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开发建设

新能源开发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能源开发建设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第1篇

1.我国农村能源的现状和问题

农村能源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紧密相关,农村能源的发展状况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人均商品能源的消费水平很低。目前我国农村能源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和短缺并存 我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积极开展农村节能工作,但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还很严重。乡镇工业单位产值能耗比国有工业高出一倍以上。农村生活用能中,薪柴和秸秆等传统的生物质能的使用绝大部分采取传统炉具直接燃烧的方式,能源的有效转换率仅为10%~20%。

1.2农村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 农村能源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开采和使用两个方面。目前煤炭在农村能源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农村一些小煤矿的开发不当给当地造成环境破坏的情况屡屡发生。薪柴作为农村生活用能的主要来源,目前仍占20%左右,其过度采集是导致森林植被破坏的原因之一。在使用能源方面,燃煤烧柴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也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

1.3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机制仍不完善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必须加快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步伐。中国在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政府到农民和相关企业,能源意识不强,造成了农村能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费。农村能源宏观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混乱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有利于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多元融资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

2.可再生能源在新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1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保护森林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制止森林过度采伐,必须解决农林区的烧柴问题。各地要根据农林区烧柴的需要,大力发展薪炭林,加快沼气、风力、太阳能、地热、煤炭、作物秸秆等其他能源的开发利用,普及改灶节柴、改煤节柴技术。从而保护农村资源,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严峻形势,保障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顺利实施。

2.2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农村商品能源的供给率一直比较低,农民的很多家用电器因为电力供应不足而闲置,从而不利于各种科技信息在农村的传播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提高农村能源的自供率,农村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3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建设已成为各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如沼气发酵技术作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一种主要技术,在我国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洁净能源,不仅可以燃烧,而且可用于照明;沼肥可以回田,增加土壤肥力;沼液可以浸种,还可以预防虫害。因而,可再生能源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3.1.1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更新缓慢,开发规模偏小 就生物质能源利用来说,绝大部分秸秆、薪柴仍以直接燃烧为主,生物质汽化、炭化技术尚在部分农村试点应用,粪便资源大部分直接用作肥料,用作沼气开发的数量,仅占可利用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太阳能利用虽已市场化,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市场推广开发利用,地热能应用技术处于试点阶段。

3.1.2技术开发体系与服务网络尚未形成 从事农村能源工作人数少,缺少专业科技队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困难,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由于技术难以消化而难以进行实施;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可再生资源一般较为分散,必须就地开发,就地使用,必须有技术服务、物资器材供应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专业服务网络。

3.3.3可再生能源开发尚未纳入法制管理轨道,缺乏相应的保障激励政策 农村能源机构所遵循的总体方针和相关政策、规划、计划都属于指导性质,缺乏相应的法规条例的强制作用,主管部门没有强制监督依据,其发展只能更多地取决于各方面的认识,因而发展缓慢;对可再生能源建设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认识,保障措施力度不够,致使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村能源产品的生产经营比较混乱,质量低劣的农村能源产品充斥市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对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工程、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缺乏手段和法规依据,从而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影响了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健康发展。

3.2加快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措施

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是一项很有前景的事业。为了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步伐,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3.2.1制定经济激励政策 激励性政策就是政府提供经济上的扶持。政府采取财政和金融等经济刺激措施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关键性措施之一,也是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农村推广的初期,由于农民现阶段的支付能力相对较弱,新技术的价格与农民的承受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一般较长,农民难以接受,政府部门要完成推广目标,必须采取相应经济激励措施。

3.2.2建立技术保障和服务体系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涉及面广,任务繁重,是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和加强市、县、乡可再生能源建设管理机构,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管理体系。可再生能源资源由于资源分散,不便于大规模集中开发,一般是上门服务,就地建设,就地开发,就地使用。项目的实施必须有覆盖面广,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支撑。因此,乡镇农村能源服务站的建立健全,在技术推广服务中至关重要。服务站负责组织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施工,物质、器材和产品的就地供应,产品工程的安装和维护等,更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对民间技术队伍的管理。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第2篇

上午好!

