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于碳中和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带来的是经济发展,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科技不断前进发展,这一切给人才的教育培养带来了更多的需求。现代社会中多元化的文化挑战也吹响了国家需要更多综合型复合人才的号角。这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各大学校无疑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和挑战。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推动,高中各个学科也改革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其中作为综合性和一定实践的高中地理在教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此同时,在实际改革推进中,问题和挑战也随之其后,高中地理教学本身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典型问题需要相关学者进行解决,解决地理现今面对的问题和提升上课效率,无疑是现在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跟不上其他的基础学科,教学模式仍旧老一套

高中地理的上课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学校的老师在上课中与时代脱轨的理念,没有将素质教学发展到课堂中。无法充分意识到地理教学的本质,使得上课效率低,学生主动学习的太少,导致厌学情绪,成绩下降,这都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率。现如今,我们都能理解到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不单单在于老师课堂上站在讲台传授知识,学生在课桌旁机械地将知识记录在课本中课后再机械地记忆,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才能,焕发出他们体内原有的特性和能力,将每一个学生塑造成独一无二的本体。高中地理相对于其他学科,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它具备了实践和理论的特点,跟自身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无论在哪个时代,通晓地理知识的人都会被人尊重和赞赏,地理学科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有效驱动力之一,可是反观现在各个学校,老师为了升学率忽视了地理学科建设,学生为了成绩机械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地理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意义。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老师也忽视了启发学生自身的思维,而是盲目地灌输知识概念,机械教学,将地理知识的灵魂扼杀在摇篮中,形式化和应试化的地理上课模式将本质的学科意义完全曲解。

2.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生无法提起兴趣主动学习

在许多学校中,地理课堂的上课方式单一枯燥,手段落后,基本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拼命讲,学生在台下迷迷糊糊地听,这种以老师为主体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上课方式,完全无视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为了赶教学进度,一些老师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否掌握知识,只是不停地灌输知识概念,教学上一直是PPT文字讲述,没有将文字和图片进行一定的结合,造成了学生在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很多内容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结合,脱离实际轨道,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感,认为这只是鸡肋食之无味,浑浑噩噩地上课和考试,老师也只是为了成绩而进行上课,无视课外实践教学和体现地理学科的现实价值。地理本身实践性较强,只有课堂和实践相互综合,才能感受地理课本中对于土质的理解,对于气候洋流的认识,加深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概念,提升掌握范围。

3.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讲解差异

在高中地理中,由于课时需要,往往被划分为几个必修模块和其他的选修模块,尽管这些模块之间各具特色,但很多老师迫于教学进度和高考复习等影响,将上课的很大比重都放在了必修模块上,选修模块的知识只是简单地概述一下,甚至让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和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仅仅在考试卷上出现过

的内容,很多的延伸内容都被忽视和遗忘,让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仅仅只是培养了很多的考试机器。

4.预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时候,尽管一部分老师在上课前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将整个课堂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进,无视了学生的预习成果,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和见解,这样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导致了学生不再认真预习,使得上课听不下而厌学地理。很多老师无视了学生的真正上课需求,机械化的教学,尽管素质教育一再被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校,但很多时候学生还是没能真正地落实到主体地位。

二、解决地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准确落实上课目标,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不单单要指导学生掌握地理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相互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他们真正地理解该如何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发展自我、展示自我。

2.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结合,促进教学内容被学生更容易的

吸收

教育界普遍认为,提前做好的学习经验是对后续学习的良好准备和取得优秀成果的前提。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地理知识和实际内容的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了解,为今后更深程度地发展做好铺垫。坚持将课堂上的知识和课外的拓展知识相互结合,让学生不再因为课堂单一而无兴趣学习,相反,通过相互结合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老师的上课效率。

3.坚持课本内容主次结合

之前提到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着知识的差异,这也是高中地理老师需要进行思考的方面,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考试成绩上得到提升,也要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要将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之间调节好,将内容彼此融合,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到地理知识。

4.师生之间应该尽可能地更多互动

尽管高中上课时间段很紧张,为了教学进度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无法更深程度地互动和相互学习,但如果老师可以改变其教学理念,在教学上尽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课下更多地和每个学生沟通了解,将每个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理解程度掌握好,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周全的课前准备,课堂尽可能愉快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的自主学习效率。

5.摆脱课堂模式化教学

要真正地让学生能够释放自己的天性,教师在上课中也要将模式化教学摆脱掉,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结合了其他优秀教师的上课经验和上课方式,无视自身课堂中学生的真实状况,这样的教学课堂是毫无灵魂可言的。只有真正摆脱了课堂模式化,老师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学习和沟通,适当的小组训练和组合探究等,这样才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真正的上课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学不单单是上课教授学生认识地理知识这么简单,它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自我塑造,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人特点。只有将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变,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实现教育的终极意义,体现教育本质。

