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产业的特点

光伏产业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伏产业的特点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嘉兴光伏园区;产业链;五位一体;四个统一;集聚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020-05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要积极推进开发潜力大的新型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化[1]。“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光伏产业技术的进步不仅降低了光伏产品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光伏产品的质量和光电转换效率,有关光伏产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光伏发电成本较高,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动力不足,在光伏项目规划、年度计划和各级规划管理协调机制等方面有些无序等等[2]。根据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要全面推进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革命,要推进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嘉兴已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嘉兴光伏园区)为浙江省级高新区,分布式太阳能光伏产业已初显成效,被业界称之为“秀洲模式”,其做法值得借鉴。

一、嘉兴光伏园区简况

(一)嘉兴光伏园区成立的背景

2007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和构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的主要抓手。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光伏产业涉及光伏发电三种技术的本地多个企业在细分行业中已具有领先地位,分别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发电、薄膜太阳能电池发电以及聚光太阳能电池发电。例如,福莱特玻璃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太阳能超白压延玻璃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一;上澎太阳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的“智能硅”薄膜电池产品解决了光伏电池生产的经济性、规模性以及环境方面的瓶颈问题;嘉兴蓝特光学有限公司的第三代光伏技术成为业界领头羊之一。为此,嘉兴市秀洲区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2012年底,嘉兴光伏园区已集聚了福莱特玻璃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嘉兴)环保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上澎太阳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等一批有竞争力的光伏企业。因此,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创建之前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二)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历程

虽然嘉兴光伏园区成立时间不长,但是由于起点高、路子对,已从摸索成长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

1.摸索成长阶段。2012年12月,省级高新区“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嘉兴市秀洲工业园区正式挂牌成立。嘉兴光伏园区位于嘉兴中心城市的西翼的秀洲新区境内,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嘉兴光伏园区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的总体要求(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是指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体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智慧电网建设、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加快在产业高端化发展、商业化推广应用、关键技术攻关、配套政策环境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希望建成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和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城市[3]。

嘉兴光伏园区成立初期,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有力的招商支持,2014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起点和新的发展机遇,嘉兴光伏园区全面分析和梳理光伏产业发展基础、演进思路、产业链条,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和招商策略,积极引进目标企业,同年7月出台了《嘉兴市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4]。

嘉兴光伏园区经过近一年半的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对园区的光伏项目实施“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推进服务、统一运营管理”,该做法解决了“整合屋顶资源、优惠政策到位、发电利润合理分配、顺利并网、统一运营”等难题,被业界冠名为“秀洲模式”,该模式在2014年8月的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会上进行交流[5]。

2.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嘉兴光伏园区不仅在引进光伏投资项目、研发、生产与应用等方面取得跨越式的成效,具体(见下表),而且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为了给嘉兴光伏园区提供一个更好的成长平台,2015年5月出台了《嘉兴光伏科创园建设方案》,嘉兴光伏科创园定位为光伏新能源产业提供全程配套服务,包括研发、设计、检测、培训、商务参展、财务、法律、电子商务、信息等方面,嘉兴光伏科创园也是嘉兴秀洲工业园区、嘉兴光伏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平台。

二、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模式

嘉兴光伏园区自从挂牌成立以来,大力开展光伏产业“五位一体”的创新综合试点,以打造“中国光伏科技城”为总体战略定位,同步推进“光伏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机制创新、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商业模式创新、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区域智能电网创新、政策集成支持体系创新”,逐渐成为国内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镇。

(一)“搭平台、定重点”为产业发展强基础、明方向

袁艳平(2012)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技术、人才、产业化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加上市场、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存在着一定风险[6]。嘉兴光伏园区为了降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风险,搭建了浙江秀洲慧谷科技创业中心(上海交大国家级孵化器)、中电科36所智慧产业园、嘉兴光伏科创园等光伏产业发展的专业平台,平台集光伏产业科研、企业孵化、产品展示、光伏发电示范应用、综合服务等五大功能为一体,为光伏产业链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2007)认为,产业链由“龙头”产业、“七寸”产业和“配套”产业三个环节构成,其中,“龙头”和“七寸”环节相对应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产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完全取决于其是否掌控着产业的“七寸”和“龙头”环节[7]。光伏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硅料和硅片、中游的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下游应用系统五个环节,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光伏专用设备制造是与产业链相关联的产业,为了平衡发展产业链、在核心技术环节处于领先地位、提高光伏发电的应用,园区在初期规划就确定三大发展重点领域,分别是光伏专用设备和光伏发电核心部件、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高效光伏电池与组件、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及光伏光热集成技术。

(二)“定向招商”完善光伏产业链

产业链的理论起源源于20世纪初,马歇尔(Malslla A.,1920)将企业内部的分工扩展到企业之间的分工,即企业与企业之间因生产工序前后的关联性形成链条[8]。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1958)从产业链的前向、后向联系的角度强调了产业前后关联的重要性,称其为“关联效应”[9]。史蒂文斯(Stevens,1989)从系统性思维视角认为产业链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四大主体构成[10]。波特(MichaelE.Porter,1989)从集聚的视角指出产业链能促进产业集聚,并最终形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11]。嘉兴光伏园区为了完善光伏产业链和形成供应、生产、分销和消费者四大主体完整光伏产业系统,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功效,嘉兴光伏园区委托知名中介机构把整个光伏产业链22道环节的国内外知名相关企业绘制成“招商地图”,然后按图定向招商,已引进包括韩国OCI光伏产业基地、美国嘉晟智能玻璃、瑞翌金刚线等一批行业龙头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形成覆盖光伏装备生产、光伏产品生产、太阳能发电及运营维护等环节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三)“外引内培”激发光伏产业技术创新

从20世纪初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之后,一些学者开始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不少学者认为外部引进和自主创新是主要模式。嘉兴光伏园区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引进光伏技术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及泛光伏人才,培育省级重点研究院和省级研发中心,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的结合增强了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内在动力。例如,园区引进中电科36所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国网电科院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万马光伏云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国内顶级的光伏技术科研院所,吸引泛光伏类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及相关技术创新团队落户高新区,他们研发的多项光伏技术全国领先,有效降低了光伏发电的装机成本。

