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发新能源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几乎难以相信,几种化学原料勾兑后,倒入煤气罐内,然后与普通液化气灶连接,一扭电子打火机开关,只听“嘭”的一声,炉盘上燃起一团直往上窜的蓝色火焰,仅十分钟,就把一壶重12磅的冷水烧开。
发明这种无烟、无毒民用新型能源液化气的是江西省的一位新产品研究教授陈。他在以前一种配方的基础上,经过数千次的实验,研制出四种新配方,解决了有的地区原料不全的大问题,是一种新突破。一上市就受到用户的青睐。这种燃料以化工产品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化学添加剂,以空气为载体即可点火燃烧,其热量可达1.5万大卡,经过技术权威部门检测能量大大高于天然液化气,燃烧率100%,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而成本不到液化气的五分之一!以普通的煤气罐为例,成本只需三十元钱,生产只用十几分钟,使用时间达60天左右,其中化学原料各地县化工原料商店都有销售。这的确是一项真实的新技术,得到相关权威部门的认可,目前社会上还很少有人知道,您若能抓住这一机遇,迅速投产,必获厚利。
陈教授利用此技术成立了一家新型液化气公司,不到半年时间就创造经济效益200万元,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有关部门建议大力推广。
为了使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尽快转换成社会生产力,让光明带给每一个家庭,将温暖送到每个人手中,陈教授以最低价格转让这项新法造火技术,这项技术只需按资料配方配制,即可一次成功,不必现场培训,函授资料费每份388元(有的人模仿、剽窃后,收费高达几千元,请读者擦亮眼睛,认清是个人还是杂志社,以防花了钱买了个教训)。
为了保证读者货款安全,我刊与培训基地达成协议,想该产品的读者可把款项直接汇到杂志社,待读者收到货物之后本刊再把货款转交,请读者放心。
北京电话咨询:010-82855252 13121252337 18992022539 银行卡汇款快捷,短信告知当天发货,四天收到。
农行卡:6228480220834521118蔡秀荣
邮政卡:6 210987950000827529 蔡秀荣
陕西办事处:029-33281499 18992015509
据悉,“十一五”期间,中国将投入11 亿元人民币研发新能源汽车。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
与此同时,外资巨头通用汽车近日高调宣布,未来5 年内,通用汽车和上汽将共同向清华大学投资500 万美元,用于建立中国车用能源技术研发中心(CAERC)。业内人士称,通用汽车此举标志其加大了进军中国新能源车领域的步伐。
有关专家指出,外资汽车厂商推出了多种新能源汽车,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萌芽。苛刻的准入门槛、政策的犹疑不定,都在拖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的步伐―新能源汽车要想走进普通的家庭,路还很长!
中外车企上演角力赛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到2010 年中国石油消耗的61% 要依赖进口,而汽车的石油消耗将占国内石油总需求的43%,到2020 年上述比率将分别增至76% 和57%。
同时,环保的压力也在不断地加大。从2007 年1 月1 日起,北京开始对轻型柴油车实施相当于欧IV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提前与国际接轨,同时北京将于2008 年在国内率先对新车实行“国四”排放标准,2010年国内新车销售将全面实施该标准。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有关专家指出,长远来看,解决能源短缺之道不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而是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开发新能源汽车。
据预计,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20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1.4 亿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 万吨,替代石油3110 万吨,两者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2020 年以前节约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发展新能源技术。
尽管中国没有确定将采用哪种技术作为未来的环保节能汽车最终的技术方向,但外资巨头的目光已经盯紧这一领域。可以确定的是,新能源汽车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愿放弃的市场。从技术到产品,从概念车到量产车,展开了一场“未来之战”。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12 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由通用推出的全球首发车雪佛兰Volt 概念车采用了通用最新研发的E-Flex 系统,完全实现零排放,即将在两三年后进入量产阶段;日产公司推出了一款集驾驶乐趣与环保设计于一身的概念车Bevel,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电控转向、油门和制动系统等最新技术;宝马也推出一款全新( 氢能)7 系列轿车,它以宝马现有7 系列为基础,可选择汽油或氢为燃料,在以氢动力模式行驶时,这款轿车只排放水蒸气。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产品也渐入佳境。与外资汽车巨头已经进入研发尾声或量产阶段的新能源、替代能源等环保车型相比,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产品虽然略显稚嫩,但是研发的步伐仍在不断加快。上汽集团正推进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的研发,同时争取尽快实现二甲醚燃料城市客车的产业化;奇瑞汽车集中展示了其应用灵活燃料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的多款产品,并计划2010 年以后20%以上的生产车型采用新能源燃料;吉利展出了两款自行研发的甲醇代用燃料轿车和混合动力轿车。
