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科学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研究;述评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一、环境心理学简要追述
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分化产生的―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传统意义上,环境心理学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重视建筑环境与心理及行为之间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纪元前,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就曾运用各种手法矫正视觉错觉。有关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1886年德国美术史家沃尔芬(H.wolffin)著有《建筑心理学绪论》一书,曾用“移情论”的美学观点讨论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设计问题。其后,汉斯・迈耶(H.Mayer)还打算在包豪斯中开设心理学课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同时,不少新建筑因无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导致社区崩溃、建筑拆毁、居民抗议等严重后果,并遭到社会的严厉批评。因此,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引起多学科研究者的深切关注。来自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终于汇集成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此后,先在英语区,继而在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伊特尔森、普洛尚斯基、萨默,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还形成了若干研究中心,如儿童与环境、环境认知、环境与年龄、残疾人与环境、居住区环境、室内环境、妇女问题、使用者参与、使用后评估等。该组织第一批成员27人,仅由建筑师和心理学家组成,到1984年,成员增加到900人,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建筑师占30%,心理学家30%,其他环境学科(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25%,其他社会科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人类及社会生态学家)15%,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和应用的学术团体。欧洲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也形成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潮流。
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并在70年代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研究,并引起学科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二、环境心理学及其发展
不同的研究者,对环境心理学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学者对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中,看到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与全貌。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是纽约的研究者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等首先提出的。任何人工环境都是社会的产物,都离不开相应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同时也不能脱离它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1]。1978年,贝尔(P.A.Bell)等三人合著的《环境心理学》一书给环境心理学下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整体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和人类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个体如何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2]。
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的一门科学,因此它并不追究人能够适应哪一种环境的问题。过去,人们在创造环境时,几乎不考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倾向。与此相反,环境心理学却是将它作为重要问题提出来,并使它与选择环境、创造环境相结合而成为一门科学分支。因此现在有一些问题必须加以考虑[3]。
俞国良等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4]。马逊风等认为“广义上的环境心理学就应该是心理学,因为一切心理学都是针对环境的”。狭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从其研究对象上可以定义为“研究环境问题对人类(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对环境反馈作用的学科”[5]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6]。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各个定义虽然在表述上有一些小的差异,但基本思路是差不多的。基于以上不同研究者观点的基础上,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个心理学分支独有的特点和能区别于其他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环境心理学区别于心理学其他分支的独有的特点,最主要是它研究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分支。
在现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我们看到实际的研究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有研究者总结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中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环境状况个人的心理现象和对环境的知觉;环境物理里和环境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环境与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相互关系),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规律,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如噪声、温度、风向、气候、空气的污染)和社会环境(如个人空间、地域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的影响;环境联想对环境意识与心理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中心理变化对人体信息传递、工作效率等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心理自我调适,以适应环境并创造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环境即对环境的反馈作用[5]。
除此之外,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且研究如何通过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增加亲近环境的行为,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心理学说到底是心理学,而不是环境学,它的研究内容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内容,只不过要加上一个限定的领域,这个限定的领域就是环境。有定义说“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我们感到这个表述虽然很清晰简练,而且也基本切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但是表述上不是最好。因为环境心理学毕竟是心理学,所以把它仅仅说成是研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毕竟不十分贴切。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中所说的环境,其意义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是包含社会环境?这里,我们的建议应当说主要是自然环境。另外一个定义上的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是不是一个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有研究者指出,“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看,环境心理学应该成为以环境科学和心理学两学科为研究基础的交叉学科,但从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和已进行的各种研究来看,环境心理学距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原因是环境心理学的最初研究者主要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他们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个人空间、拥挤、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目前的环境心理学和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联系得更为紧密”。
把环境心理学定义为“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似乎和这个现状更为贴切,但是,却和环境心理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合。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心理学研究者中,心理学家的人数正在日益增加,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月越来越超越建筑学的范围。
三、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及其展望
从广义上看,所有的心理学研究的都是研究环境中的人的心理,是否所有的心理学都应该说是环境心理学?我们认为,如果把所有的心理学都说成环境心理学,那么这个学科的独持性就没有办法体现了。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心理活动,以及影响了自然环境的那些小型活动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大致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人的心理对环境的影响。1.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的问题。2.环境心理评估。3.环境态度与价值观。4.环境对人的影响。5.如何改变人的心理,使人多做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事情。6.各种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此外,建立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内容[7]。
因此,环境心理学有很多需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和跟踪研究的问题。过去的心理学在很多方面都与现实脱节,所以这是相当困难的课题。总之,我们认为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学应该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需要各学科之间的协作。
参考文献:
[1]林玉莲. 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2][美]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等. 朱建军 ,吴建平等 译.环境心理学第5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3](日)相马一郎. 周畅 ,李曼曼译.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9.
