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课堂研究现状

智慧课堂研究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课堂研究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课堂研究现状

智慧课堂研究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智慧课堂

自夸美钮斯17世纪创设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这种集体授课形式便成为学校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中职教育亦是如此。但中职教育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存在着课堂教学各式各样的问题。审视传统的中职课堂,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依然是其主要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智慧发展的整体关怀。教育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从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转向培育智慧的教育。智慧课堂是开启和丰富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灵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想课堂。在中职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的生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下是在课题研究中关于智慧课堂生成的几个问题的回答: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把握

智慧课堂教学目标应以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指向。智慧课堂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发展的课堂,是培养知识丰富、思维敏捷、能力和个性突出的智慧学生的课堂。思维是智慧课堂的核心,没有思维就没有智慧。因此智慧课堂上所有的行为,都应该围绕着思维开展和进行。教师的提问要具有思维价值,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促发学生深度思维;学生的学习要具有思维价值,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真正的智慧课堂应该是争辩的课堂、疑问的课堂、探究的课堂。中等职业教育承载着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或技工的重任,因此中职课堂更应该以发展学生智慧为己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操作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否被点燃,心智是否被开启,立足于学到的知识能否活学活用,掌握的技能能否不断创新,社会适应是否良好等方面的培养,而摒弃多年来乏味、陈旧、低效的传统知识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转化

1、组织教学内容。中职课堂教学内容繁杂,三年中职时光,除去半年至一年的实习,需要在两年时间内学习公修课及专业基础课30多项,且教材本身还存在着“内容滞后就业需要,理论脱离学生实际”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本就学习兴趣不高,又面对如此繁重而脱节的课程,自然是一招“以不变应万变”,课堂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课题组认为教学内容的组织可以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1)筛选.首先选择权威的,内容最新的教材,其次选择教材中顺应社会就业需求,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2)补充.职业教学中知识和技术更新比较快,对于这部分的内容要经常进修培训,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查询相关材料进行课堂上的补充;(3)回归.使课堂教学场合回归于原来的知识与技能习得的情境,使学生由聆听者变为旁观者或参与者,更好的学习和体验;(4)重组.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开拓创新,重新设计和编制特定的教学内容。

2、运用教学方法。对于中职生来说,只有首先吸引注意力,才能引起对教学内容内在价值的关注。头脑风暴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表演、小组活动等方法的运用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加多媒体设备、仿真软件的使用,也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有效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是动态的生成,需要高水平的预设。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进程的布置,教学情境的构想反映了教师预设的智慧性。但课堂不是情景的演出场,没有固定的台词,老师也不是可以操纵人心的神灵,能够预设所有学生的反应,想象出每一种反应的应对策略。智慧型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灵活、合理地调整教学预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主动捕捉问题,以机智的行动促使预设与生成的精彩结合,在动态生成中让课堂朝着预设的方向发展。

四、课堂师生关系的掌控

智慧课堂是一种课堂形态,也是一种课堂理想。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群为了共同的目标、观念和信仰的人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智慧和学生智慧同构共生。教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同路人,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陪伴中,体验到的是彼此间的接纳、认同和支持。学习既是学生的一种人生体验,也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他们互依、互惠、协同合作,他们批判性地探讨各自的观点,新的阐释、新的意义层出不穷,每个成员思想的自由性得到发挥,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影响,相互竞争,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随处可见。

五、课堂学生差异的应对

智慧课堂始终关注学生自身的生命和智慧的成长,始终以是否激发学生心智、开启学生智慧作为衡量课堂优质的重要指标。中职教学面对学生个体差异高度分化的现状,绝不能单纯的以知识量的掌握,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程度,而是要考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题组以13级护理9班为实验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挖掘学生潜能,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自我的平台。两年后利用横向比较法,发现该班成员在心理健康程度、学业成绩、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同期其他班成员;利用纵向比较法,发现该班41位成员的自我认同感均明显高于干预前,41位成员有36位同学在集体荣誉之外均获得一项甚至多项个人荣誉,有效的将学生差异转化为他们自我认同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智慧课堂的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8(4).

[2]张少明.转识成智―――智慧课堂及其生成策略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张卫卫.智慧课堂及其生成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09.

