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念;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局性的统筹分析以及详细安排,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设计理念对计算机教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关键性作用,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指导教师合理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中,计算机课程具有内容复杂、设计领域广阔、实用性强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培养的计算机高素质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操控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开始逐渐提高,教师必须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转换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不能单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讲述和演示老旧教学模式,避免枯燥、乏味的课堂给学生学习带来阻碍。计算机教学一定要本着时间原则,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1.全面细化教学内容,用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广泛应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参考既定目标,选择适合的案例融合到实践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进行渐进式、连续性的探究和思考,实现自我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实践和理论完美结合的教学效果。利用任务驱动法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事前细化教学目标的各个环节,将其分为若干个零散的教学内容,要求设计中每个步骤都具有十分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将问题设置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引领学生进行步步完善和加工,最终完成一个整体性的大的任务。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巩固课堂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挥余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进行excel办公软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节设计一个让学生做成绩表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查看样本,自主探究和思考,引导其把这个连续的内容细化到各个环节,熟悉和掌握此项计算机操作技能。另外,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创新和拓展,将所学知识加以深化,借以提高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来促进设计理念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教师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一定要融入学生,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师生共同思考和探索,一起解决问题才能拥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设计理念的完善和发展。师生之间的和谐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了,计算机知识学习也就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了,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对学好计算机充满信心。教学环节丰富起来了,学生参与的多了,所学内容也就会记忆深刻,这样,从被动地死记硬背,变成了主动地想学,乐于学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增加了积极主动自我探究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有利于课后自学,为未来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提炼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能力以及课程的最终目的,来选择和提炼想要让学生掌握、理解和接受的具体内容。必须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围绕课程目标设计知识点,有意识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展开区别式的指导,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借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优秀人才。课堂上所学是有限的,但是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一定要重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持的基础。
综合以上,教学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统筹规划,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和饱满,有助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充分结合学生自身能力来调整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精神,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设计;实践;应用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计算机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是尤为重要的。
教学设计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面就多年来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根据学生特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课程,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不应要求学生理解,但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并注重实际操作,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给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这些教学软件,它们通过图形、声效,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加之优美动听的音响效果,有较强的趣味性。它能把各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充分协调地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重视实践,增加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应注重实践,这样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效的。中国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同志曾经讲述过学习计算机的问题,他说:“计算机对于绝大部分人重在使用,对于它的软、硬件理论部份,非专业人员可以不必要求”。计算机教学它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对于普及计算机知识层面的教学,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应将教学的重点集中于基本知识的讲授,基本操作的掌握,侧重面应主要在于使用,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从而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
三、合理组织课堂、增强教学效果
以往常规教学,先讲理论,再上机,但效果不理想,在教室里讲过的东西,到了机房,什么都忘了。了解学生情况发现,有的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并没有听懂,有的即使听懂了,也因为没有及时上机实践,等到上机时也很陌生了。所以,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要区别于普通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传播者,而应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例如,讲授键盘的使用,以往在教室先讲键盘的分区、一些特殊键的功能等,详细的跟同学们讲解,并带上键盘实物图,告知每个键的位置及其功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数靠死记硬背。等到上机课时,上次讲述的内容,多数印象模糊,又得重新讲述一遍,同学们才能慢慢进入状态。通过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对实物教学记忆更加深刻,每讲一个键,操作一次就记住了。原本很简单的东西,由于教学方法不恰当,导致教学不理想。所以计算机实践教学要合理设计教学形式,针对学生特点应采取适合的学习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计算机实践教学效果好,学生容易接受,有的知识点尽管教师没有介绍,通过学生上机摸索也能够较快的掌握。例如学习“画笔”一节,首先跟学生简单介绍绘图工具中一些常用的功能,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创意图画,可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同学们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学生经过摸索和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
授课过程中还可设计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积极性。仍以“画笔”教学为例,当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后,教师可进一步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的问题,提示学生利用Windows 文件操作的技巧,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方法。并请最早完成的学生利用屏幕广播为全班进行示范讲解,操作过程、表达方式均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非常好。如此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钻研、探讨,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由此可见,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计算机教学要重视教学设计,从内容到方法,要区别于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教学形式要多样化,重视实践教学,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差异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差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066-02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Computer University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
ZHANG Xin-lin
(Zhumadi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Because the students in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learning attitude, the study way, the study style there are always obvious difference, the unity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an’t meet teaching needs. This paper based on difference teaching thought,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who studied and analyzed, and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for teaching content aspects difference teaching design, to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to train the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to solve the question ability of the teaching goal. 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student feedback to perfect and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ce teaching ideas.