[4]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
[5]马逊风,黄冬梅,黄钰,何子光.环境心理学有关问题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1-36.
[6]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28―129.
[7]吴建平.环境与生态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5.
地考古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在对于彔观及观测点的调查研究中什么才是重要的,并解释了哪牲数据,地理信息和环境是没有屮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从挖掘者、环境学家或者土壤微形态学家的角度解释了过去环境的改变。土壤考古学包含诸多方面的研究内容,介绍如下。
(一)考古记录中的沉积物以及土壤和人产品。在考古学的研究中,沉积层中古代文物的发现,为地层年代、古景观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变换进程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参考。从地质考古学的角度来说,考古学中的文物属于地质学上的一种特殊的沉积物。同样的特性也适用于沉积物,与这桦沉积物是否包括文物或者是具有考古学特性无关,我们需要理解沉积学的概念,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评估采样点的环境条件,这些对考古学家的报告有帮助
(二)考古i己录中环境的形成研究人类活动和M他自然过程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全面的理解考古学的形成和结构。因为考古学中的物质被沉积的沉积物所覆盖,从地质学和沉积学的角度来ft对考古学中解释文物这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体现在考古学中的那些特別的行为活动的特点和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的柄息地。地面景观的分布也影响了报告的能见度。
(三)古环境的重建:人类、气候和古代景观。景观演变、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大尺度的联系是考古学解释中的重要方向。地考古学的一个根本标准是对于史前i己录的过去人类活动、K他有机体的柄息环境相互作)和关系的解释。古生态地质学这个方面是地质考古学的一个子集,这项研究着重解释史前生命和环境景观。
物理和生物环境中地域特性、域和全球性的变化影响着景观环境.然而气候的变化似乎更加直接的影响到环境的变化。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区域性、全球性和地方性地质条件的改变,甚至会影响到大气和水文的流通模式。
在推断过去的环境条件和研究环境条件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时候,反映沉积土壤过程中的侵蚀、沉积、景观稳定性同样也适用于古生态地质学的研究中。任何这牲学科单独研究只能建立一个有限的地冈图,然而将多学科结合nf以很好的建立一个域的甚至是全球的第四纪气候模式。
(四)原生矿物和资源。产生于希腊语.意思是石头和岩石)来命名那些用岩石和矿物制作的物品。考古挖掘得到的样品通常是丰富的社会物质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因为文物是是稳定存在于地球表面环境的碎片。大多数的地质学上的原生矿物衍生出无机的残骸许多现在使用的岩石矿物的名称都是由此衍生而来的。这里集中了一些地质考古学中在旧世界和新壯界环境中会涉及到的岩石和矿物,包括:角岩、玉髓等矿物、金属、矿石、岩石、建筑材料。
(五)物质起源的研究。起源是考古学中的一个常用术语.涉及到文物波掩埋的明确的地理位置。脱离了起源的相关资料,文物儿乎没有考古学价值。但是,地质考古学中定义的起源与之很不相同。地考古学定义的起源是从从地质-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组成这个文物的原生矿物,它是一个特殊的地质沉积。地考古学中定义的起源并不是指文物发现的地点位置,而是指原也矿物的成分大量的化学、物理、生物参数可以被川来定义向然物质的组成成分。地质学家使用元素追踪、同位素、等方法区別定义矿物和原始组分。
(六>考古记录中的年代估算。对于考古学中的物质和第四纪地层年代的估计是地质考古学中的主要任务。年代学提供了暂时尺寸从人种学、动物行为学等学科中将历史由然科学和地质学丨X:分幵来。理解了从考古学的角度去解释过去的数据的重要意义fr:测年技术发展起来之前,我们许平代学测定技术有一定的不足。更好的定义年代在推测人类行为的研究上有关键性作用、实践中选择测定的技术受分析物质条件的限制,也受到考古学现象年代的约束。这桦限制条件多是根据样品的特征和技术情况制定的。
(七)质图、遥感和调查分类是制图的中心工作。信息的筛选已经是制图和地图内容中的一部分。因此,地图的制作者经常会使用已经分类的信息,分类,然后以点的形式集中反映那些数据并制图,许多种类的地阁可以运W到考古学上。K:中有2种.地形罔和地表地质地阁(有时候叫做第四纪地图mtL质考古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土壤学家制作的地图,建立在多种景观之上。他们的研究领域和地质学儿乎是相同的,但同时有一个增加的重要环节是土壤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打钻或挖掘(因为土壤的变化要比地质学特征和物质变化要迅速)。
二、土壤考古学的研究展望
一、课堂教学环境的概念界定
“环境育人”的道理自古有之,但将教学环境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史。我国对于教学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晚,还不是很成熟。从国内外关于教学环境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教学环境”这一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从文献中可以看到各种相似的概念,如:“教育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环境”、“学校文化”、“课堂环境”、“学校气氛”、“课堂氛围”、“学校心理环境”等等[1]。概念之间模糊不清,经常混用。国外研究中所指的“教学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研究目的是要揭示课堂环境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学科学业成绩。国内则主要关注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在若干教学环境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几种较有影响的定义[2]。
美国F·G·诺克(F·G·Knirk)认为,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由学校和家庭的各种物质因素构成的学习场所。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