智慧课堂研究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物联网

1引言

随着高等学校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和新兴专业的设置,高校教室的高效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其现代化建设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增强高校教室的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室资源的利用率,满足高校授课等室内活动的多样性需求,成为教室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实际上,未来的教室发展趋势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外文文献中常用“smart classroom”、“Intelligent Classroom”等,中文文献中常出现“智慧教室”、“智能教室”、“未来教室”等词语。

2多媒体教室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标志。通过对国内多所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管理状况的调研,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现状分析如下:

2.1呈现形式单一

多媒体呈现形式单一,妨碍了学生对内容的及时消化。投影机是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主要媒介,替代了过去的黑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投影代替板书,将原本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原样复制到投影上,实际上只是起到了代替黑板的作用,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并没有起到作用。

2.2多媒体控制台及座位位置固定

统一固定的位置布局,不利于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室大多采用排列式的座位布局,虽然有助于教师课堂讲授,但无形中强化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认同心理。不利于多种学习方式如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的开展。

2.3多媒体教室功能单一

多媒体教室配备和控制难以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应当实现多种功能,如广播教学、学生演示、个别辅导、双向对讲等。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多功能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应用,也就不能完全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优势。

综上所述,重构教室环境,创建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管理的新型教室环境,是一种必然趋势。

3智慧教室的概念及建设目标

3.1智慧教室的概念

作为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智慧教室以“互联网+”教室的新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它指的是一种增强型教室,集成高科技软、硬件设备,实现智能化教室管理,从而有利于资源无缝接入,为各种先进的教学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智慧教室主要是从学习环境和技术装备来界定。对于智慧教室的管理和应用方面,有些高校充分利用传感、人工智能和网络等技术来重构教室环境和组建新型教室。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智慧教室的物理环境有助于促进教学体验,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同时需要考虑教室外空间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因素。

3.2智慧教室建设目标

智慧教室教学有四大功能,分别是教学资源平台、教室后端管理、课堂互动和在线课堂,能充分解决师生以及学生之间不能有效的互动等关键问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种高效的“教”与“学”的模式。作为发展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产物,主要完成以下目标:

(1)将传统多媒体教室改造成支持物联网的智慧教室。

(2)建设以“资源”、“授课”、“互动”、“提前预约”四位一w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自主学习智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借此提升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

(4)为学校的发展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

4智慧教室建设思路

综合前面提到的智慧教室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智慧教室由多个平台和系统组成。有为师生提供教学资源的教学资源平台,有为实现设备集中管理、远程唤醒和监控设备运行情况的设备管理平台,有为师生提供互动教学的教室互动平台,还有在线课堂系统等。

4.1系统功能模型

为了体现智慧教室的智慧性,在研发智慧教室系统时,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室内环境智能感知

(2)室内灯光自动控制

(3)多媒体机柜自动开闭

(4)管理平台实时信息展示

(5)硬件平台和其他管理系统的集成智慧教室的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4.2系统架构设计

如上图所示,该系统分面向服务的终端层和面向应用的应用层。

(1)面向服务的终端层

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计算机等设备与下层的室内监控系统连接,还可以通过软件平台,获得数据感知,智能控制等功能。通过对室内多媒体机柜、无线接入点,各传感器设备的连接,来实现对设备的智能控制。

(2)面向应用的应用层

主要是提供室内环境感知、室内灯光、窗帘与教学设备的自动控制。另外,还通过软件平台,提供教学设备实时状态监控等功能。

智慧课堂研究现状范文第3篇

一、对教学智慧的理解

所谓教学智慧是指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时展特点,根据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确定正确、科学的教学方向,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教学技巧、艺术,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达到师生负担轻而教学质量高的目的。

