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中式的景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园林景观;中式园林;意境;艺术境界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有了长足进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日新月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思潮下“百家争鸣”的“繁荣”,欧陆风格、地中海风格、澳洲风格、东南亚风格、中式风格等可谓琳琅满目,有时甚至出现了异域风情泛滥、追求表面奢华、景观雷同和邻里关系淡漠等现象,所以在这种“繁荣”后面,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深入了解国际一体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这才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正确的发展方向。
1.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大量的中式园林,随着城市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涌现这其中不乏优秀的园林作品,但也有大量的仿古景观在设计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新建和扩建的中式园林景观中的存在,大多源于对中国历史文化或艺术的了解不够深入,或是地理经济因素条件的限制所致。
1.1植物配置缺乏意境。
与建筑和环境未充分结合《园冶》中曾经提出:“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提,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耸翠。”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对植物的培植要求极高,不同种类的植物有其特定的栽种位置来体现园林自然之美。植物配置之精巧在于遵循画理诗情,还常常赋花木以人性,这也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牡丹豪放富贵,莲花象征吉祥,而梅则代表坚强高洁,此外,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柿子代表事事如意,紫薇代表家庭和睦,这些都在园林中有大量的体现。另外,建筑的名也与植物相配合,体现非凡的意境和情趣。
但现在建成的许多中式园林,在建筑采用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同时,却使用西方风致园的植物搭配风格,色彩丰富,变化多端,高低错落有致,这虽然体现了自然之美,却忽略了园中的诗意。更有甚者,用大量五颜六色的植物带,拼出各类图案,一味追求视觉效果,连自然之趣也丧失殆尽。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多赋草木以情趣,才能使人们更乐于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热爱自然,也才能体现出中式园林的意境,使整体风格相互协调呼应。
1.2缺乏对地形条件的考虑
中华名园的景致,往往讲求蜿蜒衄折、起伏跌宕、地形高差和空间大小的变化,带来丰富的游园乐趣。而现在一些设计师,不考虑城市的地形单调、缺乏变化的特点,营造中国古典风格的景观,无论亭台楼榭多么精美华丽,都无法充分展现园林艺术的美。而有的设计,强行改造地形,凿池堆山,虽然营造出美丽的园林景观,但后期的维护缺乏管理,导致山枯水竭,反而影响景观。地形是否适合建造中国古典式的园林景观,应在进行景观规划时认真考虑。
1.3建筑物装饰及其他硬质景观缺乏意境和文化内涵
丰富的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不同的材料或装饰也表达了不同的含义。铺装的图案、门窗的雕花等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象征意义。例如古典园林中常用云石来作为踏步,代表平步青云的含义。而现代完成的许多中式园林景观,设计师省去了大量精美的装饰,而有些装饰也仅是为了景观效果的饱满,并不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之相反,有的设计为了体现主题,而在古典景观中加入现代景观造型,显得突兀而缺乏美感。
1.4单纯模仿名园。缺乏对现代环境的分析
皇帝下江南,可命工匠模仿江南名园建造园林。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盲目地将此法用于现代园林的建造,有失妥当。不同的地域环境,应该有适合该环境的园林景观。比如叠假山,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表现山水这一主旨所必备的。它在私家园林中虽然实际的尺度和体量都不大,却仍然能体现其高峻与幽深的境界,宛若自然。可是,不考虑场地规模或外部环境条件,不分场合地堆叠假山,既显不出山峦的气势,破坏了原有环境的整体性。例如狮子林的石景,远近闻名,但如果将其照搬到现在某些完全开放性的园林景观当中,石林中的很多地方则可能成为无人问津的消极空间。
2.中式园林之美
中国的造园艺术源远流长。以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的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独创性。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认为在进行现代园林设计的时候,应该以古典园林的建筑特色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今的时代特点,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2.1“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山石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古典园林,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所以有人认为山石应与建筑、水、花木并列,共同作为构成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