(四)探索光伏应用创新模式,发挥示范效应

产业产品的应用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应用总量、应用类型、应用结构等会促进产业的繁荣、转化或衰退。为了破解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难题,嘉兴光伏园区形成“四个统一”的应用创新模式。统一规划布局:委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光伏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委托SEMI(国际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协会)、福睿智库等开展规划战略咨询,细化发展思路,全面规划布局,确定了“双核四区多廊”(“双核”即以北科建智富城产业研发区为依托的智谷科创区和以光伏科创园为依托的总部体验区;“四区”为江南湖景区、低碳商住区、未来展望区和连片示范区;“多廊”为多条光伏路灯生态廊道)的总体布局来全面推进示范应用;统一资源管理:由光伏高新区管委会统一管理屋顶资源。首先,管委会建立光伏高新区内可利用屋顶资源数据库;其次,与屋顶业主签订安装光伏电站协议,统一掌控屋顶资源;再次,统一屋顶租赁和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标准,实现了对屋顶资源的统筹管理[12];统一推进服务:光伏高新区对项目全程跟踪,确保服务到位;统一运营管理:光伏高新区成立专业运维公司,负责辖区内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电费结算、运行维护等后续服务工作。“四个统一”的管理形成了政府主导、合同管理、自建自发自用的应用示范推广模式[13]。截至2015年11月,嘉兴光伏园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已并网发电61兆瓦。

三、嘉兴光伏园区的经验借鉴

嘉兴光伏园区在我国光伏产业处于低迷时成立,能奋力突出重围,并快速发展,现正着手打造光伏小镇,其做法值得分布式光伏产业同行学习借鉴。

(一)园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顺势而生

1.顺“天时”抓机遇。国际能源署(IEA)的《2012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了全球能源版图和能源结构变化的四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国际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提速,可再生能源作用日益凸显。2009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两部委开始联合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我国的光伏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产业链呈现“两头在外”格局,但是由于受金融危机与海外“双反”(指我国的光伏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影响,至2012年时产业发展进入低谷期。一边是国际上大力发展可再能源形势,一边是国内光伏产业陷入困境,因此,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是保证我国光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政府将光伏产业的危机转换成机遇,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和构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特色区的主要抓手。

2.借“地利”得优势。嘉兴秀洲区地处长三角地区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与上海、杭州、苏州、湖州等城市相距均不到100公里,受“上海经济圈”“杭州湾经济圈”和“太湖经济圈”的辐射,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区位优势。高速公路及跨海大桥在嘉兴市秀洲区形成的“三横三纵三桥”及“四空四港”,形成了海空联运运输网络,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交通优势[14]。

3.有“人和”做保障。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人和”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为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出台扶持政策。园区不仅整合了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的扶持政策,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例如,税收政策:享受省级所得税收全额返还的优惠;电价补贴政策:除享受国家规定光伏发电补贴以外,在上网电价标准基础上每千瓦时再补贴0.3元;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光伏装备制造业、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为载体的创新能力建设及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资金政策:对于引进的光伏产业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再给予500~3 000万元人民币的产业奖励支持;项目优先政策:在2015年前,园区内的光伏分布式电站优先让入驻园区企业承建;人才激励政策:入住企业的领军人才可申报“千人计划”,被认定后将获得最高500万元的奖励资金,入住企业申报市、区“精英引领计划”,其中市级专项资金分别为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区及专项资金为50万元[15]。

(二)完善产业链,发挥产业产品的集聚效应

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著名分工理论阐述了产业链作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分工协作反而会提高生产效率。聂玉强(2013)认为,围绕产业链招商有助于降低投资经营成本、加快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土地利用集约化和节约资源[16]。嘉兴光伏园区利用嘉兴已有的光伏产业基础优势,并通过招商引企和探索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应用示范,实现产业横向和纵向的集聚效应,横向实现众多光伏企业集聚,纵向实现从光伏产业上游配套材料、中游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到下游光伏应用等企业集聚,形成了相对完整产业链。三年来,吸引美国、韩国及国内光伏行业知名企业的项目落户,提高了产业档次、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了产品附加值,降低了产品成本,发挥了产业产品的集聚效应。

(三)引进泛光伏人才,发挥产业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

光伏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为了培育光伏产业竞争力,嘉兴光伏园区采取“筑巢引凤”(通过培育企业研究院和引进国内研究机构集聚光伏产业相关人才)和“引凤筑巢”( 通过上门拜访、邀请、聘用、建立实习合作等方式吸引重点院校、专家等来光伏高新区设立科研机构)的方式引进泛光伏人才,不仅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行业创新方面起到引领作用,而且为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发挥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通过人才引进有效推进了光伏科创园、新能源建筑集成(光伏)研究中心、分布式光伏检测(认证)中心、分布式光伏碳交易资产金融管理中心、分布式光伏发电运维管理中心的建设[17]。

(四)政府的引导和统一管理,放大产业投资和应用的集聚效应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影响力甚至大于科技创新的影响力。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产业规划、重点发展、扶持、引导和管理等等。嘉兴光伏园区的发展得到省、市、区、园区四级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的经济政策不仅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光伏产业项目,还有力地推进了分布式光伏项目在园区的应用示范作用,嘉兴光伏园区在政府的引导和统一管理下不断放大产业投资和应用的集聚效应。目前,嘉兴光伏园区的新能源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和收入同比呈增长趋势。同时,嘉兴光伏园区正在不断拓展光伏产业发展与应用的空间,打造成一个“宜业、宜居、宜游,惠产、惠民、惠生”的特色光伏小镇[17]。

嘉兴光伏园区建设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领导和业内知名企业、专家多次实地调研,对光伏产业“五位一体”综合创新模式和“四个统一”的应用创新模式充分肯定。嘉兴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的初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及扶持措施,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发展路径。因此,嘉兴光伏产业发展路径要逐渐有所转变,要由政府主导型发展路径逐渐过渡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模式。

参考文献:

[1]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EB/OL].国务院门户网站,2012-07-20.

[2] “十三五”太阳能产业的机遇与挑战[EB/OL].太阳能光伏网,2016-04-16.