从教师的角度分析课堂实效,我们会发现一般有四种状态:一是教师投入多,学生发展“好”。所谓教师投入多,就是指教师工作很勤奋,很辛苦,从早到晚地不分课内和课外拽着学生忙,结果考试时成绩还不错。二是教师投入多,学生发展不理想。教师工作也很勤奋,很辛苦,但是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思维水平还是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最后,教师只落得个“问心无愧”。三是教师投入少,学生发展不理想。这类教师不像前两种状态的教师投入那么多。四是教师投入少,学生发展好。即,这类教师看似不像前两种状态的教师那么投入,但是,学生无论是学习习惯、思维水平还是考试成绩却都比较理想。对这四种状态,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第二、三种状态的结果都是学生发展不理想,自然应该舍弃。对第一种状态,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从学生角度分析,虽然是学生发展好,但是,这种好却只是考试成绩还可以。那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习惯、思维水平、课外阅读等方面又如何呢?恐怕这些都淹没在教师从早到晚的“忙”中了,学生应该有的自主活动和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被无情占用了。二是从教师角度分析,学生这种片面的好,建立在教师投入多的基础上。教师投入多,整天从早到晚、从课内到课着学生忙,这种忙消耗着教师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这种看似自然的“忙”剥夺了教师应该有的学习时间、反思时间乃至生活时间,更磨蚀了教师工作的幸福感和教学热情。分析至此,不言而喻,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第四种状态——教师投入少,学生发展好。为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就要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依靠教学智慧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智慧表现在课堂上,是教师的三种能力

(一)教师应具有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具有增添、删减、组合、拓展教学内容的能力。这样做的前提是: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活动游离于教材文本之外,具体表现在:泛生活化,偏离文本;泛活动化,架空文本。导致教学课内课外不分,教师忙,学生累。于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就成了空谈,而且教学质量也不高。面对这种状态,教师首先要学会选择教学内容。

解决的策略首先是研读教材、学习教材、分析教材、整理教材、运用教材。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可以结合时代特征开发和利用教学信息,用单元教学意识、主题教学意识等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或组合。

在教学常态下教师教学内容的依据一般是教材、考试形式和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之所以把课程标准放在后面,是因为在教学中,教师们的课程标准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用新课程标准来衡量,显然这样做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围绕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这一中心来重新选择教学内容。用我们的教学智慧为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终身需要选择必需的学习内容。

(二)教师应具有研究教学策略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研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具体有效的教学策略。

如识字写字教学,我们提炼出“生字教学,要分析音、形、义各自的难点”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方面,对于长课文,我们提炼出了“教学中可以留白——长课文短教”“中低年级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不要讲”等方法。口语交际是新课标着力加强的新的教学内容,但是,有些低年级教师却不予重视,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话都说不完整怎能进行交际呢?经过研究,我们提炼出了“口语交际可以结合积累语言进行”等。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资源,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学习状态进行研究,真正做个研究型教师,提升教学智慧,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知识技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师应具有运用发展性评价的能力

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激励、鉴定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评价一般指终结性评价(如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科测试成绩、班主任评语等),广义的评价是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来自教师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态度、意识、言语、行为、情感反应等。

智慧课堂研究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基于学情 因材施教 结合识字 提升效率

刚踏进学校开始学习的一年级新生,首先要邂逅的是一个个拼音字母。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拼音这个工具,帮助学生在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中读准字音,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看音节读准字音”的能力。我校低段语文教研组深入研究“学情”,坚持“以学定教”,致力于研究拼音教学智慧课堂新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基于学情,因材施教,让游戏显现智慧课堂

小学一年级新生拼音学习的起始点差异极大,没有系统进行拼音学习或者从未接触过拼音的占43%,这些孩子对学习充满期待,教学中首先要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我们将“智慧”的着力点确定为游戏中的“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起点,设置不同学习角色,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

1.踩石过河,让“领路人”充满智慧。

冒险游戏“踩石过河”,主要用于对学生已学知识的检测。学生分组认读石板上的拼音,读对了就能顺利踩上石块,读对了所有石块上的拼音,就能顺利通过大河,到达对岸。

活动过程中,“领路人”合作带领全体队员过河。老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引导全体学生关注发音与拼读的正确,最终实现的目标是学生自主建立“拼读正确”的目标并落实于行动中。

2.拼音闯关,让“学习者”充满智慧。

拼音闯关是我校拼音教学中的一个特色活动,教师教完一课拼音,会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融合,利用相关内容拼读与认识。于是,课内课外拼音闯关成为孩子们展现智慧的舞台。

二、基于学情,结合识字,让儿歌闪现课堂智慧

汉字的智慧是其他文字无法相比的。“智”由“知”、“日”组成,即每天都有认知,才是“智”;“慧”由“心”、“倒山”和两个“丰”组成,即心中的那座山(疑难或问题)被推倒,获得双丰收。课堂的智慧就是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在《gkh》这一课教学中。课堂伊始,教师就呈现一首朗朗上口的短小儿歌,并且故意没有用拼音为汉字注音:

《歌和鸽》

小哥哥,爱白鸽,

喂完鸽,唱支歌,

歌和鸽,笑呵呵!

