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简述了庆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庆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1 现状
从2000年开始,毗邻周祖陵的几户村民利用自家的院落窑洞,以简单的农家特色饭菜办起了“农家乐”小院,周祖陵游客的吃饭休息问题得到了解决。2006年,在庆城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依托地处城郊和紧靠周祖陵风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兴建了周祖农耕文化饮食一条街,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几年来手工臊子面、土暖锅、炖土鸡、炒土鸡蛋等清淡素雅、风味独特的乡村小馔已成为周祖陵“农家乐”的品牌。游客们在体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其乐融融。截止目前,周祖陵景区的“农家乐”已发展为13家,直接从事“农家乐”的农民已达150人,经营床位100多张,年收入达50多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开办家庭“农家乐”。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周祖陵“农家乐”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卫生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许多问题。另外,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周祖陵“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2.1 经营理念上,业主只重视特色,忽视了人居环境、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部分业主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 自然 、协调的基本原则,使整个“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的优势,严重地制约了“农家乐” 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2.2 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 “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2.3 安全缺乏保障 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 农村 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
2.4 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 科学 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2.5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家乐”的业主大多环保意识淡漠,将大量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随意到处倾倒。因此如何把脏、乱、差隔绝于农家乐之外,帮助“农家乐”走上健康环保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6 “农家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周祖陵“农家乐”季节性较强,游客基本都集中在每年4~10月份,其他时间较少,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年四季都有可玩赏的风景和可参与的节目。二是对周祖农耕文化、歧伯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黄土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
3 规范的措施
为了促进庆城县“农家乐” 旅游 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 发展 ,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3.1 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 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开发建设,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传。因此,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县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工作。
3.2 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民自发投入, 经济 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政府应针对“农家乐”这一现象专门出台真正具有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快速发展。
3.3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农村 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3.4 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 “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快速兴起,其中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所以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对于促进今后“农家乐”旅游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资源;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一、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河南省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旅游业的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近几年,河南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关联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围绕“食、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制品、饮食保健等关联产业正在崛起,以河南省旅游集团为代表的一批综合型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壮大。旅游业作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发挥出显著作用。