有关专家指出,在中国汽车企业实力较弱的情况下,中国有关主管部门应该给予相应支持,如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企业。2007 年11 月1 日,《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施行。对于规则的出台,业内人士表示,规范市场只是有关部门的出发点之一,另一个意义在于,规则将迫使外资汽车企业在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后,必须拿出有含金量的技术,才有可能获得通过。对整个行业来讲,《规则》有利于提高本土企业的开发能力,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路径。
新能源汽车遭遇瓶颈
当能源与发展、汽车与环境发生冲突时,新能源的话题就再次被提到了日程之上。而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各自的新能源战略,并将可替代的过渡能源产品充分市场化的时候,国内的新能源研究仍停留在模式的讨论阶段。
近年来,中外汽车厂商推出了多种新能源汽车。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萌芽。苛刻的准入门槛、政策的犹疑不定,都在拖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启动的步伐。
2007 年3 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征求意见稿)》,对在国内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准入企业设下了多达15 道门槛,并实行苛刻的一项否决制。此举也被看作是中国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让有限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实力的厂家手中的重要举措。
在2007 年上海车展上,从灵活燃料到混合动力,从国内厂商到国际巨头,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大部分还处在样车、概念车的阶段。新能源汽车与其说是争夺目前市场的主力,不如说是抢占未来市场的预备军。
而新能源的来源和新技术的成本,是阻碍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的两大障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7 年初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所热衷的乙醇燃料,将进一步抬高全球粮食价格,大豆、玉米和小麦将首当其冲。
2006 年,美国提出到2025 年用生物质能源替代75%的中东石油进口。欧盟也宣布,到2020 年,运输燃料的20%将用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然而,这对粮食价格势必产生巨大冲击。
在中国,有关方面还对是否应该扶持燃料乙醇心存疑虑。从目前所掌握的技术上看,制取氢的成本及消耗的能量仍然很高,而甲醇作为燃料仍具备一定的环境风险。
另一方面,采用新能源的汽车由于采用了更多全新的技术而推高了成本。以雷克萨斯的一款混合动力豪华轿车为例,其在中国市场的定价在82 万元左右,但是其同样性能的常规动力产品价格要低10 万元以上。不仅是豪华车,采用新能源的汽车在成本上都要比使用传统能源的车提高10%左右。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很难让普通消费者主动分摊这种环境成本。
2006 年,由于存在政府补贴和交通上的优待政策,美国总共卖出25.5 万辆混合动力车,其中丰田Prius 占43%。然而,丰田Prius 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因为缺乏政府补贴,一直不为消费者接受。对中国政府来说,如果大力扶持新能源,势必又会对刚刚起步的汽车工业造成一定冲击。是保护汽车工业还是保护环境,成为两难的选择。
据国外的经验,汽车能源多样化发展初期一般需要政府引导投资的政策。有关专家认为,汽车能源多样化开发能否引起普遍重视,很大意义上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国家应通过价格和税收政策引导产业的初期发展。
而中国能源主管部门则迅速对此进行驳斥,认为IEA数据高估了中国的实际能源消费。理由是,依据今年2月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中国2009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换算成油当量约为21.32亿吨,以此计算,略低于IEA公布的美国能源消费量。因而所谓的“第一能源消费国”的帽子理当奉还给美国。
在笔者看来,欧美炒作中国“第一能源消费国”话题,恐怕也有各自不同的考虑。
站在美国的角度,将“第一能源消费国”宝座主动让与中国,可以转移矛盾,大大减轻其所面临的压力。长期以来,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坚定主张在减排问题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以保障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欧洲和日本已较早做出了减排承诺,压力事实上主要落在美国肩上。
而站在欧洲角度来看,则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只要全球最大的两个能源消费国斗起来了,掀起风浪,就能让气候变化成为今年年底坎昆会议上全球瞩目的焦点。而中国或美国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或许会被迫做出更大让步。
对于中国而言,如何最大程度化解这种外部压力,从而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呢?