Key words: Difference teaching;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design
1差异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差异教学的内涵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和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实现学生各自的身心发展目标。
差异教学的特点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于学生”作为教学的一个出发点,立足于有差异的群体,提供学习内容,过程和成果的多元选择,是全班、小组与个别教学的组合。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又不消极的适应学生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差异教学既看到学生的共性也看到学生的差异,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人才。差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关注教如何更好的为学服务。
2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差异教学的意义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地域不同,导致一年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起点水平不同,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学习风格,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差异,从学习者的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差异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学习方式选择,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分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病,使学习者主动学习,促使每个学生获得应有的发展。该文研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不能实施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3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以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征,基于差异教学思想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差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差异测查、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活动任务设计、评价体系和反馈五个环节,从差异测查开始,反馈/评价环节是贯穿于整个差异教学设计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差异教学的主体,共同完成差异教学。
3.1差异教学内容分析
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该课程越来越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时代的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改革发展,都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的新课标也对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是依据学生的差异进行设计的,既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要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教学内容都是包含在教材中,教师只是把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教学内容很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差异教学内容不仅是根据教材来确定教什么,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征、对学生的起点水平不同,学习兴趣的不同、学习风格的不同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上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差异化教学内容分析要有一定的层次的,并且其教学内容不是各个孤立的内容,而是一个整体,是循序渐进的。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决定自己要学的内容,然后按照其程序化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达到差异化的目标。
3.2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以便很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课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类和应用类两类。在基础类的知识点中,包含一些基本概念,是学习者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的发展史、windowsXP操作系统的知识、多媒体技术、因特网知识等,基础知识部分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了解并掌握。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兴趣、自主选择深入学习内容。在应用类的知识点中,包括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熟练使用,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方面内容。
1)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进行差异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通过对大一新入校学生的多次测查结果分析,实际上学习群体中的基础知识水平一般都是满足正态分布的。即很大一部分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着一定的预备知识基础和应用能力,而初级水平和高等水平的占很少一部分,并且根据生源地的情况不同,比例也会有轻微的变化。
例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大纲要求的第5章应用软件和办公软件部分,课程内容主要是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部分的内容。根据实际的测查结果,学生的准备水平在这一部分是整体上相当高,却又有特别的弱点,比如Word部分由于高中阶段计算机信息教学的普及情况,这部分知识水平应用水平,在一年级学生中还是比较高的。但是Excel部分和PowerPoint部分,学生中的准备水平却表现的非常不均衡。我们在准备这一章的时候,应当适当减少word部分的基础教学内容,增加此部分的应用内容,减少课堂教学比例,增大竞赛和作品的比例,而Excel和PowerPoint部分要适当增大教学比例,大量增加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2)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决定了学习态度、决定了是否能积极地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差异水平,尽量考虑到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兴趣,展开差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主题,拓展学生的兴趣范围,使得公共课仍能最大程度的照顾个体差异。
3)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由于每个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实现情况出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设计有效的差异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例如,有喜欢协作学习的,有喜欢独自学习的,有喜欢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有喜欢安静的场所才能集中精力阅读的,有喜欢朗读的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习者不同学习风格进行差异教学内容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差异化教学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去适应学生的教学设计,而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最大发展进行的设计。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仅仅是要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还要有目的的引导。经过笔者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经常并不只是一个,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综合,因此我们在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差异化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依据了学生最主要侧重的学习风格类型进行设计,然后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风格类型,我们要加以引导,可以利用课堂小组学习活动形式,让不同风格类型的学生结组,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风格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使自己的多种风格类型的融合都逐渐完善成熟起来。