澳大利亚巴里·J·弗雷泽(Barry·J·Fraser)认为,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
美国霍利(Hawley)指出,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气氛或班级气氛。“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班级气氛。”
美国R·L·辛克莱尔(R·L·Sinclair)认为,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育环境。“就是那些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条件、力量和各种外部刺激因素。”
国际教育评价学会(JEA)在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教学环境研究项目中提出,教学环境是由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共同构成的学习场所。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概括地说,教学环境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
可见,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环境的概念作了界定。第一种定义把教学环境主要看作是物理环境,忽视了心理环境这一重要因素。第二种定义虽然涉及了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但把教学环境等同于课堂教学环境,这只能算作教学环境的一部分,是比较狭义的定义。第三种定义又只注意教学环境的心理方面,忽略了物理环境因素,与第一种定义相对,正好是两个极端。第四种定义也主要是指狭义的教学环境,只关注了外部刺激因素,而且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不都是促进,有时也会成为阻碍因素。第五种定义混淆了教学环境与教育环境两个概念。第六种定义是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定义,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把教学环境看作是“必需”的,主要也是从教学环境的积极作用方面来说的。其实,教学环境无论是作为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复杂多变的。
以往对“教学环境”概念的界定均有所侧重,但总体看来,存在的问题本质上只有一个,就是过于注重教学环境要素的分类以及各要素的分析。
笔者认为,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是指与教学有关,影响教学并通过教学影响人的因素的综合[3]。教学环境区别于一般的环境概念,它与教学有关,具有教育性,不论主体是否愿意,它都会时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影响主体的行为、心理。“教学环境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家庭条件、亲朋邻里等,都属于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从狭义的角度看,即学校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等。”[2]我们通常所指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环境,也就是学校教学环境,学者们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此。笔者所要研究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更为狭义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环境的一部分。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相对于学校教学环境来说,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对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更有指导意义。依据教学环境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课堂教学环境的含义。课堂教学环境是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影响教学并能通过教学影响人的各种物理的和心理因素的综合。这一概念不仅明确说明了教学环境包含的要素,即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而且体现了课堂教学环境系统的结构性和过程性,因为综合不同与总和,综合本身就体现了一种结构性和过程性。这一概念不仅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科学的分类,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要素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整体性。
我们可以具体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一概念:
第一,场域性。课堂教学环境是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离开了课堂这个特定的场域,也就不能称作课堂教学环境,那只能是学校教学环境或广义的教学环境。
第二,互动性。课堂教学环境对教学有影响,相反,教学对环境也有反作用。他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里,互动不再是狭义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包括人与环境的之间的交互作用。
第三,结构性。课堂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是两大主要因素。每一因素又有多种要素构成。这样,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各种要素构成了课堂教学环境整体特有的系统结构。
二、生态哲学视域中课堂教学环境的内涵
从对课堂教学环境概念的界定上可以看出,本研究摒弃了长期以来学界对课堂教学环境的片面认识,而是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对其加以界定。生态哲学作为一种生态学世界观,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现实事物和理解现实世界的理论[4]。生态哲学视域中的课堂教学环境既是一种实体存在,更是一种关系存在和过程存在。
