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碳减排、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运输、二氧化碳储存

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342-02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带来的危害已经为各国政府高度关注。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足可见我国对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决心之大。但当前我国的能源领域面临着多方挑战,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且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世界一多半的煤炭为中国所用,中国60%多的煤炭用于发电,因此控制燃煤电厂二氧化碳的排放是我国碳减排的关键,研究电厂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储存技术显得举足轻重。

二、 二氧化碳的捕集技术路线及方法分析

燃煤电厂对燃料燃烧不同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三条技术路线。现阶段捕集方法主要有物理吸附法、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膜分离法、低温蒸馏法等,使用何种捕集方法取决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压力、温度,不同类型发电机组以及不同技术路线会选用不同的捕集方法。

2.1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现状分析

2.1.1 燃烧前捕集:燃烧前捕集技术主要应用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IGCC的工艺流程主要为:氮气作为动力气源带动燃煤进入气化炉,与空分系统分离送出的纯氧在气化炉内发生高压富氧反应,生成有效成分主要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随后,在催化转换器中经过水煤气变换后,促使一氧化碳转换为二氧化碳并进一步产生氢气,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被捕集分离,氢气经过净化作为清洁的气体燃料送入燃气轮机用于燃烧。燃烧前捕集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混合气体的压力较高,可以生成浓缩的二氧化碳气流,不用加压便能满足压缩机对管道内输送气体压力的要求,减少能耗,同时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利于捕集和利用,该技术还具有捕集系统小、捕集效率高以及对污染物的控制方面有很大潜力的优点,缺点是IGCC技术仍面临初期投资成本高、可靠性不高的问题,并且由于二氧化碳捕集系统需使用蒸汽以及压缩机需使用额外功率会导致IGCC面临发电成本增加40%、效率降低22%的问题。该技术常采用物理溶剂吸收方法和膜分离法来捕集二氧化碳。

2.1.2 燃烧后捕集:燃烧后捕集顾名思义是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进行二氧化碳捕集的技术。由于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低,该技术路线一般采用化学吸收法并需要使用强力溶剂。该技术的优点是只需对现有燃煤机组加以改造加装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即可,不需要对机组的结构进行大面积的调整,适合运行机组改造,并且该种技术是一种成熟的技术,缺点是由于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二氧化碳的捕集费用相对较高,同时还面临溶剂再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问题。燃烧后捕集技术还可使用物理吸附法、膜分离法和低温蒸馏法捕集二氧化碳。

2.1.3 富氧燃烧捕集:富氧燃烧捕集顾名思义就是化石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助燃剂是纯氧而非空气,这样燃料燃烧完毕烟气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硫、碳氧化物等杂质,把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及除尘后进行冷却,除去其中的水蒸气便可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碳,纯度能够达到80%至98%,少量烟气再循环进入燃烧室,目的是控制火焰温度,防止燃料在纯氧中燃烧时温度过高,并且提高了烟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比。此种技术的优点是捕集成本低;由于没有氮气参与燃烧,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大大降低;由于是富氧燃烧,可以降低燃料的消耗量,提高热效率,缺点是燃烧需要在富氧的环境下进行,制备高纯度氧的能耗很高;燃烧室需要改造;该种技术面临的问题很多,如烟气再循环的参入量、氧量变化造成锅炉燃烧调节的改变等,该种技术尚不成熟,处于示范阶段。

综上所述,三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各有特点,燃烧前捕集技术占用场地小、捕集效率高但初期投资成本高,适用于IGCC电厂;燃烧后捕集技术对已建电厂改造难度小、技术相对成熟但捕集成本高;富氧燃烧捕集成本低但制氧能耗高、技术不成熟,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技术路线主要适用于传统以化石能源为燃料的电厂,并适合老厂改造。现阶段,三种技术路线均未达到商业化的程度,只处于实验室阶段或有少量的示范项目。

2.2 二氧化碳捕集方法介绍

2.2.1 物理吸收法

物理吸收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在高压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增大的机理实现的,通过对有机溶剂降压便可以释放二氧化碳,还原溶剂。此种方法能耗较低,要求有机溶剂具有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压力变大增速明显、沸点高、选择性好、无毒、稳定性好等特点。常用的物理吸收溶剂有聚乙二醇二甲醇、甲醚、环丁砜、三乙醇胺和碳酸丙烯酯。

