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遥感技术的意义

遥感技术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遥感技术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遥感技术的意义

遥感技术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建筑设计整体性设计 节能设计演变规律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城市建筑发展的方向, 只有弘扬各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才能维持城市的生命力。“因此,如何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和其他建筑设计要素来做好城市建筑设计, 这是需要建筑师们不断深入探索的问题。一个城市的特色,应该是其地域文化与具体建筑元素完美的结合, 使得建筑与人的活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在建筑设计中, 单方面的强调建筑设计的本身,而把建筑文化的本身给忽略了,这样使建筑失去了良好的效果,即便是建筑再豪华和宏伟,然而整个建筑给人们印象却是相当平淡,同样也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从这一点讲,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对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应该包括对建筑周围空间环境的设计,对城市建筑传统文化的设计,而后者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对建筑本身的设计。

一 以整体性设计为原则进行设计

城市建筑是人民生存空间权利的场所之一, 也是提供给公众一个“文明生活方式”的空间。因此现代社会城市文化趋同的趋势正在加速,这是目前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地区界限的打破,但这并不等于抛弃特色。

建筑的整体性,包括建筑尺度的整体性,建筑开放空间的整体性,建筑色彩的整体性等等。城市建筑的整体性,从塑造城市个性、特征的要求出发,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等等,对城市建筑的色彩,建筑的风格甚至伴随建筑物的建筑小品等做出总体设计布局与构思。城市建筑设计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确定其色彩、风格、形式等的主要基调,对建筑做出整体性设计。否则将会使其城市建设失去方向,在建筑的历史长河中随波逐流。

二 遵守建筑设计的演变规律

在城市建筑设计中, 应注意到新建筑与旧建筑和谐共生,共同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对于那些大拆大建、不断制造短命的垃圾建筑,不仅没有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巨大的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浪费。这是与提倡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应当注意到,纵观城市与建筑的演变过程,偶然中有必然的规律,城市与建筑对历史的超越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离不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背景。一个完整的城市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可以建设完成的,建筑师要做的,就是试图找到城市和建筑演变的规律,潜心做大量基础性工作,慢慢积累,而不是都要成为标志性建筑,如果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的标志性建筑,到最后,将会失去城市建筑的核心,变得没有标志,也没有其建筑内涵,使得建筑失去了作为城市传统信息文化载体的地位。

一个城市的历史性建筑是其历史文化特色的点睛之笔,在保护历史性建筑的同时, 新的建筑设计应考虑其对周围历史古建筑的影响,尽量做到少影响甚至不影响到古建筑。还有,在修建新建筑时要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与进步,在追求奇特的同时强调高雅,讲究文化品位,追求地方特色。大部分城市建筑为了达到设计上的高品位,必然要在处理建筑形式语言与功能上下功夫, 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土壤与现代观念的多元化,实现本土现代主义设计,创新发展本土设计理念,这是世纪之交城市建筑领域的主流,在新的主流还没到来之前,这一本土性质的现代主义建筑还将继续下去。

三提倡建筑以节能设计为中心

建筑节能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另一部分就是从供暖、供冷的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来节约能源。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一般的房子里, 30%的热量从窗户跑掉了。如果选用双层玻璃,中间再充上惰性气体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热量散发。35%热量从墙体散发如采用隔热材料,增加保温层,节能效果就很明显。

我国处于建筑业迅速发展时期,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也已处于非常紧迫的关键时刻。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新建的建筑中,只有10~15%能达到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节能标准,8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 而目前我国建筑业直接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已经达到30%,并还有上升趋势,这些数据的表明,建筑能耗已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生态节能建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因此,发展建筑节能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①可以缓解能源的紧张局面。

②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建筑采暖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酸雨、粉尘等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提倡建筑节能,将有效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③发展生态节能建筑是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因此,应该首先从建筑设计入手,根据地域的不同,积极开展不同的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去,使建筑节能技术与建筑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 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节能建筑。

