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医学课程

动物医学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医学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物医学课程

动物医学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32-02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以往的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毒理学等以传授知识为主,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侧重于演示现象、验证理论,忽视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以往该两种学科的三种实验课按阶段分学科进行,学科间难以互相交叉、渗透与融合,实验内容有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学时多,更缺乏自行设计、自行完成实验的科学训练。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投资的效益低,仪器更新换代困难。因此,我们对以上两种学科、不同层次的实验课进行了有机重组,建立了动物机能学实验室,得到了很好的效益。

一、改革的目的

1.创立高效率实验课教学模式,该研究的特点是将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毒理学实验课有重复性质的内容经过重组、融合而成为课时减少的动物机能学实验教学内容,目的是尝试建立新的、实验教学和管理模式。

2.场地、仪器和资金等共享优势,学时虽然减少,但是重组获得的教学场地、仪器和资金等共享的优势,使每班学生上课都拥有一倍以上的资源。学生动手机会增加了,改革了以前实验课只能多看少做的现象。

3.省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环节,节省的课时可以加强临床教学。共同的合并,较好的经典性实验的保留,而以开展学生自主选题、设计和实验的探索性实验教学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4.以点带面促进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通过以上四门课程改革带动了相关实验课的改革之外,探索性实验还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

二、改革的模式

1.基础性实验。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动物药理学、动物毒理学实验内容共同的部分合并为基础性实验。

2.经典性实验。四门课程实验不交叉无法替代的实验内容既较好的经典性实验部分保留,作为药理学经典性实验来完成。

3.探索性实验。学生应用第一、二阶段学到的知识,按科研程序自主选择探索性的题目―独立用计算机设计―完成实验和论文。探索性实验具体模式是:(1)探索性实验由3~4名学生自由选题,组成实验小组。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和预试验、班内预答辩、正式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和完成论文等步骤组成。特点是学生必须应用本课程第一、二阶段所学到的实验理论和操作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通过校园信息网检索文献,了解目前的研究进展,查阅主要论文,提出问题。问题选定后,进行实验设计和预实验。预答辩由小组成员讲解其选题内容和预实验情况,进一步实验设计及预期结果;学生之间应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提问和答辩;最后由指导教师小结,提出修改或完善的建议,确定选题。(2)正式实验一般用20~30课时时间,由学生自主组织,独立操作,经过重复探索直至获得结果,要分析讨论结果和写出论文。论文在班内答辩进行组间互相评分,最后修改上交教师评分和存档。(3)常见的问题和对策:由于自主选题,师生都会面临一些难题。①教师需要自我提高,逐步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注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及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下,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②教师以提示和启发为主,肯定学生的合理设计和创新思维,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而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③实验进行阶段,学生需要帮忙的事情很多,这时教师要果断地抓关键环节。比如,选题设计前简要举例介绍校园网络的应用和图书馆收藏杂志的查阅,教会学生如何迅速获得相关研究进展、实验设计实例及估算动物数量、试剂浓度等,使实验设计快速有据完成。④预实验结果是对设计的初步验证,对估计实验的可行性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教师在小组预答辩时注意综合文献和预实验结果的情况,考虑选题的难度是否适中;设计方案如何修改;预实验结果是否与理论预计相符;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出发,肯定其选题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及提出修改的思路。⑤对正式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同样采用“导而不教”,即解释问题,指导方向给学生思考、鼓励探索而不教给具体的解决途径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实验时及时、客观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对结果适时作出分析,评定实验的成败和确定进一步实验的方向。这样可使实验在重复中不断改进,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平时积累的材料为完成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⑥实验不单涉及实验设计、操作和指导等环节,还需要仪器、动物、试剂(药品)和实验场地。实验计划进行统计估算,上报实验管理部门,将仪器、动物、试剂准备好,及时维护和维修仪器,按计划备好常用试剂和营养液等。若一些试剂和实验装置无法事先准备和满足,则将实际情况通知学生及设法解决。以上所研内容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方法和途径。

三、改革的成效

经近几年的教改实践与探索,动物机能学实验课的框架结构已基本形成,理论体系亦已初步建立。并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学生成绩评估体系,对教学管理运作模式作了进一步的探索。该项教学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过去该四门课的实验课的成绩占该科总成绩的10%。因此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是少数人在动手实验,多数人旁观。这不利于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物机能学实验课程创建以后,是一门必修课,独立开课,独立考核,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该项改革有利于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教学内容的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学生进行系列实验,内容由浅入深,使学生对动物机体在正常情况下、在致病因子或药物作用下所产生的机能变化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实验与观察,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学生对实验操作及仪器的使用逐步熟练。