参考文献:

[1]盛启红.浅析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足;中医护理;康复效果

导致糖尿病足(DF)主要原因,缘于糖尿病的血管发生的病变,患者产生神经病变发展到下肢血液循环不良,以致缺血供给、产生溃疡、最终坏死,延续到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这种患者很多病的时间长、年纪在60岁以上,一般而言,对于血糖控制力不强,出现有并发症的患者,会导致糖尿病加重,抗感染力急剧下降,长期难以愈合的伤口就形成坏疽,导致恶性循环,致使患者截肢致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文我们对糖尿病足患者,经治疗创面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康复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糖尿病足患者2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与对照组117例,治疗组118例中,男68例,女50例,年龄43~72岁,平均(62.5±10.59)岁;糖尿病病程2.3~15.9年,平均(8.7±2.1)年,糖尿病足病程7~87d,平均(39.4±14.3)d。按Wagner分级标准分为:0级坏疽75例,Ⅰ级43例。对照组117例,男性66例,女性51例,年龄41~75岁,平均(63.7±9.47)岁;糖尿病病程1.8~16.4年,平均(8.1±2.5)年,糖尿病足病程9~91d,平均(38.1±l2.7)d,按Wagner分级标准分为:0级坏疽74例,I级43例。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控制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以及支持疗法及对并发症的治疗等,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化瘀通络,行气活血的方法,给予行气活血汤(处方组成:川芎10g,苏木12g,延胡索10g,青木香10g,红花10g,桃仁12g,丹参12g,七叶莲10g,海风藤10g)。水煎450ml,150ml/次,2次/d,口服。14d为1疗程。共做2疗程。

1.3中医护理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特别注意观察体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病房空气新鲜,胰岛素降糖要注意观察用药反应,防止出现低血糖的症状。严格观察和预防伤口出现变化及全身的反应状况。换药时不要对伤口作反复清洗,这样皮组织不容易新生,对伤口愈合不利。治疗组患者进行以下中医护理:

1.3.1情志护理 由于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的严重性、病的时间程长、所医治的费用比较多,会给患者及家人带来较大经济压力和思想负担,患者极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在护理中多给患者一些安慰与鼓励,用乐观情绪感染患者,治疗上尽量为患者精打细算,帮助患者解决行动不便等困难,让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1.3.2中医足浴护理法[1] 用上述行气活血方的药渣再熬制泡脚,待温度适宜泡足20min。对0级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药足浴时,应选择"温泡"法,一般药液温度在37~42℃,温泡时间一般10~20min,疗程为20d,温泡过程中药液冷却,应作加热处理,药液过冷容易产生感冒,药物吸收效果很差,药液过热又可能会烫伤皮肤,一般来说药液温度适中即可。进行足浴前对患者作好心理调护,将足浴的作用及方法对患者进行系统说明,让患者配合默契,要高度注意饭后立即足浴是不行的,这样会严重影响食物消化。

1.3.3足部按摩护理法[1] 一般足部按摩法在中药足浴法之后,相继进行。温泡脚15~20min后。先将右足作好保暖处理,然后按摩左足。按摩顺序:掐足趾摩足底捏足背扣足跟摇足腕推小腿,每个部位作3~5min的按摩。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右侧,每晚1次,按摩后注意保暖,按摩20d。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每周空腹抽血,常规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值,以微量氨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结果均用SPSS10.0软件统计,数据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率表示,检验进行比较,P

1.6疗效标准

1.6.1症状体征疗效标准[2] 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并结合震动感、温度感、针刺感、压力感、位置感、足背动脉搏动,跟腱反射等检查综合判断其疗效。治愈:各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无异常,I级以上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明显改善,I级以上患者创面2/3以上愈合;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一定改善,I级以上患者创面1/2以上愈合;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者。疗程结束时判断上述病例的总体疗效。

1.6.2生存质量评定[3] 根据Karnofsky(KPS)评分评估,以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10分为提高,减少>10分为下降,变化