2.2.2 化学吸收法

化学吸收法在化工行业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一般二氧化碳的吸收溶剂为有机胺的水溶液。研究发现水对乙醇胺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有提升作用,没有水的存在,1mol乙醇胺只能吸收0.5mol二氧化碳,水存在的情况下,1mol乙醇胺能吸收1mol二氧化碳。醇胺类化学吸收法的优点为技术成熟、吸收量大、选择性高并能同时吸收硫化氢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缺点为吸收溶剂再生困难,需要消耗较高能量;对设备易腐蚀;在富氧的环境下,吸收性能大幅降低等。

2.2.3 物理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二氧化碳进行选择性吸附的原理,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吸附法分为变温吸附法和变压吸附法。固体吸附剂表面的孔径大小、孔容和极性以及吸附材料分子量、分子大小、极性决定了该吸附剂的吸附能力,此种方法比吸收法具有吸附过程需要能量少的优点,并且由于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吸附剂需要通过加热还原再生。物理吸附法对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与吸收法大致相当,但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和选择性要更好,并且吸附剂的还原需要的能量较低,操作简单,相比吸收法更具有市场价值,缺点是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前需要将混合气体冷却、干燥,以及除去易使吸附剂中毒的气体,并且存在二氧化碳回收率不高以及吸附剂选择性的问题。常用的吸附剂有天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硅胶和活性炭等。

2.2.4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利用部分气体无法穿透薄膜的原理对气体进行分离,此法的驱动力是膜两侧的压差,当差压达到一定值时,能够穿透薄膜的气体会透过薄膜,捕集气体会留在膜内。薄膜的气体选择性、压力比、穿透气流和总气流的流量比决定了此薄膜的二氧化碳捕集能力。此方法在分离工业合成氨尾气、炼油尾气等领域已经广泛使用,但是由于电厂烟气流量大,需要膜的面积很大,投资成本高。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薄膜有醋酸纤维膜、聚苯醚膜、乙基膜、聚砜膜、溴磺化聚环氧丙烷膜、沸石矿物膜等。

2.2.5 低温蒸馏法

低温蒸馏法是利用不同气体的冷凝点不同而进行气体分离的,系统一般由压缩机、焦耳汤普森阀、多级热交换器和膨胀机组成,系统中设有不同温度的冷阱,以此来捕集不同冷凝点的气体。由于低温蒸馏法是在液态的形态下捕集到的二氧化碳,为运输和储存提供便捷;该方法同时还能减少水的消耗、化学试剂的使用量以及有效解决设备腐蚀等问题,缺点是设备庞大、能耗大、烟气中的粉尘易阻塞设备等,此方法一般用于分离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常用于分离油田伴生气中的二氧化碳。

2.2.6 二氧化碳捕集新方法

所谓的二氧化碳捕集新方法是指尚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技术尚未成熟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循环捕集法和二氧化碳水合分离法。

上述几种二氧化碳的捕集方法各有千秋,需要根据捕集技术路线选择合适的捕集方法或几种捕集方法的集合,电厂的二氧化碳捕集方法大多尚在实验室或示范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三、 二氧化碳的运输与储存技术分析

3.1 二氧化碳运输技术

二氧化碳经捕集、压缩形成超临界流体或液体,通过铁路、船舶、管道等输送工具运至目的地的过程称为二氧化碳的运输。当运输距离较远时(大于1000千米)管道运输的成本最低,并且管道运输是一项成熟的商业化技术,其成本取决于管道的长度、直径、二氧化碳的压力和地质特点。

3.2 二氧化碳储存技术

二氧化碳的存储技术分为地质储存、海洋储存、储液站储存、固态储存和矿物碳化储存技术。

地质储存技术是把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灌入油田、气田、无法开采的煤层、深盐水层进行储存,这些地层必须由岩石密封,并且相对二氧化碳来说是不可渗透的。把二氧化碳注入油田或气田存储二氧化碳的同时用以驱动采油或气,可以提高30%至60%的石油产量;注入无法开采的煤矿可以把煤层中的煤层气驱赶出来,增加煤层气采集率;深盐水层储存技术由于储存容量大具有最大的潜力,该方法已于1996年一家挪威的能源公司投入商业运行。

海洋储存技术是把二氧化碳输送到海洋600米深度以下的区域,在此深度由于水的压力能够把二氧化碳转换为液体,当储存深度达到3000米、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液态二氧化碳的密度会大于水的密度,并在表面形成粘稠状薄膜,防止二氧化碳扩散。此种技术可能会改变海洋的PH值,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未知,此种技术还在探索阶段。

