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106-020 引言
生态旅游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顾问谢贝洛斯.拉斯碦瑞于1983年首先提出,并于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会议上被确认与采纳,从此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尽管国内外对于生态旅游的概念有这不同的定义,但是总体来说可以总结为:旅游地受人类干扰破坏很小的地区,当地居民、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有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旅游本身的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发展,并且对旅游者和当地的社区起到环境教育作用。
对于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的思想方法的研究,则主要借鉴和参考的旅游规划的一般程序和管理原则进行。目前,国内外旅游规划的主要思想方法有:门槛分析法、社区法、可持续发展思想。
1 我国生态旅游规划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成立旅游事业的管理单位,同时出现了旅游城市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等。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旅游业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发展旅游,规划先行”成为共识,旅游规划出现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区点规划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全面的迅速发展。如刘忠伟等(2001)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并且从旅游供给方、需求方以及二者的综合层次方面考虑;钟林生(2004)系统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应用领域;杨尚(2008)以河南省淇县金牛岭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引入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对景观资源进行生态旅游阻力评价,构建生态旅游地分区规划的新模式。
2 生态旅游规划的特点
生态旅游规划是为生态旅游服务的项目,所以在设计规划之前,有必要搞清楚生态旅游的特点,以及与传统的旅游规划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态旅游规划代表了当前规划的方向,是现代规划思想的集中反映与体现,它既是对于传统的旅游规划方法的传承与发扬,同时又与之存在有很大的区别。总体来说,有以下三个具体的特点。
2.1 协调性 为了保证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那么就需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共同效益去考虑,使得他们之间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注重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业、生态环境保护、社区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旅游之间的平衡发展,实现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系统以及其附属项目之间的协调发展。
2.2 自然性 在生态旅游规划中,其自然的特性非常明显。这是因为作为生态旅游目的地,游客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强调的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因此,大多数生态旅游区域都是相对原始,并且地方文化浓郁的地区,游客也比较愿意到那些受人类干扰较少的,野生自然保护区去旅游活动。
2.3 生态性 生态旅游强调对于旅游对象的保护,明确反映出保护自然的要求和责任。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引用生态学规律,并且合理的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一般来说适合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往往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自然保护区纷纷对外开放,进而成为开展生态旅游的热点。但因为生态旅游规划的不完善,不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都受到了破坏。国际上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圣约翰岛的珊瑚礁因大量潜水者的光临而面临解体;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近50万游客,使旅游业成为该国超过了咖啡和香蕉生产业的第一大产业,导致该国的森林正以每年的速度遭到破坏,成为世界上森林破坏率最高的国家;澳大利亚举世瞩目的大堡礁,也因为每年的游客游览数量太多,植被和珊瑚礁都受到了破坏。
3 生态旅游规划的核心步骤
3.1 确定目标和保护对象 旅游规划的定位至关重要,首先研究清楚究竟这个区域以后将以什么核心项目为卖点。定位关系到整个规划水平的高低,也是对整个生态旅游区域的合理配置的先前条件。
3.2 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包括从定性和定量上去分析,旅游资源本身的情况。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比较和机遇挑战分析。生态旅游去本身资源的好坏,是完成好的规划的基础之一,如果本来的旅游自然环境资源就不尽如人意,那么无论如何再好的规划也是出不来的。
3.3 生态旅游市场与产品的策划的分析 生态旅游产品的策划分析应该注意以下设计原则:
①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下的生态保护原则。如果开发与生态保护产生矛盾,生态保护对开发有否决权。制定开发规划时,将生态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开发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要及时调整开发计划。对自然生态区要充分尊重生态规律,文化生态旅游区则要尊重当地文化特色,以此来实现真正的生态保护。
②生态效益为首原则。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经济目标的实现要以不损害生态效益为原则,短期经济利益要服从生态效益。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旅游长久的市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和谐发展为原则,并以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的新型旅游方式。无论是从旅游业发展角度,还是从社会、环境发展角度来看,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其必然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及要求变得愈来愈高。规模性的旅游活动,尽管带动了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对旅游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生态旅游强调了旅游规模的小型化,将旅游活动限制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观光质量,而且能够对景区产生持续性的保护,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态旅游的升温,我国各地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产品开发有待加强。部分生态旅游度假区还处于发展初期,旅游模式依然停留在层次较低的景观观光阶段。还有一些生态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农家乐,但也只是以休闲农业为主,旅游产品形式过于单调,未能将旅游活动与当地生态、人文历史、地方风俗特色等充分关联起来。由此可见,旅游产品开发深度还不够,对游客缺乏吸引力。(2)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部分地区生态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较为滞后,特别是交通设施不够完善。一旦到了旅游旺季,经常会出现堵车的情况,不仅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游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度假区缺乏专业型导游人才,很多导游都是由当地居民临时兼职,专业水平不高,对生态旅游深入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3)市场辐射范围小。一些生态旅游度假区市场辐射范围较小,其旅游客源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又缺乏打造和提升景区品牌手段,制约了空间拓展。