[3] 胡婧妤.园区概况[EB/OL].浙江在线,2014-08-01.

[4] 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Z].2014-07.

[5] 丁珩,邵坚,沈鑫.光伏发电“秀洲模式”引发“蝴蝶效应”[N].嘉兴日报,2014-08-31.

[6] 袁艳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7] 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龙头企业”“产业七寸”与产业链培育[J].中国工业经济,2007,(1):53-60.

[8] Marshall A,Principles of Economics,London:Macmillan,1920:1877-1890.

[9]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0] Stevens and Granham,“Integrating the Supply Cha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Material Management,1989,(8):3-8.

[11] Michael E.Porter.Cluster and new competition economics[M].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12] 叶嘉妍.“四个统一”助推秀洲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N].嘉兴日报,2014-08-01.

[13] 李回雄,李茸.以发电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秀洲光伏产业奋力突出重围[N].浙江日报,2014-08-07.

[14] 沈鑫,邵坚.五位一体寻找光伏蓝海[N].浙江日报,2014-07-31.

[15] 秀洲光伏.政策集成[EB/OL].浙江在线,2014-07-30.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2篇

一、光伏产业的特点

这里从策略研究的角度探讨光伏产业的基本条件(如技术、生产流程、供应链等等)、结构(如企业作为卖者的数量等等)、行为(如r&d、工厂投资、兼并和合约等等)和绩效(如价格和技术进步等等)诸方面的特点和有关政府政策的特点。此处所谓特点是光伏业相对于其他主流能源产业而言的,并不是说其他许多行业都没有。

(一)在供应链和企业构成方面的特点。

光伏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由提炼太阳能级硅、制造硅棒和硅碇、切割硅片等三个环节组成。中游由制造电池这一环节构成。下游由装嵌电池模块和销售太阳能发电系统这两个环节构成。光伏产业的结构特点表现为典型的金字塔模式:即上游的企业数量较少,从事中游业务的企业数量远比上游多,而下游企业的数目最多。

(二)在企业行为方面的特点。

光伏产业在r&d和兼并上有显著的企业行为的特点。在r&d上,最早的r&d是在美国进行的,光伏技术和源头在单晶硅、多晶硅的研究开发上。利用太阳能直接发电最为诱人。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1954年就已经研制成功第一个使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硅光电池(单晶硅光电池),其效率为6%。半个多世纪以来,光电池的科研仍然是先进国家的物理、化学、电子学、材料学领域之最受重视的课题之一,美国仍然是光电转换研究开发最先进的源头国家,挪威、德国和日本也紧随其后。世界上光伏企业研发成果的应用行为特点是在宇航技术上独步领先于传统发电器械,而在地面上的应用行为的范围与一般的煤发电、油气发电和核能发电的范围广阔性不能比拟。具体地说,在宇航技术中,各国多年来发射成功的几千个卫星、探测器和飞行器几乎都用太阳电池为星体上的仪器、通讯设备提供能源,而在地面应用方面则相当有限,例如,可将光电池用于铁路讯号灯和航标灯,以及为边远地区的水泵站、无线电通讯站等供电,在这些事物上已可和别的能源相竞争。美、法、德等国在七八十年代都建立了一些示范性的太阳能发电站,其中建在美国菲尼克斯一个国际机场的太阳电池电站,功率近230千瓦。

(三)绩效方面的特点。

这方面主要特点是光伏发电的单位成本的大幅降低和技术进步的时快时缓。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太阳能电池的单位成本是常规能源的500倍,实在非常昂贵,到了20世纪初期的今日,以中国大陆为例:以煤发电成本为每度电0.2—0.3元人民币,中国的太阳能发电每度电成本为2元人民币。太阳能电池单位成本已缩小到10倍至6.7倍。可见,尽管在一般领域用电,太阳能发电成本与常规能源发电成本还不能拉平,但无疑的是其单位成本在近三十年内有了令人瞩目的下降。

太阳能发电的技术进步有时快时缓的特点,这是与电脑硬件制造的技术进步加速度相比而言的。电脑硬件技术进步的加速度,使人类迅速进入计算机时代。而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则随着油价的高低波动而显时快时缓状。20世纪70年代前,光伏技术虽在50年代已经起步,但由于石油便宜,故进展有限。70年代油价腾飞,光伏技术进步就快了一些,到了80—90年代,光伏技术进步因油价走低而缓慢下来。本世纪初,随着油价又一次腾飞,光伏技术在西方国家再次进入热潮。光伏技术进展的时快时缓,使人类社会很难进入能源的太阳能时代。

(四)政府的光伏产业政策的特点。

根据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所著《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政府的政策,例如规制、反垄断、宏观经济政策等与一国产业四大因素(如产业的基本条件、结构、行业和绩效)都有直接或既有直接又有间接的互动作用。本文笔者还想补充一点,由于光伏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它与国防产业和宇航产业的进步及其产业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和互动作用,这方面的互动作用在上文已有所涉及。

二、日、德、中光伏产业大公司的策略

这里将以日、德、中三家光伏大公司为代表论述西方和中国光伏大公司的策略,主要是整合生产开发(ipd)策略和整合供应链策略(isc)。

(一)ipd策略。

ipd的概念最早流行于美国,整合生产开发这一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对开发新产品的流程环节之间加以整合优化和完全协调,将产品开发的程序与市场要求完全相结合,使企业策略与材料供应紧密相结合。推行ipd首先要确认市场要求。对于光伏企业,要认定市场的要求是光伏产品(电)要融入生活。然后制定企业的策略并实行之,最终使新产品问世后既能符合市场需要,又能使消费者满意。

(二)整合供应链(isc)策略。

所谓isc,顾名思义,就是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加以协调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不同的领先光伏企业处于不同的产业链环节,本文重点叙述的日、德、中三家公司主要处在中游环节(光电池环节的制造),它们在中游、上、下游自然有不同的目标,因而在下面的表格中反映出有不同的策略。

