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

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

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去年1O月,美国SolarWorld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的一纸“双反”调查申请,将我国的光伏产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同时,光伏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开始映入公众视线。

先是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接着又挨了美国“双反”的大棒,产品80%出口欧美的我国光伏业遭遇重挫,纷纷进入调整的阵痛期。

梦魇并未结束。今年5月17日,经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认为我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组件及组件生产商或出口商在美国销售过程中存在倾销行为,倾销幅度达31.14%-249.96%。有消息称,欧盟也将于6月底启动对进口中国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

至此,这个贴着新能源标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年少轻狂后,开始步入了一个发展的低潮。

粗略估算,我国光伏产业从真正兴起也只有五年时间,5年里一个行业就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超的地步,发展的速度之快着实让人震惊。

近几年,除了太阳能光热企业纷纷上马光伏项目,连做毛巾等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企业也不断介入,以期攫取新能源产业的一桶金。

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为10GW,其中8GW来自中国。预计今年产能过剩将上升到惊人的22GW。

出口的受阻,过剩的压力,让这个只有5、6岁的产业像一个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而挨打的孩子,孤独无助。

其实,光伏行业发展到今天,出现诸多问题并怪不得别人,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山东省商务厅的一份调查报告为该省的光伏产业做了深刻剖析,也点在了全国光伏产业的相同要害之处。

报告分析认为,该省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的哑铃型,市场在外,原料在外。其中,90%的市场在外,以欧洲市场为主,美国市场大约在10%。近年来,欧洲主要市场下调光伏发电补贴,令需求增长放缓,光伏组件价格降幅达四成,是对光伏企业利润造成重创的主要原因。

而美国的“双反”,无疑又给身受重创的光伏行业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这样一个两头受制于人的哑铃型产业,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得不让人深思。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近期也发出预警,提出要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避免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做财经新闻十余年,笔者已经看多了跟风上马的产业现象,多数从业者也都领教了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魔力”,但跟风仍在进行。

光伏的跟风更是盲目的,没有建立在提高技术、降低成本的角度,不仅要靠政府补贴来发展,成本更是传统发电成本的数倍。

最近在长沙召开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年会上传出消息,到2015年,我国光伏企业的发电成本将下降到0.8元一度。即使到了2015年我们达到这个成本,仍然是目前民用电价的1.5倍左右。

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仿真平台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能源危机不断加剧,光伏发电作为一项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对其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

光伏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是在此大背景下,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及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而开设的新专业。因此,光伏科学与技术专业就全国范围内来看属于较新的专业,分为专科和本科层次。目前,南昌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高校已相继开设了光伏专业。光伏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培养具有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光伏应用技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光伏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与否及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1]。

由于大多光伏类专业院校都与光伏及半导体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这些合作企业能给学校提供最前沿的行业信息,同时企业具有的技术、设备及人才等资源都会给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部分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力度,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这三方面的培养,才会培养出更多光伏行业所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院于2010 年在物理学院开设了光伏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本专业系统学习物理学及材料科学相关知识,以光电材料和电子电路学习为主,面向光电、尤其是光伏行业及相关企业,培养从事光电材料和器件研制、测试、分析和管理等工作的相关专业人才[2]。我院的光伏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对开设较早,但在授课中也发现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光伏专业课程确实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选择针对目前我院光伏专业大三上学期所开设的课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初步探索尝试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光伏专业的新课程,在开设之初借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进行教学,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根据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理论课时多,而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少;实验课内容安排较少,注重学生自主性的设计性实验更少;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等,将本课程结合课程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与探索。

2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案

2.1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项目化教学,加强课程设计后期分析

从培养方案来看,太阳能光伏发电这门课共54学时,理论课42学时,实验课12课时。考虑到本门课程的实践性要求较强,同时教材的后面章节实际是对前面基础知识的总结及应用。因此,考虑适当改变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及结构。教学上采用“基础理论讲授+实验+综合分析课程设计(师生共同参与,分析-讨论-总结)”这一教学模式,即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项目化教学。

课时初步分配如下:30课时课堂教学,讲授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太阳辐射的常识,太阳电池的原理,光伏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功能,以及设计简易光伏电站的步骤流程及注意事项;14课时实验教学,带领学生将相关的可实现的实验进行演示及动手实践,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认识[3]。同时,对实验中存在的一些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查阅资料,从而掌握最新的光伏行业发展相关信息。10课时课程设计及分析,在理论学习及动手实验后,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课程设计的撰写,通过课堂讨论分析,促进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2.2 重视基础知识应用及实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校企合作