2.2亭廊的运用,中国传统亭廊风格有南北之分,南方的纤细、轻巧、玲珑剔透,翼角起翘,颜色淡雅。北方的严谨、粗壮、朴拙,颜色富丽堂皇。
2.3中式园林讲究空间对比的运用,即便是很小的一块地,为了求得小中见大,多以欲扬先抑的方法来组织空间序列,即在进入园内主要景区之前,有意识的安排若干小空间,这样便可借两者的对比而突出园内主要景区。这种手法在今天寸土寸金的时代更加有用。
3.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3.1与城市建设协调统一
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与文化消费影响下,市民对园林的审美,要求简洁、容易识别但影响深刻。这就要求传统中式园林要体现城市的现代感,体现民众的时代化审美要求。中式园林的设计不应局限于特定的范围和独立的空间,而要灵活的应用“天人合一”思想与城市建筑完美融合起来,在形式上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统一。
3.2注重场所感与归属感传统园林意境、场所感和归属感三者是紧密联系的。
传统园林体现了主人的心理意境,与环境产生共鸣。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居民心理,尽量满足其归属感和场所感,使带有园林景观的城市真正成为居民心中想要的生活场所,成为居民的心灵栖息地。
3.3体现生态设计理念传统园林意境中的“自然”情结,即是今天所说的生态设计理念。
我国源于农耕社会,对自然有着崇拜及浓厚的感恩色彩,深深的积淀于民族文化结构中。在当今城市环境恶化的情况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应该注重体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发挥“天人合一”思想等生态设计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4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园林的长期发展,成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思想观念的综合表象,成社会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映射。中国传统园林中“诗情画意”就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体现。因此,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也要与现代城市文化结合起来,包含与承载现代社会文明气息;通过特定的空间序列表达城市的文化特色。
4.结束语
中国园林发展数千年,博大精深,是一门值得仔细研究的学科,中国古典式园林也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一项成就,荣耀毕竟只能属于过去,经历了百年的断代之后,能否在我们这一代复兴?就要靠我们所有从事园林事业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了。希望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推动中国园林的复兴。总之,发扬中式园林文化,切忌盲目发展,要把握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把握中式古建筑结构,同时也要与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相结合,以传统为设计的根基,以和谐完美作为追求的目标来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中国式园林景观之美。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城市;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recent years, people to contact space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attention and outdoor recreation communication for idle body space, community park in the modern life of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 commun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new idea, from the elements 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elements of landscape design for new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the following community parks looking for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the modern city; Community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社区公园定义为: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就其分类而言,社区公园属于城市公园的一个分支,因此其具备城市公园的内容和性质。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面积小、服务半径小、设施简单等,导致其与一般的城市公园所呈现的功能和特色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对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的都市居民,社区公园显得尤为贴近生活,作为居住区一部分并兼具城市公园性质的社区公园在现代生活中也将承担越来越重任。