三、促进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完善生态旅游规划
通过完善生态旅游规划,能够为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例如,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借助湿地旅游来保护湿地生态,促进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在生态旅游规划过程中,相关规划工作要体现出知识性、生态性及保护性,结合旅游度假区实际环境容量来确定游客流量,将客流严格控制在限定范围内。同时,要对旅游功能区及保护等级进行合理划分,制定对应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和保护方案,实现生态资源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
(二)加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
加强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意味着能够将生态旅游度假区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增强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影响力及吸引力,让游客获得独特的体验。以浙江开化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其生态旅游主题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千树万花博览园”,相关旅游产品也是围绕着该旅游主题所打造的。在相关产品设计过程中,参考区域交通条件、各景区分布形态以及人流、视线空间组织等,以历史时间顺序,分别打造了“林径贤竹”、“农耕人家”、“石器寻踪”、“远古时代”四个主题区域,各主题区域相互独立,彼此之间又存在关联,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活动,能够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3]。由此可见,在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当中,不仅要做到“因地制宜”,还要赋予相关产品特征化元素。当然,这些特征化元素不能与生态旅游度假区核心主题相偏离,而是要进一步强化主题内容,以此拓展主题覆盖范围,为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形成难以忘却的回忆。
(三)加强旅游度假区环境管理
生态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核心目标在于环境与旅游和谐发展。很多生态旅游度假区承载了湿地、森林生B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在环境调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生态旅游开发过度,可能会导致湿地、森林的功能出现退化。因此,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环境管理,始终将环境保护置于首要位置。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要绝对服从于环境效益,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具体开发过程中,要结合旅游规划的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并做好相关环境评价工作。对于可能破坏或损害生态系统功能的行为,要提前拟定修复、保护方案。在项目运营后,也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证环境管理发挥成效。
四、结语
【关键词】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意义;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自然而然也打动旅游业发展。其中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因而也成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过分高度关注经济利益必然会引发生态旅游经济区高负荷运转,忽略环境保护,违背生态旅游最初意义。所以做好现存管理机制下的生态旅游经济对促使该行业更好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最重要能实现人和环境和谐相处,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朝着健康、标准、规范等方向快速发展。
1生态旅游经济管理重要意义
1.1生态旅游社会生态价值链
大自然是科学发展的最大资源,为科学研究提供环境,因为可以从自然中找到工程科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法则,旅游资源还为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研究场所。众所周知,无限制的资源开发和频繁的大型人类活动必然会破坏环境,生态旅游有利于保护生物、水资源、人文形态、游览观光、原始环境、历史古迹、土地资源的保护,一定程度能有效避免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各种灾害。
1.2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如果从资源架构角度分析,旅游景观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复原。不管是交通工具、科学、人口等发展或经济全球化都冲击了旅游发展,再加上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过大的消费都使旅游资源逐渐匮乏。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地球循环系统中的一部分即物质循环,但地球岩石圈含有较大的物质惰性,所以在一定时间内会抗拒人为物理变化。
1.3满足人类生活品质需求
旅游活动则涵盖在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中欣赏人文景观,能达到锻炼体魄和适当运动目。因为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属于休闲类活动,能净化人的心灵,从而满足心理和生理等不同层面需求。再加上人类的生活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中也需要借助生态旅游进行有效调剂,所以当前很多人都愿意花钱外出旅游,满足精神物质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1.4传承延续优秀历史资源
西方文化的侵蚀会逐渐丧失传统民族特点,也会失去属于中国的旅游资源,如果无法借助生态旅游理念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必然会造成文化没落。众所周知,旅游资源是民族祖先运用智慧和血汗铸造而成的,更是前人留下伟大的遗产之一。在旅游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历史变迁,这些痕迹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教育作用,更是留给后代子孙最为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