在光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中,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这门课程的改革,除了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以外,还要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实训室、实训基地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我院针对光伏专业的部分实验室及配套实践基础设施还比较贫乏。当务之急,需要将课程中学习的相关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训基地建设包括两方面,一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二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洛阳有多家相关的光伏企业。因此,在学校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实践的前提下,可以优先考虑校企合作,通过企业的参观及实习切实提高学生对课程理论的掌握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4]。

同时,作为相关课程的任课老师也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加深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随时掌握行业动态,根据行业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2.3 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

原有的教学大纲中,本课程的考察方式为闭卷考试。但是通过对这门课程的讲授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本门课程的综合实践及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初步建议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即采用闭卷考试+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考察方式。

闭卷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进行考核,占综合成绩的40%;课程设计也以百分制进行考核,占综合成绩的40%;学生的考勤情况及参与实验的成绩,占综合成绩的20%。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不能有完全重复的题目,例如在选题上要有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因素的设置,在设计光伏系统时要尽量实现不同的功能应用及特点。通过以上具体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4 积极探索课程发展模式,开发光伏发电仿真平台

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若能完全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验同步进行,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和动手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光伏专业的实验设备相对贫乏,同时校外实践也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学生不能够亲自动手参与进来。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借助于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可以考虑开发一个光伏发电的仿真平台。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问题,同时相对购买成套的实验设备,也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5]。同时,相关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子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加入其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相关的仿真平台的开发。

3 结论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因此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应尽教师职责之外,教学方法、考试形式、实验室建设、实践训练、多媒体教学手段均在改革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改革过程。

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通过初步的改革尝试与探索,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表现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工程意识得到提高等几个方面。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会发生深刻变化:知识结构得到调整,同时加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和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最终教师职能逐渐向导师职能转变,这也为我校应用型专业教学转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启东,袁竹林等.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赵书安.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应用技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汪一鸣.从实验教学看工科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05.

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对于前者,补贴额度相比征求意见稿或将有小幅上浮,四类资源区大型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或将统一上调0.05元,为0.8元、0.9元、1元和1.05元,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部分补贴或从0.35元调整为0.45元。

对于后者,光伏并网问题一直是行业的痼疾,两份国标的出台将带来新的变化,它意味着多方一直纠结不下的光伏发电干扰电网运行问题将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光伏逆变器和变频器等光伏设备行业或将因此面临一次技术洗牌和淘汰。

“国标”从严

对于中国的光伏行业发展,当前最棘手就是并网难和补贴的额度与落实两大难题。

中电联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光伏并网装机容量为2.12GW,而当年光伏安装量为2.89GW。这意味着,2011年国内光伏系统并网率为73.4%,即近四分之一项目未能并网。

而分布式光伏的并网情况更为艰难,以金太阳工程为例,截至2012年上半年,2009年和2010年项目目录中,金太阳工程批复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并网项目106个,主体工程完成未并网项目44个,并网项目占完工项目的71%,但具有国家电网正式并网许可文件的项目不超过10个,也就是说,90%甚至更多的项目都没有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并网。

对此,2012年10月底,国家电网针对并网难问题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表示将对分布式光伏开辟绿色通道。

事实上,除了对用户端的“服务”外,国家层面还将对并网的“标准”进行升级,《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和《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已经报批国家标准委,不出意外,7月份将颁布实施。“两份标准都将以国标的形式形成约束力。”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朱凌志表示。

据了解,《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在2005年曾作为国标使用,后超过使用期限,在2009年进行了修订,改为《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此后,2011年定为国网企业标准。“作为企业标准,就很难有约束力,我们在实际运行检测中发现很多干扰并网的因素其实来自于光伏设备,很多设备与电网的标准不匹配,甚至一些设备完全无技术规范可言。”朱凌志表示。

与大型光伏电站的并网国标不同,分布式光伏的并网国标是单列的,而这也与风电的并网国标不同,风电统一为一个国标。

对于国标的主要修订方向和主要指标,朱凌志称,“对于接入380V电压等级的小型光伏电站,要求总容量原则上不超过上一级变压器供电区域内的最大负荷的25%,但没有对容量约束提出要求;对于大型光伏发电站,主要是加入了短期和超短期功率预测的要求,不仅要求低电压穿越,还要求零电压穿越。”