【关键词】低碳环保小学科学教学环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是思维意识逐渐开发和成长的阶段,而科学课程是讲解自然环境的重要启蒙课程,对于小学生有建立良好素质的作用,利用小学科学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是最合适不过的。对此教师应当迎合学生的心理,积极地营造低碳环保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普及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健康发展。
一、 营造教学环境的意义
1. 小学科学的定义。小学科学是针对小学生的一项综合教育的学科,涉及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渗透,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历史财富。其中不但蕴含着教育的创新理论和观点,同时也包含着课程分析、教学探索等综合意义和共同促进师生的学习和发展。小学科学学科大体的定义,是带领学生熟悉自然,亲近自然,而实质的意义是让学生通过科学学科的教育,逐渐提升综合能力。
2. 小学科学的价值。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不是很固定,容易出现波动,而小学学科的主要特征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前提,提高学生的自然观和物质理念,所以小学科学不仅起到科学教育启蒙,成熟学生心智的作用,使其思维更加的坚定和活跃,而且通过基础科学理论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科学的能力,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周围环境,为以后的知识积累或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础。
3. 营造低碳环保教学环境的意义。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类工农业的兴起,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碳以及有毒气体的排放,也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直接循环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对此低碳环保也成了我国主要的发展策略,而教育应当从小抓起,所以营造良好的低碳环保的教学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将低碳环保的概念意识与科学意识完全融合,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教育和环境保护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营造生活环境。
二、 建立低碳环保教学环境的对策
1. 引导学生发现低碳环保的意义和方法。首先教师应当将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科学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并制订一系列的授课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内教学改为室外教学,这样有利用学生动手实践,从而使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更加强烈。
例如,教师在进行室外授课时,应当不断地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首先将低碳环保的概念传递给学生,以发现低碳环保为任务下发给学生,然后让同学们展开自由活动,自行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最后的课程是师生共同总结的时间。此时很多的学生发现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开车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有很多的小学生,会将操场或室外的垃圾清理干净,利用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感染身边更多的同学,这也是环境保护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方式。
2.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授课。低碳环保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教师利用口述的教学方式,将小学科学与低碳环保的定义进行结合,来加深学生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又因为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复杂,讲述的范围不够开阔,对此教师可以利用时展的优势,利用新形势下的先进设备进行授课,不仅可以轻松地营造低碳环保的教学环境,同时授课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师信息共享资源,以及网络优势,自己制作视频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可以将二氧化碳的由来、积累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各种污染源对地球的压力等,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制作。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舒缓的背景音乐、动画人物以及鲜艳的色彩,都可以充分地抓住学生的视线和关注度。教师的动画视频中,将地球比喻成大地的母亲,环境破坏使得地球母亲的形象和身体逐渐衰落,不禁勾起了学生的气愤和保护地球母亲的心理,此时教师讲述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学生会记得很牢,从而更好地影响身边人。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合理地推荐一系列的科普书籍,结合学生善于观察环境的性格,使小学科学教学发挥最大的价值。
关键字:术语定名,术语知识发现,术语定义抽取,术语定义聚类,术语识别
中图分类号:H083;N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5)03-0014-04
Abstract:The scientific term design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in term work. The creation of the designation of a concep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spread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er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term desig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rm knowledge discovery.