3.由于资源共享,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机会。过去分科教学,各科实验室与仪器均不足,因此每班实验分组较少,有些实验甚至全班示教。现在资源共享,我们的实验室与仪器设备较以前充裕得多了。

4.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本门课程最后阶段是由学生自由组合、自选题目、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实验。学生应用生理学与病理知识进行药理学机理及其毒理学的探索性实践,掀起了整个年级学生到图书馆检索校园网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数据库、查阅文献资料的热潮,激发出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使他们拓宽了视野,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并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5.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本门课程教学需要。该实验课目前独立开课,不与以上四门课同步上课。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作适当改变。我们采取少讲、多做、启发诱导、理论联系实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实验前以提问方式让学生叙述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师则加以补充。尤其是要让学生明白本次实验设计原理及完成实验的关键点。接着指导仪器的操作规程,实验标本制作示范,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如果第一次实验做不成功,则再提供动物让学生重做。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恰如其分的结论,而不是单纯地用理论去解析实验结果。教师主动把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做“强心苷的作用”实验时,引导学生理解心力衰竭动物的症状、体征、诊断依据与治疗原则。使学生思路开阔、兴趣倍增。在学习基础课中学到一定的临床知识,让学生有了成就感。

基金项目: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资助(201308)。

动物医学课程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动物实验是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物实验是护理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动物实验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起到可触、可感、可悟的功效。近年来,我校在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条件开展了小白鼠、家兔、豚鼠、牛蛙、蟾蜍等动物的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近似于人体对各种药物、各种刺激的反应。因此,动物实验是护生适应护理教学、工作的第一关,只有让学生逐步接触动物,才能使护生不断适应专业。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动物实验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尚未学习专业课程、在没有临床体验的情况下学习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积极开展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教学中给学生以临床真实情景的呈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病理学》的空气栓塞实验,实验中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正常的家兔静脉内注射空气,然后及时观察并记录家兔因空气栓塞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让学生既复习了解剖生理知识,又加深了空气进入血管后可以引起静脉栓塞导致死亡的认识,为其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病原生物与免疫》的豚鼠过敏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给豚鼠注射发敏物质后迅速出现烦燥不安、全身抽搐,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休克直至死亡的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ⅰ型起敏反应对豚鼠(人体)的危害性,增强了护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射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物必需做皮试重要性的认识。 

 

2 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较好基础 

护理工作涉及病人的身体健康及至生命,护理人员除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外,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入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关心和宠爱,学生娇生惯养,常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缺乏工作责任心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就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 

 

3 为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一定基础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为各用人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要初步具备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医学科研通常采用动物实验来进行,而医学基础课程的许多实验也要通过动物实验和动物模型来完成。因此,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科研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基础。老师在设计动物实验时,可穿插科研基本程序,如《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实验,可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涉及到神经调节,要研究的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不同部分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作用可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以此观察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与心血管活动的关系。设计时要确定观察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如血压,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反射弧,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来设计实验项目。实验结束时应向学生解释,作为科研过程的实验观察必须反复多次的重复,结果需经统计学处理才能做出结论,使学生大致了解科研的基本程序[1]。 

4 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同情之心、仁爱之心是医学人文观的主要内涵,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患者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2]。动物实验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动物实验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要求学生具有尊重一切生命的理念,严肃对待实验,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人性化对待动物,尊重试验动物的生命,在人道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如在实验中,不任意折磨有感觉的动物,不让动物处于疼痛难忍的状态,不能将未完全死亡的动物随便扔进垃圾箱或掩埋等处理,培养学生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 

 

5 为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全面推进医改的大背景下对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护理教育应抓住医学基础课程开展动物实验课的机会,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处处有伦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护理中的各种道德问题,促使护生养成忠于职守的素养,为今后工作中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能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去护理每一位病人、为提高护理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在动物实验课中,鼓励学生提出、维护、质疑或反省各种护理中的道德评断,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引起的各种争议,努力按动物保护法规定的有关动物福利与实验伦理进行操作[3],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尊重病人生命、尊重病人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生命价值等职业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常要开展动物实验,卫生职业学校在开展动物实验教学时要与专业岗位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让人体的正常和病理反应在动物身上呈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工作时能做到一丝不苟,具有有强烈的责任心;适当传授科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智勇,周文琪.在学生生理实验中培养科研素质[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74~76. 

