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商务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研究
电子商务作为当前我国众多企业中所使用的一种贸易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首先能够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利于信息的完善,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除此之外,电子商务网站的建立能够给企业提供与其他相关行业竞争的优势,是企业在众多同种行业中得以胜出的关键所在,电子商务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还能够弥补一些企业先天不足的情况,因此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完善其电子商务网站。为此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就受到了相关人员及单位的重视,这是由于对其进行评价研究能够及时发现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就将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所具备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使更多人能够对其进行重视,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1企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和法规体系
电子商务是在近些年来才逐渐被各个企业所采用的一种贸易方式,当前国家在电子商务方面还没有制定非常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制度,其实这往往就是导致企业电子商务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原本对于网络环境的管理就比较难,经常会出现一些网络上的安全事故,尤其是企业的电子商务往往会涉及到一定的资金,而且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涉及到的资金数额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大,然而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就无法对企业的资金以及其他一些合法权益进行保障。我国当前是一个法制社会,所以这也与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非常不符,况且对于一些侵犯企业权益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罚,也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情况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企业的电子商务无法正常进行,电子商务网站面临着更多的侵扰,企业的利益以及其他方面的权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侵害。
1.2电子商务存在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很容易就能够发现的,这是当前互联网所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企业电子商务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而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上的许多信息都是能够共享的,其目的就是方便企业与其他的合作者之间进行更好地沟通,但是当前网络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非常多,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性能自然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威胁。一些重要的信息有可能会发生泄漏,造成企业的经济或者是信誉上的损失,除此之外,企业电子商务网站上也有可能会存在一些病毒以及黑客的入侵,都会对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电子商务网站上所存在安全问题是需要受到相关人员及单位的高度重视的。
1.3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
企业电子商务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相对来说要高一些,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之外,还要求其对互联网有一定的掌握能力,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技术性要更强一些。而且电子商务被各个企业所应用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也是一股新鲜的力量,因此当前该方面的技术人才是非常少的,缺乏足够多的技术人才,对相关工作内容的完成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2通过评价发现并解决企业电子商务中的问题
2.1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和法规体系
现如今我国许多企业都在采用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贸易方式,这完全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很好地将互联网的发展技术应用到了企业的运营与管理中,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企业电子商务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来说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因此就需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够进行最为有效的解决。此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及单位格外重视企业电子商务评价,因为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相关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或者是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就是通过对部分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评价,才发现现如今的企业电子商务缺乏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制度,因此现在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对企业电子商务中的一些行为进行规范,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犯,这样也能够使得企业电子商务逐渐完善,更好更快地发展,为国家建设与发展也能够带来一定的帮助。
2.2增强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能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于企业电子商务来说,互联网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互联网的相关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安全性能。现如今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相对来说并不完善,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通过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评价就能发现其安全性能上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会造成非常大的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当重视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性能。及时对一些软件进行更新和杀毒,避免病毒的入侵,同时对于重要信息的保密工作也要加强,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障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