Keywords: term designation,term knowledge discovery,term definition extraction, term definition clustering, term recognition
术语定名是给一个概念制定科学的术语的过程。术语定名应遵循准确性、单义性、系统性、语言的正确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能产性原则[1]。上述原则对于术语所指称概念的推广与传播、术语标准化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近年来,术语学研究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成为术语学研究的新方向。术语知识发现的相关研究已有了不少的成果。本文将从基于大规模语料的术语定义抽取、术语定义聚类与术语识别三大主要术语知识发现的应用研究出发[2],探讨术语科学定名对于术语知识工程的支撑作用,从语言工程的实现过程对术语科学定名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一术语科学定名在术语定义抽取中的作用
术语定义抽取是了解术语概念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基于网络海量信息的术语定义抽取通常是将一个术语查询项提交给抽取系统,系统根据该查询项关键词进行文本检索,再通过一系列规则与统计的计算方法,将得分最高的句子抽取出来作为术语定义的最优选项 [3-4]。
冯志伟认为名称与概念之间具有单参照性,即一个名称与一个且只与一个概念相对应。他还认为术语的同义现象会导致术语使用的混乱。在术语工作中,应该尽量减少术语的同义现象,这是术语标准化的任务之一[5] 。
当术语同义现象严重时,由于提交给查询系统的关键词每次只有一项,这就必然造成系统无法识别出包含其同义术语的文本集合,从而降低了抽取系统的准确率。例如,路甬祥谈到术语滥用的问题时举例,“ergonomics”一词,分别有人机学、人机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生物工艺学、人类环境改造学、劳动经济学、工作环境改造学、工效学等22种叫法[6]。
我们将上述名称分别作为查询关键词,提交给术语定义抽取系统,进行实验。对抽取结果分析后发现,提交查询项对抽取质量的影响较大。系统的准确率与查询项术语的使用频率正相关。在公众中知晓度与使用度相对较高的术语如“人机学”“人际工效学”“人体工程学”作为查询项时,系统返回的文本数量较大,文本中的信息与术语定义相关度高,抽取准确率高。反之,使用的查询项权威度、知晓度、流通度与使用频率均较低时,虽然多数搜索引擎在关键词处理过程中会使用同义词扩展功能,但抽取结果排序时通常给原始查询项赋予一个较高的权重,这就造成质量较高的同义词定义排在后面,从而降低了抽取结果的准确率。例如“人类环境改造学”“工作环境改造学”由于在公众中的知晓度与使用度降低,搜索引擎返回的文本数量极其有限,抽取出的候选句子的数量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同时,由于知晓度低,这些文本并非包含权威机构的术语定义,通常是网络上自媒体参与者发表的个人观点,客观性、规范性与科学性都无法得到保证,在这些文本集合中进行术语定义的自动发现,会大大降低术语知识提取的准确度。
从语义角度考察,在这22种叫法中,“生物工艺学”“劳动经济学”与源语语义相似度较小,与科技文献翻译的相对等值性原则背离甚远,以该类词语作为查询项得到的结果显然不能对所指称概念进行合理的描述。
作为查询项的术语,其定名的合理度即与术语的定名原则契合度越高,对识别系统的贡献度越大。如果将上述22个名称通过择优整合成一个术语,从术语标准化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普及术语概念。另一方面,网络文本撰写者逐渐统一使用固定下来的权威、规范的术语,也同样可以加速术语指称概念的传播。用统一的术语作为查询项,其识别效果显然远远大于多名术语的抽取结果,术语定义的抽取系统又直接服务于术语概念的理解,从而实现了概念普及的良性循环。
在考察中我们还发现,首字母缩合词术语同名异义的现象,在所有术语类型中最为普遍。无论从术语学本体或术语知识发现的角度,存在的问题都较大。
术语的单义性是指在某个特定领域内,术语具有形式与意义的一一对应关系,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学科概念,然而对于具有跨领域特性的多义术语,不具备形式与意义的一一对应性。换言之,在术语的命名过程中,术语的单义性原则只能落实到单一领域的范围。以首字母缩合词“CPI”为例,该术语共有17个不同义项,分别覆盖经济、政治、信息、管理、医学等领域,其中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在这17个义项中知晓度与使用频次最高。其余义项知晓度与使用频率较低,这类术语更多被所属领域的专家或学习者使用,领域内部的流通率较高,但领域外流通率较低。