在这春意盎然、绿满神州的美好时节,我们非常荣幸地与各位领导、嘉宾相聚在北京*中心大酒店。刚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先生在致辞中向各位嘉宾简要介绍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极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下面,我就*的*港和新能源开况向各位领导和嘉宾作详细介绍。

一、已经通航并趁势加快建设的“*深水大港”——*港,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港位于*省*市*县海岸线外13公里,距*入海口60海里,是*口北翼最重要的深水海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发现,到20*年10月28日初步通航,*港开发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组合港的重要一翼,作为*出江入海的重要支撑,作为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作为推动*南北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节点,*港开发建设不仅战略意义巨大,而且投资商机无限。

(一)良好的港口条件,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奠定了基础

*港特点明显,有着诸多优势条件:

从自然条件来讲,*港的建港自然条件与河北省的曹妃甸港基本相近,都是淤泥质海岸,也同样是离岸式海港,港口的等级规模、岸线使用条件也是同等的。

从港口等级来讲,*港主航道是三万年前古*的入海通道,平均水深达长期稳定在-17米以上,不需疏浚就可通行10万吨级的巨轮,稍加疏浚可具备30万吨级航道条件,是长三角北翼、也是整个*从*到*口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不可多得的可建10~30万吨级深水海港的理想港址。

从区域位置来讲,*港与**同处*入海口的两侧,与*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是*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港“三靠”的区位优势更为彰显:一是靠*,已融入*一个半小时经济圈;二是靠*,是真正意义上的江海联动;三靠市场,腹地处于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成熟的市场之一。

从资源优势来讲,*港区域拥有大面积的滩涂可低成本围垦成陆,临港工业土地资源丰富。*港规划建设两条通江运河和一个平原水库,为港区发展重化工业提供充沛的淡水资源。*港海域面积大,环保空间优势明显,适宜建设大型石化产业基地。*港规划建设的lng电厂、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为*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教育基础雄厚,高考成绩连续15年保持*省第一,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继续教育学校近30所,每年可为地方提供技工万人以上。*民风纯朴,社会和谐,是全国万人发案率最低的地区,也是*省社会治安安全县,来港兴业有着可靠的安全保障。总之,*港良好的建港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决定了*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清晰的规划定位,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指明了方向

*港产业定位已经明确,根据国家交通部、*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港区总体规划》和中咨公司的研究成果,*港的总体目标定位是:世界级亿吨深水大港、*出江入海的大通道、*国际航运中心最具竞争力的组合港。

在岸线利用规划上,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规划思路,规划建设两条航道、两个人工岛、两条岛陆通道、三条岸线。两条航道分别是蓝沙洋南航道和蓝沙洋北航道。两个人工岛:一是太阳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油、气、大宗干散货为主体;二是金牛岛,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岸线总长度17.5公里。规划万吨级以上泊位62个,其中10-20万吨级泊位8个,30万吨级泊位2个。

在临港产业规划上,重点发展以能源、石化、冶金和现代物流为一体的“3+1”产业格局,力争用10至20年的时间,努力把*港打造成*沿海重要的冶金基地、全国绿色能源基地、国际水准的现代化石化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物流中心。

在集疏运规划上,一是疏港铁路:目前正在建设的海洋铁路为新长铁路海安编组站至*港专线段,建成后北可接陇海线,南可经沪宁线、沪杭线、浙赣线进入中国铁路网。二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两条高速公路,一条是扬启高速公路经*港由沪崇苏通道接*浦东。另一条是锡通高速由无锡经苏通大桥跨江连接*延伸至*港。三是内河航道:规划建设三级和五级两条航道各一条,直通*。

在港城发展规划上,围绕“一城两翼”的空间格局,全面加快以县城为主体,*港新城区(规划用地17平方公里),和小*新城区为两翼的港城建设步伐,配套建设现代物流园区、行政管理中心、商贸商务中心、配套生活社区,力争通过20年左右的发展,建成50万人左右的新型中等海港城市。