一、现代城市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设计
1.1健康景观设计的作用
(1)生理生态保健功能。《黄帝内经》中就有“芳香开窍”之说,认为此举是养身之佳法。近代的医学也证明芳香植物所挥发物质具有提神醒脑、平和心绪之功效,药用价值颇高。置身于自然清新的健康景观环境中,能使人忘却疲劳,消减压力,振作精神。植物等物体的色彩也能起到保健作用,如红色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激动感,黄色具有明快之感,蓝色以及白色使人产生宁静安逸的感觉等。
(2)心理情绪的调节功能。心理健康是除了生理机制外健康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学家经研究调查发现,情绪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进而影响人的免疫、消化等人体系统。良好的环境就是一剂调节情绪的良方,经设计师精心设计的健康景观以其自然清新的景观能排除使用者抑郁低落的的不,从紧张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在景观环境中其思想得到放松从而起到调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尤其是在健康环境的氛围中进行聊天、散步,可以使人心理上发生良性反应,逐渐使人形成良好的性格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
(3)社会功效。健康景观的社会功效主要有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增进邻里关系。在一个积极、开放的环境中参加集体性的活动,则心情会舒畅。若居民在社区公园里锻炼、休憩或游赏时产生共鸣,则能促进交流,加强与邻里关系。②增强公共道德观念。在设计中积极推动公众参与,让使用者参与景观的的维护和建设,持续设计一反馈――设计的过程,引导健康准则。积极、有效的公共参与在增强居民自信的同时还能增强公共道德观,维护大家共同的家园。
1.2社区公园的设计原则
社区公园的设计固然可采用一般园林的一些设计原则,但在健康的景观设计中更突出其健康性的特征,所以在设计上也凸显出了一些特别之处。与一般景观设计不同,健康景观设计更注重以下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生理适应性原则、心理适应性原则、行为适应性原则、社会适应性原则。
(1)生态可持续原则。社区公园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地形、植物、水景、硬质铺装、建筑小品等。对于社区公园来说,景观的营造应尤为重视水体空间的营造和植物配置,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社区公园的设计中,不应因表现景观的独特性而违背社区公园的生态性,过度的开发土地,从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导致生态的不可持续性发展。
(2)生理适应性原则。健康景观的建设应尽可能的扩大人们与自然的接触,合理的利用公园原基地的地貌、植物、水体;增加使用者与大自然在生理上的接触,即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嗅觉、触觉等知觉感官上的接触,从而有利于使用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释放压力。
(3)心理适应性原则。在社区公园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在社区环境设计中,应从人们的心理诉求出发,根据人们对空间环境的不同需要,满足私密性、领域感、归属感和交流等的基本要求。
(4)文化适应性原则。地域特色是指设计中认真研究挖掘地域文化,在设计中以本地文化为出发点,使得景观具有地域性。芒福德曾说过“未来城市的职责是充分发展地区的、文化的和个人的多样性与个性。”文化适应性原则要求社区公园空间的功能、地形、区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作全面的分析,在符合区位特点、满足功能需要、协调环境文脉、创造自然生态等方面反复推敲、不断升华,使公园景观既具地方、时代特色,又与市民生活紧密结合、有机交融。
(5)社会适应性原则。人的社会性原则是指人们在社区公园的景观环境中能充分的放松自己的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从而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和恢复健康。在社区公园的设计中提供尽可能多的交往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公共交往的空间,比如花架的设置和小型广场以及健身设施的设计,不仅能提供给人们一个交往的空间,同时也是居民进行社区公益活动的舞台,满足居民的社会性需求。
二、现代城市中社区公园健康景观设计方法
2.1社区公园空间设计
(1)覆盖。覆盖所形成的空间给人亲切、含蓄之感,因为它只有顶界面,人可以自由地出入其间。园林中常常采用这种空间形式,如景观建筑亭、廊等的顶面或者是浓密树冠形成的覆盖面。这种空间正符合审美的自在、随机特征,常能引发人们的想象和审美,因为从心理学上说人的行为基本上以横向为主,覆盖空间具有的水平方向的自由性满足了人们行为习惯的需要。
(2)抬升。抬升是塑造空间的常见手法之一,一般是在外部空间中改变标高,形成有落差的空间场地。而在社区公园中,抬升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能够更加方便为使用者提供服务。在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中最为常见的是花床、水池和草坪的抬升。这些设施高度要比普通的高,约45cm到90cm。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的人来说,他们不必站立,可以在轮椅上轻松地触摸植物,接触水面,甚至不必弯腰就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景观观赏。这种人性化设计手法能够使患者全身心融入自然而暂时忘却身体上的不方便。在美国芝加哥植物园中就普遍采用了抬升的触摸床、种植床、花床、水池以及草坪。