2.3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为了使企业电子商务得到更好的发展,技术人才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国家应当大力培养这方面的技术人才,企业也应当多招聘这些人才。如果工作人员没有足够高水平的操作技术,是很难完成这一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的,因此这不仅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教育行业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妥善有效的解决。
3结论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了解到我国当前企业电子商务的现状以及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我国一些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带来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蛟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史海燕,宋杨.对企业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研究[J].中国商贸,2012(5):119-120.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269-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全方位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进人电商黄金时期,而且是以爆炸性的速度激增。资料显示网络销售每年以30%-40%的速度在增加,电子商务正以强劲的姿态,走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在信息时代中,不仅意味着人们能够更方便、更快捷的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也意味着信息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几何级数地增长。作为社会核心组成部分、社会价值创造者的人类,其个人信息的价值则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个人信息的利用过程中,收集与使用是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在电子商务企业争相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同时,及其容易对信息主体造成侵害,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
一、个人信息与电子商务的概念
关于个人信息的概念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学者王利明认为个人信息是指与特定个人相关联的、反映个体特征的、具有可识别性的符号系统,包括个人身份、工作、财产、健康等各方面信息。学者齐爱民认为个人信息的核心要素是“识别”,是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总和。这些信息包括了一个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个体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等方面。本文认为个人信息即是由单独个体产生出来的,能为外界所感知且具有一定载体的数据,且必须能够通过这些数据追溯识别到作为数据源的信息生产个体才能称之为个人信息。
对于电子商务,还有学者提出电子商务是指涉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一切商务活动,只要这种商务活动是经由电子方式进行的,限于经由国际互联网的范围内。本文认为以电子信息手段为媒介以及对互联网的利用是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实体商务的最大区别,电子商务即是指以电子信息手段作为主要媒介进行的一切商事活动。广义上电子商务既包括整个过程全部经由电子信息手段完成的商事活动,也包括仅有一个或数个环节经由电子信息手段完成的商事活动;而狭义上电子商务仅包含整个过程全部经由电子信息手段完成的商事活动。
二、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及权益侵害模式
(一)个人信息的收集及其过程中的权益侵害
个人信息的收集是指信息收集主体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信息主体也即信息提供者个人信息的活动。本文所讨论的个人信息收集排除非法的信息收集活动。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个人信息收集的主体与模式出现了较大改变,呈现出新的特点。现在个人信息的收集者已经不仅仅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金融业、保险业等传统商业主体。以互联网为依托,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商主体开始收集个人信息。除了个人信息收集主体增多,收集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国家公权力机关及传统行业中,个人信息的收集大都是“被动模式”,即信息收集者通过向信息主体提出要求,使其填写相应表格进而获得信息;在电子商务中,除了以往的“被动模式”外,个人信息的收集还呈现出“主动模式”的特点,即信息收集者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主体在使用相应互联网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使用习惯、浏览记录、聊天信息等信息加以记录与收集,经过大数据模式下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个人信息。这种个人信息的新型收集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地为电子商务企业所采用。
在个人信息收集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规制,导致信息收集活动往往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目前的一些行业自律规范影响范围也都较小,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方法和范围、相关规定更是十分笼统,这直接导致了个人信息收集过程显得杂乱无章,以及对于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 在个人信息收集的“被动模式”下,几乎所有电商主体均会制定相应的隐私条款,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其相关隐私条款也是格式化文件,导致用户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处于权益极容易受侵犯的状态。在个人信息收集的“主动模式”中,许多电商主体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均通过cookie技术收集用户的浏览习惯、搜索记录等个人信息,而这种收集方式往往没有征得用户的同意,甚至最基本的告知都没有。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的发现在网页的商业广告推送中出现自己曾经搜索过的物品或服务,这种未经信息主体同意的个人信息商业利用对信息主体的权益构成了极大侵害。
(二)个人信息的使用及其过程中的权益侵害