一方面,固然要据理力争,驳斥各种不实的“被统计”数据。更重要的是,中国应与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在各种国际多边场合上坚定地捍卫自身的发展权。
另一方面,也应当承认,以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轴来看,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历年公报,2001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已从14.3亿吨标准煤跃升至31亿吨标准煤,短短9年间就增长了一倍多,年平均增幅高达13%。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演化路径和外部可利用资源约束来看,实现低能耗和低碳增长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战略性抉择。
具体到战术层面,中国可以有两个选择:
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用以替代大量制造温室气体的传统能源。为实现胡主席和温总理提出的两个目标,国家发改委计划在2011至2020年10年内累计增加直接投资5万亿元,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重点是智能电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和新能源汽车等。
但实事求是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石油、煤炭这些传统化石能源仍将肩负中国主要能源的角色,而新能源暂时还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如果没有政府的巨额财政补贴,或者说,除非将来国际原油和煤炭价格长期处于令人无法承受的高位,新能源要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哪怕是1个百分点都异常艰难。
相比之下,对于中国而言,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一个比开发新能源更为迫切、也更容易取得成效的路径。中国目前的单位GDP能耗不仅远远超过欧美日发达国家,甚至比印度也高出不少。据估算,若中国能效曲线能达到全球目前的平均水平,则中国单位GDP能耗可下降空间高达50%,其中近30%将来自于节能技术,另外20%来自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道路载运工具;内燃机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载运工具是使运输对象空间场所移动成为可能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实现物体运输的工具和载体,包括车辆,船舶,集装箱等。现如今道路载运工具作为人类运输工具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运输特性,种类也很多,从运用能源上分为内燃机汽车,燃气轮机汽车,还有现在提倡的新能源汽车等。本篇论文就此分类逐一分析并总结出现代道路载运工具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1 内燃机汽车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电子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广泛应用,汽车内燃机的水平得到了飞速进步,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我国也成为了世界汽车内燃机制造大国。内燃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机床、石油、钢铁、化工等很多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内燃机行业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的世界经济竞争力。内燃机比其他动力系统有着很多优点,主要表现在其具有很高的热效率,而且内燃机的应用较其他动力机械的广泛程度特别高。目前,内燃机是所有可移动的动力装置的核心,而且当前没有任何一种动力可以替代。内燃机已经发展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体系,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人们去提升,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全方位需求,在未来的 10 年,传统内燃机动力和混合动力仍然是重点发展领域。内燃机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汽车、船舶、工程机械、农机等领域,而且这种应用是不可替代的。
虽然电动车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人们对内燃机的效率提高问题更为急切。有数据显示,2009 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为 47%,而近两年,已经达到近 52%。这其中,近70%的消耗为内燃机的石油消耗。在内燃机刚刚出现的时候,热效率大约为 12%,2010 年的时候,内燃机的热效率已经达到46%。为了争取更多的新能源动力开发时间,要求我们要努力降低油耗,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大力发展柴油车,增强动力,降低油耗,符合低碳需求。但是,柴油机中的燃油系统、嘴、泵等主要零部件的价格较高,因此,柴油机的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较高,而且其油品要求高,供应困难,现在能够供应满足柴油机需求的柴油的城市比较少,因此还需要我们努力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汽车内燃机技术虽然目前有较好的水平,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下大力度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我国汽车内燃机技术水平,保证汽车内燃机质量,降低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2 新能源汽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的保有量逐年不断增加,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加剧。各国都在竭尽全力降低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致力于代用清洁燃料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工作,以减轻对石油资源的过分依赖和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在交通领域采取的共同措施。