四坚持以人为本和自然和谐的建筑设计理念

城市建筑,由于其与人日常生活行为紧密,所以设计功能因素必须以人为本,从居住行为出发,一般包含着睡眠、学习、教育、休闲、娱乐、健身、交往、收藏、清洁、饮食、停车、工作等功能,其他可能还有出租、招待客人、房屋买卖。 城市与建筑的核心是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建筑中必须遵守的设计法则。在欧洲,大量可见的是与自然山水非常和谐的城市和建筑, 这些建筑并非出自大师之手, 而建筑的尺度、空间、功能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呼应都堪称典范。这些建筑并非是一个建筑师的作品,甚至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但它们源自人的需求,源自当地的条件。这些建筑都是采用当地非常普通的材料,但同样满足了人们居住所需功能, 数百年的建筑并没有影响人们现代化的生活。而一些人不顾国内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等情况,盲目地把西方的建筑形式照搬过来。一定要采用欧洲的大理石,外墙都要贴面砖,因为有了空调就忽视建筑的保温节能,盲目采用大玻璃窗甚至玻璃幕墙。如此发展, 将会造成更大的能源浪费。应当说,建筑的意义,不在于是何种设计,采用何种材料,更重要的是其建筑本身适合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 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承接当地的历史脉络,只有这样的建筑才算得上是当地的特色建筑,这是值得建筑师们继承和发扬的建筑设计理念。

五结语

为此,现代的城市建筑更应该要将城市建筑中的各个因素相应的结合起来,有效地把建筑风格融合到城市的环境中去设计,创造一个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城市建筑的发展也是塑造城市新特色的重要条件,做到建筑、人、环境三者为一的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吴清霞;;对我国建筑节能设计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 杨应忠.论现代城市建筑的相关设计理念[J]. 建材与装饰(下旬刊);

遥感技术的意义范文第2篇

1 病因病机研究(古籍中相关的记载)

《小儿药证直诀・虚羸》云:“脾胃不和,不能乳食”。《杂病广要》也云:“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因此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损伤脾胃正常运化功能,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厌食在1982年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中医儿科学》中首次提出,1985年卫生部组织编写的《中医儿科学》将“厌食”做为独立病症。小儿厌食症是在较长时期食欲减退或者食欲缺乏为主的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1]。

古代中医文献没有厌食的病名,而其中的“恶食”、“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等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本病相同,多由喂养不当、久病伤脾、先天不足、情致失调引起,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显示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2 穴位贴敷或注射疗法

2.1 耳穴贴压 一般选取胃、脾为主穴。在配穴方面主要采用辨证或根据个人经验随症配穴。在压丸选择方面,绝大多数选用王不留行籽,部分选用白芥子,个别使用揿针。

2.2 体穴贴敷 中药敷脐疗法[2],药物组成:肉桂40 g,苍术、枳壳、砂仁、焦三仙各30g,白豆寇、陈皮各20 g。上方共研细末过筛,装瓶中密封备用。主穴:神阙;配穴:足三里、脾腧、涌泉。方法:敷药前先将选穴常规消毒,取上药粉适量放入水杯中,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填入脐中,胶布封贴固定,同时根据病情辨证后选敷配穴。

2.3穴位注射 骆方[3]以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维生素B1注射液50 mg混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厌食症,穴注双侧足三里,得气后缓慢注入药液,2次/周,4周为1个疗程。实证配合梅花针叩刺,以脊柱两侧华佗夹脊和脾腧、胃腧、三焦腧等背部腧穴为主;虚证配合温和灸(部位同上)。

3 针刺疗法

针刺四缝穴治疗治疗小儿疳积、厌食之法早在《针炙大成》中已有记载。四缝穴具有健脾助运、消积清热之作用。为治疗小儿疳积、 厌食之特定穴。 该穴为经外奇穴, 针之可激活经络而兴奋脾胃,从而使摄纳运动功能得以恢复[4],故能获得益气健脾、助运消食之良效。鉴于针刺疼痛且需多次治疗,因此进针宜浅,留针时间短或少留针。一般选择四缝穴为主,针刺取血,或挤出少许白色透明黏液即可[5]。

4 中药内服疗法

根据厌食症的病机及临床表现分为6型[6,7,8],辨证论治:

4.1 食滞内阻型 症见饮食懒进,脘腹饱胀,夜卧不安,精神尚可,二便如常或酸臭。舌质红,苔白或腻,脉弦滑,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健脾助运。方用曲麦枳术丸加味,药用:枳实、苍术、神曲、麦芽、鸡内金、茯苓、扁豆、陈皮。

4.2 脾失健运型 症见不思纳食或食而无味,拒进饮食,精神状态及大便基本正常。舌质红,苔薄,脉尚有力。治宜健脾助运,开胃增食。方用自拟健脾开胃汤,药用:太子参、白术、茯苓、陈皮、神曲、焦山楂、生麦芽、生谷芽、砂仁。

4.3 胃阴不足型 症见不喜进食,口干喜饮,五心烦热,喜伏卧,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苔花剥,脉细。治宜养胃生津,育阴润燥。方用沙参麦冬汤或养胃增液汤加减,药用:石斛、沙参、麦冬、玉竹、乌梅、白芍、山药、生麦芽、生谷芽、甘草。