(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河南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200余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89处。龙门、少林寺、黄河游览区等一大批老景点得到了治理,一批新的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开封清明上河园、鲁山、石人山、白云山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全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洛、安新、郑漯等高速公路现已开通: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积极开展了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活动,郑州已第一批入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河南已经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个。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树立河南良好的旅游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品牌战略开始启动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树立河南旅游名牌,尽快把旅游业建成全省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围绕提高旅游业市场竞争力。开展了一系列“走出去、请进来、抓重点、创名牌”的形象工程。组织开展了“河南人游河南”、“中国人游河南”、“外国人游河南”等系列活动,通过在河南电视台开辟“黄金30分旅游”栏目。以及新闻媒体对河南旅游进行重点报道、跟踪报道、连续报道,宣传了河南旅游品牌,提高了河南知名度。
(四)旅游市场管理得到改善
1996年河南省8届人大第21次会议颁布了《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1998年和i999年省政府先后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性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旅行社管理方面。国内首次试行了违规积分淘汰制。按照“四统一”的标准实行经营证制度,大大规范了旅行社经营秩序。
二、河南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河南省旅游业20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但因起步晚、基础差,旅游产业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的现代旅游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相应地,河南省对旅游产业的理论研究也有许多空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少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河南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阻碍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
(一)旅游业规模化、集中度低
河南省旅游产业的集中度偏低,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情况,众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在总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利润率却不断下降。在旅游行业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大型企业。企业资产关系分散,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这种旅游产业规模不经济,先导行业不够突出,导致了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不佳。
(二)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差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中表现是旅游交通运力不足,突出表现在航线少、航班少,火车客运超负荷运行,旅游集散城市火车起点车次不足;区域内公路特别是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不安全因素多:水上旅游航线还停留在设施陈旧、航速缓慢的较低水平。这种交通状况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在旅游旺季,旅游热线和旅游景区的交通不便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体系尚未形成。河南省许多地方都只在旅游吸引物上下功夫,靠景点来吸引顾客,导致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河南众多的旅游产品还仅仅停留在观光的表面上,观光旅游几乎占了70%左右,未形成集观光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专项型旅游地开发还未真正起步。大多数老旅游地产品结构单一而不成体系,产品组合缺乏深度、广度及长度。
3、缺乏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旅游精品线路。虽然河南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也多姿多彩。旅游景点、景区数量众多,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旅游热线极少,知名景区、景点比例小。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开发拉大了城市框架。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正在形成,但都市文化还不鲜明:“清明上河图”、“木兰诗篇”、“河洛风”等旅游精品工程推出后,虽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但还没有唱响全国舞台。目前对外推出的精品线路只,有郑汁洛这条文物古迹游线路。虽然这条线路荟萃了河南文物古迹的精华,但对于大多数现代旅游者来说。这种“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式的旅游,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尽管河南省旅游商品品种较多,但缺少向外宣传促销的拳头产品。具有河南特色、新颖、美观、实用的旅游商品少。除钧瓷、唐三彩、南阳玉雕、信阳毛尖、双汇肉制品等为数不多的品种外,大多数旅游商品的知名度不高,商品缺乏精心设计和策划,未能反映河南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许多只是具有地方性影响,尚未真正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系列旅游商品。多数商品包装粗糙,旅游商品的科技、文化含量不高。品牌形象模糊,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收藏性不强,难以激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
