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 全业务运营 IaaS PaaS SDA

1 前言

2008年以来,中国电信业在重组后正式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各运营商分别通过不同的路径向全业务运营方向演进。在全业务运营的竞争环境中,服务类型不再成为各运营商的优势或壁垒,快速地提供业务、个性化的服务、差异化的运营和精确化的管理将成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对于以往的业务网络架构来说,投资和管理费用随着业务系统规模扩张而增加,业务能力开放性和重用性很差,容易造成重复建设并影响产品推出的周期;而且业务网络难以提供融合业务,不适应全业务的运营需求。中国移动在各运营商中率先SDA(Service Delivery Architecture)业务网架构,部分解决了现有平台定位、能力开放、统一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缺乏基于SDA业务网提供融合业务的建设指导。

云计算概念是2009年IT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业界各方纷纷提出各自对云计算概念的理解以及各自的云计算产品。所谓云计算,并不是一种技术,它是一种资源交付、使用模式和计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用、数据和IT资源以服务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同时,云计算也是一种基础架构的方法论,大量的计算资源组成IT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供用户使用。

目前业界普遍认同的云服务为基于云计算的IDC和企业数据中心应用,本文尝试从云计算模式及服务的角度出发,以中国移动的全业务运营为背景,分析云服务与全业务网络需求的共性,说明基于云计算构建的全业务网络同样是一种成功应用。

2 云计算的架构

2.1 云计算架构

云计算架构包括基础架构和服务架构,基础云架构提供一个能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的云平台,而服务云架构在基础云架构的基础上提供各种云服务。这两个架构又可以合并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基础云架构通过硬件设备资源虚拟化、软件版本标准化、管理自动化、服务流程一体化等手段来进行构建,为各类客户(即服务申请者)以一定的服务水平提供服务。基础云架构又包含四个子层:灵活的基础架构、企业云计算管理平台、端到端服务请求管理平台以及服务为中心IT管治。

灵活的基础架构由服务器池、存储资源池、SAN、网络等基础资源组成,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物理设备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动态调配;云计算管理平台负责执行IT资源的自动分配、回收和管理,实现资源的自动部署与管理;服务请求平台实现端到端的流程管理,通过工作流引擎来协调企业内各个部门的合作,提高管理效率;此外,为了实现云计算平台的规范管理,必须为云计算平台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规则。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划分方法较多,但最终都可以归纳为三类基本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包括存储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

基础设施即服务:即IaaS,是一种将存储和计算能力等基础IT资源作为标准化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的手段。各种基础IT资源和其他系统协作(例如通过虚拟化技术)处理特定类型的工作负载。

平台即服务:即PaaS,是对开发环境抽象的封装和对有效服务负载的封装。PaaS服务可以提供极大的灵活性,但可能会受到提供服务的供应商能力的制约。

软件即服务:即SaaS,其特色是包含一个通过多重租用(Multitenancy)根据需要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的完整应用程序。所谓“多重租用”是指运行于基础层基础设施上的平台层软件实例,可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

2.2 云计算相关技术

云计算平台的特征包括:网络变化的快速收敛、故障自愈合、多用户使用、虚拟化、线性扩展、资源监控和测量、资源注册和发现。与云计算相关的技术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虚拟化、集群、网格、并行处理和分布处理、自动化技术、监控技术等;另一类就是SOA和SaaS,SOA是一种架构模式,SaaS是一种服务模式。对于基础层,实现技术包括虚拟化、服务器集群、网格计算等技术,基础层可以提供IaaS服务;对于平台层,以SOA方法为主,不同的体系架构具体由不同的技术来实现(Web Services、ESB等),平台层可以提供PaaS服务;对于应用层,才是真正的SaaS模式,而在IaaS层和PaaS层的具体应用中,也是借用SaaS服务模式。

3 全业务网络功能框架

3.1 全业务运营对业务网络的要求

成功实现全业务运营,“融合”至关重要。融合就是提供融合的业务和服务,使用户获得良好的、统一的全业务体验。用户既可以在多样化的终端和工作、生活模式中自由选择,也可以灵活运用无线或者有线的接入手段获得各项业务。

业务网络是支撑运营商综合信息服务转型的关键,也是提供融合业务能力的关键所在。业务网络可以直接提供核心应用,也可以开放业务能力,供自营或者第三方应用调用。业务网络设计应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遵循统一、开放、水平、融合这四条原则。

3.2 全业务网功能框架

提供融合的业务就是使业务平台能够对不同的业务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的组合、关联和嵌入,从而形成新的业务产品。业务网络还能对用户的属性进行集中的管理,把用户对各种通信手段的标识进行关联和处理,以达到提供融合业务能力的目的,并方便用户的使用。