(三)三大公司在整合生产开发方面的策略。

这些策略因企业目标的不同而不同。详见表1。

根据表1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可以得知,尽管日、德、中三大公司在不同目标下的ipd策略相差不远,但三大公司在技术目标和技术水平上仍有相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日、德公司技术水平比中国公司更高。在薄膜技术方面,德国公司的水平更高,其与人合资共同开发微晶硅薄膜更积极。q-cells以持有flexcell公司51%股权去开发可挠式薄膜电池,使产品非常适用于消费产品、屋顶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q-cells与瑞典solibro合组solibro gmbh公司以便将铜铟镓硒吸光层涂于工业用玻璃基层面上作为太阳能电池,其优势在于省却硅材并具有高转换率。

在技术层面,太阳能公司有自己庞大的半导体集团作靠山,夏普高度注意消费者的诉求,其技术开发目标是改善可用性(us—ability),q-cells则重在开发多种薄膜技术。尚德尽量利用中国国内低廉人力资源进行生产和技术研发,其技术开发是从相对较易实行的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人手,即推出硅手指技术,使传统金属导电带的遮光减少,从而提高电池效能。

(四)三大公司在整合供应链方面的策略。

1 在保证硅供应的目标下,夏普的供应链策略是采取与供应商订立长期供应合同与本集团自行生产这种内部筹供方式,而q-cells和尚德则采取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的方法。在硅片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夏普的策略更优于q-cells和尚德。

2 在保证2007年产能的目标下,夏普的策略性指标为710兆瓦,q-cells为516兆瓦,而尚德的目标定在480兆瓦,是夏普指标的2/3,q-cells指标的9/10有余。可见,在电能供应上,夏普在三家公司里最有竞争力。

3 在向大众宣示太阳能的目标下,夏普的策略较多积极的宣传,而q-cells则较少宣示,这是由于q-cells的产业链到电池和电池模块为止,将宣扬的任务主要由系统安装商、发展商、电力公司、建筑商等下游企业负责,而尚德在这方面是采取多宣示的积极策略。可见,在宣示太阳能优势上,夏普和尚德比q-cells更有进取性。

4 在促进新用途的目标下,夏普采取推广特色产品的供应链整合策略,q-cells采取使用薄膜电池的策略以增加用途,尚德在这方面基本上是停留在发展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产品,这对尚德而言是采取跟进策略。尚德的跟进策略说明中国企业技术上相对落后一点。

5 在充分发挥政府政策优势的目标下,夏普、q-cells和尚德都是采取积极利用的策略。政府在能源和太阳能上的各种立法和优惠政策会推动发电成本比传统能源高的光伏产品的需求,增加产能,通过规模经济减低成本,使光伏电池更快地融入社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之中。

三、日、德、中跨国公司对中国太阳能发展策略的启示

通过上文对光伏产业特点的探讨和对日、德、中光伏企业跨国公司整合策略异同的比较,我们可从逻辑上推导出其对中国太阳能发展策略的几点启示:

(一)降低单位电价的r&d活动是光伏行业在发电成本上不断缩短与传统产业电价差距的关键。不断降低单位电价的r&d成果主要表现在光伏发电技术的升级上。光伏发电技术产品现今分为四代:第一代为硅系光伏电池,产品有单晶硅和多晶硅光伏电池,由日光转化为电力的转换效率最高,因此其单位电价相对说来最低,故市场上90%以上的太阳能发电使用第一代技术。第二代为多元化合物薄膜光伏电池,常见的薄膜光伏电池是在玻璃、塑料、陶瓷、石墨、金属片等不同材料做的基板上,使用多种沉积技术,一层层地把p型或n型材料(如非晶硅等)涂上。常见的薄膜光伏电池有非晶硅(a-si)、铜铟硒(cis)、铜铟镓硒(cics)和碲化镉(cdte)电池。由于薄膜厚度薄,非晶硅之类的原材料需求量少,生产成本因而较第一代电池低。第三代光伏电池,诸如有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电池、光电化学电池、聚合物、纳米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这种技术可不依赖传统的pn结分离光生电荷,不过其普及程度比上述第一、二代技术更低。第四代太阳能电池目前还在实验室试验阶段,包括多光谱光伏电池。这种电池能吸收红外线光谱部分热量使光电转换效率更高。要使第二、三、四代技术的光伏电池的深入研发其目标当然是最终降低单位电价,这需要我们的企业继续实行ipd策略,需要我国政府推出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尤其是税收措施。

(二)正确处理光伏产业与一般太阳能产业的关系,尤其是正确处理光伏电池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关系,这一问题我国光伏电池企业关注不够。如果我国光伏电池企业也生产太阳能热水器,那么,后一产品所至的收益可用来支持前一产品的r&d。这样做也是实施ipd策略的一个好方法。

(三)从isc策略的角度看,各国的法规、政策很重要。例如德国缺乏石油,核能发电又受到绿党的巨大牵制,故对光伏发电在政治、法规上予以高度优惠,因而德国近几年对光伏电池的需求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以q-cells为代表的光伏企业成长为世界上在规模和技术上均领先的企业,德国本身也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接受订单的主要来源国。借鉴德国的能源政策,我国宜制订核能源与太阳能并重的能源多样化政策。

(四)在大众媒体宣示太阳能和太阳能发电的优势在我国还做得很不够,将宣示c02减排和宣示光伏电池的优点在我国几乎是空白点。我们应该使广大消费者真正重视太阳能是一种洁净、取之不尽的能源,它到处都有,无需运输,随地可用。由于太阳能流密度较低,又有间歇、不稳定的缺点,至今光伏电池技术开发还远没有其他的技术(如宇航技术、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等等)开发那么快,致使目前在许多场合下光伏电池利用的经济性能还不如常规能源和核能。但我们必须向社会宣示:全世界的矿物燃料和核燃料正在继续逐年减少,最后必将用尽。与此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光伏电池的成本则因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而继续下降。我们的一条有效对策是:环保部门和太阳能企业、部门共同在媒体宣示太阳能的优势。这种宣示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isc策略。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塑造 光伏企业 企业文化 思考

企业的发展靠的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成长基因来自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之所在。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发展和深化改革进程中,光伏产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带有高科技性质的特殊行业,它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发展快速,产业集群在全国各地密集分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事光伏技术产业的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能够对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有所认识,特别是必须在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根据行业特点,主要对如何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思考。