然而,风电国标当初在时引起的最大争议就是低电压穿越,很多风电企业因此折戟或受影响严重。一方面,低电压穿越测试只有国网电科院一家可做,而且收费颇高,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一年多都没排上队。

这次光伏并网国标,不仅提出了低电压穿越,还涉及零电压穿越的测试,是否会重蹈风电覆辙,对此朱凌志解释称,“光伏与风电的低电压穿越测试有所不同,而且光伏设备的适应情况比风电设备要好。”

在朱凌志看来,国标最大的影响不在于此,而在于对光伏设备厂商的洗牌。“国标出来后,受影响最大的是逆变器和变频器等的设备企业,所有指标都对它们提出了从严的标准。”但他同时解释称,“其实制订时有些大型企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考虑到大多数企业,我们做了适度的调整,但即使这样,很多企业也将会因此被淘汰,这个行业现在比较乱,也可以通过国标的施行推进健康有序的发展。”

度电补贴上浮

除了并网难问题,补贴问题也是备受关注。

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将光伏产业作为议题之一进行重点部署,并确定了6大扶持措施,包括重点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保障配套电网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建设投产,优先安排光伏发电计划,全额收购所发电量;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保障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按电量补贴的资金及时发放到位;鼓励金融机构采取措施缓解光伏制造企业融资困难;支持关键材料及设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抑制产能盲目扩张。

其中,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扩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并确保资金发放到位被认为是最立竿见影的救市方法。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的征求意见稿,将光伏发电价格分为大型光伏发电项目和分布式发电项目两种,针对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提出分四类资源区分别执行0.75元、0.85元、0.95元和1元/度的标杆上网电价,对于分布式发电的电价补贴为0.35元/度。

此后,各方对此价格均表示普遍偏低,要求上浮。据悉,上述电价或将小幅上浮,目前的方案是四类资源区大型光伏电站分别执行0.8元、0.9元、1元和1.05元/度的标杆上网电价,对于分布式发电自发自用部分的电价补贴为0.45元/度。也就是说,大型电站或将普遍上浮0.05元,分布式上浮0.1元。

“相对于0.75元起步的四类电价,0.8元起步的度电补贴额度对于企业来讲,盈利应该不存在问题。”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凤起表示。“对于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补贴0.45元应该说挺高,上网电价高的地方,电站设计的好,负荷匹配好,那就可以高盈利。”朱凌志认为,“大型光伏电站,0.8元在青海和,只要并网没问题,就能收回成本,但问题是鼓励建设了一大批电站后,是否存在有效的消纳市场,当然还有输送问题,最重要的是对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原本就那么多缺口,再提高电价补贴,这些钱哪里来?”

据了解,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主要来源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2011年欠账100亿元,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00亿元。

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综述

[DOI]10.13939/ki.zgsc.2016.03.056

随着光伏产业飞速发展,光伏产业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从整体上看,国内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识别时间,使得学术研究跟不上实际发展;二是新兴产业许多指标没有纳入统计口径,导致研究数据匮乏。

1 光伏产业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学术界总体上依然看好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同时也明确指出了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光伏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具体说来,国内学者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1 发展迈入新阶段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从现实角度看,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能源结构优化效应、产业经济效应以及节能减排效应,这些效应都可以很好地满足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诉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从战略角度看,抢占新能源高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我国也应当顺应大势,居安思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受欧美国家反倾销战略的影响,遭遇了最强“寒冬”。2013年年底,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在欧美市场份额的萎缩,这场“双反之争”也基本落下帷幕。关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国内学者大多持乐观态度,认为产业发展已经迈入了新阶段。自2014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整体状况开始企稳回升,各大光伏上市公司也逐步扭亏为盈。伴随新兴市场对光伏产品需求量的增大以及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众多利好消息昭示着我国光伏产业的春天已经来临。

1.2 国内市场培育滞后

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虽然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年增长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国光伏产品几乎全部用于出口,国内需求市场的培育远远落后于世界光伏需求市场的发展。熊勇清等认为,市场培育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背离了新兴产业培育的基本规律;市场培育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严重背离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国情。“两个背离”是造成我国光伏产业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国内外市场协同培育当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务实之举。