4、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旅游企业之间和旅游企业、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旅游市场上各种不正当竞争的出现,产生“逆淘汰”现象。要防止该现象的出现,就应该通过市场来传递优质产品的信息,使消费者掌握充足的信息。河南省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其中有很多是全国之最、世界之最,但其中除了少林寺等少数景点知名度较高外,其余几乎没人知道。尽管河南也有针对性的在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旅游促销活动。但是影响力都比较低,主
要由于促销方式落后,规模小、投入少。而海南、云南这两个旅游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就投入过几个亿的宣传费用。面对旅游市场的变化,河南也应该投入足够的资金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增强宣传力度。
(三)旅游业的产业化组织水平低
旅游行业之间尤其是旅行社与其他旅游行业之间未建立广泛的联盟合作机制,导致组团游客所占的比重较低。目前金省组团游客仅占12.1%。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综合服务水平低,不能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导致旅游业收入中门票收入所占比重过高,整个行业经济效益偏低。景区景点多孤立经营与发展,未形成景区景点之间龙头带动、线路联动、联合营销、共同发展的局面。
(四)旅游业时空发展的不平衡较为明显
从空间上看,全省景区景点主要集中于沿黄一线和豫西、豫北,而豫东、豫南地区的旅游景观建设明显滞后。从时间上看,旅游高峰期游客接待量占全年总接待量的比重偏高。黄金周期间。许多景区一天的游客量动辄上万,在一些景区,两个黄金周的游客量之和能占到景区全年接待量的50%以上。这种状况导致高峰期人满为患,旅游资源及环境遭到破坏,旅游安全受到威胁,而旅游淡季则又出现设施闲置和浪费。这种时空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河南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旅游环境保护与破坏并存
发展旅游业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必须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溶为一体,必须以保持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为前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近些年来,河南省部分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过度开发与建设。这种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旅游目的地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高耗式的经营也为河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三、河南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
国家已经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旅游业必将进入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从整个旅游业发展来看,河南未来旅游业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河南省内旅游将成为热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作为精神和物质消费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发生,并向高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多,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普遍产生了旅游动机,尤其是省内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省内旅游消费将不断升温,发展潜力巨大。
(二)郑沛洛沿黄河“三点一线”将成为重要看点
“三点”指的是洛阳、郑州、开封3个重点旅游城市,“一线”指的是黄河沿线。黄河之滨,史迹斑斑,群星璀璨。“三点一线”既是人们最喜欢的旅游线路,也是推动河南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地区。据了解:有关方面已经决定将这“三点一线”作为河南旅游精品工程建设的重点,以郑州、开封、洛阳为旅游中心,辐射全省177个旅游景区,带动全省187个旅游项目建设。
(三)旅游方式趋于多样化
为了自我爱好、自我娱乐、丰富情感,人们外出旅游时,已不再局限于单位游、集体游和对人文景观的观光。传统的观光旅游方式已经逐渐为多样化的旅游方式和项目所替代。旅游项目正朝着人性化、多样化的方面发展,集参与、冒险、观光、疗养、商务为一体的新颖独特的旅游项目和方式应运而生。人们将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旅游方式,不受约束的单独出行将成为时尚。
(四)管理法制化
为了使河南省旅游景点的经营管理规范化,推动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河南旅游局将依照《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对全省旅游景区(点)实施制度管理。用统一的标准规范所有旅游景区、景点。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涨价等不良行为。
工业旅游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但是在当今旅游市场中越来越受欢迎,具有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而辽宁省本身就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辽宁省发展工业旅游,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工业旅游资源,调整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还能够利用旅游行业的优势,来带动整个辽宁省经济的发展。但目前辽宁省工业旅游的发展层次还不高,并不能达到这方面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案例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工业旅游的相关含义阐述
(一)工业旅游的定义
工业旅游是我国近几年才开始的一项旅游活动,其主要是指将工业生产过程、发展现状和成就、内部管理和员工生活、企业文化等作为旅游资源,并基于此进行旅游开发活动。工业旅游能够让游客直观的了解到工厂成产的现状和工厂发展史,在获得相应工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给所有游客提供必要的旅游体验,是一种综合了购物、观光、科普等多个方面的旅游活动。
(二)工业旅游的特征