在这些跨领域的多义术语中,即使同一领域内部依旧存在同形异义的现象,例如“费用绩效指数”“关键绩效指数”“成本绩效指数”。由于上述术语的英语首字母相同,造成同一词形表达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显然违背了术语单义性的原则。在术语定义识别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识别噪音。在首字母缩合词术语的命名过程中,术语学家需在术语构成的经济性原则[7]与单义性、准确性原则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术语定名的单义性与准确性原则对于术语定义的识别系统的支撑作用是显著的。如果查询术语符合术语的定名原则,特别是符合在单一领域内单形单义的定名原则,将提高系统抽取的效率。
二术语科学定名在术语定义聚类中的作用
术语定义聚类是按照术语的领域归属类别将术语定义划分到各自所属的类别的过程,该系统的实现能解决大规模术语定义自动分类问题,对于领域术语数据库的构建以及规模化地研究领域术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一个新概念的产生必定要使用一个指称去描述此概念。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而言,任何一个新概念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绝大多数新概念都是在原有领域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在语言学特征上,大多数新术语不是凭空而造的词,而是与先前的相关术语在语义上构成一定的关系。因此描述新概念的术语,所采取的语言形式多为组合型术语。概念体系是由一组相关概念构成的集合,以属种关系为框架,层级结构分明,并包含了各种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每个概念在概念体系中占有明确的位置。依据术语命名的系统性,新术语的命名需纳入原有系统之中,概念体系间结构层次分明便于规范指称,使被定义概念在术语概念体系中准确地找到其相应的位置。
例如,“基金”是一个上位术语。随着近年来基金业的迅猛发展,基金的种类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术语来指称这些概念。其下位术语包括: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契约型投资基金、成长型投资基金、收入型投资基金、平衡型投资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期权基金、指数基金、认沽权证基金、区域基金等。
经过自动分词系统的处理,这些词组型术语的整体语义与词组中每个词的语义之和的关系示例如下:
成长型投资基金成长+型+投资+基金
认沽权证基金认沽+权证+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
由于这些新术语尚未收录在分词词表中,在分词过程中被切碎成几个词组的组合序列,然而聚类系统的实验统计却表明,未收录术语对最终聚类的准确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聚类系统使用语义知识库进行语义间的相似度计算。从上述切分结果可以看出,被切碎词组的义项之和与该术语本身的义项基本相同,即被切分词语的碎片与原术语之间保持着较大的语义相关度。
反之,某些外来意译型未收录术语,经过分词系统切分后,每个碎片的语义之和与术语整体语义关联度较小。例如“漂绿”(green wash)意为“公司、政府或是组织以某些行为或行动宣示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付出但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的行为”。
分词系统切分为:漂绿漂+绿
切分后的义项累加与原术语之间没有过多的语义关联,两者之间的语义相似度极低。由于领域聚类的过程是基于句子之间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显然这种术语的定名方式对整个聚类系统的准确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从语言学特征来看,“漂绿”的表意特征较弱,理据性较差,使用者无法从指称推断其相关概念。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受试者为20―50岁年龄段,包含各个教育等级的人群,数量为20人。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均无法从该术语的字面意思推测出该术语的大致意义,甚至无法推测出其领域归属类别。确保意译术语的简明性,同时符合汉语的概念理解模式,在科学性、概念体系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源语与译语间形式与意义的忠实度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是术语学家在术语定名过程中须着重考虑的问题。