1.5有利于经济效益提升
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或间接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例如常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消费,能起到带动经济发展作用。或旅游者在旅游中增加行为支出,总而言之,加强生态旅途经济管理对推动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目前生态旅游行业存在问题
2.1盲目开发生态资源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生态景区都没有经过前期缜密科学调查分析就开发利用资源。为了急于追求经济效益,在开发新景区时缺乏总体规划和科学事实论证,严重浪费部分不可再生资源,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目前我国在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缺乏完善执法力度和监督管理机制,极大威胁自然环境。
2.2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但很多生态旅游景区都开始修建娱乐场所、索道、宾馆等设施,除了会使生态景观和建筑设施之间格格不入,还会使自然景观失去原有的风格,破坏生态平衡。
2.3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随着旅游资源所属产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常常会采用粗放经营方式谋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严重破坏自然资源。再加上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长期以往形成管理漏洞。部分生态旅游景区存在严重的监督机制欠缺和管理人员能力不足情况,种种因素均会抑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3加强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措施
3.1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开发特色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和其他旅游资源不同,需要做到科教、自然、保护、创收等多种条件于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生态、经济等效益的相统一,而决定此方面因素在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生态旅游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管理模式,必要时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生态旅游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争取从政策、机制、法律、体制、监测、基建、宣教、科研等多方面建立相对科学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此外生态旅游管理内容不单单局限于自然景观中,可从环境保护、环境容量、旅游市场、旅游设施、社会区民、旅游者、导游、经营者等方面多加考虑,严格控制生态景区游客量并监督人类对自然影响,进一步优化生态旅游景区管理。此外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应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因素,发挥地方优势特色,由此一来就需要深入研究景区覆盖的自然资源,从而吸引更多地旅游者,提高景区经济效益。
3.2加强景区规划评估工作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生态旅游开发人员在建设景区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当地景观构成要素和相关资源,从而制定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方案。一般生态旅游资源明确强调,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因此开发者要评估旅游资源并在报告中明确阐述不同资源发展趋势和附带的优越性,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目的,最重要是避免因盲目投资影响生态旅游业未来发展,可以说科学评估和规划工作能保障开发模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此外还需提升生态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培养景区服务人员良好服务态度。毫无疑问,旅游者除了注重优美的景观,还十分注意旅游服务态度,要求景区服务人员热情、耐心、诚恳的解答旅游者疑问,以准时、公正、高效的服务精神换取旅游者满意。同时对旅游景区通讯设施、电力、水等供给水平进行大力改善,进一步提升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设施水平,必要时可引入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景区服务质量。
3.3贯彻生态旅游创新理念实现合理布局规划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最终目标为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管理。①创新管理制度;生态旅游景区可定期培养生态旅游人才,可运用会议和专题讲座等方式,促使工作人员提升自身技能,实现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标准化。②创新管理;生态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可充分借鉴国外内先进景区管理经验并结合区域特色对生态旅游景区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此外生态旅游管理人员应贯彻保护环境思想,做好开发规划,一方面能保证开发成功,另一方面能避免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以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进一步认真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地质资源及各类环境质量资源,有利于针对因旅游活动带来对环境的影响做好准备并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保证生态旅游环境质量品味。
4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经济发展、旅游管理以及生态环境管理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快速发展的经济无疑对生态旅游产业形成一种挑战,因此就需要生态旅游管理部门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情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方案,积极完善管理机制和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做好生态景区规划与评估,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大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由此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宝鼎,刘佳.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内涵、原则及发展路径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3(36):127~128.