(三)显著的开发成效,为投资者成功兴业提供了平台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乘*新一轮沿海开发和*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东风,以“规划审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为抓手,*港开发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目前,*港区总体规划获得交通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准,省委省政府专题出台了扶持*港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港区域环评获得省环保厅批准,12.6公里的陆岛跨海通道—黄海大桥、1.44平方公里的太阳岛、万吨级的重件码头、蓝沙洋南航道已基本建成,并于20*年10月28日实现初步通航。1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三通一平”已配套到位,连接陆岛的管线桥工程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港口新城建设快速推进,启动区道路工程已实现简易通车,综合商务大厦主体工程已经封顶。连接县城的*大道已建成通车,*运河、海洋铁路等集疏运工程快速推进。中石油*lng接收站项目储气罐基础已完工,10万吨级专用码头已开工建设。新加坡金鹰投资的差别化纤维、新加坡凯发集团投资的污水处理、华能国际投资的能源基地、国司投资的煤电一体化等项目也取得重大进展,正在加快落户之中。总的来说,*港开发建设正呈现快速推进的良好态势,*港的影响力和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四)众多的开发领域,为投资者成功兴业创造了机会

*港正步入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可投资的推荐项目有四大类:第一类:基础工程项目。一是金牛岛整体开发工程。功能定位以修造船和集装箱为主体。建设规模初步拟定为一期10km2、二期15km2。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人民币。二是30万吨原油码头。在太阳岛北侧拟建30万吨级泊位,南侧建设10万吨级泊位。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人民币。三是5万吨级成品油和液体化学品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260万吨。项目总投资约5.9亿元人民币。

第二类:园区开发项目。一是*港散货物流园和液体物流园。规划建设2.2平方公里散货物流园和1.8平方公里液体物流园区。二是5-10平方公里产业园。采用“区中园”的形式进行产业园成片开发。

第三类:产业发展项目。一是冷能利用项目。主要利用lng冷能发展空气分离项目为周边的化工园区提供液氮、液氧等原料;利用港口码头物流及lng冷能发展低温粉碎废旧轮胎项目及相关产业;利用lng冷能建设大型冷冻、冷藏库,发展粮食、水果以及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以及下游加工产业。二是幕墙材料项目。规划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幕墙材料进出口仓储区、幕墙材料荒料保税区、幕墙国际石材园区、幕墙金属材料园区等。三是木材加工项目。项目集木材接卸、中转、仓储、加工、制品配送于一体,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四是石化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综合基地、氯碱生产基地、原油进口中转基地和原油储备基地,主要招商项目有年产30万吨的vcm项目、年产20万吨的醋酸乙烯项目、年产20万吨的eva项目、年产50万吨的苯乙烯项目等。

第四类:新城开发项目。主要项目有:港城五星酒店项目、商业街开发、旅游度假村及居住区项目等。

二、享有“绿色能源之都”美誉的江海*,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拥有充足的风力、生物质、潮汐等能源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期基础工作扎实,开发前景广阔,是国家首批“绿色能源创建县”。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正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早日建成“华夏绿色能源第一县”。

(一)新能源开发规划

瞄准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沿,我县编制了全县新能源产业规划,以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秸秆发电产业、生物质燃料产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太阳能发电示范产业、潮汐发电产业以及风能制氢、海水综合养殖和新能源观光为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规划至2015年绿色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达到46亿千瓦时,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县”;率先建成年产20万吨规模以上的生物柴油项目,着力打造具备国际水准的“绿色能源之都”和具有示范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代表。在做好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同时,重点对风电产业和风电产业园进行了详细规划。

在风电产业规划上,*沿海及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过400万千瓦。*将以大规模近海风电场开发为起点,构建一个包括风机制造、风力发电、与风电相关的制造产业在内的大风电产业体系。其中,潮间带风电场总规划面积为280平方公里,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近海风电场规划为2个区,总面积为940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250万千瓦。其中i区规划面积为25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80万千瓦;ii区规划面积为690平方公里,装机容量为170万千瓦。