个人信息的使用是指信息收集主体经过个人信息的收集行为后对相应信息加以利用的活动。广义的个人信息使用既包括对个人信息经济的以及非经济的利用行为,也包括对个人信息的储存与维护行为。而狭义的个人信息使用仅指对于个人信息的各种利用行为。本文所讨论的是广义的个人信息使用。在个人信息的使用过程中,传统模式下具体的信息商业利用和对于个人信息的储存于维护往往是由同一主体完成。而通过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个人信息的利用者与个人信息的储存、维护者出现分离。云服务器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可以影响和利用个人信息的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对于相应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同样因为缺少法律规制,导致在个人信息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督与相应的技术标准,缺少具体的对个人信息使用界限的约束,导致个人信息使用中的泄露与不当利用行为屡屡发生。互联网企业泄露个人信息事件时有发生。2014年3月,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携程网被爆出现技术漏洞,可导致用户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泄露。仅在2014年一年的时间里,造成重大影响的信息泄露事件就高达8起。而在因技术原因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之余,非法专卖也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途径。有些商业主体通过合法手段获取用户个人信息后进行二次加工,转卖给不法商家,使后者通过骚扰短信、广告邮件等方式推送信息,对个人信息主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我国立法现状
虽然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形势严峻,但目前对“个人信息”直接加以申明并予以保护的法律中仅有《护照法》、《身份证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八部法律,另外在一些部门规章中也有针对个人信息的直接表述。在这些法律法规中,仅仅在个别条款中提及个人信息保护,且大多只是提出了要予以保护,具体的保护方式,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责任等均未提及。关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个人信息,有《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予以提及,但基本与法律层面文件一样,只是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并没有具体制度。只有《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对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规制。但是必需注意到,《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只是部门规章,其法律层级较低,且调整的主体局限于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显然无法满足目前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我国立法目前存在较大缺位。
四、国外立法现状
虽然与我国目前立法缺失的现状不同,法制发达国家纷纷根据本国具体国情创设了较为详细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体系,这其中尤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欧盟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中以国家为主导模式,首先通过国家立法承认个人信息是自然人的基本权利,应当采取相关立法予以保护。同时将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升至宪法高度,在经济利益与之冲突时,优先保护个人信息。美国的个人信息保护以私权利领域保护为主,以隐私保护为核心,尽量减少政府立法进行强制干预,并采用以行业自律为主导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在公权力领域多为对政府机关的信息收集限制。其承认个人信息的财产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相关产业对个人信息加以商业利用。美国在其立法实践中创设了两项重要原则:告知原则与选择权原则。
通观法制发达国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可以大致总结为两种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立法模式,主要体现为行业自律,一是以欧盟为代表的统一立法模式,主要体现为有完整的法律体系使个人信息保护得以实现。所谓的分散式立法是针对于不同的行业设置不同的法律,这种做法在最大程度上遵循了各个行业自我发展的空间,并有针对性的规范各个行业内的行为;统一立法模式就是设定专门的法律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在这种模式下个人信息保护具有强制性,还会设置专门的保护网络隐私安全的执行机构。另外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态度,美国将其作为隐私的一部分加以保护,注重个人信息的财产性,鼓励相关行业设立行业自律规范进行自我规制,对个人信息的利用限制较少;而欧盟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则将个人信息作为人格权的一部分加以保护,强调其人格属性,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对于个人信息的利用限制较多。
五、个人信息的规制路径
面对当前的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现状,我国相关规范制度还存在较大缺位,有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完善个人信息的保护,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
法律是调整社会规范最权威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针对我国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情况,还没有一部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层面文件进行规制,立法存在很大缺位。立法机关有必要加紧步伐,根据当前个人信息收集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特点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立法工作,完善个人信息收集中关于收集方法、收集范围的限制性规定;对信息收集主体规定相应的告知与保密义务;通过法律手段确认与个人信息收集有关的格式条款中单方免责条文无效;规范个人信息的利用方式,对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苛以严重的法律责任。
(二)加强行业自制,完善行业规范
在行业自律方面通过政府的激励措施鼓励行业自身监督,建立完善相应的行业组织并广泛吸收行业内主体。充分利用行业自律的灵活性特点,处理个人信息主体与个人信息收集者、使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平衡。构建行业内的相关技术标准,提升个人信息的储存、维护有关的安全水平,提高信息收集主体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强化管理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受制于专业技术知识缺乏、经济实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个人信息主体的用户往往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一旦出现有关个人信息的侵权事件,会出现取证、举证困难的情况,通过民法进行保障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在侵害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可能构成大规模侵权,但是对于单个受害人来说却损害轻微,形成“大规模的微型侵害”因此虽然去行政化是时代趋势,但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应该适当加强行政手段的监管,完善个人信息的管理保护力度。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统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1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速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世界的各个行业的统计工作带来了挑战。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不仅数据类型和来源形式都区别于传统统计工作中的数据类型和形式,而且其数据的新型模式也给世界的各行业的统计工作带来了发展的机会。由此,本文笔者针对大数据时代对我国的统计工作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并作出如下论述:
一、大数据的含义和特征
(一)大数据的含义
最早的IT行业的相关数据库领域提出了有关大数据的相关概念,其认为大数据是指其数据量的额度很大以及数据的来源形式和结构都是多样化的,其处理方式需要新型模式的处理系统,才能使整个海量多样化的数据信息资产具有强大的决策力和洞察力。从传统的数据的分类来看,“大数据”是指大量的数据信息无法应用传统的工具和流程进行处理和分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的机构对大数据进行科学规范的定义,但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的各个行业的统计工作和流程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二)大数据的特征
1.数据的巨大容量
数据的级别发生跨级,由TB级别直接升级到PB级别。大数据的海量的额度是传统的统计容量不可比拟的。据相关的数据显示,近几年,世界的整体信息量的储存的速度要快于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计算机的信息数据的处理速度则快于世界的经济发展速度。
2.数据的多样类型
数据的来源形式和数据结构类型都具有多样性。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的普遍应用,使网络视频和图片等数据信息每天以高速的存储速度进行储存,但是用户无法全面有效应用这些数据。
3.数据的价值的密度低
海量的数据其内容量巨大,但其应用的价值并不是全部的数据内容,而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公交车的车内录像,每天都进行着了大量的信息记载,但是,车内出现打闹现象。其车内录像的相关视频所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就是大量的视频数据中的仅一两秒与打闹信息相关的数据内容。
4.数据的处理速度快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挖掘技术与传统的区别很大,其数据的来源和承载方式是不同的,例如:电脑、手机、互联网等,这些载体的处理模式和方式与传统的方式有很大程度的不同[1]。
二、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工作的影响
(一)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统计的影响
首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数据的收集方式。传统的数据收集方法是进行普查、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等。面对当今海量的数据形势,传统的数据收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对数据的收集速度和数量的要求。这就促使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式的转变。使数据的处理模式能够适应当前的海量的数据形势。其次,数据的分析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数据在收集之后,进行随机的抽样分析。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抽样的分析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对数据的准确性的要求。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的系统模式逐渐形成了全数据的分析模式,使其准确性和时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后,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淡化。传统的少量数据中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淡化,需要用户在进行数据的分析时关注数据的相关的信息关系,从而实现数据的价值化[2]。
(二)大数据时代对政府统计的影响
1.扩大了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统计的范围
我国传统的居民消费价格(CPI)的调查主要进行的是实体店,例如:超市、购物中心等服务消费场所的消费价格的调查。由于,近几年,网上购物和电子商务的相继产生和发展,居民的消费渠道增多,使其市场价格的统计范围扩大。仍以传统的统计模式则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形势需要。传统的CPI的统计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采取新形式的大数据的技术能够提高CPI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质量。
2.改变了传统的人口统计模式
我国的人口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传统的人口普查是通过入户调查、填写问卷等形式进行相关数据的储存。近几年,人口流动的速度较大,其传统的统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人口流速快的要求。利用大数据统计模式,能够高效的进行全国的人口统计。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大数据统计科学的机构体系
统计的相关部门依据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立大数据在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三个步骤相对应的科学系统的机构体系。数据的收集要以建立大数据多样结构化的信息积累为基础,对数据内容和数据间的关联性和匹配性进行整合和分析。使统计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能够更加的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
(二)建立统计信息资源的分享平台
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海量的信息数据在互联网平台进行分享。但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数据信息是没有分享平台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全方位的打破传统的信息隔离状态,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价值。政府机构需要构建可以进行海量数据分享、存储的安全平台,使全国跨地区和跨层级都可以在这个大数据的统计信息交流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送和整理,实现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应用性[3]。
四、结论
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悄然而至。为我国的统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要利用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构建大数据时代的统计数据信息的科学体系,促进我国统计工作的高速发展。本文笔者希望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发展的相关内容的论述,能为统计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程开明,庄燕杰.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第十七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综述[J].统计研究,2014,08(01):106-112.