2结果

2.1第二个疗程结束时的临床疗效,见表1。

2.2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见表2。

3讨论

之所以出现糖尿病足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经常对血糖没有进行严格控制原因造成的,并由此足部运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以及植物神经系统相继出现损伤,或使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变得狭窄以致发生闭塞,导致血流受阻。主要症状是足部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或/和在有感染等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坏疽的跨学科疑难病症。我国历代医家对糖尿病的论述很多,已发展成为辨证论治较完备的一个病种,但是对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没有明确的了解。严密观察并预防感染[4],凡是发生溃疡及坏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问题,极不容易愈合感染创面,所以控制和预防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处理局部创面:要保持创面清洁并且让溃疡创面充分引流。每天用3%硼酸或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瘀滞性溃疡的创面,待到分泌物减少后,换药就可以使用生理盐水纱布。利用细孔纱布用所需药液浸湿进行湿敷法,敷料表层要超过伤口边缘3~5cm,以防止细菌污染伤口,定时更换。用碘酒、酒精用于对干性坏疽消毒,再用上无菌干敷料,控制继发性感染出现。抗生素的使用要适度:对有严重伤口感染,抵抗力不强的患者,控制感染可使用广谱抗生素。高度注意病室环境卫生,保持床单的清洁干净及患者皮肤的干净。用温水、中性肥皂轻柔地清洗溃疡创面。

4结论

糖尿病足导致糖尿病患者丧失能力、发展致残、直至致死。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采取的主要措施,首先是抗感染,以此来改善微循环,然后是营养神经以及应用中医中药的综合治疗。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准的提高,一些患者不注意生活质量,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加强预防糖尿病足知识的宣传、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伤残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尊永.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291.

[2]张庚扬,杜钰生.糖尿病足的防治[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73-94.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滴定分析;中和滴定;拓展教学;教学研讨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9C0073C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滴定分析是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中学化学课程重点介绍和要求掌握的是酸碱中和滴定,但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种考试,考查的重点却是其他类型的滴定分析,借以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全国各地的化学高考试题中,滴定分析业已成为重要的考点,高三复习教学别需要拓展滴定分析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对滴定分析的认识。

1 教学难点与教学策略分析

中学教材介绍的酸碱中和滴定在滴定方法上属于直接滴定,也只涉及一步化学反应,滴定原理比较简单。学生常常因为认识局限于酸碱中和滴定而难以理解其他类型的滴定分析,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之外的其他反应也可用于滴定分析?

(2)除酸碱中和反应外,还有哪些反应可用于滴定分析?

(3)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双指示剂滴定的原理是什么?

(4)滴定分析有哪些注意事项?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时,借助高考试题创设的问题情景,通过对滴定分析的“全”归纳(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滴定计算原理、滴定方法和滴定分析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多种常见的滴定分析,了解不同化学反应和不同滴定方法在滴定分析中的广泛应用,达到对中和滴定知识迁移和拓展的目的。

2 哪些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

通过列举有关滴定分析的试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并据此归纳出用于滴定分析的四大反应类型,教师进一步整理每一种反应类型用于滴定分析的要点,侧重讲解和点拨有关反应规律和指示剂的选择。

2.1 酸碱中和反应

题1 (2014・北京理综,节选)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2)将气体a通入测硫装置中(如图1所示),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归纳与点拨:

(1)双指示剂法是测定混合碱(Na2CO3与NaOH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的重要方法。先以酚酞为指示剂,NaOH完全被中和,Na2CO3被滴定成NaHCO3,NaHCO3不被滴定,此时为第一化学计量点,设滴定体积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即为终点,NaHCO3被中和成NaCl,此时为第二化学计量点,设滴定体积为V2mL。

(2)根据V1和V2可以判断出混合碱的组成:当V1>V2时,试液为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当V1

5 滴定分析的注意事项――归纳滴定分析的重要知识关联点

在中学,滴定分析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特别是实验的规范操作、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5.1 实验仪器

包括滴定管的选用、检漏、读数等。

5.1.1 滴定管的选用

(1)酸性、氧化性试剂一般用酸式滴定管,因为酸和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2)碱性试剂一般用碱式滴定管,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活塞无法打开。

5.1.2 酸式滴定管的检漏

向滴定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直立静置两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然后将活塞旋转180°,再静置两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如均不漏水,滴定管即可使用。

5.1.3 滴定管的读数

(1)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视线与刻度的交点即为读数(即凹液面定视线,视线定读数,如图2所示)。

(2)至于俯视和仰视的误差:滴定管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并且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是两次体积读数之差,分析时还要看滴定前读数是否正确,然后才能判断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是偏大还是偏小。

(3)估读一位,精确到0.01。

5.1.4 排除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的方法

对于酸式滴定管,可迅速转动活塞,使溶液急速流下,将气泡带走;对于碱式滴定管,可将橡皮管向上弯曲并在稍高于玻璃珠处用两手指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处喷出即可排除气泡(如图3所示)。