下面将以中国移动的业务网络为例分析业务网络的功能架构。中国移动SDA业务网引入水平式架构,定义了清晰的架构模型。明确了各业务平台定位,标准化系统间接口,梳理了业务运营和管理流程,体现了业务网架构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统一”、“开放”、“水平”原则。不过目前中国移动业务网的业务提供能力有限,缺乏整体性的能力、申请和调度功能架构,并且主要针对移动网络。如何将现有的固网业务融合到SDA目标架构中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SDA业务网目标架构如图2所示:

SDA目标架构包括“三层三域”的完整体系,“三层”主要包括各种增值业务平台,“三域”主要包括业务控制(DSMP与VGOP)与运营支撑(BSS/OSS等)平台。

OSE是业界普遍认可的开放业务环境框架,它提供一个灵活的、可扩展的结构给应用开发者,将OMA业务能力向更好的集成结构移植。PARLAY定义了3GPP业务体系架构中的业务接口标准,为3GPP中的各种业务提供了一个开放的API接口。OSE与PARLAY/OSA结合的产物是PIOSE,它提供了一套业务能力 、调度、申请的开放架构,如图3所示。PIOSE提供了IO、IO+P、11、12四类接。

OMAE提出OSE与IMS融合的业务网架构,随着OSE与PARLAY的融合,本文结合SDA架构,提出基于IMS与PIOSE的全业务网功能框架,如图4所示。根据SDA的“三层”概念,仍然可以把全业务网络细分为三个子层,即业务应用层、业务能力层和业务接入层。其中业务应用层包括各种应用平台,为业务系统提供承载。业务接入层提供统一的业务接口平台,为应用层提供调用接口,为能力层提供接口,并对接口调用及进行鉴权控制等。在PIOSE架构中,Web Services技术仅作为Parlay X的绑定实现技术,而在全业务网功能框架中,Web Services技术将作为所有业务引擎绑定实现技术,为构建统一的业务环境奠定基础。

业务能力层提供的能力将更加丰富,它包括:(1)OSE以及PARLAY中的各种业务资源,包括PoC、IM、MMS、SMS、Browser、Location等;(2)IMS业务资源,包括Messaging、Conference等;(3)其他非OMA业务资源,例如流媒体业务、MBMS以及应用层开放的业务等。

全业务网功能框架整合了OMA、PARLAY以及IMS的业务能力,从而构建起了一整套融合的业务网络体系。

4 云计算应用

云计算强调各种资源的共享和随需分配,云计算架构由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构成;SDA架构(与全业务网功能架构一致)强调业务能力的开放和服务的快速交付,由应用层、业务能力层和业务接入层组成。SDA架构的各层强调的平台和能力,在实现上都是逻辑的概念,因此SDA架构的三层实际只对应于云计算架构的平台层(即逻辑实现层),SDA架构中缺乏基础层和应用层(虽然SDA也存在应用层,但更关注应用层的平台和能力,而非应用层上的应用本身)。将云计算模式融入到全业务网,将全面拓展全业务网架构,并丰富全业务网的内涵。

基于云计算的全业务网架构仍然参照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三层设计思路,目标架构如图5所示:

(1)基础层

提供基础软、硬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动态配置、资源管理与流程管理等功能,可以为各类平台(包括能力层平台、接入层平台和应用层平台等)提供服务。它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全业务网基础层的IT资源。除服务器和存储整合之外,虚拟化整合系统架构、应用程序基础设施、数据和数据库、接口、网络、桌面系统甚至业务流程,因而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流程管理包括业务流程和策略流程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主要用于指导业务流程创建,调用服务;策略流程管理用于调度平台资源,实现安全性和QoS。虽然流程组织体现在业务网络的各个层次,但是流程管理仍属于云计算平台的一个基础功能,因此本文将流程管理定位于基础层功能。

(2)平台层

提供各种平台能力,按照全业务网功能需求,采用基于SOA的方法重构全业务网功能框架,整合各种平台能力,实现平台能力的、申请和调用等功能。

基于云计算的全业务网架构在平台层采用SOA的架构方法,将现有SDA的控制域融合为服务能力的注册平台,其它平台围绕注册平台实现能力的和调用,将重点转移至平台之间的业务逻辑处理。在基于云计算的全业务网架构中,服务请求者/提供者并不直接与注册平台进行消息传递,而是通过统一接口平台(即现有SDA接入层)转接。这种方式便于实现访问控制与流程控制等功能。

