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科技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创新链;科技金融;结合路径
技术创新链是指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通过不断完善改进实现产业化的过程。由其定义可知,技术创新链被两大因素影响,即科技水平和产业支持。当前我国各行业都对技术创新链有了足够的认识,但是金融行业创新链的关注方向偏重于金融行业如何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却对创新理论对金融行业的应用不够重视,缺乏二者结合发展的研究。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对科技金融结合路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以期能够改善这种状况。
一、创新链理论概述
1.创新链理论的提出及研究成果
创新链理论的提出有近20年的历史,指科技成果经过改进完善最终被应用于产业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链还涉及企业内部的联系结构以及企业外部的组织结构的创新节点。创新链中的各个关系结构之间都存在一个节点,这些节点就是创新链各个环节的功能联系。
2.关于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的研究
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通过风险融资的方式能够为科技创新创造更大的资金支持,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融资工作要更加注重民间资金借贷等非银行资本。国内很多学者也研究了科技金融协同发展中的影响因素,认为资本在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与金融融合的产物,并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建模分析,强调了科技金融一体式发展的理念。虽然国内外已经对科技金融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但是研究的侧重点始终是如何更好地让金融支撑起企业的创新发展而忽视了金融行业本身与科技创新结合发展的研究。所以要针对科技金融结合路径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金融行业的创新改革。
二、金融与技术创新结合的不同路径及作用分析
1.科技金融初级结合路径
科技金融的初级结合方式是财政加金融中介的结合。金融资本与金融中介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商品化。首先,财政可以大幅削减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利润和风险预期,这样可以使实际应用到科技创新的资金更为充足。其次,财政可以对创新投资实行贴息免息等优惠政策,以此来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并且这种投资政策可以刺激更多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创新进行投资。最后是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把银行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使银行在贷款时免去后顾之忧。由此可见,初级结合方式能够充分利用银行资本来进行企业的科技创新。
科技金融的初级结合路线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比如对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本身存在着固有风险,对着这种固有风险初级结合方式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只能将风险进行分担。原因有二,首先,政府对行业市场以及行业创新的认识不够充分,无法消除技术和市场的不稳定性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其次,这种结合方式缺少对创新主体的监督。
2.科技金融中端结合路径
中端结合路径指将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结合。相对于初端结合方式,这种风险投资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更高程度的参与到技术单位的运营当中,使企业的运转信息可以实时的与投资方互通。如果风险投资与技术挂钩的话,风险投资资金就变成了技术资金。技术资金相对于风险投资资金能够更有效地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投资集群的全面发展,这可以对整个产业链甚至产业链周边的环节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科技金融结合路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技术资金可以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但是对于产业链后期的产品销售的促进却很微弱;还有,技术资金比传统的投资资金流通更频繁且流通速度更快,这就导致了产业链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稳定。所以,技术资金的这些特点导致了它只能作为产业链发展的一个促进因子,而不能主导技术创新的发展。
3.科技金融高端结合路径
科技金融结合的高端路径是大型科技企业与金融中介的结合方式。当科技产业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后需要的创新资金会更多,在这种情况下,纯粹依靠金融行业的投资支持已经无法满足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走科技金融高端结合路径。简单地说就是科技创新产业开始组建自己的金融机构。相对于前两种结合路径,这种结合方式能够使金融与科技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对彼此的经营进展状况都更加了解,能够更好地促进创新主体的不断前进,及时发现科技创新中的经济价值。
同样的,这种结合路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我国这种高端结合方式发展目前还未成熟,同时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在我国实行这种方式会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
三、对我国科技金融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是提高财政直补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杠杆效应,将资金作为担保资金注入政策性担保机构或者补贴给民营担保机构使有限的资金服务于更多企业。二是开发多元化的财政引导基金。如使用信用担保基金帮助中小科技企业获得贷款,用风险补偿基金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帮助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用企业成长基金帮助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科技企业获得发展,用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帮助科技产业发展壮大。
总结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们认识到要想实现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创新链理论给产业升级指明了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伟,刘波.基于技术创新链理论的科技金融结合路径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01:153-158.