在风电产业园规划上,规划建设3000亩的风电科技产业园,重点引进兆瓦级风机总装厂及配套设备制造等风电设备制造项目,最终建设成为集风电设备研发、制造与风电试验场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科技产业基地。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

目前,*新能源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新能源项目已成功落户投产,国电龙源集团、华能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北京华睿集团、*国信集团等一批大型电力能源企业已落户*,已建成投产的风力发电规模达25万千瓦,共装机150台套;在建风电场规模达17万千瓦,共装机114台套;*秸秆发电项目2006年动工建设,20*年6月正式通过验收,成功并网发电。强生集团引进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首条25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已于20*年3月转入批量生产,该生产线创下了单线产能、电池转换效率、设备投入与产出比例、批量化生产投产时间四项中国第一。二期投入的两条单体33兆瓦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于今年4月底正式投入生产,年内可形成90兆瓦以上的生产能力,预计三年之内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能力将进入世界前5强。

(三)新能源合作项目

目前,最适合在我县投资的新能源项目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依托风电科技产业园,着力引进总装厂,实行风机设备就地配套,引进风机塔筒厂、风叶厂、电机及控制系统、总装厂及其他修配套服务等项目。二是近海及潮间带风电场项目。规划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为250万千瓦;潮间带装机容量约为100万千瓦。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为5兆瓦电站,预计投资1.5亿元人民币,投资回收期约5年。四是生物柴油项目。*发展生物柴油项目的条件得天独厚,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2—3年。五是沼气电站项目。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是*的传统产业,可大力发展生物沼气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三、素有富商亲商安商优良传统的魅力*,倾情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和“投资福地”

*是我国最早的沿海对外开放的县份,招商引资基础条件较好。近年来,在致力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倾情打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港和*新能源项目,*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涉港项目,均享受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和“绿色通道”服务。

对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社会贡献率特大的项目,我们将以个案方式给予更多的优惠。

另外,在*港经济开发区专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和经济环境监察中心,对所有涉港投资项目实行“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审批”,对外来项目的审批、建设实行全程式和保姆式的服务。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能源开发利用现状;环境污染与保护;能源的有效利用

一、能源开发利用

1.1 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石油占23.45%,天然气仅占3%。从能源资源条件分析,我国目前面向外需的产业结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我国的土地、环境、资源的高度消耗和破坏为代价,其中包括大量以矿产资源和高能耗为基础的产品、甚至是能源资源的直接出口,这种发展片面追求直接经营者短期利益,忽视了全社会的利益和长远利益。

1.2 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趋势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我国未来发展还需消费大量能源,为了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我国加大力度调整能源结构,从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现状积极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转型。

二、 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但却持续释放着巨大的外部性影响,资源赋存的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煤为主”。总体上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能源短缺”的结构特征。

2.1 生态系统的破坏

2.1.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滥砍滥伐森林、挖树根等,使地表,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一些基本建设也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严重的地质灾害。

2.1.2土地荒漠化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2.2 大气污染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发展,当它对大气产生的影响超过其自净能力时就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主要呈现为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普遍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氮氧化物污染呈增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华南、西南、华东多个酸雨区。

2.3 水体污染

中国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能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

3.1提高环保认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环保投入,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必须严格环境管理,所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经济开发建设,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坚持防治污染设施和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e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逐步淘汰落后设备;严格禁止能源消耗大、原材料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型产品,关闭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小厂。

3.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

全国约有60万台工业锅炉,年耗煤约4亿t,锅炉平均热效率仅60%左右,容量小、效率低、污染大、煤耗高。国外单台工业锅炉容量一般为30~130t/h,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除尘及水处理设备好,因而热效率高,大气污染大为减轻。我国应采取热电联供、集中供热或分片供热系统以取代分散的小锅炉,不仅有利于降低煤耗,也有利于改善环境。