1 地方民族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课程的直接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意识,帮助学生就业。那么,在现行的就业指导课课程设置中,就业指导课真实的效果如何呢?笔者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对此进行了调查,从而发现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师资问题:地方民族高校专职就业指导老师数量不足,组成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了解,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组成结构主要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部的行政人员以及辅导员组成。目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主要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实际效果不佳。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61.1%的同学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只有一点作用而已,而且很多同学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除了要传授课本的理论知识时,还应该多传递社会上最新的就业信息。但由于就业指导教师多为非专职性的就业指导员,再加上他们本职事务工作繁重,无暇顾及深入研究最新就业趋势,对劳动力市场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缺乏深入了解,从而导致就业工作对学生的指导性不强,不能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指导。
1.2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问题:地方民族高校就业指导课针对性不强,易流于形式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面对就业所持的态度和就业方向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进而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应因人施教,因专业因年级施教。而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课程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其是新升本的本科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还不完善,课程没有实现在整个大学生涯的连贯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就业指导课程注重共性的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以讲授课本内容为主,没有做到就业指导与专业相结合,更不能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指导。
1.3 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地方民族高校就业指导课课程实践性低,重知识而轻能力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66.5%的同学反映就业指导课的上课模式只是传统的授课式,58.7%的同学希望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31.5%的同学希望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内容应更注重实际。许多同学的就业实践是通过实习来完成的,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大多是理论知识,由于缺少实践,同学们都有纸上谈兵的感觉。这表明,要提高学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和创新。
2 加快地方民族高等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目前,民族地区大部分的高校都已经初步建立起自身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但是从以上的调查分析也可以看出,由于地方民族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所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等原因,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依旧有很多地方应当改进。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加快地方民族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专职化建设,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就业指导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要途径,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的、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第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优秀人才。一方面,充分挖掘本校的优秀资源,利用好自身资源;另一方面,适当引进社会资源,譬如:可以聘请成功校友、社会各行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以及专职培训机构的优秀讲师定期到校做报告或开展讲座活动,这样可以弥补一些学生们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第二,建立严格的聘任制度。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要严把教师入门关。聘任教师的最低标准要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这样可以保证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第三,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系统培训。在这个知识更新快速的时代,教师的专业知识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证之前所学专业知识不会与社会脱节。就业指导涉及学科广泛,其中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学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指导教师在知识结构、专业理念、文化素质等也要有全面的提高。因此,学院应确立一套关于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方案,增加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并且在培训后进行相应的考核,以便检验培训成果,为以后开展培训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2.2 实现地方民族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小班化教学,实行个性化指导
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才能使得教学取得最好的效果。地方民族高校由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等因素,学生的个性鲜明。而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就业前的指路明灯,对于学生未来的影响巨大,因此就业指导课应该在个性化的指导上作出一定的改革。
一方面,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学一年级。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树立学生的就业意识。从学生刚进入大学开始,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将自己的大学学习与今后的就业目标紧密相连;同时,让他们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和相关的就业政策,进而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第二阶段为大学二、三年级。这一阶段在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锻炼和提高学生个人的各方面能力,使他们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同时,促使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更好地解决“我该怎么办”和将来“我能干什么”的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第三阶段为大学四年级。这一阶段要注重对学生择业的指导、升学指导和创业 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职业取向进行个性化教育,如对准备考研的大学生进行考研专业的选择和复习备考指导;对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生进行《申论》等笔试科目和面试内容的指导;对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相关行业前景、法律法规等教育和技术培训;对已经落实工作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等岗前培训。
另一方面,发挥不同专业课程在个性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性作用。各门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到就业指导课教学的范围中,是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种渗透性可以体现在专业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因为大多数的专业教师都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该专业的人才要求都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该方面的知识的传授,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对该专业的职业方向有直接的认识。
2.3 加强地区地方民族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方民族高校位于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工业、服务业等发展水平较低,这给地方民族高校就业指导课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此,地方民族高校可以自行创建大学生模拟创业就业基地,建设大学生实践的平台。
首先,学校从自身着手构建大学生模拟创业就业基地,帮助学生获取实践经验。在校园中划分出一个区域,专门提供给学生进行创业尝试。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自行构想创业思路,组建创业团队,依托在校学生为消费者,进行创业尝试。在创业园中,由学校模拟工商部门、卫生部门、市场招聘部门等对现实中的创业所要办理的手续、所要经受的检查进行模拟,每两个月为一个周期,使学生通过自主创业的尝试,对创业就业有最直观的感受。
其次,让学生开办培训班,促进学生之间的实践交流。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由于学院所在地区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学生的课余活动相对单调,而且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师范类院校,学生需要许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基于高校学生很多都通过各种技能资格考试,如会计从业资格证、英语四六级证书、秘书证等,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办各种兴趣培训班,让取得了专业证书的学生在就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其他有需要的同学进行培训,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帮助其他有需要的同学。
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许多同学都热衷于网上创业,而且因为电子商务的尝试受地域的影响相对于地面实体店创业要小很多,是地方民族高校进行就业指导课程实践化改革的很好的一个措施。学校可以用自身的资金在电商网站中注册自己的店铺,学生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培训和考核后,可以自己寻找货源,自行向学校进行申请,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利用学校的网上店铺进行自身的网络创业尝试,获取亲身的创业经验。
3 结语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岗位日趋增多,这对地方民族高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为此,他们需要在大学期间借助就业指导课这一平台,增强自己的就业能力。地方民族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虽然起步阶段较晚,但是有国家对地方民族高校办学政策扶持,并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进而能够有效地对就业指导课进行改革,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地区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丽.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1,(5).