动物医学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2-0072-03

随着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以及现代社会生活多样化,动物疫病疫情呈现高发、频发,快速传播与扩散趋势,对畜牧业生产、公共卫生安全、人们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从SARS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猪流感等疫情的爆发,足以看到动物疫病疫情的危害之大、之广、之难以估量。加强动物防疫检疫问题,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98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2006年4月,农业部正式成立中国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之后各省市相继成立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在国家职业(工种)分类中,把动物防疫检疫员作为一个单独的职业(工种),并实行准入制度。在此背景下,一门新的高职课程《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应运而生。

1.课程性质与特点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直接面向养殖防疫诊疗职业岗位和监督执法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性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动物防疫检疫法律法规和动物防疫检疫操作流程、技术规范与标准,掌握动物防疫检疫的技能、技术,培养科学防疫意识和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强特点,所学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技能是畜牧兽医生产中疫病防控和动物检疫工作必备的。

2.教学模式的创新

根据课程特点和高职生学习特点,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论,重构教学内容体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将直观、实练、考核、全真操作融为一体,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2.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学院校内实习基地广西绿兴种猪有限公司、种鸡场和示范养殖场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如南宁市肉联厂、广西金陵养殖有限公司等距离学校较近的优越实践条件,将课堂搬到实习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做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比如,动物免疫技术内容的教学是在养殖场现场给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消毒实训教学也是在养殖场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组织实施消毒。由于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贴近了生产实际,教具、材料、场地、设施真实直观,教学场景新鲜、环境广阔,教师边演示、讲解,学生边学边做,直观性强,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同时学习过程即工作工程,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长,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和工作素养养成。

2.2“工作过程导向”实景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指课程教学建立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真实工作场景的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广西绿兴种猪有限公司、种鸡场、示范养殖场)和南宁市肉联厂的优越条件,以典型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实施过程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任务驱动,融教、学、做(练)为一体,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真实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将直观、实练、考核、全真操作融为一体,学生全程参与养殖、流通、屠宰检疫等工件环节的防疫检疫的实践训练,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各种单项操作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促使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所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特点。

2.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即将结束时,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到校内企业广西绿兴种猪有限公司和校外实习基地,如南宁市肉联厂、柳州市肉联厂、玉林市臣东种养有限公司、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金光有限公司、隆安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等进行岗位训练。这些企业由实习单位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安排学生在生产一线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岗位实践锻炼。企业为课程实践教学和学生生产技能训练提供材料、场地设施及岗位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劳务支持,企业为学生提供食宿便利并给予以一定的劳动报酬,课程教学与企业形成了长期友好合作互惠的关系。到不同的企业行业(如养殖场、动物诊疗机构、屠宰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等)进行岗位实训,学生角色员工化,学生着装企业化,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按照真实生产岗位要求,学习完整工作过程。且学生在做中学和边做边学的工作中,不但可练就熟练的专业技能,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还能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学会与人共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敬业爱岗,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条件和现有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特点,灵活选择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实景教学法、专家会诊式案例教学法、岗位训练(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实境教学法等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五动”,即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读说)、动眼(观察)、动心(想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使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力能真正实到实处。

3.1任务驱动教学法

这是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步骤,由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方法。下面以对猪或鸡免疫接种工作为例。具体做法是“资讯”:由教师明确工作任务(实施猪或鸡免疫接种工作),学生按任务要求查找相关信息;“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和分析信息资料,制定免疫接种工作方案;“决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讨论,老师审查方案并提出建议,学生修改并确定方案,根据方案,购买疫苗、用具并做好相关准备;“实施”:学生根据工作方案完成免疫接种工作的实际行动;“检查”:教师和学生检查对照已完成任务的每个工作环节,并评定分数;“评价”: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进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完成工作任务的经验教训,讨论、反思工作过程,使原有经验和新的经验的重新组合,形成行动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

3.2现场真景教学法

现场实景教学法是指把课堂设在生产现场这样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教学。使课堂与工作、生产地点结合起来。主要是利用学院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广西南宁绿兴种猪有限公司、种鸡场和示范养殖场的良好条件,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如南宁市肉联厂、玉林市臣东种养有限公司、隆安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等优越的实践条件,将学生带到养殖场、屠宰厂、集贸市场等进行现场授课和操练,如动物临诊检疫、产地检疫的调查、猪宰后检疫、布鲁氏菌的检疫、旋毛虫的检疫、牛结核病的检疫、鸡新城疫的检疫、鸡白痢的检疫等实践性教学任务,完全是在实验室和生产实际过程中进行训练。在现场,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学、边做,做到了教师的“讲、做、导和评”,学生的“听、看、练和做”充分有效结合。由于教学场景新鲜、展现生产实际,教具、材料、设施真实直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专家会诊式案例教学法