不出所料,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首儿歌中出现最多的音节是什么?”,导入拼音教学。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拼音学习中。

《jqx》一课的试教。课堂上,老师呈现的儿歌是:

《jqx》

三个好朋友在一起(qǐ),

蝴蝶跑来逗小鸡(jī),

气(qì)球飞,多美丽!

切个西(xī)瓜大又圆,

它们一起吃得甜蜜蜜!

但是这一次的学习明显没有达到预设效果,孩子们没有积极性。经过了解,明确了原因:第一,儿歌本身读起来不够朗朗上口;第二,类似“蝴蝶”这样难度稍大的字,让学生望而生畏。通过集体打磨,新的儿歌出炉了:

《多有趣》

爸爸妈妈喂小鸡,哥哥弟弟笑嘻嘻。

蝴蝶飞来逗母鸡,母鸡望蝶真着急。

大家一起做游戏,欢欢喜喜多有趣!

相比于前一首,这一首更显智慧:第一,大多数汉字来源于孩子前一课要求认识的汉字;第二,个别稍有难度的汉字在复习导入环节中做了铺垫而降低了难度;第三,读儿歌能浮现其乐融融的画面,增强了趣味性。小小的改变包含大大的智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将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最终闪现的才是课堂的智慧。

三、基于学情,提高效率,让作业彰显教学智慧

在听课中发现,一年级新生的拼音作业存在以下几个现象:1.课堂作业完成时间得不到保障;2.因学前非正规教育的介入,学生握笔姿势、书写姿势错误率高,书写效率极其低下;3.拼音抄写本每行书写七个,加上课堂作业本,书写量明显偏多。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尝试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以提质减负。

1.在拼音教学过程中,我们调整作业时间,着力将书写作业提前至课中,以保障课堂上充分的作业时间。

2.书写拼音本,要求描一个,写三个,减少一半书写量;个别书写起始阶段困难的孩子,根据实际情况减量保质。

3.着重关注孩子的自我评价――写得漂亮,为自己打上五角星,如果不够漂亮的,还可以再写一个。

这样,充分放手让孩子自己写,保证书写时间;通过师生一起欣赏、评价,教给孩子欣赏标准,为自评做铺垫,渗透审美情趣培养。关注课堂作业完成时间,有效将作业效率意识扎根学生心田,为学生进一步书写打下良好基础。

在课堂中,以学生为本,机动灵活地进行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堂堂到位,必将彰显教学智慧,同时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保障。

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有一句话特别喜欢: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是可以跟着“混”的。一个“混”字,意味着没有负担,意味着没有压力,意味着允许差异。了解孩子学习的初始点,“以学定教”,有意无意地放任孩子巧学拼音,让孩子一直保持最原始的学习兴趣――这是语文教学初始阶段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薛瑞萍.心平气和的一年级[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8.10.

智慧课堂研究现状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培养智慧的人需要智慧的教育者,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具有创新智慧的教师。教师创新智慧的生成是课程权力、民主决策力和反思洞察力交互作用的结果。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创新智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教师创新智慧的内涵及生成进行初步试探。

在“知识文化走向智慧文化,知识教育走向智慧教育”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投向智慧教育的领域。当研究者沉浸于如何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时,却忽视了教师创新智慧的培养;当教师沉醉于使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时,却忽略了自身智慧的凝聚。按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的逻辑,[1]是否能够得出“只有具备创新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结论呢?随着有关教育智慧研究的深入,涉及教师创新智慧相关的探讨却为数不多。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创新智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教师创新智慧的内涵及生成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师创新智慧概念的提出