[2]林宁,广玉,瀚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手册[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侯小桢.关于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9,(4).
[4]王保义.个性化就业指导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作者简介:罗励坚(1990-),女,瑶族,广西平南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广西崇左 532200
关键词:文化反哺;成人教育;启示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新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反哺”现象也随着信息社会的出现而日趋普遍,这种文化现象必将冲击着我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方式。以文化反哺视野来重新审视成人教育的发展,可以发现“文化反哺”对我国当前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文化反哺概述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米德曾在她的压轴之作(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提出,纷呈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既不能归咎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生物学方面的差异,而主要导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她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后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前喻文化。后喻文化,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之间;而前喻文化,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在当代中国,前喻社会已初露端倪。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在我国,目前25岁~35岁年轻人的收入高于其他各年龄组。这些年轻的高薪族大多具有较高学历,从事证券、信息、通讯等新兴行业或就职于三资企业,这种现象显示了“前喻社会”的苗头,前喻时代的来临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文化反哺”是由周晓虹先生在80年代末首次提出并使用的,他借用了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十分恰当形象地描绘出发生于人类社会文化传承中的一种特别现象。“文化反哺”即“反向社会化,是一种发生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现象,其实质是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积极主动的文化影响的过程。它是一个和‘嗷嗷林乌,反哺于子’的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现象。”。“文化反哺”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一个变迁剧烈的社会的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之间。在现代社会,“第五代人”对前几代人的“反哺”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到文化的层面,甚至也影响到上一代人的价值观的判断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文化反哺”正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不可忽略而且充满无限魅力的组成部分。
二、文化反哺出现的原因
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领域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青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感受到“文化反哺”给社会带来的变化,而“文化反哺”现象在我国的出现是有着其特定的原因的。
第一,社会变迁的加剧,以及面对同样急剧的社会变迁两代人所做出的不同反应是“文化反哺”形成的重要原因。中国社会近20年来发生的举世瞩目的变革以极快的速度将年长一代从传统带人现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规则,他们犹如突然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价值判断丧失了传承力和判断价值,然而受自身旧有传统和经验的束缚,他们很难适应这种变化,对变迁做出迅速的反映。而与此相反,青年人头脑里没有旧框框,他们头脑灵活,敏感性和吸收能力强,能够以他们理解的方式对最新发展现象首先做出反应,并以其先进的思想观点、生活方式、时尚潮流来影响成年人。
第二,与同学和同伴等同辈群体的交往互动是年轻一代获得各种新知识、新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家庭规模日渐小型化,核心家庭大量涌现。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决定了年轻一代必须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寻找自己的同辈群体,这就打破了过去那种以血缘为主的比较封闭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模式,使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更具开放性和全面性。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性造成的文化选择的多元性也影响到每一个家庭,使家庭文化差异愈来愈大,来自不同家庭的年轻一代在这种交流与碰撞中了解、掌握许多为其长辈、父母所未曾了解的大量的知识、信息。特别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全球互动的增强,更使之获得了“反哺”成人的取之不尽的知识“蓄水池”。
第三,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为“文化反哺”的出现提供了重要条件。现代社会年轻一代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大众传媒无孔不入,使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信息占有量增大,也使其比父辈对信息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占有欲。他们甚至在儿童时代就拥有许多其父母不知道的知识。而在网络社会中,由于处于新技术的领先地位,新观念的引领地位,新规则的制定地位,他们就可以凭借其在技术与心理上的优势,强有力地影响、“反哺”成人的种种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三、文化反哺对新时期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
1.开展网络文化教育
网络的出现,促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交往方式发生转变,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随之应运而生。所谓“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文化,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的人类生存方式,泛指一切由网络派生出来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产品,如电子邮件、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网络文化是网络技术和文化内容的结合,它没有特定的中心和边界,呈现出空前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具有极大的个性化特征,是淡化身份意识的“平等文化”,是注重个性创造的“个性文化”,是突破地域观念的“超时空文化”,还是一种“权力分散文化”。