专家会诊式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真实现场为事例,或把用文字、影像、视频呈现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以专家或技术员、官员身份参与分析、讨论,并由学生们自己推选一位负责人组织讨论活动,教师只是在最后才作点评。教学开始前,教师将任务下达给学生,以便学生上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作好准备。如,学习养殖场防疫条件的知识时,教师把学生带到学院养殖场,以此为案例,让学生以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身份对养殖场的防疫条件进行评估,可以各自写出评估报告,也可以集体讨论后写出一份代表“官方”的评估报告。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改变满堂灌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只是给予必要的点评和总结。专家会诊式案例教学是一种真实情景下的教学,可以起到多方面作用,如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团结协作意识,组织纪律性,领导才能等。

3.4岗位训练(角色扮演)教学法

动物防疫与检疫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即将结束时,还安排岗位训练,各班分若干个实习小组,分别到养殖场、集贸市场、诊所、监督所和屠宰厂进行岗位实践技能的实训。如在动物的临诊检疫上,开始时由教师或部门技术人员当“师傅”――技术员、业务主管,先讲明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后,然后进行操作示范,先对岗位适应速度快且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小组长教会、教熟;然后让小组长给少数学生当适应慢和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师傅”――技术员、业务主管、场长,由小组长再教小组成员;训练过程中小组成员经常相互讨论交流岗位工作体会,互相帮助,反复训练,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这种进行岗位技能训练教学方法能锻炼作为“师傅”的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同时也减轻能力相应较弱的学生心理压力,有利学生的共同进步。由于岗位是真实的,管理要求是真实的,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岗位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3.5“模拟实境”教学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物、各种用具,结合防疫和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创设模拟生产工作实境,开展教学工作。例如,疫情报告、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动物产地检疫、市场检疫监督、运输检疫监督等内容,通过动物、工具的布置和多媒体展示疫情或养殖场实况图片,学生充当疫情调查员或养殖场饲养员、技术员或动物检疫员,教师充当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双方模拟开展疫情调查、疫情报告、动物产地检疫、运输和市场检疫监督,学生在“模拟实境”中,完成了工作岗位体验和学习目标。特别是疫情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采用“模拟实境”教学,不受时间、季节和空间的限制,时效性强,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实际与授课计划不同步的矛盾。

动物医学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教材,全书 1.42万余字,内容包括家畜屠宰加工卫生检验,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畜动物性食 品持染与控制,冻乳、的卫生检验和市场肉类的鲜肉、蛋鱼兽医卫生监督等章节。该课程是专门研究如何针对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品检验的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本技能,并且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笔者在多年实施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将以前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机地与检验、检疫监督相结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组织教学,对提高学生动物疫病检验、检疫的专业素质水平,虽然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教学中还存有很大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要改变教学现状,加强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1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实践性训练

由于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物操作性,所以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前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操作上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动手能力都比较弱。很多高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用于实践的硬件设施薄弱,例如没有专门实践训练的仪器设备和场所,学生的校内实践训练仍然停留在简单单一的水平上,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学生不能体验动物检疫中商品动物检疫技术流程的操作过程,如在动物外调与进入审核检疫证、填制相关单据、报关和防范疫病传播风险等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动手能力差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动物防疫与检疫行业的就业机会。

1.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很多老师在讲授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过程中,一般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研究上。教学仅仅依靠粉笔和黑板进行抽象性的讲述,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老师“讲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学生“听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际操作程度较低,结果会出现遇到具体操作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得不知所措,更不知从何处下手。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各种技能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流程。

1.3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在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中,主讲国际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留校或者从学校直接分配过来的,他们没有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实践工作的经历,在讲授实务实践课程时显得很空洞。甚至有些老师讲了多年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却没有见过防疫证、检疫证、畜产品安全证等单证,根本没有去亲身体验过防疫检验业务环境,也没有参与过实际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非常注意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往往轻视实践,对知识的实用性强调不够,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单独完成业务。

1.4考核考试方法陈旧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考核的方式主要采用以一张考试卷子的成绩决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卷面成绩的高低很难体现出学生实践技能的水平,也就很难测出学生实际掌握内容的高低。而且这种考试方式,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些误区,认为只要卷面成绩高,就算学好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就会忽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性训练。