1.创新智慧背景的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马克斯·范梅南(Max Van Manen)的现象学教育学层面的教育机智论的影响,我国教育学界掀起了一股探索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热潮。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智慧的概念探讨、教育智慧的表现与获得、教育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有感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智慧的缺失,学者开始呼唤教育智慧和智慧型教师。当化知为智成为时下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也愈见清晰。教师需要智慧,不仅需要理性智慧来完善自己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需要情感智慧来丰富自己对学生的爱和关心,需要实践智慧来充实自己对教学主张的探索和感悟,同样也需要创新智慧来挖掘创造潜能,提升自身智慧素养。理性智慧、情感智慧、创新智慧和实践智慧共同完成了对智慧的“知、情、意、行”四维度的整体把握。因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生成创新智慧来指导学生的创新。

2.创新智慧内涵的厘定

“智慧”一词与洞见、知识有关。国外学者理解“智慧是一个很上位的世俗概念,表示一种饱含情感的、统揽性的实践艺术技巧,指向个人和社会的各种产品(goods)。”[2]哲学家冯契认为,“智慧就是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的真理性的认识。”[3]心理学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是智慧。教育学中界定“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1]智慧的人依托于智慧的教育者。诚如“创造性是每个人所普遍具有的智慧潜能,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使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所言,[4]创造性与智慧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最核心的部分是创造性,而“教育劳动原本具有创造性,教师职能本应创造知识,它是以教师的完整智慧观来驾驭与推动的。”[4]教师要想尽职尽能,以完整智慧观来推进学生的学习,必须获得教育智慧,尤其是创新智慧。

鉴于目前有关创新智慧界定的缺失,观照创新智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笔者拟将创新智慧的内涵厘定为:作为生命主体的教师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依据自身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借鉴吸收,发挥创造潜能并灵活机智、新颖独特地开展教育活动而达到一种智慧碰撞、和谐相生的教育情境的综合性本领。这种本领是教师应对不同的教育情境所复演出来的感知、建构、重组、创造等多种能力优化整合后的高水平综合能力。

就内容划分来看,由于教师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于课堂,因此,教师创新智慧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智慧、课堂管理的智慧和课程开发的创新。就产生途径而言,“已有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借鉴吸收”是创新智慧的主要来源。有创新智慧的教师善于“以学致学”,巧妙地将国内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化为己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最大化地实现智慧教学。

二、教师创新智慧的生成要素

“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智慧生成性涵义的表达。[5]有论者指出,“智慧文化综合力”是作为智慧型教师素质生成的母本范式。见下图:有关“智慧文化综合力”的母本范式示意图解。由图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智慧文化综合力”是智慧生成的最主要的“力”,是智慧型教师素质生成的重要动力。八种力的综合促进了智慧的生成,开启了教师以智慧启迪智慧、以心灵感动心灵的教育艺术之门。

那么,教师的创新智慧又是如何生成的呢?“我们在探讨智慧型教师素质时,最初(《智慧型教师塑造与教师创新智慧生成试探》)提出了创新智慧生成的‘三力’说,即文化力、思维力、审美力。”[6]基于此,参照“智慧文化综合力”的母本范式研究,通过对创新智慧生成的“三力”学说的研读,笔者认为,生成教师创新智慧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的课程权力、民主决策力和反思洞察力三大要素。

1.课程权力

教师的课程权力主要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的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课程开发的权力。课程开发是指通过精心计划的活动,开发出一项课程并将其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方案的过程,它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阶段。[7,8]换言之,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的主要环节。课程开发的权力就要赋予教师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权力。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开发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完全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有选择地对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规划,那么教师的创造性潜能才有发挥的空间,创新智慧的生成才有可能。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直接影响其课程管理的效果。我国新课改的目标是要不断创造课程管理新机制,用机制来激励教师的教学。当教师拥有较大的课程管理权力时,便能够根据实际及时作出判断,从而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和创造中。

课程权力下放到教师,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励教师的自我发挥、自我建构和自我创造。如果每门课程的实施都由教师来决定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想状态。所以,“课程权力的分配与管理是影响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教师拥有多大的课程权力直接决定着教师创新智慧和潜能的发挥程度。”[9]教师合理、高效地行使课程权力,就可能生成并发挥自己的创新智慧。

2.民主决策力

决策力,是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地理解,决策力就是制定方案办法的能力。善于分析、果敢决断、敢于承担是决策力的三大表现。之所以把民主决策力列为创新智慧生成的一大要素,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也充当着决策者的角色。决策要民主,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激发新思维;民主是平等,只有平等对话才能形成新思想。对话交往式教学保证了师生间对话的平等性。