(3)围合。围合是最常见的空间限定手法,是指把一系列环境设施通过相应的关系围绕某一个相对固定的点,想成具有向心性的空间。它要求环境中有构图中心,既是几何中心又是视觉中心。景观空间常见的围合元素有构筑物、建筑物、植物等。围合空间一般具有较强的聚合感,适宜交谈,又因具有较好的安全感和私密感。
2.2 社区公园的水体设计
人们的亲水性是人的天性之一。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亲近自然山水更成了一种迫切的需求。社区公园作为居民身边的绿岛,应该满足人们的这种亲水的愿望。水景的健康眭设计应该从使用者的年龄结构、生活需求、工作习惯等方面出发,营造适应不同的人群的水景空间。
(1)适宜儿童的水体设计。设计时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设置像戏水池、游戏池等广受儿童喜欢的玩乐水景设施,以提供孩子们与水接触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直接地和水有亲密的接触,整体设计要兼顾儿童的乐趣以及安全尺度两方面。水景设施的底部特别是戏水池池底的图案其色彩应有鲜明的特色,除此之外设置与水相关的主题小品也可以达到延续水景、烘托气氛、开拓孩子想象力的目的。
(2)适宜中青年的水体设计。对于生活节奏高的中、青年来说则更希望社区公园的环境景观能够松缓他们紧张的情绪、排解工作压力,放松身心。设计更应该注重水景的多样性、亲切性。设计时需注意水与植物的搭配,强调水、植物、建筑的整体舒适性和协调性;此类水景多以自然驳岸为主,在水边可以多种植鸢尾、菖蒲等湿生植物。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亲水性,设计者可以在临水的平台及步道上设置一些供人休息、交谈的座椅,增加居民之间的交往。
(3)适宜老年人的水体设计。水体应多以线条自然流畅的小面积水池为主,池中点缀水生观赏花卉,如荷花、睡莲、香蒲等,形成水面的观赏点,池边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等遮荫蔽日;同时结合水面可适当布置榭、亭等休憩型景观建筑小品,进一步增加水体空间的景观内容和休憩功能。于此同时,水边也可相应地设计活动场地供老年人锻炼健身,设计时场地的起伏不宜过多,竖向以平缓为主。
2.3社区公园的道路设计
道路系统是公园健康景观设计的骨架,社区公园的使用者的主要活动是通过步行方式来进行的,步行环境的好坏与人们对康复花园的使用有很重要的关联。应贯彻以下原则:
(1)步行者优先原则。步行者优先的设计观来源于城市设计的观念,是指在人车共存的情祝下,对机动车进行限制,给予行人以优先权。这一思想具体在公园道路景观设计中,就是强调行人在公共环境中的优先地位,以人为本。
(2)环形游步道原则。运动能减缓压力,并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诸多益处,改善心血管循环状况,减轻成人和儿童抑郁现象。设计应从从居民的行为特点出发,设置环形游步道系统。经验表明,日常情况下,步行的距离在300~600m的范围内时应该是可以接受的。社区公园健康景观设计中交通体系应当简单避免较多的交叉路口或相似的路口转折环境,反之容易引起人的不安。而复杂的空间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很大的扰乱性。社区公园的使用者中以儿童老年人居多,所以一般步行路面要求是平缓的。同时处理地势变化的道路时,可以设置台阶和坡道。当坡度大于6%,要设一定台阶,为方便轮椅转弯,道路宽度为5英尺以上(图1、2)。
图1 社区公园中的最大道路坡度
图2社区公园的最大宽度
2.4 社区公园的植物配置
社区公园的植物景观,除了满足人们赏景、休憩的需要之外,合理运用植物的养生保健功效,能创造出安静、清新、健康的绿色空间是满足人们健康需求重要的一面。植物除了基本的生态功能之外,部分植物还具有养生保健功效。
(1)芳香保健型。主要利用植物散发出来的各种香气,如:毛刺槐――甜香;玉兰――幽香;丁香――浓香;梅花――暗香;樱花――清香。吸入后会使人心情舒畅,达到清心爽脑的效果,甚至其中某些成分对有些疾病有治疗作用。配置呼吸保健型植物群落,主要以开花乔木以及散发芳香烃的乔木为主,如桂花、丁香、樱花、香樟、玉兰、含笑等不同花期的植物为骨干树种。常见配置方式有:上层乔木:白玉兰、鹅掌楸、广玉兰、厚朴、樱花丛群种植;中层灌木:月季、棣棠、含笑、珍珠梅等为主,成丛成片植于乔木边缘;下层草本:以麦冬、沿街草、酢浆草等镶边,达到景观与保健相并重的效果。
(2)体疗保健型。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防御疾病,如果在体育锻炼时面对某些特定的植物进行呼吸,则具有更加明显的医疗保健作用。如锻炼时面对松树呼吸,会有祛风燥湿、舒筋通络等作用,对于关节痛、转筋痉挛等疾病有一定助益。因为松树能挥发胡萝卜素、松油脂、维生素C及含A茨烯的油,人们练功时三节活动、九窍具开、经脉气血循环旺盛,吸人这些物质能疏通经络、增强器官的生化功能,从而起到辅助治疗、养生保健作用。柏科及罗汉松科植物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如在侧柏、花柏、圆柏、沙地柏、罗汉松、竹柏等植物周围锻练,会有安神凉血、舒筋活络、消肿、温中行气等功效。
2.5 社区公园的景观小品设计
(1)景观雕塑小品设计。由于面积有限,在社区公园中的雕塑不仅要求形式造型别致,同时要求通过视觉冲击和象征性意味的营造来对使用者的心理起到调节的作用。一般要求社区公园中的雕塑能够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过于前卫和抽象的作品只会让患者无法接受,社区公园雕塑的感染力在于它对居民的暗示作用和与居民心理的沟通,如宁波海山社区公园一个水景小品成为全园的焦点。这个水景小品象征了“生命的轮回”,通过静水和流动的水来象征从生至死的过程。