5.2 操作步骤

5.2.1 滴定前的准备

(1)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并固定排气泡并调整液面记录初始读数。

(2)锥形瓶:注碱液记体积加指示剂(注意:锥形瓶不能润洗,洗涤后也无需干燥)。

5.2.2 滴定操作

左手控制活塞或小球,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速度先快后慢(如图4所示)。

5.2.3 终点判断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末读数。

5.2.4 数据处理

重复操作2~3次,取体积的平均值计算待测物的浓度。

5.3 指示剂的选择

(参照上文中的“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

5.4 滴定终点的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变成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表述滴定终点的现象时,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5.5 数据处理

正确“取舍”数据(特别是要舍弃离群数据),计算“平均”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从而列出关系式进行计算。

5.6 误差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V(标)的影响,得出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对读数时的视线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切忌死记硬背结论。

在中学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可以借助习题或试题中的某些“题材”,在学生认知水平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通过借题发挥、总结归纳,对化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或补充,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实现旧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迁移应用,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学无止境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431.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范文第4篇

明信片和旅游资料上的马尔代夫是那么引人入胜,似乎是每个人的梦想天堂,但风光的背后却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土地流失危机。天堂岛国马尔代夫正面临被海水吞噬的局面,而这里的人们也将成为全球首批“气候难民”。为防止将来马尔代夫人流离失所,马尔代夫总统正计划购买一块新的国土,实施举国搬迁的大计。

马尔代夫现有人口为38万,虽然一共有大小1190个岛屿,但可以供人居住的小岛仅有250个。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仅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着大约10万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在这个岛国显得尤其突出。而海平面的逼近将令整个国家岌岌可危。在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中,马尔代夫一度有2/3的国土惨遭淹没。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城市消失,尽管这不再是什么新闻了,但人们总认为现在距离那一步还有起码几十年的时间。然而,对马尔代夫来说,海平面只要上升1厘米,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作为岛国,马尔代夫陆地的平均海拔仅为1.5米,岛屿距离海平面最高距离也只有2.4米。因此对马尔代夫的国民来说,气候变化绝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新当选的总统纳希德也在2008年11月宣誓总统就职时高调提出,由于海平面升高,马尔代夫人正面临着集体流离失所的困境。

搬迁

年仅41岁的总统纳希德说:“我们是一个小国,靠自身的绵薄之力是无法阻止全球变暖的,我们只能到别处购买土地。这是预防最糟结果的保险性政策。”今年3月,他的政府开始从每年10多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中拨出一部分,建立一笔“财富基金”,用来购买新国土,将马尔代夫38万人整体搬迁过去。

纳希德的设想在很多人看来不切实际,甚至被马尔代夫国内的反对派嘲笑为“幼稚”、“疯狂”,认为这将有损马尔代夫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形象。此外,不少马尔代夫人也还不能接受购买新土地的方案。但正如总统纳希德所说的那样,寄望于工业大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的速度,对于马尔代夫人来说有些不切实际。纳希德说:“我们不想离开马尔代夫,但我们也不想沦为‘气候难民’,在临时帐篷里住上几十年。”无独有偶,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总统近日也宣布他将开始寻找合适的土地,以迁移该国国民。

目前,纳希德购买土地的目标锁定了邻近的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西北部。斯里兰卡因为在文化、语言、饮食和气候方面都和马尔代夫接近而成为首选。斯里兰卡政府也对马尔代夫这个“表弟”的意向表示欢迎。至于澳大利亚方面,纳希德看中了该国西北部一大片无人居住的地方,比利牛斯郡的市长对纳希德的想法表示欢迎,可惜不久这位市长就卸任了。

灭顶之灾

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情况有如纳希德所说的如此危言耸听。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地貌学家肯齐认为关于马尔代夫将遭到灭顶之灾的说法是夸大其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根据他的观察,季节性的天气和周期性的潮汐活动都将改变岛屿的表面、海滩和岛屿的高度。例如,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之后,很多岛上的海滩被整体抬高了30厘米,从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缓冲区,而个别岛的中心地带更是抬升了60厘米之多。

此外,人们对“海平面上升”这一概念的理解其实也存在不少误区。在测量海平面高度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因素会对结果造成直接影响。比如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南亚大陆,由于印度洋板块不断地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的作用,南亚大陆会逐渐被抬高,而海平面的高度反而降低了。因此观察海平面高度的变化不能只关注气候变暖这一项。