储液站储存技术是把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进行净化、干燥等处理后冷却形成高压、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具有效率高、气体纯度高、储量大的特点。

固态存储技术是把二氧化碳先高压压缩形成液态二氧化碳,然后高压低温冷却形成干冰储存,由于其生产工艺困难且储存条件费用高,此项技术并不常用。

矿物碳化技术储存二氧化碳是一项新兴技术,技术原理是将二氧化碳矿物碳化固定与含方英石杂质的钙基膨润土深加工相结合,利用钙基膨润土容易通过离子交换形成碳酸钙以及碱法分离方英石过程中容易形成吸收二氧化碳溶液的特点,实现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但其预期成本远高于其他存储方法,不适合开展利用。

四、 结束语

现阶段,制约二氧化碳捕集存储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不成熟和高昂成本问题,研究开发成熟、高效、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集储存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对现有的二氧化碳的捕集、运输及储存技术进行阐述,为未来该技术在电厂的成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范文第2篇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课题是在学习碳单质、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两种碳的氧化物。本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学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是在系统学习氧气性质后展开的,对氧气性质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今后学习身边的物质如金属、酸、碱、盐等的性质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一操作兴趣一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三、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达到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设计思路

本节课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在设计时以探究实验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八、教学用具

仪器:大烧杯,折形薄铁片,集气瓶,玻璃片,软塑料瓶,酒精灯

药品:蜡烛、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干紫色石蕊花朵

九、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展示一瓶可口可乐,振荡,提出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是什么气体?怎样验证?关于二氧化碳,同学们还有哪些了解?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学氧化碳。

讲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板书)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按照什么样的认知顺序来学习?

观察桌面上放置的二氧化碳,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发言。

[小结]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的密度

教师介绍操作的注意事项。

学生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记录现象(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师:二氧化碳还有没有别的性质?如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实验探究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教师介绍操作。

进行实验,观察,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其升华,讲解。

根据以上所学,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生讨论归纳。

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化学变化?

往实验2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进行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水反应

教师介绍操作。

学生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记录现象(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师: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4]二氧化碳是否与石灰水反应

教师介绍操作。

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讨论归纳。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回答。

应用: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可口可乐中冒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

(4)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易升华。

2、化学性质

(1)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二氧化碳;低温储运;槽车槽船;安全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112-02

二氧化碳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焊接、铸造、保鲜等领域,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正日益受到重视。二氧化碳的储运以液相为主,分为常温高压气瓶和低温低压储罐。目前已广泛采用低温储运技术,储运温度为-20℃~-30℃,压力1.5MPa~2.5MPa,与常温气瓶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存在充装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操作简便和污染环境小等优点。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研究,江苏华扬液碳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掌握了二氧化碳分离与提纯的一系列有效手段,在二氧化碳的低温低压储运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二氧化碳低温液化储存

1.1二氧化碳的临界性质

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为-31.16℃,临界压力为7.16 MPa。在临界温度以上,不管施加多大的压力,都无法使气体液化,故而要想实现二氧化碳的液化储存,必然要使用到低温液化的方法。

1.2二氧化碳的液化储存

当气体二氧化碳被加压到临界压力之上,并冷却至临界温度之下时就开始液化。在实际工况中,二氧化碳液化过程的实质就是对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进行加压和冷却,使其迅速液化的过程。根据二氧化碳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汽压的性质,可得温度和压力这两个状态函数之一处于一般状态下,而来强化另一个状态函数,以便在工业中能够更加的实现液化过程。这样就出现了目前在工业生产中采用的低温液化和高压液化两种液化过程。

对于高压液化的液体二氧化碳,应采用中高压的储存容器;而低温液化的液体二氧化碳,可采用中低压的储存容器,但其对应的设计温度较低,容器也应选用低温板材。

目前,在二氧化碳提纯装置中,为提高制冷效率,二氧化碳可在制冷机组的空调工况下液化,液化温度在0℃以上,对应的工作压力相对较高。而在液体二氧化碳的成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多使用低温储运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工作温度为-20℃,容器的设计压力为2.5MPa。

结合笔者多年来在二氧化碳低温储存方面所做的研究探索以及实践经验,在保证低温液体二氧化碳储存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江苏华扬液碳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使用的二氧化碳储存容器主要有500m3球罐,120m3槽罐和73m3槽罐,其使用压力为1.3MPa~2.0MPa,温度为-20℃左右,故而罐体的选材需要特别选用低温材料,并采用隔热层保温;