[2]马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摘要:文章从金融科技的企业属性入手,以众安保险为例,从金融属性出发,以收入、成本、风控和产品等财务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企业现状;并从科技属性出发,以用户服务、技术创新、组织构架、运行流程等角度定性评判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金融科技企业的估值,需要综合考虑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最终目标是反映金融科技企业的合理价值。
关键词:估值;金融科技;企业属性
金融科技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FSB,2016)。而金融科技企业作为金融科技的主体,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诸如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众安保险等企业已完全能与传统金融企业相媲美,甚至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艾瑞咨询的报告预测,2025年国内的互联网经济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以保险行业为例,预计到2019年,通过互联网成交的传统保险产品和纯互联网保险产品的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随着金融科技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伴随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的产生。在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对于互联网金融问题,主席提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这预示着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对于互联网金融中的主体———金融科技企业,如何正确对其进行价值评估,以体现其价值而又避免出现泡沫,在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估值上市既能为优质的金融科技企业正名,又能让一些估值虚高的平台挤出泡沫。2015年宜信旗下的网络P2P平台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纽交所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2017年4月,互金平台信而富也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交易。与此同时,作为中国最大P2P银行及网上理财公司,由平安保险控股的陆金所推迟了备受期待的首次公开招股,同时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金服也推迟上市,预计最早在2018年四季度启动。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领军者的陆金所和蚂蚁金服,不约而同的推迟了上市时间,唯独众安保险当年6月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材料,JP摩根、瑞信、瑞银集团、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无论从商业模式、用户数量,还是业务体量、估值规模等维度来看,众安保险的此次IPO对于金融科技行业的影响深远。一方面,从标的稀缺性看,众安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保险中的独角兽企业,并在不断尝试“重构”中引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众安已经拥有自己的可行发展模式和稳定员工队伍,使得众安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每一步探索与发展,对于其他保险企业及整个保险行业都有巨大的启示作用。据此,本文以众安保险为例,从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两方面入手,探究金融科技企业估值时如何找到合理和公允的评估标准,从而实现金融科技企业的真正价值。
一、金融科技公司估值的逻辑框架
目前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除了常用的市盈率模型之外,刘冰和杨明国(2009)以永乐案例分析了并购企业的估值,高锡荣和杨建(2017)提出实物期权模型估算互联网资产价值,计算结果与有效市场理论算法一致;杨洁等(2017)提出基于现金流折现模型的互联网公司估值分析。而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2016)认为互联网企业估值是很大的难题,但可以通过同类公司比较,估值与增长性的关系和供求关系来确定大体的区间。而已经上市的金融科技企业,包括宜信旗下的网络P2P平台宜人贷和互金平台信而富,两家金融科技企业均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无论从商业模式、用户数量、业务体量、融资额度和影响程度来看,二者尚无法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的风向标。此外,虽然它们也一再强调自身的科技基因,但由于P2P平台在估值方面,更多的还是依据信贷的标准进行。但就众安保险来说,其更倾向于科技企业的定位,是一家“披着保险外衣”的互联网公司,其本质是技术革新带动金融创新的科技公司。而从估值的角度,众安保险更倾向于是互联网性质的金融机构。2016年7月艾瑞咨询报告显示,众安保险估值为76.3亿美元,而蚂蚁金服为600亿美元,陆金所为185亿美元,京东金融为71.8亿美元。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很难去衡量众安保险的估值是不是存在泡沫。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对快速发展中的公司用每股收益和市盈率指标看,会有一定程度失真。同理,众安保险也很难用传统金融企业或者纯互联网企业的单一标准来衡量。由于各种机构估值差距,恰恰反映出业界对处于风口之上的金融科技概念股的定位和认知上的分歧(俞燕,2017),据此,本文从金融科技企业的金融属性何科技属性来分析公司的价值,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二、金融科技企业众安保险的初步估值分析