在全业务网架构中继续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将不同的业务能力构造成SOA中的服务。SQA服务不限于各种具体的业务功能模块,还包括数据、统一的业务控制和触发机制以及基本管理功能和基本运营支撑功能等,通过向SDA的展现域与支撑域开放Web Services接口,将促进整个SDA网络向SOA方向的演进。

SOA的服务包括两种类型:①公共服务:包括鉴权、认证、计费、用户管理、公共数据库、公共操作维护、统一控制等,由全业务网架构平台层的注册平台来承载公共服务能力,并向公共服务引擎开放Web Services接口。②专业业务能力:实现某种特定的业务特征,包括OSE以及PARLAY中的各种业务能力、IMS定义的各种业务能力以及其它非OMA业务的业务能力,不同的业务能力由不同的平台承载,并通过各自的业务引擎向注册平台其业务能力。Web Services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并不标准化执行平台,而是标准化互操作消息机制,任何一个平台既可作为服务请求者申请其它业务能力,也可以作为服务提供者自身的业务能力。

(3)应用层

提供SaaS服务,将最终应用提供给用户,根据用户需求将平台层中的各种业务系统提供的应用作为服务提供给终端用户。全业务网架构应用层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快速地提供融合应用。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科;云计算;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正如我们都知道,云计算平台可以提供服务,按照自己的水平分割的基础设施服务(IaaS之上,如在线存储和数据库服务),平台即服务(PaaS的,如AMP虚拟主机和Java EE应用程序服务器容器)和softwareas即服务(SaaS,如谷歌文档)。经常提到的许多厂商都提到云计算,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概念,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等。

1 关于思科云计算

思科早在2009年正式推出了思科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该系统结合了思科CRS-1核心网络路由器,Nexus 7000数据交换机,并于2009年3月推出的,所谓的统一计算系统(UCS)。 UCS是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一个多种硬件和软件产品的刀片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虚拟化管理,思科的云计算平台将大大优化的服务,他们提供与在IP网络资源,客户更好的客户经验的语音,数据和视频,并降低运营成本。

2 思科云计算路线

第一步要实现网络架构整合,将分离的网络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共享网络资源;第二步是实现统一交换,将现网中的数据网络、存储网络和高性能计算网络进行融合;第三步是实现统一计算,将应用与资源进一步分离从而提高应用灵活性和使用效率。在这个基础之上,运营商架构公有云,而企业行业用户则搭建私有云,就会步入一个互联云的时代,从而实现网络无处不在,业务的无所不能。

针对数据中心的三驾马车,存储、网络与服务器,思科显然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存储方面,思科与业界主流存储厂商都保持着紧密合作;在网络产品上,更是独领;但在服务器产品上,思科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数量在急速增长,这就给资源利用和IT运维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改变现有的复杂性,思科将服务器架构进行了重新整合,将管理、存储和数据交换整合进一个设备中,大大简化了服务器架构。经过融合以后可以实现服务器集群概念,运营商在管理简化,扩展性安全性方面得到一个非常大的好处。”

3 思科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服务平台组成与应用价值

云计算平台命名为思科统一服务系统结合了思科CRS-1核心网络路由器,Nexus 7000数据交换机,和所谓的统一计算系统(UCS),其中UCS是集成的刀片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虚拟化管理等方面整体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作为即将到来的统一服务交付的一部分,思科将推出一个新的高速模式下,CRS-1的数据中心计算技术,这其中也包括虚拟化,WAN网络服务提供商等,以及网络互联应用。思科称,这个平台将大大优化其所提供的服务及IP网络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的语音,数据和视频,并降低运营成本。

4 思科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应用案例

思科数字化校园与云服务接入平台解决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创造出优质的网络体验,为教师和学生搭建起高效的沟通平台,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教育新时代的到来。思科平台主体包含思科的云平台接入终端,交换机及后台数据中心,与华师京城互动教学系统相整合,配合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仪,IP摄像头以及音响系统等设备,形成整套班级数字化教学系统,可满足校园网搭建、学校内班级互联及区域内学校互联的需求,实现远程互动式教学、区域内教学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构建起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和区域教育信息网络。

(1)在校园内实现

通过“教育云终端”的IT互联功能,搭建校园网络环境,实现“班班通”。共同合作建立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支持校内跨班教学、同步广播、课程录像点播及实时课程录制等功能。利用“教育云终端”的无线接入和交换功能,配合学生电子书包的使用,可进一步建设无线校园,为每个学生创建个性化的虚拟学习档案,完善对学生学习的追踪和管理。

(2)在区域内实现

异地远程教育,家庭课;教育管理支持,全网维护。 配合未来无线教学设备的应用。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实现移动学生信息管理,区域资源共享,区域教育信息管理。