2教学改革的建议

2.1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

只有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较强实务处理能力的学生。因此,建立一支既有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一线业务经验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高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寒暑假在一些畜牧企事业做兼职,直接参与动物防病防疫务的实际操作。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就能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能够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内理论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外实训有效地相结合。由于教师具备做业务的亲身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就会显得真实而不空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积极邀请与动物防疫与检疫有关单位的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如畜产品加工集团、公司、畜牧局、海关、疫检部门等。或者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章节,例如如何用检疫证来证明动物健康运输流通,可以请来自业务一线的专家来讲授。通过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师生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学习到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能了解最新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师生双向沟通,在本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动物检疫法、动物检疫的操作技能,这些内容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不能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实物、一个图示等比较具体的现象作为导言,引出所要讲的实务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了解一项畜产品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熟悉每个环节的知识和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检疫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动物检疫易发展状况、进出口养殖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当代从事动物检疫业务的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等,还应多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的青年员工作报告,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3加强学生参与实践训练

在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首先要突出应用性,建立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从化学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开始,然后是动物病理实验、动物药理实验、动物饲料营养分析及加工实验、微生物侵害实验、动物临床诊治实习最后是校外动物营养保健和动物养殖。在专业实验实习过程中包括不同环节,有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术实验,专业实习等主要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指导老师指导下亲自操作每个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建立起一个完整逼真的体验和认识,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实践方面,建立一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也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选择当地动物医院、动物研究所、动物防疫与检疫公司等单位积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学生在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真实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业务能力训练。

2.4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一张卷子定最终成绩考试方式不能测试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必须将卷面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考试中应加大实践操作的考试力度和比重,比如在试卷中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填写动物健康证、运输单据和动物检疫单据等。改变了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能够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3结论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与我国当前动物防疫与检疫发展相适应的。为了使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人才市场需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个层面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极改进原有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高层次的动物防疫与检疫人才。

参考文献

动物医学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 商务英语 笔译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这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有益尝试,又是符合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而言,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高规格的人才,是一项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就项目驱动法在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的实践问题,作如下分析与探讨。

一、国内外及区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项目驱动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因此,在这一领域,相关的研究十分丰富。不过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性,以及教育领域国内外发展速度的差异,导致在实践中西方有关项目驱动法的教学应用取得的成果也都不一样。国内关于项目驱动法的研究颇多,其中将项目驱动法与高职课程相结合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研究,如谭力红提出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的步骤:确认工作任务;获取与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确定完成工作的途径、步骤;记录实施的结果与计划的结果之间的偏差;检查、评价与结果记录。梁成艾从背景分析、理论建模和实证探索三个层面探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董丽娜、刘硕认为,要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要进行以任务驱动下的课程改革,将教学与实训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项目与模块,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郑楚霞针对高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在项目驱动下进行合作式教学的模式。以上均是描述性研究,针对商务英语笔译课程与项目驱动法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

二、项目驱动的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与研究价值

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要考虑该模式、该方法本身的优势与不足,还要考虑应用对象的特点。同理,对于项目驱动法而言,是否能应用于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商务英语笔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法,有助于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能将书本、课堂所学知识结合企业或实际工作的需求,从而避免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驱动法,既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项目驱动的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与研究的实践途径

1.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如产品说明、公司介绍等一系列的项目,针对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制定详细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分阶段提出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目标,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探究,循序渐进地完成各个项目,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

2.在项目驱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先将学生分组,让若干个学生创立一个“公司”,并让他们定好自己的“主打产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名片、公司介绍、产品说明、广告、公司合作洽谈会、商务信函等项目内容的翻译。为了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师在项目模块单元教学中先给出相关项目的常用术语、套语、关键表达法和句型,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熟悉该项目的翻译内容。模拟实训前先检查学生术语、常用套语和关键表达法的掌握情况,并根据项目模块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实训项目,给出实训的要求、内容和相关步骤提示,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该主题背景材料。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对项目的完成质量,及时总结归纳。

四、项目驱动的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与研究的创新之处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在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法,首先,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以往的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教师理论传授,基础知识的灌输。然而,采用项目驱动法,结合了学生今后工作实践的实际需要,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遵循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因而,在模式上体现出其创新性。第二是在内容上,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内容有所创新。因为项目驱动法,必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活生生的实例。因此,教学内容,教学素材都有创新,避免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教材上的弊端。第三,是对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中运用驱动法,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促进其各方面素质的提高。第四,提高教师对课堂的实践能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实践经验,为广大教师观察、分析、实践、反思课堂教学提供一种理性的标准。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笔译课程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驱动法,是一种有益尝试。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业务素养的提高各个方面都具有实践价值。本文针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时间途径,希望能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