相较于其他旅游方式来说,工业旅游具有一些特征,认清这些特征以后,才能够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工业旅游资源。首先,工业旅游的知识层次比较高。工业类企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因此,相较于其他旅游方式来说,工业旅游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其次,工业旅游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工业旅游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旅游,其旅游资源不能转移。多数工业旅游都是直接以工业企业作为核心旅游资源的,因此工业旅游的开展就必须考虑工业企业的周边环境、影响力、知名度等因素。最后,工业旅游具有多方面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旅游。其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门票收入,还能够倾销相关产品和纪念品,同时还可以在旅游群体中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此外,工业旅游的重游率非常低。工业旅游本身就是利用游客对于工业产品的好奇心产生吸引力,但当游客好奇心得到满足了以后,基本上就不会再次前往旅游。
(三)发展工业旅游的意义
首先,发展工业旅游能够面向社会传输一些工业技术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社会公民的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各类工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促进当地工业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其次,发展工业旅游是符合“旅游+”相关理念的,能够大大拓宽当地的旅游类型和种类,并且还能够将各类旅游资源很好的综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发展工业旅游是对传统旅游业的拓展,能够缓解目前我国各地传统旅游资源所受到的压力。最后,工业旅游能够给企业带来显著的收益。一方面,工业旅游能够让企业重视自身的废弃资源,并积极进行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工业旅游能够让企业的产业链跟旅游行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核心业务向着第三产业发展,并基于市场变化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有利于企业在市场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
二、辽宁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
辽宁鞍山钢铁厂发展工业旅游由来已久,最早是在1998年的时候,一批德国的游客来到鞍山,参观了鞍钢蒸汽机车以后表示非常高兴,并认为鞍山钢铁厂发展工业旅游将会吸引到一大批德国游客。而在1999年的时候,上海宝钢集团展开工业旅游的消息传到了鞍山钢铁厂,引起了高层管理者的注意。特别是当时鞍山市及周边区域的学生、军人、老人等集体组织去鞍山钢铁厂参观,使得工业旅游的开展变成了现实。因此,在1999年10月的时候,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的旅游路线被开发出来,并成立了钢花旅行社来专门服务于鞍山工业长的旅游活动。
目前,鞍山钢铁厂的参观旅游路线主要有两大类,即半日旅游路线和一日旅游路线。其中半日旅游为“大孤山铁矿-炼铁厂-二炼钢厂-热轧带钢厂”;一日旅游为“大孤山铁矿-齐矿调军台选矿厂-烧结厂-炼铁厂-二炼钢厂-热轧带钢厂”。在旅游类型方面,目前鞍山钢铁厂主要还是以参观旅游为主,面向外界展示当前的领先科技产品,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划时代工业遗产。
三、辽宁鞍山钢铁厂发展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鞍山钢铁厂属于老工业基地之一
辽宁省本身就是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重工业基地,而鞍山钢铁厂则属于这些老工业基地之一。鞍山钢铁厂建立与1916年,是我国最早的钢铁生产基地,并且在近百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次重组,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具有生产优势的钢铁企业。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鞍山钢铁厂经历了多次世界性的技术革新,留有上个世纪的经典工业产品遗产,同时也能够展示目前顶尖的钢铁技术。因此,对于比其他企业来说,鞍山钢铁厂开展工业旅游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
2.区位交通等优势比较显著
鞍山钢铁厂作为一家实体企业,对于周边交通的需求非常大,在多年的发展中,周边交通网络铺设已经比较完善。近几年来,鞍山市越来越有成为沈大黄金经济带中心的趋势,加快了周边经济和交通的发展。沈大高速公路直接穿过市区,周边还有沈海高速公路、丹a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铁路方面也有哈大高铁、沈大铁路等。很多前往沈阳的铁路线都开通了鞍山站,特别是2013年盘营高铁的开通,使得鞍山市达到其他大城市的时间大大减少,交通更为便捷。
(二)劣势分析
1.旅游发展层次较低
虽然说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已经发展了较长的时间,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的旅游形式还是参观旅游。参观旅游是传统风景旅游项目中最基础的旅游形式,在目前的旅游市场中已经不再具备竞争力。虽然工业旅游资源跟传统山水风景有很大差异,但是仅仅开发参观旅游是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游客需求的。当前游客参与旅游活动更想获得良好的体验,而参观旅游形式中游客与旅游产品的互动性非常低,难以吸引游客的兴趣。
2.旅游服务意识不高
鞍山钢铁厂本身就不是服务行业这类第三产业,因此对于现代服务营销意识的认识还不深。很多管理者仅仅将工业旅游作为宣传企业产品、营造市场品牌的工具,而没有真正把工业旅游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业务之一。这种认识使得很多管理者根本不重视工业旅游开展的质量,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基层服务人员也没有体现出良好的服务意识,最终使得游客的实际旅游体验过低。在这种背景下,鞍山钢铁厂很难在市场中打响工业旅游的品牌。
(三)机遇分析
1.“旅游+”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旅游+”相关理念是近几年来才提出的,主要是因为传统旅游发展出现瓶颈以后,一些专家和旅游企业高层开始呼吁使用“旅游+”将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结合在一起发展。一方面能够增强旅游行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突破旅游行业内部同质化现象明显的困境,使得旅游行业更好的发展。而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则是将工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了一起,正好契合了“旅游+”相关理念,是顺应当前市场潮流的旅游形式。
2.“东北振兴”等战略的提出