一、塑造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光伏技术企业生存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群体意识,它始终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全过程。目前,光伏技术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国际与国内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各企业间发展理念和管理水平上的相对滞后是一个长期的矛盾,这就迫使光伏技术企业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发展水平,鼓舞企业员工精益求精、奋发工作,为光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二)是光伏技术企业打造品牌、不断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光伏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各企业形成的产业链总体还处在初级产品供应链阶段,尚未真正形成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价值链,产业协同效益还不能充分发挥。在产业结构的发展上,光伏技术与其它能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光伏产品的规模效益、技术优势、创新优势还未充分体现。在管理机制上,适应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管控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一体化管控能力亟待提升。在竞争对手上,随着国内众多光伏企业进入该产业,其竞争对手正在从国内的国有企业扩大到其它行业的优秀外资、民营等企业,从事光伏产业的诸多企业需要从管理机制、市场反应能力、人才保障能力等方面不断加强,使其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所以,光伏技术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把企业文化与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改革发展思路,把光伏企业的战略思路贯穿和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从而推动光伏产业名牌企业的发展。

(三)是提高光伏技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激烈的市场竞争,给光伏企业提出了必须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领企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管理者应以凝炼企业文化来提升光伏企业的软实力,有效地将企业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企业文化来促进光伏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光伏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从事光伏技术产业的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企业存在着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企业的规模、性质、层次和条件基础不同,企业的经营者及员工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也各有不同。所以,塑造光伏技术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独具自身特点的光伏技术企业文化品牌,这是光伏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国内光伏企业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建设优秀的光伏技术产业的企业文化,开展对光伏技术产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及宣传,将会对国内光伏技术企业文化的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国家发展环境层面

目前,根据国家发展环境的变化看,宏观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处在主导上升周期,这为光伏技术企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保障。同时,随着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国家对能源和新能源的刚性需求必然增加,能源行业尤其是光伏技术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为光伏技术企业建设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条件。

(二)企业发展环境层面

随着国家持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鼓励煤电联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光伏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正是顺应和契合了国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形势发展需要,以及企业内部自身战略调整的形势发展需要,即以做强做优为目标,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实现从流域性发展企业向区域性综合能源企业、从单一的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进行转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发展质量,为光伏技术企业建设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员工发展环境层面

光伏技术产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并带有高科技性质的特殊行业。从其产业集群在全国各地密集分布来看,呈现的共同特点是员工人数多且年龄结构偏年轻化。员工个体的文化背景、职业经历、文化理念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员工的诉求、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过去有很大的变化。各光伏技术企业间的薪酬待遇、管控模式各不相同,其各种文化冲突难以避免。光伏技术企业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激励机制的不同应用,也使员工队伍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光伏技术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必须结合本行业以及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融合,建构和谐的企业文化,切实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引导员工转变观念,摒弃陈旧思维,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投身企业发展实践中,在推进企业和谐发展中,树立企业诚信的社会信誉及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员工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地成长。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工作习惯。所以,光伏技术企业塑造具有本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实现员工价值的现实需要。

三、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光伏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者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在塑造具有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设计、提炼和形成企业愿景、使命、精神、核心价值观及各种理念过程中,要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精神根植在企业文化中,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以人为本体现了光伏技术企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着眼于员工的全面发展,让员工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明确的价值观,对本职岗位有很强的责任心,对生活有高尚的情趣,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实现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共进步、共发展。

(二)结合实际原则

每个光伏技术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经营特点,其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管理基础等等都有所不同,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各光伏技术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紧紧围绕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可操作性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三)注重执行原则

光伏技术企业在创业建设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执行不到位,就有可能满盘皆输,这不仅会消耗企业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使企业错失发展机遇,影响企业战略规划和科学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建设。执行力是企业培养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能力,是将企业的战略流程、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员工的岗位流程合理进行运用,以达到企业战略规划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改进。光伏技术企业在塑造其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中要坚持文化的建设。

四、光伏技术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和机制建立

(一)实施方法

1.构建体系

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及推进实施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光伏技术企业要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状况以及管理层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战略为依据,在企业内部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组织机构。主要遵循的原则:一是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层次要清晰。坚持“党委主导,行政主抓,各方配合,全员参与”的原则,着力构建“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体系,即以企业一把手责任制为主体,分管领导和具体实施的部门负责人为主线,以其他部门负责人和部室员工落实执行为基础单位。二是责任明确。对相应的组织机构与岗位人员,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岗位职责以及各机构与岗位的相互关系,在企业上下建立起跨部门、多层级的矩阵式工作网络,配备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形成领导倡导、全员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为企业建立企业文化体系奠定组织基础。三是流程完善。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运作的关键程序,通过管理程序实现企业文化建设各阶段、各环节工作任务目标的全面完成。

2.总体设计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起草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围绕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实施方案,使本企业内各机构与各部门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互相制约。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及推进、宣贯的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实施步骤、时间节点要求等,按照企业文化建设有目标、有步骤、有培训、有载体、有活动、有资金、有激励的要求,建立完善目标设定、组织实施、考核反馈的闭环管理运行模式,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3.制度建设

企业制度是企业执行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制度建设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的必要条件。企业要设置专人负责企业系统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根据企业领导干部及负责该项工作人员的工作变动,及时调整和补充规章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成员,制定制度建设总体框架,明确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时间节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使制度建设工作有部署、有框架、有检查、有落实。并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作为工作考核、先进评比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的文化建设工作制度。

4.提炼升华

要依据光伏技术企业的实际情况,提炼形成以企业精神为灵魂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体系。深入挖掘具有光伏技术特色的企业文化特质元素,提炼文化要素和表述语,做到本企业与国内光伏产业集群理念体系一脉相承,深度融合和特色鲜明。统一员工行为规范,依据光伏技术企业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实施本企业制度、流程的规范梳理、调整工作,修订和完善符合光伏技术企业员工岗位特点的具体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认真做好本企业《员工行为规范》的宣贯和落地工作。在完成对本企业文化体系的总体设计策划工作后,请行业专家和学者等进行诊断分析和实证,最终完成企业精神等价值理念的提炼,确定厂旗、厂歌及其它视觉系统标识等。