(2)休息设施设计。空间环境中的休息设施对于社区公园的使用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社区公园中应结合绿化植被和景观节点局部拓宽设置休息空间,以满足使用者休憩和观赏景色的需要。座椅的造型设计要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感觉舒适,并且让人有一定依靠,尤其适合体弱者及老年人舒适地休息较长时间。材质以较亲和的自然材料为主,随机抽查显示大部分患者更喜欢木质的椅子。座椅的造型以及摆放应考虑到各个使用者交流和静养等不同的需求。如伊丽莎白和诺那・埃文斯花园中,圆弧型的木质座凳便于患者之间的交流,给人以亲切和舒适感。
2.6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社区公园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除了应注意步行空间中的扶手、坡道、道路铺装以外,对于视觉有障碍的使用者,足够的引导是必须的,在环境基础设施中应考虑设置一定的盲道和盲文协助视觉残疾者行走和觉察所在方位及方向。在伊丽莎白和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中,可触摸的盲文被刻在栏杆扶手底部,提供必要的信息提示。对于肢体不方便或虚弱的使用者,环境设施应该便于其触摸和使用,抬升种植床或水池是不错的方法,而有时植物种植也会相应选择低矮类型,让使用者能够接触植物的整体,从而对植物的全貌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三、结语
现代城市社区公园的意义已不局限于具有休闲娱乐的公园绿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开放,其已经成为了人们认知环境、享受生活的主要领域。就如奥姆斯特德说的那样:“在这里,人们能够融合在一起,无论穷人还是富人,老人还是孩子,每个人的存在都增加了其他所有人的快乐”。社区公园也渐渐跳出了“广场+绿地+健身器材”的简单造园模式,园林创作思维在科技高速发展和信息不断更新的现实面前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态的、人文的、极简主义的、后现代的各种思潮正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各放异彩,设计者和使用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文化性、参与性、保健性和经济性在设计中的体现,同时传承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融合现代设计思想,创造出真正属于民族、属于时代的城市园林作品。
关键词 园林景观、艺术语言、园林设计
中国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1-008-02
景观是人化的自然,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现代城市景观正在进行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现代园林景观既应符合现代景观风貌,又应具有个性化的艺术需求。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诸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主要从现代艺术语言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的影响。
1、视觉上的艺术性
1,1色彩是环境造景的主要要素
色彩是心灵表现的一种手段,它能把风景强烈地诉诸于情感,从而作用于人的心理。因此在园林造景中,对色彩的运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地面铺装的色彩更应该和植物、山水、建筑等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设计。如果场地的地面色彩简单,可通过线与形的变化来丰富空间的特征。地面铺装的色彩通常是衬托风景的背景或者说是底色,人和风景才是主体,当然特殊情况除外。地面铺装的色彩须沉着,色彩的选择应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色彩应稳重而不沉闷,鲜明而不俗气。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表现幽雅、宁静、开朗、明快,给人以清新愉快之感;灰暗色调表现忧郁、沉闷。因此在铺地设计中,应有意识地利用色彩的变化,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1,2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因地制宜;二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但在现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设计园林景观,还将秀美的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因时制宜是出于应用自然四季变化的美学创造景观,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合理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1,3领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核心是人性之美。
2、立体空间层面上的景观设计手法
2,1空间的流动
关于空间的流动的设计手法,首先是建筑师密斯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的运用。随后有设计师凯利设计的米勒花园,他通过景观语汇结构(树干)和围合(绿篱)的对比,体现建筑的自由平面思想,塑造了一系列流动的室外景观空间。人们在空间游览的过程中,历时性与共时性穿插,随着人的移动空间不断转换。凯利创造出一种“流动的”与众不同的景观空间和空间秩序。同时这种简洁的手法极大迎合了现代空间的需求。
2,2网络设计手法
网格设计手法是将特定的设计对象纳入网格体系的一种设计手法。园林网格空间由于方格边界的节点具有无限扩展的特点,单一的纯空间可自由、多向地发展,形成无尽头的水平透视效果,空间无论从哪个方向扩展都是单一、均质、各向同性的。在这种空间中,利用网格空间强烈的透视感,借鉴建筑用墙来分隔空间的原则,用花卉、绿篱、地被、乔木作为绿墙来严格的按网格平面形式来分隔空间,植物以直线、方块、平行、三角形的简单规则式种植来达到组合空间的目的。