2013年11月,众安保险由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等企业发起成立,并获得保险会审批的全球第一个网络保险牌照。2015年6月,众安保险完成A轮融资,摩根士丹利等5家投资机构共出资57.75亿元人民币,认购外资股2.4亿股,相当于每股人民币24元,按照当时12.4亿股的总股本计算,众安估值达到297.6亿元人民币,据此计算出众安2015年~2016年的市盈率,如表1所示。在以A论融资24元的认购价为基础的情况下,众安保险2015年的市盈率达到672.27倍。2016年,由于净利润大幅减少,市盈率更是高达3178.81倍。若以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人保财险为例,港股总市值尚不足1800亿元,市盈率则在10倍以下。相对而言,传统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增长区间都比较固定,而众安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成长性高。
三、基于金融科技企业的金融属性的估值分析
从收入角度来看,2014年~2015年众安保险净利润分别实现3698.1万元和4425.7万元,而2016年实现净利润937.2万元,与2015年同比下滑78.8%。表2显示,除了净利润之外,从总资产、总收入和原保费收入的角度看,2016年都出现了增速下滑的趋势。另外,在体现公司自有资本使用效率的ROE值上,众安保险一直在4%以下,并呈现一种降低的趋势。相较于中国平安的16%,腾讯的20%以上的数值,众安保险的ROE值未来是否可以得到增长,是对其进行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成本角度来看,2014年~2016年,众安保险赔付率从73.4%下降至42.0%,但费用率从35.2%上升至62.7%。综合成本率一直在104%以上,其中2014年为108.6%,2015年为126.6%,2016年为104.7%,如表3所示。众安保险综合成本率一直处于高位,也就是承保亏损。而其费用率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众安保险增加销售,且主要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提高其咨询及服务费率所导致。除了咨询与服务费,手续费及佣金也成为众安保险成本中的主要项目,这些其实也可以说是给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推广费,或者说流量成本。从风控角度来看,作为保险企业来说,风险控制是企业运作的核心要素。众安保险的保险属性,也决定其必须严格遵循保监会的要求,特别是在风险控制方面,必须符合保监会第二代偿付能力的要求。众安保险的现金流一直为正,与其它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并没有进入互联网企业“烧钱”扩张的惯用模式中。2014年底的现金流量为1.41亿元,2015年底的现金流量为13.74亿元,2016年底的现金流量为11.53亿元。从产品角度而言,2016年众安保险保费收入最高的险种为退货运费险,2014年~2016三年产生的保费分别占同期整体总保费的77.2%,56.9%及35.0%。虽然比例呈下降趋势,仍依然是众安保险的支柱险种,但退运险的开发已较为成熟,遇到一定的增长瓶颈,单价低且投诉率相对较高。相比较前两年,2016年健康险、意外伤害险的保费收入增长较快,意外伤害险的销售比例达到28.8%,对于众安保险来说,其险种的销售比例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四、基于金融科技企业的科技属性的估值分析
从用户服务角度而言,金融科技公司估值的一大重要因素是用户数据,例如服务的客户数,每位客户能够带来的价值等。梅特卡夫定律(王青华,2016)认为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将节点连接起来,节点越多潜在存在的连接数越多。根据招股书中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众安保险已累计向超过4.92亿客户销售超过72亿份保单,两者相除,即平均每个用户与众安有约14张保单的交互。在这段时间内,众安保险的累计服务客户和售出保单数量在国内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一,每位客户的年保费也由由2014年3.9元增长至2016年的9.3元,一直维持增长态势。从技术创新角度而言,技术是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也是如此,持续的技术积淀可以形成技术壁垒和行业优势。与传统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金融科技公司完成每一笔业务都是一个数据积累、能力提升的过程。而数字化正在改变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交付方式,并将不断地改变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本质,甚至改变保险业务模式本身。行动果断迅速的公司将可能迎来蓬勃发展,而众安保险清晰看到了这一点,尽管其产品模式和业务模式并不复杂,容易被模仿复制,但众安保险通过积累的用户、技术的积淀,其先发优势形成了行业“壁垒”。2014年~2016年间,众安保险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240万元、6390万元及2.144亿元,分别占同期总保费的2.8%、2.8%及6.3%,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占比量,都呈现逐步加大的趋势。此外,众安保险的技术能力是动态的。在金融圈内,众安保险是第一家在云上搭建去IOE核心系统的公司,全球首家将核心系统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上的金融机构。2016年7月,众安保险成立全资附属公司众安科技,众安科技着力于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开发,并将众安保险积累并运用的相关技术输出到保险行业其他企业,并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在保险的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从组织构架而言,与传统保险公司不同,众安保险组织的核心是产品经理制,内部是以产品经理为主导。