3.3计算机基础差异教学目标的评价设计
差异教学是以学习者的差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中从多方面关注学习者差异,测查学习者差异,根据学习者各种差异情况展开多样化教学,因此评价内容也需要多元化、差异化,避免单一的评价形式。由于学习者自身的差异,每个学习者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不一致的,所以学习标准的制定自然也不一样。在差异教学设计中,要为每个学习者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每个学习者的评价标准就是学习者在接受差异教学后所要达到的最近目标。计算机基础的差异教学评价设计如下:
1)在学生考试中,向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试卷。
每章节完成教学任务后,首先进行单元考试。以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试卷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应用型题。基础题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提高题部分是给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的,应用型题目是留给有学习能力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了应用实践的学生来完成的。提高试题可以量体裁衣,可以针对学生的准备水平差异化的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对差异教学的活动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对差异教学的活动和任务评价过程中,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准备水平差异、学习风格差异因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完成有创意的、有应用价值的作品才能得到优秀的分数,而仅仅是技术完善,符合作业要求的只能拿到良的分数。另外,还可以加入个人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的形式。
3)小组竞赛评价。
每章单元学习结束,教师可安排知识竞赛、作业作品展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知识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第7章多媒体技术知识,可以开展多媒体作品大赛,对参赛作品从知识、技能、思想和态度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差异评价,不仅关注了学习者学习,知识与技能、思想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更多地从每个人的不同素质的角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予以评价,能使学习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展现自己,发展自己的长处。
差异化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差异化学习效果的评价,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态度等多方面多元的情况,通过评价,不断完善差异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得到最大的提高。实现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差异教学设计最大程度的照顾个体差异。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杨永战.差异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04:112-113.
[2]孔德慧,李敬华,尹宝才.适应学生差异的教学技术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03:79-81.
[3]冷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差异教学与学习资源设计[J].延边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308-311.
[4]周永青.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9:2119.
关键词 任务驱动 高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传统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循序渐进的模式进行,重点加强学生对概念和定义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机课程开涉以来,基本上以知识点构成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学生以掌握知识点为主。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Word的学习章节里,老师首先将每个相关的按钮和命令逐一讲解,然后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演示操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讲解的内容并模仿练习,老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再进行重点讲解易出错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取并不是由老师讲解获取的,而是由学生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下,在其他人(老师、同学及朋友)的帮助下,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网络、书籍等),通过建构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而获取新的知识。该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情境。在该理论下设计的学习情境,不仅仅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分析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该情境的意义。(2)交流。这是整个任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整个任务的重点,学生通过与老师、与同学、与小组成员进行会话交流,才能够完成规定的计划。(3)协作。该活动一直贯穿与整个建构主义的始终,对于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4)意义。每一个建构活动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2 任务驱动教学法
图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流程图
该方法是利用课程中的具体任务将教师与学生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设计任务、提出任务、动态监控任务完成情况及对任务进行反馈,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对其进行评价;学生则在学习活动中接受任务、完成任务及利用教师的教学反馈发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该教学方法的结构流程如图1所示:
1.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1)主线是任务。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任务进行的,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从教师设计任务开始到学生完成任务及对任务评价为结束。(2)主导是教师。虽然该教学活动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但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仍是教师,教师是整个任务的设计者、情境的设计者、提供学生完成任务的平台、对学生完成任务进行适当的引导及帮助并对最终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于学生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分析,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个性问题,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和诱导,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尽快掌握学习中的知识点。(3)主体是学生。之所以近年来对教学不断进行改革,最主要的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考虑得过少,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欲,打消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即使学习相对较好的学生,其交流能力也相对较弱,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新知识的教学模式。而任力驱动法就是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所学知识有针对地进行思考、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法。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询问教师、与小组成员进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找到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对自我的认可。