1.3 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出现了所谓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过,国内学者在承认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也指出光伏产业的产业过剩不同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只是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的相对的“产能过剩”,而不是绝对的“产能过剩”。王文祥认为,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是由于需求暂时萎缩与产能迅速扩张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光伏产业的产能相对于需求而言出现了显著的阶段性过剩,产业并没有因此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中描述的衰退期。

1.4 产业技术创新不足

刘燕认为,国内光伏产业“大而不强”,技术水平不高,科技附加值低,在硅料提纯、生产设备设计开发、光伏组件生产及组装、测试技术等方面差距较为明显,偶有创新也多为工序创新和工艺细节改进。我国光伏产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创新为驱动,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光伏产业发展国际经验借鉴

自太阳能光伏概念兴起之时,发达国家就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光伏强国。对于这些光伏强国的发展经验,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刘益君分析了各国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1 德国经验

1991年,德国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经验,使住房与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兼容,并鼓励民众消费太阳能。之后德国主要采用了两种鼓励方法:一是用高价收购居民的太阳能电力汇入总电网;二是通过贷款优先鼓励居民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并对贷款贴息。

2.2 美国经验

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以《能源政策法》为法律依据,通过法律上制定光伏产业相关公共政策、税收政策、融资和研发支持政策,采取减免税收、税收抵扣、财政补助、投资科研等手段,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发展。

2.3 日本经验

日本由于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很早就开始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日本政府在1994―2005年间对住宅建筑用光伏发电系统实行补贴政策,促进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且根据初期设置费用的降低逐步减少补助费用。如今,日本政府又开始大力鼓励光伏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以期用先进技术来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

3 光伏产业激励政策机制分析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鼓励性发展政策得以出台并实施。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推动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些政策在制定或实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达不到政策制定的预期效果。

3.1 国家级激励政策存在扭曲现象

肖兴志等在观照他国政策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光伏产业激励政策的历史演进过程,发现我国现有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激励机制存在标准不一的扭曲现象,表现为对光伏产品生产补贴过度而光伏发电补贴不足。激励政策指向不平等,导致了国内光伏发展重生产而轻应用,为此,必须要重构我国光伏发电激励机制,合理确定光伏上网电价,禁止对光伏生产环节实施不当补贴,完善光伏发电环节补贴和光伏发输电及计量的研发激励。

3.2 地方性激励政策存在缺陷

谭琪等分析了我国地方性的光伏产业激励政策体系,发现现行的地方激励政策体系中,存在着结构性、内容性、配套性以及沟通性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结构性缺陷表现为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内容性缺陷表现为缺乏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配套性缺陷表现为大量综合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沟通性缺陷表现为各级政府政策体系之间存在一定沟通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开科,黄如良,关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43-47.

[2]肖翠仙.中国光伏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3):117-118.

[3]熊勇清,黄健柏.光伏产业困境摆脱与市场的协同培育[J].改革,2013(12):52-57.

[4]王文祥,史言信.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形成:路径、机理与政策反思[J].当代财经,2014(1):87-97.

[5]刘燕,聂思痕.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5(2):58-61.

[6]刘益君.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2):221-223.

[7]肖兴志,李少林.光伏发电产业的激励方式、他国观照与机制重构[J].改革,2014(7):75-86.

[8]谭琪,及月如.我国地方新能源产业激励政策创新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1):108-111.

光伏行业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不良贷款 新兴产业 政府干预

一、概述

2013年3月20日,无锡中级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持续半年之久的尚德破产风波最终尘埃落定,中国光伏巨头轰然倒下。一份债权资料显示,在所有债权申报中,债权银行12家,申报金额为76.51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被欠款最多的是国家开发银行,申报债权金额折合人民币高达24亿元;其次是中国银行,申报债权金额为20.44亿元。此外,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渣打银行等申报了各自债权金额。根据破产重组法规定,“债权方只能从重组方拿到原有欠款的50%到60%。”这意味着银行贷款将缩水35-40亿元,而事实上,即使是缩水后的金额,以尚德当前的偿付能力而言也很难拿回,各家陷入这一风波的银行不良贷款都将大大增加。

这一事件无疑又把视线聚焦到了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上。2012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改变了多年的持续下降态势,出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的增长。而2013年初,从钢贸企业信贷危机,到无锡尚德破产重整,再加上难以乐观的国际环境和极具挑战的国内经济,似乎预示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将会继续。