除了中后台的支持部门,最高层领导下面直接就是产品经理。纵向来看,目前众安保险分为信用保证保险、直营产品、通用产品、传统财险等多个产品线,以及阿里和腾讯两个事业部;横向来看,则有包括运营、财务、营销、法务等中后台支持部门。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产品经理,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由其牵头组成项目组,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再到后续迭代,全面负责并一跟到底,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销售,审批一条线全部下来,总部有运营、核保、理赔和信息技术部门;各事业部也有自己的运营、核保、理赔和信息技术部门。在这种内部架构下,业务方向而不是由公司领导层来决定,而是由一线的产品经理自己来寻找。产品经理提出方案后,各个部门可以通过简单连接迅速地整合在一起,围绕产品以灵活小团队的方式开展工作,以发挥更大的效能。从运行流程的角度来看,传统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和增长都比较确定,而众安保险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成长性较高。传统的保险产品运行流程通常包括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产品设计和审核批准等多重程序,这期间手续繁琐,程序漫长。而金融科技企业的产品要求快速迭代,众安保险在产品设计的早期就安排审批、财务等职能部门员工充分介入,不仅可以强化了员工对于产品的熟悉程度,还可以在审批阶段较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协同效率。虽然互联网经济已经如火如荼,但众安保险的竞争策略已经走在了其他保险企业甚至整个保险行业的前面。不同于传统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产品设计流程是:了解用户需求———开发初次产品———投放运营———收集数据———开发迭代产品———投放运营。
五、结论
作为兼具互联网和金融属性的金融科技企业,在估值时也面临双重标准的考验。而对于金融科技企业自身来说,其更倾向于科技企业的定位,从企业的技术、组织架构和流程上看,金融科技企业与传统的金融企业确实不同,科技基因可以给投资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有可能带来更高的估值。与之不同的是,无论从监管的模式、经营的模式,还是盈利的方式来看,金融科技企业的本质属性更多兼顾金融属性和科技属性。对于金融科技企业的估值,需要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属性,最终目标是反映金融科技企业的合理价值。以众安保险为例,从金融属性出发,以收入、成本、风控和产品等财务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企业现状;并从科技属性出发,以用户服务、技术创新、组织构架、运行流程等角度定性评判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同机构对于金融科技企业的巨大差异,正反映出市场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和认知上的差异和分歧,是基于金融的定位还是基于科技的定位存在较大的差异。
参考文献:
[2]刘冰,杨明国.基于期权理论的企业并购估值调整协议———对永乐案例的再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09,(11):70-73.
[3]高锡荣,杨建.互联网企业的资产估值、定价模型构建及腾讯案例的蒙特卡洛模拟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37(1):90-100.
[4]杨洁,余婷婷,张雅婷.基于现金流折现模型的互联网公司估值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7):96-98.
[5]阎焱.不盈利的互联网公司为啥能有高估值?[J].企业研究,2016,(5):17-19.[6]俞燕.估值众安保险:科技向左保险向右[J].财经,2017,(17):85-88.
(网络金融新体系,改变你我消费、理财、保险与借贷的未来)
作者簡介
曹磊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主任、研究員,為中國“互聯網+”領域權威,為中國首套“互聯網+”系列著作總編輯,也是中國“互聯網+”智庫發起人。
長期服務於京東、蘇寧雲商、生意寶等知名網路巨擘,輔導P2P、理財、支付等各類網路金融創業企業成長。屢屢受邀為知名券商客戶進行投資諮詢,幫忙創造上億規模的高額回報。亦為眾多銀行進行高層內訓,還受聘於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主講教授等,並已出版或正編著十餘部“互聯網+”、電子商務、網路金融系列叢書,是中國罕見將“理論+實踐”、“思想+戰略”融為一體的前線專家。
身為中國乃至全球“互聯網+”知名第三方意見領袖,曹磊每年接受中國央視、各大財經媒體等數百家中外媒體採訪,致力於中國“互聯網+”切實推進,享有崇高聲譽。
錢海利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互聯網金融部分析師,專注於網路金融資訊、研究、服務,深耕電商金融化、第三方支付、基金理財、網路保險、P2P網貸、權重募資、虛擬貨幣、銀行電商、網路金融等互聯網金融領域。
內容簡介
【當網路科技跟傳統金融正面交鋒與重組,個人與企業的消費、借貸、投資模式從此顛覆!】
新消費型態:從付帳到繳費,所有交易完全行動網路化,一機在手免帶現鈔
新借貸型態:利用P2P網貸平台發佈借款需求,向你完全不認識的人借錢
新融資型態:供應鏈融資強勢崛起,解決微型企業週轉不靈、借貸難的困境
新募資型態:積少成多的粉絲系創新群眾籌資法,讓有志者的創意發光發熱
新投資型態:基金、證券、保險全都網路化,瞄準活儲10倍以上高收益
新貨幣型態:由比特幣領軍,掀起虛擬貨幣去國家化、去中心化的大革命
新銀行型態:純網路銀行聲勢高漲,提供物廉價美、高效率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FinTech即將改變每個人的生活型態,你一定要做好準備!