遵循术语定名规范的词组型术语的语义与构成该术语的每个词语的语义之和相似度极高;反之造成被切分后的碎片部分语义之和与原术语语义的割裂,对聚类系统的准确率影响较大。该现象从术语工程学的角度也验证了:科学规范的术语命名对高质量的术语定义聚类系统的实现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三术语科学定名在术语识别中的作用
大多数的新术语都是在相关旧术语的基础上建立或演化而来的,与该领域内部的其他术语保持某种意义上的关联关系,如层级关系、部分―整体关系、联想关系等。术语系统将新产生的概念囊括在原有相关概念体系之中,并与原有概念建立一定的结构、层级与语义关系。术语的语缀体现了术语命名的系统性与能产性的特征。在术语系统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缀包括:
前缀:亚、超、有、无、非、不、泛、类、可、反、单、双、多、自、总、半、云、次、大、小、被、逆、子、准、过等。
后缀:率、化、学、度、性、论、式、法、物、子、系、质、素、炎、仪、计、剂、体、器等。
很多包含高频词缀的术语是伴随着新的学科领域而产生的,这些词缀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可与其他已知概念组配在一起,产生一批与该概念相关的概念集合。虽然有的语缀出现时间较短,但影响力大,能产性高,数量增幅巨大,覆盖领域广泛。以术语前缀“云”为例,我们统计到的包含“云”的术语超过一百个。这些术语都是基于“云技术”而产生的,词缀构词的术语定名法便于术语所指称的概念在概念网络中找到相应的节点,分别与“云技术”建立关联。包含“云”的术语几乎涵盖了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娱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如:云政务、云支付、云社交、云指控、云音乐、云学习等。可以理性地推断,在不久的将来,以“云”为前缀的新术语的数量将会继续增长,覆盖领域将更广泛,社会影响力以及知晓度和使用频率将越来越高。
术语的语缀从语义上准确表达了术语所表达概念的重要属性之一,对于概念的识别作用明显。例如词串:云+N,V+率。若前缀“云”后紧跟一个名词,或后缀“率”前出现一个动词,那么这种词汇共现关系与术语成词概率是紧密相关的,即“云+N”与“V+率”的词串作为术语的概率较高。实际上,即使出现在术语定义上下文窗口中,术语的位置也是不固定的,尤其从网络获取到的术语定义,语言结构灵活多样,术语可能出现在句首、句尾或句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位置信息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术语识别的难度。在术语粗抽取的基础上,识别系统利用语缀信息,在发现术语语缀之后,通过抽取方向的选取以及相应的抽取算法,将术语识别出来[2] 。
语缀具有术语识别的指示功能,从术语建设与管理的角度而言,语缀构词法便于术语在术语知识库中找到其相应的节点,方便术语的整理、归类,也能提高术语数据库用户的查询、检索的效率。从术语知识发现的角度而言,术语语缀尤其是能产性强的语缀,对于术语的自动识别、新术语的自动发现起到了强大的支持作用。利用语缀信息可辅助系统准确、快速地识别出一批包含特定概念的术语,有效地提高了识别的效率。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术语学研究离不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该技术使得大规模的术语知识发现、领域术语的系统化研究以及术语数据库的构建成为可能,对术语学本体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术语学本体研究影响着术语知识发现系统的实现。科学的术语定名不仅对术语概念传播、术语标准化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术语知识发现系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冯志伟.现代术语引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2] 张榕.术语定义抽取、聚类与术语识别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2006.
[3] 荀恩东,贾爱平,宋柔.基于互联网的术语定义获取系统[J].中文信息学报,2004(4):37-44.
[4] 荀恩东,李晟.采用术语定义模式和多特征的新术语及定义识别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1):62-69.
[5] 冯志伟.术语中的概念系统与知识本体[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