别看马尔代夫水清沙细,但其实它的海底是厚重的石灰石,由无数代包括珊瑚虫在内的海洋微生物的骨骼组成,几乎牢不可破。健壮的珊瑚礁能够自我向上生长并抵消海平面的升高,但如果海洋温度升得太高,为珊瑚虫提供营养的共生藻类将死亡,从而影响珊瑚虫的生长。对珊瑚礁来说,温度上升是很危险的信号。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了一股海洋暖流,几乎是“漂洗”了马尔代夫的珊瑚。一些科学家认为,只要海底珊瑚的繁殖速度能够赶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马尔代夫就有救。在日本政府的帮助下,马尔代夫政府2002年在首都马累的周边地区建立起海堤及防浪堤,并明令禁止村民开采珊瑚礁,希望以此增强城市的生存能力。对于总统纳希德的整体搬迁计划,肯齐认为是“一种政治武器”。在肯齐看来,如此高调谈论整体搬迁会让人们忽视了真正应该做的环保工作,比如如何保护这些岛屿的科学研究。

“碳中和”国家

作为世界上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继哥斯达黎加、新西兰、摩纳哥、冰岛、纽埃以及挪威之后,马尔代夫今年3月成为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带头发起的“气候中和网络”组织的第7个成员国。随后,总统纳希德就向公众宣布,马尔代夫将利用1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国家。

对于碳中和的理解范文第5篇

一、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低碳经济在环境与发展思想不断进步的理念主导之下不断向前发展,经过长时间对于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低碳能源在技术上开始不断突破,节约能源的同时,带动着社会经济快速蓬勃地发展着。低碳经济的中心思想是节约高碳能源的使用,降低非再生能源的排放量。例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非再生能源。低碳经济发展,为社会上的经济,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协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低碳经济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多方面性,表现最突出的一项便是对当今国际贸易格局的规划的影响力。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前国际贸易格局和规则面临洗牌

在倡导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创建无污染环境为大前提的情况下,国际贸易的格局,以及对于节约能源的规划都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倡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贸易中对于低碳能源的使用,目前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三种非再生能源在被国际商品贸易严格限制使用的前提下,却仍然占据着能源利用的主导地位,在能源商品结构中利用新兴技术进行低碳能源开发的产品在整个能源商品结构上占多数,利用新技术进行的低碳能源开发过程,经受着严厉的监督,而相对于高碳能源生产规模上所面临的下降局势来看,在若干年后,当前国际贸易格局很可能会被低碳能源开发所占据,令很多单一进行高碳能源开发的企业面临瓦解的风险。对于国际上很多工业化工程比较完善的国家来说,低碳理念早已在其国家流通,碳排放量的降低,造就了很多在节能以及低碳经济方面的相关技术人才。而对于很多相对来说工业化工程还在发展中,甚至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应加剧减少并控制非再生能源的排放量,倡导使用低碳能源的新技术理念。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相关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增进丰富国际贸易的范围及内涵,是倡导以低碳技术为核心理念的重点目标,伴随国际化低碳经济的发展逐渐变得成熟,也带动起了全球有关低碳能源的开发以及应用,这个浪潮被称为低碳经济的新技术创新。在研发新技术期间,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相关技术的人才进行关于低碳能源的研究以及开发应用,工业工程较完善的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在新技术研发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和刚起步的国家。因此,国际贸易开始促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交流,同时也为了更近一步丰富还未完善的国际贸易市场。

(三)低碳经济可能导致新的贸易壁垒的出现

关于对低碳经济贸易扩展的实施计划,一些新的开发低碳经济贸易的国家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新规则出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同时也为国际贸易规则带来了多边与单边的双向规则。双向规则所引导出的矛盾造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相关贸易的交流矛盾将再次升级,大大增加了国家与国家间有关贸易出口问题的困难度,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为他们在国际贸易上迈出新的一步安装了更高的新门槛。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

(一)提高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竞争力

对于低碳技术给国际贸易所带来的格局改变,对于低碳经济的相关现有规则进行部分调整,为巩固国际贸易中注重低碳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要积极面对贸易规则的随时改变,建立自身的贸易战略,以守护自身利益为重点,积极参与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交易。

(二)国际贸易指定制

积极鼓励发展中国家学习国际贸易多变的多边形交易规则,发达国家在面对发展中国家时要对自身的多边贸易规则进行重新制订,为了更好地进行贸易交易,渗入到当前国际贸易格局,而发展中国家也要以积极面对的心态多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交流以及沟通,消除贸易上相互之间的壁垒。

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自身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交流以及发展,而发达国家要注意发展中国家随时带来的关于资源产业结构,还有国际贸易结构上的变化。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在重塑国际贸易的过程当中,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要做到积极参与其中,学习对自己国家发展有利益的规则,从而提升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作者:田琪 单位:鲁中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