目錄
序互聯網+:從“攪局者”到“領跑者”、“顛覆者”的蛻變
第1章
網路+金融的蜜月期
網路+金融的新經營型態
網路金融走向深水區
中國與海外網路金融對比
第2章 B2C電商金融:理財、保險多點開花
電商紛紛試水溫,新寵不斷
B2C電商金融案例
B2C電商金融難題
B2C電商金融打造全產業鏈生態環境
第3章 B2B電商金融:鎖定供應鏈融資
B2B電商金融發展歷程
B2B電商金融發展現狀
B2B電商金融現存問題
B2B電商金融發展趨勢
第4章 基金:網路打破傳統銷售管道枷鎖
網路理財新方式:網銷基金
大數據環境下的基金網銷
網路+基金:新模式下的挫折
網路+基金:行為解讀
網路基金未來十年
網路基金銷售案例
第5章 保險:網路風起雲飛揚
網路對保險業帶來的衝擊
網路帶來的衝擊:創新保險案例
國外網路保險發展現狀
網路+保險:創新元素混搭風
網路保險發展瓶頸
網路+保險:C2B模式成變革關鍵
第6章 銀行:網路化的被動求變
銀行網路化,非金融企業入局
網路銀行帶來新常態
“網路+銀行”的文化衝突
傳統銀行的轉型升級及發展建議
銀行網路化案例
第7章 證券:網路化引發服務變革
衝擊證券業的兩股勢力
中國券商的網路金融主流模式
“網路+證券”的內憂外患
發展趨勢
發展建議
第8章 P2P網貸:融資借貸新常態
P2P網貸為何在中國異化
P2P網貸業陣營
P2P網貸問題及黑榜
國外P2P網貸優秀案例及運營模式
P2P網貸趨勢及市場走向
P2P網貸行業案例
第9章 支付:行動網路的先行軍
“互聯網+”讓傳統支付產業升級
中國網路支付發展現狀
“網路+支付”發展趨勢
“網路+支付”發展瓶頸
“網路+支付”發展建議
“網路+支付”企業案例
第10章 群眾募資:網路下的融資新模式
網路群眾募資商業模式起源
群眾募資模式的發展現狀
網路+群眾募資:網路融資模式提供無限可能
群眾募資模式存在的問題
第11章 虛擬貨幣:數位貨幣革命啟動
虛擬貨幣的發展背景
虛擬貨幣的典型代表
各種衍生的山寨比特幣
虛擬貨幣的發展趨勢
第12章 網路化之下的金融顛覆與前瞻
網路化之下的金融顛覆
網路化之下的金融前瞻
附錄 網路金融相關名詞解釋
后记:
根据 (以下简称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和你行与借款人于 年 月 日签订的贷款合同(协议或契约),你行贷给借款人人民币金额( ),贷款利率 ,贷款期限自 至 。
在此,我 (以下简称担保人)愿为上述合同中的借款人提供担保,并愿为之承担在合同中所有连带经济责任,特郑重声明如下:
第一条 本担保人是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营业执照的法人。本担保人以足够偿还本担保金额的财产作保证,保证履行本担保书所规定的义务。本担保人并在此声明,本担保书的开立已依法办妥一切必要手续,是合法的、有效的。
第二条 本担保书担保最高金额为贷款的本金人民币 及该贷款的全部应付利息及费用。
第三条 本担保书为无条件不可撤销的担保文件,担保人的任何其他经济行为不改变本担保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 担保人收到你行出具的借款人未能按期支付到期应付款项的证明及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的付款通知后,保证按付款通知规定的付款日,主动无条件向你行付清全部应付担保款项。你行出具的借款人无力支付到期应付款项的证明和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的付款通知是终结性的,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有约束力。
第五条 本担保书不受借款人上级单位任何指令的制约,不受借款人与任何单位签订的任何协议、文件的制约,也不受借款人破产、无力清偿借款、丧失企业资格、更改组织章程及关、停、并、转等各种变化的制约,本担保书始终有效。
只要担保的贷款本金不增加,你行对本担保贷款的合同任何修改或变通执行,均不改变担保人对贷款本息、费用偿付的担保责任。
第六条 担保人若未按你行通知期限偿款,担保人在此授权你行直接借记担保人账户,账号附后。
第七条 担保人如遇撤销、改组、破产或其他原因,失去担保资格和能力时,须提前3个月主动通知你行并推荐继承担保人,经你行确认继承担保人后,担保人协助办理担保责任转移手续。在转移担保责任未办妥前,担保人仍承担担保责任。
第八条 本担保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至借款人或担保人偿清全部借款本息时自动失效。
担保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盖章):
担保人地址:
担保人电话:
关键词:脆弱性;复杂性科学;金融系统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金融系统脆弱性研究综述
收录日期:2014年1月27日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如何从根源上去认识并把握金融危机,已成为各国政府以及金融理论界讨论较为频繁的话题之一。Minsky等人认为,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系统本身的脆弱性所致,由于金融风险的积累和系统抗风险能力的不足,金融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在受到攻击时极易发生剧烈的金融动荡。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系统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现有的金融脆弱性理论在解释金融危机成因时表现出诸多困惑与不足。