然而,在真实的课堂上,如若教师成为“一意孤行”的决策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控制欲,由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话语权便丧失了。

学生的反问不应当被视为一种对教师权威的挑战。天地君师的传统原本就扼杀了民主。教师勿须畏惧并拒绝学生的反问,相反学生的反问往往能促使会思考的教师萌生新的教学想法。如果课堂上能够形成一种民主决策的氛围,教师不再以权威自居,那么学生就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来思考、来质疑,教师就能与学生一同思考、一同学习,从而迸发出创新智慧的火花。 转贴于

3.反思洞察力

歌德有句名言,“缺少知识人类就无法进步,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思考有助于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反思洞察力是思维力的核心部分,它是基于理性思考的前提,通过准确判断、合理推理和正确归因,进行发现并敏锐捕捉到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思维能力。如:Richard D Parsons和Kimber lee S.Brow所指出的:“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个人所面临的独特的教学环境”,“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10]针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复杂性,教师可以通过敏锐洞察、缜密分析和批判反思来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突发状况。学生的一个目光、一个手势、一句不经意间破口而出的话语,都是值得教师反思洞察的。当教师的教学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下去时,也许暂时的终止与阻碍能激发教师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具备了反思洞察思维能力的教师便会不自觉地展现其创新智慧。

从动态生成的角度来看,课程权力是创新智慧生成的激励性因素,民主决策力是创新智慧生成的发挥性因素,反思洞察力是创新智慧生成的创造性因素。课程权力激励教师去挖掘自己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的能力,在这种激励下民主决策力使教师获得思维发挥的空间和智慧启迪的力量,而反思洞察力的进一步作用,则推动教师创造性地教学。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推动了教师创新智慧的生成。

三、教师创新智慧生成路径

热爱智慧——获得智慧——优化智慧是智慧教育生成的三部曲。[4]依循此路径,教师创新智慧就当从提高知识涵养做起。只有提高知识涵养,才能从书本理论中萌生新思维,只有思维优效,才能顺利地实现即席创作,从而在创作中走向创新智慧的持续生成。

第一,知识涵养是基础。“学高为师”是传统意义上对教师角色的判断。这里的“学高”就是高水平的知识结构。为师者,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来说就是“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创新智慧的源头乃是高深的知识涵养。全面而扎实、科学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根基,也是教师创新智慧生成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是复合结构和交叉结构的。专业学科知识、心理学知识、日常生活常识、乃至一些常用的救护知识,都应为教师所掌握。只有满腹经纶的教师才不会惧怕反问和质疑,才能灵活自如地应对教学的不同情境。

第二,思维优效是关键。一定的行为习惯都会受到一定思维的支配。思维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和风格便形成了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每个人的习惯性的思维操作方式以及对意识水平还是非意识水平的思维活动的肯定,乃至偏好使用的思维工具都不尽相同。创新智慧生成的关键是思维的优效,即思维方式的优效。教师要摆脱既定思维操作方式的束缚,破除陈旧的思维习惯,寻找优效思维活动的突破口。

第三,即席创作是表现。“教学就是‘即席创作’。”[10]在马克斯·范梅南看来,即席创作就是一种临场发挥的天赋。教师创新智慧的外在表现便是即席创作。笔者认为,即席创作其实是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充满创新智慧的教师能够高度灵活地随机应变,将教学活动中的种种矛盾以无声来化解,从而出色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资源,呈现即席创作的巨大魅力。

总之,教师的创新智慧在课程权力、民主决策力和反思洞察力的交互作用下,沿着“提升知识涵养——优效思维——即席创作”的路径生成。即使创新智慧的生成遭遇了诸多现实困境,但只要能够转换教学模式,改变思维定势,营造创新氛围,创新智慧这朵教育智慧艺术中的奇葩便会愈发夺目,智慧教育中的“静水投石”亦能荡起惊人的涟漪。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2](美)Henderson,J.G,Kesson,K.R,(夏惠贤等译).课程智慧:民主社会中的教育决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刁培萼等.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陶行知.“伪知识”阶级(陶行知文集·修订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6]吴也显.追寻智慧型教师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智慧文化综合力”解读[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7).

[7]菲利浦·泰勒等,(王伟廉等译).课程研究导论[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