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工会计实训报告

手工会计实训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手工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手工会计实训报告

手工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手工账务处理; 同步; 中职; 专业业务技能; 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耀武. 会计电算化[M].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手工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从职业学校现有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采用“专业课程+模拟实训”的组合模式。虽说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确实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会计实践教学中缺乏综合性试验课程。很多学校在会计实训课程中都开设了会计分岗位实训,如材料会计岗位实训、固定资产会计岗位实训、往来业务会计岗位实训,充分体现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模块化,但绝大多数学校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缺乏综合性试验课程,没有能够保证学生会计实践的综合性和会计实践的连续性;第二,会计实践教学缺乏仿真性,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校内模拟实训所提供的具体会计环境,不够逼真和职业化,使会计的职业判断力体现不够,且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给定的,没有给学生锻炼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第三,实践教学中不够重视会计信息化。目前,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只有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大体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的应用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训操作。在教学上只侧重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尚未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其实践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阶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从现有的会计学理论上来弄懂电算化记账原理,只是简单地把会计电算化教学等同于用“电脑+会计软件”完成另一种方式的会计实验,更谈不上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掌握程度;第四,会计实践教学缺乏合理的评价方式。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完成的凭证、账簿及报表,忽视讲评分析会计实践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注重账面考核评价,轻视过程考核评价,包括动手能力及创新协作精神。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和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认知过程,以更好地完成会计专业总体教学目标。因此,会计教学目标是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也是其出发点。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结合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现实,职业学校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应用型、通用型和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是通过个人在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会计实践教学也同样如此,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在会计实践课上,学生在特定的仿真环境中,面对的不是静态的问题,而是实践中动态的、更加灵活和困难的问题,要想学会实践中的操作,发现自己的问题,必须自己亲手去做。也就是所谓的“做中学,学中做”。

三、创新会计教学模式

(一)高效率会计职业化训练。在职业学校内建立高效率会计职业化实训中心,重新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设置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及课程体系,配备和完善几十套企业的真实账务资料。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采取“高效率职业化训练”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理论、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学会建账、记账、算账、对账、结账、报账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们下企业、去工商、跑银行、到税务局,熟练掌握利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开票、在网上进行年检、纳税电子申报等职业技能。按角色分岗位操作,包括手工会计分岗位操作、手工会计综合操作、会计电算化分岗位操作、会计电算化综合操作等。当然,在开设综合性实验课时,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注意节约成本,紧紧围绕本专业的教学大纲,保证全部综合性实验的连续性,专门安排3~4周的时间进行综合性实验,以期达到预想效果。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完全在实际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下训练职业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会计实践教学需要重视会计信息化。电算化操作中,学生配合手工的操作,把整套账目同时建立在计算机辅助的账务系统上,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弥补手工流程中繁复、量大的不足,会计电算化操作可以训练学生掌握现代化的先进工具。但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会计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现实,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原始的会计电算化的简单录入上是不够的。我们要积极利用相关的会计实训教学软件,将它们作为课堂上教学的辅助手段的同时,让学生可以在整个校园网范围内随时进行网上练习,自主进行技能练习、理论学习和各种测试,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自主性。

不仅如此,财务信息模拟分析与研究在会计实践教学中也是必要的。利用电算化操作的基础,展现企业的真实情景,提供财务数据、图表等实验材料,并从模拟企业情况或环境出发,设计有关财务问题;学生结合问题的性质,利用网络资源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样,学生分析、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况且,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今后面对的将是层出不穷的且具有动态性的财务问题,所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的融合迫在眉睫。

(三)合理的成绩评价方式。实践教学评价不能缺乏人性化和灵活性。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完成会计业务实训流程,但是在综合考虑实训中,评价学生的表现不应仅仅依据学生所完成实训作品(凭证、账簿、报表)或实训报告。更要注重过程考核评价,采取教师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依据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组实践中表现的动手和协调能力,详细评价标准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及创新协作精神。在高效率会计职业化训练考核评价中,可以采用分模块考核的办法,将评价模块划分为“手工会计分岗位操作”、“手工会计综合操作”、“会计信息化分岗位操作”、“会计信息化综合操作”等模块,每一模块配以相应的权重,最后评定出会计职业化实训成绩,颁发“会计职业化考核证书”。这样,既实现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考核,又保证了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手工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57-0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招聘门槛逐步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就业压力成为各高校迫切希望突破的发展瓶颈。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全面化、专业化、职业化。如何顺应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成为现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一大课题。