在上个世纪,由于东北三省还属于我国重工业非常发达的地区,因此当地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在新世纪以来,工业行业的发展持续疲软,使得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打击。这个时候,我国提出了“东北振兴”等战略,旨在保护东北三省的老工业基地。而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发展也符合了“东北振兴”的战略,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面貌,并且取得良好的社会收益和经济效益,促进鞍山钢铁厂在新世纪的发展。
(四)挑战分析
1.技术发展缓慢带来的竞争挑战
我国的钢铁行业相关技术对比与国外发达国家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工业旅游是将工业跟旅游行业结合在了一起,因此技术层面的缺失使得鞍山钢铁厂在国际工业旅游环境中很难取得优势。事实上,工业旅游的发展本身就需要具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这些技术为核心,充分发挥其旅游吸引力,才能保障工业旅游健康发展。因此,对于鞍山钢铁厂来说,在以后的发展中能不能革新自身技术,使技术变成旅游吸引力所在,将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2.客源市场带来的挑战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工业旅游发展层次都不高,客源市场基本上要靠跟高校合作等方式,旅游散客数量相对较少。在这种背景下,工业旅游的规模就难以壮大。虽然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相对于其他小型工厂来说更为健全,但是客源市场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总结
总体来说,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并且还得到了相关战略和政策的支持,但是其目前的发展层次不高,实际发展还存在多种多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在近多年来一直处于瓶颈阶段,难以突破发展困境。因此有必要详细分析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四、辽宁鞍山钢铁厂发展工业旅游的问题
(一)旅游意识不明确
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虽然发展了很长时间,但是在长期发展中公司业务经营的中心还是钢材生产,旅游只是一种辅产业。这也使得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在多年发展中不受重视,高层管理者认为工业旅游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只用管好企业的钢铁业务就行了。这也说明了鞍山钢铁厂高层管理者旅游意识不明确,没有真正看到工业旅游的内涵。
(二)旅游开发缺乏特色
目前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开发缺乏相应的特色,很多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在表面上看都是差不多的,比如产品展览、厂房参观等。这种同质化现象的突出也使得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国内市场并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跟我国其他钢铁企业相比,鞍山钢铁厂在文化底蕴、历史传承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但是其工业旅游的发展还缺乏在这方面的挖掘。
(三)游客旅游体验不佳
鞍山钢铁厂的核心旅游资源还是钢铁生产环境和过程,在工业旅游开发中,旅游策划者将实际的钢铁生产直观的展示在旅游者面前。但参与工业旅游的很多游客对于钢铁生产的了解程度并不深,甚至一些游客完全不懂钢铁生产的诸多流程。因此鞍山钢铁厂的这种旅游开发模式使得游客在参观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企业炼钢科技的先进程度,也就无法获得较强的旅游体验。
(四)旅游知名度过低
目前鞍山钢铁厂的知名度已经比较高,在东北三省乃至我国都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却没有收到关注,很多人都不知道鞍山钢铁厂具有工业旅游项目,不利于其工业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知名度过低的背景下,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更难开发自身的客源群体。
五、辽宁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坚持“旅游+”相关理念发展工业旅游
在目前的旅游市场背景下,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的发展一定要坚持“旅游+”相关理念,真正重视旅游行业。具体到实际上就是,将旅游业务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在开展旅游活动中重视旅游服务理念,提高旅游质量,将旅游开发和企业的生产业务结合在一起,利用旅游来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团队前往鞍山钢铁厂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从而给鞍山钢铁厂的发展提出技术支持。
(二)突出钢铁厂的特色,展开文化旅游和科普旅游
鞍山钢铁厂对于东北三省乃至我国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作为我国第一个具有全套钢铁生产技术的企业来说,拥有了太多历史文化气息。特别是鞍山钢铁厂本身在东北地区就有很强的历史地位,因此应该发挥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情怀,吸引那些具有共同回忆的老年群体参与工业旅游。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也应该突出鞍山钢铁厂的历史成就,让老一辈和新一辈都直观感受到鞍山钢铁厂在长久发展以来的成就,从而积极展开文化旅游和科普旅游。在这之中,旅游活动的展开要加大游客的体验度,让游客亲身感受到工业产品,而不再限于口头讲解。另一方面,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对比其他方式的旅游本身就存在科技优势,因此应该突出这个方面的特色,在旅游路线中设置一些电脑触摸屏,放置一些企业的发展进程供游客游览,或者是开发一些语音介绍的小型机器人进行旅游信息讲解,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处于高科技氛围。
(三)优化旅游内容和环境
鉴于目前很多游客本身在钢铁生产相关知识等方面的欠缺,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在下一步发展中应该尽可能降低旅游内容中的专业钢铁知识,保证参与工业旅游的每一个游客都能够深入了解钢铁技术。在这方面,鞍山钢铁厂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投影技术、模拟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将钢铁生产的过程直观的展示出来,从而拉近钢铁生产技术和普通游客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鞍山钢铁厂还应该配备相当数量的讲解人员,在旅游过程中面对普通游客讲解钢铁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游客对钢铁旅游的兴趣。