(3)解决方案

教室的技术优势提供集成的有线和无线网络接入方式,降低网络设备的购买成本。终端的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概念,设备供应,并且可以连接到网络的智能化管理。HD音频和视频通信功能,使沟通更便捷亲和远程教育的经验和课堂效率水平的提高。瘦客户端的概念,所有软件,应用服务在后台运行,数据中心,易于更新和扩大。后端数据中心,思科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集中管理和共享。双硬件+软件的安全性,在网络层解决反读的抗攻击。

5 未来思科云计算应用的发展趋向

对比行业发展,可以看到,Cisco制定地云战略是建立于具有高性能、智能和灵活性地网络关键基础设施之上,并针对云业务和服务地实施,提供包括Data Center、Virtualization等技术与产品地完备解决方案,同时也开发和推广协作、视频等丰富多样地应用,有助于电信运营商、企业及政府机构建立前所未有地云端服务平台,以实施更大地商业增值、更高效地公共服务程度以及全新地用户体验。Cisco打造了无边界网络、Virtualization/Data Center和协作三大架构,在技术、业务、渠道等诸多方面开始以架构为驱动,使网络成为Cloud Computing转型地强有力地推动因素。其中,Data Center/Virtualization架构实施了资源分享到资源专享地网络变革,使得Virtualization成为当今科技地主宰。我们也相信,下一代Data Center架构将进一步使得计算、网络、存储、服务等诸多元素与Virtualization技术相结合,为企业构造灵活、有效、智能地Data Center地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战略性地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柳敬.云计算平台的成本效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04,01.

[2]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李卓.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J].电信科学,2009,12,15.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范文第3篇

惠普、IBM、Oracle、SGI等厂商早就推出了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如今,国内厂商也开始大规模进入集装箱数据中心市场,世纪互联、北京云基地、浪潮、中兴通讯等陆续推出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在某些行业得到了初步应用。中兴通讯副总裁王炜预测,未来5年内,模块化数据中心将大规模替代传统数据中心机房,成为应用的主流。

在云计算的概念出现以前,许多企业用户已经开始利用虚拟化技术对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进行改造。而云计算概念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虚拟化技术的快速普及,使得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管理化成为企业用户的必然需求。企业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发展的下一步就是云化。

从传统数据中心架构过渡到私有云已经成了所有企业级IT解决方案供应商谈论的核心话题。无论是硬件厂商还是软件厂商都了自己的云战略和云解决方案,而私有云成了当前最可能实现,也是最可能让厂商先获利的领域。惠普以融合架构为基础,推出了混合云战略。HDS公司以存储为核心,为企业用户转向指明了通向私有云的途径――基础架构云、内容云和信息云。赛门铁克在推出一系列新的存储管理和高可用性软件后也宣称,帮助用户在不增加新硬件的情况下实现从现有存储基础架构向私有云的迁移。

有人说,云计算没有什么新技术,只是将虚拟化、分布式计算等现有技术进行了重新组合。其实正是在技术重新组合的基础上,再加上云服务的理念,才让云落地有了可能。以前,企业用户可能习惯采购硬件或软件,现在用户不必再购买产品,只要购买云服务即可。正是看中了云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许多IT厂商甚至电信运营商、通信厂商都纷纷涉足云服务市场。中国电信推出了“e云”服务,中国移动致力于“大云”的研发和推广。华为通过收购华为赛门铁克,弥补了云计算解决方案在存储和安全方面的短板。中兴通讯推出了云箱、云存储解决方案,并在SaaS、PaaS和IaaS三个领域全面出击。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深入发展,数字校园、云计算、云服务等概念日益盛行起来。但在当前阶段,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总体上仍处于从应用集成阶段向信息集成阶段发展的过程中[1]。而对于云计算、云服务的建设也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对在数字校园中建设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进行有益的探讨,期望为数字校园实现云服务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数字校园;基础设施;云计算;云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69-02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深入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全民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等问题,国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简称《教育信息化规划》),在《教育信息化规划》中大力倡导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并提出“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2]”的发展任务,其中提到了云服务平台、云服务模式的建设,而当前多数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尚未上升到云服务的模式,由此,本文将对建设数字校园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进行探讨与阐述。