近年来各大汽车生产商都加大了新能源的研发力度,以提高自身产业的竞争力;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得以迎战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进而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缩短我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差距,可使我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虽然当前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研发新能源汽技术,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基本上与它们位于同一起跑线上,差距不是很大。2)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控制污染和噪音的需要。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制定了相关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用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探寻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汽车”成为各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各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乃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石油资源储藏是有限的,总会有一天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等到世界石油资源出现匮乏时,各国对石油资源的竞争必将更激励,石油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所以减少使用石油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促进我国新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我国的汽车市场。我国的汽车工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相对会小一点。
在未来的几年里,汽油和柴油仍然是汽车的重要能量的来源,但传统汽油机的市场份额将在此后明显下降,而柴油车仍将在重型车辆领域继续保持很高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的近期解决方案是传统内燃机技术和替代燃料汽车;中期解决方案是混合动力汽车大幅度降低能耗和排放;远期解决方案是纯电动汽车和燃
料汽车,特别是资源极为丰富且完全没有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将重新定义汽车产业格局。虽然新能源汽车有替代燃料的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多元化技术发展,但是由于现在的技术发展水平,因此寻找多元化的替代燃料(如天然气、乙醇),开发更接近市场的混合动力技术,成为目前开发可替代石油资源的最切实际可行的一步,而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由于技术仍难取得革命性的突破,难以成为汽车行业近期的发展目标。纵观全局,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应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创新核心技术,加快建设关键零部件基地,加大对消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激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健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趋势,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将逐步替代传统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主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次新的汽车变革,是对汽车工业长足发展的巨大驱动力,它将为节能环保立下汗马功劳,新能源汽车是作为节能减排和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要内容。
3 结论
目前道路载运工具中内燃机汽车还是道路运输的主流组成部分,但是具有一系列的弊端和对环境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这些原因,新能源汽车便成为了现在的发展趋势,虽然还有很多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总会逐一攻破。
参考文献
[1]崔胜民,韩家军.新能源汽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能源独立;政策;新能源
引言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费国,长期的高能耗发展模式与消费习惯,使得占世界4%的人口消耗20%以上的能源。传统油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储量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太阳能、风能由于技术与成本制约,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弥补能源缺口,因而带来了经济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在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中暴露无遗,于是尼克松提出“能源独立计划”,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完善,现阶段已形成以科技创新带动能效提高、新能源开发为核心内容,体系完整的政策体系。
能源独立的实现政府扶持是前提[1],但是美国“能源独立”趋势的提升是过去50年来美国能源供需关系演变、技术进步和能源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尤其是页岩气的开发是其能源独立之路上的阶段性成果,使美国能源依存度出现拐点,扭转了美国能源对外依赖的局面,页岩气丰富与廉价的优势,缓解了经济增长与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对于美国制造业回归,经济复苏意义重大[3]。
学术界关于美国能源独立的探讨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愈发激烈,无论是否承认美国能源独立实现的可能性,但能源产量增加,独立趋势增强是不争的事实。这一趋势在化石燃料储藏量日益减少与环境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不仅对美国能源、经济安全意义重大,也为世界各国能源发展提供了借鉴,尤其对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对外依赖逐步增强的我国来说更具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美国能源独立政策的演进及成果,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提高我国能源政策科学性,促进能源生产与能源结构优化,减少能源依赖、经济脆弱性。
1、美国“能源独立政策”的演进