5.开展活动

以培训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以舆论宣传为阵地,全面开展全民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宣贯及推进活动。

一是抓好培训与宣贯。通过集中培训、会议座谈、专题讲座、通报、专栏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行为识别体系和视觉识别体系进行有效地培训与宣贯,使广大员工学习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及重要意义,高度认知和认可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企业内部媒体,积极营造宣传、贯彻企业理念的浓厚氛围,促使员工从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执行,为培育和弘扬企业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开展和实施企业文化视觉系统的广泛应用。对内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企业凝聚力,对外使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设计和印制《企业文化手册》、《企业宣传片》等资料,并下发到企业各部门进行学习和宣传。精选企业文化标语口号或相关宣传用语,在企业办公场所、生产作业场所、服务窗口等场所醒目的位置展示企业的文化精髓,使其合理而巧妙地融入工作环境中。统一将本企业的企业名称、标识及相关文化元素在办公系统、生产作业系统、员工着装系统等系统中进行规范化地导入和应用,使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视觉形象系统牢固树立起来。

三是开展主题活动传播。管理者注重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每年坚持在全体干部员工中,开展一个贯穿全年的员工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企业庆典、文体活动、演讲、论坛、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有奖征文、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扬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纵深开展,提升企业形象,加深社会各方对本企业的印象,让员工思想意识与企业年度奋斗目标同步跟进。

四是树立企业楷模,弘扬企业精神。企业每年都要通过开展“十大杰出青年”、先进工作者、“党员先锋号”、“技术尖子”、“岗位能手”、“岗位带头人”等多种形式的评选,注重发掘企业涌现出来的优秀员工。成立宣讲团,将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案例化,增进先进事迹感染力和企业文化亲和力,以此诠释本企业的文化理念,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氛围。

(二)机制建立

1.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光伏技术企业新形成的管理制度就是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积淀。“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系统管理工程,是检查企业经营管理者、各部门以及员工工作质量的标准,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行为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统一员工思想、价值观念的黏合剂。内部控制机制是法治,企业文化建设是德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光伏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光伏技术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效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一是要明确内部控制目标,二是突出内部控制重点,三是建立合理的授权控制机制,四是关注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引导,五是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

2.建立人才考核评价机制

管理者注重从“机制、环境、事业”三方面聚集各类人才。牢固树立“人人皆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激励机制。通过工作绩效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上岗、择优上岗机制,实现人才价值的最佳体现。企业本着聚集高端核心人才、稳定骨干人才的原则,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区别岗位差别,体现岗位价值和人才市场价值,建立以综合绩效为依据的薪酬分配制度;坚持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形成凭实际能力得到使用、凭业绩贡献确定报酬的人才脱颖机制,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其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意识。

3.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自觉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为各类人才积极搭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培训及锻炼成长的平台,满足各类人才的培训需求及知识更新的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使各个层次、不同工种的员工都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教育培训紧密结合,为有效培养人才创造必要条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各类层次的员工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为员工成才搭建“星”平台。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通过在员工中坚持不懈地开展一系列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并不断吸收其他企业的先进文化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同时,不断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出色的工作表现,体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4.建立对标树标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塑造需要先进典型的作用。企业既要通过对标形式不断地向国内光伏技术行业的其他先进企业进行学习、改进和提升,还要立足企业内部,培育和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先进典型,要把那些最能集中体现企业精神、企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规范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先进,对员工队伍极具导向、示范和激励作用。通过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挖掘和立体式宣传,不断充实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内涵,展示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使员工从模范人物身上切身体会到企业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积极向上的企业良好氛围,鼓舞和激励广大员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务实的作风,为光伏技术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正红.核心实力[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4篇

最近,中国光伏产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国际市场严重打击,整个行业几乎陷于濒临崩溃的绝境之中。首先是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和征收31%~250%的反倾销关税。经历这场让人心悸的贸易保护劫难,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股票全线暴跌,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遇到了严重的财务困境。前不久,德国的光伏企业又向欧盟提出对中国出口欧盟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由于中国几百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近六成以上是进入欧盟市场。一旦欧盟光伏市场大门关闭,将给中国光伏企业造成更加致命的打击。噩耗将至,中国大型光伏企业顿时风声鹤唳,中小型光伏企业更是一片哀鸣。

如何让中国光伏产业走出绝境,已成为中国发展新兴产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总理亲自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光伏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经济日报社组成调研组深入国内各大光伏企业探访问题根源。经调查发现,中国庞大的光伏生产能力90%以上用于供应海外市场,特别是供应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和欧盟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国家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中国光伏产品销路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中国2011年的光伏组件总产能已达30GW,而未来几年欧美光伏发电装机年需求量预计只有20GW,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即便没有欧美国家的反倾销限制,预计国内被淘汰出局的光伏企业也将超过30%。如果不能有效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一旦欧盟反倾销定案,中国光伏产业将会惨遭涂炭、一地狼藉。

拯救中国光伏绝不能就事论事,把摆脱危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与欧美国家打光伏贸易战上。中国作为一个对国际市场负责任的大国,也应当通过调整国内市场战略积极主动地调节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回应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发难,不能只靠以牙还牙的贸易战方式深化危机。挽救这一危局的根本出路就是控制光伏产品的出口,扭转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光伏产品市场上的被动局面。为此,必须尽快启动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加速消化光伏企业的过剩产能。一旦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大幅启动,国际市场上的光伏产品供需矛盾也将得到缓解,中国与欧美之间的光伏贸易战也将更加主动、胜券在握。

中国通过大幅启动光伏发电市场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电力的条件和时机已经具备。通过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清洁电力,逐步改善我国的电力能源结构,是“十二五”确定的国家能源战略。经过严峻的市场历练,中国光伏产品的性价比已经达到适于国内推广应用的技术经济水平。过去十年,国产光伏发电组件产品从原来的每瓦6美元降到目前的1美元以下。光伏发电成本从每度电1美元降到每度电1元人民币。大幅度提升光伏发电在中国电力能源中的比重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祸兮福之所倚,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危机,实际上也将成为中国加速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战略良机。