如何从复杂性角度分析金融系统的脆弱性,评价与研究金融系统复杂性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就此对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金融系统脆弱性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为进一步分析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防范金融危机提供借鉴。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对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金融系统复杂性对金融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在金融系统复杂性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上,Borio(2001)、Goodhart(2004)等学者认为金融失衡及其释放被定义为是金融系统的“过度顺周期性”,是高度非线性的,这是当前金融系统的内在的潜在特性。徐加根(1998)也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体系本身极为复杂的非线性机制,这就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微观基础。
Bookstaber(2008)、岳玉霞(2012)考察了复杂系统中不确定性的影响。Bookstaber(2008)认为在由无数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中,如果无法预计失误,且在问题扩散之前没有时间重设程序,则在出现差错时,危机就不可避免,并且可能不断恶化。岳玉霞(2012)认为,现代金融是一个复杂开放的演化系统,在金融市场运行中,投资者和银行家等的非理会使各种金融变量的不同运动不断地撞击金融脆弱性,市场预期归一化一旦形成,就会主导经济金融运行,并越过金融稳定的边界,导致宏观金融波动。
伍志文(2003)、杨辉和杨丰(2010)基于金融系统的耦合性作出了研究。伍志文(2003)提出金融脆弱性是金融制度或金融结构的脆弱性,是由于内外因共同作用使三个子系统功能耦合,互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稳健性状态受到破坏,金融制度结构出现非均衡风险积聚。杨辉和杨丰(2010)认为现代金融危机破坏性之所以越来越强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紧耦合度越来越高,由此导致各类风险的相互作用、相互加强,并最终导致系统风险的形成。
Shenhar(1994)、RBA(2008)、杨晓光(2009)等解释了金融创新的复杂性对金融系统脆弱性的影响。Shenhar(1994)的研究说明复杂产品创新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有事先未预料到的事情发生。RBA(2008)认为,复杂的金融创新比单一的创新工具对双向交易和流动性更加敏感,从而具有更大的脆弱性。杨晓光等(2009)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业过度发展强化了世界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加大了世界经济系统的整体风险。石睿(2011)认为金融创新的复杂性和“捆绑效应”使得各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被放大,从而带来脆弱性,最后可能诱发严重的危机。胡永康和姜玉英(2009)认为复杂金融工具高杠杆功能的滥用是风险蔓延的罪魁祸首,复杂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不透明、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无疑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辉(2012)认为金融复杂性从四个角度引致金融不稳定:(1)有限理性假设下金融产品复杂性创造了资产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不对称信息;(2)金融产品复杂性会引起评级膨胀;(3)金融产品复杂性阻碍了风险的充分分散;(4)金融市场结构的复杂性使得风险更容易传染。
二、基于复杂性科学方法的金融系统脆弱性研究
在基于复杂性科学方法的金融系统脆弱性研究上,Stutzer(1980)首先将混沌理论应用于经济学,在哈维尔模经济增长方程中揭示了混沌现象。Bascompte(2006)等将空间随机过程理论应用于预测和管理金融系统风险。Baumbach(2007)等指出,金融系统作为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必须具备强健性才能抵御风险的冲击。Markwat和Kole(2009)构建了基于多元线性Logit回归排序模型,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股票市场崩盘后,以骨牌效应的形式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利率、汇率等共同的作用下形成了金融危机。
Haldane(2009)、Caballero和Simsek(2011)应用复杂网络理论进行研究。Haldane(2009)将国际金融体系视为一个复杂且自适应的金融网络,这个网络“既强健又脆弱”,容易对主要的金融中心丧失信心,而且扰动会在国际上进一步快速传播。金融危机则是该金融网络在压力条件下的行为表现。Caballero和Simsek(2011)在一个复杂金融网络中引入局部知识的假设,金融机构对金融网络不完全了解,只对自己的交易对手有了解,而不了解交易对手的交易对手的信息,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在金融市场脆弱性中起到关键作用。