二、问题分析

(一)对新兴产业风险的重视不足

新兴产业在带来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近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在2007年,光伏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使得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之后的5年间其产量继续翻倍增长。2008年,我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至今已膨胀至500余家。现在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是50G瓦,而全球只需40G瓦。可以看到,光伏产业发展到这一阶段,已经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隐患。

对于高速扩张但是弊端明显的光伏产业,各银行仍选择高调支持。以2010年为例,国开行分别宣布了尚德5年500亿人民币贷款承诺、天合光能300亿贷款承诺、晶澳太阳能300亿元人民币贷款承诺、英利360亿元贷款承诺、赛维LDK600亿元战略合作授信,而中行也并未落后,中行为尚德提供一笔3.58亿元人民币长期授信用于购买固定资产,与保利协鑫签署了100亿元人民币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根据江西赛维LDK公布的报表,截至2011年3月,中行也是其最大授信和贷款行。这反映了银行决策层对光伏产业发展的良好预期。对于一个新兴产业而言,这样的预期有其合理性。但是无锡尚德破产重整事件的发生,也令人深思,对新兴产业扶持的力度应该控制在哪里?2012年,美国投资机构MaximGroup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整个光伏业负债率已超过70%。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银行不考虑产业的混乱发展状况和加剧的信用风险,仍不断地投入资金,借款人一旦像无锡尚德一样出现问题,最终的结果就是银行的不良贷款会剧增。因而对产业整体风险的忽视,是银行贷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对借款人经营状况的关注不足

早在2009年,整个行业亏损就已经出现端倪。因为光伏产业的全球性产能过剩和光伏组件出现的恶性价格战,光伏平均利润率从2009年下半年的30%一路下跌到全面亏损。而尚德也并未例外。及至2011年起,光伏行业遭遇近10年来最严重的困境,各太阳能光伏应用国家大幅下调政策补贴力度,导致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企业间竞争加剧,价格暴跌,全行业呈现亏损局面。光伏组件价格从2010年1.4美元/瓦下降至0.7美元/瓦。行业大势裹挟下,尚德电力的运营也急转直下。2011年,出现光伏组件在欧洲集体遭拒以及支付2.12亿美元与MEMC以终止2006年签署的一份硅晶圆供应合约等事件,而2012年,受欧美印多国抡起了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大棒”,欧洲和印度反补贴反倾销等事件影响,尚德电力的二、三季度财报,总计亏损近3.8亿美元,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在面临出现经营危机,存在问题贷款的借款人时,银行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及时抽贷,以期拿回一部分贷款;另一个是继续放贷,支持企业渡过难关,避免不良贷款造成损失。很显然,中行和国开行等银行都选择了第二种做法。从2009年开始,他们就对尚德进行了大规模的贷款。2009年初,国开行江苏分行和中行无锡分行共同向尚德提供2亿美元的贷款。2010年,国开行提供一笔5年授信用于购买固定资产,共3.95亿美元,中行提供一笔3.58亿元人民币长期授信用于购买固定资产。2011年,国开行提供一笔3年期1.3亿美元的授信用于运营资本,中行提供了一笔1年半的总额为27.5亿元人民币的授信;2012年底,国开行提供一笔2.2亿美元(约合13.8亿元人民币)的1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可以说,尚德的经营困境,一直伴随着银行的贷款支持。

银行在尚德濒临破产的情况下,不抽贷反放贷的原因除了希望能支持它渡过难关,以免之前投入的资金打水漂外,同时也可能是因为对这种政府大力扶持的大型企业的信任以及在“抓大放小”的放贷战略下对大型客户的重视。但在企业进行贷款管理时,应从贷款人的品质、能力、现金等政策原则出发管理贷款。同时在一笔贷款变成银行的真实损失前,通常会有一些财务信号,银行应及早从这些信号中发现问题。忽略贷款人的真实经营状况,在信用风险加剧的情况下继续放贷,最终很有可能造成贷款损失。尚德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三)政府对银行的干预

在我国,各银行都需要以政府为导向才能生存发展,这使银行的贷款管理不可避免地受到政府的干预。2009年初,无锡政府组织国开行江苏分行和中行无锡分行共同向尚德提供2亿美元的贷款,建设高效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项目。而在正式破产的半年前,尚德已经要求破产的情况下,无锡市政府成立了稳定尚德发展领导小组和协调服务小组,无锡市政府明确要求银行不得抽贷,并要求当地银行对尚德提供支持。当地业界流传的说法是,银团对这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提出了30亿元的新授信计划。政府的强制干预,无疑也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