1 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会计学专业一直是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被学生广泛认可的强调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重要专业。会计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理论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等课程,为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第二,会计电算化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计算机审计、计算机财务管理等软件应用类课程,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企业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

第三,实践教学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初级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中级会计手工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实践操作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

这三大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完美融合,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实干型人才的基石,也是对本科院校教学的根本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多将培养目标定性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的财务会计专门化人才,突出的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财税机构熟练从事会计事务和经济管理工作,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使其能够胜任各类型单位的会计岗位,就需要认真对财务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设计、优化和调整,结合信息化条件,利用真实企业实战资料,充分使用好已有的诸如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形成一套有效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2 信息化条件下实战演练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岗位的实战演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财务会计专门化人才的培养方面,应该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在学习相应会计理论、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最为接近社会就业环境。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采用的案例与现实企业的接近程度都应该是实训性的。而现有的课程出版教材、任课教师手中的资料都不能满足仿真社会就业现状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突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只能是变相的纸上谈兵。

以实际岗位职能出发,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用能力,关键是在授课和实践环节中获得仿真的知识给养和正式的岗位培训。

1)财务会计理论课程教材要具有实践性,要能够针对我国大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岗位职业需要而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课程模式。

2)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开展案例教学,采用真实企业资料,增强课程内容的专业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3)企业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重点还在于“专”上,要适应企业的岗位职能需求,才能使学生培养职业化,可见岗位分工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讲非常的重要。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时,可以分岗训练,在囊括财务总监、会计、出纳等财务岗位的同时,将CEO、生产总监、物流主管等企业岗位培训充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操作技能的同时,对企业运营流程有深入了解,增强他们工作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等对具备会计理论及电算化知识的各岗位人才“实用”“顶用”“好用”的需要。

信息化条件下手工会计教学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结合 现阶段,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结合是必然趋势,财务软件的应用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会计理论课程和电算化会计类课程授课及实践实训环节中,应按照企业业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按岗位区分设置不同的职能角色(如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材料会计、职工薪酬会计等),利用学校信息化条件和企业实战资料,采用理论性课程和技能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相结合的实训实练,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反复演练,从而熟练掌握手工及电算会计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将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具体做法如下。

1)财务会计理论课程讲授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真实企业案例的同一阶段,应在相对应的电算化会计类课程中进行同内容操作演练。比如在讲授初级财务会计关于会计科目体系构建的内容时,以某一企业实际会计科目体系构建为例进行手工操作讲解,同时在相应的电算化会计类课程中也用此案例进行财务软件应用过程中会计科目体系构建的实际操作,这样就能够将手工会计操作与会计电算化操作更加直观地对应起来,相互验证,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理解得更为透彻。

2)在相应实训环节,不再独立设置初级财务手工实训、中级财务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实践环节,而是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即利用企业真实实战资料、仿真业务流程,在处理手工业务的同时,配合信息化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处理。一笔一笔业务处理,先做手工账目,再利用财务软件操作,这样就能够做到手工和电算化会计的相互印证,能够直观地描述出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流程,帮助学生弄清数据的“来龙去脉”,每笔业务数据变化会对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财务数据是怎么样来影响企业的运营的。

“浑水摸鱼”与“拨云见山”的实训思路结合

所谓“浑水摸鱼”的实训思路是指通过企业实战资料的辅助,在实训环节中模拟企业一个月的实际业务流程,在一个月的业务期间内做很多笔财务业务,这些业务将涵盖企业销、成本、税收、报表及其分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众多混乱复杂的业务中,理清资金流动的脉络,抓住财务处理的本质,掌握整个财务处理的流程,就好比在浑水中将企业资金这条鱼抓在手里一样,对企业的实际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