4.4 脾胃气虚型 症见厌食、拒食,神倦乏力,形体偏瘦,面色萎黄或苍白,易出汗,大便不化或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益气健脾,渗湿和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太子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砂仁、木香、陈皮、神曲、炙甘草。

4.5 肝气郁结型 症见饮食少进或不食,甚至抛撒食品,不愿言语或脾气急躁,稍拂其意,即哭闹不已,夜寐不宁,梦中惊哭。舌质红,苔薄或薄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运脾开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枳壳、佛手、木蝴蝶、白术、茯苓、山药、鸡内金、远志。

4.6 虫积伤脾型 临床表现为饮食不佳,饮食少思,面黄肌瘦,或嗜食异物,偏食香燥,时有腹痛,以脐周明显,或时有便出,巩膜蓝点。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弦。治宜驱虫去积,健运脾胃,用肥儿丸加减,由太子参、茯苓、胡黄连、使君子、槟榔、乌梅、神曲、麦芽、甘草组成。

5 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以1-6岁儿童多见,发病率较高,小儿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胃小且弱,脾常不足。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饮食不知饥饱,过食肥甘、 生冷食物损伤脾胃,或病后中气未复,或素体脾胃虚弱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有独到之处,故应根据中医辨证对证治疗。不过中医仍然有其不足之处,如中药味苦、 疗程长。小儿往往会排斥服用,本身患厌食症的小儿身体虚弱这样更加重孩子的痛苦。因此可以发展各中成药的开发提高药物口感,同时施以推拿、 针灸、 食疗等各治疗方法,内治外治结合,患儿无痛苦,易于接受,疗效亦佳。在运用中医治疗的同时结合西医治疗,充分发挥西医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的优点,兼收并蓄发挥各自的优势。另外,治疗小儿厌食症还要配合生活调摄,要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控制零食冷饮,避免饮食单一或偏食,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临床工作者应采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发挥中医药疗效优势,中医药治疗小儿疳积症的研究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华炳春.小儿厌食症的防治[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12.

[2]杨蕾,全燕.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32例[J].新中医,2005,37(10):77.

[3]骆方.辨证分型治疗小儿厌食症58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9):1516.

[4]王娜娜. 点刺四缝穴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88 例. 中国民间疗法,2005,7,(13):11.

[5]黄玲.针刺四缝穴治小儿厌食症134例[J].国医论坛,1997,12(2):37.

[6]骆常义.小儿厌食症病因及证治探讨[J].四川中医,2001,19(6):78.

遥感技术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健康管理技术 在职干部 健康保健 意义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91-02

1 健康管理技术实施情况

1.1 专职健康管理人员的设立。很多单位为做好职工的身体健康工作,均设立了专职或者兼职的健康管理人员,并且构建了相应的健康管理档案,经过查体来了解职工身体健康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具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预防保健,或者进一步实施检查以及治疗。从其实践结果来看,所获成效较为显著。比如某单位,该单位的主要工作为野外作业,通过连续的查体以及健康教育,在职工乙肝抗体阳性者的测定上,从之前的17%上升至了42%,且对该单位慢性疾病的病患建议其定期复查和实施保健治疗,并建议其更换工作岗位,采取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影响工作,便于病患的康复或者病情的延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大量的费用与资金。

1.2 把健康体检这项工作纳入至年度工作计划中。

很多单位每一年都会安排健康体检,基于单位自身工作的性质,在健康体检时间上也有所不同,一种为到医院检查,另外一种则是医院组织相应的医疗队伍到工作的第一线实施检查,或者到医院下属的门诊部门来实施检查,同时将查体人员的具体比例以及健康情况和门诊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相挂钩。

1.3 协同医院机关门诊部构建相应的绿色通道。有很多单位和医院下属的机关门诊部门都构建了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基于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查体时间进行相应地调整,以此减少排队与挂号等环节,使职工官兵感受到关爱以及便利。

2 在职干部健康保障的分析

基于当前这一条件下,军队中的机关门诊部,应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至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上来。近几年,随着军队对在职干部重视度的加大,各种好训练任务以及保障任务的增多,在职干部健康保健的人数也逐步增多。通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各种健康保健生活,可促进在职干部的康复以及健康,使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至最佳状态中来工作,继而进一步提升部队整体战斗力。

2.1 以健康管理角度分析保健作用。在健康管理中,机关门诊部门所开展的健康保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疾病医治、景观疗养、心理咨询、体检、健康教育以及座谈会等,借助于这些活动,使得在职干部对于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与了解,且通过相关保健方式的掌握,进一步使其身心获得了相应的休整,改善其亚健康状态。