目前,中国的光伏发电在整个电力能源体系中所占比重可谓微乎其微,在国内发展光伏发电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不断提速,地广人稀和日光资源充沛的西部地区自然会成为国内光伏电力市场开发的一个战略重点。但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市无疑也是国内光伏产品广泛应用极有潜力的销售市场。如何借鉴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城市屋顶推广清洁能源电力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应用光伏产品实现分布式发电的步伐,更是值得重点研究的战略课题。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在国内推广光伏产品不能只靠光伏企业旱地拔葱,各地政府要对光伏市场开发多给一些阳光雨露,发展低碳经济绝不能叶公好龙。

光伏产业的特点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建设光伏高新区对推动秀洲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建设光伏高新区是推动秀洲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秀洲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工业化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区向现代工业区的历史转变。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秀洲工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要素制约日益趋紧、产品附加低端锁定等严峻挑战。在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阶段,传统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政府税源的主力军;新兴产业是发展的引擎,是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秀洲工业经济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更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步伐。结合秀洲产业基础,从增长潜力、带动效应、技术优势等方面看,加快培育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建设光伏高新区是最好的选择。

(二)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前景光明

从长远看,传统的石油、煤等化石能源将枯竭,再加上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已是大势所趋,且进程日趋加快。光伏产业作为我国为数不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话语权的新兴产业,近两年由于受国内市场启动缓慢、国际贸易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全行业陷入低谷,但这一困难是暂时性的、结构性的。随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支持光伏企业结构调整,开发国内市场,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信贷支持等,从今年下半年的情况看,国内光伏行业已经“回暖”,态势向好。同时,随着目前光伏产业正步入大规模整合提升、大规模技术创新、大规模资源要素重新配置的阶段,对于不具备明显先发优势的秀洲而言,是“中途发力”、“弯道超车”的窗口期。

(三)光伏高新区创建以来开局良好,成效初步显现

自去年12月正式启动光伏高新区建设,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共同努力,创建工作开局良好,成效初步显现。

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引进了一大批项目。至2014年4月,累计已引进光伏类项目23个,总投资折合人民币达100多亿元,今年在谈的意向项目也已有16个。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国家纳米中心长三角研究院、中国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华东区总部项目等“国”字号单位纷纷在秀洲设立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南源环保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一批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项目也正在密切对接之中。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产业层次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是我们多年来一直想引进的企业。可以这么说,光伏高新区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二,最重要的成效是理清了建设光伏高新区的思路,且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可行的、卓有成效的。围绕一个产业,建设专业园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符合下一步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强化“应用促创新、创新促发展、改革促发展、开放合作促发展”的开发模式,符合新兴产业培育的路径。坚持从秀洲和行业的实际出发,高端切入,错位发展,主攻光伏专用设备和光伏发电核心部件、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高效光伏电池与组件、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及光伏光热集成技术等三大重点领域,符合光伏行业下一步发展的趋势。坚持专业化招商,委托专业中介机构编制“产业地图”、“招商地图”,有的放矢开展招商,符合产业招商的特点。坚持自我加压,倒排计划、倒排时间,在园区成立的第一个100天和第二个100天分别举行活动,邀请一批客商,签约一批项目,推介园区,展示园区,也充分证明了我们有一支很强战斗力的队伍。

第三,最“给力”的成效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政策集成创新本身就是“五位一体”试点内容之一,光伏高新区的建设得到省、市的有力支持。同时,近一年来,光伏高新区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省、市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批示,国家能源局、国家科技部、国家工信部领多次实地调研,高新区已经获批承建国家“863计划”项目,也有望获得“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称号,这为下一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建设光伏高新区、培育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是秀洲工业经济应对新形势、实现新突破、得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也是省、市交给我们光荣而重大的任务。同时,通过近一年来的创建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基础扎实奠定。因此,下一步,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推进。

一方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建设一个专业园区,培育一个新兴产业,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经过20年的开发,才构筑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再如平湖光机电产业基地,自1999年引进第一家机电企业,经过10多年的坚持,才发展成现有规模。光伏高新区的建设同样如此,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劲头。绝不能抓一阵子,烧三把火,也绝不能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更绝不能一有困难就轻言放弃,定了干,干就干到底,抓就抓到位,有始有终,善始善终,才能真正见到成效。

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建设光伏高新区绝不仅仅是秀洲工业园区的任务,应该是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需要区级各部门包括各镇、街道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建设光伏高新区需要聚全区之资源,进一步强化土地、资金、人员等各种要素保障,也需要汇全区之智,出谋划策,共同探讨、研究建设的思路和举措。要通过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光伏高新区,打造秀洲工业的“升级版”。

二、发挥光伏高新区在推动秀洲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中核心作用的举措

回顾光伏高新区创建一年来的情况,成效明显,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 困难:一是园区尚未成型。尽管引进了一批项目,但真正对园区建设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还没有实质性突破,特别是与国内领先的成都双流新能源园区、中国电谷·保定国家高新区等相比,差距比较大。二是面临技术和市场风险。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存在一定技术和市场选择的风险,引进什么样的企业,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这也是一个大的挑战。三是工作力度上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由于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在应用、商业模式、技术、金融等方面需要创新,而创新需要得到上级的支持,如何向上向外争取更多的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内,加强产业发展、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上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招商选资、产业培育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明确、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要素瓶颈制约的突破上需要进一步创新。

如果说,2013年是光伏高新区创建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2014年则是完成全省“五位一体”试点三年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抢抓国内外光伏行业整合良好机遇,创建“国内一流、面向世界”中国光伏科技城的发力之年。因此,2014年,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对新的形势,进一步以百倍的工作努力,全力以赴推进。具体要进一步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方向

围绕“五位一体”试点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光伏高新区的发展方向,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光伏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园区。

全国领先,就是定位要高,这也是全省“五位一体”试点的要求。要全国领先,最核心的标志是全国领先的重点企业,要在光伏电池、系统集成、新一代产品、光伏配件等领域,着力培育若干家销售规模上百亿,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规模效应高、创新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发展一批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创新型成长性中小光伏企业。最直观的标志是全国领先的应用示范,要加快实现园区光伏发电全覆盖,原有屋顶全面改造,新建建筑逐步安装,真正全面打造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