所谓“拨云见山”的实训思路是指通过企业实战资料的辅助,在实训环节中模拟企业一年乃至五年的业务处理,只不过在每个月份当中仅仅处理一笔比较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通过这一笔业务在本月的处理,把握这笔业务对账簿、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大表)的影响,反复处理这笔有代表性的业务,扎实学生对这笔业务的理解,深刻认识这笔业务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就像欣赏庐山的美景一样,群山被云缭绕时,拨开一座山峰看清一座山峰,拨开一座看一座……这样最终就能把整个庐山看清了。按照这个思路,通过实战资料,将企业有代表性的业务提炼出来,每月进行一笔,观察企业资金运营对企业运作的影响。这样做上几年的业务,也就能涵盖了所有企业的经济活动,把握所有业务的处理流程和对企业的影响。

充分地将“浑水摸鱼”和“拨云见山”的思想结合,不但能够将财务业务分解成一笔一笔典型业务加以掌握,也可合并处理将一整月的多种业务处理清楚。“以点带面”和“以面带点”同时做到,能够做到使学生掌握整体业务流程的同时,笔笔业务都做到精细、周到,对企业资金流的处理将做到融会贯通的层次。

3 实施应具备的条件

要想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需要拥有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大量的、系列的从实战角度出发的教材、实训资料等教学资源,充足的教学基础设施及具有理论和实战、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丰富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力量。

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依据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性设置课程,要按照培养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要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大真实案例的引入,做到学一门课会一门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方面业务技能。在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时,要将一些具备前后衔接的课程内容设置在衔接的教学学期,要将一些可以相互配合教学内容的课程同时开设,以实现课程相互的融合性。而现在的培养方案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进一步调整。

充足的实战资料 要实现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更加具备实用性,更加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贴合,就需要大量的真实企业案例和成体系的课程教材来辅助教学,并有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来完善实践教学的企业应用性。

1)在课程教材方面要做到案例统一,即将所有课程都用同一真实案例的业务数据穿插到一起,让学生在课程讲解中了解不同学科内容对相同会计数据的不同处理,及会对企业带来哪些影响。采用该方法,需要着手编制实用的教材。

2)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拟企业运营财务实战平台,利用企业真实案例,从企业的设立、组建、资本运营、财务处理到经营决策分析,各个环节用实际企业数据构成,以资金流控制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商流。采用该方法,要建立教学案例库,制作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软件,可以形成业务影像资料,用“声、形、影”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

3)编制一套完整的贯穿手工及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模拟案例,将学生分工定岗,以岗位职能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教材、资料多是理论偏重的教材,仅仅能满足课程理论内容的讲授,并不能与企业实战情况相吻合,甚至有所偏差。即需要自行编制基于真实企业案例的理论教材和配套实训资料,构建案例资料库。

充足的教学基础设施 要实现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需要具备足够的教学基础设施,比如能够容纳学生进行实战演练的教室,能够实现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结合的信息化实验室,能够实现岗位实战的模拟企业实验室,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等。目前财务、会计学专业学生众多,一些教学基本设施不能够满足实战实训教学的需要。

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1)请校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同时组织财务、会计专业成立会计实务及电算化技能研究会和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采用沙龙式的讨论。

2)专家、教师多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相互交流教学案例,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聘请其他院校及企业财务高管担任客座教授,在充实教师队伍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相结合的科学教学体系。

4)鼓励教师下企业,校内授课与企业实践相衔接,掌握企业运营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财务、会计学专业的师资人数较少,青年教师缺乏,需要加以补充。教师实战能力缺乏,多来自于研究性院校的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对企业实际运作缺乏了解,需要在实践方面加以培养。

手工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开展电算化会计的实训是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切实开展专项训练需要认清实训目标、调整实训内容并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企业会计电算化与电脑化管理的调查报告中华会计网校