2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来的,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教学设计自诞生以来,教育界的学者对此就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根据对国内外对教学设计的概念,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其进行总结,教学设计就是根据现有社会实际需要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计划,为提高学生该课程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对其进行实施的过程。
2.1 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与学生进行交流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理论文化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兴趣不足,特别对于概念与定义的记忆与理解方面,更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但对于动手、实践环节,有一定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其相应的创造力较差,对问题的解决不喜欢动脑思考,在分析问题方面不喜欢与人交流和查阅相关的文献,把问题的解决放置在教师的具体讲解方面。
2.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上课地点都集中在多媒体教室,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演示的教学形式,然后学生再去实验室里按照上课教师的演示形式及相关指定的教材内容进行操作,而对于学生操作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情况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举手提问的形式,教师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专门的指导,在该课堂临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集中检查,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在下一次上课中进行答疑。
对于实验课程中学生的实验内容,有些学生完成得比较快,而有些则迟迟无法完成,水平差的久而久之在学习上注重结果,而不再考虑过程,通过复制别的同学的实验来蒙混检查,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
2.3 教学设计目标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掌握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够通过工具进行文字、图像、数据的相关处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Windows XP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础及数据库等几部分。每一个学校也会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2.4 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考虑到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任务即要能够让学生掌握新的技能,又要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配合相关的情境去设计。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实际工作中的一员,需要解决实际的问题而要不断地去思考。
3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为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从所教授的班级中抽出两个层次能力相差不大的新生班级进行实验。所选取的班级,男女比例大致相同,每个班级的人数是35人。一个班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课堂讲解演示,在此称为传统班,另一个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称为实验班。两个班级的采用相同的教材,其上机实习的环境和时间也相同。
在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并不告诉两个班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让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验证,这是为了让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心理上不形成比对和竞争的心态,以免影响最终的实验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相对比较多,本文由于篇幅所限,在此,针对WORD章节中知识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讲解一个具体的任务案例。
(1)任务名称:设计制作电子板报。
(2)技能目标:了解电子板报的组成和思想内涵,掌握电子板报的制作方法与步骤,灵活运用WORD所学的知识点(图片、艺术字、分栏、表格、文本框及环绕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完成。
(3)情感目标:提高了学生对“美学”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4)教学环境:校园多媒体网络机房,保证学生一人一台机。同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上网查阅和下载文字与图片相关资料。
(5)课时安排:共分为4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观看优秀的板报作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其讨论分工和相关主题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第二、三课时,学生开始对小组的主题作品进行创作;第四课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点评。
(6)具体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
教师主要活动有:展示优秀电子板报,对其进行分析,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提出具体任务,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在其引导下对学生进行分组和记录小组的设计主题,对学生的完成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并给出相应的评价。
学生主要活动有:复习相关的WORD知识点,对电子板报的优劣进行评价,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分组讨论交流,按分工进行素材的收集、版面设计等工作。小组内、小组之间互相对其设计的作品进行评价。在老师点评之后,写出相关的心得体会及下一步可以改进的地方。
(7)学习效果:通过任务的分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分工取得了显著效果。所有的小组都根据自己的主题设计出相应的电子板报,学生向老师提问的频率和次数都大幅提高,上网查询资料和相关知识点的时间增长,打游戏和聊天的时间明显减少。
通过比较,学生在电子板报设计方面,实验班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点的掌握上还是创造力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班。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最终通过学校第三方出试卷进行理论和上机考试,两个班级的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
4 小结
本文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对于课程中的任务并没有给出,只给出了一个任务案例,有兴趣的同行可以根据本身院校的情况,自行设计相关任务案例。
参考文献
[1] 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2(5).
[2] 叶静飞.“任务驱动”型教学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2).