2.2 基于体检分析健康状况。从体检结果来看,就当前在职干部整体健康水平来看,因不良生活习惯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活方式病,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脂肪肝等。此外因执行任务时的环境、要求以及任务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在职干部的心理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使得很多人都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疾患。

3 促进在职干部健康保健的相关建议

作为现代化的军队,其机关门诊部除了要做好日常的医疗服务工作,同时还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在职干部的健康保健,充分利用当前门诊部门所有的各种资料来实施,并在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健康保健功能,充分利用当前门诊部门现有的各种资源,构建系统且全面的健康保健档案,借助于健康管理技术的应用来实施健康管理,从而进一步使在职干部健康保健水平的得到提升。

在职干部健康管理模式的设想:①将机关门诊部作为中心,针对健康保障方面的内容,构建更为完善的网络体系,充分利用机关门诊部中现有的人力资源、技术以及设备等,采取分片负责的方式,和所对应的师旅医院相挂钩,构建以在职干部为核心的保健网络,并基于此在师旅医院构建关于在职干部方面的健康档案,借助于各种健康管理技术的应用,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持续性以及个性化健康保障方案,充分调动被管理人员自我管理意识,通过经济配合,以此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②管理模式和具体实施:可效仿其他地方关于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及具体做法,由专职医护人员或者兼职人员来实施健康管理,并且由机关门诊部来对在职干部实施健康体检,录入相关信息与数据,构建健康档案。接着再由保健专家按照相关健康信息具有针对性地实施分析与评估,根据在职干部潜在病因或者其亚健康状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明确具体实施步骤,通过反馈信息与复查意见,再按照反馈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评估。③逐步使军队的机关门诊部成为在职干部以及老干部保健基地,不断拓展机关门诊部功能,将战斗力的提高与保障作为机关门诊部发展的基础,将健康保健与医疗服务有效地隔开,基于在职干部自身健康保健的实际需求,设立独立式的健康保健门诊护办,借助于这种独立式的诊室来实施在职干部健康保健咨询与教育等一系列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加强机关门诊部健康保健人员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健康管理人员、心理咨询人员、营养师的考核以及培训力度,并且还应加大运动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在确保在职干部身心健康的同时,还可促进老干部的健康长寿。④在日常生活的管理过程中,尽量对组织中的管理层次实施压缩,构建一种扁平化服务系统,完善管理机制,以免以往在门诊内因系统内各部门工作人员组织隶属关系方面的因素,导致双重管理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嫱,贺文强,梁俊莲等.对43例2型糖尿病在职干部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J].新疆医学,2012,42(1):130-132

[2] 孟娟娟,田京发,刘俭等.河北省某市中青年男性在职干部体质指数与左心构型及功能的关系[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05(6):330-333

遥感技术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在有效控制感染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药物变态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细菌耐药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部分,而且也是医院安全管理年和医院等级评审等相关检查的重点之一。在临床工作中,部分医师习惯性依赖抗菌药物,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即使是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患方也不愿意接受,所以医师把较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当成一种保驾药[1]。因此,本调查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合理使用抗生素后对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Ⅰ类手术切口病例共541例。

1.2调查方法对2011年Ⅰ类手术病人采用回顾性调查,翻阅病例资料填写调查表;对2012年Ⅰ类手术病人采用目标性调查,分别于术日、术后回访、术后1个月由院感科人员调查后填写,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切口监测调查表》,其主要内容有:①一般情况:病历号、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诊断、联系电话等。②手术情况:手术名称、手术日期、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术中引流、术中失血、手术时间等。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时间、抗菌药物名称、剂型、途径、用药次数、用药天数等。④术后情况:手术切口是否感染、切口愈合情况、感染部位、外科引流、病原学送检、出院后随访感染情况等。

1.3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4认真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4.1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本院情况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责任状”,并将文件下发各科室,要求科主任组织学习并签订责任状。

1.4.2加强培训对全院住院医师定期进行抗菌药物知识、合理用药等知识培训和考核。并由临床药师每月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在医院“OA”网和《质量简讯》上刊登,由科主任组织学习。

1.4.3加强监督和考核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定期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进行抽查,尤其是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不合理用药者按照医院制定的考核制度予以考核。

2结果

2.1一般情况2011年、2012年Ⅰ类手术切口病人的临床资料构成比,见表1。

3讨论

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4]。通过对我院2011、2012两年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合理使用抗生素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并未增加,因此必须认真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药物,减少不合理用药,促进抗菌药物在患者围术期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

参考文献

[1]刘永华,祝洪珍,牛俊奇.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22-924.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4-1596.