2)120m3和73m3槽罐对应的二氧化碳提纯工艺流程中高压的液体二氧化碳闪蒸进入储罐后,造成储罐压力上升及不凝性气体在罐内分压的增加。所以必须设置压缩机将罐内的气相抽回流程,保证储罐内的压力稳定;

3)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碳酸,对容器内壁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所以必须保证进入储罐的成品二氧化碳的浓度,并且定期对二氧化碳储罐进行检测,保证安全运行;

4)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压力表、安全阀、液位计等安全附件的准确、灵敏,严禁超温、超液位使用。

2二氧化碳的充装和运输

2.1二氧化碳充装工艺

以江苏华扬液碳有限责任公司的液体二氧化碳充装方式为例,其充装方式主要为液体泵法,即利用屏蔽电泵产生的压力差将液体二氧化碳送入被充装容器。其充装对象可以为槽车或者槽船,这种充装工艺充装时间短,充装效率高,且不受其他条件的制约,与其他充装工艺比较优势明显。

2.2液体二氧化碳槽车、槽船充装和运输

随着二氧化碳运用范围不断扩展,其用量也迅速增长。传统的二氧化碳气瓶灌装的储运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采用移动储槽低温储运的方式已经成为众多二氧化碳用户的选择。

低温液体二氧化碳移动槽储包括公路槽车和水上槽船两种方式。储槽采用真空保温或保温材料发泡保温的方式。

2.2.1液体二氧化碳槽车、槽船充装形式

目前使用的储槽多由卧式圆柱形双层容器、管仪系统及装卸系统组成。

1)内、外容器采用真空粉末绝热保温,内容器由16MnDR钢板制成,通过绝热支座支撑在外壳内,内容器中有防波板,防止运输中的颠簸冲击;

2)管仪系统:管路由内容器引出与外部管仪系统连接,固定在储槽后部和车架、船架上,主要包括压力表、液位计、安全阀等;

3)装卸系统:由屏蔽电泵、进出阀门管路组成,完成槽车、槽船的装卸。

2.2.2液体二氧化碳槽车、槽船充装安全

液体二氧化碳槽车、槽船充装过程充装人员与低温液体二氧化碳存在近距离接触,充装过程中存在低温冻伤、噪声、窒息、超压等危险,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充装现场的安全。具体如下:

1)严禁超压,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依法取得上岗资格,熟悉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设备的结构原理,熟练掌握防爆安全技术操作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能正确排除故障、消除隐患;

2)操作时应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防冻手套、安全帽、耳塞等;

3)二氧化碳为低温窒息气体,在充装操作中注意通风,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4)启闭阀门应缓慢操作,防止过快过猛且不可拧的太紧,以免损坏阀芯;

5)操作人员在装卸过程中,不得脱离现场;

6)液体二氧化碳气化后为高压气体,装卸、排放二氧化碳时,压力控制在1.3MPa~2.2MPa范围内;

7)严格注意充装、运输过程中储槽罐体有无大面积“出汗”现象,如有应及时查明原因。

3结论

1)研究了二氧化碳的临界状态性质和低温液化过程;

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范文第4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探究目标

,能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列举用途。

远航

准备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因为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书海导航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情景设置】展示:桌面上放置着一瓶二氧化碳(右图所示),请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1)写出二氧化碳相关的物理性质

(2)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并完成下表:

操作步骤

现象和结论

分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实验6-3】

实验装置

看图理解预测实验(预习做)

课堂实录

烧杯中有__

,将__

_倒入烧杯。

预测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结论

【实验6-4】

实验装置

看图理解预测实验(预习做)

课堂实录

向收集满

气体的质地

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预测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结论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归纳】

【实验6-5】

取四朵用

溶液染成

色的的纸花。第一朵喷上

,第二朵喷上

,第三朵

放人盛满

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喷上后

,再放入盛满

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把第一、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的用吹风机

,观察现象。石蕊是一种

,遇

变成

色。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分析

烘干第一、四朵小花,观察现象

,分析

【活动小结】结合已有知识,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物理性质:

_____色,_____味的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二氧化碳叫________冰,它升华时,___________大量的热,可用于

化学性质:

①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检验_______;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______,其原理是(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②一般情况下不能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不能供给_____________