[2]吕莹,王树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内涵、原则及发展路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409.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思考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以小陇山生态旅游的二期开发为目的,应用地统计学和3S技术,基于知识发现建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生态旅游资源优化组合时空模型和空间格局评价信息系统,实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格局可视化的查询和评价,挖掘最佳植被绿化配置模式,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格局评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1 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自然区域和当地文化为旅游对象,以理解、欣赏和提高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为目,使旅游者强身健体的旅游活动,它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链。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利用上,对森林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的效应没有考虑,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格局评价和规划上只考虑主观因素,忽视了客观存在的价值,也没有一个较全面的标准、技术和方法。为了探索一种全面的生态旅游评价体系和方法,应用地统计学和3S技术进行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格局评价和规划,开发时空模型,并通过知识发现挖掘最佳植被绿化配置模式,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二期建设2011年开始,故建立以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相结合的生态旅游资源格局评价体系,进行小陇山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的评价和规划,为小陇山森林公园二期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目标与任务
2.1 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建立小陇山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格局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生态服务资源库、生态服务价值核算库、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数据库和空间格局评价库;建立基于知识发现的一系列适用性高且适用于生态服务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的算法、方法体系及生态服务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变异分析模型、生态旅游资源优化组合时空模型、空间格局评价方法,并建立通用模块以及相关技术文档,向社会推广应用;建立小陇山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格局评价与决策系统,挖掘最佳植被绿化配置模式,为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2 项目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2.2.1 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格局评价体系确立
根据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小陇山自身资源优势,选取生态服务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因子,确立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格局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框架体系。
2.2.2 获取精准的评价因子
目前生态旅游的开发以景观为主,评价以二类调查数据和气象站数据为据,忽略了生态服务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获取的数据粗略且没有针对性。故在本研究中应用先进的负离子采集仪、大气采样仪、氧气分析仪、空气总悬浮微粒采样器、溶解氧分析仪、数字声级计和分光光度计获取精准实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变异模型的概念,将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地作为一个时空异质体来看待。利用地统计学和3S空间分析能力,进行森林生态旅游空间格局的评价和规划。
2.2.3 森林生态服务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算法及方法确立
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和价值量的核算,目前已经有了探索性的研究案例,但核算结果都过大。本研究借助于空间变异分析功能,寻找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的最大矢距,以最大影响矢距为临界值建立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和价值量算法,以解决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量核算存在的问题。
2.2.4 基于知识发现建立生态旅游资源优化组合时空模型
基于空间变异理论,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从大量生态旅游资源实证数据中挖掘出生态旅游资源优化组合的相关的因子,运用多种方法建立生态旅游资源优化组合时空模型,并在研究区域中对模型进行修正,根据各种模型拟合效果,建立起一套多种模型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极大的增强该方法体系的可推广性和实用性。
2.2.5 建立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格局评价与规划决策系统
实现可视化空间资源格局查询、评价与规划,提取生态服务最佳植被绿化配置模式知识库,为城市绿化和小陇山森林公园二期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3 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
提供就业机会,以改善林区职工和周边居民的生存和投资环境;规划森林公园和人性化的游乐项目,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强身健体场所,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格局评价和规划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并挖掘最佳植被绿化配置模式,为城市绿化和城市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3.2 经济效益
主要体现在森林游憩带来森林公园的门票、吃、住、行、娱乐等收入和周边地区交通、餐饮和旅游产品的消费上。森林游憩每林场每年按1万人次预计,每人每次按1000元计,周边消费每人次按200元计,每年收入为0.1万元/人*1万人+0.02万元*1万人=1200万元。
3.3 环境效益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周边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道路交通状况,并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4 其他效益
的理论体系。本文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概念、规划原则与内容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以庐山石门涧景区为例,在总结规划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景区规划问题的
措施。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庐山石门涧景区
生态旅游的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与谋富当地社区,被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生态旅游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对生态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的规划。本文以庐山石门涧景区为例,进行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将研究对象置于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框架内,分析其在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的策略,以便为其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提供依据。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南墨西哥的Ceba一110s—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后来进一步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即人们到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以探求和欣赏自然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文化特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景区概念生态旅游景的概念是在生态旅游以及旅游景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旅游学术界对它的界定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在综合了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作了如下定义:生态旅游景区是指由一系列生态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具有吸引生态旅游者前往游览的吸引力因素及明确地域界限,并能提供各种必要的旅游附属设施、服务及环境保育措施,追求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综合平衡的旅游经营管理系统。生态旅游景区在中国通常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原则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旅游景区内资源为主,贯彻“保护、利用、保护”的方针,坚持以自然为主,景观协调,工程设施具有特殊性、新奇感,又有天然性、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效益性,以促进景区自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保护优先原则