“能源独立”简言之即减少能源的外部依赖[4],但并不意味着零进口,而是增加本国产量,将能源自给率提高到能够保障本国经济的独立性、进口控制在当国际能源市场波动不会大幅引起国内经济波动的范围内。同时在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时代赋予了能源独立新内涵:开发新能源,调整能源结构不被其他国家以节能减排任务掣肘经济。
尼克松的《能源独立计划》正式拉开了美国探索能源独立的序幕,但早在二战时期,战争的需求及石油在运输业的广泛使用,已使美国对外能源依赖日益增加。据WTO统计,1974年能源贸易赤字达236亿美元,为当年商品货物净进口的两倍。能源对外依赖的增强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也为美国经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国际能源价格与产量的变动必然强烈影响美国经济。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减产协议,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国际市场上油价暴涨四倍,次年美国工业生产下降14%,经济增长率为-1.8%。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疲于应付危机带来的窘境,政策措施围绕减少能源进口、维持本国能源价格与生产进行。尼克松采取紧急措施,以石油价格管制为主要手段稳定石油价格,这种政府主导的石油价格体制在福特、卡特政府得到了延续,并对进口石油征收关税以减少石油进口。
随着危机的解除,国内能源市场秩序恢复,政府的管制严重扭曲了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内能源市场与国际人为隔离,导致本国工业成本较高。里根政府开始了石油市场化改革,倡导私有主导供应为主同时弱化政府功能的能源政策。1981年解除石油价格控制,美国油价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下降近50%,但另一方面也刺激了进口的急剧增加。
20世纪90年代开始能源进口依赖的压力增大与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凸显,美国定期国家能源战略,将解决能源危机的应急措施逐步发展成为有依据、有约束,更具科学性的长期规划。小布什开始将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兴战略产业纳入到宏观规划之中,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更是将能源产业的转型与发展作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动力,2009年奥巴马签署《美国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案》,加大新能源开发与应用的资金投入和新能源产业的税收优惠支持力度。经过长期发展与积累,美国拥有大量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专利技术,带来本国能源生产增加、能源独立趋势加强。
2、美国能源独立政策成果
2.1能源贸易逆差减少,能源的经济贡献率上升
1971年开始美国商品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而且逆差不断扩大,其中能源逆差占比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能源贸易逆差占贸易逆差总价值之比均在20%以上,最高达到53%,能源逆差与贸易赤字变化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减少能源贸易逆差,能有效改善贸易赤字的状况。
进入21世纪能源缺口迅速增大,尤其是石油消费总量的60%以上需要进口,2008年能源贸易逆差占贸易赤字的比例上升至48%,即当年贸易赤字有近1/2来自能源贸易逆差。改善贸易赤字状况,必须增加本国能源生产,减少进口。2005年布什签署《美国能源政策法案》,将未来美国的能源供给从主要依靠国外能源资源转变为以增加国内能源供给、降低能源依存度和节约能源为主[5]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和开发,包括开发阿拉斯加和美国西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本土油气产量增加,供给增加直接导致价格下降。长期以来美国作为原油净进口国,大部分时间西德州原油现货价格比同期迪拜、布伦特略高的局面发生逆转。进口量和价格两方面因素同时作用,能源贸易逆差减少,2013年能源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赤字下降至1/3左右。同时根据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计算,能源对本国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尤其是2012年以后超过0.2%。
2.2能源自给率上升,经济独立性增强
20世纪20年代美国进入油气大发现时代,石油迅速超过煤成为主要能源,自1948年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后,美国政府严格管制的能源政策,带来一次能源自给率短暂上升。但现代工业要求完善能源市场,里根的政府的能源市场化化改革更是让国际低价油涌入,所以美国一次能源自给率在1982至2005年持续下降,并在2005年达到了历史最低点69%。
但进入21世纪,美国加大技术投入、开发新能源和传统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2003年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国内油气资源供应不断提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和开发,包括阿拉斯加和西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本土石油产量加速增加,2008-2014年年均增长率达9.5%,石油自给率从35%上升到62%;2009年天然气生产超越俄罗斯成为第一,其中页岩气占天然气生产总量的比例从1996年1.6%上升至2013年的39.7%。消费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一次能源消费萎缩。因此2008年后美国一次能源自给率增长明显加快。
促进本国能源生产的增加,是实现能源独立的必经之路,美国常规油气资源相对不足,页岩气、油开采技术的突破与太阳能、风能、核能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增加了能源供给,提高了本国能源自给率。
2.3促进新能源开发,培育消费市场
美国石油、天然气消费占世界消费总量20%左右,储量天然气占5.2%,石油不足3%,面对巨大的能源需求缺口和环境压力,未来能源独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新能源。可再生性和清洁的特征使新能源成为理想的替代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正如奥巴马所说“清洁能源经济的领导者将成为领导全球经济的国家”。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期研发投入耗资巨大,政府支持成为关键因素。进入21世纪美国政府支持力度加大,2001年国家能源政策报告《向美国未来提供可靠、经济和环保的能源》、2005年布什签署《美国能源政策法案》都以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为侧重点。2009年奥巴马签署总额达7870亿美元的《美国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案》,其中与新能源技术革命相关项目支持拨款达到970亿美元;用于替代能源研发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达607亿美元,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相关投资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这一系列的政策初见成效,至2014年可再生能源生产量达到一次能源总产量的11%,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扩大。