Andreia(2005)、南旭光(2005)、胡立法(2009)等认为,金融系统的熵和耗散结构导致了系统的脆弱性。Andreia(2005)在研究投资组合的问题中,将熵和方差分别作为风险度量,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得出熵作为风险度量要比方差更准确的结论。南旭光(2005)将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引入金融体系,分析了金融系统熵变效应,指出金融脆弱是由其内部熵增所引起。胡立法(2009)认为,在虚拟经济系统中,如果系统中基元和组分的活动不受限制、系统缺乏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或者系统的耗散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外界的扰动,将导致虚拟经济系统的崩溃,爆发金融危机。黄煦凯(2012)认为,现代虚拟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倒金字塔结构引起了金融系统的熵增,而熵增又诱发金融不稳定性,当不稳定性达到一定程度的就引起金融危机。
胡映月(2006)、严太华和艾向军(2007)、方芳(2011)结合复杂系统脆性理论进行了分析。胡映月(2006)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和界壳论出发,结合可拓学、架对分析等知识探讨了系统危机检测方法。严太华和艾向军(2007)根据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建立一种包含外部环境输入和系统内部组成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结构模型。金融体系脆弱性结构模型包括四层结构:金融体系脆弱性风险、体系内部结构、脆弱性事件集、脆弱性因子集。其中,上层的内部组织结构是金融体系脆弱性风险的内因,下层外部性脆弱环境是其外因,外因作用于内因,并通过其内部金融机制形成脆弱性风险。方芳(2011)利用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脆性联系过程、脆性激发过程,系统地分析了金融制度和金融风险,并基于此提出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
唐毅南和陈平(2010)引入群体动力学和高阶矩表象来研究金融危机动力学机制,认为趋势瓦解和高阶矩发散是金融危机典型的动力学特征。任飞等(2011)依据复杂性科学的思路,运用委托驱动的微观模型,研究大波动极端事件重现时间间隔的动力学机理,发现重现时间间隔的分布和价格波动序列的记忆性相关。
张晨宏等(2010)根据系统自组织临界理论,结合沙堆模型原理分析并解释了2008年10月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系统自组织过程中系统发生突变的表现。此后,张晨宏等(2012)又应用了系统自组织临界理论、突变及混沌理论,对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的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进行对数收益序列分形检验、统计分析和分形维计算,揭示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三个不同时段的系统复杂性。
在突变理论的运用上,南旭光和罗慧英(2006)、王静和孙园青(2010)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南旭光和罗慧英(2006)根据金融体系的非线性及出现的突变现象,将突变理论应用到金融脆弱性分析与评价中,构筑金融体系脆弱性综合评价突变模型,在分析金融体系构成要素、建立脆弱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突变理论归一公式,量化递归计算出金融体系脆弱度,以此判断金融体系脆弱性程度。王静和孙园青(2010)将尖点突变模型应用于金融生态系统中,得出金融生态环境的完善可以约束企业的失信行为,防止企业行为的不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质量的结论。
此外,李超(2010)运用分形经济理论构建了美国经济的五维复杂经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证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独立性和必然性。刘湘云和杜金岷(2011)基于演化博弈和复杂性科学分析研究得出:全球化金融复杂系统中,经济人行为模式变迁、金融结构变迁和金融制度变迁是协同演化的,而这些因素与金融危机息息相关。
三、结论与展望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更为复杂,每一次新的危机都会带来新的困惑,金融系统脆弱性理论取得了新的进展,一些学者也在利用复杂性科学原理解释金融系统脆弱性上作出了尝试,但是现有的研究并没有系统性考虑当前金融系统的复杂性,也没有深入揭示金融系统复杂性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在复杂性科学方法的应用上也只局限于表象的解释,没有给出金融系统脆弱性到金融危机的动态演变机理。金融系统复杂性的内涵尚待挖掘,金融系统脆弱性到金融危机的复杂演变过程中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的深刻内涵仍需要进一步揭示。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加根.金融危机:一个非线性经济学的微观机理.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2]Richard Bookstaber.A Demon of Our Own Design:Markets,Hedge Funds and The Perli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John Whiley & Sons,2008.