任何生态旅游的开发都必须以保护作为首要的出发点,这是生态旅游景区别于大众旅游旅游景区的核心所在。
(二)整体优化原则
生态旅游的场所不仅有生物和环境条件因素,还包括人类活动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是多因子、多层次组成的集食、住、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因此应该从整体}}{发、综合衡量、全面考虑,实现整体最优化利用。
(三)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是以当地自然资和人文资源为依托,要使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其保护。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前提下进行开发,这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首要原则。
(四)特色原则
生态旅游景区区别于一股的旅游景区的特色就是它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在规划中一定要体现这一点。以便在以后的开发中能保持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要坚持以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遗迹等资源的开发为主,充分体现本地特色,挖掘自然景观的美学、文化及艺术价值,以满足不同层次游人的游览要求。
(五)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原则
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才能使规划切合实际,才能被当地居民接受。
三、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内容
(一)确立地方风格
确立地方风格是制定旅游开发方案的第一步。任何旅游地的开发都要根据区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背景和旅游资源特征,寻求国际、国内或区域的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背景和区域经济环境的条件,确定旅游开
发的层次和风格。
(二)功能分区。
最早的分区模式是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Forster(1973)提出的同心圆模式。141后来,Nieuwkamp(1996)提出将生态旅游地分为四大区域:野生保护区、野生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自然环境区。这些分区模式都在保护景区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旅游地担负着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同时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因此,生态旅游地的开发必须根据目的地区域生态系统的层次与特点规划出合理的功能区。
(三)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必须要为游客提供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但盲目地兴建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会明显改变原有自然或人文景观,导致景区严重的城市化。特别是一些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建筑,与景区景观相融性很差,由此会给生态旅游景区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上要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通盘考虑动植物群落分布及地理因素,充分体现生态原理。
(四)生态旅游产品规划
生态旅游产品规划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内容。产品规划一般包括旅游线路的设计组织,各种游乐活动规划以及专项旅游规划。并不是所有的旅游活动项目都适宜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展,而是必须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生态旅游产品规划。
(五)生态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生态旅游商品是指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健康安全的旅游商品,它除具有普通旅游商品的地方性、民族性之外,还具有环保性和生态性。因此,生态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应综合考虑可能给景区带来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除注重地方性和民族性外,应突出其生态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六)解说教育系统规划
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游客接受环境教育,因此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中也要充分体现这一点。解说是指通过人员讲解或物品展示等形式向公众介绍有关生态旅游景区知识的宣传过程,以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有关景区生态环境知识及其价值,提高游客的生态环境意识,悉知并遵守旅游行为准则,积极配合与支持旅游管理工作。
(七)人才聘用、培训规划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有一批具有专业生态保护知识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因此,人才培训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录用时要经过考察、考试,把好聘任第一关。人员录用后,要分层次抓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职业培训,实施生态旅游培训上岗制度,普及有关科普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态保
护素质。
庐山石门涧景区的规划与管理
(一)庐山石门涧景区资源
庐山石门涧景区位于庐山西麓,距九江市区12公里,距京九铁路庐山站7公里,为庐山的西大门,因有海拔近千米的天池、铁船二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高悬垂落形成壮丽多姿、长达3000余米溪涧大峡谷而得名。景区最高点海拔950米,景区最大落差160米,景区面积600公顷、景观百余处。景区内有高等植物3900余种,昆虫2500余种,鸟类200余种,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320余种,为国家4A级景区。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
(二)庐山石门涧景区规划的现状
1.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目前庐山石门涧景区有食宿点各一个,餐饮点为“石门山庄”,主要供应地方特色小菜,其中以苗家风格的“竹筒烧饭”最为着名。住宿点为“风情竹吊楼”,可提供床位50张,旅社的建筑采用竹制材料,与景区的天然风格相互呼应。景区内共有公共劂所6处,全部采用免冲式建设,采用化粪池的方式处理产生的垃圾。景区内建有电站大坝,由于庐山地势东高西低,因此庐山的三大水库芦林湖、如琴湖和莲花台的水全部流入电站。无洪期电站大坝主要提供周边居民饮用水以及供庐山发电厂发电:雨量超过100毫米时,则进行泄洪。
2.解说教育系统规划
迄今为止,庐山石门涧景区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手段对景区进行了宣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夕阳红》栏目以及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快乐中国学汉语》栏目中都有庐山石门涧景区的身影出现。除了对景区本身的宣传之外,景区内还制定了许多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对生态旅游的常识进行了宣传,包括《日常安全管理制度》、《防火管理制度》、《导游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同时,景区内还设置了多处提醒游客注意环境卫生的指示牌及与环境协调的废物收集系统。
3.人才聘用、培训规划
庐山石门涧景区内共有统一管理的导游人员6名,均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户外运动部共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专职教练7名,专门负责景区内滑锁及其他野外生存训练项目的培训、心理疏导以及救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