(四)增强旅游宣传力度
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在宣传上的不足,使得其难以在我国市场中打响自己的品牌。在下一步的发展中,鞍山钢铁厂一方面还应该加大与各个高校之间的合作,积极开展科普教育类旅游,并利用高校渠道对自身进行品牌宣传。另一方面,鞍山钢铁厂还应该利用目前比较流行的互联网渠道进行旅游宣传,在互联网环境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实际来讲,鞍山钢铁厂可以跟一些大型的旅游网站合作,在这些平_中建立鞍山钢铁厂工业旅游的专项板块,对全国各地的网民持续产生吸引力,从而增强自身在国内市场中的知名度。在这之中,鞍山钢铁厂一定要注意维护工业旅游在互联网中的形象,做好网络公关,避免在网络上形成负面口碑。其次,除了网络途径以外,鞍山钢铁厂还可以跟各个旅游企业之间进行深入的合作。特别是鞍山钢铁厂的工业旅游本身就文明国外,在很早的时候就吸引了德国人前来旅游。因此,可以跟那些拥有国外旅游资源的旅游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吸引一些德国、美国等工业比较发达的旅游群体,在促进工业旅游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技术交流。
六、结语
把有机农业与旅游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模式。有机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态环境为背景,以有机农业为依托,为人们提供观光、体验、度假等广泛参与形式的新型旅游形式。通常有机农业旅游的内涵有四方面:一是到生态环境中旅游;二是旅游活动的开展以有机农业为依托;三是促进有机农业、农业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提高旅游的参与性。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感悟中感受愉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一度兴起的城里人到农村“住农房、吃农饭、干农活”就是体验式旅游的雏形。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大多是为了扩展个人视野,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者获取个人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
有机农业生态体验式旅游适时填补了都市人“回归田园、回归内心、回归原真”的“回归”情结需求,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要求,可以给人们提供一方净土放松心灵、感受自然。有机农业可以融入沟通、互动和消费等体验方式以及精神享受,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体验式旅游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城乡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一、无锡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的现有产品类型
无锡“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指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展现无锡“岸青水碧、蔬果飘香”的江南鱼米之乡农业特色,依托我市丰富的自然山水和农业物种资源优势,建设一批以产业发展为基础,集生态、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农业休闲基地,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的紧密结合,适应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无锡旅游要以“旅游城”建设为目标,以发展定位为统领,以发展战略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无锡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无锡成为“最适宜旅游休闲度假”的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无锡应打破城市与农村的对立,实现和谐共生、成就新型农业特色示范,加快城乡一体化先导示范镇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推进健康、养老、旅游等生活服务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有机农业,并打造有机农业的多功能景观,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对有机农业文化性、娱乐性生活的多维体验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娱乐主题的休闲旅游。
目前无锡市正在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到2015年,基本形成锡东生物农业、锡西优质果蔬产业、锡澄高效设施农业、宜南特色精品农业和环湖休闲农业等五大现代农业板块。但高品质的有机农业资源仍未得到有效开发,产品同质性高、功能单一、档次较低;目前供应的有机农业产品结构单一,经营粗放,档次偏低,缺乏精细化经营;现有产品多打观光牌、生产牌,配套设施少,游客往往乘兴而来、阑珊而归;目前已开发游憩产品以同质性高的农家乐为主,缺乏更加深化的娱乐、休养、运动、消费等游憩功能。仍停留在对休闲农业资源的低层次运用,不够重视生态融合。
据初步调查,目前无锡市以有机农业为主题的产品类型如下:
(一)主要依托农产品销售
如龙寺生态园,主营采摘茶果(杨梅、水蜜桃、醉李、枇杷、葡萄等)、湖边垂钓、品尝太湖美味、木屋品茶等项目,附带烧烤欢聚、CS拓展、帐篷野营。另外还有阳山村、天蓝地绿休闲农庄、“尚田”农业、“好壹家”主题农园等。
(二)主要依托旅游
依托农业资源,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养殖、素质拓展、会议服务、运动(有氧跑步,田园骑行)、写生等项目。如红沙湾农业观光区,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无锡市乡村旅游示范单位,主要种植茶叶、枇杷,采摘、烧烤、农家乐。
(三)依托自然资源、地方文化
如马山古竹村,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近有湿地、远望青山,毗邻灵山景区,设有精品民宿,农家餐饮,地方名俗文化体验等项目。雪浪山生态观光园,以薰衣草观赏为主;山联村挖掘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旅游景区;鸿山都市农业生态园,突出“泰伯故里”、吴文化发祥地的亮点等。
(四)依托农业文化、科普
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以农业文化、科技、产品、模式、展示为基础平台,主要经营亲子体验、政商会务培训、生态采摘等农业旅游产品。
(五)主要依托房地产开发
如“田园东方”,国内首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农村融入都市文化,适应城里人体验农趣的市场需求。(图1)
二、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的类型