具有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创新方法,聚集资源,打造高新区独特的竞争优势。一要走“产业链垂直整合”的道路。紧紧围绕光伏整个产业链的相关环节,依托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把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生产制造、应用开发等相关环节上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聚集整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的优势产业链,打造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要走“产业培育、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协同推进”的道路。坚持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示范应用带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三个环节的协同推进,打造工作推进机制的核心竞争力。三要走“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道路。在继续完善高新区基础政策硬平台的同时,加大检验检测、投融资、交易展示等公共服务软平台建设力度,打造服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化园区,就是要围绕一个主导产业来打造园区。这一主导产业主要聚焦光伏产业,但同时也要树立“泛光伏”的理念,要把与光伏相关的光电一体化、电力电气、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纳入培育的范围,以拉长产业链、抵御单行业风险。

(二)进一步加快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明确招商重点。按照高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与资源,按照光伏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按照高新区需要尽快成形的要求,必须要突出重点抓招商,即以“四个为主”为重点开展招商选资:要以重大项目为主,光伏产业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市场“大起大落”的新兴产业,要把具有较强实力、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作为招商的重中之重,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支撑高新区发展。要以电池及组件制造为主,光伏电池的特点决定电池及组件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只有引进了电池及组建制造的龙头企业,才能聚集中后端的逆变器、智能电表、控制系统等企业,也更容易突破引进附加值更高的、也是最理想的光伏装备项目。要以“泛光伏产业”为主,在重点突破光伏产业的同时,拓展LED、新一代环保高效储能系统等产业,整体打造产业优势。要以光伏制造业为主,通过引进制造项目,带动研发设计、应用推广等高端生产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

二是创新招商机制。要在继续发挥“招商地图”等有效招商手段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四个“专业招商”:要推进专业中介机构招商,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信息量大、招商专业性强、组织网络覆盖面广、招商成本低、市场空间充分的优势,在继续加强与欧洲清洁能源协会、SEMI、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等知名专业中介机构合作同时,进一步拓展与其他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合作,大力推进招商。要依托专业人员招商,加强与一批专业水平高、在行业内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客商、专家和领导的合作,通过他们开展招商选资工作,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和成功度。要参加专业展会招商,组织参加德国慕尼黑太阳能展、日本东京国际光伏展、上海太阳能光伏展等国内外知名光伏专业展会,积极筹划举办“光伏发电应用博览会”和“中国(嘉兴)光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对接和汇聚国家产业联盟、国内外重点企业、重点科研院所、产业关键人物等产业资源,推广光伏高新区。要强化专业化队伍招商,探索建立区光伏产业招商组,以光伏高新区为主体、区相关部门全力参与和配合,共同开展招商;进一步开展学习和培训,提高光伏高新区招商人员素质;健全招商内部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实效性。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项目引进只是第一步,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才是最关键的。从目前招商形势看,服务、推动、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将成为下一步光伏高新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建立1个重大项目+1个推进服务小组的机制,由区相关领导牵头,抽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光伏高新区管委会的精兵强将,建立推进服务小组,在审批、落地、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超常规集聚资源,超常规解决问题,超常规提供服务,切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

(三)进一步推动示范应用

一是更好服务于产业培育。要紧抓国内光伏市场启动的重大契机,把握“市场促产业”的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光伏发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推动光伏发电应用示范,聚集行业内的目光,不断完善光伏产业链。要在继续抓好今年61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规模,妥善处理好有限屋顶资源与项目需求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新一轮项目规模,积极稳妥予以推进。

二是更加注重示范性。继续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先行、规模适度”原则,注重应用产品的多样化、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在继续大力抓好企业、集中式屋顶发电项目的同时,切实抓好国家“863”项目,努力成为全国示范。在推进光伏发电应用的同时,积极推进与储能系统的结合,探索更有效的技术模式。

三是更快推动应用模式创新。通过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应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政策为配套,鼓励以第三方建设合同能源管理为主,鼓励用户自建,逐步建立健全光伏发电标准化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规范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光伏发电商业创新模式,向全省、全国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融资模式创新,积极探索金融租赁、收益权抵押、企业债、电站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

一是发挥好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作用。以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为依托,充分发挥省级企业研究院在人才资源集聚、技术研发突破、行业创新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支撑产业发展。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扶持一个”的建设思路,在园区内建设不同研究方向的太阳能光伏省级及以上重点企业研究院。

二是积极引导开展协同创新。全力支持重点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在园区内联合建立包括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大公司地区研发总部等在内的光伏技术创新综合平台,对新型光伏技术、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公共应用性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输出,从“制造”向“智造”并举。

三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国电通、36所、中科优恒公司等机构,积极筹建国家级光伏质检中心,实现光伏产业研发生产和检验检测服务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科技信息、投融资、人才培养、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组织,形成完整的服务保障体系,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

一是加强相关规划衔接。进一步细化光伏高新区建设规划,注重与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有关方案规划的衔接,制定生产体系、生活体系与社区居民服务体系三个产业专项规划,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空间的优化布局。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光伏高新区及其周边交通网构建,加快东升西路延伸段、新08省道建设,完善加创路北段、洪高路延伸段等次干道和支路网络,着力构建立体式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光伏高新区内燃气、供水、绿化、污水处理等重大设施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中山西路、新塍大道绿化建设或改造,实现光伏高新区内道路绿化全覆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充分利用上级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以及鼓励光伏应用的政策,争取光伏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技术创新、重点科研机构建设、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等资金补助。加强财政资金整合,向光伏高新区建设倾斜;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合作;设立园区天使投资基金,组建政府创司,支持处在孵化期的光伏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科研团队项目。依托创业投资中介服务平台,组建民间私募风险投资基金,吸引民营风险投资公司参与园区科技风险投资。鼓励直接融资,引导光伏企业进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挂牌融资。

二是强化土地保障。积极推进光伏高新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编,做好光伏产业用地规划。对于符合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条件的光伏产业项目,积极争取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力争重点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省单列下达解决。对于预评估好的光伏产业项目,确保全区新增工业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倾斜。鉴于光伏高新区内不少地块已开发建设,必须加快“两退两进”工作步伐,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七)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