③与水反应生成_____酸;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成的______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_,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

验证

1、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试液,颜色变化情况为(

A、红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紫色

D、红色-蓝色-无色

课堂评价

2、抹有熟石灰的白墙,房间内生上煤炉后往往会变得比较潮湿,但是硬得更快,试分析这其中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检验某无色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将气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容器中

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2、两支试管中各注入5

mL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一支加热,另一支撒入少量的活性炭,其颜色变化分别为:①红—紫—无②紫—红—紫③紫—红—无④无—红—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下列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氧分子

B都是氧化物

C都不溶于水

D密度都大于空气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石墨用作电极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焦炭用于冶金工业

5、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___;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___。

(2)装置D中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

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课后拓展

有一天,一位山区农民吩咐大儿子到久未开启的地窖里拿地瓜,不想,过了很久,还没见他拿回来;于是叫他的小儿子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小儿子到窖口呼喊,未见回应。便自己下到地窖里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不想下去之后,看到他的哥哥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于是想赶快爬出来叫人,可是突然一阵头晕,他自己也倒在了地上。等到这位农民意识到不对而去地窖看时,发现兄弟二人已经无法挽救了,他后悔不迭。这是多么惨痛的悲剧!而又是多么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只要稍微懂得一点化学常识,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1)兄弟二人葬身于地窖之中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地窖之前,用简易的方法即_______

__实验就能确定进入地窖是否会有生命危险。

(3)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常识,是很有必要的。你还能举出一例说明学习化学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生活的例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气体分析范文第5篇

Simon A. Mathias Paul E. Hardisty Mark R. Trudell 赵玉军(翻译) 孙建平(校对)

评价和监测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场地的近地表气体的地球化学方法——将意大利天然模拟场地作为野外试验室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渗漏对淡水资源的潜在风险——间歇反应试验

应对气候变化的地质介质中二氧化碳储存——深部咸水含水层储存溶解的二氧化碳的能力

地质构造中二氧化碳储存——州和省法律与监管指南

二氧化碳气体的输送(运输)、注入和地质储存

地下注入二氧化碳工艺

在地层中注入二氧化碳——从孔隙尺度过程确定宏观系数

俄罗斯储存温室气体的地质条件

二氧化碳地质捕获与储存面临的水挑战

氟与环境健康——综述

对隔离放射危险物质的地下设施不同演化方案的地下水圈污染分析

利用GIS与遥感数据通过空间统计模型进行滑坡灾害分析

根据树木年代分析数据复现苏苏奈斯基山大型泥石流

外成作用监测时滑坡位移的植物指示

印度锡金北部Lanta Khola滑坡甚低频电磁法、电阻率法调查与地质综合研究

沙特阿拉伯Wadi Thuwal地区地质灾害评价的地球物理勘探——典型实例

青海玉树无线监测伸缩仪安装现场

四川康定泥石流预警地声仪安装现场

水环地调中心积极参加西北、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墨西哥地下水中的砷和氟化物

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测网络可靠性评估

畜牧综合体废弃物对潜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利用电阻率和探地雷达(GPR)法进行污染场地地球物理勘查——巴西圣保罗州里贝朗普雷图市油废物处理区研究实例

贝阿干线开发和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

图片新闻

地调局水环地调中心2009年野外工作全面展开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展望

新南威尔士深部咸水含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潜力

碳的地下封存

二氧化碳的海洋封存

二氧化碳的地下封存

阿尔伯达省二氧化碳封存潜力

封存二氧化碳能否有助于减排温室气体

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试验的水文和地球化学监测

回注地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油气层开采、二氧化碳封存和其他地质封存引起的气-水-岩相互作用

德国深部煤层二氧化碳的封存

陆地生态系统的二氧化碳封存石油产品污染的土壤和含水层系统的检测与修复:综述

远程实时监控石油地下储油罐

利用有机示踪剂监测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

根据野外综合监测结果调查抽取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

印度半岛地下水中氟的研究

灾害分级系统(HRS)

地质生态学及其解决区域问题的实际应用

关于地质病源区(гEOпATOгEHHAяэOHA)生物医学显示及城市地区生态监测问题

冶金工业泥渣沉淀池影响范围地下水受氟的人为污染

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的地质学观点——一种财政上的探讨

城市环境地质当前的问题

地球科学在韩国城市规划中所起的作用

城市地质

相关期刊更多

涂料工业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海油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绝缘材料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有机硅材料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