2,3拼贴的手法
拼贴设计手法是将所引用的对象通过组合、拼接等方法的设计手法。景观的拼贴设计手法有一般拼贴和多元拼贴等方法。一般拼贴设计手法只有一种拼贴的对象,拼贴的对象包括历史的、地方的、大众文化的符号等。多元拼贴设计手法拼贴的对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景观符号,从而获得一种混杂、游戏的风格。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就是属于一般的拼贴手法。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景观设计则属于多元拼贴的设计手法。
3、尺度的适应性
3,1弱化人为压力
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是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用地形条件,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地貌。利用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是园林设计更富有诗情画意。
3,2协调园林体量
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的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的与景观共生。
[关键词] 湿地景观设计;现代城市;环境
[基金项目] 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结题文章,项目编号:2013CFB027。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72-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和水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人们采取一些措施在不断地改善城市所面对的问题。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进行有机结合,所以具有抗洪防旱、储蓄水资源、调节区域小气候以及维护自然生物多样化等特点,因此,发展湿地景观设计,对我国现代城市环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将就湿地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一是其景观设计的功能价值,二是湿地景观设计的物种选择。
二、湿地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中实现的功能和价值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是基于城市环境生态保护的一种可持续管理的利用方式。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它是城市环境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在过去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城市湿地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因此,造成了城市湿地景观建设的诸多缺憾。必须正确地认识湿地景观设计的功能和价值,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开发和保护湿地资源。
(一)生态功能
城市湿地可实现多功能的生态服务,主要包括了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化等。从这些功能中可以看出,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不仅能够为城市和居民提供必备的水资源、加强城市的排洪防旱能力、保证城市物种多样化,同时还可以调节周围环境的气候变化,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湿地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经济效益
湿地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天然的水资源,能够有效地保存水资源,并且能够调节自然气候,分洪蓄水以防水灾。湿地所实现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首先是水资源,湿地具有丰沛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工业、灌溉、养殖、发电等方面;其次,湿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水源充足、肥力和养分高,非常适合水生植物和水禽等野生生物的生长,从而增加了产品的产量和附加值;另外,湿地也被作为旅游资源,特别是在城市湿地景观中,可通过独特的生态景观和动植物,从而吸引众多游客。
(三)美学价值
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城市湿地所具有的自然特征和多样性的视野,这就使得它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城市湿地景观的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从而改变城市景观的单一性并丰富了城市景观。由于湿地在自然界中具有水陆互补的独特的生态伦理美学意义,所以,它具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
三、湿地景观设计的物种选择
植物是湿地景观设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样也很容易受自然条件和地域环境的影响。湿地景观设计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