有机农业带给旅游者带来最高层次的享受是深度的互动体验,是对自然与生命的探索,是身体的调养与心灵的愉悦,我们将这些非物质的感受统称为“生命感悟”(启示),如个别领先的有机农业推出的“佛法农禅”(例如:有田)、“慢生活”。
游客的体验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称为“4E”(Entertainment,Education,Escape,Estheticism),即娱乐、教育、逃避与审美。游客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逃避现实),接受不同文化与异域风情的洗涤(审美),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娱乐),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取精神的成长(教育)。
(一)娱乐体验
娱乐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愉悦身心的方法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旅游体验之一。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节庆活动、历史文化,在有机农场可以打造多元主题活动,游客可以与家人共聚天伦,与朋友谈天说地,在不同乐趣中放肆快乐。游客通过观看各类演出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在工作中造成的紧张神经得以松弛,让会心的微笑或开怀大笑抚慰心灵的种种不快,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
(二)教育体验
游客在旅游中见识到的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点,总会以其独特的自然知识或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传统、高超的技艺等令人耳目一新,学习自然而然地就融入旅游的全过程当中。有机农场面向核心家庭开展了形形的亲子活动。来自城市的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栽种、采摘、烹饪等环节,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植物成长的点滴。游客在田间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纯天然绿色蔬菜等食物,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知识,并在亲自躬耕于农田时体会到种植和收获的乐趣。
(三)逃避体验
工作的压力、日常生活的烦恼、人际交往的复杂、生活空间的拥挤与喧闹使人们希望能定期到尚未城市化的地方修心养性,忘却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寻找生活中另一个摆脱束缚的真实自我,远离都市,与田野、清风为邻,净化身心灵。近几年农家旅游的出现客观上满足了游客的这种需求,到农家体验田园生活,可以使游客在相对淳朴的人际关系中放松自我;在与自然、田园零距离接触中体味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在平淡、与世无争的状态下重新发现人性的美好。
(四)审美体验
美好的事物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游客在感受名山大川姿态各异、人文建筑的高超艺术之美时,就是获得从身体到精神的放松、通畅、忘我感觉的过程。乡村建筑、稻田、菜园、花田、鱼塘等农村元素,以其独特的色彩、肌理、线条、尺度,都能给都市人提供别样的形式美感受;田地劳作、渔舟晚唱、节日喜庆等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又呈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表现美。
三、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规划与发展的方向
有机农业旅游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与本质表现,比如乡土味、文化味、人情味,这三种味道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强调有趣味,包括趣味运动、趣味教育、趣味劳动、趣味营销等等,只有趣味性在各个环节得到体现,才能调动顾客深度体验的积极性和快乐感。自然就能达到“值得回味”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促使消费者做一个津津乐道的义务宣传员,能勾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并最终促成回头消费的目标。
(一)发展目标
提升一个有机农业体验式旅游的功能与品位,大致有六个方向,一是山与水的交融,这是满足空间审美的主观性与普遍性;二是城与乡的互动(城乡要素的对流),这是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性与重塑性;三是动与静的结合,这是统筹乡村休闲的舒适性与趣味性;四是古与今的对话,这是保持文化传承的连贯性与鲜活性;五是中与西的合璧,这是匹配信息社会的时效性与开放性;六是情与景的升华,这是掌控细节处理的艺术性与灵活性。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服务的个性化、灵活化,以及更多的体验和参与。有机农业旅游开发在吃、玩、住、行、养生、运动、教育等方面,如何更好地增加体验值?有机农业的规划开发,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传统景观。将“农业资源”和“体验经济”相结合,从市场定位、产品设计和定位等方面,为目标客户设计个性化消费特征的旅游产品,以适应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旅游需求的转变。
1、从资源中转化价值:无锡“山、田、湖、城”的基底上,有很多珍贵的资源。如“隆元”、“太湖明珠”等知名地方大米品牌;“长江三鲜”、“太湖三白”和“韬湖鲜”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产业集群;阳山水蜜桃、马山杨梅、璜土葡萄、阳羡茶叶等规模化优质茶果产业;无锡太湖花都、锡山高科技园、阳光农林、红豆杉科技产业园、农博园花卉市场等。因此,立足无锡“鱼米之乡、江南水乡”的传统农业特色,注重挖掘和弘扬江南鱼米之乡的农耕文化资源的积淀,注重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形成一批森林和湿地生态景观、休闲体验农庄、乡村度假基地、农业科普基地,充分展示现代有机农业新形象,吸引市民前来体验旅游。
2、从趋势中把握方向:无锡已经告别资源依赖的时代,深度体验之外更需要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回归。旅游已被提升为转换心境的生活必需品,产品的供给亦应随之走向精神层面,关注外在景观的基础上、注重文化内涵、回归人性成长,从视觉感官升华为精神感悟――关注人文回归层面需求,从大众走向小众――关注细分市场及潜力市场。比如瞄准家庭市场,围绕亲子活动、儿童教育等目标开展亲子DIY活动:陶艺,扎染,绘本阅读,烘焙,烹饪,艺术手工课(树叶、果实),涂鸦,或者以动物,植物,农业,儿童训练营等主题教育。
3、从市场中挖掘机会:充分深挖增长市场、积极引导潜力市场。分析客户群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等,了解他们需要吃什么(农家饭、下午茶),需要怎么住(酒店、民宿、帐篷,是否过夜),喜好什么活动(农事体验、观光、采摘、运动)。注重互动及体验的核心家庭,偏好商务度假的政企团体、青睐个性休闲的青年情侣;潜力市场包括,期盼颐养天年的财富长者,关注健康有机的养生之客,需要社交休闲的商务精英,热爱文化体验的国际游客。