3.3 采用洁净煤技术,加强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

3.3.1 煤炭燃烧净化技术

燃烧前除去或减少原煤中所含的灰分、矸石、硫等杂质。 高硫煤成型时可加入适量的固硫剂,大大减少SO2排放。

研制新型燃烧器如低NO可减少NOx生成。流化床燃烧可少SO2排放,且燃烧温度较低,大大减少NOx生成量;采用湿式或干式脱硫工艺,效率可达90%。烟气通过催化剂,在300~400℃下加入氨可脱除NOx50%~80%。在大型电站中应采用静电除尘,除尘效率可达99%。

3.3.2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

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增加后备储量,保持石油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同时逐步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世界上目前广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3种化石燃料中,以天然气燃烧排放CO2最少,推广天然气的利用,可减少温室效应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石油并非清洁能源,但在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炉窑、化工及航空工业中还必须用石油作为原料或燃料,因此既要增加产量又要节约用油,提高利用效率。

3.4 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不断深化。未来要积极促进和扶持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的发电试点和研究工作;氢能的开发利用。氢能既能代替石油燃料方便使用又没有污染,还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热机转化为动力;煤层气以吸附、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每m3煤层气发热量为35.5MJ,1000m3煤层气相当于1t石油,是一种优质洁净的新能源。

结语

能源和环境都与人类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必要的,但是所有的开发和利用活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考虑,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相协调。应该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节能,大力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劲松.环境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姚岩峰.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市场透视.中国市场》第22期.2010.

[3]岑可法. 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进展《动力工程》1997-5-17 。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第4篇

一、发电设备的生产及使用

电力生产技术的形成与进步,是以发电设备制造技术的形成与进步为前提的,两者相依并存,相互促进。也可以说,以电器制造技术先行,随之制造出发电、输变电、供用电等设备,建立起电力生产技术中的发电、输电、变电、供电、用电诸环节而形成的电力系统[1]。中国从国民经济复苏到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主要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方式,首先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了发电设备和技术,生产电力,发展经济,再自行建立电器制造企业,仿制发电等设备,并不断提高国产化率。与此同时,不固步自封,也在不断研究与创新发电设备与技术,发展至今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电力生产的需要,有的还出口创汇。但是,从我国发电设备总体水平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发电单机容量较小,火电供电煤耗高,火电发电品种单一,水电缺少多种型类产品,核电设备国产化进程缓慢等。从我国电力生产形势来看,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仍以燃煤火力发电为主,所以在这方面要深入改革,如发展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发展热电联产汽轮机,发展燃气轮机与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等,既提高燃煤热效率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常规能源发电技术

按利用情况可将能源分为常规能源与新能源两大类。常规能源是指长期以来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水能和核能(核裂变能)。常规能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在19世纪,石油、天然气被发现初期称为新能源,随着广泛应用转变成成为常规能源。随后核能也是如此,目前已属常规能源范畴。中国电力工业大发展要追溯到改革开放经济飞跃时期。1988年撤销水电部,成立煤炭、石油、电力三部门组成的“七五”期间能源部,对电力工业能源规划进行统一部署。1992年对电力规划再次进行调整,坚持“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促进了电力的快速发展。“八五”期间的主要电力工程有:位于浙江省海盐县境内秦山山麓的秦山核电站建成,位于上海市北郊北山区盛桥镇的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建成,位于河北滦河干流的首座中型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建成。经过10余年的努力,终于改善了我国30年不同程度缺电的现象,基本上适应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电力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火电是主要的发电形式,但火电站普遍存在容量小、热效率低的缺点,期望加快火电厂的改制改建,尽快与国际主流接轨。在水电方面,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量充沛且落差大,极适合发展中小水电站建设。大力发展小水电及其配套电网,是推进农业和农村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地区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重要举措[2]。

