受专业限制和管理层面等诸多因素影响,未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
4.部分收入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风险意识淡薄,未将运输收入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放松内部控制理论学习,停留在传统运输模式下收入管理,风险识别力有限,形成潜在风险。
5.随着铁路运输费用结算方式多样化,运输收入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银行卡结算、运输费用汇总结算、银行承兑汇票等结算办法陆续出台,与之相适应的的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建立健全,处于摸索运行状况。
四、加强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适应发展,完善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
结合运输模式及运输费用结算方式发展变化,对照国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适应性调整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形成全面规范收入管理体系,使之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加强内部控制理论、财务知识学习,提升收入管理人员素质
将内部控制理论、综合财务知识纳入继续教育在岗培训内容,拓展业务知识范围,增加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掌握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提高运输收入管理效率方法。同时强化各级管理层风险意识,制定风险辨认、分析和应对管理机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三)优化内部环境,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结合铁路运输收入管理的特殊性,合理设置相应机构。在收入审核、核算等收入管理重要岗位配备具有铁路客货运输、运价知识和一定财务及电子商务知识,同时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胜任人员。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四)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建立年度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运输收入管理内部控制进行全面评价,促进提升运输收入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对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意义深刻。在打破铁路运输垄断、逐步开放铁路运输经营形势下,铁路运输收入进款信息成为铁路企业关注的核心信息之一。通过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与规范运输收入管理,合理保证提供完整准确收入进款信息和进款资金安全,维护各运输企业经营利益,促进铁路运输企业战略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
关键词:调度指挥 行车安全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383-01
一、列车调度指挥概论
铁路运输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运输方式,是整个运输体系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铁路运输中,列车调度指挥是其指挥中心,是各级领导、部门对日常铁路运输所进行的一系列指挥工作。组织客、货运输组织,保障重点运输及其生产安全,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是列车调度指挥工作的主要职责。
我国列车运输调度体系是通过在铁道部、铁路局、站段分别设置设调度处、调度所和调度室,来实现日常铁路运输工作的组织、指挥。列车调度工作是通过执行、编制和调度运输工作的日计划,对运输生产进行监督、指挥,保证铁路运输工作的安全性、合理性和连续性。整个运输生产工作都由列车调度统一指挥,使铁路运输的相关岗位人员、相关部门的工作紧密配合,保障运输生产有序地进行。在列车调度中,调度员是一个重要工种,站段列车调度员会统一指挥所辖区段的所有行车工作。调度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组织实现运输方案、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以列车运行图为标准的行车指挥;对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车调度命令;发生突发状况时,进行合理的应急指挥;等等。
二、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足
思想是行动的源头。列车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思想问题,由于列车调度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从思想上轻视了安全生产这一重要原则,所以在工作中会存有错误认识,普遍存在“轻安全、重效率”的不良思想。例如,在2006年的T159列车与1017次列车追尾事故中,经调查发现在事故发生前的一个小时中,都有不正常情况出现,但列车调度员并未引起重视,没有及时联系司机,调查原因,采取措施,反而还要求司机加快速度赶点,同时还放行多辆列车进入该区段,从而导致了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
(二)指挥技术有限
列车行车全过程的组织、指挥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它对调度员调度指挥技术的要求也相应较高,要求调度员在掌握行车组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对行车各环节,以及相关部门基础知识(如电务、工务、车辆、机务、车务等部门),具备对行车过程中潜在安全问题的判断能力,发生问题时的处理能力,以及相应的指挥经验。与列车调度指挥工作的要求相比,当前列车调度人员的指挥技术还有着较大差距。
(三)安全管理松懈
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提高调度人员指挥技术水平、安全思想认识的有力保障。对于列车调度员来说,安全管理主要是对安全生产制度、安全技术、安全意识三方面的管理。若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很可能出现违章指挥,埋下重大的安全事故隐患。目前来说,对于调度员的安全管理还较为松散,缺乏科学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在安全责任的落实工作上也还存在着很大问题。
三、保障行车安全的具体策略
列车调度作为运输生产的“总舵手”,正确的调度指挥,尤其是非常态下的应急指挥,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环节,是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首要前提。在运输组织调度中,列车调度员要怎样实现科学、合理、正确的调度指挥,杜绝或减少行车事故,是铁路运输相关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列车调度员要从以往的思想中转变过来,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增强安全意识。首先,列车调度员要重新认识效率与安全间的关系,必须认识到安全才是运输生产的生命,所有工作都必须以安全为首,任何工作若没有安全,都将被一票否决,效率更无从谈起。列车调度员要全面负责运输生产中的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先“大安全”后“大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再谈高效率;其次,列车调度员要从内心深处对安全问题提起重视,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查找问题根源,堵塞漏洞,通过加强整改工作,来减少列车事故,实现运输生产的安全、连续;最后,调度员必须具备怀疑精神。在安全工作中以“怀疑一切”的工作态度,敏锐洞察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细节决定成败”,只有这种怀疑精神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出错几率,要高度重视任何现场反馈的所有问题,并认真解决处理,实现闭环式的安全管理。
(二)提高列车调度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在聘用列车调度员时,就要把好关,抓好应聘人员的考核工作,选拔思维敏捷、业务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到列车调度的岗位上来,这也是提高调度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其次,在调度队伍中要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真正实现“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第三,要抓好安全教育工作。在调度队伍中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调度员的安全意识、忧患意识,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相关规程,正确、安全地调度指挥;第四,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由于铁路运输涉及的方面众多,相对复杂,所以列车调度员必须要对相关技术指标、作业过程、技术设备有所了解掌握。调度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调度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其指挥水平,从而在调度工作中做到“车、人、图、地、天”五方面的协调统一。
(三)加强调度命令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对调令程序加以规范。现在,列车调度指挥都已实现了现代化,通过TDCS的应用,由计算机调度命令。其调令必须严格遵守“拟、签、下达、签收”的流程,其他形式的调令则要遵守“拟、签、、复诵”的流程;其次,要加强调令交付的安全管理;第三,遵循统一指挥原则。调度员在调令时,必须在其权限以内操作,严禁越级操作。
参考文献:
[1]赵贺,魏元玲,孙凤茹等.铁路局列车调度指挥中心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6):154-155,158.
关键词 高职教育;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48-02