作者简介:应连军(1978-),男,浙江宁波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投资理财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和研究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有电算化实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时间。但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满足社会要求,还有待进一步证明和探索。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在四年多的实训指导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高职教育中已基本上成为共识。那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电算化会计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电算化会计的实践性教学。这里就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谈几点看法。

首先,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认识到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们必须认清高职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招生录取过程中,高职是第五批。虽然在一些学校当中,财会类学生录取分数相对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总的看来他们普遍素质不高。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从生源上说,普高生和职高生也有区别。普高生相比较而言学习态度和方法要好一些,但在会计核算和计算机基础上略有欠缺。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的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再次,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湖北、湖南、广东的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甩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甩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而且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点应该同企业里的专项突击培训有所区别。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单设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此外,如果有可能,单设的电算化实训最好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ERP)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一点非常实际也很实用,在对很多毕业生的回访中得到证实。例如,使用Excel处理会计业务前要设定公式,这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具体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步骤,因此它还会提高学生完成其他会计课程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曾经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也得到了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赞许。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辅助理解VisualBasic编程的原理,这就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非常有帮助。但是,由于时间、认识等因素,往往很多教材或教师授课中会忽视这个内容。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一种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的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到运用到实际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2、防止实训内容大而全,不切实际。不少软件供应商看中学校的培训资源,会主动和学校联合搞培训。高职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该说,校企联合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考虑高职学生及相关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按照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的培训模式来辅导我们的学生,站在ERP的角度,综合介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全面铺开,涉及诸如生产制造、物料管理等内容是不妥的。这些都过于专业而且主要针对与企业专业人员,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难理解,如果不增加大量课时,至少在目前是不切实际的。

手工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信息化 ERP环境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作为一种崭新的工业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内容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现状是,企业所需的懂ERP思想会操作基本财务软件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因此,尽快调整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来看,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有:一种是课程定位方向性偏差,要么定位在简单的技术操作型,要么定位软件开发型,偏离了高职高专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和目标;另一种是课程设置的片面性,考虑到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定位,但对应用型人才理解片面,突出强调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的课时安排上也不尽合理。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在计算机上用软件来进行核算,是对会计“核算”的电算化,因此,根据要求设置32课时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而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ERP系统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使得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培养掌握核算是如何进行的学生,还要求学生了解更多计算机、网络以及系统是怎么一回事的学生,32课时显然是不够用的。

(二)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衔接不合理

会计电算化借助计算机和财务软件,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了人们纯手工核算的过程,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传统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仍然一致,但是新技术手段在会计核算中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调整,对会计工作职能的推动不利。

传统手工会计更侧重于会计的核算过程,主要是记账、算账;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借助会计软件来实现,侧重于系统的初始化过程和会计信息的初始确认、计量过程,而记账、算账、登账甚至报表的产生都由系统自动完成,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会计信息的分析和使用。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授权模块,对不同职位人员进行差异化授权,避免了手工核算中不同岗位交叉使用原始资料的>中突,保证会计责任制度、保密制度的有效执行。ERP系统在企业的日益推广,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成本管理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工作可以通过ERP系统并行进行,这些新的发展特点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在企业预测决策分析、计划、控制等工作中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相比较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而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及时根据会计电算化新的趋势来调整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停留在手工会计核算的“电子化”上,对财务软件系统的初始化工作、授权模块、ERP系统的介绍、会计信息的分析和使用是教学的薄弱环节。

(三)教材及教学软件滞后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目前市面上关于会计电算化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教材琳琅满目,但是随着近年来会计制度的不断变革以及ERP系统在各企业的应用,跟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反应时代要求及地方特色的教材难觅踪影。

教学软件滞后。不少院校因条件所限,采用模块简单的教学用财务软件,跟企业实际使用的财务软件不相一致,导致学生走出校门后依然一头雾水,从头学起,不能培养走出学校就能走上岗位的人才。