[3]岳玉霞.宏观金融不稳定的微观分析.金融营销,2012.7.
[4]伍志文.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理论分析及实证考察.金融论坛,2003.1.
[5]杨辉,杨丰.金融系统紧耦合、风险互动与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货币市场,2010.3.
[6]Shenhar A.From Low to High-Tech Project Management.R&D Management,1993.3.
[7]Nigel Jenkinson,Adrian Penalver and Nicholas Vause.Financial Innovation:What Have We Learnt[R].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2008.
[8]杨晓光,房勇,程棵.次贷危机的系统科学分析.管理评论,2009.2.
[9]石睿.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理论研究,2011.6.
[10]胡永康,姜玉英.改善复杂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及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中国货币市场,2009.3.
[11]王辉.金融创新、复杂性与金融市场不稳定.现代管理科学,2012.3.
[12]Michael J.Stutzer.Chaotic Dynamics and Bifurcation in a Macro Model.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980.
[13]Bascompte,Jordano,Olesen.Asymmetric coevolutionary networks facilitate biodiversity maintenance.Science,2006.
[14]Baumbach,Knoll,Sepkowski.Anato-
mical and ecological constraints on phanerzoic animal diversity in the marine realm.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7.
[15]T.Markwat,E.Kole.Contagion as a domino effect in global stock market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9.11.
[16]Haldane,A.,Rethinking the Financial Network,Speech at the Financial Students Association,Amster-dam,2009.
[17]Ricardo J.Caballero,Alp Simsek.Fire Sales in a Model of Complexity.MIT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2009.10.28.
[18]刘超,刘丽.系统金融理论:未来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化方向.上海金融,2012.5.
[19]南旭光.金融脆弱性的动态视角:金融熵及制度变迁.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20]胡立法.虚拟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与美国金融危机.现代经济探讨,2009.3.
[21]黄煦凯.金融脆弱性、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基于熵理论的金融不稳定性分析.中国证券期货,2012.6.
[22]胡映月.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的危机检测.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6.4.
[23]严太华,艾向军.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结构模型的建立.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24]方芳.金融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在金融危机分析中的应用.北方经济,2011.3.
[25]唐毅南,陈平.群体动力学和金融危机的预测.经济研究,2010.6.
[26]任飞,顾高峰,蒋志强,周炜星.复杂金融系统的重现时间间隔分析.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5.
[27]张晨宏,刘喜华,龙琼华.美国金融危机与系统自组织性分析.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28]张晨宏,伍海华,刘喜华.美国金融危机演化的系统复杂性分析.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29]南旭光,罗慧英.基于突变理论的我国金融脆弱性综合评价.济南金融,2006.8.
[30]王静,孙园青.金融生态系统的突变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