Constructing Skill Curriculum System, Cultivating Composite Customs Personnel//Zu Tianming, Liu Xibo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of the specialty of Customs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How to set up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related to whether the talents cultivated by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the skill curriculum system, expecting having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the talents of the specialty of Customs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ty of customs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curriculum system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Jilin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 Changchun, China 130012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的教育属于能力为本的教育,要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原则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推动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针对特定的社会职业岗位,以技能为核心,因此构建技能型课程体系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论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1 技能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1.1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培养学生具有报关与国际货运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核心,构建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实训指导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课程以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侧重针对性、实用性,并以够用为度,力求简单实用;专业技能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加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设置;实训指导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加大实习、实训的比重。
1.2 以推动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突出岗位的针对性和行业的适应性。在课程体系确立的过程中,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应紧紧围绕学生将来要从事具体职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和铺垫,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和岗位意识,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
1.3 以工学结合为依托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以工学结合为依托,积极与企业合作,同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一线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制订技能型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共有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广泛吸收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以此扩大工学合作、产学合作的渠道和模式。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实现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一体化”。
1.4 实现双证书教育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证书教育的思想,将专业教育与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相结合,注重学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的统一。在技能型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技能的培养与相关行业资格证书的吻合。一是课程的设置要与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一致;二是课程开出的时间要早于或同步于考证的时间,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为将来的就业备好敲门砖。
2 技能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
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工作岗位需求,确定5个岗位方向,进而对每个工作岗位中涉及的真实案例进行分解,形成课程体系和教学单元,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工学结合效果。
按照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原则,以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前提,以能力发展为本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性、情境性、人本性,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形成工学结合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
2.1 基础理论模块
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具体体现为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如形势与政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高等数学、办公自动化、Internet技术与应用等。
2.2 专业技能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的划分是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来进行的,具体划分为报关员、国际货运员、跟单员、报检员、助理物流师等。
岗位一:报关员是指经海关注册,代表所属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事务的人员。报关员应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熟悉与货物进出口业务有关的法律和对外贸易知识,必须精通海关法规、规章并具备办理海关手续的技能,取得国家海关总署颁发的《报关员资格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海关法、商品归类、报关实务和报检实务等。
岗位二:国际货运员是接受进出口货物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为其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的人员。国际货运员应具有较高的英语听写会话能力,熟悉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和交易程序,系统掌握国际货运基础知识、国际海上与国际航空货运理论与实务、国际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理论与实务等知识,熟悉国际货运的流程,并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一般要求取得国家商务部颁发的《国际货运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为统计学基础、国际货运实务、外贸单证实务、集装箱运输实务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等。
岗位三:跟单员是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的人员。跟单员必须系统掌握外贸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和交易程序,能熟练地进行国际贸易实施过程中各种单证的缮制、取得、审核、修改和传递,一般要求取得《国际贸易跟单员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和外贸英语等。
岗位四: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报检企业等机构和企业中专门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报检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熟悉检验检疫有关法律,掌握报检业务基础知识和业务流程,并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获得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报检员资格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和报检实务。
岗位五:助理物流师是具有现代综合物流新理念,熟悉物流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具备从事航运、仓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货物包装、信息管理等环节的业务能力,能统筹考虑整个物流运作安排,能在业务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合理使用和调配有关物流技术设施和设备的人员。助理物流师一般要求取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匹配的课程体系为物流管理基础、外贸仓储配送、集装箱运输实务和物流企业管理等。