三、新能源发电技术

风能、太阳能都属于新能源,这些能源储量无比丰富,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我国风能储能量十分大,10m高层储能量高达32.26亿千瓦,可利用2.53亿千瓦。按地区划分依次为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约占2.53亿千瓦,其次为黑龙江、吉林、辽宁,约点2967万千瓦,在广东、浙江及广东等沿海地区,风能也十分丰富[3]。在太阳能方面,我国处于温带与亚热带,具有丰富的太阳能,据气象观测资料显示,我国太阳辐射年总量为3.35×103~8.4×106kJ/(m•2a)之间。这两种能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我国发展并不理想。风能发电存在缺乏政策支持,发电设备国产化缓慢,社会效益重视不够等问题。太阳能发电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专用材料国产化率低,市场孕育缓慢等问题[4]。为此,建议国家尽快完善相关政府法规,建立资金力量雄厚的新能源发展公司,加快新能源设备及材料的国产化进度,同时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大力开展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

新能源开发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低碳建设;森林碳汇;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低碳生活已经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国际低碳化的压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低碳化问题已经受到了各行各业的普遍关注,森林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搞好低碳化开发建设,以保证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低碳运营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维护。

一、森林公园的内涵及低碳经济的兴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建设了张家界,这是森林公园在我国发展建设的核心标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森林公园的核心主体是森林资源,集成了良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向人们展现了地形、风貌、地质特征以及优质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适宜的开发建造,以及科学有效的建造保护,来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娱乐环境,并且还可以协助从事科普考察、知识教育等需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森林公园建设发展的速度更加迅速,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景观资源,满足人们休闲度假的需要。

二十世纪初,世界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增加速度剧增,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气候开始严重恶化,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环境管理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其目的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正好与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及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森林旅游业是一种绿色环保产业,是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坚持资源的适度开发与生态的深度保护相结合,特别是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二、森林公园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低碳经济作为人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它通过低碳模式与低碳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进行理性认知后的一种理性权衡,是以更少的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低碳旅游发展实际上是气候变化、环境资源、政府绩效、科技发展、消费市场、环保组织、社区居民、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在低碳经济理念的推动下,低碳旅游的改变也被提了出来,并且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在旅游产业的体现,是一种可以获得更高质量旅游体现和更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发展方式,其实现途径是通过旅游碳汇机制推行、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及运用低碳技术等。2009年9月,主席曾在联合国气候论坛上宣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四项措施,内容包括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以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等。由此可见,森林公园作为一种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森林公园必须要响应号召,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为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承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森林公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基础设施衡量标准有待改善

现在很多景区评价标准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业化标准衡量后工业化时代追求个性的旅游业发展。在评定5A级景区时,停车场要有多大、道路要有多宽,这些硬性的标准已经完全不能适合低碳型景区。

(二)节能减排机制不完善

一些森林公园为了眼前的利益或者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对于外来的车辆缺乏严格的管理,并且对于旅游区内的电瓶车、人力车、畜力车以及观光车等都并没有采用节能环保、无污染或者污染较少的交通工具。

(三)缺乏低碳习惯

森林公园发展低碳旅游就意味着游客很多惯常的旅行行为需要改变。如用电瓶车、牲畜取代汽车等交通工具等。这对游客的旅游习惯提出了挑战,如果游客能够接受则无疑实现了节能环保和提高游客价值体验的双赢,反之如果不能接受则势必降低游客的体验价值甚至降低景区游客满意度。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森林公园的建设对策分析

(一)增添低碳鼓励政策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森林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通过森林植物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森林是最主要的碳汇体,相关部门应制定经济补偿、补贴、减免税收等相应政策,鼓励森林公园管理方及其他方面通过植树造林,增添森林碳汇体,从而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二)低碳化建筑

森林公园要实现低碳化开发建设,首先要在建筑设计以及装修上实现低碳化经营管理理念,建筑要回归自然,采用新型环保材料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模式要自然和谐,在设计中注重自然通风和采光,旅游住宿环境设施都是低碳环保型设施,能源消耗也都是节能环保以及生态能源,新思维新理念的生态低碳化建筑风格以及建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