4、从产业中延展题材:针对不同的客户群需求开发旅游,兼容历史,并蓄文化,融合自然,将一切吸引元素打包为可销售的产品,如亲子运动,主题游乐,品质会奖,自然感知,精致度假,健康疗养,科普体验,有机食品,企业培训,文化休闲,高端运动,私人社交。
(二)资源评价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首先掌握游客的基本信息,包括游玩次数,距离,交通工具,游玩目的,人数,年龄,文化程度,然后理解游客对景区满意的地方,需改进的地方。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分析景区的资源吸引力、市场影响力,以科学地实时调整开发项目。
关键词:北大荒;旅游业;现状;模式
北大荒集团各农场分布在黑龙江省50个市县,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现在耕地204万公顷,林地79万公顷,牧地草原33万公顷,水面28.5万公顷。北大荒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优势,兼具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性较明显”的特点[1]。北大荒独有的六大省级风景区引人瞩目,兴凯湖畔的当壁镇、洪河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蛤蟆通水库、喀尔喀山、镜泊湖和五大连池,景色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乃旅游圣地,疗养、科考首选。彰显了“寒地黑土”为天赋的旅游特色[2]。为了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的可行性,笔者对垦区现有旅游业进行梳理。
一.垦区的农业发展水平国内领先
北大荒集团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精心实施“田园+餐桌”——农业产业化战略,争取用10 年左右时间把北大荒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在全省、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起示范作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现代化农业企业集团。特别是“十一五”垦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产总值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左右,比2005年增长1.1倍,5年平均增速16%。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350亿元、152亿元和16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91.7%、1.76倍和1倍。预计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91亿元,比2005年增长1.37倍。预计实现人均生产总值39700元,比2005年增长1倍。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比2005年增长2.3倍。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0.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45倍。“十一五”以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利润6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8倍;家庭农场累计实现利润46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垦区连续实施“路、住、水、能、树,文、教、卫、保、富”十大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新建公路总里程8507公里,为“十五”时期的4.3倍,农场通车率达到100%。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26.63平方米。新增50万人用上安全饮用水。新增3.2万户居民用上清洁能源。完成国家级生态垦区建设任务。累计植树造林143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18.2%,初步实现绿满垦区。六项文化惠民覆盖工程基本完成,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8%,“报、刊、台、网”宣传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增强。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2800元,比2005年增长83.8%,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整体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塑造垦区形象,打造旅游品牌。
二.垦区的生态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
新世纪以来,北大荒积极构建四种农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旅游带动了农业观光业的快速发展。
1.都市型农业:特点是紧靠城市,可以经营特殊蔬菜和花卉,可以开展体验式农业旅游和农业科普旅游,“功能以观光,参与为主”[3]。北大荒的哈尔滨管理局所属的香坊农场近几年来,积极开展菜篮子工程为市区提供蔬菜和各种花卉,实现效益1000多万。牡丹江管理局的宁安农场建设了特色生态园效果显著。2.生态型农业:特点具有良好的域内生态,名山名水及其特有的民族风情,可以打造民族生态农业游。例如牡丹江管理局的兴凯湖农场和8510农场具有自然的优美风光和俄罗斯风情,现在到这两个农场旅游的游客年近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收益1400余万。3.集约型农业:特点土地资源丰富,具有机械化现代化农业资源,具有特色的绿色(AA级)有机产品,可以开展农业产品观光游。现在黑龙江农垦已认定绿色食品基地65余万公顷,例如全国著名的友谊农场和建三江管理局。4.生态农牧交织型农业:特点农牧资源交织,具有现代化的农畜牧业,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可以开展风味饮食观光游。例如牡丹江管理局8511农场是垦区一流的现代化牧场和完达山品牌的发祥地。奶牛产业占大农业比重已超过50%,奶牛业产值已达7000万元,奶牛发展的阳光地带呈现在人们面前。
北大荒的四种农业发展模式都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与开发,为农业旅游业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理顺好、协调好必将发挥好模式优势,为旅游的开发提供基地市场保证。
参考文献:
[1]杨铭铎,焦翠翠.黑龙江省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李昌宇,侯学英,李绍刚,曲娜.黑龙江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3]张桂兰,刘敏,张旭强.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及战略[J]. 北方论丛,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