2.3 实训指导模块
系统的实训技能培养具体体现为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如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外贸单证实训、3D模拟报关实训、模拟报检实训、外贸仓储实训、3D模拟集装箱运输实训等。通过系统设计基础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实训指导模块,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认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大大提高。
3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人才市场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很快就能上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具有独立从事某种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在学校里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高职院校要推行“双证书”的学习形式,强化学生的考证训练。鉴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只有拥有学历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那么就业机会才会多,所以在学生学完所有的课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学习基础安排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学生获得相应的证书不仅是工作的保障,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高职教育的“双证”特征。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要求教学更加突出实用性,突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运输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和双证书课程。根据《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适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近年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规范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目前的首要任务。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特点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法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核心课程和双证书课程。本课程以物流运输为载体,系统介绍、分析物流运输的理论和实际作业过程,以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不同物流运输方式的实操业务、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运输决策、物流运输经营、集装箱运输、联合运输、运输相关法规、特殊货物运输、运输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等内容为基础,让学生能在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理念指导下,合理、适时、有效的制定经济适用物流运输策略选择和实施,达到最优的物流运输效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任务驱动法”符合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符合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运输管理实务的知识和技能。
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再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2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在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任务的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要符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同时任务设计要有层次。任务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任务要具体、真实。只有真实具体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任务应具有可操作性。任务应该是具体的并且难易程度要适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完成的,这样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例如:在“货物实际货运安排”的学习中,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总任务“根据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货运要求,进行实际的货运安排”。显然,这个任务比较笼统,缺乏操作性。因此,应进一步细化为公路运输、国内铁路运输、国际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等的货运安排等小任务,引导学生完成。
③任务应该是开放的。设计的任务应该允许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候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或各具特色的结果或结论和操作。一方面,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不限制和约束学生,另一方面,不同的结果或结论可以避免学生的抄袭的模仿。
3如何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在实际教学中需按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3.1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动机,使学生以高度兴奋的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本课学习,为任务的确定和完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创设必要条件。
3.2提出任务
提出任务是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即我要做什么或学会什么。提出学习任务是学生转向学习的转折点,明确的任务给学生钻研树立目标,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很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任务通常来源于情境教学的两个方面: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树立的奋斗目标;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发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发现学生自己提出的任务更具有驱动力。如:在物流运输线路优化决策教学,教师必须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物流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运输线路”任务?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后,学生会有无比的热情去实现自己的构想,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去。
3.3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任务,有一个大致的思路。可以将整个任务分解为5个较小的问题:
①理解运输路线不合理的表现、影响因素和解决措施涉及的知识点:不合理运输、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运输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②起讫点不同的单一运输问题、多起讫点运输问题和起讫点重合的运输问题
涉及的知识点:运输线路问题的类型、限制条件。
③运输问题的优化原理
涉及的知识点:最短路的原理、邮递员问题的原理。
④运输问题的优化方法
涉及的知识点:单纯形法、图表分析法、图上作业法和表上作业法。
⑤物流企业如何安排车辆运行路线和运行时间
涉及的知识点:车辆运行和时间安排受到的约束条件、满意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安排原则、制定车辆运行路线和安排车辆运行时间。
通过以上5个问题,使学生明确了任务,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进一步剖析,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培养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最后解决“物流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运输线路”这个较为复杂的任务。
3.4完成任务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完成任务,老师起引导作用。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协作精神,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在此阶段要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并正确引导指导学生更好完成任务。
3.5评价检查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评比,然后在小组间进行互评,最后由老师集中评析和点拨。既要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要让他们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以后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