遥感技术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震预测工作;应用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板块交界处,大陆板块的缓慢运动,使我国的地震发生频率相对较高。所以,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地震预报、监测以及震后救灾工作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遥感技术的特点是高效率信息收集、获取信息量较大、方式多样与间隔时间较短等,可以保证全方面24h的动态监测,所以其用于地震预测、地震灾害现场调查与震后损失核算等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该文主要对遥感技术用于地震预测工作进行简要描述。

1遥感技术与地震

遥感技术(RS)指的是通过使用一定的方式能够远距离获取“物体”的各种信息。使用遥感器远距离获取目标对象的各种数据,再采用特定方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得到目标对象的相关情况。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和地球表面物质之间的特定关系建立的,目的在于探测、分析、研究地球现有的资源和地理面貌,是对地球表面的空间与时间的特征以及规律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的新型技术。遥感技术的优点是概括性强、综合性优异、宏观调控力强、具有直观可视性等,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人为性的干扰,在合理分配有限资源的同时,使震区各项数据能够快速有效地传输。通过将遥感技术和传统地震探测技术进行对比,能够发现遥感技术要更先进、更科学以及更加具有时效性,其使用于地震的预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震的实质是地球内部的某种结构产生突然性的破裂引发震波,在某个范围中引发地震的现象。地震现象伴随的是灾难与危险,具有突然性、危害严重性以及影响较大等特征,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危险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所处的位置是亚欧大陆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因此地震发生的数量也相对较多。世界范围内死亡人数前十的地震中,有一半发生在我国。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地震预测、地震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等震前震后各种处理工作,提高了地震预测的准确性,能有效控制和减少震后各种问题的发生。目前,遥感技术在灾后重建工作的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强震区之中,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评估灾后重建工作的进展,为管理人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获取震区的地理资料,为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科技保障。

2遥感技术应用于地震

传统的地震预测、地震情况调查、灾情了解等信息收集方式只能采用实地勘测等方法。虽然能够得到精确性和可信度很高的数据信息,但其附带着巨大的人力和成本的投入。那么使用遥感技术能够优化传统实地勘测方式的缺陷,伴随而来的是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地震各个阶段的处理工作,其在地震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遥感技术主要以航天遥感影像分辨率为基础,伴随高分辨率影像技术的发展,推动着遥感技术在地震各个阶段的广泛使用。

3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的预测工作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课题,主要是由于地震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且受到目前科学技术的限制,无法形成及时有效、准确的地震预测工作。现在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到地震预测的研究正在处于发展阶段,伴随而来的是很多难关需要攻克,现在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是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地震震前监测,其中心是对震区的热异常情况进行探测分析。地震发生前的地表温度异常在国际的历史上有很多记载,我国历史文献中也有很多资料记录了地震时地表温度异常的情况。在强烈地震发生时,震中位置周围一定范围内将会出现温度升高的情况,同时这种温度升高包括空气温度、地表温度以及地表下浅层温度等。传统地震预测技术对震前温度变化的研究主要是对全国台网监测的气温、浅层土地温度与中、深层水温等数据的分析,同时对震中位置附近区域的地表与指定深度的地下温度情况变化的分析研究。然而其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监测局部位置的温度异常,无法形成范围性温度变化趋势的数据。热红外遥感技术的特点是覆盖性、24h动态信息监测、信息多样性等,因此能够对震区热异常信息影像形成连续性监测。

4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地震灾情的获取与评估是降低灾害影响的有效途径,但是传统人工勘探途径不仅费用高,且工作效率低。实际上,早在1906年,美国科学界就利用风筝记录了地震灾后影响,从此,遥感技术开始应用在地震灾害的调查与分析中,自此之后,遥感技术开始普遍应用在地震灾害信息的预测中,获取了突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震害信息,可以及时收集到道路、桥梁、建筑物等设施的信息,为地震后的灾害评估提供资料支持。作为一种新兴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遥感技术正日益发展成为一种先进的手段,并应用于各个不同的科学领域当中。对地震科学而言,快速、高效及准确地获取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遥感的特性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不同光谱段和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应用于地震研究的各个研究方向。开展多源地震空间数据的综合研究,并建立多源遥感数据地震应用模型是今后空间技术应用于地震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未来的发展应主要定位于结合高精度遥感数据和遥感震害模型的3S技术(RS、GIS及GPS)的应用,通过震害信息自动识别技术和目标物的精确定位技术真正实现震害快速得出结论。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