网络文化的诞生,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及其外延,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当今社会,青少年受网络文化的影响颇深,他们利用网络学习新科技、新知识,运用网络进行远程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其身心双方面的发展。而他们的长辈由于受传统文化与传统意识的影响,对网络带有一种恐惧感,往往会拒其于千里之外。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说明,在青少年的身上,有许多东西是需要长辈们学习的,网络文化就是最重要的一条。年长一代应该抛开顾忌,淡化年龄与身份的悬殊,向青少年学习网络知识,接触网络,通过网络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多与年轻一代进行交流合作,这样在增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陶冶情操。
2.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指在交往活动过程中,师生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享有同等的地位、相同的权利,且以主体性人格自居,平等地、自觉自愿地参与、开展各项活动,学生成为教师、教育者、家长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教养和形成他们的个性的自愿的、有利害关系的战友、志同道合者,成为教育过程的平等的参加者,成为对这一过程抱关心和负责态度的人。在交往过程中,师生之间经过竞争、合作、协商与妥协达到一致,由此而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
成人教育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从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于学生情景转向情景共存”,学生将作为独立主体的人,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主动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天性和聪慧,且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并时刻感受到人格的自主性和尊严。教师不再专制,学生不再盲从,师生都将成为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主人。教育活动内容由师生共同确定,共同感受;教育形式由师生民主协商选择,从而高效率地完成共同的活动任务,达到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的合作性体现了师生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集体精神,是时代赋予师生关系的新特质,确认了学生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了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双向影响、交互作用,体现了崭新的现代师生观。与此同时,在这种情景中,教师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重新调整心态,充分地层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
3.开展成人休闲教育
休闲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指人们如何安排、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闲暇时间的利用状况反映出入们生活质量的高低,而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国家的文明进步、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文化的一种反映。休闲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生活尤其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休闲,他们在休闲时间更愿意接受那些灵活多样的游戏规则,选择的休闲方式也呈多样化。年长一代要向年轻一代学习那种积极的休闲态度,这就需要大力开展成人休闲教育。
成人休闲教育,指的是在成人教育过程中,提供个人课外活动或休闲活动的机会,并在休闲活动中培养成人对休闲的认知与技能。休闲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智力的、肢体的、审美的、心理的及社会经验的等等。近些年来,还兴起了通过创造性的休闲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追求与理念,从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角度丰富闲暇时间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捐助活动、慈善活动、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简单生活、环保、食素、爱动物、爱植物、鼓励人们把自我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用这样的行为方式营造充满温馨的、友善的、互助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亲和力,增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全面利用,增强人与文化的共生共荣。通过成人休闲教育,可以培养学员休闲行为价值判断的能力、选择和评估休闲活动的能力、决定个体目标和休闲行为标准的能力以及合理运用闲暇时间重要性的理解能力,由此,可以形成学员积极的休闲态度。
4.打破成年人的僵化思维
青年人在价值取向上较成年人有超前性、异质性、多元性的特点,在价值标准、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上与成年人有明显不同。成年人遵循社会主体文化的价值标准,是一种理想化的、规范的、道德的价值标准;而青年人的价值标准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的价值标准,是一种未来理想的价值标准和异质文化的价值标准。在价值评价上,青年人十分注重价值评价主体的能动性,对具有新奇性、刺激性的事物十分感兴趣;而成年人重视新事物产生的客观效果,对能否愉悦身心和消遣享受的事物十分感兴趣。在价值选择上,青年人注重横向选择,注重从传统文化中进行价值选择,他们常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当作普遍的道德原则来加以维护。
社会的急速变迁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器物、新规则,新的价值观念与新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凸显。面对一系列突如其来地变化,上辈人犹如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惘然不知所措,他们原来的知识、经验在新的环境中已变得陈旧,又受到旧传统和已有经验的束缚,很难及时适应新的变迁。而“第五代人”则没有历史的包袱,不会受到旧有观念的束缚,并且对事物的敏感性高,接受能力强,能很快地适应新事物和新变迁。这一切使“第五代人”获得了“反哺”上一代人的机会和能力。在成人教育过程中,要对成人学员开展意识观念、价值观等的教育,使上一代的人从下一代人那里获得广泛的、大量的关于新器物、新环境的知识和信息,这不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迪了他们的思维,开拓了他们的思路,也提高了他们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从容应对的勇气和能力,为“文化反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它还为缓和代际隔阂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减少了两代人之间在认识、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