(四)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脱节

在教学内容上,财务软件快速发展运用和新会计准则出台使得现在的教材远落后于实践,多数实训素材依然来源于传统的手工会计资料以及一些软件公司的培训资料,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而随着ERP系统在企业中日益普及,日益重要和频繁使用的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成本及销售管理等方面设计的较少,甚至因为课时和资料的局限性,后面的内容几乎没有开展,造成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脱节,无法满足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的人才需求。

(五)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弱

一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老师需要同时具备较深的会计理论教学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互联网知识,同时还应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大部分从高等院校毕业的高材生,具有会计专业知识,但是缺少相应的企业实践经验,对学生的讲授主要来自于二手的书本知识。专职教师大量的课堂教学也使得教师与社会联系相对较少,尤其是与会计电算化实施得较好的企业及软件公司合作较少,缺乏相应的实施经验。跟企业实践的脱节,也导致教师在反应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变化上也显得有些迟滞。这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及培养目标的完成上都极为不利。

二、ERP环境下人才需求变革

(一)ERP系统的逐渐普及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包括会计软件在内的管理软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各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使用ERP软件对会计业务进行正确处理外,还要求借助软件及其管理知识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财务分析、预测、控制及决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步入了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成本会计管理工作和财务会计工作可以通过ERP齐头并进。

(二)企业人才需求变革

人力资源作为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被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者日益重视。企业间的竞争,从产品竞争、技术竞争和资本竞争演变为如今的人才竞争。信息技术的进步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强调专业技术发展的要求转变为,不仅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就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而要求有较高的企业运作能力,真正成为企业的“能动性”资产。由于教育与人才需求变化的脱节,目前企业所需的懂ERP管理知识及能应用操作的人才严重匮乏。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只懂得会计“核算”电子化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不能满足企业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ERP软件。

三、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思路与对策

(一)准确定位会计电算化课程

信息化环境下,针对ERP在企业的迅速应用及传统会计电算化多所面临的变革,高职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应重新思考定位:会计电算化课程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培养的学生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高职高专“能力导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强调以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按职业和工作分析得来的职业能力结构方式组织教学。定位时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考虑企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教学的主要目的应当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会计软件,并具备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

(二)加强教材建设,建立ERP教学平台

教材设计应注意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互动课程模块,增加跟职业要求密切相关的采购管理、存货管理等实践教学课时,减少无效果的课程模块。教材编写结合案例和技能培训设计,结合实务中常见的案例和实践中常用的技能进行编写。学校可通过邀请实务专家、理论研究者等,结合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工作分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查编制。对ERP教学,可以由经验比较丰富的用友等公司合作编写,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高职教学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

(三)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高职高专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如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点、结构与基本模型等。

2、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要求学生运用当前企业最通用的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掌握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的一般流程(账套管理——科目管理——凭证管理——账簿管理——报表管理),掌握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资管理、存货管理、销售管理、往来账项管理。

3、计算机网络及系统日常维护,主要学习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方法,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4、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编程和系统开发不是重点内容,但是对于系统开发的思路和简单构架,可以跟学生简单介绍,让学有余力、对计算机和网络感兴趣的同学有更多成长和就业的空间。

(四)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改革传统的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根据个人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体会,提出以下教学方法:

1、设错教学法。设错教学法是逆向思维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运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反复强调,极力要求学生避免犯错甚至不允许学生犯错。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拔苗助长的意味,让学生养成对老师的依赖性。当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遇到实际问题时,将因缺乏对事物来龙去脉的了解,无法独立地解决问题,违背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不仅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犯错,还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错。比如,在向学生提供的账套资料中科学设错,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发现错误,并在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找出错误原因,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做中学”,它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案例教学法所提供的案例,是实际场景中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调动所有的向管理理论与经验知识。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情境与实际工作要求的差距。

当ERP越来越多地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联合平台,财务电子化已不是简单的日常核算工作的计算机机械运用。外联网和内联网构建企业全新合作平台,实现财务灵动化,可实现各种功能如远程审计监控,在动态环境中处理各种企业单据票据。案例教学提供软件实际操作的素材,引导学生系统的角度思考会计工作,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只懂核算不懂系统的教学现状,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系统管理的能力。

(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实训l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