新能源的发展依赖于新能源消费市场的开拓,美国作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并拥有最发达的高速公路,交通运输部门用油占石油消费总量达70%左右。发展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开拓广阔的市场、减少石油消费。奥巴马政府2009年投入24亿美元支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以7000亿美元的抵税额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增强公众的新能源消费能力;联邦政府购买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制造的1.76万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向汽车制造公司提供低息贷款助其进行电动汽车的自主研发和市场化,新能源汽车销售份额不断扩大。
3、启示及建议
3.1促进本土能源供给增加是实现能源独立的基础
美国能源独立政策经历四十多年的探索,从最初的政治、军事手段保障能源供给渠道多元化到回归本土能源的开发和替代能源的生产,从而提高经济的独立性。页岩气技术的突破、奥巴马重启核建设计划、促进生物燃料的应用、太阳能、水电的开发,实现能源供给多样化。
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快速时期进入新常态,对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近十年石油消费以近5%的年均速度增长,已达世界总消费总量的12.4%,一方面我国油气储量占世界储量不足2%,而且部分能源埋藏较深、环境恶劣,开采难度大,需要打破技术瓶颈提高我国油气的勘探水平和开采规模,增加能源供给;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技术,发展替代能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多煤少油气的特征,其他能源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加快步伐,促进我国能源供给的多样化。
3.2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是实现能源独立的制度保障
美国巨大的能源需求也蕴藏了寻求能源独立的动力,对于能源独立之路的探索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要求。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在2025年前后超过俄罗斯成为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国,能源缺口持续扩大,对外能源依赖增强,提高能源自给率、降低经济脆弱性是我国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但能源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确立能源发展目标,围绕目标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完善法律规范,形成能源发展长期规划。
3.3能源开发技术创新,是实现能源独立的必要条件
美国积累了大量与新能源相关的技术专利,不仅促进了本国能源供给的增加,而且还通过技术输出获得知识产权利益,保持本国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优势与领先地位。技术创新具有正的外部性,技术溢出效应使得新能源开采技术开发激励不足,加之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周期较长,依靠市场调节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所以需要政府在能源开发阶段加大研发投入。
我国在太阳能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但技术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开发成本高,规模小,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页岩气勘探取得进展、开采潜力巨大,但开采技术滞后,加强自主研发,突破关键技术的瓶颈,否则依赖技术引进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流失,也会以对外技术依赖的形式阻碍能源独立。
3.4尊重市场规律,培育新能源消费市场是实现能源独立的必由之路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只有培育新能源消费市场才能为新能源生产提供动力,实现新能源产业化。现阶段,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较常规能源成本要高,受市场机制影响难以发展。降低新能源生产企业进入门槛、给予新能源生产企业税收优惠、消费者补贴,有利于促进新能源生产。美国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给予税收优惠和消费补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已达20%左右,为生物柴油、氢燃料等新型燃料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现阶段新能源生产初步发展,但应用不足。生物能源起步较晚,正在推进生物柴油、乙醇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风电、太阳能发电并网陆续取得进展。太阳能发展迅速但对于国外市场依赖性强,2009年我国太阳能光伏95%的产能出口,引发大量针对我国光伏设备的“双反”调查不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立足国内,才能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参考文献
[1]皮德罗.能源独立[R].布鲁金斯学会,2009
[2]徐小杰.美国能源独立趋势的全球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3(2):34-45
[3]刘洲虹.美国能源依存度的拐点及启示[J].金融经济2015(24):146-148
[4]张茉楠.美国“能源独立”战略重塑全球新格局?[J].发展研究,2012(05):34-36
[5]胡晓群,颜剑英,胡小丁.美国能源政策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借鉴[J].当代亚太,200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