(一)生态修复型湿地景观物种选择
为了促进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恢复,植被的修复是关键。因此要合理正确的选择植物材料,物种间搭配也要合理。在对城市湿地植被的选择中,要重点注意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物。乡土植物主要是相对于外来植物。在一些景观绿化设计中,因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外来植物,这些植物极具侵略性,从而造成当地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严重破坏。而乡土植物可以在城市绿地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景观。同时,保护和适应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乡土植物比外来植物更加具有优势,从而促进城市生态恢复。
(二)污水处理湿地景观物种选择
一些湿地具有污水处理功能,因此人们进行注重对湿地污水系统的景观设计,所以对于要承担污水处理的湿地景观设计,能够对污水进行高效率的处理是物种选择的重要原则。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根系发达情况对污水的吸收、吸附和富集作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不同的植被对污水净化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实现湿地污水净化,在进行植被的选择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预期的水质、气候和纬度、维护需要、平均水深、最大水深等。目前,在湿地景观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植物为芦苇和香蒲。
(三)观赏性湿地景观物种选择
水生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可直接对观赏型的湿地景观设计造成影响。而观赏性的湿地景观设计最讲究对美的追求,植物的选择要符合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保证周围景观与植物的协调性,如在进行水景设计时,可采用较多的浮叶和漂浮植物,如睡莲、芦苇、菖蒲、燕子花、荷花、干屈菜等。
四、总结
总而言之,湿地景观设计不同与一般的景观设计,它在城市中不仅可以实现人们的休闲娱乐,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同时还可以对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保护和恢复,这也是湿地景观设计所要实现的真正价值。在城市中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能够为人们提供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休闲娱乐场所、文化教育学习等。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实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现代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思想和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夏伟静.城市生态水景观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2. [3]荣海山.城市湿地亲水性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4]王玲.木塑材料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关键词:景观设计;现代风格;欧式风格;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我国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念的不断提高,多元化的设计风格逐渐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长期以来,我国的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外景观设计理念和风格的影响。景观设计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充分考虑它的持续性、经济性考虑以及和自然的融合度。本文着重就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欧式风格和现代风格的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论述。
1.景观设计风格概述
欧式风格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比较华丽,用色比较大胆,它以浪漫主义为代表,整体设计呈现出唯美的意境,豪华、富丽、典雅、亲切。欧式风格具有典型的欧洲文化特色,它具有传统艺术特色等不同的风格,欧式风格具有豪华、大气、奢侈的特点,并且它的设计中还蕴含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根据地域的不同,欧式风格又可以划分为北欧、法式地中海、新古典、古典意大利、西班牙、英伦风情等。在欧式风格中常见的建筑表现特色是希腊建筑风格的罗马柱、壁炉、拱形、丰富的装饰线条等。