[关键词]一案到底;教学法;Word软件课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3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一案到底”教学法由“案例教学法”发展而来,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年来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脉络清晰、教学系统的优点,能够将教学目标分步骤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易于形成系统认知和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1 “一案到底”教学法
“一案到底”教学法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教师根据课程需求和授课知识点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系统认知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现在“一案到底”教学法比较多地运用在初中、高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该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案例设计与传授知识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知识与实际需求的结合、考试和评价的结合,非常适合一些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需求。
2 Word软件教学现状
2.1 计算机课程教学法综述
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多种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应用中的研究,比如2002年,湖北省荆门市财经学校朱云霞进行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提出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2003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职中肖胜阳进行了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着重开展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2006年,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詹自胜进行了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设计了一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效果。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然而,在计算机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在Word软件教学中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就是一个很适合的选择。
2.2 Word软件教学现状
Word作为微软公司开发的Office办公软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件,在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Word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开展,目前Word软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教学案例老旧,缺乏连贯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已经进行了初步学习,如果教学内容浅显、缺乏实用性,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于实用性极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十分重要,“一案到底”教学法十分适合Word软件课程内容的教学需求。
3 “一案到底”案例设计
3.1 “一案到底”总体设计
Word软件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大高校本科生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和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能的重要课程。Word软件课程操作性很强,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必需的计算机技能,巩固、加深已有的计算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做好铺垫。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Word软件中教学应用的立足点在于“一案”,恰当的案例能够串联多数知识点、突出难点知识点、强化重点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设计依据的是本次课的各个教学知识点,争取串联起本次教学内容绝大多数知识点,同时要做到有重点、有层次,不能单纯为了加入知识点而进行生硬的教学案例设计。“一案到底”教学法在Word软件中的教学应用的中心点在于“到底”,优秀的案例设计不仅可以串联单次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还可以将多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链接,让学生在新知识点的学习中进行原有重点内容的强化和复习,将多次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既可以独立又能够紧密连接的整体教学案例,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独立知识点的同时形成体系化认知,真正在理解课程内容}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其总体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3.2 案例
列举一个Word软件教学中“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设计案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按照逆向的“‘一案到底’知识体系”“‘一案’知识块”“分散知识点”进行总体设计,按照“分散知识点”“‘一案’知识块”“‘一案到底’知识体系”顺序进行实际授课。
根据Word软件课程教学计划,教学一般按照知识点“Word软件简介”“Word文档操作”“文档编辑”“表格编辑与应用”“图文混排”“长文档编排”“页面设置与打印”的顺序进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构建一个囊括所有重要知识点的“一案到底”整体案例,再按照课程需求和“一案”结构进行分割,形成单独的“知识块”,每个知识块包含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散知识点”。
根据“Word软件简介”“Word文档操作”…“页面设置与打印”的教学顺序与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和本科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一案到底”的“毕业论文”整体教学案例。将“毕业论文”分割成“文本编辑”“图文混排”“表格制作”“长文档编排”等多个“一案”知识块,在每个知识块中强化练习重点内容,比如在“表格制作”知识块中重点加强“表格线独立设置”“表格文本对齐方式”和“单元格合并与分割”这些分散知识点的教学与练习;在“长文档编排”知识块中重点加强“设置多级标题”“使用分节符”“使用分页符”这些分散知识点的教学与练习。授课时依据分散知识点的顺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知识点组成的独立知识块,最终学会Word软件的整体操作使用方法。“一案到底”的“毕业论文”整体教学案例结构如图2所示。
4 结 语
“一案到底”教学法不仅适用于Word软件教学和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同样适用于多个其他学科教学。“一案到底”在实际教学中的成功应用需要依靠优秀的案例设计和教学设计,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案例进行不断的打磨和修改,也需要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及时对案例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串联知识点、整合知识点,直至形成知识体系是该教学法的灵魂所在,在教学中恰当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先礼.“一案到底”教学法在软件设计课程中的实施[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7).