一、云服务模式简介

目前,云服务类型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即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即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即SaaS)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各具特点,又有一定的层次关系。基础设施即服务将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基础资源,通过虚拟化等相关技术封装成服务提供给用户使用,它最接近物理硬件资源,在服务层次上属于最底层服务,用户可以利用IaaS提供的处理、存储、网络以及其他硬件资源方面的服务,部署自己的操作系统,并运行自己的软件。典型的应用如亚马逊弹性计算云(EC2,Elastic Compute Cloud)。平台即服务是构建在基础设施即服务之上的服务,用户通过PaaS提供的软件工具和开发语言,部署自己需要的软件运行环境和配置。用户不必控制底层的网络、存储、操作系统等技术问题,底层服务对用户是透明的,这一层服务是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环境[3]。典型的应用有Google公司的Google App Engine。

软件即服务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应用的模式,用户无须购买软件,而是租用服务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客户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单个应用程序的功能[4]。典型的应用有GoogleDocs、MicrosoftOfficeOnline。

二、云服务带给数字校园的益处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融合了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热备份冗余(High Available)等传统计算机、网络与存储技术的产物,因而,它兼具高可靠性、通用性强、可扩展性高等特点。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但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强、技术更新与发展快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学校通过搭建云计算平台提供云服务,将改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的模式,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突出优点。

1.由专业技术团队管理、运营云服务平台可确保信息技术运用科学、合理、专业,用户无须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技能,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本职工作。

2.云服务采用群集服务器,相比单机可大幅提高服务可用性、数据可靠性,进而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服务。

3.云服务采用虚拟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同时,由于云计算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弹性,从而便于系统升级、“云”的规模扩充也易于实现。

三、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基本架构

在构建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时要秉持开放、共享、兼容的原则。开放性体现为能够衔接已有在用的数字校园应用,同时,也要为其他校园云服务系统及二次开发预留接口;共享性表现为能够实现与教育云等外部公共云服务系统对接;兼容性要求能够支持自建系统、开源系统和商业系统等多种形式。针对学校中信息技术力量薄弱、分工明确、教学为主的特点,为了使广大教师致力于教学工作,在学校中构建云服务平台时,打破IaaS和PaaS间的界限,提出宽泛的基础设施概念,将硬件资源(CPU、存储、网络)和软件资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通过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打造成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基础设施层是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的最底层,在该层通过运用虚拟化技术将CPU、存储、网络等硬件和操作系统等软件抽象为一个资源池,为上层架构提供服务。中间层作为承上启下的一层,基于基础设施层提供的资源为上层及用户提供服务。同时,作为三层架构中的枢纽,负责提供访问控制、工作流的管理、API接口及负载均衡和服务的高可用性。应用层作为架构的顶层直接面向用户,为用户提供自助服务,便于用户申请云服务、管理应用系统;同时,向用户展示云服务平台的各种应用,供用户访问。管理层在架构中提供针对架构及服务的管理功能,涵盖用户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安全管理、流程管理及运行维护管理等。

四、结束语

当前,数字校园已成为助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云计算、云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因而建设云服务体系已成为大势所趋。但不应盲目照搬商业模式,应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建设适合学校自身的云服务体系,并遵从立足自身,放眼长远,且要秉持开放、共享、兼容的原则建设云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蒋东兴,付小龙.基于云服务的高校数字校园[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2,(6).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教育信息化,2012,(8).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范文第5篇

架构比产品更重要

有些用户始终关注的是自己的核心业务,对于IT业务则采用外包的方式。这类用户只是将云计算当成是一个工具,或是业务的驱动器。有些用户则将云计算作为一种投入,并基于云计算架构为其客户提供服务。这类用户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以及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用户。它们关注的是云基础架构的可用性和部署是否迅速。还有一些用户将云计算作为一种服务手段,比如电信服务商和一些云计算基地,它们十分注重云基础架构的可用性和整体拥有成本。

不同的用户对云计算的需求不同,在选择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时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所有的云数据中心用户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降低系统的构建和运营成本,提高系统的部署速度,实现系统的灵活扩展。

其实,从2002年美国可用性研究中心提出的NCPI(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设计理念到机房一体化方案,再到APC英飞集成系统,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即使没有云计算的概念,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也一定会遵循这样一个思路:第一,标准化,无论是UPS系统还是制冷系统都是模块化的,并且可以通过一套管理软件来管理所有组件;第二,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第三,绿色高效;第四,无论是供配电还是制冷都要根据负载的变化实现动态调整。包括施耐德、伊顿、艾默生、台达、科华、科士达等在内的众多厂商都拥有了机房一体化解决方案。易于扩展的模块化架构、智能化的管理是此类解决方案的共同特征。施耐德旗下的APC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谢卫刚表示:“对于云计算中心用户来说,用什么样的设备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选对架构。目前,虽然中国用户的机房密度不高,虚拟化应用不普及,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用户必定会从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转移到云计算架构。”

飞轮UPS影响力有限

相关期刊更多

计测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工程与试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