现代风格是当前建筑景观设计中比较流行和常见的风格,其又可以称为现代主义风格或者功能主义风格,它提倡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创新开拓,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的分布,注重展现景观设计中的形式美,造型上比较简洁。它强调空间的布局和使用功能的美感和实用的结合,追求时尚和潮流,极富现代特色。现代风格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与美式风格的务实具有相似性。现代风格和欧式风格相比具有较大的不同,它没有多余的装饰,尊重原材料的特性,讲究质地和色彩的搭配。在视觉效果上,现代风格呈现出简约、大气、现代的特点。现代风格的设计比较讲究细节雕花的精细,色彩运用也比较夸张大气,色彩跳跃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充分地将简洁实用的理念运用到空间设计中,强调景观设计的功能、材质以及个性。
2.景观设计中两种风格的应用
2.1现代风格的应用
现代风格的景观设计在特征上以体现现代性为主,没有过多的装饰和修饰,从景观设计的基本功能出发,讲究造型和空间的比例协调,强调外形上的简洁明快。体现出现代都市生活的简约实用,富有朝气。现代风格的景观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一个充满抽象艺术气息的立体造型,整体造型的结构非常简单,却在简单中传达出不凡的设计理念,通过线条的不同组合,将造型艺术的空间功能和概念传达出来。具体说来,它在景观设计中呈现出以下特征:
(1)在整体设计和表达上,主要表现为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抽象、立体、流畅,在平面质感上呈现出简洁、自由的现代设计方式。在用色上,现代风格采用的色彩搭配比较个性简约,通过色彩和结构的搭配呈现出一个简约而现代的景观设计作品。
(2)景观设计追求时尚和时代元素。现代风格身上有许多现代意义的风格和内涵,是将时代的发展元素和景观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尚、潮流这些元素在现代风格的景观设计中很常见,它是对景观设计的现代化包装和润色,让景观设计充满了现代都市的气息。
2.2欧式风格的应用
欧式风格大多数以展现欧式风情为主,形式和氛围上追求欧式园林的景观意境,在高贵典雅中满足居民的审美要求,体现出欧式风格的豪华庄重,雍容华贵。具体说来,欧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出以下特点:
(1)平面布局的规则化。欧式风格与现代风格最大的区别便在于空间的布局上。欧式风格布局比较规则,而现代风格则比较随意。在平面布局上,欧式风格明显采用对称式,在中央设置了主轴线,并且沿着主轴线在轴线两边设置了不同的景观,组成一个比较鲜明的景观分布网络。景观设计中欧式风格必不可少的喷泉、花坛、欧式雕塑等都是按照对称性的空间分布进行的。
(2)欧式景观设计中有明显的欧式建筑。例如在欧式风格的水景设计中体现了欧洲风格的组态,规则形状的水池,或者是喷泉和跌水,都是经过人工雕塑的规则形状。另外从欧式小品的设计上来看,景观设计中有明显的西方特色的雕塑,还有欧式的花钵、台阶以及欧式风情的藤椅等,无不体现出欧洲风格。
(3)景观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是展现景观设计风格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欧式风格多采用白色或者是石材本色来布置环境,植物搭配多选择绿色植物,形成素雅的色彩效果,体现出欧式风格浪漫的氛围。
3.欧式与现代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方向
3.1多元化发展
随着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将在景观设计中涌现出来,欧式和现代风格也将会打破原有单一的设计形式,逐渐呈现出多元性。现代风格的实用简洁是未来城市景观设计重点考虑的内容,而欧式风格中的优美典雅又是城市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将会融合两种乃至更多设计理念和风格,在保证功能性和审美特性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3.2融入中国特色
长期以来,我国的景观设计受到国外设计理念的影响很大。随着景观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倡导城市形象、体现中国特色是未来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的突显不是完全摒弃欧式风格或者是现代风格,而是在保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两种风格中的精华,完善景观设计,体现独有的现代景观设计方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道路。
3.3绿色生态设计理念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绿色等观念的提出,绿色生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也将逐渐体现出来,并且成为衡量景观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它要求景观设计要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和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不可为了设计而破坏了原有的景观。现代风格的简约,欧式风格的注重绿化都是和绿色生态理念相通的,因此需要在景观设计中打破设计风格的限制,贯彻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
4.结语
欧式风格和现代风格作为两种现代比较常见的设计风格,在景观设计中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建筑特征。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形象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景观设计将会结合时展的趋势,设计风格也将走向多元化。相信在未来,现代和欧式风格会进一步完善,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设计道路。
参考文献
[1]赵余彬.浅析欧式风格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